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写未来作文的题目 作文题目未来的我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写未来作文的题目(一)

高考写作复习讲义 2003/8/19

理清思路(一)作文专题训练教师范文与作法讲解

一、教师示范作文

对于未来的思考

林承雄

未来,一个遥远的世界;未来,一个神秘的地方;未来,一种无穷的魅力。古往今来,世事变幻,社会在发展,历史在演进,未来,永远值得人们去思考,去探索。

有人梦想未来。敢于梦想未来的人,他的人生的风景线就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在那个“风雨如磐暗故园”的黑色年代,鲁迅怀抱一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衷情,飘洋过海,留学东瀛,梦想未来有一天能医治人民的疾痛、祖国的疮痍。少年周恩来在奉天(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课堂上掷地有声地宣告他梦想中的未来——“为了中华之崛起”。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在橘子洲头,酣畅淋漓地抒写辉煌的蓝图——“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梦想未来有一天无产者翻身做主、扬眉吐气地迎接共产主义的曙光。1835年8月在特利尔中学毕业的马克思在自己毕业论文中郑重地写下他梦想中的未来——“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火红的青春在追梦中描画着锦绣的未来,不仅仅是“我”的未来,更是人民、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的壮丽的未来,追梦之路必将“漫漫其修远兮“,但是无悔的他们始终坚信:未来的梦,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有人开拓未来。勇于开拓未来的人,他的生命的足音就变得更加铿锵有力。开拓者的头脑永远清醒的是:未来不是大庭广众前口若悬河地夸夸其谈;未来不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的游戏人生;未来也不是风平浪静里的轻歌曼舞;不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耳鬓厮磨。他们深深地知道:未来是蜗行在巷道里的矿工们熏黑的额头上不灭的明灯;未来是奔驰在广袤田野上的忙碌的播种机;未来是工程师笔下越来越清晰的设计图纸;未来是企业家正在关注着的产品销售市场的不断拓展;未来是绿茵场里奔跑不息的矫健的身影……“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走”,在开拓者翻动的日历中,未来不再渺茫,他们乘着希望的风一路浩歌。未来如同变化无穷的魔棒,给人以前进发展的动力。

有人创造未来。执著于创造未来的人,他的生活的内容就变得更加诗意盎然。也许这就是未来的魅力所在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未来在创造者的心中越来越现实。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王安石的变法革新;从司马迁横遭宫刑之苦而矢志撰写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到中国倡导市场经济第一人的顾准在文革中忍辱含垢,“用鲜血作墨水”而记下的《顾准文集》;从华罗庚“初生牛犊不怕虎”,向苏家驹挑战,到陈景润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璀璨的明珠;从李冰的都江堰到今日“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的三峡水库;从毕升的活字印刷到北大王选开创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科学技术,抛弃了创造,也就扼杀了未来。高尔基说:“生活的意义在于创造”,我要说:“未来的魅力更在于创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断创新,也许这就是未来的魅力所在吧!

对于未来的思考,人类从未停歇,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梦想未来,只有不甘落后的人,才开拓未来,未来不是空想,她是神秘美丽的梦,只要我们对未来的那颗心不变,遥远的未来就不再遥远。(1238字)

初稿于2003/8/11 夜

改定于2003/8/1/12 夜 写后记(作法讲解)

我写《对于未来的思考》一文的几点体会

林承雄

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在高考中,作为写作的一种主要文体,一直是学生们学习训练的重点之一。一篇“以理服人,以理取胜”,推理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往往在高考中更能获得高分。

一篇议论文除了要有集中而鲜明的、统领全文而又贯穿始终的中心论点和典型确凿、充

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和所被证明的观点之间要有严密可推的要求。因此写作议论文要有条有理,讲究论证结构(思路)的安排。常见的议论文论证结构主要有“横列式分层论述结构”、“纵贯式分层论述结构”、“正反对比论述结构”和变式论述结构等等,写好议论文,应该扎实掌握上述几种常见结构类型。

