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肖军 2012-2-8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学科的教学工作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中学习,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培植学习型、探究型、合作型的创新人才。
本次教学班级为五(79)班,全班34人,原有语文基础较差,但本班后进生也比较多。平时教学时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的培养和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内容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活动4个部分,共分为8个单元。
本册阅读课文共30篇,其中讲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3篇,大都是新编课文,以相对集中的话题分为8个单元。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蕴涵人文精神,文质兼美,浅近生动,读来朗朗上口,富有儿童隋趣,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课文配有与内容相关的图画,画面精美,图文对应,有利于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维的发展。
本册安排4次口语交际,每课单列,分别编排在4个单元的
课文之后。口语交际内容均来自儿童现实生活,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丰富表达内容。每课包括三个部分:课题——提示交际内容;文字材料——提供交际环境;提示语——引出交际话题,提示交际步骤。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设计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交际互动,初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际的能力。
本册安排8次习作。习作内容来源于单元话题、课文内容以及儿童生活。这有利于儿童将知识积累迁移到习作内容中去,有利于调动儿童生活经验,使他们有话可写。习作呈现方式简洁明了。提示语提出习作范围、方法或步骤。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程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活动”作为一个板块,安排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共8次。它不只是单元内容的复习和巩固,还是通过“语文活动”整合其他板块,并适当地拓展、延伸。在综合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活动”设置以下三个栏目:1.“万花筒”——重在综合运用。内容有关联词、阅读、叠词、填空、辨析词义、近义词、词语归类、变换句式等。题型活泼、新颖,贴近儿童生活,能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2.“百宝箱”——重在积累感悟。内容以诗词、名言、词语、对联为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引领学生在诵读与积累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3.“大舞台”——重在拓展延伸。内容有手抄报、调查报告、关爱动物、画坛趣事、汽车王国、家庭辩论会、蹦跳
的汉字、电视访谈等。这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进射创新火花的平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味创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愉悦。
三、教学目标:
1.全册共认识常用汉字211个,其中会写138个。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质疑问难。
4.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联系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
容和情感,背诵指定的课文。
10.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1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1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1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
1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1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1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17.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18.养成留心观察周围
19.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
20.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21.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2.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2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共同讨论。
24.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5.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26.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1.识字教学应根据课文中生字的数量多少、难易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指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形成独立识字能力。
2.凭借课文,联系生活,结合图画,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语文实践。
3.加强朗读,从读入手,以读带讲。在读中把握文章记叙顺序和主要内容,在读中感悟,从读中理解,在读中了解段的构成,初步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
4.增强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加强训练,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5.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体现人文情怀。
6.提倡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留有余地,拓展空间,发展个性。
7.把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和内容设计,借助提示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活动。
8.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宽活动内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训练。
9.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给学生自由表
【篇二】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分 课 时 电 子 教 案
分 课 时 电 子 教 案
分 课 时 电 子 教 案
【篇三】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徐芳姣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学科的教学工作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中学习,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培植学习型、探究型、合作型的创新人才。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内容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活动4个部分,共分为8个单元。
本册阅读课文共30篇,其中讲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3篇,大都是新编课文,以相对集中的话题分为8个单元。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蕴涵人文精神,文质兼美,浅近生动,读来朗朗上口,富有儿童隋趣,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课文配有与内容相关的图画,画面精美,图文对应,有利于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维的发展。
本册安排4次口语交际,每课单列,分别编排在4个单元的课文之后。口语交际内容均来自儿童现实生活,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丰富表达内容。每课包括三个部分:课题
——提示交际内容;文字材料——提供交际环境;提示语——引出交际话题,提示交际步骤。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设计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交际互动,初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际的能力。
本册安排8次习作。习作内容来源于单元话题、课文内容以及儿童生活。这有利于儿童将知识积累迁移到习作内容中去有利于调动儿童生活经验,使他们有话可写。习作呈现方式简洁明了。提示语提出习作范围、方法或步骤。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程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活动”作为一个板块,安排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共8次。它不只是单元内容的复习和巩固,还是通过“语文活动”整合其他板块,并适当地拓展、延伸。在综合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活动”设置以下三个栏目:1.“万花筒”——重在综合运用。内容有关联词、阅读、叠词、填空、辨析词义、近义词、词语归类、变换句式等。题型活泼、新颖,贴近儿童生活,能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2.“百宝箱”——重在积累感悟。内容以诗词、名言、词语、对联为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引领学生在诵读与积累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3.“大舞台”——重在拓展延伸。内容有手抄报、调查报告、关爱动物、画坛趣事、汽车王国、家庭辩论会、蹦跳的汉字、电视访谈等。这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进射创新火花的平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味创造的
快乐,享受成功的愉悦。
三、教学目标:
1.全册共认识常用汉字211个,其中会写138个。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质疑问难。
4.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联系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指定的课文。
四、教学措施:
1.识字教学应根据课文中生字的数量多少、难易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指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形成独立识字能力。
2.凭借课文,联系生活,结合图画,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语文实践。
