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第一篇:《2015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一)》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穿越千年历史,这一天我和心中的英雄司马迁生活在一起,我是一个卑微的小吏。 我再次走到司马迁近旁悄声心痛地说:“太史公大人,我可以帮您逃离天牢,从此隐姓埋名,便可躲过此劫,日出之前,您要做好选择,否则就没机会了。”昏暗的灯光下,司马迁猛然站起:“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臼;活,忍辱偷生,完成未竟事业,使文采表于后世。岂可隐姓埋名,湮没于世?”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
我一定要想办法营救我心中的英雄司马迁。“太史公大人,还有一条路,以您的才华和文笔,给皇帝写一封认错信,一定能让他改变主意,怎么样?时间不多了,您赶快写,小人拼了命,一定在天亮前,把信送到皇帝手中。”
太史公一动不动,然而借助昏暗的灯光,我能感受到,无法遏的愤怒在他心中升腾。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时,当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然而他不能容忍,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将士,遭人污蔑。为此他奋起抗争,替李陵辩护,为此他不惜触怒龙颜。我凝神屏气,等待我的太史公做出决断,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四周寒气在凝结。终于太史公打破沉寂坚定地说:“谢谢你,但是,著成信史是我的使命!”
也许,他想到过屈原的投江;想到过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到过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怎能接受世间的奇耻大辱!
司马迁再次掏出父亲交给他的笔。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仿佛浮现在他眼前。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东方发白了,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 “愿受极刑而无愠色。”面对司马迁的坦然,我禁不住泪水滑落。
千年之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我知道那是史家之绝唱,从远古传来。
第二篇:《假如我生活在古代》
假如我生活在古代假如我生活在战争年代作文。
前荆乡回民小学 李晨雨
今天又是作文课,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假如我""”的作文。看到题目,我马上浮想联翩。看着大家都在教师的提示下,几乎千篇一律地写着“假如我是教师”,而我却思绪万千。忽然间,我的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念头:我要交换时代!
我如果出生在战国时期,就会身披战甲,和敌人作战,像花木兰一样做一个女中豪杰,我一定会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如果我能穿越时空,我一定成为孔子三千弟子中最杰出的高徙,和孔子一起讨论真理。孔子不是出了本《孔子语录》吗?我也仿个样儿,出一本《雨子语录》,那种生活多惬意。
我如果出生在三国时期,我一定去拜访刘备,然后我会去吴国,让周瑜在鉴别前说上一句:“既生瑜,何生雨”的千古绝唱,然后吐血而亡;我要去蜀国,诸葛亮就不会派马谡去守街亭,不会无奈退回汉中,也不会抑郁而终了;我去去魏国,曹操就不会轻易让诸葛亮“借”去十万支箭了,就会少走些弯路,早日一统天下了。
我如果出生在唐朝,就有幸去会会李白、杜甫两位诗坛高手,天天与他们形影不离,结为知己,并称为“三诗王”。李白号称“诗仙”;杜甫号称“诗圣”,我就沾他俩的光,叫“诗魔”好了。
我如果出生在清朝,一定会去拜访曹雪芹,问曹雪芹《红梦楼》后四十回的情节,带回现代,那《红楼梦》一书就得以完整。 唉,如果我能生活在古代那该多好啊!
