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关于餐桌浪费的作文 餐桌上的浪费作文

高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 – 高中作文】

第一篇:《2015新作文素材:舌尖上的浪费(整理精校版)》

2015高考模拟新作文素材:舌尖上的浪费 作文辅导

0215 10:36 ::

2015高考模拟新作文素材:舌尖上的浪费

(“光盘”行动)

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人们的关注。“舌尖上的浪费”有民间的,更有官场的。人们去餐馆吃饭,点完的饭菜吃不完就直接废弃在饭店;同时,公款吃喝之风盛行,大行其道。 2015届高考模拟岁末年初,名目繁多的宴请活动开始增多,由此造成的浪费也不可小觑。在蛇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大力倡导节约理念,狠刹浪费之风,势在必行。

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浪费发生在舌尖上,问题出在制度上

来源:红网

昨天读柳萌先生的文章《怪“舌尖”还是怪“菜盘”》(2015届高考模拟2月4日《人民日报》),其所说“用舌尖比喻吃喝,不准确不实际,仅仅是文学上的形象化而已”,让我有所感悟。

在柳萌先生看来,“餐饮浪费的源头,并非完全在‘舌尖’(顾客),主要还是在‘菜盘’(餐馆)”。这个有一定道理。昨天我恰好在饭店就餐,菜盘很大,上的菜几个人吃不了,吃毕,我特别叮嘱将“剩菜打包”。这顿饭若是用公款埋单,估计又得有一大堆剩饭菜被倒进泔水桶。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同学们每天也要倒掉大量剩饭剩菜,但不少同学也不愿浪费。后来,食堂采纳大家的建议,将馒头由二两一个改为一两一个,菜可以半份购买。这样,剩饭菜的情况就少多了。

我偶尔出差,吃会议餐,除有时早餐吃自助外,中餐和晚餐都是吃标准,而标准往往定得很高,一桌子菜根本吃不了,又不能“打包”,这时候我想不浪费都难。

这么来看,将餐饮的浪费归为“舌尖”,的确是不合理。不过,说“舌尖上的浪费”,在我看来,也并不像柳萌先生所说,“仅仅是文学上的形象化”,这是因为许多浪费确由“舌尖”而起。

比如,某公职人员,喜欢喝酒,常常利用手中所握小权,逼前去办事的群众请客。此人有个特点,中午喝了晚上必喝。为了不得罪他,有些人只得“自愿”请客,为了让其满意,请客的档次还挺高;为了让其觉得“够意思”,上的菜多得吃不了。

再比如,某人在一单位是“一支笔”,其喜欢吃“鲜”,听说哪里开了一家有特色的饭店,便要去尝尝,有时为了吃顿饭,能开车跑出去上百公里。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他经常找理由请客,或者和“兄弟单位”搞互请。

热衷于吃请,“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属于作风不良;用公款搞大吃大喝,标准随意定,属于财务漏洞。因为作风和制度本身存在问题,导致的“舌尖上的浪费”是惊人的。有些酒店别看生意特别红火,可如果遏制住了浪费公款的“舌尖”,那其门前定会“车马稀”,其营业额也会大大减少。

为了减少餐桌上的浪费,酒店改变经营方式是必要的,如推出半份菜;各种活动改变就餐形式是必要的,如吃自助,但抓作风、堵漏洞,才是主要的。过去,每逢出差,也不是“背着锅”,怎么就没有大吃大喝?很显然,浪费发生在“舌尖”上,问题还是出在制度上。

“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来源: :邱瑾玉

适量选择食物,响应“光盘”行动。

本报记者党运 摄

有些餐馆提供半份菜,颇受欢迎。

临近春节,“吃喝”这个中国人节日生活中最大的主题突然被放在舆论的“放大镜”下审视。反对浪费,这场自上而下的整治让曾经无所忌惮的公务宴请不得不收敛,同时,这股反对浪费的清新之风也吹向了普通市民阶层的餐桌。据了解,目前兰州市颇具规模的

餐厅就有3000多家,如果按平均每天一个饭店节约80公斤剩菜计算,全兰州市一天就要节约24万公斤饭菜。按照一个三口之家每天用菜1公斤计算,节约的饭菜可供72万人吃一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文明用餐,节俭惜福”,“倡导节约,不剩饭菜”,

