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作文写给2010的自己 写自己的作文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第一篇:《记得出发时的模样——写给2010》

记得出发时的模样——写给2010

来源: 常遠的日志

1

2010年是我系统性对公共事件发言的开始。回头看看几十篇文章,有愤怒有咆哮、有说理有微笑,自认是无愧于心的。但我亦知,那些“道不同”的老同学、老朋友,早已因我今年的言论把我打入另册,“激进愤青”、“政治控”等标签自不赘言。恰逢年关,就势唠叨几句吧,“再诉吾志”。

我曾是如今自己最看不起的那种人:激进、莫名其妙的愤怒、沸腾的荷尔蒙,不懂得国家政府之区别;国民党是又丑又笨的反动派,蒋介石宁肯打自家人也不抗日;在历史课本的边角上写“血洗东京城”,改编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贼寇肉,笑谈渴饮日狗血”,用红头稿纸写满满四页的《讨日宣言》在全班传阅,在抵制日货横幅上大义凛然的签名。

是的,我曾经是个民族主义者,极端的、脑残的。每每想起,仍羞愧难当。在那狂乱扭曲的价值废墟上,仅存的碎片也不过是“正义感”三个字。

我曾在《盛世目睹之怪现状》一文中详细回答了所谓“愤青”的质疑:“原来,只要你言及民主自由,只要你批评政府和国家,只要你认同这世上普遍存在的美好价值,只要你坚信人类有免于恐惧的自由、言说的自由,只要你同意人类应该不被愚弄有尊严的活着,只要你认为历史应该得到尊重,只要你对政府递过来的狗屎像Gооgle一样摇头说不吃。你就是愤青。”

今日读来,此话难免夹杂情绪,但大体是没问题的。我们在对事情进行评判之前,应该先对涉及的概念进行明晰,想必每个人都同意吧。

其实愤青是个在中国语境下被长期玷污的词汇。何谓“愤青”?愤怒青年是也,它有很多内涵和延展。攻击家乐福、打砸抢烧、抵制日货的是“愤青”,叫嚣“亡我之心不死”“文化殖民”的也是“愤青”,这些行为与鄙人价值观南辕北辙。但回到“愤怒青年”的原始语境,如果说愤怒青年是指那些对不公、对荒唐的忍耐度没有那么高的年轻人,是那些不愿同流合污趟脏水的社会批判者,是那些无论如何都无法说服自己沉默不作声、拒绝膝盖一软跪下去的人们,是那些面对罪恶和践踏仍然没有麻木、没有丢掉“愤怒”和“正义感”的年轻人,那么我就是愤青。我为自己是“愤青”而骄傲,死不悔改,拒绝挽救,永不翻案。而且我相信,有很多朋友愿意自领这个标签。

再谈偏激。不排除有很多情极化的言论属于“偏激”范畴,但我发现更多时候,即使你用“冷静到冰点的语调”讲述一个事实,他依然会说,你太偏激了。后来我终于懂了,原来你触碰到了他的敏感带,真相让他感到不安、恐惧、难堪、想逃避;原来,长久蒙在黑暗里的眼睛,会被哪怕一丝光亮刺痛;原来,颠倒了太久的世界,真实反而是扭曲的;有“偏”就有“正”,原来,跟宣传文稿一致就是“正”,跟他们在教育、文化洗脑下形成的价值观不同就是“偏”;原来,在习惯谎言的国度,真话反而是偏激的!

当下中国,很多问题矫枉过正。如姜戬和陆遥遥所言,“今天知识分子对革命和激进主义的

反思已经走到另一个极端。就是学者保守,民众犬儒,于是既得利益继续自行其是。是的,通往地狱之路由善意铺就。但我们难道离开地狱已经很久了吗?”“少数人的暴政还在加剧,他们就开始担心多数人的暴政了。” 刚走了微不足道的几步就赶紧缩回来,“我是不是走偏了,是不是太偏激了,是不是愤青了”“我们不要去呼吁什么,而要反躬自身”,于是犬儒和沉默继续理直气壮。

据说犬儒界有三大经典质疑,一曰“愤青论”,一曰“偏激”,一曰“你们为什么总盯着阴暗面”。

年终收尾篇,希望把这些问题聊妥当。

一个跟我很亲近的人说,“你们这些人即使到了号称民主自由的西方社会,也会是社会的反叛者,也会不满,因为你们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我答道:“其他人我不了解,单从个人职业来说,是这样的。在任何国家,优秀的传媒人都应是社会的批判者、建言者。就像啄木鸟,无论大树如何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无论有多少鸟儿围绕着大树欢鸣,它们永远都不会加入歌颂者的行列,而是“不解风情”的盯着大树溃烂的局部肌体,清理害虫,问诊把脉。传媒人就是社会枝干的“啄木鸟”,要永远让政府“浑身不舒服”,永远持批评立场,永远是权力牢笼、公众权利的看门狗。这是我们的职业准则。”