第三篇:《假如我与英雄生活一天》
高考时分,舞袖苍穹,一只民族英雄的蝴蝶,翩翩入梦。古道边,瘦马未恙,梧桐细雨落花香。蝴蝶穿越在天堂和地狱,寻个民族英雄过一天。
夕阳斜照,勾勒出一副清癯悲悯的剪影。只见他时而天问,时而离骚,悲愤交集,面朝涛涛江水,终身一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尘埃乎?蝴蝶赶忙上前,扯住屈子衣袖,告白:“三闾大夫,请留步,我要和你过一天。”屈子拂袖而去:“尘世竖子,勿扰。”
2290年前,这个独立天地间的清白灵魂,在绝望中投江。孤高的屈原精神,成为“士之道”的鲜活标本,支撑着历代文人的修养与人格。而今的人们,除了在端午节,追思屈原,吃几个粽子,是否还能感受“士之道”滞留于唇边的苦,咀嚼出独立人格者那种无人理解的锥心之痛?而今的中国,是否包容下独立清白的灵魂,让清新雅致的古韵,沉淀到浮躁精神中,用理想人性之光唤醒迟钝与愚妄?冷酷的国家齿轮,和那庸俗的赚钱机器,对于屈原,一刻也是耻辱,别说过一天了。
蝴蝶继续寻找,看到“八百里分麾下炙”,听到“五十弦翻塞外声”,那一个个抗击外敌的名将,赵国李牧,秦朝蒙恬,西汉卫青、霍去病,唐朝李靖、王忠嗣,宋朝岳飞、杨业、文天祥,明朝徐达、戚继光,明末清初郑成功,清末左宗棠、邓世昌,正在沙场秋点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蝴蝶趋前,向诸位名将作揖道:“各位民族英雄,请容我追随一天。”名将们面面相觑,不知所云,斥道:“我等精忠报国,何来民族标签?”
古人无“民族”意识,何来“民族英雄”?中国传统上没有“民族国家”的观念,只有“文化中国”的观念,“华夏而夷狄则夷狄之,夷狄而华夏则华夏之”,更加注重的是文化,而非种族。今人熟知的“民族英雄谱系”,是晚清知识分子梁启超等人,出于当时现实政治需要新造出来的,且多臆断,缺乏学术根据。晚清知识分子对“民族主义”的理解,更近于“种族主义”,对“民族英雄”光环的描述和粉饰,也更近似“种族英雄”。
清末“史界革命”的直接成果,是打造出了一套自黄帝到洪秀全、传承有序的“民族英雄谱系”,后来的革命文化全盘接收。岳飞是这谱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被冠以“中国民族主义第一伟人”、“中国民族排外第一伟人”等尊称,夸赞他“轰轰烈烈,手刃外种、口嚼外种、足踢外种,至死不变”,实乃“宗尚民族主义之一绝大伟人”,且“为种魂、为国魂、为中国民族之天神”,在眼下“茫茫黄帝之血裔、莽莽神州之舆图”被异种之人盘踞之际,顶礼膜拜岳飞这位“嗜杀异种如命之伟人”,乃是不可须臾稍缓的当务之急。
蝴蝶慕名飞到“怒发冲冠凭栏处”,拜见名声赫赫的“民族英雄”岳武穆,希望追随英雄一天。岳武穆尴尬地别过脸,长叹道:“生前,以莫须有之罪,屈死在风波亭。而今,因有碍民族团结被冷藏了。荧屏没影,宣传失踪,教科书只剩下‘抗金名将’称谓。今人看来,宋金之战,是兄弟之战。我的‘民族英雄’称号,彼时加冕,此时掳走。为了统战需要,我和文天祥、于谦、袁崇焕等历史人物,都一起从‘民族英雄’光辉地位集体下岗了。”
袁崇焕尸首异处,沮丧地接茬道:“生前,我忠君报国,力挽狂澜,但终究敌不过弄朝奸臣和昏君。死后,百姓竟然争食我的血肉。我一生捍卫的,只是皇权。一将功成万骨枯。世人皆夸一将威猛,谁悯万骨凄惨?建立朝代,覆灭朝代,不断轮回,高高在上的依然是皇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而百姓,却是多么容易受骗,多么愚顽,不可救药。”
蝴蝶又飞过零丁洋,拜见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天祥对忠君与爱国二事处理得非常恰当。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后,他没有跟着投降,而是坚持“君降臣不降”。文天祥兵败,被囚禁三年多,元朝千方百计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他宋臣。但文天祥始终不屈不挠。元朝又利用宋恭帝去劝他投降,他还是不从。在文天祥看来,宋恭帝是君主,不幸而失去国家,但当国破山河在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他誓死坚守的,并非皇帝的治统,而是王道的道统。
