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自写诗歌高一大全 描写春天的诗歌大全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自写诗歌高一大全(一)

自写诗歌高一大全(二)

自写诗歌高一大全(三)

高一诗歌阅读训练

编制:鲁珍 审核:李峰 审批:詹铁柱

一、 做题技巧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思乡诗(如张籍的《秋思》)、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要注意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六要注意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七要注意“情语”。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这里所说的“情语”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诗人的情感脉络。

二、 知识补充

(一)怀古诗

1、怀古诗常用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比兴、虚实结合 、拟人

2、怀古诗常见的内容及情感

⑴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⑵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⑶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⑷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⑸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3、诗鉴赏方法指要

鉴赏咏史怀古诗,一般要注意把握以下三步:

1.诗人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3.诗人的这种态度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分析技巧)

(二)诗歌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双关、用典 、对偶、设问、反问、反语、排比、

借代、对比 反复

2、描写手法:

(1)和绘画有关的:白描、渲染、衬托(正衬反衬)

(2)五个相对的:动静、虚实、点面、正侧、抑扬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3)联想、想象、用典、细节、对比

(4)景物描写角度:远近、高低、俯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3、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叙事抒情

三、阅读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 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 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4分)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检测,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踏 莎 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1)作者在本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在景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情景交融除外)简要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写诗歌高一大全(四)

自写诗歌高一大全(五)

自写诗歌高一大全(六)

高一诗歌鉴赏

1、(1)极写作者幽独凄清的心境;“幽人”指作者自己

(2)采用了拟人手法;表面上写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实际上是

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2、(1)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接抒情,表达离愁;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

法委婉(间接)的表达离情。

(2)同意。作者感到此夜江山寒,一个“寒”字,既写出了自然环境的特点,更写出友人

离去后诗作主人公心境的沉重与冷寂。

3.(1)是“倦客思家”一句。

(2)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3)“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

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要再留念他乡,而要“眷思”故乡。

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4.(1)上阕吟诵的具体内容是梅;分别从开花的季节和花花色香花枝特点两个方面来写。

(2)用对比的手法,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的特点,表现了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思

想品格。

5.(1)“箫管”指吹奏乐器求雨的灾民(1分); “朱门”指欣赏歌舞的豪门贵族(1分)。

(2)采用了对比手法(1分)。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祁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

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1分)。这两种不同的生活场面,不同的感情的对

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表达了诗人对朱门豪贵的憎恶,对受灾农民的同

情(2分)。

6.(1春节。

诗中点题的句子是:一年将尽夜(或:明日又逢春)。 (2分)

(2)作者通过一个设问句,引出了自己年夜独宿旅馆(1分),只有与孤灯相伴的凄苦境遇,

表达了作者孤苦凄凉的心情(1分)。

(3)笑,是苦笑之意,蕴含了作者对自己孤苦境遇的无奈(1分),是含着辛酸眼泪的自嘲

的笑。

自写诗歌高一大全(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秋祭(刘建超)

“小戏妃”是红酒小说里的人物,红酒写小小说,故事都以相思镇为背景。

当年,相思古镇有个唱青衣的女演员,演皇妃爱由着自己的性子,她忘了自己是身穿日月龙凤衫的金枝玉叶,只要一出场,手端玉带侧身站定,就冲观众丢媚眼儿,师姐给她起了个绰号“小贱妃”。“小贱妃”的戏非常出彩,观众喜爱。县里的一个头头儿想对“小贱妃”非礼,岂料“小贱妃”戏里戏外两样人,义正词严地拒绝,全没了往日的妖媚。

我赞叹红酒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很想见识一下“小贱妃”的原型。红酒认为我的想法可笑,那“小贱妃”是把舅舅讲的故事加工后虚拟出的人物,怎么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我和朋友相约去相思古镇寻访一座明末清初的古戏楼。时至晚秋,天已渐凉,道旁的白杨树在秋风中抖索着,枯黄的落叶萧瑟地飘零。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古戏楼孤零零地出现在村口,看上去比我想象的还要沧桑。戏楼是两层土木结构硬山式建筑,下面的一层据说是演员起居和放置道具的场所,二层就是演出用的戏台了。台子上的楼板已经破裂,围栏也腐朽不堪,两根柱子上有楹联一副,字迹依旧遒劲飘逸:“是虚是实当须着眼好排场,非幻非真只要留心大结局。”

村里人见有陌生的面孔来访,便三三两两地聚过来,好像也是第一次看到古戏楼子,与我们一起转悠着看。

这里唱过大戏吗?我觉得这不过是民间艺人的杂耍地方。

唱过!全本的《穆桂英挂帅》《西厢记》《铡美案)都唱过,你们不知道,听老人说原先这戏楼子对面是东大庙和昭帝寺,再往前两里地就是清代商铺一条街,繁华得很。每逢大集这儿都唱大戏,一唱就是七八天,热闹着哩。

噢,那你们听没听说过,当年剧团里有个绰号叫“小贱妃”的在这里唱过戏?