梁文道在《锵锵三人行》上有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有些人说,你们这些人为什么总盯着社会阴暗面,难道政府没做过好事吗?政府当然做过好事,而且是很多好事,但这仅是它的底线,没有什么值得夸赞的,何况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养了很多宣传机器一刻不停的表扬自己。关键在于,从古至今,批评都是书生的责任,而赞美不是。”

只因这是书生的责任。

遥遥兄在《再诉本志帖》中写道,“我的理想其实很简单,就是结束这个拼爹的,贫困是贫困的原因,富有是富有的原因的时代;结束这个不仅为富不仁,而且为仁不富的时代;结束这个暴政横行,公义不张的时代。让我们这代人以及我们的后代,可以相对公平地竞争,勤劳者的收入得到大幅提高,优秀者获得成功,但优胜而劣不汰。 ”

厚着脸皮胡说八道的几十篇时政躺在新年门口,我该如何“重申吾志”呢?

我只希望孩子出生在一个值得尊重的国家。不因她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不因她有财力举办奢华壮美的奥运世博,不因她有让别国望而生叹的GDP增速,亦不因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只因这个国家尊重并真正践行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懂得相互关爱。作文写给2010的自己

我只希望孩子健康干净的成长。他(她)不会被要求在懵懂无知时就对一面旗帜进行宣誓,不会长期习读一本叫做历史教科书的谎言录,不会喝奶粉喝出结石申诉无门,不会满脑子功利和敌对。

我只希望孩子挺胸抬头的走出国门。他(她)的祖国不再是跟人类文明背道而驰的西朝鲜,不再是人类社会跑进来的两只怪物之一,外国人不会指着他(她)的后背耻笑:看!他们的父辈从未为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努力过,他们习惯了屈服、沉默、被奴役,他们活该仍处在中

世纪。

得知钱云会之死时,浑身发抖的打电话给一个朋友:他们还在沉默,为什么?!告诉我什么是他们的底线,难道一定要推土机抹平自家房子,车轮碾过他们的脖颈吗!就算野蛮拆迁、钓鱼执法、暴力城管、教育不公、医疗事故、物价飞涨,一切的一切都跟他们无关;就算太平洋光缆被切断,一次次的被删帖,就算一辈子都见不到一张选票,他们依然可以悠闲的坐在星巴克里喝咖啡,但局势终究会变化,他们如何跟孩子们交代?“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时,爸爸在沉默,在麻木,在事不关己,在嘲讽那些言者是愤青。爸爸搭了顺风车。”这句话,他们如何对后辈说得出口?

朋友沉默半响,说,跪了太久,站起来太难。

正如《让子弹飞》里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鹅”,是庸众,是张牧之数声“枪在手,跟我走”之后的寂静,那死一般的沉默和恐惧。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柴静如是说。

我们理应更有尊严的活着。不仅为了这创伤累累的土地,为了良知,为了生之为人的价值存在感,更为了孩子们,为了世世代代。

我想为这个国家骄傲。这条路,虽远偕行。

2

不久前跟子然姐闲步在建国门桥,她问我,如果去HK做记者,你想好可能的风险和代价了吗?

我想了想,说,恩。

作文写给2010的自己

她说,为什么还想做记者?

因为我还愤怒。

我深知,仅有愤怒感是做不好传媒的,但它是我如此珍视的东西。由于坚持自我教育,我几乎没有从大学阶段的新闻传播教育中得到任何教益,殊不知中国的新闻传播学院都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我读李普曼、读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光荣与梦想,亦神往美国一代新闻人的“扒粪”(muckraking)运动,对斯蒂芬斯崇敬得五体投地。

但中国新闻人有自己的“原罪”,有自己失落已久仍待续接的传统。那是传自民国报人们的理想主义担当和凛凛风骨,那是邵飘萍的“铁肩辣手”“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是梁漱溟的“吾曹不出如苍生何”, 是张季鸾的《大公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严重、普遍的腐败造成社会道德整体败坏、价值体系全面危机、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已然危及到社会的稳定,美国,处在一场巨大变动的前夜。”跟20世纪初的美国相比,今日之中国社会何其相像?

