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野火集读书笔记摘抄 野火集摘抄赏析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第一篇、中学生《野火集》读书笔记

野火集读书笔记摘抄

篇一

也许跟大多数人不太一样的,第一本读到的龙应台的反而是《目送》,柔软细腻的笔触。《野火集》这样刚性的文字,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主旋律..反道行之,于是感受到的并不是龙应台的尖锐,反倒是一颗焦急的心。像是当代鲁迅,救国从救愚民开始。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我很开心的是,台湾的知识分子始终不会否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事实。时代变迁,我以为就像那些ABC一样,他们对于母国和母语已经有了不同的认知,其实不然。 我们的生活,充斥着肮脏和耻辱,可是人民的忍耐力确是愈发地坚韧,忍受不良商家的劣质产品,忍受警匪的勾结,忍受带着癌变细胞的鱼群在污浊的河水里继续繁殖…我们还可以忍受,我们还不会生气。

《生气,没有用吗?》

作为一介凡夫俗子,你可能不会想着去改变这个社会约定俗成的条例,例如:国家公仆只是个称谓,纳税人都得谨小慎微地跟政府办事;又比如你不曾想过要去为了下一代的文明而开始文明。

用龙应台的话说是生了梅毒的母亲,不免悲凉,又感觉到她的无奈。野火,指控现代的中国人丧失道德勇气,要求学生争取独立思考的空间,它要求政治的开放和容忍。这是一颗赤子之心,用忠言希望唤醒官员的耳朵,用良药治愈病态的社会。

《不会闹事的一代》让龙先生直接被请去喝茶了,大抵是因为闹事二字。中国人讲究词韵,每一次遣词造句都是文字的升华。我想着龙先生定是斟酌了很久,最后认定了闹事才是最能返璞归真的。教条主义,继承中华文明几千年儒家思想的熏陶,尊师重友,勤勉上进,这都是精华。糟粕固然在沿袭的历程里被逐步放大。文中龙先生讲到的,我们被模式地灌入知识,规则,法令,却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能解放天性,找到自我。这种要放又不要放之间所造成的一些扭曲或许我们我们这一代缺少点闯劲,又多了点无端端的叛逆,享乐又有点拜金的诱因吧。

我不觉得龙先生的文字是犀利的,反倒是最寻常人家的亲切关怀。声声道出的都是她对于国家的爱。颇有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意味。

篇二

1、人生匆促得可怕 ,忙着去改个社会,我就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时间。大部分的时候,我宁可和孤独的梭罗一样,去看云、看山、看田里的水牛与鹭鸶。不过,我们不做大人物,总可以做个有一点用的小人物吧?一个渺小的个人,如你,如我,还是可以发光发热。过程会很困难,没错;有些人会被牺牲,没错。可是,在你没有亲身试过之前,你不能说不可能!在你没有努力奋斗过以前,你也不能谈无力感。

2、爱国要以爱人民——也就是你和我和街头卖蚵仔煎的老头——为出发点,政府为人民所雇用,做得好则留,做不好则解聘换人,根本无所谓爱不爱。

3、所谓'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打破砂锅'指的都是同一原则:对真相、真理的全心全意地追求;学问由此而来。

4、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更不忌讳承认启己的丑陋。试图遮掩粉饰才真是没有信心的表现。

5、在这个时代,我慢慢的发现,静下来认真的读一本书是有多么的困难。电子产品似乎已经取代了一切,成为了我们唯一的消遣。它们可以轻松的的让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资料,可是我慢慢的发现,找到的太多,感兴趣的太多,顿时我慌了手脚,之后便只剩下发呆。也许,不要求得到的太多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6、这一代应该对上一代充满感恩之情。这垂垂老去的所谓上一代,曾经在兵荒马乱之中紧紧搂着怀抱里熟睡的婴儿,曾经饿着肚子带孩子去付医药费,曾经推着脚踏车沿路喊机器

馒头,让孩子缴学费,后来又曾经把薄薄一叠退休金换取儿女留学的机票。这个上一代,把自己躺下来铺成砖块让我们这一代昂首阔步地踩过去,衣食温暖的安定是上一代咬紧牙根拼了命才达到的终点,对这一代,那却实个稀松平常的起点,感恩,当然应该。

可是,这一代的大声嚷嚷并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已经有了衣食温暖的福,现在大声嚷嚷,追求的是另一种福,更高层次的福:民主、自由、人权……。衣食温暖的安定只是基本的出发点,这一代当然不能以此满足;上一代如果认为这一代吃饱了、打个嗝,就该在安定中睡个午觉,那就太天真了。食物够吃了,开始追求烹饪的精致;衣服够穿了,开始求设计的美好;社会安定了,开始要求有所作为。物质丰富与环境的安定都只是社会要进步的基础条件而已。上一代奠定了这么一个基础,这一代或许就能建立一个开放自由、公理伸张的社会,作为下一代的基础;而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下一代继续大声嚷嚷,或许我们就有了真正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政治家

