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飘入深巷 飘入玉蟾宫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第一篇:《高考满分记叙文》

一、02年全国高考

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东坡的选择

秋水之畔,我常常独自伫立于此,终日无言以对,看那平静的江水汩汩地流向远方,水中倒映着我寂寞瘦削的身影。我默默地凝视着,如那些跋涉在官场仕途上的文人,孤独的我常感到一种莫名的失意。

是的,现在的我拥有高于一般人的地位,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但又为何我的心里总是那么凄冷,仿佛已经被那蒙蒙的细雨淋透。当夕阳西下,所有鸟儿归巢,徒留我黯然神伤,对着如血残阳长吁短叹。

那个七月,秋水已非今日之平静。我听到了远古的呐喊,穿越层层山岭到达我心中,我看到孟德把杜康酒倒入滚滚的江水中,我看到风吹起了公瑾的衣袖,那熊熊烈火将两岸的芦苇点燃,天空瞬时通红,浓烈的黑烟遮盖了整个天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似乎感受到了历史的心跳。

今夜,我又来到这里,驾着一叶扁舟,相约友人,带着我的美酒。当年的明月依旧挂在天边,千年前的江水,依旧在流淌着,但千年前的那场赤壁之战,如今已寻不到一丝一缕的痕迹。此时,我驾着小舟游荡于此,心亦空灵而迷茫,幻然觉得造化弄人。

友人吹起了洞萧,萧声充满着感伤。风吹着,两岸的芦苇花轻轻飘过来,在江面之上盘旋着,时不时有几片落入江中,不几时江面便被芦花覆盖。此时我的心倏地被震了一下,想当年自己好不风光,在父亲的教导下,与弟弟练字、画画、写文章,十九岁进京赶考,以一文轰动天下,颇受恩师赞誉。现在又怎能与那时相比呢?如今因那“莫须有”的“乌台诗案”,被下放到这黄州。家人因此受累,妻离子散,为何,为何命运如此要捉弄于我呢?

凉风吹来,芦花在我眼前飘过,江水依旧执意向东流去,明月依旧散发着柔和的光,就在这一刻,我被眼前的这美景感染了,如醍醐灌顶,我顿然明白了。

在功名与自然之间,我选择自然;在忧愁与旷达之间,我选择旷达;在官场与赤壁之间,我选择赤壁

我做出了选择,而今夜,我将抱酒而饮,直到东方之既白 点评:化大为小,借苏东坡《前赤壁赋》与《赤壁怀古》的意境,进入到他的心灵深处探幽历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这是只有浸淫于东坡心灵世界的人,才能把他的一生的遭际都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的。两种情调的交织中,虽然把东坡“婉约”化了一些,但由此更突出了心灵选择的主题。何况,作者是以自己的感悟与笔调重建与还原了东坡彼时彼地彼情彼景的心灵,从而可贵地显示了自己的个性。

朽叶的桅子花

小城深处有条老巷。明晃晃黄醺醺的光蔓延一路,点亮了一个城市的古老温情。【叠词,用得好,若能够再增加一个,更好。对于叠词的使用,要大胆,不要拘谨。】

相属的板车,彼伏的吆呵,一路的葱蒜,噼噼叭叭的煎油声,勾着所有途经的味蕾,而女人的店也在其中。【相属的板车,彼伏的吆呵——这种用法,不符合规范,应该校正——相知相属,此起彼伏。】

女人是卖锅贴的。煎到外酥里嫩,香气四溢,搁到蓝印花的小碟中,浇一层香醋,撒一圈葱花,待到轻咬一口,却是意料之外的香甜之感,隐隐间又有些青春独有的青涩。【细,加分。】

在旁人眼里,女人不过是个有些瘦削的老太太,可我只想用“女人”这个含着少女的甜蜜和妇人的成熟的代称。女人爱美,每次见她,总是抹了脂粉搽了口红,似乎想留下青春的最后一点尾巴。女人爱笑,笑起来眼角会轻轻颤颤,不招不摇,温婉而妥帖。煎锅贴时,她总是打扮得一丝不苟,有点“盛装端热油”的味道,远远看去竟像是从《蒹葭》里走出的那位如水女子。【用词温润,柔和,熨帖。】

我迷惑于女人身上青春娇美端方的气息,沉迷于女人手下青涩而有些甜蜜的锅贴。恰巧,女人是我同学的祖母,一经询问,方知锅贴里藏着桅子和苹果混合的酱料。而女人原是那个十里洋场的大户之女,几经辗转方暂栖于这个闭塞的小城,操持着祖业依然优雅地活着。

一时间,我心中充溢着难以言说的震惊和恍然。震惊于加花酱的匠心,恍然于女人身上的不朽之气。一个会在锅贴里加花酱的女子,岂会敌不过时光的磋砣?当岁月爬上她的鬓角,风霜侵蚀她的容颜,她依然爱着美,爱着生活,像年轻时一样雅致而细腻,如此,岂会老去?【道出青春的真谛。】

时常去女人的小摊,站在一边我不语,女人亦不言。我呆呆看她熟练地翻煎,温婉地浅笑,不卑地招呼,沉溺于女人那一汪如碧水般的不朽之气里。夕阳西下,女人美得如一幅古仕女图。【不卑不亢,不能简化为不卑,对于文字,依然需要敬畏之心。】

我时常迷惑于青春与不朽。以为青春必是光洁明艳,不朽必是巍巍如高山之巅,仰不可攀。然而,看到女人身上混杂着与年龄不符的青春之气,我方有些体悟。有时候,心的柔软与细腻远胜过形貌。没有人活在保鲜膜中,没有人会永葆青春,但做一个心思细腻、热爱生活的人,时光永远会厚爱你几分;而如此,何尝不是另一种静水流深的不朽?