“合理点餐,抵制浪费”,形成餐桌文明显得尤其重要。

1. 那些我们经历过的浪费

这是一间VIP包厢,下午6时刚过,做东的主人就来了,一行三人拎着一箱白酒和一箱红酒。夏蓉把客人引进了包厢,双手奉上精美的菜谱,客人显然深谙点菜之道,凉热、荤素、海鲜搭配得恰到好处,夏蓉熟练地在点菜器上输入菜品名称。夏蓉说,这样的客人一看就是经常光顾高档餐饮场所的,所以她也不会主动提醒客人按需点菜,那样容易引起客人的反感。作为一名餐厅的服务员,夏蓉见过各种各样的饭局,每次饭局结束后满桌狼藉让这位农村来的小姑娘触目惊心:“一桌菜能吃掉一半就不错了;一条几百元的鱼没动

几筷子,看上去还像条整鱼,就倒掉了。”

“这样的场合会有人打包吗?”夏蓉有点吃惊地看着记者反问,“你会打包带走吗!”记者也是一时语塞。夏蓉说不管是动了筷子的还是压根就没动筷子的菜品,在他们眼里都是剩餐,它们的去处只有一个地方泔水桶。夏蓉的语气里听不出一丝可惜。 胡泉在一家全国性保险公司甘肃分公司担任办公室负责人,说到吃饭时的浪费现象,他比喻说:“吃饭其实就是中药里面的药引子,关键是喝酒,酒喝酣了,谁还顾得上吃。”在胡泉看来,吃饭如果不喝酒,饭局就很没气氛,没气氛事情就不好谈。 除了公务消费,夏蓉说,一些普通消费的浪费现象其实也并不鲜见,最多的就是各类宴席,像结婚宴、满月宴、升学宴等。这样的场合有个特殊现象,大部分客人同桌而坐却无人介绍,相互陌生,都不好意思给陌生人留下一个“吃货”的印象,所以动起筷子大多

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样,一桌子菜大部分就剩下了。

颇受食客欢迎的自助餐厅,虽然都标明按需取餐,但是“花一样的钱,就一定要吃撑”,相信是许多食客的潜意识,这其实让自助餐厅成为食物浪费的重灾区。一位朋友就说:“虽然店家标明了剩余食物超过一定分量就要多收一半的自助餐费,但服务员很少真的去称量。”他对付的招数就是,将食物倒进火锅里,甚至有人故意将食物扔到地上。

2. 那些我们知道的浪费理由

有个曾经很火的段子是这样说的:“等我有钱了,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对于段子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凤有一针见血地评价,“近年来,人们富裕起来,社会转型加快,消费主义观念泛滥,浪费的背后其实是代表了"成功"和"地位

"。”

万炎非常赞同教授的判断,经历过一次颇为狼狈的饭局之后,万炎痛心疾首地说:“面子害死人。”万炎26岁,大学毕业即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收入虽不算丰裕,但是在老家村子里已算是有脸面的人物了。一天,老家来客,老乡是一乡村学区校长,在村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论辈分又是万炎的叔伯级别,且平素又好论人长短。万炎回忆说,他接到电话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断不可在此人面前输了面子。最终,万炎费劲周折在甘南路找了一个既有面子又不费银两的吃饭好去处,并请了几名同乡坐陪一同就餐。五人席散,杯盘狼藉,结账竟花去近千元。当然,万炎收获的不光是账单,再回到老家,万炎

敏锐地发觉,与以前相比,老家人觉得他混得更好了。

在市民刘然然看来,其实餐桌剩菜太多与商家也不无关系,像结婚宴等大型宴席,商家一般都会推出各类套菜,消费者又不能调换菜品,不管是否对味只好全盘接受,选择价格较低的,怕请的客人有意见,“不能让人觉得请客的人小气”。选择价格高点的,菜品