7、《精神崩溃的老鼠》:一个人,也只不过是只有可能精神崩溃的老鼠。人生的每个阶段里都有看似不可解的难题时时强迫他作抉择:考试失败了,爱人变心了,婚姻破裂了,工作失去了。每一个难题都需要一个解决的办法。究竟乳酪在左边还是右边?不管在左在右,当一个人不再能以新的方式来应付新的情况,当他不计后果的,根本拒绝改变自己的时候,他就是一只弄拧了的老鼠;精神的阶梯只是自然的结局。

8、心里知道在我跟某cu说,我相信我们社会民主化不断扩大,法制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底气是多么的不足。一来,沉迷于小清新情怀疏于关注时事发展。二来,腹内墨水稀缺更无什么独特的见解,从众地喊句口号感觉好像没那么突兀。

人总是不喜欢承认自己的浅薄,不懂却想装懂。明知没理,却还要像白话说的死鸡撑撑饭盖。反驳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大可搬出庄子逍遥无为那套来忽悠。被冠名不会闹事的一代也可甩出经济人那套值得不值得去辨证。这样说来,又未免太断章取义了。避讳或遮盖都是自欺,自欺意味信心不够可这似乎不是我一个人的信心不足。

当问及辛亥革命是哪一年或许还需要查百度,而大S和汪小菲哪一年结婚却可以脱口而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快餐文化娱乐不断充斥每天的生活,易得的却广泛传播。点开网页,最抓眼球的往往是那些带图的八卦小道消息。对大学生们的沉默没独立思考,可以冠冕堂皇地抱怨这是大环境的影响、这是媒体的导向、这是应试教育的结果。

is it none of my business? it is none of my business. 对于事情的表态,就英文来看,外国人个性会更鲜明。不像我们,态度要暧昧到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不关我的事?不关我的事!在这样一个奉行中庸之道的群体里,不置可否地辩证有时候是王道,有时候看来却是多么的无奈和懦弱。对于一部禁片,很多人会翻箱倒柜地找到种子资源去下载观看。对于一本禁书,也有许多人会私底传阅交流。对于一项禁令,还是会有人提出异议争取更广的自由。这一撮人有着特立独行的想法和处事方式,但如果他们的这些言论思想只是对某些名家的总结和提取概要,那么也将难以成为中流砥柱。更何况还有沉默的大多数。

定论都不是永恒的,在某些特定的时段里,总在变化。心中还是愿意相信青年一代在沉淀正在等待。作为第一个捅破窗纱的人毕竟要有勇气,而选择敲碎玻璃的人带来的也不仅只是一声巨响后的震动。

野火集读书笔记摘抄

9、我是个浪迹天涯的人,但是深切地知道,即使穿着凉鞋的脚踏在土耳其的石板路上,别人问客从哪里来时,我只有一个答案:不是湖南,不是纽约,不是慕尼黑。家,可以暂时挥别,可以离弃,可以忘怀,但家,永远还是那么一个。四十年后的台湾,有想走而走不掉的人,有可以走而不走的人,也有一心一意在这今生今世的人。不管哪一种,只要他把这里当家,——心甘情愿的也罢,迫不得已也罢——只要他把这里当家,这个地方就会受到关爱、耕耘、培养。

10、有一天搭计程车,跳过马路上一个大坑,受惊之余,这个嚼槟榔的司机往窗外狠狠

吐了一口痰,骂了一句:操国民党!

这个司机完全错了!他可以操养工出,可以操市政府,但路上一个坑,与国民党这个政党何干?他的咒骂完全不公平。可是,或许有一个可能的解释:他骂党,因为他不知道政府哪一个部门负责哪一桩事,路上有坑的时候,他不知道该找谁负责;换句话说,当他要争权利的时候(譬如行路无坑的权利),他并不知道有什么管道可循。

我们要的是敢于面对现实、接受挑战,勇于负责的政府,但是要促成这样的政府,我们更需要有批判能力、有主动精神、有理性的人民。归根究底,实在是一句老生常谈:几流的人民就配几流的政府。

11、你是谁?凭什么你就做沉默的大众,等着少数人努力了,甚至牺牲了,你再去享受他们的成果?你在买着消费者团体认可的食品,当初这些人投告无路的时候,你是在一旁观望?嘲笑?还是漠不关心?

