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作文窗前,那一棵大树800

高中作文 zuowen 4浏览

【 – 高中作文】

作文窗前,那一棵大树800(一)

高三材料作文:一棵参天大树

高三材料作文:一棵参天大树

材料:一棵参天大树,矗立于一片莽莽野草之地。春天,它张开坚实的臂膀替歌唱的鸟儿搭建舞台;夏日,它为烈日下赶路的人们铺展一片阴凉;秋天,它默默的聆听千叶万叶与风儿簌簌交谈;冬日,它静静地一任雪花尽情涂抹装扮。他不会因为群鸟在此结巢而失去光华,也不会因为孩童任意地摘果而枯萎;不会因为天寒地冻而倒下。它是一棵大树,昂首挺立,无悔无憾地尽一棵树的责任。

范文:

兼济天下

2010届高三9班 熊海涛

古之志向高远者,常曰:“达则兼济天下”。可原野上的古树却让我们看到另一种风采;春承鸟巢,宁可失去光华;夏铺绿荫,哪怕果实被摘;秋听风语,不泣落叶纷纷,冬任雪妆,纵然寒气森森。达则兼济天下,可倘若“济”是有代价的,你是否依然无悔?想不到树品之高,竞超凡脱俗。

所幸万物之灵,终究不甘其后。巴金历经“文革”浩劫,本应苦大怨深,却依旧不安安逸生活,顶着争议非难,成就《随想录》,希望解放思想,启迪后人;企业家陈光标一入汶川,二闯玉树,甘冒生命危险抗灾救人,投入大量财力、时间,捐款千万,甚至屡受人误解,抑或别有用心者的攻击,却始终一笑置之,不改初心""我们都应庆幸:当代,我们人类之中也有自己的“参天古木”。

有许多人或许费解,明明可以安居享受,奈何如此折腾?敬佩,却不愿学习,恐怕是当下人们的普遍态度。是的,只有大树自己自然明白: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理应无怨无悔,甘以己苦成就天下人之乐。但旁观者眼中,却愈发困惑:我们为什么定要有这样的责任心,舍己为人?所以依旧只是赞颂,却不愿身体力行。是以陈光标等“中国的脊梁”的光华虽然灿烂,但却依旧孤独。

达,为何要兼济天下?

树,为何昂然挺立,无悔无恨?

人生于世,依托于世,向社会所索取的无可计量。大树昂然独立,历经风雨二不倒,不正是因为它深深扎根于大地,深得其养分补给吗?若无土地,树苗何以生长,更何以迎击狂风?季羡林老人,少年孤贫,几乎饿死;青年游学德国,深受德国教授钟爱,学识大多成于此地。中国给予其恩,的确远少于他人。但战火纷纷之日,他依旧以赤子之心,

放弃德国的厚禄,回国效力。纵在中国屡遭苦难,从少年到中国,贫困委屈。却依旧不弃祖国,犹记得:“是中国大地养育了我几十年”,感恩回报,不离不弃。何况生于盛世,深受社会隆恩的我们?

可喜的,是今日社会,乐于奉献乐于慈善的“大树”者确已愈来愈多;但可忧的,却是近来“诈捐门”等丑闻的日益增多。无论有心,还是无意,这棵“大树”上必是已受“蛀虫”侵蚀。不禁想起,陈嘉庚先生捐办厦门大学时,宁愿自己住着破旧的小楼,仅能以水果糖和白开水招待来宾,也要把每一分钱划给学校建设。真让人慨叹:只有真正懂得自己的责任,只有真正感激大地的汲养,我们的大树,才能真正不为名利,不计得失,才能托得起更大的鸟巢,经得起更烈的风雨。

常常敬佩敢于负担社会责任,济民水火的贤者,常常担忧近来风靡的“出国热”,不知能有几人归来,报效国恩,常常看着周遭同学,想想我们成为参天大树的日子。相信终有一天,我们都会明白“取之于斯,报之于斯”的真心,无怨无悔,绿荫千里。

【简评】:层进式地论证,一点点剖析大树参天无怨无悔背后真正的原因。

作文窗前,那一棵大树800(二)

