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小学五年《左公柳》教案 左公柳教案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小学五年《左公柳》教案

小学语文:《左公柳》教案1(语文S版五年级下)

教学设计1

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了解左宗棠生平事迹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看看他又有着怎样的匙子情怀?板书课题;左公柳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22课《左公柳》。我们先来看生字词。

出示:

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

① 自己读、指名读。

② 把生字变红。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师听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懂?

③ 同学交流:

字音:

纤巧(xiān):查字典,读准字音。纤巧:细巧;小巧

字形:

最容易写错的是:

屹立(左边山字旁,右边乞丐的乞)

慷慨(左边竖心旁,右边既)

词义:

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

你发现有特点的词语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

流淌、疲惫、谋划、携带这四个词语的特点。

a出示:流淌:流?淌?流淌?你发现什么?(两个相同意思的字组成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 b在刚读过的词语中,你还能找出哪个构词方法相同?(疲惫、谋划、携带)你还能写出课文外三个这类词语吗?

拓展学习

文中还有不懂的词语吗?

“请缨”是什么意思?(缨就是带子,请缨就是请求杀敌或请示给予任务。本课指的是左宗棠主动请求收复新疆。)

“偏颇”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快找出来读一读,积累下来:

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挺身而出、断然指出、年愈花甲、信心百倍、重重困难、泪流满面、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等。

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有特点?

a楚楚动人(aabc);你能写出三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心心相印、落落大方、夸夸其谈"") b视死如归(骨瘦如柴、惜墨如金游人如云执法如山、爱兵如子"")

c不屈不挠(abac)(可歌可泣、载歌载舞、如诉如泣、有胆有识"")

d普普通通(aabb)(大大小小、明明白白、干干净净"")

(2)句子:

关注下列语句

A标点符号: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心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在本句中作用?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解释或说明)

“岂能”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阅读4——7自然段,体会引号的用法。

B关注下列复句,试着在括号中填写相应的关联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但是"";""然而"";不仅""而且"";不但""而且"";既是""也是"";如果""就""

a()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 b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c左宗棠()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

d这些柳树()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 e他的湖湘子弟兵()战斗之旅,()植树大军。

f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

(2)捋出思路: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4——13)介绍左宗棠事迹。

②1——3,14各写什么?简要说一说。文章分几段?

(3)质疑: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

3.解疑:学习课文1、3段。

(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

①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啊,好粗的树哇!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

A引导学生体会出左公柳高大、健壮、直的特点。

B联系上文“沙漠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再体会:

你的眼前出现怎样一幅画面?体会出左公柳生命力顽强。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与对它的赞美。 C朗读。

②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的这棵柳树——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 A“——”在本文中的作用?(解释说明)

B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C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抓重点词语“屹立”、“茂密”、“钢筋般”、“挺拔”、“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左公柳的刚强、生命力顽强。

③""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在赞美这棵树:“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柔柳的不同,赞美它具有坚定、刚强、生命力顽强的品质,大有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④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A这句话什么意思?

B用什么修辞方法?(设问加反问)

C初步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强调它不是普通的柳树,它是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

D朗读。

C引导深入学习;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

教师讲解: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抒情

(三)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再次质疑

学贵在生疑,对比这几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

(2)弄清重点段层次、内容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收复新疆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一共写了他几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

第一件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收复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建设新疆

弄清文章大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学课文,思考,下节课解决。

作业: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来抒发情感?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对这种生长在新疆大戈壁上的,由左宗棠率领的湖湘子弟兵栽的柳树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这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一种树。初读了课文以后,你认为这课书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

【篇二】小学五年《左公柳》教案

左公柳教案

《左公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2.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3.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

2.本文借物喻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1.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左公柳》,看老师写这三个字。大家一起读一遍。

2.课前大家预习了字词,现在我要考考你。(出示词语课后第四题)

3.指名读词语。点评,纠正发音。

4.下面我再检查一下谁能把这些词语写下来。(听写刚才那些词语)

5.(再出示词语)请大家对照,同桌交换检查一下他是否都写对了。

6.小结。

7.我发现很多同学把不理解的词语在文中做了记号,并查了词典,把词意抄在了词语的旁边,下面我们共同分享一下他们的劳动成果。小组交流。(提前分组:四人一组)

二、批注学习指导

1.大家再读一遍课题。当你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都产生过哪些问题?

