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薛宝钗人物赏析简介 红楼梦人物赏析薛宝钗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薛宝钗人物赏析简介

薛宝钗人物性格分析

学号:

薛宝钗的人物形象性格分析

学院名称: 新联学院

专业名称: 对外汉语

年级班别: 2010级4班

姓 名: 何曼

指导教师: 张翼 田冬锦

2014年5月

薛宝钗的性格分析

摘 要 薛宝钗在《 红楼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博才多学”。薛宝钗集合了黛玉的才貌,探春的精明,袭人的温顺,妙玉的脱俗,她最后得到整个封建系统的认可,坐上“宝二奶奶”的位置。薛宝钗的性格对于今天征战在职场和情场上的人来说,也是个榜样。

关键词 《红楼梦》 ;薛宝钗 ;性格 ;现代意义 ; 职场 ;情场 Analysis of Xue Bao-Chai Personality

Abstract Xu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ream, in her we see the Suppression of feudal ideas on people. Coined the powerful roles of Cao Xueqin, Xue Tai-a collection of these women, spring smart ren meek, miaoyu refined. She was finally approved by the feudal system as a whole, riding on "treasure two Grandma" position. Xue Bao-Chai's personality fighting for today and for the men in their love in the workplace and a role model.

Keywords The dream of the modern meaning of Xue Bao-Chai personality working girls

前 言

薛宝钗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贯穿作品的线索之一。从薛宝钗这个人物中,我们了解到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这个有血有肉,令人难忘的形象成为文人研究的对象。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集容貌与才干于一身,不同于王熙凤的招摇显摆,宝钗的才能是种“润物细无声”的,她所到之处看似“清风拂柳”,实则一切已尽在她掌握之中。宝钗的这种性格对于现代人更有借鉴意义,现代社会职场竞争激烈,需要的正是宝钗这样八面玲珑的“白骨精”,高情商的宝钗也是情场高手,这种人于古于今都堪称精。接下来本人将会从薛宝钗性格形成原因,对金钱的态度,人情与才干,现代职场与情场方面对人物进行分析。

一、性格形成原因

薛家的祖上也是朝中官员,老祖宗薛公曾任紫微舍人。“紫微舍人”即中书舍人,主要工作是撰拟诰赦,代行皇帝旨意,性质类似现在的贴身秘书。与贾家的袭爵制不同,这个职业不可能世代相传,所以后来的薛家后人就改行下海经商,凭着祖上关系,当上了“皇商”,使用国库资金,替宫廷采办物资,但是薛宝钗的父亲死得早,薛家唯一的儿子薛蟠本是纨绔子弟,既不读书也不是经商的料,成天游手好闲,跟市井无赖没什么区别。薛宝钗就出身于这个“皇商”之家,虽然“书香继世”,“家中有百万之富”,但日子已经在走下坡路。与贾府最后的突然崩溃不同,薛家已经清醒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这才有了薛姨妈投靠贾府,薛宝钗应选女官的登场①。薛姨妈是个40岁左右的家庭妇女,文化水平不高,儿子又不争气,于是薛宝钗就承担起了这个“家道中兴”的责任,也就是这个环境培养了薛宝钗圆滑,精明,体贴,有主见,有思想,早熟的性格。

二、金钱观念

薛宝钗是个在生活的不如意中逐渐长大的早熟女孩子,与其他姑娘比,有不同的心态。同辈中,唯有她对钱财地位有着明确的概念,熟悉世俗生活,知道怎样才能把钱花的有价值。

注:①百度文库《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宝钗看见未过门的弟媳邢岫烟带着探春送的玉佩,曾教育过一番勤俭之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①。” 宝钗知道薛家不比从前,不管对自己还是亲人都劝以节俭。

虽然宝钗对自己的用戴能俭则俭,但在金钱能笼络人心的时候,她毫不吝啬。史湘云父母早亡,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史家衰败后,湘云的日子不好过,贾府里的姑娘小姐们都喜欢湘云开朗豁达,把她当做好玩伴,但是除了宝钗,没人体察到她内心的苦闷悲伤。

在史湘云加入诗社的时候,她自告奋勇地要先邀一社,但史湘云的那点月钱肯定不够用,薛宝钗就代她出资筹办别具特色的螃蟹宴,她知道长辈们也都是喜欢吃螃蟹的,这样既玩得开心,长辈们还高兴。甚至细节上,哪里作诗、何时作诗都斟酌清楚,最后又怕伤害史湘云的自尊心,不忘交代了一句“千万别多心”。不仅拉拢了湘云,壮大了统一战线,也间接赢得了贾母,王夫人的好感。

三、人情与才干

(一)人情之左右逢源

宁府的上房挂着一副著名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中国式的格言提醒着豪门内的生存法则,而薛宝钗就做到了这一点,她懂得要想坐上“宝二奶奶”的位置,必须要在最关键的人物上下狠功夫。