一棵树给我的力量作文800字

一棵树给我的力量作文800字 “这令人讨厌的作业,怎么这么难。”望着作业上的难题,我不禁感叹,随即扔下笔,下楼放松放松。

我坐在寂静的大路上,忽在转角处望见了那棵古槐。古槐很老了,弯曲着的虬干十分粗壮,三五个年幼的孩子扔合抱不了。斑驳的树皮历经多年的风霜雨雪,仍紧缚在树干上,树枝臂膀一样舒展开来,树冠相互交合,遮蔽了一方天空。 持续几天的大雨刚刚结束,满树初绽的槐花被雨水打湿,一簇簇吊在树上的沉甸甸的花朵飘飘悠悠的从树上落下来,像铺陈开的毛茸茸的白色羊毛地毯,散发出隐约的清香,盛开着自己的第二个花季。

我努力伸长脖子。那高得仿佛直入云霄的枝干上挂着零星的叶子,小地得可怜。它的叶或许比不上柳树的婀娜多姿,更没有梧桐树的青翠欲滴,可就是那细小的椭圆形叶片和数不清的点点嫩绿,却点缀出整个夏日的盛大。

我不禁用手抚摸着粗糙的树干,渴望以此了解它的过去。哦,那边深陷的凹洞曾是蚂蚁们的“领地”,枝丫间的缝隙曾住着喜鹊一家,枝干上数不清的疤痕是多少次风雨洗礼后留下的勋章,可槐树却仍旧矗立在这里,以它那结实的枝和挺拔高大的干,支撑起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望着这历经沧桑却依旧傲然挺立的槐树,心里忽然有一种莫明的感动。微风中,槐树卵形的叶子轻轻摆动,仿佛在诉说着数十年的历史。肆虐的狂风暴雨或许可以打掉它的花,折断它的枝,却未曾撼动它坚定而伟岸的身躯。它屹立在自己热爱的这片故土上,没有什么能毁灭槐树的生命。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这棵槐树一直坚守开花的信念。一直坚守着开花的希望,坚守着他内心的美丽。 一阵风吹过,几片花簌簌落下,但仍有更多的花贴在枝干上,散发着清香。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仅几道小题就能阻挡我对信念,对希望的坚守吗?坚守信念,坚守美丽,我加快步伐,往家奔去……

作文窗前,那一棵大树800(三)

●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看见一棵绿荫浓蔽的大树时,常常会把视线投向大树。

不知你把视线投向大树底下使,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请以“大树底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大树底下

王老师

人们常常很是喜欢大树。而且,更多的是,将目光投向它的“浓荫蔽日”。

但在我看来,大树的“底下”,更值得关注和思索。例如,那些小树以及草儿、花朵,是不是少了一些的阳光?有时,“大树”的“底下”,说不准还很“阴暗”""

于是,想说说城市生活了。

你有没有觉得,现实生活里,城市这棵“树”,长得够快,也很大了。

可是,城市里的人们,似乎看不到天上的景象了。偶尔地,只是看到远远天空上的一丸灰白。而且,暗淡于无数路灯里,磨损于各种噪音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间——城市的底下,俨然是各种的“垃圾”。

很伤感。

而幼时的见闻,不是这样的。

盛夏。太阳落山了。暑气便开始了消退。水面上,树林里,送来一阵阵的阴凉。

在我的心中,盛夏的夜晚,有一种奇妙:

月亮,从树阴里,筛下一地的闪闪烁烁,飘忽不定。月亮,在树林里飘落,丁丁当当地,于草坡上,河面上,哗哗啦啦地拥挤""

如今,人们都在说,城乡差别在拉大。

我想,拉大的,不仅是经济,还有各种的意识。

是的,城里的人,是在用公历记录太阳;而乡下的人,则是在用阴历记录月亮。如此说来,城里的人,缺少了月光。因此,他们也几乎没有了真正的夜晚。

这就很不好。

把夜晚变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与有眠白天的交替""与剑桥那棵大苹果树下思考着的人相比,现实社会的人,是缺少登高与属望的灵魂的。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

很喜欢这一书名:她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关于中国的生存思考。

这个时代,可以形容以“大树”了:盛世景象万千。但同时,其“底下”,各种的问题也历历凸显。作为青年学生,很多的开始惶惑以至忧虞了。

是的,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许许多多的人,也就成为钱理群先生所言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了。

但不管怎样,《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诗词""依然应该是青年人生命中最为激荡的灵魂时光。

请记住一位学者的期冀:

无论中国怎样,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大树底下

高三(1) 顾天娇

为什么身边开始充斥着怀旧的歌曲?

