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广州作文 美丽的广州作文

高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 – 高中作文】

第一篇:《2015广州高考满分作文》

2015年广东高考高分优秀作文及点评

【广东卷·2015年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远近结合,感受自然

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于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根据考题材料的内容,认为直接体验自然与运用现代科技间接感受自然两者各有“利弊”,前者离自然“近”,但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后者离自然“远”,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但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因此作者主张取两者之“利”,远近相结合地感受自然。围绕这一观点,文章对现代科技背景下人们感受自然和古人感受自然的方式进行了比较,列举了杜甫、李白、苏轼等古代诗人写景的诗说明古人对自然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感受,离自然更近,但不能把握自然规律和本质;而今人借助技术手段认识自然的利弊则与古人相反,所以今人要取古人之长补自己的短,全面感受自然。文章立意切合材料内容,中心观点明确,思路较清楚。但文章在论证自己的论点时,把两种感受自然的方式等同于古人与今人对自然的感受方式,且完全否定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等,太绝对化了。文章个别句子有语病。(点评:蓬草)

2.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手机、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句?如不是毛主席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寻得自然的真谛。

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电视、手机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可避开自然灾害;通过影视节目,人们也可聆听鸟语、细看花开。然而依笔者之见,这些感知自然的途径并不是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映射出了人类控制甚至统治自然的野心。为了拍摄野生动物,人们干扰了正常的生态秩序;为了人类的利益,人们预测甚至妄想改变天气,这确是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之快,但同时也违背了自古时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则。当自然被装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躯”离我们很近,但自然的“心”却离我们更远。

当下,人们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学技术满足,然而我们感知自然的期盼却是科技所无法满足的。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壮、大海之阔?要想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

点评:

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作者从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入笔,开篇灵活运用命题材料,在对比之中提出“觉知自然要躬行”的观点,审题准确,立意鲜明且易“令普罗大众”接受。接着反向假设,运用排比反问句式,罗列苏轼、李白、毛主席等事例,论据相对充实,论证较为有力。然后很有分寸地指出,光靠“影视、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寻得自然的真谛”,归因分析合理到位。

更为可贵的是,文章在辨证地肯定“电视、手机”对感知自然“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努力探究感知自然的意义所在,揭示出人类妄想“控制自然的野心”及其导致了“自然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后果,针砭时弊,引人思考。

另外本文标题和观点皆化用古诗,简洁典雅又略有变化。标题用“感知”,紧扣命题材料;论点用“觉知”,有些哲学意味,颇见匠心。结尾处,“要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呼告亲切,嘱托殷殷。

尽管行文中有个别不当的用词和错别字,三个史料也有排列顺序欠妥的嫌疑,但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急就章。(点评:汉文)

3.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内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科学与自然从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小,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中国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代哲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国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要求各方面达成统一与协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式,也无法抵抗科技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达成人、科学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时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科技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

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有宏观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观细嗅身边的“蔷薇”。

点评:

文章紧扣材料,提出现代人类当用科学认知与亲身体验二种方式感知自然,具有辩证思维,故立意较高。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方式结构全篇,清晰又合理。文章在有限篇幅内运用了自然、文学、文化等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充实。在表达上,文章征引名谚、古典诗文,有效地增强了该文的表达效果。此文章显示出了考生把握问题的一定思想深度、较为广阔的知识视野,以及较好的文字表达功底。当然,文章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地方用词不够准确;文化知识把握亦似是而非。但对于一篇高中生的应考作文,自不可苛求。(点评:志扬)56分(思辨能力较好)

4.张开双臂,拥抱自然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人们打开电视,便可知明日天气;轻点鼠标,便一览生物种类。但朋友,可不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手机,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呢?

“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约翰唐尼在《沉思》中写道。人类从远古的人猿走来,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可以说,我们,便是大自然哺育的儿女,大自然精妙的艺术品。而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在人类与自然间筑起了一道墙,人与自然似乎很“远”,但其实不过一步之遥。

古人很早就开始拥抱自然,为现代人作出表率。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闲令人赞叹;苏子“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令人欣赏。即使是在现代,也有千万“驴友”身体力行,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村上春树通过日复一日的长跑从大自然中汲取写作的灵感。穿上跑鞋,不必带有过多烦虑,便可以跑步去拥抱自然;戴上耳机,不必在意世俗纷争,自己便是自己世界里的神。只要我们有亲近自然的心,那么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对于我们真的不是一件难事。

拥抱自然,为的是收获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看天光云影,测阴晴雨雪,也不必在乎难逾目力所及,因为目力所及之处,即为风光最美之地。登高远眺,一览纵山小的豪情,即为一种“小确幸”。这种小小的确定的幸福,又哪能是独坐家中所能感到的呢?