“欧美各国政府对言论界的压迫之政策皆已渐成过去”,惟中国报纸“一旦遇与政府中人个人利害有关之事,始倒行逆施,妄为法外之干涉。武人、官僚、议员、政客莫不皆然”;对于新闻,“无时不加严重之压迫”。哪怕较之近百年前邵飘萍笔下的民国新闻界,今日之传媒,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明者自知。他提出为新闻立法,使之“不受行政机关非法之蹂躏”,但又深知,要使新闻自由获得保障,必须同时使社会自由。

中国传媒界也必须经由一次“扒粪”运动,如啄木鸟般对社会枝干问诊把脉,并亲手推动一次社会变革,才能洗刷掉几十年“肉喇叭”之原罪,续接起民国报业的伟大传统,真正走向新生。否则,所有的新闻专业主义都不过是犬儒的托辞。这是宿命,是必由之路,逃不掉,躲不开。作文写给2010的自己

如果说诚实的把信息告知公众是传媒人的底线操守,监督政府、推动社会进步是传媒人的不懈追求,那么守望人的权利就是传媒人的“终极召唤”了。拨开纷扰的乱象,还是要回到人本身,关爱人、同情人,捍卫人的尊严和自由。

这就是我的新闻理想。

3

史铁生死了。凌晨3点钟,脑溢血带走了他。突闻噩耗,呆住。

记不得儿时哪一个午后,读《我与地坛》,看到“为了让母亲骄傲”一段,失声痛哭。

他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能够写透生命、直面死亡主题的,唯他和野夫二人。对于死亡,他该是从容不迫、气定神闲的罢。相较之下,我等凡夫俗子的纪念和哀悼反显得庸人自扰。

“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曾说。他走的一定很平静,没有太多痛苦。上山下乡导致的残疾曾给他带来了太多痛苦,如今他终于能够“自由地在天堂奔跑”。

“在这广阔天地之间,能够光明磊落的,能够真正积极健康地,可以笑着,潇洒地闲看每一天日出日落的人,恐怕无几。表面上,我们风光无限,表面上,我们强大无比,可是却永远在微笑的一面,随时在精神的内壁里,接收者某种被我们称之为消极类东西的撞击。我们的害怕、胆怯,我们的自私,我们的贪婪,我们的失败,又何尝不是残疾的一种?”

平安夜KTV结束后,凌晨一个人回到家,空荡荡的两居室,泡杯茶,拧开台灯,屋子一点点亮起来。挂掉鸣打来的国际长途。

人生的孤独感扑面而来。有一种孤独,跟是否有人陪无关,跟寂寞无关,那是人生荒凉、粗

糙的无解,我称之为“生命的召唤”。不管身边多热闹生活多忙碌,不管多少环肥燕瘦在握,不管世界各地多少朋友嘘寒问暖,在地铁在饭馆在床上在桌前在KTV里甚至在夜店嘈杂的人群中,会有那么一些时候,你愣住,发现自己是一个人的。人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向死亡走去,终究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跟自己对话、相处。人是生而孤独的,无解的孤独。《非2》里说得好,人生是一场修行。一个人的修行。

4

回头想想,自己养成如此不吝人的性情,是个奇迹。儿时一直为自己的智商自卑,时至今日,我仍然相信,绝大多数朋友的智商都远远高于我。数理化完全学不会,音乐和美术细胞几乎为0,我甚至一度自闭,感觉自己实在糟透了,而别人都活得那么优雅从容。

前不久回家,习惯性睡懒觉到十点。妈妈说,“你现在变懒了。你还记得吗,你小时候有多喜欢书。周末6点就爬起来躲在被窝里看书,像做贼一样,等我们起床后你已经看了两个小时。晚上,我一再确认你睡着了才掩上门离开,你偷偷拧开台灯,调到最小光亮,一页页的看,我都知道的。那种如饥似渴的状态,哪里去了呢?”

我转过身去,眼泪一下子流出来。一瞬间它们都变得清晰了:氤氲着汗水的被窝里,就着微弱的光亮看《废都》,读大部头的《资治通鉴》;每次站在老卫家门口,捧着新借的漫画书,听他叮嘱:别弄脏,别弄破;书很贵,每次上街都拉着妈妈的衣角死缠烂打,妈妈,咱们去新华书店好不好,咱不买,我就看一看;后来,妈妈在新华书店工作的老同学,为了照顾我对书的狂热,“以职务之便”允许我每次拿一本书回家,几天内再原封不动的还回去;因为缺少书看,把一本儿童版插画《水浒传》翻到缺页断线,一百单八将名录倒背如流……

它们都是我生命里的贵人。现有的文字功底(如果算得上有文字功底的话)、世界观很大程度上赖于当时的积淀。在书里,我找到了更大的世界,准确说是生命更多的“可能性”。我渐渐开窍了,从自卑中走了出来,我发现虽然自己的智商不高,但情商勉强够用。我对文字比较敏感,性格随和,很容易交到朋友。这些为数不多的“优点”支撑我一路走来,持续不断的自我教育,挤掉文化和教育倾泻的“毒素”,成为了现在这个样子。