第二篇、《野火集》读书节推荐

野火集读书笔记摘抄

第三篇、野火集读后感

野火集读书笔记摘抄

野火集野火集读书笔记摘抄

打开书发现这本书是一篇篇的文章集合起来的,然而。这些文章在当时就像一把野火一样燃烧了整个原野。满满的都是龙应台先生对一些社会现象提出最直接有利的批评。这些事在可能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读了这本书的开头的几篇文章,其中一篇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这篇文章的背景发生在台湾人受到外来人的欺压的时候。台湾人们对于一些不公平的行为选择的是忍让,而不是争辩反抗什么,选择的是沉默。古话说’沉默是金”,但是在现在不是啊。这里所说的“生气”不是说那种无理取闹的那种。在我印象中,钓鱼岛的事件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日本人嚣张的气焰激起了一些“爱国”认识的反抗。他们选择抵制日货,打砸日货,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伤害的是我们自己,许多的人因此受到了伤害,这样的生气不是我们大家所需要看到的。这里讲的还有中国人怕事,害怕惹麻烦,害怕这个。害怕那个。看到老人摔倒,不是去搀扶,而是害怕这个老人是来讹骗自己的。围观的群众站了一大堆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生气了?所以说,这种时候你该生气的时候才应该生气。

另一篇就是《幼稚园大学》,这里讲的是某些大学生的一些弊病,现在的人就可以看到。现今的大学生,一些大学生不仅仅是在生活之中尚缺乏锻炼,而且还在知识上面很幼稚。独立思考上面很缺乏这方面的锻炼。一遇到问题,不是说去自己解决,而是找找周围的人会不会。也许可以借鉴一下。作业不会好好做,甚至是不知道还有些什么作业,常常补作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了?这都源于大学生断奶太晚,家长对孩子的太过于溺爱。从小的时候,就是说向捧在手心里的宝,舍不得丢掉。孩子就像是风筝一样,家长手里始终牵制着孩子,控制了孩子的飞行方向,使孩子始终飞不高。到了大学,还时时刻刻的担心着自己的孩子,曾经,还有着孩子将自己的袜子邮回家让自己的父母洗的这样的新闻,而父母却对此不发表任何意见。有时候父母,适当的时候,还是应该严厉一点,让自己的孩子自由飞行。还有讲到了,学生可以和自己的老师谈论课堂上的问题,要么是不知道。要么是不敢,要么是没有意见。现在的大学生大课堂上很多人都发展成了“低头族”,低在下面玩手机。那么他们出了社会要怎么办了,作者在文中说,也许,我们现在应该思考一下教育的问题。给孩子既有发挥的时间,让孩子自己成长。让这些所谓的“不知道”,变成“我觉得是……”.那么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还有其他许多的精彩的文章,都还来不及拜读了,但是龙应台老先生这种爱国精神需要我们好好的弘扬下去,而不是那种盲目的。增加自己的修养,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因为你就是代表着中国的,当你看到一些国外的公共场合提醒的标语写的是中文而不是英文的时候,应该感到羞愧。将其这种爱国延续下去,时刻为国家着想。

第四篇、《野火集》读后感

野火集读书笔记摘抄

读《野火集》 部分杂感

虽然龙老师写的是20多年台湾的情况,但我看了却觉得,今日之中国,颇为相似。 第一次看完《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和《生气,没有用吗?》,我有种被人打了一巴掌的感觉,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还不错的还挺正直的还挺善良的青年,但这两篇文章让我看到了自己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阴暗面。

文章列举的那么多应该表达出自己的气愤的例子中,我唯一做过也唯一敢做的,也只是小小声地说了一句:“插队恐怕不好吧?”而且当时也犹豫了很久,怕遭人白眼,甚至觉得说出来挺没面子的。虽然我庆幸当时我做了,但事后我更加愧疚了,为什么这么一件小事我都要犹豫这么久而且还不敢大大方方地说出来?还表现得仿佛是我做错了事?中华民族不是推崇谦让礼貌吗?可是在今天社会上,大摇大摆不知廉耻地插队抢位的人大有人在,若有人指责,还会被骂上一句“关你屁事!”甚至会动手打人。文章中还有一个事例,“小悦悦事件”简直是这个实例的翻版,“道德沦丧”是最近讨论得最激烈的话题。但我认为,一味指责18个路人是很片面的。有太多事例说明,你救了人,但搞不好你莫名其妙就成了肇事者,你莫名其妙就要赔上不大部分身家产,甚至面临牢狱之灾。那还有谁愿意去救人呢?佛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的,救人本是一件非常高尚的事,但就一个不分黑白冤枉好人的生命,不高尚也罢。在《看天下》上看到一句话:“不需要说那么多,要抚慰小悦悦的亡灵,要拯救我们的良心,只需要对自己说一句话:‘有人摔倒我一定去扶,有人被撞我一定去救’。(《看天下》2011.10.28第29期社评《关于小悦悦,我们只需要对自己说一句话》)但我认为,救人应该建立在保护好自己的基础上。打个比方,如果你不会游泳,你就不应该下水企图去救溺水者。溺水者死了,他的亲人朋友会伤心欲绝,但如果你死了,难道你的亲人朋友就不会伤心欲绝了吗?一命抵一命的做法,并不伟大。同样,救助车祸受伤者是必须的,但在今天的中国,你必须先保证自己不会因此成了东郭先生。

