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结束不一定是开始作文 眼见不一定为实作文

高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 – 高中作文】

结束不一定是开始作文(一)

2013年高考作文:"结束是最好的开始"(考前押题20)

昨天 22:25 来自:文化_腾讯热门博文 | 阅读原文 – 发到微博 – 发给好友 – 收藏 | 更多 作者:高考直通车 | 来自:文化_腾讯热门博文

“结束是最好的开始”命题作文升格示例

[L]【金题回放】[/L]

[L]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3年春节前,赵本山宣布退出演出春晚舞台。面对媒体的意外和惋惜,赵本山说:“其实这是早晚的事,我不可能总站在那个舞台上。结束是一种最好的开始。”[/L]

[L]请以“结束是最好的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关注微信号80796072,每天都会给你推送最新高考备考资讯。

要求:①文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定;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病文展示】[/L]

[L]结束是最好的开始[/L]

[L]■蒋昕

“本山大叔今年彻底退出春晚舞台了!”这消息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晴天霹雳”,大词小用,会影响基础等级“表达”一项的得分。)打在全国十几亿春晚观众的心上。可本山大叔自己却不怎么在意,一句“结束是最好的开始”将全国观众从失望、伤心中拯救出来,带到了希望的田野上,期盼着本山大叔再创新高。(这是一个病句。既然前文说“结束”,怎么可能会“再创新高”,不合逻辑。病句的出现会降低基础等级“表达”一项的得分。)

的确,结束有时候就是最好的开始。《本草纲目》的作者,出色的医学家李时珍如果不是放弃了功名改去医治苍生,天下便会少了一位济世救人的名医,少了一本千古流传的医书。唐伯虎若不是在考取功名失败后即刻放弃,改用自己一身才华留下千古诗篇和风流才子的美名,恐怕历史上连此人名字都不会留下,(和下文矛盾。这一明显的错误,会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最多也只有一句:唐寅,字伯虎,何时生,何时死,任何职。更别说王守仁,伟大的心学创始人在考中进士后没有争权夺利,而是转而圣贤朱熹遗留下的成就。(病句,表达不清,降低基础等级“表达”一项的得分。)还有那闻名天下的范蠡和他在隐退前劝文种的贤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在说完后走了,畅游天下,好不快哉。文种不听劝告留了下来,等到的是暂时的荣华与一把赐予他自杀的剑,沾着伍子胥之血的剑。这一切,所说的还是少数,冰山一角而已,君不见留名诗史的文人墨客皆是辞官隐居,寻找那一份心境:君不见千古以来的开国之臣明智者皆隐世而去,留下者皆血溅三尺。(由点到面,但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历史事实,会失去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结束才是最好的开始啊!自古以来无数明着这一点,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结束不是尽头,也许意味着下一次更好的开始。

当然,说时容易做时准,文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说句实话,面对已成的功业,要让人无视一切,放下一切,从头干起,而且这未来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叫人真的很难抉择。明朝著名大臣杨一清在隐退之后又有了对权力的欲望,再次参与议政,最终毁了自己的一世清名。所以说,要想使结束成为最好的开始,还要学会放弃,学会淡泊名利,更要有一颗坚毅的心。(没有说清“结束”和“开始”的相对内涵,也没有看清“结束是最好的开始”真正的本质,中心不突出,严重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得分。)

不过,一切并非绝对,结束有可能是最好的开始没错,也有可能是彻底的结束,彻底的失败。明朝政治家夏言面对严嵩的泪水,决定放他一马,结束斗争,可严嵩不这么想,最终严嵩杀

了夏言。同样是政治家的徐阶决定隐退回家,差点要了他自己的命。还有杨涟面对还未成气候的魏忠贤时也就决定结束了,最终惨遭长钉人脑而亡,而魏忠贤此时是霸占政权的阉党首领,风光无限。(这段文字没有抓住问题实质,观点左右摇摆,中心不明确,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可见,结束在大多数时候的确是最好的一个开始,但要求选择之人看得远,放得下,有一颗坚毅的心,不然结束也有可能带来覆灭。但这些并不是绝对的,所以,慎重抉择之后大踏步向前进吧,只有努力了,才会知道结果,不是吗?(作为结尾段,观点仍不鲜明,中心不突出,严重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得分。)

点评:本文由赵本山的话引出,首段抒情味较浓,但不够严谨。在接下来的一大段文字中列举了大量事例,但没有抓住问题实质,没有深入分析。更主要的问题还在文章后半截。由于作者过分顾虑问题的辩证性,文章思路不清,举例又缺少针对性的说理,造成观点摇摆,中心不突出。对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本文在阅卷场上应得39分。

【升格指导】[/L]

[L] “中心突出”是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基础等级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其要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主题鲜明,让人一目了然:观点集中,有明确的倾向性:材料典型,能直接或间接证明观点。