“横列式分层论述结构”是一般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

这篇议论文题目是《对于未来的思考》,标题是个论题式标题。议论时要扣住关键词“未来”写出自己的思考感悟,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本文采用了“横列式分层论述结构”,全文采用总(引论)——分(本论)——总(结论)式结构,引论(开头)与结论(结尾)前后呼应并紧扣标题。本论部分由三个分论点组成,呈分列式布局,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本论部分的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又都采用了总提(引出分论点(段首句),即对于未来的不同思考,然后各用一个单句(陈述句)对分论点进行简析,以过渡到下文的举例——分述(举例论证,每个例证均扣住分论点)——总结照应(对本段的分析说理加以小结升华)。

其中本论部分的第二自然段在论述分论点“有人开拓未来。勇于开拓未来的人,他的生命的足音就变得更加铿锵有力”时,运用了正反对比举例的方法(先反后正,用“不是不是也不是”多重复句的形式和“未来是未来是未来是”的复沓排比句式使议论语言产生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这一段在选择和叙述事实论据时与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所用例证法不同,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时,举的是典型的个别的事实(有具体名性的名人伟人的事迹),这种事例论证,可以叫作点举法;而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时,举的是某一类的人事(普通的有代表性的群体人物的事实),这种事例论证,可以叫作类举法。论证第三个分论点,与第一个相同,用的是点举法。但在叙述笔墨的浓淡处理上又略有区别,前者在叙述鲁迅、周恩来、毛泽东、马克思等等伟人、领袖的事迹时融入一些描写成分,后者则用“从到”的句式跨越时空地拈连举例,在语句上造成一种排比铺陈之美,使议论纵横驰骋,较有张力。

当然在使用一组论据来证明同一个论点时,还要注意这一组论据内部间的有机排列,如论证第一个分论点用的四个一组论据是按由中(国)到外(国)的顺序。而论证第三个分论点用的10个论据两两一组,由古而今,由政治到历史,由科学而技术,排列有序且与本段前后文的说理相照应。

思路的缜密安排可以使议论增强逻辑性,使分析更具连贯性。因此在下笔之前,应该认真拟好提纲或者精心准备腹稿,将思路理清理顺,将结构布局完整化,这样写成的议论文才有逻辑性,才事半功倍。

议论文论证方法除了例证法之外,经常用的还有引证法。

此外,本文也比较注意引用证明法(即引证法),引证法是引用名言、格言谚语、科学公理等等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引证法与析事明理法(即讲道理或理证法)一样,也是理论文章中最常用的证明方法。使用引证法,可增加文章的思想深度,更准确、更有力地阐明论点。本文主要引用了中国古代诗文名句,还有外国文学家的名言。这些引用从其表达意图来看可以有两类,一类是直接用以辅助论证,比如“生活的意义在于创造”、“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

另一类是化入举例描述中去,通过这些名句的修饰、形容,以增强语言的典雅之美,使语句内涵更充实丰富(这一类一般不叫引证,而是引用,是一种修辞手段)。

“有文采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一条重要评分标准,议论文的语言修辞技巧是大有讲究的,我们要注意反复锤炼文章的语言,使之更美。

以本文为例,在句式方面,全文基本上用的是整句,排比句段用得较多,排比可以增强说理的气势。同时运用反复中心词的技巧来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还注意到散句的交错,比如“火红的青春在追梦中描画着锦绣的未来,不仅仅是“我”的未来,更是人民、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的壮丽的未来,追梦之路必将“漫漫其修远兮”,但是无悔的他们始终坚信:未来的梦,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这些是散句,变化不拘,错落有致。

而“未来不是大庭广众前口若悬河地夸夸其谈;未来不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的游戏人生;未来也不是风平浪静里的轻歌曼舞;不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耳鬓厮磨。”这些是整句,上下句间有对偶的痕迹,整齐和谐,节奏相似,排列匀称,读之琅琅上口,有气势。