又一次读了文章,我知道,很多人不是不生气,是不敢表达出生气。勇敢的行为有时是会破坏生活甚至连累到家人朋友的,而且最后也不一定会对现状有所帮助。所以,多数人选择了得过且过。说到这点,网络其实真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虚拟的身份让更多的人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心声,每一件重大社会事件都会在网络上掀起激烈的讨论热潮,这也是一种进步吧!像“三聚氰胺”,“地沟油”,“幼儿园校车出事事件”等在网络上曝光后,“有关部门”总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改善措施,民众的声音不是没有用,关键是要足够大声,成效或大或小,但有总胜于无。只是,为什么总要在发生令人心痛的事件后,事情才会得到关注才会得到解决得到改善呢?这是一种悲哀。也许在一次又一次的曝光后,有一天可以有充分的预防措施,把悲剧扼杀在摇篮中。这需要我们的声音,更需要我们的行动。

“某某某全家移民美国了”,“某某某他爸爸把他送去澳大利亚留学了”,诸如此类的出国话题最近一直听到,老实说我羡慕。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我们的社会环境确实和某些发达国家相差太远,而向往美好的事物是人的本性。但我们不应该这样啊,我们都跑了,年迈的祖国母亲要怎么办呢?我知道,有许许多多有志之士留在了母亲身边辛苦工作了很多年,但为什么现状还是让很多人想往外跑呢?生了梅毒的母亲依然是我们的母亲,我能为她做什么,我还不知道。

作为一名法学生,在读完《难局》后,我有一种深深的绝望感。本来就是非情愿读法,这下子更是没有了希望和信心。这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法治是为了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不信。太多实例告诉我,法并不是总是代表公平与正义。我害怕在学了多年的法学之后,面对现实我无能为力,甚至为了生活我要昧着良心,要向我所厌恶的东西妥协。

苏格拉底之死向来为大多数人所赞颂,临危不惧,毅然赴死,但我不觉得他很伟大,当法制已经失去了本意,再去坚持就是毫无意义。而梭罗,这个自由自在随行吟唱的行者,他的入狱我真的很佩服,这种立即抵制一种错的体制的勇气不是常人所能拥有的,我自己也清

楚自己是做不到的,相比于牢狱,我还是会乖乖掏钱的。龙老师说:“人生匆忙得可怕,忙着去改变社会,我就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时间。大部分的时候,我宁可和孤独的梭罗一样,去看云,看山,看田里的水牛和鹭鸶。不过,我们不做大人物,总可以做个有一点的小人物吧?一个渺小的个人,如你,如我,还是可以发光发热,过程会很困难,没错,有些人会被牺牲,没错。可是,在你没有亲身试过之前,你不能说‘不可能’!在你没有努力奋斗过以前,你也不能谈‘无力感’。讲‘道德勇气’,不是可耻的事,说‘社会良知’,也并不肤浅。受存在主义与战乱洗礼的现代人以复杂悲观自许,以深沉冷漠为傲,你就做个简单却热诚的人吧!所需要的,只是那么一丁点勇气与天真。”是的,大多数人是缺乏勇气的,大多数人是不会愿意牺牲自己的,这也无可厚非,毕竟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追求。但我们都应该多那么一丁点勇气,看似微小无用,但许许多多的一丁点日积月累,说不定某一天就有了惊天动地的效果。

读了《幼稚园大学》,我知道,自己就如龙老师文章中写的一样—-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就拿阅读来说,我在阅读文章时,大多数时候都是走马观花式,很少会去仔细认真思考文字背后蕴含了什么,我的阅读量不算太少,但若要我细细讲说却是很难的。苏格拉底和梭罗都拒绝逃狱,可我从来都不曾思考两者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虽然我在生活学习上都能很好地自理,但我的思想里仍有很强的的依赖性,“老师没教过”,“老师讲的不好”仍是我惯有的借口。这也是一种惰性,思想上太懒,只有努力摆脱这种惰性学着如何独立去思考,我才可能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关于“大学上课点名”,我实在太赞同龙老师的观点了。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就经常教育我说:“学习靠的是自觉性,强迫是没有用的。”也许小时候采用强迫的手段还说过去,毕竟小孩子贪玩嘛,而且缺乏辨别能力,需要大人加以指导。但对于成人的我们仍采用对付小孩子的方法对付我们,岂不可笑?学习本就是为自己而学,靠的应该的是自觉性主动性。在课堂上睡觉与在寝室里睡觉又有什么区别呢?在寝室里睡还更舒服呢!而且一味指责学生逃课是不是有些不公平呢?有些教授老师讲课照本宣科,内容空洞乏味,这样的课程通过自习就可以掌握,为什么还一定要去呆坐在教室里呢?知识吸收量不是应该比上课出席率更重要么?野火集读书笔记摘抄

