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尊重与理解的诗词 关于尊重的诗词

高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 – 高中作文】

第一篇:《古诗教学中尊重个体差异的尝试》

龙源期刊网 .cn

古诗教学中尊重个体差异的尝试

作者:龚艳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4年第10期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尤其是高考制度的改革,古诗文教学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按照不同的学段,针对古诗的学习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怎样逐步全面地实现这些目标呢?教师首先面临的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存在的各种差异。因此,教师应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让学生在分层学习中体味到古典诗歌的美丽,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古诗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同层次学生的相互影响下,学生将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一、主体分层,落实结构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分层教学首要的是对学生分层。怎样分层呢?古诗教学的第一步是诵读,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第二步便是理解,古诗中涉及一些文言字词,是不讲不明的;第三步便是品味涵泳,体会古诗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感情,精练、含蓄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基础组:这一组学生重在诵读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要求学生不仅能熟读成诵,还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且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能准确朗读和解释,即基本理解诗歌大意。第二层成长组:这一组的学生不仅要求能读、能背,更要求能准确解读诗意,还要求能初步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并初步感知诗歌的美。第三层拓展组:这一组的学生除了要达到以上两组学生的要求外,还要能对诗歌的情感、语言,甚至表达技巧进行一定程度的鉴赏,还要能联系自身生活或其他阅读体验,对诗歌进行一定的个性解读,或者直接在该组进行拓展阅读。总之,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将使诗歌教学更加全面而深入。

二、问题分层,全面锤炼

以上是对学生的大致分层,在实际教学中还要针对不同的诗歌,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便学生分层学习。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有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实施分层教学时,可以对不同的小组提出不同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基础组: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能背诵。说说诗中有哪些字原来不认识,它们怎么读?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诗歌的意思,以前还学过李白的哪些诗歌?还能背吗?成长组:用通顺、生动的话说一说诗歌讲了什么?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哪里看出来的?知道作者李白吗?说一说他吧。拓展组:诗歌一、二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你能用生动的话描述一下吗?“秋”字除了点明时节外,还有别的作用吗?“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入”和“流”两个动词不是很奇怪吗?月影怎么会流呢?你能想象一下,然后解释这个问题吗?你发现了吗?整首诗出现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这有什么作用?诗歌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你还知道哪些抒发思念之情的诗歌?你还知道李白的哪些诗歌,能背一背吗?

第二篇:《理解、尊重、信任演讲比赛主持词》

亲爱的老师们:

春风化雨,引万道清泉润祖国花朵;

润物无声,倾一腔热血铸人类灵魂。

为了进一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师德,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娄底一小特举办“理解、尊重、信任”为主题的五四青年教师演讲朗诵比赛。

担任此次比赛的评委是颜德璜老师、唐映红老师、龙云南老师。 我们还非常荣幸地请到了:

省演讲与口才学会常务秘书长

省作协会员、国家一级播音员

娄底市演讲艺术家协会主席

市委组织部干教科科长袁送荣先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娄底市演讲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尹钟宏先生为本次大赛担任评委和现场点评。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本次大赛演讲与朗诵的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在6分钟以内,超时10秒钟以内不扣分,10秒钟以上、一分钟以内扣0.05分,1分钟以上扣0.1分。

现在我宣布,娄底一小“理解、尊重、信任”五四青年教师演讲朗诵比赛正式开始。这次比赛是学校为年轻朋友们搭建的一个展示和成长的舞台,我们期待着各位选手能在比赛中充分享受演讲与朗诵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1号 王小云《谈爱不容易》

①老师,两袖清风,老师,精神富有,有谁能像我们一样,一举手、一投足,就能拨动一个个美丽的心弦?请听王小云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演讲《谈爱不容易》。请2号选手陈瑶老师做好准备。

②谢谢王小云老师,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 为1号选手的演讲做点评。

2号 陈瑶《珍贵的礼物》

①一颗沙子,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一个天堂,我们捧着一颗真诚的心播撒着爱的阳光,创造着人生最灿烂的风景,请听陈瑶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演讲《珍贵的礼物》,请3号选手廖念老师做准备。