2.问题:课文写的是柳还是人?

3.课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哪些自然段写的是柳?其余的部分都是在写什么?用双竖线把这三部分分开。我们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部分是写左宗棠的爱国事迹。 (板书:|| )

左宗棠

4.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写了左宗棠的哪几个事迹?

5.板书:收复失地

建设边疆

6.这两部分中,哪个是主要部分?

7.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收复失地这部分内容。我们先来看一看收复失地这部分中写了左宗棠的哪些事迹?

板书: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带棺出征 完成伟业

8.我们应该先学那一部分呢?

9.我们该怎么学呢?可以用做批注的方式来学习。什么是批注呢?(出示: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圈圈点点,三言两语,随手生动传神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10.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仔细体会每一个词,在关键词语下加“△△△” (出示:在关键词语下加“△△△”)

12.再读,在重要的语句下面做标记。这里我提示大家可以把左宗棠的语句划下来。 (出示:波浪线“~~~”或直线“——”画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

11.反复读读这些词语和句子,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问,有什么感受,用简短的话写在旁边。

(出示: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标上“?”,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标上“!”)

13.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批注。

14.通过刚才你的批注学习,你对左宗棠有哪些话要说?

15.带着你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左宗棠力排众议的话语。(齐读)

16.按照刚才批注学习的过程你们可以尝试一下批注下一个事迹。

17.自学批注

18.交流(由事迹谈感受)

19.创设情境:(播放影片片段)

三、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四、下节课我们学习关于写柳的部分,课后你们想一想,课文到底是在写柳还是在写人?左宗棠与左公柳是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说说描写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有哪些?

(过渡:刚才同学们表现很出色,我希望今天的课堂上能看到大家精彩多多。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左公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提示:初读课文后,谁来说说课文重点讲了什么事?

(板书三件事标题)

(评价:你的发言很有条理等)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来感受左宗棠的精神品质。

二、细读感悟:

过渡:先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课文哪几自然段讲了力排众议,主动请缨? 学习第一件事

A请同学们看这部分的学习指南。

课件出示学习指南:1.用你认为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4-7自然段,思考左宗棠面临了哪些困难?2.用横线画出描写左宗棠语言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左宗棠动作的词语,用圆圈画出描写左宗棠神态的词语,说说从中感动到了什么?3.在交流时,先读语句,再讲自己的感受,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

提示:哪位同学来帮老师读学习提示?

(评:你的声音"")

下面,请大家按照提示开始学习。看看谁的学习收获最大。

B、组织学习第一件事,汇报:

1.(评价:刚才**同学读书习惯真好!)

(1)哪位勇敢的孩子先来汇报,说说左宗棠面临了哪些困难?

(评价:语言简练等)

(2)点拨:敌人入侵,许多大臣都主张放弃新疆,有了偏颇的认识。老师搜集到了一些资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3)过渡:困难重重,但左宗棠是怎么做的?请你们读出描写左宗棠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描写左宗棠语言的语句:这新疆是""拱手相让。

提示:这句话怎样读?

点拨:大家请注意,句后用的是感叹号,要读出什么来?

谁来读出他的坚定?(评:你读出了"")

(4)过渡:像这样的语句还有吗?课件出示:他慷慨激昂地""缺口

提示:他慷慨激昂地讲述了自己的看法,谁能也慷慨激昂地读一读他的话?(评:你的朗读是铿锵有力的)

(5)描写他动作、神态的词语有哪些?你体会到什么?

2.提示:当时,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

3.小结:此时,他的语言、动作、神态都告诉我们,左宗棠是怎样一个人? (板书:爱国)

4.小结:细心的孩子们,第一件爱国事迹重点写的是力排众议,还是主动请缨呢? 提示:写人的时候,我们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还要有详有略。 学习第二件事:

1.过渡:第一件事让我们看到了左宗棠的刚强,那么第二件更感人。

2.请大家自由读第二件事,(8——11),并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待会把你的感受大声地读出来。

3.组织交流。

提示:谁来把感动你的语句大声读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提示:这些语句感动了所有的人,让我们来听听播音员深情的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

5.所有的女孩来读出你们的敬意。

提示:左宗棠抬着棺材出征,让所有的人动容,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看这个情景。 (课件出示插图:)

提示:你从图中感受到什么?