在我写到的这几篇文章中,都是20多年的台湾,难道我们今天的中国就是和20多年的台湾同样的水平吗?这,又让我决定,再去重头看一遍这本书,也许又能看出更深层的东西。

第五篇、《野火集》读后感

野火集读书笔记摘抄

《野火集》读后感

有要读这本书的想法源自在读过了龙应台女士所著的《亲爱的安德烈》和《孩子你慢慢来》。当然也包括听闻于她的名气以后,我相信每读一本书都会有一定的收获,比如我在之前的两本书中学到了许多,要不然也不会继续阅读她的书。

说实话,当拿到这本书时我不知所措,原因有两个:第一应该说是对自己的打击,因为以往在我拿到书以后才会真正地去思考或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猜,猜一下这本书的大概方向,会向哪方面去发展!但是这次我想这么做但是未成功,所以有些打击。第二个原因就是当我知道它的大部分内容是社会问题时我竟有些该不该放下的犹豫倒不是因为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或者不自信而是怕自己真的无法驾驭。

说完了前期的心理变化,现在应该说说读完书以后的收获了。我简单说一下收获中的小小的两个话题:1、读《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和《生气,没有用吗?》来引发我对社会的思考;2、读《幼稚园大学》而引起的我对当代大学生的现状的思考。

1、读《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后感

作者龙应台女士常年旅居国外,对于国外的先进文化是有了一定的感悟,比如她的孩子就是中德混血,这些都是表明她对于国外的思想文化的理解是有一定的基础的。然后当

有想法回到国内来时,她发现中国人同她离开之前一样依旧不敢大声地说出“我很生气”,中国人依旧不敢在摄像机面前大声呵斥无良的商家,中国人依旧对食物中跑出来的蟑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正如龙应台所讲的,敢于生气的人们,大概都活在庞大坚强的法制保护之下,而并非官官相护、官民勾结的腐败环境之中。中国社会,不公不义的事情多了去了,人们往往选择沉默来保自己周全,还用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中国人的美德就是忍耐。那么,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呢,你还是选择沉默?中国人。在长长的排队中,如果有那么几个人,抱着侥幸的心理,硬着厚厚的脸皮,从你的身后插到了你的前头,何不走上前去,跟他们说你很生气呢。

这些小事情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回想自己所经历的这些事情,会发现真的没有一个人敢于跳出传统的眼光,或者说走出思想的约束来对插队的人一声呵斥。我觉得可能大多数人同我的想法可能有些相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插个队,没事,自己再多排几分钟不就行了嘛,所以没有出去阻止。可知这样的忍让又会滋生另外的如细菌般的插队,所以正如龙应台女士所说,我们要大声的说出”我很生气“。

2、读《生气,没有用吗?》后感

中国有句俗话“忍字头上一把刀”,可见国人讲隐忍,

是出了名的。对于这些俗话或谚语,我们一般都是不加求证就必信无疑的了。所以只要别人不危害自已的利益;只要自已不做害人利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太多人由于对传统的畏惧心理所以对这些“根深蒂固”地相信这个“理念”。所以,老人倒地也没有人帮忙送医了;小孩子被犯罪车辆来回地碾压也无人阻止,装作没有看见……这些都是身边确实发生的。当然,当今的社会的确存在一些让人看了就会心寒而又不得不承认的事情,新闻报道里面一次又一次的老人摔倒年轻小伙上去扶起,谁知老人家人不问清楚就会动手打人,甚至有被扶起的老人一口一声地污蔑年轻人导致她摔倒。这些负面新闻当然也就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小觑的问题,不过从一方面可以认为:太多只顾自己利益的人一边埋怨“人心不古”一边理所当然地继续自已的无动于衷。但是龙应台先生告诉我们“要维持一点基本的人的尊严,就不得不仰靠一个合理的社会秩序。这不仅要求我们自己不去做害人利己的事,还要制止别人做害人利己的事。”而且我们“不应该迷信逆来顺受”。

野火集读书笔记摘抄

3、读《幼稚园大学》后感

龙应台爱她的学生们,作为一个教授,龙应台把她的学生们当做“努力迎取阳光的向日葵”。但龙应台清楚,她的学生们,没有–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反观我的大学,或许不少学生都可以在考卷上挥洒出不

错的笔墨,但当真正遇到生活中需要他们拿出魄力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马乱兵荒。可错并不完全在我们。我们只是一坯五颜六色的橡皮泥,在教育者的手中搓揉成型。从幼稚园开始到现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暂且不谈,我们接受的所谓高等教育,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摆在我们面前的,往往是很多的规定,“上课不许迟到”,“上课不准私自在下面交谈”,诸如此类;更为甚者,大学制的人头点名成”标配“,所以心中就有了一定的叛逆心理,当然我不属于害怕点名的那种学生,我同龙应台女士的观点大致相同,为什么不用增加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来获得学生的出勤,而非要用此劣方;况且在大学这样一个自由的小社会里,为什么课程的安排大部分不是由于学生的兴趣而来呢?但好像有些老师的观点是:今天我逼你读书,日后你会感谢我。确实,在步入大学之后我十分感谢以前面对我时会这样想的老师们,但在大学这片土壤上,这个哲理确实没有什么过于强大的根据。这就是我的大学。我虽抵触这种做法,但为了今后我的前途,我也不得不低头。