我想这并不是一个人的疑惑,大型选秀节目中最热门的《中国好声音》,在广受好评的同时,留给我们深深地疑惑。

一首歌要传唱多久,才能获得灵魂?新兴的歌手们是真正喜欢怀旧歌曲还是为了迎合观众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他们自我创作的能力。一首新歌要走进千家万户太难,于是节目组决定将现场布置为剧情戏的舞台。选手们的每一次微微抒情,每一次稍稍泛红眼眶;评委们的每一次“情不自禁”地起身,每一次转身;观众们的每一次“情不自禁”地鼓掌,带给电视机前的我们都是一部完整的具备开场、悬念、高潮,令人感叹的结尾的情景剧。

当这些选手站在舞台上演绎着别人的故事,贴上怀旧的标签,为各种“感人”而流泪,他们便离自我越来越远。

离开舞台,他们还是人群中一部分,没有鲜亮的色彩涂抹。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却无法用它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就有理由对他们产生疑惑。

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底下的树根却细弱、短小,扎进土壤的部分非常浅,,这样的树根抓土能力不强,难以更好的吸收泥土里的水分与养分,纵然有再多的鸟雀为之歌唱,也逃不走轰然倒地的悲剧命运。

对怀旧歌曲的出现,自然有很多人表示欢迎。网络界的大佬们常常高呼着:“这个时代没有诗人、音乐家,因为每个人都是诗人和音乐家。”这固然没错,但有些人却将其解读为对某种精英文化的战胜。不难发现,我们身边的流行歌曲没有像前几年一样蓬勃发展了,那是因为不少人在人群犀利的言辞面前退缩了。试想,再过几年,我们的电视频道里还是那些前几年甚至前几十年的歌曲,难道不是莫大的悲哀吗?

若是我们仍站在文化断崖前沾沾自喜,我不知道中国的音乐道路能走多远。音乐如此,文学呢?科技呢?它们又能走多远?

没有必要再多讲什么将国家文化复兴作为己任的空洞宣言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培养创新思维,让文化这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愿中国的文化之树在世界之林中愈发展现其独有的魅力!

大树底下

高三(2) 曹钦炀

“守株待兔”的那个农夫依旧在我们记忆中的那棵大树下执着地等待,那棵大树显然已成为了他唯一的依靠,然而也正因为这种依靠,才使得他宁愿等待也不愿去劳作。

“啃老族”虽然已不再是一个时髦的名词,然而这个群体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他们依旧活在父母的荫庇下,依旧想着由父母来帮自己遮风挡雨,依旧把美好的理想挂在嘴上却不

付出任何努力""终究还是大树害了他们。长久以来大树底下安逸的生活使他们拒绝成长,他们的坚强早已被扼杀,因为他们从来未经历任何的风雨,而当大树轰然倒塌的刹那,他们早已失去了独自生存的能力。当然,也可能未必。

大树轰然倒塌,有人惊慌失措,自然也会有人开始坚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本是纨绔子弟,因家境殷实而不求上进,后家道中落,开始潜心创作,终成鸿篇巨制,打破了“从来纨绔少伟男”的魔咒。没错,人终究是有生存的韧性的,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那么强的韧性,所以我们又是否应在大树倒塌前多出去走走,经历经历风雨,为未来早作准备呢?