一丰富,浪费在所难免。再说这种地方吃剩的菜,人多嘴杂,谁又愿意去打包? 尽管有关部门要求餐饮行业不准设立最低消费标准,但是在一些中高档餐厅包厢设立最低消费标准的依然不在少数。一家餐饮企业的大堂经理说,他们的包厢很抢手,如果不限定最低消费,一些消费者也许因为好面子就进包厢消费,对餐厅的包厢资源也是一种浪费。这位经理承认,包厢最低消费限价的确会在客观上造成超量点餐或者点价格更高的菜

品的趋向。

与饭店比起来,个人家庭的食物浪费则属于“细水长流”型的,很多人对此毫无察觉。单恩买食品有个习惯,什么都要两份,为此他没少挨妻子的数落,但就是改不掉。一次单位过元旦发了购物卡,单恩想着儿子每天要吃鸡蛋,就去超市挑了最贵的散养鸡蛋,先拿了两盒,看到货架上还剩两盒,就把四盒都拿了。可是,鲜鸡蛋常温保质期也就一个月左右。最终,有一盒鸡蛋还是进了垃圾桶。单恩说每次清理冰箱时,会发现很多已经过

期的食品,只能扔掉。

单恩来自农村,他说老家就是这样,待人吃饭的标准还没有从“吃饱”升级到“吃好”。即使升级了,检验的标准还是直到你吃不下为准。单恩说,他母亲至今依然保留这样的习惯:每次做饭都会剩一些,单恩也提醒过母亲,但是母亲总是一句“总怕你们没吃饱”。单恩觉得,在母亲看来,剩下的半碗饭最后喂了家里的鸡或猪,也不算是浪费。

3. 浪费,还有我们不知道的

据兰州市统计部门调查数据显示,2015届高考模拟前7月,兰州市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累计实现营业额17.6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餐饮业完成营业额11.5亿元。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居民外出就餐、亲友团聚次数逐渐增加,假日消

费、婚庆消费成为促进兰州餐饮业消费快速增长的拉动点。

据媒体报道,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几乎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按保守推算,我国消费者仅在中等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中,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这种“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是对饭菜的浪费,更是对资源的浪费。有资料显示,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课题组曾对大、中、小三类城市,共2700桌不同规模的餐桌中剩余饭菜的蛋白质、脂肪等进行系统分析,保守推算,我国2007年至2015届高考模拟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就达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一年所需。

浪费粮食,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制造的食物中,1/3(约13亿吨)都被浪费;欧家平均每人每年浪费95115公斤食物,亚洲和非洲国家平均每人每年浪费611公斤食物。虽然中国不是浪费最多的,但是中国向来有着节俭的传关于餐桌浪费的作文

统,这种浪费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深思。

4. 那些我们该有的餐桌文明行为

为抵制餐桌浪费,倡导文明、节约、健康的饮食习惯,兰州市城关区自2015届高考模拟5月提出了文明餐桌行动,在试点餐饮单位和食堂的入口摆设文明餐桌行动告示牌,在大厅悬挂“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的标语,餐厅内挂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内容的标语牌,餐桌上统一摆放《文明餐桌公约》和“健康饮食”等宣传资料,提醒消费者注意节俭,讲究卫生。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和倡导,树立新的饮食观念,由“爱面子”向“重实情”转变,由“讲排场”向“求健康”转变,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节俭风尚。

2015届高考模拟1月25日,城关区文明办再发“文明餐桌”行动倡议书,以星级饭店、城市餐馆、学校(单位)食堂等餐饮单位为重点,积极宣传餐桌文明知识,倡导餐桌文明行为,大力倡导“合理点餐,不剩饭不剩菜”的良好风气,培育健康文明的餐桌文

化,净化良好社会环境。关于餐桌浪费的作文

除宣传之外,城关区文明办还大力提倡顾客将未用完的餐点打包,酒店、食堂应免费提供环保打包餐盒,开展“打包有礼”活动。据了解,自“文明用餐、节俭惜福”文明餐桌行动在城关区开展后,全区共有30家重点餐饮企业、2.6万名服务员参与到此次行动中。自活动开展以来,向全区1177户餐饮企业、3742户个体餐饮业主以及广大市民朋友们发放题为《餐桌文明从你我做起》的倡议书、温馨提示等宣传品共计1.2万余份,全区