“文学是思想”,“文学不是象牙塔里的白日梦”。我着实佩服说出这话的龙应台。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中国式教育的怨怼,其实也在于我们本身的思想被禁锢,没有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所思带到外面的世界。当然这不全是我们的原因,但我们可以努力改变它。

网上查资料是发现很多人都认为龙应台会是一名老先生,我想这也会思想禁锢的原因吧!没有女性会有如此犀利的言语以及思想。《野火集》至今出版已有二十余载,但每当读起,总会有些许震撼,我相信每代人读都有每代人的感悟,但这只能说明龙应台女士所揭示的社会现象依旧存在,仍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二十余载,我们的中国人及社会有了很大的变化,当下的愿望就是希望不管社会还是人都越来越好!

第六篇、《野火集》读后感

野火集读书笔记摘抄

《野火集》读书笔记

初读《野火集》,我被其深奥的语言惊吓住,我以为这本书整本都是如此的深奥的语言,越往后读,才发现那些是这本书的序言,写序言的人称龙应台为侠女,说她吃了强身,多吃无害的“正气散”,还说她是盗火的玉娇龙,这些评论使我对龙应台这位台湾作家充满好奇,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作家呢?

《野火集》收录她的第一篇文章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然而我看后,我很生气,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她在文章中所说的台湾1984的状况,至今在我的身边尚存,我生气那随手乱扔垃圾的阿旺,我生气那些不讲道理的司机,我是生气那些不负责任的化工厂主吗,然而最令我生气的是我自己,为什么我一直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却孰视无睹,知道我看到这篇文章我才来反思我们这个社会。

的确,龙应台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她从捡垃圾写起,事虽小却反映出社会上存在的大问题,她从她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她的故乡台湾,同时他又用犀利的笔锋揭露社会。她深爱着她生了梅毒的母亲,然而就如她在文章中写道的那样“至少她还没有死去,她还有痊愈的希望。”这也是我欣赏龙应台的地方,她长篇的论述台湾当时的丑恶,然而却没有无休止的指责,她最终还是把希望给了读者,她正在用她的力量来改变着台湾,号召更多的人来改善台湾的环境。

更加令我钦佩的是她的勇气,她就像鲁迅笔下铁屋子里的人,她敢于反抗,勇于斗争。她的父亲多次给她说让她小心,然而她却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我只是在谈捡垃圾,没关系的。” 书中有一段描写台湾社会的糟糕的情况令我十分难过,她写道:为了享受物质,有人制造假的奶粉,明明知道可能害了千百个婴儿的性命。为了逃避责任,有人在肇事之后,回过头来把倒呻吟的人瞄准了再碾过一次。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几年轰动整个中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和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药家鑫案”,奥!我们现在的社会和1985年的台湾有什么两样,我们正在走台湾走过的路!读书时,我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的社会如此之糟糕。读了龙应台的文章,我明白了这是个人的问题。

社会制度有的地方的确是不好甚至有点荒唐,然而却没有人来反抗,看到乱扔垃圾的人,,却不去制止。个人的思想控制着个人的行为,人们不生气,哪里会有反抗,个人问题是比制度问题更根本的问题,我想当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龙应台这种敢于不满勇于改变的精神。篇二:《野火集》读后感

阅《野火集》,读龙应台,写我所感

读《野火集》,我被其讲述的小故事所深深吸引。故事总体现着一些现象,而现象背后一定和本质联系。龙应台却以她有力的文字抨击着这一个个社会问题。这些文字使我对龙应台这位台湾女作家充满好奇,她究竟是一个独特的人?

翻完她的第一篇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我很生气。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她在文章中所说的台湾1984的状况,至今在我的身边尚存,我生气那随手乱扔垃圾的阿旺,我生气那些不讲道理的司机,我是生气那些不负责任的化工厂主。然而最令我生气的是,为什么至今我们一直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却往往孰视无睹,抑或是无能为力。看到这篇文章我又开始重新反思我们这个社会。

诚然,龙应台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她的文字有力,而她的视角全面。她从捡垃圾写起,事虽小却反映出社会上存在的大问题,她从她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她的故乡台湾,同时她又用犀利的笔锋揭露社会。她深爱着她生了梅毒的母亲,然而就如她在文章中写道的那样“至少她还没有死去,她还有痊愈的希望。”这也是我欣赏龙应台的地方,她用最朴实的语言透露出人最平凡的情感。她长篇的论述台湾当时的丑恶,然而却没有无休止的指责,她最终还是把希望给了读者,她正在用她的力量来改变着台湾,号召更多的人来改善台湾的环境。 她的勇气着实让我钦佩,她就像鲁迅笔下铁屋子里的人,她敢于反抗,勇于斗争。她的

父亲多次给她说让她小心,然而她却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我只是在谈捡垃圾,没关系的。”让我不得不怀疑她只是个女作家吗?