每天早上,宝钗起床后都要先给母亲、贾母、王夫人等长辈请安,然后回去做女红,其余时间就串门聊天。宝钗很喜欢串门,上至贾母、王夫人,下至平儿、袭人,贾氏姐妹、宝玉、凤姐、黛玉等处就更不必说了。宝钗的串门并不仅仅是礼节上的往来,而是通过串门,聊天,察言观色,宝钗就成了园子里信息最灵通,最通晓人情利害的人物。她知道贾母爱吃什么,爱听什么戏,在她过生日的时候,专点贾母爱吃之食,爱听的戏,贾母很是喜欢。

王夫人有为难事,薛宝钗便会不失时机排忧解难。王熙凤病了,要吃“调经养荣丸”,需要上等人参二两。王夫人翻箱倒柜,只找出几枝簪子粗细的人参和

注:①曹雪芹《红楼梦》

一大包人参须末,凤姐那里只有一些参膏,在宝钗这个“客人”面前颜面尽失。宝钗知道王夫人好面子,就说人参虽然华贵,但毕竟是药,原应济众散人的,这实际上维护了吃斋念佛的王夫人的面子。然后又讲了一套知识与行情,说去外面买也不一定能买到货真价实的,而自己家铺子里恰好就有,不如让伙计行家送来,于是问题解决,皆大欢喜。最重要的是宝钗让王夫人看到了自己会处事的一面,以及对市场行情的了解,这些都是大观园里的姑娘所不具备的,这不禁让王夫人打心眼里认定这个未来的儿媳妇①。

(二)管理才干

如果只把宝钗的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当做生存法则,似乎还是低估了这位宝姐姐。从宝钗小姐到宝二奶奶,宝钗没有实际当过一天家,只是在王熙凤生病期间,协助探春代理了一段时间。尽管只是副手,却充分显示出了她的管理才干。

《红楼梦》五十回“探春理”,宝钗提出调剂分配的主张,凡管理花果所得收入,除供应油脂粉香纸以外,盈余的不用交到账房,作为经管人一年辛苦的补贴;同时也分些给园里的其他婆子媳妇们。这样公家省了钱,也不觉得艰啬,其他未经手的人也得到了好处,皆大欢喜,赢得众人感服,可谓“小惠全大体”安抚体恤了众人。

四、薛宝钗之职场与情场

薛宝钗是大观园里的佼佼者,在21世纪的人来解读《红楼梦》仍然发现,在职场和情场,宝钗也是人们的偶像。

(一)初入职场显身手

在职场中,那些拥有好口才,会说话的人总能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舌头是圆的,也是软的,在领导和同事面前如何用这又圆又软的舌头,把“丑话”说成“好话”从而为自己铺平职场之路,这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说话的艺术②。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及三十三回中写道,宝玉进入王夫人房中与金钏调笑,谁知王夫人是假睡,当下给金钏一个耳光,还叫来金钏的妹妹和母亲,把金钏赶出贾府。金钏羞愤难当,投井自尽。宝钗听到这事,宽慰王夫人说:“姨娘是慈

注:①百度百科《红楼梦》

②易中天《百家讲坛》

【篇二】薛宝钗人物赏析简介

薛宝钗人物分析[1]

薛宝钗人物分析

班级:08市场营销

姓名:贾长正

学号:200810108

[内容摘要]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与贾宝玉、林黛玉鼎足而立的人物。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博学多才;她和宝、黛的关系复杂,却处理得当。但对于这样一个表面上近乎完美的人物形象,读者的评价却历来褒贬不一。对于这个人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虽然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中的其中一个,可以说,她的悲剧不是如宝、黛般的抗争者的悲剧,而是殉道者的悲剧。因此,作者在描绘这个人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而有之的。本文拟从薛宝钗的形象、性格特征以及她是如何处理与宝黛二人的关系这些方面着手,去解读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薛宝钗人物赏析简介

[关键词]薛宝钗 形象 性格 悲剧

长期以来,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薛宝钗是很难让人下定语的一个,人们无法简单的将她划入“好人”或“坏人”的行列。她既是“无情”的,也是“动人”的,这也说明这一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书中是怎样描绘薛宝钗的形象的。文章第八回中就有对她外貌的正面描写: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而众人对她的评价是“绝色的人物”,可见她的美丽。当然,在大观园中,黛玉无疑也是美中翘楚,但是相对于“娇袭一身之病”的黛玉来说,宝钗的健康美又要略胜一筹,而她的这种美又是在淡妆素服之下的一种自然美,这些从文中对她日常装扮的描写可以初见端倪:“水绿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文章第七回中薛姨妈说她:“宝丫头古怪着呢,她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她自己也说:“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第五十七回)并且“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第八回)。她全身上下看不到一点奢华,唯觉淡雅。如果把这样的装扮与她“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家庭背景联系起来,这又是多大的反差!曹雪芹是把宝钗的美表现为一种雍容娴雅之美,从这些看似闲笔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窥见她性格中温柔敦厚的一面。