你猜想,当时,左宗棠、士兵心里会想些什么?

6.点拨:你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此时的左宗棠和将士们吗?

7.提示: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的时间,期间困难重重,有跟环境的抗争,有跟敌人的战斗,但作者只选取了抬棺出征的事来写,为什么? (你的见解很独特!)

小结:作者用了感人、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左宗棠的精神品质。

学习第三件事:

1.两年后,左宗棠带领士兵收复了新疆,并在新疆种下千里树林,创建了塞外奇观。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13自然段,感受左宗棠的爱国精神。

组织朗读第三件事

2.提示:所以,他的朋友杨昌浚去西北筹备军务事,本以为在新疆会看到诗人王之涣描述的(课件)“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他却看到了三千里树林。(课件)“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门。”

三、总结深化:

1.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左公柳。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请齐读)——

你还能用自己的话来补充吗?

点拨: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这是什么句?要读出什么来?

2.所以,题目中的左公柳仅仅指树吗?

小结:其实,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四、拓展延伸

1.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共同走进作业超市。

课件出示作业。

【篇三】小学五年《左公柳》教案

左公柳教案

《左公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小学五年《左公柳》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左宗棠生平事迹

一、导入

同学们,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看看他又有着怎样的赤子情怀?板书课题;左公柳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22课《左公柳》。我们先来看生字词。

出示:

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

① 自己读、指名读。

② 把生字变红。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师听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懂?

③ 同学交流:

字音:小学五年《左公柳》教案

纤巧(xiān):查字典,读准字音。纤巧:细巧;小巧

字形:

最容易写错的是:

屹立(左边山字旁,右边乞丐的乞)

慷慨(左边竖心旁,右边既)

词义:

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

你发现有特点的词语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

流淌、疲惫、谋划、携带这四个词语的特点。

a出示:流淌:流?淌?流淌?你发现什么?(两个相同意思的字组成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 b在刚读过的词语中,你还能找出哪个构词方法相同?(疲惫、谋划、携带)你还能写出课文外三个这类词语吗?

拓展学习

文中还有不懂的词语吗?

“请缨”是什么意思?(缨就是带子,请缨就是请求杀敌或请示给予任务。本课指的是左宗棠主动请求收复新疆。)

“偏颇”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快找出来读一读,积累下来:

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挺身而出、断然指出、年愈花甲、信心百倍、重重困难、泪流满面、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等。

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有特点?

a楚楚动人(aabc);你能写出三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心心相印、落落大方、夸夸其谈"") b视死如归(骨瘦如柴、惜墨如金游人如云执法如山、爱兵如子"")

c不屈不挠(abac)(可歌可泣、载歌载舞、如诉如泣、有胆有识"")

d普普通通(aabb)(大大小小、明明白白、干干净净"")

(2)句子:小学五年《左公柳》教案

关注下列语句

A标点符号:小学五年《左公柳》教案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心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在本句中作用?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解释或说明)

“岂能”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阅读4——7自然段,体会引号的用法。

B关注下列复句,试着在括号中填写相应的关联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但是"";""然而"";不仅""而且"";不但""而且"";既是""也是"";如果""就""

a()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 b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c左宗棠()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

d这些柳树()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 e他的湖湘子弟兵()战斗之旅,()植树大军。

f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

(2)捋出思路: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4——13)介绍左宗棠事迹。

②1——3,14各写什么?简要说一说。文章分几段?