尊崇治统,捍卫道统,是古代中国“士之道”。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曾决定将孟子迁出孔庙,一个叫钱唐的士子毅然上疏,反对皇帝把亚圣打入冷宫,明知劝阻皇帝有杀头之罪,仍然入朝抗旨劝谏。钱唐让人抬着备用棺材,袒着胸,抱着必死决心,向皇城奉天殿走去。朱元璋看钱唐“情辞剀切”,不禁“为之感动”,虽极不情愿,但还是把孟子牌位又请了回去。治统和道统之争,最终以儒家道统获胜而结束。以朱元璋如此强势,尚且不能将治统镇住道统,到了万历朝,大臣们援引道统,用“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与万历争国本,万历皇帝只有无言以对。古代皇帝虽然专制,但不敢自诩“伟大、光荣、正确”,并没有把权力和真理集于一身。
与抵御外敌入侵的名将相比,捍卫思想尊严不被皇权践踏的士大夫们,堪称中华文化的英雄。正是这些优秀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代代相传,使中华传统文化呈现蓬勃的生命力,不断融合异域文明,不断创新,使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凝聚力。古代农耕中国,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金国交战,从来都是败多胜少,最多取得一些阶段性胜利,将匈奴驱逐得远一点,或采取和亲怀柔,或修长城防御,一次也没有彻底打败、征服这些马背上的民族。
中国历史的所谓“民族英雄”,都是古代中原农耕国度抵御马背蛮力部落入侵的英雄。在冷兵器时代,文治武功的中国,往往不敌那些异常凶悍的马背部落。但作为国家的治统和道统水平,异域部落却大幅落后,不可相提并论。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朝代,都是由域外游牧民族建立的,秦是戎狄,唐是鲜卑,元是蒙古,清是满洲,但最终都同化为中国文化道统之治。中国不灭,关键是文化不灭。
与其赞誉“民族英雄”,不如称誉为“中华英雄”,彰显家国天下的中华文化特质,淡化牵强附会的“民族”概念。“民族主义”往往事与愿违。一是,“中华民族”概念诞生不过百年,无法解读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许多解读生搬硬套,或把“中华民族”无限拔高,或把异域民族刻意边缘化和丑化。二是,“民族主义”成了“屁股主义”,屁股坐哪里,利益就在哪里,与真理、正义无关。三是,“民族主义”常成了专制遗毒遮羞布,神化领袖,愚弄民众,树立假想敌,煽动民众仇恨情绪,以集权方式打造“强大国家”形象,公权力习惯性侵犯私权利。四是,“民族国家”这个西方政治概念,在清末民初、抗日战争曾有过进步意义,但如今成为西方国家妄图肢解、威胁中国领土统一和民族融合的思想武器。按西方语境下的“民族国家”理解,历史上的中国,甚至当代中国,应依据民族分成七八个国家。过分强调“民族主义”、“民族国家”,实际上是自掘陷阱。假如我生活在战争年代作文。
二战以来,我们记住了欧美发达国家一个个伟大成就,却可能记不住换来换去的总统、总理和首相名字;我们记住了某些“民族国家”一串响当当的“民族英雄”名字:希特勒、东条英机、斯大林、波尔布特、纳赛尔、卡扎菲、萨达姆、金家三代将军,却可能记不住被这些“民族英雄”侵略杀戮或迫害剥夺的无数鲜活生命。这些“民族英雄”告诉世界:“朕即国家”。 一个社会的英雄观,即什么样的人被视为英雄以及民众崇拜什么样的英雄,决定了这个社会的人民的精神品质。一旦“红太阳”陨落,“我们该怎么办啊?” 太阳普照之下,除伟大领袖与统治集团英雄之外,其他大多数人只配被役使,不配做有自由、有尊严的公民。
蝴蝶在历史梦境中飞舞,难觅一个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英雄”,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英雄威名,其实是“汉族英雄”,这无疑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尴尬。
而今中国,伴随着以消遣、解构、娱乐、休闲为时尚的快餐式文化热潮,古代封建皇朝和抗日战争历史,都成为社会抢手的文化商品,进行着赤裸裸的拍卖与消费,变本加厉雷人。身着长袍马褂的历史人物充斥荧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声不绝于耳。从皇上、太监到忠臣、奸佞,从宫廷后妃到公主、格格,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抗日剧“手撕鬼子”、“裤裆掏雷”,一个比一个更荒诞不经。戏说的烟花与战火齐飞,宫廷的厮杀与淫乐共娱。凝重、深邃和肃穆的历史,转化为当下的观影快感。在一个哄客当道、屌丝喧嚣的时代,