②谢谢陈瑶老师的精彩演讲,请 为陈瑶老师的演讲作点评。 3号廖念《爱的银行》

①用爱能交换爱,用心灵能赢得心灵,在平凡与伟大的教育工作中爱是最美丽的语言,下面请欣赏廖念老师的《爱的银行》,大家掌声有请,请4号选手罗晓雄老师做准备。

②谢谢,有请 为廖念演讲作点评。

4号:

罗晓雄《智慧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①博百家之长,以“海纳百川”般的气度去理解,用虚怀若谷的境界去尊重,用“大智若愚”的智慧去信任,这是一小每一位青年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罗晓雄老师为我们带来《智慧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请5号选手陈芙青老师做准备。

②谢谢晓雄的精彩演讲,请 为罗晓雄老师的演讲作点评。

5号 陈芙青《同在蓝天下,都是大写的人》

①细节成就经典,细节决定成败,陈芙青老师将用她的演讲来告诉我们如何从细节入手,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大家掌声有请,请6号选手毛涟波老师作准备。

②是啊,正如周校长常说的:把细节做好了,就把教育做大了,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关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吧!

下面请 作点评。

6号 毛涟波《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①“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是冯骥才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毛涟波老师将用她的一生去履行这一信条,做孩子们最信任的老师!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她为我们演讲,请第二组老师做准备,我们将马上进行集体朗诵比赛。谢谢毛老师,有请 为毛涟波老师的演讲做点评。

朗诵:

1号 《这就是我们的称呼》

师者,人之楷模也,三尺讲台酬壮志,一颗丹心照九天!请欣赏第二小组的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朗诵《这就是我们的称呼》。请第三组的老师做准备。

2号 《师魂之歌》{尊重与理解的诗词}.

爱与责任,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曲永不言悔的师魂之歌!请欣赏第三组的朗诵《师魂之歌》,请第六组的老师做准备。

3号

情愿寂寞,甘当人梯,默默奉献,不求索取,第六小组的老师就是这样理解师魂的所有精髓和全部内涵的,请欣赏第六组的朗诵,掌声有请,请第一组的老师做好准备。

4号 《责任与爱》

严在该严时,爱在细微处,尊重信任和理解每一个孩子,用博大的爱去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第一小组的老师就是这样演绎着教育的真谛,请欣赏《责任与爱》。

5号 《芳草情》

是花儿就应该让她尽情绽放,是鸟儿就应该让展翅高翔,我们可爱的学生啊,无论你们在何时绽放,无论你们在何处翱翔,都是我们最大牵挂!

请听第五组的老师为我们带来《芳草情》

请第四组的老师做准备。

6号 《因为我们是教师》

我们是教师,我们也有酸甜苦辣,为了学校,为了孩子,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甘愿蜡烛成灰,春蚕丝尽。请欣赏第四组的《因为我们是老师》。

谢谢第4组老师,让我们再一次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今天所有参赛的老师,你们辛苦了!

点评:

到这里,所有的朗诵就结束了,真是各有千秋,难分高下,若知结果如何,请先听 为参赛的所有朗诵作品做精彩点评,掌声有请!

感谢 的精彩点评,也谢谢 ,今天你们生动传神,到位的点评,也为我们一小的老师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演讲与朗诵的无穷魅力,谢谢你们!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的掌声感谢今天所有的评委,你们辛苦了!

颁奖:

亲爱的老师们,评委们经过对选手进行综合评判后,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获得本次大赛演讲二等奖的是 ,获得一等奖的是 。

获得朗诵二等奖的是 ,一等奖的是 ,请获奖选手与各组组长上台领奖,请周校长、罗书记为获奖选手颁奖。

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祝贺!

结束语:

亲爱的老师们,“理解、尊重、信任”演讲朗诵比赛虽然已告一段落,但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塑造良好师德,将永远是我们的追求,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智慧地行走!“理解、尊重、信任”演讲比赛到此结束,祝大家周末快乐、节日快乐!