薛宝钗不但容貌美丽,而且天资聪慧,博学多才。书中说:“当日有他父亲在时,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宝钗的父母是打算把她培养成“才人赞善”入宫任职的,对她的教养当然必不可少。甲戌本批注也指出她:“知命知身,识理识性,博学不杂,庶可称为佳人。”在大观园诗社中,林黛玉是公认的才女,她的诗清丽新颖、基调哀伤。而能与之相对的就是宝钗了,她的诗雍容大气,富丽和谐。除此之外,她博闻强记,多才多艺,经史子集融汇贯通,诗词歌赋博采广收,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宝玉有时也要求助于她,如元妃归省时对他诗中“绿玉”改“绿蜡”的指点就可看出。她不但文学造诣颇丰,谈论理财之道时也能顺手拈来《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之语,对画论也卓有识见,谈及颜料画

具娴熟谙晓;医学药理知之甚笃,经验丰富言之成理;甚至于参禅悟机那一套也是了如指掌,娓娓而谈,滔滔不绝。

这些都是作者在书中对薛宝钗美丽自然的容貌和过人才情的描述,王昆仑说 “她的容貌、品德、才智,不但处处可以与黛玉为敌,而且她取得被环境所推崇喜悦的地位,成为中国封建时代最美满的女性。”也正因为有这些美好的因素的加盟,才使薛宝钗的形象更加多姿多彩,内涵丰富。下面我们再从宝钗的性格特征入手,来深入品评。

有人认为,薛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薛宝钗虚伪、奸险、冷酷无情。其实,这都是有失偏颇的。笔者认为《红楼梦》中曹雪芹其实是想把薛宝钗塑造成一个封建时代的淑女形象,她性格中的虚伪世故、冷酷无情的方面也是封建统治阶级眼中识大体、知进退的表现,体现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正统的风范。

《红楼梦》第八回的:“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就概括地写出了薛宝钗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她的处世与为人非常圆润,一方面,她“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表现了她克己复礼、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待人亲切自然。以至于在荣国府这样一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大家庭里深得恩宠,获得上上下下广泛的喜爱和赞美。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这体现出了薛宝钗的性格温柔敦厚,善解人意。也有人说这是薛宝钗的虚伪世故,甚至还给她贴上“奴性”的标签,但是凭心而论,这样的宝钗又何尝不是在尊重老人,孝敬长辈呢!

文章第三十七回,湘云要请客开诗社,那是一时兴起,全然没有考虑到实际问题。宝钗在一旁悄悄地盘算好,私下与她指明了,再尽己之力帮忙,使湘云半点为难也没有,脸上也做足了。她还能看出湘云和岫烟的艰辛,私下里劝袭人不要让湘云帮着做活计,帮岫烟拿回所当衣物。这些都是宝钗洞察人情,熟谙世故的表现,体现出一种长者般的风度。

薛宝钗不仅对贾府太太小姐之流迎合关怀,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也一视同仁。体现的最明显的是她送众人哥哥带来的土特产竟然也有赵姨娘一份,使得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样大方”。对大观园的下人们,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这也显示出她待人接物一视同仁、无论尊卑贵贱,虽然这里面不乏收买人心的成分,但能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也是难能可贵的。

不仅如此,宝钗还有着虚怀若谷,宽以待人的美德,对于别人的攻击,不到实在忍无可忍,她都因顾全大局而不加以追究。黛玉曾心怀敌意,屡次拿话刻薄,宝钗总是装没听见,不与计较。面对恶嫂金桂寻衅滋事,宝钗随其母前往劝解,虽说是丝丝入情、句句在理,可她的一腔善意反倒遭来金桂的羞辱讥讽。虽是羞愤难当,却因心痛其母而忍气吞声、宽容大度、大事化小,这般气度,也只有大家闺秀才得如此。

但是宝钗并不是没有缺点,且她的缺点还是不可忽视的。从宝钗对金钏之死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贵族小姐的冷漠无情。金钏儿被逼投井,王夫人心里很不安,那宝钗却一番言语进行劝慰:“或是在井边玩儿,失了脚掉下去。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多赏她几两银子就是了。”她明知金钏儿是投井自杀的,但为了讨好王夫人,却道出了这一番让人刺骨寒心的话。尤三姐的饮剑自杀,柳湘莲的出走等不幸事件发生后,宝玉自不必说,就连薛姨妈也伤感不已,其兄薛蟠更是痛哭一场”。然而薛宝钗却毫不在意,说什么这是前生命定的。这时的薛宝钗显示出她性格中冷漠无情的一面,在这一点上,她的确是缺乏人性之光的。再来看那“滴翠亭”的“金蝉脱壳”之计,达到了避嫌自己,嫁祸黛玉的目的。我们虽然不能绝对肯定她有意陷害黛玉,但如果一个平时心地厚道,不是自私自利的人,不可能在一刹那间动了这么一个损人利己的念头。

此外,宝钗为秉持世俗的理智,谨守封建妇德,几乎放弃个人的感情和追求,她总是时时严格要求规范自己,处处抑压自己不要出格,脱轨,总是使自己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去迎合封建礼教,她尽心尽力地维持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的正统风范,一步一步实现她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理想,这也使得宝钗的所有人情练达都因这个最终理想而带了明显的功利色彩,将纯情少女本该有的朝气和灵性完全掩盖了,这也深深体现出宝钗殉道者的悲剧意义。