近两年来,年岁渐长,生命接触到跟生活有关的元素多起来,整个人稍微“活明白了点儿”。尤其是2010,于我而言是里程碑的一年。

昨天一个朋友跟我说,你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有信仰,是faith,不是belief。你内心有根基。而两年前我还只是一个价值观不稳的小愤青,左右摇摆,前后犹疑,盲目冲动。在北京的这一年,能听见内心的力量竹子般哗啦啦生长,虽然仍然没有做到自己满意的模样,但至少在这一年里,我成为了更好的人。

终于铁了心要出去留学,听过大学公开课之后,我在心里给这个国家的教育判了死刑。一定要走出去,为了视野,为了多元化思维方式,为了成为更好的人,更为了那无比珍贵的“可能性”三个字。我在守护生活的可能性,和梦想。

“出名要趁早”,张爱玲一句话点燃了年轻人的焦虑。常听人抱怨,自己24岁了还没有提拔为副科,自己26岁了还没有买房买车。作为一个站在本命年门口的怪蜀黍,我有时也会疑

第二篇:《2010年全国高考I卷作文》

解读2010年全国Ⅰ卷漫画作文“猫有鱼吃还捉老鼠”

今年高考作文,全国卷给出了一道看漫画写作文的题目。漫画《猫有鱼吃还捉老鼠》,描绘的是这样的一幅场景:餐桌边,几只猫在吃鱼,只有一只猫放弃盘子中的鱼,在捉老鼠。其中的一只猫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并带着一副讥笑的表情。另有一只吃饱的猫,捧着肚子,一副不屑的表情。 这幅漫画无疑是对当下社会现象的一种生动反映,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了,物质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普遍改善了,就像那些猫儿顿顿有鱼可吃了。而作为本性就是捉老鼠的猫,是不是还应该去捉老鼠?其实,这是暗喻人们面对优越的物质条件,还去不去付出劳动,还去不去奋斗和拼搏。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总体来讲,人类追求进步,追求文明的步伐什么时候也不会停止。即使有鱼吃了,也要去捉老鼠,去努力工作和奋斗,争取不但有鱼吃,而且要吃鲍鱼、吃更高级、更有营养的食物。显然,那只去捉老鼠的猫是只好猫,是只很有远见的智慧猫。

下面援引中学学科网及新浪博客凌霄轩主人更为详尽的解读供大家参阅:

【解读一】 作文材料寓意

人们要敢于担当,坚守岗位职责,社会才能统一和谐。施教者等社会群体应弘扬和保护敢于担当社会责任者。即人们要做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树立自己的责任意识,岗位职责,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现成的环境所诱惑而丧失自己的天性和职责。因此行文时联系到现实社会,作为80、90后的青年一代要树立志存高远,目标明确,爱国爱家,勇担重任的理想,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不被物欲横流所诱惑,最大限度地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切忌养尊处优、不劳而获。当然对于成人社会而言,每人都要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不能坐享其成、坐吃山空,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永远有吃的,才能换来长久幸福。

作文角度参考

No.1 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管诱惑再多,不管多么安逸,决不能迷失自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No.2 贪图享受者,沉沦诱惑者必将被人唾弃,被社会抛弃。

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懒猫,主人把它们喂得饱饱的,而它们却是尸位素餐,不去坚守自己的职责,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比如富二代、八旗子弟、啃老族等,他们不就是那三只猫的化身吗?

No.3 时代在变革,生活水平在提高,可是优良的传统不能丢,不能忘了本真——猫天生要捉老鼠,猫的立身之本也是在于捉鼠,而非吃鱼!

No.4 不能盲目从众,要有自己正确的辨别力。大家都在吃鱼,而另外一只猫在捉老鼠。对于有鱼吃还捉老鼠这个方面,不能怕别人的风言风语,不要盲目从众,要仔细甄别。

作文最佳立意

坚守职责,远离私欲,远离诱惑;职责大于诱惑、私欲;不能为私欲诱惑而放弃自己的本职。

今年高考作文的审题难度大于去年。考生对其材料内容理解时,往往见仁见智,似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然而总有一种理解是最接近题意的,这就好像是一个靶子,纵然有八环、九环,但毕竟有个十环。这就需要比较选优,破解题意,保障作文符合最佳题意,方能获得高分。

今年作文构思最佳立意:坚守职责,远离私欲,远离诱惑;职责大于诱惑、私欲;不能为私欲诱惑而放弃自己的本职。

可以批评吃鱼的三只猫:猫的职责是抓老鼠,但因为一盘鱼摆在面前,就对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作文写给2010的自己 写自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