第三篇:《古典诗词中的几种理解与误解类型分析》

中英文姓名:陈胜凯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

作者简介:陈胜凯,1993年生,男,汉族,籍贯温州,为皖西学院在校本科生

联系地址:六安市皋城路一号

联系电话:13063438829

邮箱:354022625@qq.com

邮编:237000

古典诗词中的几种理解与误解类型分析

摘 要: 有时候一个读者在对一篇古典诗词进行鉴赏时,他所体会到的可能不是作者的本意,他们的理解往往会因为各自不同的知识面而产生细微的差异。意即所谓的理解与误解。本文采例举的方式,通过罗列一些古诗词作为例子对几种可能出现的关于理解与误解的情况进行分析。探究诗词理解的多种可能性。

关键词: 古典诗词: 理解: 误解

Analysis of the kinds of understanding and

misunderstanding in Chinese ancient poet and lyric

Abstract:When a reader reviews a piece of Chinese ancient poet and lyric ,they can probably do not feels the same meaning of the author. The understanding among the poet and lyric can very from to their different knowledge. This article attend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and misunderstanding through the way to list the real example in ancient Chinese poet and lyric ,and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understanding in it.

Keywords: ancient classical poet&lyric; understanding; misunderstanding{尊重与理解的诗词}.

一、基于共同感觉的文学理解

(一)个人经历所致的同情

文学作品在经过读者接受的同时,如果其中的某些表述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者说能够让读者也想象到,体会到作品所要表达的心情的话,这个作品应该就能说他成功了。我借用《围城》中赵辛楣邀请方鸿渐去三闾大学教书时,指出他俩是“同情'(因为赵以为他们连个都被同一个人女人抛弃过)这一情境中的‘同情'一词来表达一种基于相同或者相似的生活经历以及情感体验所引起的共鸣(这样的生活经历未必得是亲身经历的,只要身边有这样一种体会即可)。而这样的共鸣并不是指对于个别句子进行炼字而产生的美感,如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越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1]这样的美感来源于文字使用的陌生化手法,给人造成了一种耳目一新的贴切之感。虽然每个然都看过杏花、云月这样的风景,但是我们说,这几句词之所以美并非由于月美或者是杏花美,其实是用字的手法美。但是,我们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一句平常的大白话,普通的小学生都能明白什么意思,但是小学生不能体会讲这句话的作者的心情。苏轼在写这首词时,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发现自己一事无成,又恰是自己亡妻的第十个年头。所以发出‘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的感叹。一方面说明了自己这些年过的憋屈,一方面又写出了自己与妻子十年不见,人生又如此的艰难,恐怕见了面都会认不出对方来的痛苦。

更有《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子对贾宝玉说的一段介绍那十二支仙曲时说的话‘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之则,又有南北九宫之调。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料尔亦未必深明此调,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曲,反成嚼蜡矣。'在这一段陈述中,警幻仙子提到过‘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的说法。也从一个侧面提到了文学作品的‘同情'的重要性:还没有经历过这一番梦幻的贾宝玉因为没有判词中所提及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会,所以一直到歌毕,‘警幻见宝玉甚无趣味,因叹:‘痴儿竟尚未悟!'

[2]那宝玉忙止歌姬不必再唱,自觉朦胧恍惚,告醉求卧。'也就是说,我们如果

想进入到作品中去,体会其中的文学内涵以及作者内心的想法,没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是不行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4]这一切情感交流和感知上的障碍都是因为双方没有一个共同的‘background '或是一方由被其他思想所干扰。

(二)历代“典范”对文学作品中期待视野的形成

‘典范'也就是典型(这里提到的典型并不是指小说中的人物典型)。有一本日文版的《中国文学史》在其第一章,中国文学的特色中的第七个要点中提到了中国文学对‘典型'的重视。当然,他讲的典型是一种代表,是‘典型的作家一经出现就会被长久的尊重、祖述。唐以后的诗歌典型是杜甫,散文则是韩愈:唐以后,司马相如、杨雄、曹植等人的文学是典型当然是大略而言······'

[5]但我们这里的典型不应该仅仅理解为一种‘作者的典型'还应该理解为‘典型的作品'和‘典型的形象'以及其他具有典范意义或者代表意义的方面。‘作品范畴的典型'指的是对某种情景十分成功的、甚至有划时代作用的表达的作品。这种表达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们争相效仿或是引用。久而久之,这种描写就成了这个领域的典范。比如宋玉《九辩》提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可谓悲秋之祖,在这之后一直到近代,悲秋都是中国文人创作的一大主题。