在有的读者的心目中,宝钗为了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费尽了心机,为的也只是今后的荣光。但是事实是这样吗?我们还是要从作品中找答案。

联系到宝钗一家当初住进贾府的背景,我们不难看出,在当初父亲死后,兄长不能持家,母亲又过于良善的情况下,宝钗应该也曾想过与宝玉联姻的可能及利益,毕竟贾府原比薛家要强的多,宝玉的相貌与人品也不差。但是我们不能以此来说宝钗因为这样就试图拆散当时感情很好的宝黛二人,相反,宝钗一开始对宝、黛的亲近,倒是采取了明智的回避做法。如第二十八回宝钗远远看见宝玉和黛玉,却“只装看不见,低着头过去了”。倒是黛玉为了“金玉良缘”之说常常对宝钗投以充满敌意的,锋芒毕露的讽刺,为保护自己的爱情而处处防范。书中屡次提到宝、黛二人关于宝钗而起的争吵,也屡次写了黛玉对宝钗的不满甚至奚落,但是宝钗对此一直不以为忤,书中写宝钗面对黛玉的小性儿和奚落,一般都是“不去睬她”、“并不回头,一径去了”,遇到宝、黛二人争吵,一开始还会劝解,后来便“只装看不见”。

她在与宝、黛二人的相处中,处处拿捏着分寸,她一方面喜欢宝玉,但并不想破坏宝、黛二人的关系来换取自己的胜利,而是想以一种公平的方式进行竞争;另一方面,她也欣赏黛玉的才学和人品,想和她成为朋友,并且真心地疼惜她,与黛玉的接触之中,不记前嫌,平和大方,以诚相待,用真诚、关怀和自身魅力感化了本来视她为敌人的黛玉。这样一个端庄善良的宝钗,绝不是什么阴险恶毒的第三者。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曾这样评论她:“她不怨天尤人,没有什么牢骚恼恨""世上这样的人不多,焉能再做苟求,更责其‘备’?”

历来的读者在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时总是赞颂黛玉对他流露的真情实感,那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心疼宝玉的肺腑之言,更被人视作是二人心灵上的契合,但是当时第一个单独来探望的便是宝钗,她携药而来,关心之情不言而喻,“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平日端庄贞静的宝钗,在这一段里的真情流露比之感情明确的黛玉之情更加难能可贵,也更加真实,只有出自对自己所爱之人的关心,才使平日最端庄自重的她一时语失,这时的她是情不自禁而并非假意争取地位。

至于贾母等人最后属意宝钗嫁给宝玉,是喜欢她“品格端方”、“稳重和平”,而决非她玩弄了什么阴谋诡计。事实上,就算最后嫁给宝玉的是宝钗,但是她又比黛玉好多少呢?相比于黛玉虽为爱而身亡,但尚有始终不能忘情于她的宝玉,而宝钗尽管克尽妇道,做到“举案齐眉,却仍让人意难平”、“自过了门没过过一天舒服日子”,直到后来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徒留一个“宝二奶奶”的头衔予她又有何用。如果黛玉是赢了爱情,输了婚姻,那宝钗就是既输了爱情,也输了婚姻。她虽极力想争取美满幸福的生活,但最终还是难逃罗网,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品,他们三人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封建礼教残害青年幸福的罪恶,更是一个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篇三】薛宝钗人物赏析简介

红楼梦之薛宝钗(人物分析)

冰山一枝梅

薛宝钗天资聪慧,博学多才,不喜欢涉及是非,懂得明哲保身,性格冷静随和。相信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宝钗自小丧父,母亲性格柔弱,哥哥又是那样的不成器。所以宝钗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当成大人看待,因为家庭原因,她和大观园里的一群小姐们相比,自然就显得相对稳重老成了。在接人待物方面,她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随和大度使她获得了很好的人缘。我觉得人们不该认为宝钗完全是为了要成为宝二奶奶

而处心积虑地搞好与贾府的人际关系,人缘好也可能只是她随和的性格使然。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象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 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薛宝钗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不得不说宝钗经管能力也惹人赞叹, 虽说凤姐“五辣”俱全,独揽贾府财政,但宝钗的经管之能也是不可小视的。在《红楼梦》56回,当凤姐因小产不能管理贾府时,宝钗与探春、李纨组成的“三驾马车”,将贾府管理得井井有条。宝钗提出了一箭双雕的改革方案,充分调动了园中各位管事“妈妈”的积极性,既节省了开支,又不致使贾府失了体面。因此,将经济大权上交,绝对放心。

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即使到今天,仍然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充分说明这一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

还记得在滴翠亭宝钗用金蝉脱壳的计量嫁祸黛玉,让读者寒噤这有时候表现出来的虚伪、无情。当然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个形像,绝非仅仅写出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和八面玲珑的势力小人;更不是要塑造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甚至也不止是塑造这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象;而是在薛宝钗这个形象