(3)质疑: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

3.解疑:学习课文1、3段。

(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

①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啊,好粗的树哇!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

A引导学生体会出左公柳高大、健壮、直的特点。

B联系上文“沙漠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再体会:

你的眼前出现怎样一幅画面?体会出左公柳生命力顽强。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与对它的赞美。 C朗读。

②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的这棵柳树——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

A“——”在本文中的作用?(解释说明)

B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C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抓重点词语“屹立”、“茂密”、“钢筋般”、“挺拔”、“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左公柳的刚强、生命力顽强。

③""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在赞美这棵树:“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柔柳的不同,赞美它具有坚定、刚强、生命力顽强的品质,大有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④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A这句话什么意思?

B用什么修辞方法?(设问加反问)

C初步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强调它不是普通的柳树,它是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

D朗读。

C引导深入学习;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

教师讲解: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抒情

三、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再次质疑

学贵在生疑,对比这几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

(2)弄清重点段层次、内容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收复新疆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一共写了他几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

第一件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收复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弄清文章大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学课文,思考,下节课解决。

作业:读课文、写生字词

【篇四】小学五年《左公柳》教案

小学语文:《左公柳》教案2(语文S版五年级下)

左公柳 教学设计2

(一)抓住题目,初读全文。

小学五年《左公柳》教案

1.板书课题,提出问题:想想这(左公柳)指的什么?

2.学生迅速浏览后交流:指物(大柳树)?指人(左宗棠)?可先不作定论。

(二)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到了大柳树?哪些地方写到了左宗棠?

2.组织汇报、讨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作者是怎样安排这些内容的?

教师可酌情板书:

左公柳玉门关外的大柳树①—③

导游讲左宗棠事迹④—

再次凝望这棵柳树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读第1—3自然段,想想:

(1)那棵大柳树是什么样的?它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

(2)“我们”发现它时,有怎样的表现?由此,你体会出“我们”怎样的情感?

2.读第4—13自然段,想想:

(1)面对放弃新疆的主张,左宗棠是怎么做的?(注意抓第6自然段中所写他的语言,并读出有关话语的“激昂地反驳”、“断然指出”等语气。)

(2)左宗棠率兵出征的情景是怎样的?(注意抓第9、10自然段中有关语句,并结合观看“士兵抬棺”的插图,并读一读有关饱含对左宗棠忠义之举的热烈赞颂的语句。)

(3)人们为什么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注意抓第13自然段,尤其是其中两个递进复句“不仅""而且""”和“不但""而且""”。)

3.读第14自然段,想想:

听了导游的讲述,“我们”怎样了?省略号后面的两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注意在交流认识后,要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带到对有关句子的朗读中去。)

(四)巩固练习,拓展表达

1.背诵文中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段。小学五年《左公柳》教案

2.讨论:本文为什么用“左公柳”命题?

3.以《赞左公柳》为题写一、两小段话。

4.读读写写。(课后第4题)

5.用下面词语造句:

(1)情不自禁

(2)不但""而且""

【篇五】小学五年《左公柳》教案

《左公柳》教案

《左公柳》教学设计

涧西区东方第四小学 胡花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走廊”等词语。积累四字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探究“左公柳”这一名称的由来,明白题目一语双关

3.明白文章以“柳”为线索贯穿全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概括左公柳的事迹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四字词语,了解一语双关,概括左公柳的事迹。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以及四字词语卡片。

2.戈壁滩、左公柳的图片或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河西走廊到玉门关,数千里关山路,没有春风,没有绿色。而一走进玉门关的茫茫大戈壁,我们就能看见一道“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那就是数以万计的左公柳。(教师板书课题)

2.全班读课题,教师强调“柳”的声母是“l”。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画出本课的四字词语。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渎,集体正音。

3.教师强调部分生字的要点。

字音:“廊、拱、愫、湘、淌、纤、策、纤”。

字形:“廊、慨、屹”。

4.指名反馈画出的生字词语。

5.教师出示这些四字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读中积累词语。

傲然挺立 高大茁壮 身姿挺拔 刚劲有力 纤巧柔软 楚楚动人 英勇无畏 日益严重 挺身而出

力排众议 千辛万苦 千里荒漠 贫瘠之地 慷慨激昂 铁骨铮铮 主动请缨 以身报国 忠义之举

刚毅坚韧 风烟滚滚 浩浩荡荡 视死如归 泪流满面 置之度外 为之动容 年逾花甲 情不自禁

不屈不挠 坚韧顽强

6.指名分段读课文,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教师出示下列四字词语卡片,全班一起读一读。 挺身而出 力排众议 千辛万苦 慷慨激昂 铁骨铮铮 主动请缨

以身报国 忠义之举 刚毅坚韧 视死如归 置之度外 年逾花甲

7.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们,请你们再轻声地读一读这些词语,有没有不理解的,请提问。

8.指名反馈

9.哪位同学愿意把你喜欢的其他词语分享给大家呢?