本文还注意到长短句的综合使用,如“他们深深地知道:未来是蜗行在巷道里的矿工们熏黑的额头上不灭的明灯;未来是奔驰在广袤田野上的忙碌的播种机;未来是工程师笔下越来越清晰的设计图纸;未来是企业家正在关注着的产品销售市场的不断拓展;未来是绿茵场里奔跑不息的矫健的身影……”这是个长单句,共112字,表意繁复周密。而“有的人创造未来”、“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科学技术,抛弃了创造,也就扼杀了未来”等是短句,简洁有力。长短句的交错运用,也是文章读起来有变化,辞气更加畅达。

除了句式上的合理选择外,本文还注意借鉴演说辞的表达技巧,努力使语句情感化。诗意化,如本论部分的第二自然段。这样读起来有激情,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说理的效果就要好一些。

这是一道填充式的议论文临摹式的写作入门训练,主要目的是要踏实掌握“横列式分层论述结构”,学会根据标题和中心论点合理安排议论的思路,组织好引论、本论、结论这三个环节的段落层次。在论据的调遣中,必须依靠个人的语文素材的积累;在语言表达的操作中必须借助以往所练过的仿写类语言运用表达题的技巧。一切创新都必然从模仿开始,模仿不是抄袭。模仿要靠写作者扎实的阅读体验和吸收转化的能力。

本次习作主要毛病有:

1、 第三个分论点表述不当,或与第一个分论点重复(如“有人向往未来”),或语言表

达不准确,

2、 分层论述中不懂得把摆事实和讲道理有机结合,或空泛说理,或简单罗列事实而没

有说理,或所举事实论据与分论点不同一(即材料与观点不一致)

3、 叙述事实论据不恰当,或用笔过繁,或叙述失真,或多个论据排列不当。

4、 语言缺乏文采,议论语言要求准确准确、严密,也要生动、形象。

5、 三个层次用笔详略不均,这三个层次应该一样详细,而不少同学前两个层次较具体,

而第第三个层次则空洞无物。

6、 藏头去尾,结构不完整。

2003/8/12/ 夜 8/18午改定

2003高考满分作文欣赏:

下面这篇考场作文采用议论文体来写,条理清晰,思路明了,结构完整,语言有文采,议论有感情,值得我们悉心揣摩和借鉴。

感情和认知 湖北一考生

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一切亲情、友情、爱情……犹如四面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烟雾交错的世界。立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尘的牵绊,谁能抛开一切俗念? 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够穿越感情的烟雾?像庄子的豁达与放逸吗?像屈原的忠诚爱国吗?虽然庄子能与鲲鹏为友,能穿透世间有为的境界,但他却悠游而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

扰。屈原放弃一切而忠诚于国,却赴清流而为保全自己的清白。庄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

外层,却不知在他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已把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于是,无论怎样去俯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

大智大贤的古圣人尚且如此,渺渺众生又岂能拨开世间的云雾?曾有云“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但孔子亦凡夫,这世间的真真假假,是非曲折,迷离而复杂,孔子又有什么本领把一切都看透?人人都心中有牵绊,于是,在每一个十字路口,人们都要徘徊,或寻思未来的道路,或在心中掂量谁轻谁重,或衡量谁是谁非。或逢大的抉择,则更是瞻前顾后,唯恐与谁有隙,或冷落了谁。

没有谁知道你心中的曲折。然而,我们早已习惯去适应别人的需要,让人生的太阳通过别人反射而获得。真理无人能推翻,因为他早已与人们认知世界的心理息息相关。在感情的牵绊下,一切都有了约定俗成的定论。中国是一个人情大国,小至亲朋好友间礼尚往来,大至国际间谈判都特有人情味。不能否认悠久的历史风情早已浇铸了这种情感,也不能否认这种情感的价值,但铁的原则又怎能让人情去牵绊和综合?中国加入WTO后,难道能够让人情做后盾,去开辟崭新的辉煌吗?世界需要的是认知,是开拓,而非人情面前扭曲的对与错,善与恶。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写未来作文的题目 作文题目未来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