中,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深深的感慨:既赞美这位美丽少女的聪明才智,又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

十来岁的 年纪,本该是个水做的洁净女子,但其城府之深令人不寒而栗,同时,这 位标榜朴素的女子,胸前总是挂着一把显然深有含意的金锁,更被毫不留 情地讥为“无异于插标自卖”。薛宝钗是曹雪芹世俗理想的具体化,正如林黛玉体现的是他的精神理想 一样。这不仅暗示了宝玉爱黛 玉而娶宝钗的必然性。事实上,当感情因素被剔除后我们无法否认,宝钗是“宝 二奶奶”的唯一合适人选。 这正是由于家道剧变的贾家, 当时更需要一个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能主持大局的宝姐姐而不是只会哭哭啼啼的林妹妹。

倘若宝钗生于现代,她应该属于“冰山美人”一类,任是无情,却也动人。她不过是比别人懂得隐藏自己,保护自己,而这种行为也并无给他人带来过极大的伤害。封建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是由她的生长环境所带来的,我们可以批判她的那些错误的封建思想,但就她本人而言,她仍是完美动人的,

【篇四】薛宝钗人物赏析简介

论文:浅析薛宝钗人物形象及现世意义

<论文>浅析薛宝钗人物形象及现世意义

【摘要】在《红楼梦》塑造的中众多个性鲜明、丰满的人物当中,薛宝钗无疑是最难给予评价的一个。你无法像对其他小说人物那样简单的把她归入“好人”或“坏人”之列。一方面,她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而且稳重温柔,识大体顾大局,是完美无瑕的大家闺秀的典范;另一方面,她在骨子里是一个追求现实功利的现实主义者,并且她的现实主义价值观又不象王熙凤那样赤裸裸地暴露在人们面前,而是深深地隐藏在封建淑女的外衣之下,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她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使薛宝钗这一形象具有了更多的文化阐释意义。而最终的悲剧性结局既表现了封建女性在整个封建大厦倒塌之下的无可逃遁的悲剧命运,又体现了作者对薛宝钗世俗理想的否定和抛弃,从而完成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升华。本文通过对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提出了其处世哲学对于我们现代人得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薛宝钗 会做人 功利主义 启示

最早开始读红楼梦是初二的时候,大夏天暑假的中午爸爸妈妈睡觉的时候,自己不睡觉,就搬张凳子,寻一个树荫浓密的阴凉处,翻开《红楼梦》开始如饥似渴的阅读,那是一天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薛宝钗人物赏析简介

当时看的懵懵懂懂的,最感兴趣的是里面的诗词和婉转悱恻的爱情故事,看到动情时自然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有时候会伤心的晚饭都不要吃了,怪曹雪芹写的太虐心,然后把书丢掉,发誓再也不要再看了,可是终究还要接着看下去,被那丝丝缕缕的感情牵扯着。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也是一些很朦胧的看法,当时就觉得贾宝玉和林黛玉多么天造地设的一对,可是薛宝钗为什么突然的要闯进来。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产生了一些新的看法。

王蒙先生说过一句话:“如果你的女儿是林黛玉式的性格,她非倒霉不可;如果是薛宝钗式的性格,那她可以有光明的前途。” 纵观《红楼梦》,林黛玉带给人的是一种诗人才女般的感觉。她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写诗作对亦常居人之上。她心地善良纯洁,宝玉挨打后,黛玉最后才去看他,但她来的时候眼睛是哭肿的,像桃子一样大。她对现时的思想有着一股叛逆精神,世人斥《西厢记》、《牡丹亭》为 “淫词艳曲”,而她却偏爱这些“性灵之学”,也从不像贾府的其他人一样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她真诚率真,喜怒哀乐都展现在大家面前。 薛宝钗却有一丝政治家风范,她为人知情达理,宽容随和,识时务,顾大体,关注现实利益。薛宝钗在贾府中给人的普遍印象是“行为豁达,随份从时”。黛玉对她“有些悒郁不愤之意”,宝钗却从不放在心上。宝钗对人的观察细致入微,贾母的脾气好恶,姐妹

丫鬟的性情习惯都记在心中,所以在园子里常常能博得别人的好感。薛宝钗深明世事人情,像“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的诗句,就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的。与黛玉相反,她对现时的观念是接受的,身体力行的,总想潜移默化地对宝玉灌输“仕途经济”的思想,可这恰恰是宝玉最厌恶的说辞,因此她很难博得宝玉更深的好感。

搜集一下历来评论家对薛宝钗的评价,发现各种说法非常之多,有的说她是“封建社会性格复杂的淑女”,有的说是“世俗社会的佼佼者”,有的说是“介于高士和政客之间的人物形象”,有的说是“封建卫道士”,有的说是“高明的利己主义者”,有的说“娶妻当如薛宝钗”,有的说“初看薛宝钗全是好,再看好坏参半,再看全是坏”等等,不一而足。