3.加强朗读,从读入手,以读带讲。在读中把握文章记叙顺序和主要内容,在读中感悟,从读中理解,在读中了解段的构成,初步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
4.增强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加强训练,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5.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体现人文情怀。
6.提倡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留有余地,拓展空间,发展个性。
7.把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和内容设计,借助提示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活动。
8.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宽活动内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训练。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9.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问。
【篇四】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第1课 春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趟、混、酝、酿、巢、嘹、薄、烘、疏、筝”10个生字。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3.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重点难点:
1.认识、会写10个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 复习旧知,激发导人。 1.教师谈话
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春》。 读题、质疑。 2.简介作者。
二、学习字词,初读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难认的字都读几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能否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2.交流反馈,学习字词。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名一小组的同学分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字音
“趟、酿、烘、筝”的韵母是后鼻音。 “巢、疏、筝”的声母是翘舌音。 “嘹的声母是边音。 “酿”的声母是鼻音。
涨(zhàng)红了脸 应和(h) 散(sàn)在草丛 酝(yùn)酿 (niàng) 鸟巢(cháo) 3.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望春天、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部分。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品读。 四、作业:
抄写生字带的词语三遍
1
第二课时
一、走近春天,体会“迎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说说:读了这句后,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
这句是全文起始句,两个“盼望着”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对春的渴望,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二、走进春天,体会“绘春”。 1.朗读思考:
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绘春天。,一共绘出了几幅图画? 2.赏读交流:
说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赏析第一幅图:春草图。谁能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体会“偷偷地”“钻”等用字的准确、生动,不但写出了草的旺盛的生命力,还写出了小草的生长带给人们的惊喜。 赏析第二幅图:春花图。
默读第4自然段,把选取的景物用波浪线画记。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让树上坠满丰收之果。果树之果的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引读,指导背诵
赏析第三幅图:春风图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赏析第四幅图:春雨图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房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赏析第五幅图:迎春图。它主要描写了春境中人的活动。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而“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引导回顾:
说说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3.感悟春天,体会“赞春”。
(1)在绘春后,体会作业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 春天像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2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它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三个角度,绘出三种形象,形成排比,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使人读后产生无尽的喜悦、无穷的活力、无限的希望。从而让我们悟到: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2)体会表达: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四、体会写法,总结拓展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收集的关于春的试问互相交流。五、作业:
背诵课文1至4自然段。
3
第2课 风筝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的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2.略说人物
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大致会这样说:
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
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三、研读“悲哀” 1.朗读体会
提问: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
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个别表演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 2.合作探究
4
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①教师示范提问: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③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④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 四、思维延展
1.讨论主题 感悟警句
①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②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③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例如:
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
玩游戏(如搭房子、过家家等),能放飞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无穷。 爱玩的孩子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老实安静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强。
玩玩具或游戏过程中,人是要仔细动脑筋的,要观察要思考,这将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
2.联系生活 讲述故事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
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3.进入文本 与人对话
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老师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生十分愉悦地、无限向往地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放纸鸢”,结束新课
5
【篇五】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分 课 时 电 子 教 案
分 课 时 电 子 教 案
分 课 时 电 子 教 案
【篇六】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湘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观书有感》
湘教版语文五下:5、《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2.领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
出示朱熹名言,感受诗人的学习思想。
读读这些句子,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很亲切?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宋 朱熹
活到老,学到老。 ──宋 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 朱熹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宋 朱熹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宋 朱熹
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宋 朱熹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宋 朱熹
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宋 朱熹
课件再出示诗人名字,师:看,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指导我们学习的至理名言都出自一个人的言论,那就是朱熹。关于朱熹,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资料。
出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思想家。他的一生中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二、解诗意
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出示:
自学要求:
(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为”“活水”,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交流自学情况
(1)第一个要求,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全诗,指读)
(2)理解一、二句诗意
学生先讲解:“鉴”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好吗?生说,(半亩方塘就像一面被打的镜子,清澈明净。)补充。
师:把半亩方塘比喻成一面刚打开的镜子,突出水的清澈透明。 “徘徊”是什么意思?(人在一个地方来回慢步地走)
诗中指谁在哪儿来回地走?