村人摇摇头,这是明清的戏楼,几十年前被当作学校,后来成了危房,学校早搬走了。

我走到二层的戏台前,凭栏眺望,想象着当年的繁茂风华,怂恿我的朋友唱了一段《梅妃》:下亭来只觉得清香阵阵,整衣襟我这厢按节徐行""

朋友喜欢戏曲,大学里曾修过此类课程,程派的韵味还是有的。我叫了声好。

村民都是在豫剧曲剧窝子里泡大的,对京剧没有多少概念。唯独一个背着柴草的老婆婆似乎听得很专注,还轻轻地点着头合着节拍。

婆婆,一看就知道您懂戏啊。我这位朋友唱得怎么样?

婆婆说,程派,唱得还中,就是神态不像。

哈,真遇到行家了。婆婆,您给指点指点。

婆婆环顾四周,犹豫着。

婆婆,我们从城里来,专门来访古戏楼。看这戏楼子多年没有琴鼓声了,它寂寞着哪。我看您老懂戏,也来一段吧,也不枉这戏楼子在咱村口矗立了几百年。

婆婆让我说动了心,放下柴草,掸掸褂子上的浮尘,伸手捋了捋头发,蹒跚着走上戏楼。就在她往台中央一站的那个瞬间,我们都惊呆了,只见她全没了不安和拘谨,一个亮相,开口唱的是《西厢记》里的红娘:

怨只怨你一念差,乱猜诗谜学偷花。

若打官司当贼拿,板子打、夹棍夹、游街示众还带枷。

姑念无知初犯法,看奴的薄面就饶恕了他。

一曲唱罢,竟然往台下丢了个飞眼。我们大声叫好。

村民说,还不知道怡萍她娘会唱戏哩。她闺女怡萍在剧团唱戏,多少年也没唱出个啥样法。听

说傍了个大款,立马就出名了。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要接她娘进城享福,她娘死活不去还把闺女给骂走了。

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品咖啡时,我把经过告诉了红酒,我说她肯定就是当年的“小贱妃”,假如她当初能灵活些,别去得罪权贵,现在也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没准还在舞台上风光呢。

人,总要活个气节吧。说完,红酒不再搭话,凝神望着窗外,轻轻地唱了两句。什么词没听清,只是觉得那曲调除了低回婉转外还有些许惆怅忧伤""

1、结合小说品味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

(2)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

2、简要分析红酒和朋友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4分)

答:(1)红酒:

(2)朋友:

3、本文以“秋祭”为题,“祭”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4、婆婆是不是红酒小说中“小贱妃”的原型?请加以探究。(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黄土招魂(王灏然)

①大抵每一个人都会对故乡怀有亲附依傍之情,这也许是人们情感的一种皈依。故乡的存在就像是母亲的爱一样,总在我们干旱的心田里及时洒下雨露。它让我们骄傲地意识到,家园还在,我还在,一切似乎都有了着落。

②生长在黄土高原这方神圣的土地上,我发觉自己总对她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们的血脉早已深深地渗透、交融于这一片承载着我们整个躯体与灵魂的土地。当故乡以一种原生的姿态屹立在眼前时,我发觉,在这片天空下绵亘着的生灵和黄土,竟是如此的富于灵气而值得敬重。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出了最让人向往的秦汉与隋唐;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却成了整个西北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它更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魂骨。

③黄土无言,从那起伏的峰峦、寂寥的旷野中我们读出了她的深沉与豁达。置身于旷荡无垠的三秦大地,除了有时西北风的呼呼声以外,你似乎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你只会感觉到黄土那沉默诱人的品质是如何潮水般地把你淹没。黄土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就像是深沉的黑夜一般具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自写诗歌高一大全 描写春天的诗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