薛宝钗确实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她既有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又是个封建礼教社会的悲情才女子;她既是封建社会淑女典范,又是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却始终摆脱不了成长、生活的社会大环境——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处在那时候的男权社会里,为了生活不得不以假面示人,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多么大。薛宝钗形象的复杂性对于现世的我们也是值得思考、体味的,现在我们谁又能潇洒自在的做自己呢?在学校里的时候要和宿舍的舍友,和班级里的同学,社团里的朋友,学生会里的同事处处搞好关系,所以这也是在大学里面,走进社会之前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之外的一项社交技能。下面让我们看看蘅芜君是怎么处理跟大家族的社会关系的。

薛宝钗人物赏析简介

一、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从薛宝钗进入贾府的时候,她很快就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的交口称赞。书中第五回作者就写道,“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之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似乎薛宝钗一出场,就在容貌、性格上压倒了黛玉。同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随分从时,行为豁达已经给薛宝钗的整体形象定下了基调。第20回中作者也通过史湘云与林黛玉斗嘴的对话中也村托出宝钗的得人心“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第32回史湘云甚至当袭人的面说,“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由此可见,在史湘云看来,宝钗无疑是个处处都好的姐姐。同回中袭人也对宝钗赞赏有加,说宝钗“有涵养,心地宽大”。第35回贾母也当着王夫人、薛姨妈的面夸赞宝钗,“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都不如宝丫头。”同时通过王夫人作证,“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王夫人作为薛宝钗的姨妈,当然不好公开夸奖宝钗,但她的证明却有着更加重要的说服力。第二十八回讲了一出“薛宝钗羞笼

红麝串”,不可否认,这里表现了宝玉对宝钗的爱慕之情。但这种爱慕之情时间短暂,没有对黛玉的爱慕之情那样更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二、人情练达即文章

相比林黛玉来说薛宝钗就显的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 赞她“会做人”。书中的很多描写都不难发现宝钗这方面的聪慧,下面摘录几处证明一二。

第18回,元春省亲,命宝玉作诗,宝玉诗中用了“绿玉”二字,宝钗转眼瞥见,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结果宝玉对她大加感谢,称宝钗为“一字师”, 且看宝钗如何回答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言语之间对贵为皇妃的元春十分艳羡。这一细节充分说明薛宝钗善于揣摩上意。薛宝钗人物赏析简介

第20回贾环与莺儿下棋赖账,宝钗不问是非,斥责莺儿,“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还不放下钱来呢?”

第22回,贾母为宝钗做生日,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一遍,贾母更加喜欢。同回中,元春从宫中送出灯谜诗让大家猜,宝钗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早猜着了。

第35回,宝玉挨打后,薛姨妈和宝钗来探视宝玉病情,恰遇贾母、王夫人、凤姐也在,宝钗不失时机地恭维贾母,说话滴水不漏,“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二嫂子凭他怎

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既似家常闲谈,又一箭双雕地称赞了凤姐和贾母。其实不光贾母和王熙凤是巧人,薛宝钗自身也是巧人。

第38回薛宝钗帮史湘云置办螃蟹宴,史湘云是一时兴起,薛宝钗帮她分析道,“虽然是个玩意儿,也要瞻前顾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其实这也是宝钗一贯的处世哲学。结果宝钗因此得到了贾母的赞赏,“我说那个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

三、既要抬头看天 又要低头走路

跟林黛玉的临水照花,不食人间烟火相比,薛宝钗就要现实的多。如果说宝黛二人是反现实主义者,那么薛宝钗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小说第四回初次介绍宝钗写到,“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的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指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因为父亲早逝,哥哥又不成器,薛宝钗接触社会比较早,根据书中描写,表明薛宝钗已经是一个比较社会化的人。但在小时候因为受父亲的影响,她在诗词歌赋这方面也很有天赋,于是便也造就了她既有很高的诗词造诣,同时又不脱离生活的品性。比如在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的章节中便集中表现了薛宝钗的管理才能。王熙凤因病不能理事,王夫人委托李纨、探春、宝钗三人临时共同管理家政,为了克服贾府的经济危机,探春决定进行大观园改革,并且富有创意地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改革举措:采用公开竞标的方式,把大观园分包给园中的老妈妈们。这样就将一个消费性的大观园改造成了一个生产性的种植园,给贾府增加了经济收入,对于探春的改革,李纨、宝钗予以充分肯定,平儿也代表凤姐表示了支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宝钗还提出了以孔子的“义利观”为指导原则,以一种“利益均沾”的形式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探春之“敏”辅以宝钗之“贤”,使我们看到了大观园女子的管理水平,使大观园呈现出一派新气象。从这里可以看出,薛宝钗具备较高的管理才能,在这方面薛宝钗与王熙凤、贾探春是一脉相通的。

小说第57回有一处细节还表现了薛宝钗高于当时一般闺阁小姐的社会学问,就是刑岫烟缺钱用,将棉衣当了,薛宝钗要帮她赎回,结果当票不小心被史湘云看见了,史湘云和林黛玉都不认识当票,书中还通过老嬷嬷的口提到连贾宝玉都不认识当票,而薛宝钗不但认识,还精通里面的学问,因为他们家本来就开有当铺,很有可能她还过问过这方面的事情。