10.师范读课文,请学生多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不好读的段落一定要多读几遍。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谁来告诉我“左公柳”到底指的是什么?(指名)师板书

三、了解题目一语双关

“左公柳”不仅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还指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巨大贡献的左宗棠。像这种“言在此,而义在彼”的方法我们叫作“一语双关”。(ppt) 比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里的“晴”表面上是指“天气晴朗”。 实际上是指感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初步了解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方法,今天家作中有一项就是要大家收集一些“一语双关”的句子或例子哦!

四、找出文中对柳树的描写,了解作者以“柳”贯穿全文的写作方法

1. 我们知道“左公柳”指的是柳树。那么这种柳树和我们平时所见所闻的柳树一样吗?请大家快速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中写柳树的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来。(限时五分钟)

师:你们刚才都画出哪些描写柳树的语句了呢?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语句。

“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

“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

“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雄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

质疑:为什么作者一次又一次的描写柳树?而不用一段话把柳树写完,写具体?(指名)

3.(过渡)师:这样文章看起来更完整,就像一捧散落的珍珠需要用一根线穿起来才会更加美丽。同时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另外一个特点:以“柳”贯穿全文。(板书)

4.学生自由朗读这些句子。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生长在戈壁滩上的左公柳是一株怎样的树?(学生说一说) 左公柳是一株—– 的树。(傲然挺拔、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劲有力、刚强、枝繁叶茂)

那么刚才所读到的“柳”的这些品质,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和人物品质有关)

小结:看来作者写柳的同时,也是在写人。我们把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作者借柳树来写左宗棠。

五、再读课文,概括人物事迹

1.教师:同学们,左宗棠和“左公柳”这一名称的由来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们再读课文。

2.学生带着问题,静读课文,思考。

3.指名反馈:左宗棠和“左公柳”这一名称的由来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人们为了纪念左东棠,便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

4.教师导读: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叙述了左宗棠的哪些事情?

5.集体反馈。

第一件事:新疆将被侵占,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并主动请缨,收复了新疆失地。

第二件事:左宗棠在征战中不忘建设新疆,为新疆戈壁植下了一片树林。

6.指导朗读

7.教师小结:是呀,如果没有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并主动请缨,收复了新疆失地,新疆有可能已经被外国人侵占;如果没有左宗棠为新疆戈壁植下了片片树林,玉门关今天就不会有“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所以.人们用“左公柳”纪念左宗棠,这就是“左公柳”这一名称的由来。

8.教师:了解“左公柳”由来的同时,我们对左宗棠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作者是如何通过记述这几件事来表现人物品格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来探讨“抓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这个问题。

作业: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以及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3.搜集一语双关的例子

4.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左公柳 写作方法:

柳 左宗棠 一语双关

以柳为主线,借物喻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简案)

1、再读课文,了解“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复习写作方法,了解作者夹叙夹议的叙述方法。

3、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步骤:⑴指名反馈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说说自己感动的原因。⑵引导其他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不同感受。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关键的语句如下: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

“他慷慨激昂地反驳道:‘天山南北粮产丰富……如果放弃新疆,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

“这位铁骨铮铮的六旬老人主动请缨,他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折服了满朝文武。”

“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烟滚滚的战场。” “啊,原来……但是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就是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率部完成了收复新疆失地(除伊犁外)的伟业。”

【篇六】小学五年《左公柳》教案

左公柳教案

左公卿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

作者按照“总起引入——具体分述——总结抒情”的思路行文,全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描绘玉门关外的柳树那高大挺拔的形象。