“英雄”似乎有些过时、甚至落寞。在自信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各种英雄人物,可以被制造、塑造和打造出来,唯独公民英雄难产。假如我生活在战争年代作文。
世界如果缺失了一个个英雄的名字,不管哪部历史,都将何其苍白。古往今来,英雄们叱咤在历史的巅峰,洞察历史转折契机,谋划历史前进方向。一个国家的英雄,不仅是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不仅是保家卫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更是文明的创造者,和平的倡导者,新风气的开拓者,新思想的奠基人。英雄们最早感受到新时代的曙光,最先发现真理的光芒,是最早觉悟的,也是最有远见的人。
从神话时代、英雄时代到城邦时代、公民时代的历史,是人类觉醒、解放和自主的过程。从对神和英雄的仰仗,转向对人的理性自觉的高度依赖,直至“人的全面自由解放”的理想实现,是人类文明的发展逻辑。现代大国的崛起,不再是武力嚣张,而是文明进步,是民主自由制度的缔造与完善,是公民社会的培育与成熟,是社会创造力的井喷与生产力的解放。在民主自由国度,公民才是最伟大的英雄。
英国首相说:“大英帝国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是莎士比亚、牛顿、亚当·斯密等文化英雄的伟大思想,带来英帝国百年辉煌。“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美国总统说:“他们喜欢窃取我们的知识产权,但从不会窃取我们国家最好的知识产权,即美国宪法,更不会付诸实施。”
今天的时代,依然需要真正的英雄本色,需要“新风气的开拓者,新思想的奠基人”。从特权到人权,从人治到法治,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涅槃,是世界上最难完成的“自我开刀”。21世纪的中国,不需要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的风流明君,而需要像华盛顿一样伟大的宪政领袖。世间没有天生的公民英雄。如果建立宪政之下的法律之治,法治给力,一个孱弱的香港老太太也可成为公民英雄;如果法治不彰,即便是身强力壮、学富五车的年轻法学博士,也会在强悍的公权力面前成为浮云。
当今中国,是一个最好也最坏的时代。庙堂之高,有英雄标杆;江湖之上,有英雄传奇。传说,也许是英雄生命永久栖息的故乡。公民赖公有人格,英雄无命亦天心。在日常化的高尚中,在普通人的坚守中,我们经历着一次次人性的观照,一次次灵魂的撞击,一次次文化的启蒙,一次次现代精神文明的迁徙。一点点星火,交相辉映,照亮了我们头顶上那一片辽阔的道德的星空。假如我生活在战争年代作文。
暮鼓晨钟,蝴蝶梦醒。企盼与民族英雄过一天,徒增无谓的烦恼与无端的纠结。在英雄主义沦丧、公民社会未立的时代,做一个有底线、有良知的好人,也是一种英雄本色。未来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不是寄托“伟大领袖”和“民族英雄”,而在每个中国公民手中。
第四篇:《假如世界没有战争》
假如世界没有战争
甘肃省临泽县五三小学三(2)班
张舒婷
战争对地球的危害是很大的,它可以让人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还会破坏环境。在战争中,那些无辜的小孩留下失去亲人的心里的创伤,有些小孩甚至失去生命。
虽然我们中国小孩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在地球上,还在发生冲突,人类在互相撕杀、流血、失去生命,也给下一代子孙播种下仇恨,也为下一次战争埋下祸根。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战争,地球妈妈粗糙的脸就会变的绿油油的,显出光亮。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战争,世界上就不会有没有父母的孩子、不会有没有丈夫的妻子、不会有没有孩子的母亲了。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战争,炮膛里射出的是糖果、欢声笑语,那么战场会是高山流水。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战争……
全世界的人啊,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和平,制止战争吧!