四、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第五回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薛宝钗的曲子《终身误》中写道,“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里也将薛宝钗比作“山中高士”,需要说明的是,

“山中高士”并非真的不理世事,而是在等待时机。第七十回,大观园起诗社,大部分人所填的词都较为悲戚,只有薛宝钗所填的词写道:“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展示她的抱负心和功利主义,以及为了实现自身抱负而采取的一些办法。在人生道路选择上,薛宝钗可谓是心计算尽。从其自身而言,她选择进京选秀,从贾宝玉的角度而言,她希望贾宝玉读书做官,走仕途经济之路。在封建社会,这两条路是作为男性和女性最有可能飞黄腾达的两条路,这就足以证明,在薛宝钗内心深处,她的确有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梦想。在表面上,读者似乎觉得她“总是远着宝玉”,可是,第二十六回里写到半夜三更晴雯的生气发火致使林黛玉吃了闭门羹。原来是宝钗“有事无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半夜三更的不得睡觉”而生气,把黛玉也得罪了。既然“有事没事”,并惹恼了人家,就不止是偶然的一两次。第三十六回写到,“一个炎热的中午,怡红院里的两只仙鹤,在芭蕉下都睡着了”,“外间床上横三竖七四地,都是丫头们睡觉”,她薛宝钗这个时候不在闺房里午休,却跑到这里串门来了,穿房入室,一直走到已经睡觉了的主人宝玉卧房床边,连袭人也吓了一跳,原来是要来和宝玉“讲读解午倦”。随后又坐下来代替袭人刺绣,给宝玉赶蚊子,多肉麻的行为。32回又写到她心甘情愿地为宝玉做活计。那袭人原是请湘云帮忙的,但经过宝钗的留神观察,结果恍然大悟,湘云太累了。这时她说:“你不必忙,我替你做些如何?”与奴才袭人在伺候宝玉上倒是配合得天衣无缝。这么一些行为,与她平时给人的“总远着宝玉”的印象,不是大相径庭吗?这不难看出,在外人面前,“总远着宝玉”的她,却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和借口在人们不大经意的时候去接近宝玉,从骨子里不是可见其对宝玉的追求,对宝二奶奶宝座的垂涎吗?

五、对现代人的启示和意义

王昆仑先生曾说过,薛宝钗是一般男子最感到“受用”的贤妻,现代社会那些寻找人间幸福的男生们大概没有不喜欢薛宝钗这样一个女子做为妻子的标准的。为什么男性愿意选择宝钗,而非黛玉做自己的妻子呢?当然作者曹雪芹在林黛玉的身上确实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在林黛玉身上寄托的理想和先进的理念最多,但是在如今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在现代的人们看来,或许像林黛玉这样的人,估计是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的。历来对于薛宝钗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她是封建淑女的典型,并誉之为“山中高士晶莹雪,睿藻仙才淑仪风”;还有人评价她是封建社会的卫道士,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世故、圆滑、虚伪、奸诈,无情、冷、会做人、善用手段,都成为薛宝钗这一形象的标志。其实无论怎样的评价,都要有一定的合理的依据。曹雪芹创作薛宝钗这一艺术形象时也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所以宝钗形象也是值得后人反复推敲,这也恰恰说明了这一人物形象复杂性,像我们每个人一样,她有

【篇五】薛宝钗人物赏析简介

薛宝钗形象和简介

一、判词:

1、“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 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2、“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二、题目:

1、《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2008年江苏卷)

答:“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两人应结成姻缘。“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女娲炼石补天余下的石头化成的神瑛侍者,两者有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

如答:薛宝钗的“钗”中有金,贾宝玉的名字中有玉,两人结为婚姻为金玉良缘。林黛玉的名字中有木,贾宝玉的名字中有玉,前生有约,今世应结为婚姻为木石前盟。亦可。

2、选取《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作简要的人物介绍。答:[薛宝钗]

宝姑娘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

3、简述一个《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

宝钗扑蝶 :宝钗见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想扑了来玩耍,就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翠亭上。无意听到小红和坠儿在谈一些闺房私话。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装出一付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三、薛宝钗 的 形象:(全面)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出生于豪富的皇伤之家,是薛姨妈女儿,她容貌美丽,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做官的,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善于逢迎,随机应变,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锁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四、具体事例

1、举例说说薛宝钗某一典型性格特征(选择某一例即可)

①“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如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再如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一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为了笼络王夫人— 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还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

②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以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将出来(探微恙互看金玉 :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第八回)

2、钗黛互吐剖心语: 黛玉生病,宝钗前来探望,宝钗的百般体贴让黛玉感激不已,黛玉向她说了先前以为她心里藏奸,后来因宝钗没有当着众人说她读《西厢记》《牡丹亭》而心存感激的话,并说自己无依无靠的苦衷。宝钗亦说自己虽有哥哥母亲,只是略比你强一点,也算是和黛玉同病相怜。(第四十五

回)