文章先用王之涣的《凉州词》中两行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开篇,引出“我们”一行人从河西走廊来到玉门关,在这“没有春风,没有绿色”“除了黄沙,还是黄沙”的地方,意外地发现了“一棵大柳树”;接着写“我们顿时兴奋起来""”的行为表现,并讲到了“这棵塞外的柳树”“它的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这部分对柳树的描绘和赞美为后面写导游所讲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4—13自然段)记叙导游讲述的左宗棠的故事。

这里的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从刚讲到的大柳树,到导游“告诉我们这树叫左公柳”,接着“给我们讲起了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前后过渡十分自然、顺畅,而且一下子引发起阅读的兴趣。

作者对导游所讲故事,是分两层意思叙述的。

分述一(第5—11自然段)讲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失地中的表现。这方面写得较详细。 先写他在我国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一部分人主张放弃新疆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他六旬高龄主动请缨的行动折服了满朝文武。(第5—7自然段)

后写他面临重重困难,带棺踏上征途,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决心,“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率部完成了收复新疆失地(除伊犁外)的伟业”。(第9一11自然段)

分述二(第12、13自然段)讲左宗棠在建设西北边疆中的举措。这方面写得很简略。

文中讲他率领部队植树造林,“他的湖湘子弟兵既是战斗之旅,也是植树大军。人人随身携带柳树苗,一路走一路栽,前营栽罢后营管,""”“终于在千里戈壁滩种下片片树林,形成一道‘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第13自然段)这里的文字比较概括精炼,没有细致的描绘。

文中还讲到“这些柳树不但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而且还使古老的‘丝绸之

路’开始获得新生。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便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这就照应了前面第4自然段写到的:“导游觉察到我们动情了,便平静地告诉我们这树叫左公柳。左公柳?我们感到更惊异了。”文章顺势点明左公柳树名的来历,解决了先前的困惑。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抒发“我们”对左公柳的景仰、歌颂的情感。

在这里,先用一句话深情地再次写到了左公柳的形象:“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四个“那""”组成排比句,描述之中饱含赞美之情。最后两句话:“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作者用反问及设问的修辞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贯穿全文的“大柳树”的形象:它不是普通的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左宗棠那样的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忱。

本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题目一语双关。“左公柳”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二是线索以“柳”贯穿。整篇文章各部分记叙中都有柳树这一典型事物:第一部分描写塞外风光,引用的凉州词中有“杨柳”,使人们兴奋起来的是“柳树”;第二部分记叙导游所讲左宗棠的故事,开始写“导游见了,微微一笑,给我们讲起了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第4自然段),中间写“这时,导游停顿了一下,深情地望着那株柳树,又接着讲了下去”(第8自然段),后面写导游告诉我们“""这些柳树""”(第12、13自然段);第三部分表达“我们”对左公柳的赞颂也是从柳写起:“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这棵柳树""”(第14自然段)——那充满生命力的绿柳像一条闪亮的丝带把文章各部分串了起来。

三是行文夹叙夹议。文中不仅有较多的文字对大柳树、对左宗棠的描述,而且也有一些文字对此发表议论、寄寓情感。例如:“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第3自然段)“他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折服了满朝文武。”(第7自然段)""这些语句或放在文中,或独立成段,或置于文尾,都与叙述有机结合,对所叙内容起有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

四是记叙有详有略。从全文看,第一、二、三部分安排由“较略——特详——很略”;从局部看,以第二部分为例,分述一详细,分述二简略。这样的处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把左宗棠这个人物形象鲜明地凸现在人们面前。

课文编排有一幅插图,描绘了左宗棠率队抬棺出征的情景,是对课文第10自然段文字的形象表现。

课后列出了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要求会写的15个生字。

课后编排有四道练习题。第1题是朗读和背诵两方面要求。第2题通过默读了解课

文的主要内容,即“课文写了左宗棠哪些爱国事迹”,并能够简要口述出来。第3题是对文中三个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是为了落实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第4题要求“读读写写”本文中的10个词语,属于一般的语文基本功训练项目。

练习题后的“词语采集”,列出了文中的3个成语。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小学五年《左公柳》教案 左公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