再拿诗词做例子,中国最早的一篇反应厌战的诗歌应该数《诗经·采薇》,诗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从‘薇亦作止'到‘薇亦柔止'到‘薇亦刚止'反映了时间的变化,诗句的后面征夫的心态也是从‘忧心烈烈'到‘忧心孔疚'。诗歌对景物、心情等方面的变化来写士兵对出征反感和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揭露。尤其是在诗歌的末尾,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更是勘称古今厌战之祖。另外还有《诗经·黍离》中讲到:{尊重与理解的诗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中采用‘苗'‘穗'‘实'的变化反映出时间的退推移,诗中主人公的心

境也分别为‘摇摇'‘如醉'‘如噎'一步一步地强化作者的优思。诗文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表达主人公的闲愁。但是,《毛诗正义》讲到‘周大夫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6]一下子把主题拉到对周王室的默哀之情。我们这才能够介意推断,这所谓的离离之黍原来极有可能是在破败的王宫之上的。于是这样一种让欣欣向荣的植物长在破败的宫室里的对比方式却引起了后来人们的争相模仿。比如姜夔的《扬州慢》有一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也是用了将荒芜废弛的乔木与满大街长势旺盛小麦的景物的对比手法来突出名都的衰败和无人问津。这就成了中国文人经过几千年的创作积累慢慢形成的一种期待视野。而这种期待视野也因为有了最早的一篇典范的代表作作为基础使得后人在表达类似的事情时往往采用相似的切入点和写作手法。

另外还有一种形象的典型。我们知道文学史要讲究形象的:诗词讲究意象 ,小说需要有人物形象,就是散文也需要有特定的环境加以烘托。比如中国传统诗词中文学中有一个形容女子美丽的意象——蛾眉。蛾眉本为飞蛾的触须,后被人们用来描述女子美丽的眉毛,在引申之,就泛指美丽的女子了。后来,经过进一步的发展被人们用来形容被陷害的美丽纯洁女子。如《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率先将美丽的眉毛比喻成蛾眉。又因为《诗经》在中国文学的崇高地位,特别是先秦时期,由于经典名著并不多,人们对仅有的一些如《诗经》这样的文献自然烂熟于心,以至于很多人都会在文章中引用一段诗。比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文末引用一句‘孝子不匮,永赐尔类'(《诗经·大雅·既醉》)。所以蛾眉就顺理成章的跟随着《诗经》成了古代诗词的一大经典意象(或者说文化符号)为后代文人应用不止。后来屈原有在《离骚》写道:‘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琢谓余以善淫'。从此蛾眉就成了一种既贞洁有美好的女子的代名词。这种意象的内涵一直沿用到了近代,王国维先生的一首《蝶恋花》中讲到‘莫斗婵娟弓样月,只坐蛾眉,消得千谣诼。'几乎完全继承了屈原在《离骚》中关于蛾眉意象的内涵。

这样的文学典型就不再是前一个话题所指的‘共同的生活经历'这样简单的事了,这样的‘同情'应该更加倾向于人们对文化知识和文化底蕴的积累:我们在了解一种类型的文学的内涵时,可能需要我们先去体会历代作品中人们对于类似的情况所做的表述和他们的心境。因为写作之人之所以会采用这种表述形式来描述某种情况可能是受到了之前的某位文人的影响,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用蛾眉的意向来泛指类似于‘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情况。也就是说,作家本人也是在阅读了大量的作品才产生了对前任所述的某一情境的认可,才在他的作品里应用了这种说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了解诗词作品内部所表达的情感,就必须要获得与作者在写就作品时相当的乃至更多的文学阅读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作者站在相同的视角和高度来分析鉴赏眼前的作品。

二、误解——见仁见智的古人引诗论诗传统

中国有一种极强的对模范的向往情结。在生活上表现为对从三皇五帝到诸如二十四孝,列女传等代表了仁,圣会品质和情怀的称颂。在思想上,历代儒生都主张外王内圣的圣人道德楷模,在文学上则表现为前文所引的日版《中国文学史》中所提到的对典型的推崇。那么,人们向往那些高尚的道德情怀,要怎样才能学习到呢?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历数先贤的事迹以及他们流传下来的经典,引述他们的言谈。诸子百家托古言道,庄子散文常提到尧舜,孔子引《诗》、《书》,

后人引《论语》等等这些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向贤的心理。而在引述先人论述的过程中,最先做的就是文学接受,但是我们前面谈到,文学接受需要读者有一定的生活或心理上的共同点才能产生共鸣。因此,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读者在对相同的作品进行阐释时,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尊重与理解的诗词 关于尊重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