餐馆共减少泔水约200吨,打包顾客增加了55%。

一些受访餐厅已明确要求服务员主动提醒顾客吃多少点多少,一些餐馆也开始改变销售方式,推出半份或小份食物供顾客挑选,这样既有利于节约,也给了顾客更多的选择。

开展文明餐桌行动不能只囿于形式,只有大家行动起来改变那些就餐陋习,文明餐桌

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第二篇:《2013新作文素材:舌尖上的浪费》

2013新作文素材:舌尖上的浪费

2013新作文素材:舌尖上的浪费空谷幽兰

2013新作文素材:舌尖上的浪费

(光盘行动)

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人们的关注。舌尖上的浪费有民间的,更有官场的。人们去餐馆吃饭,点完的饭菜吃不完就直接废弃在饭店;同时,公款吃喝之风盛行,大行其道。

2013年岁末年初,名目繁多的宴请活动开始增多,由此造成的浪费也不可小觑。在蛇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大力倡导节约理念,狠刹浪费之风,势在必行。关于餐桌浪费的作文

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浪费发生在舌尖上,问题出在制度上

红网

昨天读柳萌先生的文章《怪舌尖还是怪菜盘》(2013年2月4日《人民日报》),其所说用舌尖比喻吃喝,不准确不实际,仅仅是文学上的形象化而已,让我有所感悟。

在柳萌先生看来,餐饮浪费的源头,并非完全在‘舌尖’(顾客),主要还是在‘菜盘’(餐馆)。这个有一定道理。昨天我恰好在饭店就餐,菜盘很大,上的菜几个人吃不了,吃毕,我特别叮嘱将剩菜打包。这顿饭若是用公款埋单,估计又得有一大堆剩饭菜被倒进泔水桶。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同学们每天也要倒掉大量剩饭剩菜,但不少同学也不愿浪费。后来,食堂采纳大家的建议,将馒头由二两一个改为一两一个,菜可以半份购买。这样,剩饭菜的情况就少多了。

我偶尔出差,吃会议餐,除有时早餐吃自助外,中餐和晚餐都是吃标准,而标准往往定得很高,一桌子菜根本吃不了,又不能打包,这时候我想不浪费都难。

这么来看,将餐饮的浪费归为舌尖,的确是不合理。不过,说舌尖上的浪费,在我看来,也并不像柳萌先生所说,仅仅是文学上的形象化,这是因为许多浪费确由舌尖而起。 比如,某公职人员,喜欢喝酒,常常利用手中所握小权,逼前去办事的群众请客。此人有个特点,中午喝了晚上必喝。为了不得罪他,有些人只得自愿请客,为了让其满意,请客的档次还挺高;为了让其觉得够意思,上的菜多得吃不了。

再比如,某人在一单位是一支笔,其喜欢吃鲜,听说哪里开了一家有特色的饭店,便要去尝尝,有时为了吃顿饭,能开车跑出去上百公里。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他经常找理由请客,或者和兄弟单位搞互请。

热衷于吃请,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属于作风不良;用公款搞大吃大喝,标准随意定,属于财务漏洞。因为作风和制度本身存在问题,导致的舌尖上的浪费是惊人的。有些酒店别看生意特别红火,可如果遏制住了浪费公款的舌尖,那其门前定会车马稀,其营业额也会大大减少。

为了减少餐桌上的浪费,酒店改变经营方式是必要的,如推出半份菜;各种活动改变就餐形式是必要的,如吃自助,但抓作风、堵漏洞,才是主要的。过去,每逢出差,也不是背着锅,怎么就没有大吃大喝?很显然,浪费发生在舌尖上,问题还是出在制度上。 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兰州晨报 邱瑾玉

适量选择食物,响应光盘行动。

本报记者党运 摄

有些餐馆提供半份菜,颇受欢迎。

临近春节,吃喝这个中国人节日生活中最大的主题突然被放在舆论的放大镜下审视。反对浪费,这场自上而下的整治让曾经无所忌惮的公务宴请不得不收敛,同时,这股反对浪费的清新之风也吹向了普通市民阶层的餐桌。据了解,目前兰州市颇具规模的餐厅就有3000多家,如果按平均每天一个饭店节约80公斤剩菜计算,全兰州市一天就要节约24万公斤饭菜。按照一个三口之家每天用菜1公斤计算,节约的饭菜可供72万人吃一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文明用餐,节俭惜福,倡导节约,不剩饭菜,合理点餐,抵制浪费,形成餐桌文明显得尤其重要。