第二篇:《舌尖上的广州作文600字》

舌尖上的广州作文600字

人们常说,“食在广州“,这并不是虚言,广州的美食的确是十分出名与美味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广州的饮食业在全中国也是首屈一指的。

在广州拥有着一批经历百年而不衰的老字号和新兴名店,他们拥有着传统却又创新的名菜,名小食等各种广州美食,数不胜数。不过,在广州这种拥有着各式各样的美食名店的地方,有几家酒家在本地人眼中,是十分知名的,如广州酒家,东江海鲜酒家、幸运楼酒家等,而在这些广州著名酒家当中,最出名的,便是广州酒家的满汉全席,它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型酒宴演变而来,共有108款菜点,分作三天四餐供客人享用。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因此而得名。 广州的小吃也是十分出名的,其中,属北京路和上下九路的小吃最出名了,在那里,随处都可见到各种各样的小吃店,有牛杂店,果汁店等等。除了小吃店以外,还有一些茶餐厅,在茶餐厅里还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粥,粉,面,奶茶等饮品和小吃,数不胜数。

这次,我主要介绍的是广州食品中的粥品类和牛杂,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粉面类,油炸类,甜品类等。

在广州的粥品类中最为出名的有艇仔粥,瑶柱白果粥,其中,艇仔粥是最为出名的,据说是因为在每逢夏日黄昏的时候,便会有人在河中坐着小艇,在小艇上为人们提供粥,因此而被称为艇仔粥。艇仔粥主要是以新鲜的河虾或鱼片来作为配料,后来还增加了海蜇,炒花生仁,凉皮和葱花等。煮好后的艇仔粥美味无比,芳香扑鼻。这种粥不只在可以品尝到,就连在高级的饭店里也可品尝到。

牛杂,使用了牛肺,牛膀,牛肠,萝卜用了花椒,八角等五种调料烹制而成,完成后的牛杂使人回味无穷。这种食物,在广州的大街小巷都可见到,对于本地人来说,是一种很常见的食物呢!

好了,对于广州的美食文化我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话,那么就欢迎你来广州亲自体验一下吧。

第三篇:《关于广州的好作文》

GuangZhou—-Welcome You

If you have a long holiday, where will you go? I want to recommend a city to you as your destination. It is Guangzhou. Now let me tell you why.

Guangzhou is the capital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lies in the south of China. So Guangzhou isn’t cold in winter and warm in spring which makes it a good place to live in. Although it’s quite hot in summer, but you can go to the beach to enjoy the sunshine. Besides, it is said that Guangzhou has many other names such as YangCheng, Flower city and so on. These are the reasons why the sixteen Asian Games was held in Guangzhou in 2010, which made all Chinese feel proud of it.

More importantly,Guangzhou is a beautiful city in China with a long history about two thousand one hundred years . Once you come here, you will be attracted by its culture at once. Such as Western Han Nanyue King Tomb Museum, Chen Clan Academy Chen's Ancestral Hall,and the Sun Yat-sen Memorial Hall where you can know something of those dynasties, and the people who were great at that times .By the way, there are also many famous places of interest here. You can visit the BaiYun Mountain and the

MaoFeng Mountain. And at the same time, you can enjoy the delicious food in Guangzhou, especially the dim sum at Guangzhou Restaurant. Finally, it is famous for flowers and the local people decorate their rooms with these beautiful flowers every year. Besides ,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there are flower fairs , if you go there ,you must enjoy yourself .

In a word, Guangzhou is an attractive city. I like it very much. I think Guangzhou is the best place to visit. Welcome !