当然,说这么多决不是片面地指责大树,批判大树,依靠终究还是有依靠的好处。在外面闯世界,谁都会受伤,这时若能找到一棵大树,在大树底下打个盹儿或疗会儿伤,自然也是极好不过的。所以,我并不是希望大家拒绝依靠,而是希望大家拒绝依赖。我们可以回归大树底下,但必然还是要离开,也许大树会挽留,我们也知道那挽留里包含的是爱,那就把爱收下,继续出发吧,自己的路终究还得自己走。

走着走着,我们或许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强大,我们像曾经荫蔽着我们的大树一样可以独挡风雨了,这时也请不要忘记感激,我们又是否该回到曾经的大树旁,帮他们挡一会风雨呢?我们也会成为别人的大树,但也请不要让别人过于依赖我们,而应大胆地让他们离开,我们所需做的只不过是为他们挡掉一些灾难毁灭性的事件,帮他们疗疗伤,给他们提供一个暂时休息的环境,仅此而已,仅此足矣。

只有这样,大树底下的才能自己成长为别人的大树""

也许有一天,那个“守株待兔”的农夫会起身离开,重去耕耘土地,他会在大树底下吃自己收获的粮食,和大树分享他的快乐

大树底下

高三(3) 陆彦臣

子曰:“君子不器。”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是为成为一个凭借一技之长谋生的匠人而活着的,君子的生命不应受外物牵累,他应当用全部的人生去体验这个世界,而不是将自己锻造成一件有用的“器”。

就像一颗树。

一棵树长到碗口粗的时候,可以用来做桌椅家具;长到水桶粗细的时候,可以用来做床;长到人般一样粗的时候,就可以用来建造房子;若一棵树长到一人合抱那么粗,那就不得了了,这棵树就是所谓“栋梁之材”。可这棵树若是再长,那么就没用了,因为木质疏松,不能做器具,它唯一的用处,可能就是那大树底下的一块阴凉可以供人歇息。

但我认为,一棵树的价值可以称得上伟大的时刻,正是从它“无用”到只有那树底的阴凉可供人歇息开始的。

这样的一棵树,这样的一片树荫,它的存在,仿佛就是一种象征。

大树枝繁叶茂,它的枝枝杈杈,正是孩童游戏攀爬的好去处。天热时,一群孩子挤在树下,吵吵闹闹地追来打去,那份欢喜,谁见了,都是要笑一笑的。“记得那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一天走在榕树下,风在树梢鸟在叫,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童年的情谊在树底下潜滋暗长。

大树底下好乘凉,大夏天,一帮老头子们挤在树荫下下棋,摇着扇子在棋盘上击鼓进军,

支士走马的叫好声响成一片,几个有兴致的再来说上一段评书,在太平岁月里重温一回胡服骑射的三国旧事。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年轻的情侣们也可以在树下约会。远处是青绿色的农田,月光像盛在树冠上的一壶温酒,被情人们的甜言蜜语炖煮着,晚风不大,但刚好够吹起衬衣的下摆。夏天的夜晚像思念一样长。

过节时,大树底下也是聚会的好地方,一群人围在火堆旁,喝酒划拳,大树底下的歌声映照着天上的星光。

一棵树,当它不再为了成器成具而生长,而把生命全部的意义都注入大树底下那一片温暖美好的阴凉,它的存在就得到了升华,它的生命也实现了更为伟大的价值。

同样,一个人,当他不再为功成名就,宝马香车所累,而将生命的意义寄托在美好的友情、亲情、爱情上,并为之感到幸福的时候,他的人生也将丰富而美好。

正如千年前孔子所言,君子不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应当有一片撒着细碎的阳光的树荫。

大树底下

高三(4) 季鹏

喜欢回老家,倒不是因为我嫌城市太挤,学习太累,也不是讨厌那不绝如缕的噪音,最主要的是,永远不可能在城里看到的那连绵的田野和那一排排,一簇簇挤在那儿的树。

是的,树。不是那经过修剪,整整齐齐地列在马路两边的小松柏,也不是那扎根在一圈花坛之中,卖弄风情的柳。乡间的树没有那么多的拘泥与束缚,放纵地生长,任何一株,运进城市,对周围的同类尽可冷眼而观。