1. 那些我们经历过的浪费

这是一间VIP包厢,下午6时刚过,做东的主人就来了,一行三人拎着一箱白酒和一箱红酒。夏蓉把客人引进了包厢,双手奉上精美的菜谱,客人显然深谙点菜之道,凉热、荤素、海鲜搭配得恰到好处,夏蓉熟练地在点菜器上输入菜品名称。夏蓉说,这样的客人一看就是经常光顾高档餐饮场所的,所以她也不会主动提醒客人按需点菜,那样容易引起客人的反感。作为一名餐厅的服务员,夏蓉见过各种各样的饭局,每次饭局结束后满桌狼藉让这位农村来的小姑娘触目惊心:一桌菜能吃掉一半就不错了;一条几百元的鱼没动几筷子,看上去还像条整鱼,就倒掉了。关于餐桌浪费的作文

这样的场合会有人打包吗?夏蓉有点吃惊地看着记者反问,你会打包带走吗!记者也是一时语塞。夏蓉说不管是动了筷子的还是压根就没动筷子的菜品,在他们眼里都是剩餐,它们的去处只有一个地方泔水桶。夏蓉的语气里听不出一丝可惜。

胡泉在一家全国性保险公司甘肃分公司担任办公室负责人,说到吃饭时的浪费现象,他比喻说:吃饭其实就是中药里面的药引子,关键是喝酒,酒喝酣了,谁还顾得上吃。在胡泉看来,吃饭如果不喝酒,饭局就很没气氛,没气氛事情就不好谈。

除了公务消费,夏蓉说,一些普通消费的浪费现象其实也并不鲜见,最多的就是各类宴席,像结婚宴、满月宴、升学宴等。这样的场合有个特殊现象,大部分客人同桌而坐却无人介绍,相互陌生,都不好意思给陌生人留下一个吃货的印象,所以动起筷子大多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样,一桌子菜大部分就剩下了。

颇受食客欢迎的自助餐厅,虽然都标明按需取餐,但是花一样的钱,就一定要吃撑,相信是许多食客的潜意识,这其实让自助餐厅成为食物浪费的重灾区。一位朋友就说:虽然店家标明了剩余食物超过一定分量就要多收一半的自助餐费,但服务员很少真的去称量。他对付的招数就是,将食物倒进火锅里,甚至有人故意将食物扔到地上。

2. 那些我们知道的浪费理由

有个曾经很火的段子是这样说的:等我有钱了,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对于段子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凤有一针见血地评价,近年来,人们富裕起来,社会型加快,消费主义观念泛滥,浪费的背后其实是代表了成功和地位。

万炎非常赞同教授的判断,经历过一次颇为狼狈的饭局之后,万炎痛心疾首地说:面子害死人。万炎26岁,大学毕业即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收入虽不算丰裕,但是在老家村子里已算是有脸面的人物了。一天,老家来客,老乡是一乡村学区校长,在村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论辈分又是万炎的叔伯级别,且平素又好论人长短。万炎回忆说,他接到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断不可在此人面前输了面子。最终,万炎费劲周折在甘南路找了一个既有面子又不费银两的吃饭好去处,并请了几名同乡坐陪一同就餐。五人席散,杯盘狼藉,结账竟花去近千元。当然,万炎收获的不光是账单,再回到老家,万炎敏锐地发觉,与以前相比,

老家人觉得他混得更好了。

在市民刘然然看来,其实餐桌剩菜太多与商家也不无关系,像结婚宴等大型宴席,商家一般都会推出各类套菜,消费者又不能调换菜品,不管是否对味只好全盘接受,选择价格较低的,怕请的客人有意见,不能让人觉得请客的人小气。选择价格高点的,菜品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关于餐桌浪费的作文 餐桌上的浪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