如何将这篇39分的文章升格为一类文呢?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文章中心不突出的问题。第一,要坚定认识,确信观点,使文章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第二,为了使观点严密,可以为其加上一定的前提,把与观点不符的事例撇开:其三,要注意对“最好”的论证,这是写作的难点,可以加强对比论证和说理论证:其四,要在举例论证中恰当地进行说理,以便进一步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成功升格】[/L]

[L]结束是最好的开始[/L]

[L]■蒋昕[/L]

[L]“本山大叔今年彻底退出春晚舞台了!”不管你是感觉意外还是直叹惋惜,这终究是早晚的事,一个人不可能总站在一个舞台上。很多时候,结束是最好的开始。(第一段文字撇开了赵本山的故事本身,突出了故事背后的主题内涵,开门见山,显得简洁而中心突出,有助于增加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该结束时不结束,容易使自己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观点句独立成段,意图显豁,中心明确。)

历史上有一个鲜明的例子,当范蠡帮越王复仇复国后,他意识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个意思,他也讲给文种听了。之后,他来到齐国经商,积累了无数家产,齐王又拜他为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他果断结束从政生涯,散尽家财,迁徙至定陶,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留名千古。而文种自认为是复国功臣,越王不会不计以前的功劳,不听劝告留了下来。文种等到的,却是暂时的荣华与一把赐予他自杀的剑。从古到今无数人证明着这一点,君不见留名诗史的文人墨客很多都是官场失意转向文学的,君不见千古以来的开国之臣明智者皆隐世而去,留下者多半血溅三尺。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说明,知道结束才会使人生渐入佳境。(与原文相比,只保留了一个范蠡和文种的例子,增加对比的意味,突出了“适时结束”的必要性,典型而深刻,增加发展等级“深刻”一项的得分。)

从时间上讲,结束必然是一个终点,但它同时又是一个起点。要使结束变成最好的开始,需要有智慧的眼光、正确的抉择。

体操王子李宁在第23届奥运会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顶峰,本该明智地结束运动员生涯。可在

国家的要求下,他又参加了第24届奥运会,结果落得惨败!这之后他退役了,成立李宁体育用品公司。由于在体育行业他具有极强的优势。他的事业发展迅猛。“李宁”现已成为中国的民族品牌。(新加了李宁成功转型的例子,突出“结束是最好的开始”的内涵,使文章现实性增强,意蕴更深厚,增加发展等级“深刻”一项的得分。)

当你的优势难以为继,当你的力量不足前行,当客观条件已发生巨大的变化,选择结束是明智之举。结束是一种开始,这是必然:但要使结束成为最好的开始,需要从事件中退出来,冷静思考,再以更高的境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路径。(以议论总结前文的内涵,中心更加鲜明突出,更富文体特征,增加发展等级“深刻”一项的得分。) 当然,说时容易做时难。面对已成的功业,要让人放下一切,从头干起,这叫人真的很难抉择。所以说,我们要敢于拿得起,更要善于放得下。赵本山是一个智者,他知道如果永远不愿离开精彩的舞台,结果只能在舞台上累死:潇洒地从舞台上谢幕,他又开始另一种精彩的人生。(从说与做的角度补充论证,使观点更严谨,有恩辨的味道。用赵本山的故事作结,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增加发展等级“深刻”一项的得分。)

点评:升格后,文章始终围绕既定中心组织材料,并把论证层次分为两步——应该适时结束和怎样最好开始,条分缕析,观点明确。在事例的选择上,删减了古代的故事,增加了现代的内容,注意用对比的方式展开,突出了“最好”的内涵。行文中,适当增加了议论的成分,把问题揭示得清晰、深刻。结构上,首尾呼应,紧扣中心,指向明确。本文经修改后能得54分,成功升格为一类文。 [/L]

结束不一定是开始作文(二)

“结束,还是开始?”升格作文例谈

【文题展示】

篮球巨星姚明在被记者问到是否想过“这就是结束了”的时候,姚明回答道:“永远没有‘结束’,就算结束了,也是个崭新的开始。”据此写一篇800字作文。

【学生习作及评改意见】

【教师点评】

【评改:题目只体现“结束”,没有体现辩证的另一方面,最好改为:“结束,还是开始?”】

①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对立与联系的世界。正如姚明的回答:“永远没有结束,就算结束,也只是个崭新的开始。”

【评:第1段的导入很重要,要尽量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本文的导入太生硬了些,缺乏亮点。】

②过往的历史,仅仅只是个开始。

③过往的历史,又谈何开始?四大文明古国,各有自己传奇精异的文化,而无断代延续至今的只有中华文明。然而其他文化就真断代无传了吗?显然不,古国们的灿烂文化以另一种文化形式在传承,在发展。结束的旧事物,以积极的面貌加入了新事物,开始了一段崭新的旅程。如古印度文明,真的无存了吗?若是,印度人又怎会有着坚实的信仰,特有的风俗,异人的言谈呢?永远没有“结束”,它正是个崭新的开始,以不同以往的面貌,迎接世人。

【评:第2、3段扣中心论点不紧,例子不够典型。这两段可以删掉】

④自然界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结束不一定是开始作文 眼见不一定为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