第四篇:《2014年广州市中考作文分析》

2014年广州市中考作文分析

23.按要求作文。(60分)

请以“迟了一分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分析】第23题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包括:

①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

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

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的能力;

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

(一)作文试题分析

2014年广州市中考作文题属标题作文。题目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作文题目(标题),二是写作要求,属“标题+要求”的命题形式。其命题形式与2013年、2012年、2010年广州市中考作文命题形式相同,保持了广州中考作文命题的稳定,有利于引导初中的作文教学,也有利于初三学生的作文备考。

1.对于“标题”的理解

2014年广州市中考作文标题为“迟了一分钟”。关于“迟了一分钟”可作如下理解: “迟”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慢”和“比规定的时间或合适的时间靠后”两个义项;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解释为“缓慢”和“晚于规定的或合适的时间”。

“一分钟”既可以是实指六十秒、一分钟,也可以是虚指,表示时间很短、很少、很快、不长等。

综上所述,“迟了一分钟”应该解释为“比规定的时间或合适的时间靠后了一分钟(很短的时间)”。

“迟了一分钟”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第一方面,比规定的时间靠后(或晚、或慢)了一分钟,例如起床迟了一分钟、上课迟了一分钟、开会迟了一分钟、电视直播迟了一分钟、赶火车或飞机迟了一分钟等等;第二方面,比合适的时间靠后(或晚、或慢)了一分钟,例如迟了一分钟就看到(或遇到,或赶上)了某件事,迟了一分钟没看到(或没遇到,或没赶上)某件事;迟了一分钟就买到了某种降价商品,迟了一分钟没买到某种降价商品等等。

“迟了一分钟”是一种现象,也是一个过程。它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客观存在。考生只要细心观察、感悟和思考生活,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议。

“钟表指针迟了一分钟”,严格意义讲不算符合题意,因为钟表指针不存在“迟”与“不迟”,只能讲“慢”与“不慢”。但是,考虑到考生是初三学生,他们对“迟”和“慢”未必分得十分清晰;同时,“迟”字有一个义项就是“慢”。因此,评卷时若有考生写“钟表指针迟了一分钟”或“XXX慢了一分钟”,按符合题意评分,不扣分。

“迟了”表示已经发生。但考生若写想象中假如“自己(或某人、或某事)迟了一分钟”,就会发生某些事,虽然写的是未发生的事,但也应评为符合题意。

“一分钟”表示时间很短、很少、很快、不长等,作文评卷时不宜在是否恰恰“一分钟”上过于拘泥,而应依据其虚指义进行合理的判断。

本次作文是“以‘迟了一分钟’为题目”作文,属于标题作文,而非话题作文,考生应自始至终围绕“迟了一分钟”写作,而不能仅以“迟了一分钟”为开头或由头,引入之后即撇开“迟了一分钟”写作。

2.对于“要求”的分析

本作文题的“要求”有三点,一是文体要求,二是字数要求,三是表达要求。

本题可以写除诗歌以外的任何文体。如:写记叙文(含小说、散文、寓言等),可以具体描述“迟了一分钟”的过程,也可以叙述“迟了一分钟”的原因,还可以叙写“迟了一分钟”的影响(或后果、或反响),突出“迟了一分钟”带来的感受、感悟及思考等。写议论文,可以表达对“迟了一分钟”的思考和评价,体现一定的思辨性、思想性和逻辑性,例如谈对“迟了一分钟”的看法,分析和评价“迟了一分钟”的现象。写事理说明文,可以罗列“迟了一分钟”的类型,分析引发“迟了一分钟”的主客观原因等。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抒情,都要紧扣中心“迟了一分钟”,不能脱离对“迟了一分钟”的感悟与思考,要写对生活的发现、感悟、思考与认识。

凡字数在550字或以下的文章、凡在文章中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的文章,均因违反写作要求,而被相应扣分。(详见第(二)部分“作文评分要求”。)

3.关于写作内容及重点

本次作文标题为“迟了一分钟”,考生所写的内容必须与“迟了一分钟”相关,具体可以从下面六个方面切入:

第一,写谁“迟了一分钟”。如:“我”、同学、老师、父母、兄弟姐妹、朋友、领导、明星等。

第二,写什么事“迟了一分钟”。如:起床、吃饭、上课、开会、约会、赶火车(或飞机)、参加某特殊活动、购物等。

第三,写“迟了一分钟”的过程。如:迟了一分钟里发生了什么事,在这一分钟里不同人的表情、心理和语言等。

第四,写为什么;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广州作文 美丽的广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