(天光和云影一起在水中来回地走,或者说他们在散步。
在这明净的镜子中映着天光和白云的倒影,他们正在一起散步。)
这是用拟人的方法阐述了这句诗的意思,你能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吗? 把这两句诗读好。
这两句诗描绘了多么美的景色呀,(板书:景色)
师: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为什么会不停地晃动,它暗示了什么?(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动,也就是——活水)
那后面两句诗你能理解吗?我们先来读一读。
(3)引导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意
学生讲解,师适当补充。
“渠”是什么意思?“如许”是什么意思?
把诗意连起来说说。先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
(4)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美吗?谁能说说整首诗描绘的景色。
出示方塘美景图和优美词语,激发学生的表达。
(半亩大的一方水塘,就像一面被打开镜袱的镜子,池水清澈明净,蓝天和白云倒映在水中,随着细波荡来荡去,风和日丽,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波光粼粼。这池水为什么会这般清澈呢?哦,原来有一股清泉正源源不断地注入池中。) 好美的景致呀!真让人喜欢。读好这首诗?配乐读
4、背诵这首诗。
三、解诗题
诗句的意思也理解了,那么,我们这首《观塘有感》也学完了(师强调“观塘有感”),“观书有感”
师:可是我们刚才一直在欣赏诗中描绘的方塘美景呀!这诗中可一个书字也没有,怎么能叫“观书有感”呢?
理解:观书:读书,也就是作者读书之后的感想。
这方塘美景与读书有什么关系呢?
四、明诗理
1.看图,猜想读书与方塘的关系。
记得刚才介绍作者时有这样一段话:
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2.引导理解:出示:诗人用半亩方塘来比喻,清澈的湖水能反映广袤的天光云影正如。
“天光云影”好比。
源源不断的活水能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正如
“源头”好比,“活水”好比。
再读这一首诗,体会其中的深刻哲理。
你来评一评这一首诗,写得怎么样?
(从修辞、写景、寓理等方面来说,学习写作。)诗人把自己读书之后的感受融入到方塘美景之中,把深刻的哲理寓于景色描写之中,不得不让人称奇(佩服。拍案叫绝)。
3.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重点读好“哪得”,“如
许”,“源头”“活水”,及问号。)
五、拓展延伸
1.作为一个人,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都必须让自己的半亩方塘时时注入知识的活水,知识的清泉,才能时时处处让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灵活,你能举例说说吗?
2.朱熹大师这首诗也叫说理诗,我国古代还有许多这倦的诗,试一试,你能填上吗?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 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莫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悲切,直后悔。这正是(),()。
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时,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
3.总结: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也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 板书:
观书有感
景色 说理
池水清澈 读书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
朱熹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给我们诸多启示,他的一首小诗《观书有感》,也告诉了我们,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教学这首诗时,我是这样这样设计的,待学生已经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让他们从诗的内容(描写方塘)与题目(《观书有感》)表面的不相关提出问题——题目是《观书有感》,而诗的内容怎么一点都没有写有关“书”的内容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诗歌所要说明的道理。我估计学生都能说到“一个人的聪明来自于他不断学习”这一层意思。然后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领会“开豁”这一层意思。
课堂教学中,学生按我的预设提出了上述问题:题目是《观书有感》,而诗的内容怎么一点都没有写有关“书”的内容呢?并通过讨论明确了这首诗是要我们 “多读书学习”,可“清如许”对应的意思——心智开豁、敏锐却怎么也说不上来了。于是,我问学生曾经在哪里看见过或者听到过这句诗,是跟什么人、什么事情关联起来的?哪知道全班只有几个学生很模糊地讲了与诗句只有些许关联的一点意思,其他学生都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哈!看来学生就是“没有源头活水” 啊!但这意思是我现在写反思的时候感悟出来的。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利用好这一生成的“资源”,而是习惯性地采取了“填鸭式”教学法,把“标准答案”一股脑儿地“塞”给了学生。当时只是感到有些遗憾,没有想出好的方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诗歌要说明的道理。现在想来,只要把当时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现象与诗句联系起来,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的。
我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课堂上出现了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没有敏锐的反应,只是想着赶快把知识“给”学生,将来能够应付考试。由此我想到,我也缺少“源头活水”。看来必须要去寻找些活水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