回家总喜欢在那些树下走走。踩着初春的苔藓,盛夏的野花野草,深秋时的遍地黄叶,暮冬时那一层薄薄的雪。一个人一圈又一圈地闲逛,直到炊烟升起,夕阳下山。

我时常在想,这树下,究竟是多少造物者的偏爱啊。我问树,树不说话,永远像它的树干一样,板着个脸。

春天时,淅淅沥沥的春雨落下,雨最先唤醒的不是小花小草,而是一片片的苔藓,腻腻的滑跤。谁说苔藓不美呢?那种苍劲或幽远的绿,悄悄地盖住地面,攀上树干,温柔地舔舐你的脚底,将那种莽莽的深绿从脚底传至内心。

还是说盛夏。微风一吹,树叶便微微一颤,树下便是光与影的戏法。炽热的阳光通过树叶投至树下时便只碎成了一地的温暖。再拌上野花野草的幽香,渗入你的皮肤,你的气息,催人做一个美美的梦。

抑或是深秋,大雁掠过那瞳孔一样深远的天空,在树下仰望的人的眼中投下一道孤单的身影。秋日的阳光已没那么灼人了,透过光秃秃的枝桠,和着满地的落叶,和着谷物成熟的气息,一片绚烂的金黄。

即使在严冬,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在撑满积雪的枝桠下漫步,也照旧充满了诗情画意。 深一脚,浅一脚地踩过隔夜的雪,留下一行歪七歪八的脚印,发出轻微的“咯吱”的响声。偶尔惊醒一只寒鸦,扑愣愣地飞起,拍下一翅雪屑,一声划过结冰的河面的长叫,一道模糊的黑影。即使不是诗人,也不由地站在树下发呆,什么都不想,仅仅是闭上眼,感受那种自然的美丽。

突然想起老家的院里那两棵树,还是老爷爷的父亲年轻时栽下的,如今已有两三层楼高了。绿过,枯过,一如人生。小时候常见爷爷在黄昏时搬张藤椅坐在树下,奶奶就坐在一

旁唠嗑,任由西下的夕阳将他和树的身影,拉的老长,老长。

真好。我也希望有棵树,和我一样老的年纪,在我累的时候可以坐在它的脚下,慢悠悠,心平气和地看看天,看看云,看看炊烟升起,看看夕阳一点一点地西沉。大树底下其实就是一种慢生活。

大树底下

高三(4) 汤佳艳

夜深了,我从屋里走出来,褪去了节日的喜庆感,我只想一个人静静地走一走,散一散胸中的闷气。不知不觉间,我来到了那棵大树底下。月光如流水倾泻而下,照得大树都闪现出一种异样的光华,我不禁感叹:“好美!”夜晚的寒风吹过,我脑海中关于这课大树的回忆瞬间都清晰起来。

“老吴啊,看我这颗棋子不让你满盘皆输!”“你别得意的太早,我来将你一军,哈哈!”这是爷爷在和邻居吴大爷在树下下象棋的场景。“丫头放假了,快来,快来,奶奶刚泡了一壶桂花茶,很香啊!”“好嘞,等我先去放个书包!”这是奶奶在树下和我一起泡花茶的画面。往事一幕幕浮现,是那么的温馨,如在昨日。可如今大树底下的石桌石椅已被推倒,周围的几棵与之相依相偎的小树,美丽的月季花还有茂密的绿草都一起消失了。

都是为了所谓的娱乐广场!如今大树底下被截断的小石墩被围了起来,小石墩的外面是冰冷而坚硬的大理石广场,广场一边筑上了新的健身机械,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僵硬!

由于今天过节,广场上几乎没有人,前几天我都看到有许多阿姨在广场上跳舞,音响里放着那些快节奏的俗气的网络歌曲。我在房间里写作业或看书,时常被扰的心烦意乱,怎么也摆脱不了那一支接一支的电子舞曲。

什么时候人们的心开始变得如此浮躁。一些所谓的爱好也变得充满物欲,纯粹是为了追求刺激和一时的欢愉。大树底下那些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作文窗前,那一棵大树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