3、谏痴人

宝玉自从与癞头僧交谈过后,性情大变似有悟道出家之意。对此宝钗等人十分担心。一天,宝玉拿着一本《秋水》细看时,宝钗便拿古圣贤之道相劝,劝他不要抛却人伦。加上袭人也在一旁相劝,宝玉似乎被说服了,与贾兰一起准备参加乡试(即省试)。宝钗对此还是半信半疑。

4、.简述“海棠社” 宝钗夺冠的主要情节

第一次,海棠社,探春发起诗社,李纨自荐掌坛,李纨自号稻香老农,探春叫秋爽居士,探春叫蕉下客,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芜君,宝玉叫富贵闲人、绛洞花主……李纨出题,题目是各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限韵。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

5、宝玉挨打后:薛宝钗人物赏析简介

(原文)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

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分析比较:1、出场

薛宝钗人物赏析简介

薛宝钗出场名正言顺,冠冕堂皇。

宝钗是托着一丸药在众丫鬟的招呼声中走进来的,可见她听说宝玉挨打后不是第一时间赶到,而是在探望之前作了充分的心理和行动准备,她来见宝玉不是伤心宝玉挨打,而是在心里认可了宝玉挨打的必然性,只是想到怎么医伤,该用什么药。一个“托”字充分表现了薛宝钗的光明正大之态和探望宝玉的良苦用心。

林黛玉出场两手空空,悄无声息。林黛玉来探望宝玉,本想及时赶到,但她又不想选在人多之时,于是等待时机。她是在袭人梳洗之时、宝玉叫众丫鬟都退出之后才进来的。可见她一心只为宝玉而来,而不是想在众人面前有意表现自己,她的到来,就连宝玉都感到突然。黛玉出场,借宝玉见闻写其声,绘其形,声音悲戚,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而不是像宝钗那样托着药丸进来,可见当她听说宝玉挨打后,心中拥有的只有悲伤、同情和眼泪,而没有宝钗的沉着应对和良苦用心。

2、探望之语

薛宝钗和林黛玉来探望宝玉时,都话中有劝,情意绵绵,只不过二人的心态和目的不一样。

薛宝钗的话劝中有怨,话中有情。“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分析此话,不难看出,薛宝钗认为宝玉不听话,挨打是自找的,她完全是站在封建正统的立场上来说这番话的,有责怪之意,但她对宝玉也是充满感情的,少女的腼腆和不自信,到嘴的话被活生生地咽了下去。

林黛玉的话劝中无奈,满含深情。林黛玉只一句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就好像是从林黛玉心

底里发出的,无力又无奈的安慰之语。林黛玉承认了一种事实,那就是势单力薄无力回天。此话虽软绵绵,却情真真意切切,完全是在为宝玉说话,是站在“我”而不是“我们”的立场上来说这番话的。

3、宝玉反应

当薛宝钗说完探望之语后,宝玉未回一句话,只是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可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贾宝玉对宝钗之语感觉大畅,认为有如此关心之话,死也值得。但这毕竟只是宝玉心中所想,薛宝钗是没有听到的。

而林黛玉说完探望之语后,宝玉的反应就大不一样,他长叹一声:“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更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虽然意思差不多,但宝玉是说出口来的。可见宝玉更在乎对黛玉的感情,他要让黛玉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听到他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语。

4、退场

薛宝钗退场:时候已到,主动离去。

林黛玉退场:凤姐来访,被动离开。

小说写二人退场,有三处很有意思。

一是薛宝钗退场时,宝玉正欲说话,宝钗起身告辞;林黛玉退场时,宝玉话语未了,黛玉被迫离开。一处是想说而没有说的机会,一处是正说而不能说完,由此可知钗黛二人对宝玉的用情之异。

二是薛宝钗退场时从前门出去,林黛玉从后院离开。薛宝钗认为事已办完,便大大方方地走了出去,给众人留下的印象是理所当然大方得体。林黛玉则是因为怕凤姐看到她的一双眼睛取笑她才从后院走的,表面上如此,实际上林黛玉认为探望宝玉是她的私事,不能让外人知晓,可见她对与宝玉爱情的坚守与珍惜。

三是薛宝钗退场时告知宝玉“明儿再来看你”,林黛玉则是“回头再来”,可见宝玉是一副公事公办不焦不急之态,黛玉则是心急如焚不愿离去之意。一个给宝玉以希望,一个给宝玉以心安。

【薛宝钗形象简评】 对薛宝钗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一。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也是受害者,作者在描绘这个人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而有之。

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无运的人。”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一二。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有口皆碑。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赞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让人感到她的封建守旧。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流露真情,而是常常深隐心机。表面上,她“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都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她熟谙世故,城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说出来,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宝钗善于观察,能向人心里做事。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作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听到这一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为了笼络王夫人— 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至于受压迫的封建阶级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会做人”的命号,自然不能发火,只能把埋怨藏在心底,一笑了之。

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引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里掏将出来。薛宝钗拢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这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薛宝钗人物赏析简介 红楼梦人物赏析薛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