(指导教师:康晓燕)
第五篇:《假如我会飞》
总评:“假如我会飞”这样的作文命题,要的就是习作者的想象力。如果习作者能够想象出别人想象不到的东西,说明习作者的想象力就超出别人之上,同时也说明了习作者的作文的水平和价值。这位同学想象自己“飞到北京万里长城”追寻历史、“飞到古埃及”探索古文明、“飞到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洞”阻止火山爆发,这些神奇而精彩的想象不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而且也展现了自己的新创意,足见作者的写作功底。
点评人:qzzl 假如我会飞,我要飞到北京万里长城那儿去。(总述)沿着石阶一路寻觅,战争年代解放军战士在这里抵抗外来侵略,他们会留下些什么呢?也许是一个子弹壳,一支空手枪,一把小匕首……我想把它们带回家做纪念。我还去访问老前辈们,秦始皇让劳动人民辛辛苦苦筑造长城的那情景记在了我的脑海里,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的传说令我感动万分。 (与历史零接触、与传说同情怀,使想象有了新的意义。好段。)
假如我会飞,我要飞到古埃及。(总述)来到世界著名的吉萨大金字塔前,我会大力惊叹:古埃及人如何把230万块大约2.5吨重的石头凿好,运到金字塔工地现场?在歪(不)用水泥的情况下,把金字塔建造得这般坚固?我多么想知道传说中能控制人生死的神符是否在里面,我想把它销毁(,)免得它落入坏人手里。我还想到金字塔里去破译那些奇怪的文字,让人们多懂一种语言(更加理解古埃及文明)。(抓住埃及金字塔的神秘,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意愿。) 假如我会飞,我要飞到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洞那儿(口),把它密封起来,不让它爆发,找出它的克星,并做成房子,供火山脚下的人使用。 (真诚的语言打动人心。)
第六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近期,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读后感受很大,就让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历史时期。保尔·柯察金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书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的影响下从自发走向自觉的。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会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旧世界,必须成为“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和“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在积极投身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中,他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时,才会创造出奇迹。他曾说:“我赞成那种认为个人的事情丝毫不能与集体的事业相比的革命者。”
保尔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时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于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年头,保尔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他那种苦干精神和拼命精神,正显示了第一代建设者们的崇高品质。在修筑铁路中,保尔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队“拼命走在前头”,以“疯狂的速度”进行工作。保尔从未屈膝投降过。他总是随时准备承受对自己最沉重的打击。他经受住了一切考验,在对待友谊、爱情和家庭等问题上,他也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原则。 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这时故事情节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程度。自杀就等于背叛革命——正因为如此,手枪的枪口才那样“鄙夷地瞪着保尔的眼睛”“以太”为“太极”,认之为世界之本源;以“生元”为“细,于是,他以冷酷无情的严峻态度谴责自己说:“老兄,你平时说什么要干出一番英雄事业来,原来全是纸上谈兵!……你有没有尝试过战胜这种生活!……你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设法冲出这个铁环吗?即使到了生活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也要想办法活下去。要使生活变得更有益。没有比掉队更可怕的了。”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青年共产党员来说,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悲剧命运的打击,开始了为争取归队而进行的斗争。保尔也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真多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作者在塑造保尔这一形象时,用内心独白、书信、格言警句,揭示了这一形象的内心的全部复杂性和成长过程。保尔的形象是社会主义青年一代中最光辉最典型的代表。这也就是为什么保尔·柯察金这个名字能够响彻世界各大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能够成为青年生活教科书的根本原因。同时,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来看,这部小说都可以称为30年代的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而就它对读者影响的力量和深度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早在1942年就由梅益译成中文。保尔的形象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不可泯灭的思想光辉。
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保尔那不灰心丧气的精神。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信心是最重要的。像在学习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灰心。我们不能因为考试没考好而丧失信心;也不能因为一次竞赛尔垂头丧气。不管在什么时候信心是最重要的,失去了信心也就失去了希望。
如果是我,在面临种种困难的时候我也许不会像保尔一样镇定自若。我想我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要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