书中有一段描写台湾社会的糟糕的情况令我十分难过,她写道:为了享受物质,有人制造假奶粉,而明明知道可能害了千百个婴儿的性命。为了逃避责任,有人在肇事之后,回过头来把倒呻吟的人瞄准了再碾过一次。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几年轰动整个中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和“药家鑫案”。我们现在的社会和1985年的台湾有什么两样,我们正在走台湾走过的路!我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的社会如此之糟糕。读了龙应台的文章,我明白了这是个人的问题。要知道社会状况是每个人行为的集体表现,人人都要负责,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也时常关注一些国际新闻和重大事件。但一味炫富和追求所谓时尚的现象比比皆是,也许衣着时尚的人不会落伍,但是真正做到内涵丰富,关心世界,有道德有勇气的人永远都走在时尚的前沿,这样的人才是最可爱的。我们现在的身份虽然是学生,完成学业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着眼世界并呐喊出自己的声音;书本上给出的答案也并不妨碍我们追寻证明答案的过程。野火集读书笔记摘抄

高二(3)班

陈艳桦篇三:《野火集》读后感

《野火集》读后感

也许《野火集》描述的一切现象和批判的一切内容都是台湾的,似乎在内陆的我们不需要太多关注,读它仅供消遣罢了;先不说台湾是我们的,我们应该关注,且说文中八十年代的台湾的所存在的问题在我们内陆久没有吗?即使没有,那么我又能从书中发现什么,体悟到什么呢?

作者龙应台在这本书中写了许多台湾的不良现象。中国人的忍耐,环境的恶劣,青年人的那一句“到美国去”,绝望的无力感,幼稚园大学,愚蠢的政府,崇洋问题??我佩服龙应台的勇气。我想谈谈与我们相近的内容——关于学生。

相比于作者在书中写到的《机器人中学》,那些奇形怪状的规矩(头发、裙子、书包带、套头毛衣??)在我们这儿并不存在,也让我读着觉得不可思议,一模一样的学生,举手投足间像一个个机器人,合于框框式的教育让学生没有了思考,没有了创新能力,甚至对于自己将来的规划:想做什么,怎么做,也没有了。相比较而言,我们所处的环境要好很多。在我们这里,虽说应试教育扼杀了无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应试也许是唯一一个合于国情的方法。但那太多的规矩,不如说是那把抹杀了学生内心想法的刀,真的需要吗?那真的只是“校规”?也许只是对机器人设定的程序吧??

《不会闹事的“一代”》是作者龙应台送给大学生的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高中生的我读到它也产生了许多想法。当然,我感叹那一次次花对那时的他们来说不菲的五元钱买票,只为了劝大家别看电影,却又一次一次被踢出来的学生。他们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有充分的道德勇气。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做吗?回答一定是“不会”。也许在高中的我们会说这些太早了,太远了,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不断地学习,为了将来的应试。但这真的很远吗?身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难道就没有义务为世界,为国家做些什么吗?至少要为自己所生活的这个社会做些什么。现在我们只会在书桌前不停地挥动笔杆,攻克下一个个那所谓的“重要”的难题,有多少人会关注到世界上的事,或者说是国家大事,社会上的事。那么,如果你关注到了,你仅仅是关注吗?有行动吗?你会怎么做,也许要说行动你会说你一个人会有多少力量?那每个人这样想会怎样?(我承认我也没做到)。同时,这一代的人只会学习,学习那些被弄出结论的东西,有多少东西可以由我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我们现在在学习的已有的知识,是否也要开始逐渐学会发现,学习和探索?这是教育者和我们自己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最后,对于作者,我颇有一番感触。因为发现作者是女性,大多数人在表示惊讶的同时

改了称呼,换了问题,转变了看法。我想问:女性就一定只有感性?女性不该拥有理性?女性不会用语言文字批判?硬的东西一定都叫给男性?我不同意。并不因为我也是女的。也许一开始,“龙应台”这个男性化的名字让我以为作者是男性(在读本书之前就早知她是女性)但这样的文字出自一个女性之手不可以吗?我只有感叹和赞扬。

《野火集》——记录台湾的一本书,更值得我们去细细读,慢慢品,比较我们自己的环境 。

第七篇、《野火集》读后感

野火集读书笔记摘抄

阅《野火集》,读龙应台,写我所感

读《野火集》,我被其讲述的小故事所深深吸引。故事总体现着一些现象,而现象背后一定和本质联系。龙应台却以她有力的文字抨击着这一个个社会问题。这些文字使我对龙应台这位台湾女作家充满好奇,她究竟是一个独特的人?

翻完她的第一篇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我很生气。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她在文章中所说的台湾1984的状况,至今在我的身边尚存,我生气那随手乱扔垃圾的阿旺,我生气那些不讲道理的司机,我是生气那些不负责任的化工厂主。然而最令我生气的是,为什么至今我们一直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却往往孰视无睹,抑或是无能为力。看到这篇文章我又开始重新反思我们这个社会。

诚然,龙应台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她的文字有力,而她的视角全面。她从捡垃圾写起,事虽小却反映出社会上存在的大问题,她从她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她的故乡台湾,同时她又用犀利的笔锋揭露社会。她深爱着她生了梅毒的母亲,然而就如她在文章中写道的那样“至少她还没有死去,她还有痊愈的希望。”这也是我欣赏龙应台的地方,她用最朴实的语言透露出人最平凡的情感。她长篇的论述台湾当时的丑恶,然而却没有无休止的指责,她最终还是把希望给了读者,她正在用她的力量来改变着台湾,号召更多的人来改善台湾的环境。

她的勇气着实让我钦佩,她就像鲁迅笔下铁屋子里的人,她敢于反抗,勇于斗争。她的父亲多次给她说让她小心,然而她却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我只是在谈捡垃圾,没关系的。”让我不得不怀疑她只是个女作家吗?

书中有一段描写台湾社会的糟糕的情况令我十分难过,她写道:为了享受物质,有人制造假奶粉,而明明知道可能害了千百个婴儿的性命。为了逃避责任,有人在肇事之后,回过头来把倒呻吟的人瞄准了再碾过一次。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几年轰动整个中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和“药家鑫案”。我们现在的社会和1985年的台湾有什么两样,我们正在走台湾走过的路!我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的社会如此之糟糕。读了龙应台的文章,我明白了这是个人的问题。要知道社会状况是每个人行为的集体表现,人人都要负责,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野火集读书笔记摘抄

社会制度有的地方的确是不好甚至有点荒唐,然而却没有人来反抗,看到乱扔垃圾的人,却不去制止。个人的思想控制着个人的行为,人们不生气,哪里会有反抗,个人问题是比制度问题更根本的问题,我想当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龙应台这种敢于不满勇于改变的精神。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也时常关注一些国际新闻和重大事件。但一味炫富和追求所谓时尚的现象比比皆是,也许衣着时尚的人不会落伍,但是真正做到内涵丰富,关心世界,有道德有勇气的人永远都走在时尚的前沿,这样的人才是最可爱的。我们现在的身份虽然是学生,完成学业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着眼世界并呐喊出自己的声音;书本上给出的答案也并不妨碍我们追寻证明答案的过程。

高二(3)班

陈艳桦

第八篇、野火集 读后感

野火集读书笔记摘抄

《野火集》读后感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野火集》后,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就是龙应台把台湾写得过于黑暗了,但是我却找不到可以辩驳的地方。整本书都是在讲理,所有的文字都是对事实的合理剖析。虽然我认为龙应台写的还是有过激的地方,但不得不说,她这本书写得很好,逻辑性很强,而且通过这本书在台湾的反响我知道她就像大陆的鲁迅先生一样,唤醒了许多被蛊惑着的人。

虽然龙应台写的是早些 年 台湾的情况,但我看了却觉得,她在其中批判的许多现象正发生在中国大陆。

在书中,作者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走在人行道上,有辆计程车扫着我的手臂飞过,马上被红灯挡住。我生气地走过去,要他要下窗户,说:“你这样开车太不尊重行人;我们社会不要你这样没有水准的公民""” 很可笑的,知识分子的调调,我知道。灯绿了,这个司机把车停到街口,推开车门走了出来,手拎着一根两尺长的铁棍,向我走来""

这让我立即联想到了最近中国发生的一件事:一位司机想要逆穿单行道(似乎是这样),一位外国女士用自行车拦住该司机,微笑着请他退回去。这位司机不但不退,反而开始鸣笛、谩骂,好像他是有理的。最后司机见女士执意不走,便把女士的自行车扔到了一边,开车逆行而去。

惊人的相似,不是吗?二十年前台湾发生的一件事,现在却在大陆重演。龙应台分析的结果,是“生气”的人太少。换到这个案例,也就是这种敢于挡车的人太少了。如果不是一位女士站在那里,而是十位、二十位路人站在车前,那位司机还敢这么放肆吗?他还敢毫不心虚地谩骂吗?答案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现象归咎于司机素质低下、法律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等等原因,但正如龙应台所说的,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生气”的人太少。

这只是其中的一例,像这样有着惊人相似度的“巧合”在这本书中随处可见。这说明,大陆也需要一位龙应台,也需要这样一把野火,把所有这些该被清理掉的现象全部烧光。但是这种人不能多,这么激愤的人一多,中国就容易乱。而当前国际局势是不能容许中国出乱子的。所以,野火虽重要,一把就够。多了,就把好的东西也一并烧掉了。

赫炎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野火集读书笔记摘抄 野火集摘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