想起女人,就想起一枝搁在蓝印花碟中的带露桅子。或许叶子些许腐朽,但花瓣仍是一如既往地柔软。【最后一句,有韵味。】

点评:这是一篇记叙文。本文的特点在于温婉细腻,直击人心。一朵花,一个比喻。一个人,一个命题。构思精致、独到,引人入胜。

生活化是本文的另一个特色。

桂香中弥漫的青春

漫步于姑苏城的石桥流水间,看着或闻着那青瓦白墙的庭院里传来的阵阵香气,眼前总会浮现那抹忙碌的身影。

正值暮春,万物复苏,给人们以生机之感,走在熟悉而陌生的巷陌之间,被一缕熟悉已久的桂花香吸引。抬头时,已站在阿婆的院前。

院子里满是阿婆精心呵护的桂花树。枝缝肆意生长,在绿叶的掩映下,时不时冒出几朵淡黄色小花,从未见过如此温柔的黄色,如同一轮明月散发的黄晕的光。小花在绿叶间躲躲闪闪,宛若正值青春的羞涩的小姑娘,她的美,是只许阿婆欣赏的。

犹记年幼时,阿婆曾搂着我叙说她和桂花的情谊是早已深埋下的。迫于生活,阿婆自小便学会做桂花糕,以此补贴家用。她的青春是在浓得化不开的桂花香中弥漫开来的。

直到现在,正在经历花样青春的我才开始有点明白阿婆的青春。我一直以为,青春是需要绽放的,要活出自己的个性,要经历欢喜、悲痛、叛逆的,那才叫青 春。然而,阿婆的青春显然不同于我们的青春。有一条新的花裙子便可以兴奋上好几天,细致地打理好家中所有家务,以及不辞辛劳地制作桂花糕,为自己能担起家 中一份担子而满足。这是不同的两代人之间不同的青春,阿婆的青春多了一份责任。

踏入门槛,便看见了忙碌着的阿婆:头上包着一方蓝碎花布,丝丝沾在额上的银发尽数叙说着她的沧桑。围着围裙,略微下弯的背使她显得那样吃力。多少年后 的阿婆依旧坚持做桂花糕,刹那间,我仿佛又看见阿婆伏身于石寨前,把蒸熟的米粉、糯粉、熟油、提糖拌匀搅合,然后轻轻压入模具。蒸、擀、匣、刀切后,便盛 在盘子里,洁白如玉的桂花糕氤氲着淡淡的桂香,融入口中,清甜爽口,细腻化渣。这就是贯穿了阿婆整个青春的桂花香。

如今的阿婆早已青丝变为白发,但她依然坚持着做桂花糕,坚守着一份青春时期便已坚守的责任。

微风拂来,吹起淡淡的桂香,桂香中弥漫着阿婆的青春。

琴断了!

爷爷有把三弦琴,漆身,蟒腹。弹了几十年的琴,在爷爷厚实的指甲板下断了。 为此爷爷闷闷不乐了许久。听奶奶说,爷爷去县里的音乐厅、琴行跑了个遍,硬是没有找到个会修三弦琴的师傅。我看了眼手里夹着烟的爷爷,他似乎又苍老了许多。{飘入深巷}.

父亲听说琴断了后,跑遍邻近各县,终于在一片竹林里找到了一位做三弦琴的师傅。爷爷得信,立马带我奔了去。

老师傅姓白,白鬓、长须,似乎比爷爷还要年长几岁。爷爷一见着老师傅,顿觉心头痛快,容光焕发。

“师傅,这小三弦还能用吗?”

“不急,不急,您这琴工艺精良,还需要几天。”白师傅转身拿出了另一把三弦,“喏,我这儿刚巧有一把,几日不弹,怕技痒了吧?”

一看到三弦,爷爷眼里就有光。他轻轻接过琴,架了张板凳,正坐,摆好架势,给我们来了段单弦。

“大汉丞相归了天,这蜀汉怕要亡”

原本欢快的《三国》弹词,唱到最后,竟然有了悲壮的味道,那拖长音的“亡”字尤其刺耳。

白师傅也和了一段。“老兄,如今像您这样的人,可不多见啦!”他指了指没有用竹片弹奏的爷爷。

“那年头艰苦,一把琴养一家人,还是用手拨着踏实。”

爷爷在白师傅那儿呆了三天,取琴后,他就大病了一场。待我见到爷爷时,他全身已经插满了管子。奶奶说是胃病,年轻时四处弹唱落下的。

白师傅先前来看了爷爷一趟,嘀咕了一阵,又把爷爷的琴取走了。

等我再见到白师傅时,爷爷已经去世了。师傅将两把三弦塞给了我:“他哪在乎什么命啊?可怜了这门手艺!”

我蓦地明白了爷爷坚持住在乡下的原因,想必只有那儿还留着年轻时的梦,留着三弦的最后一批听众吧?

我把爷爷的琴抚了抚,在墙架上摆好,纪念这辈子都没有弹完的青春。

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

北岛在《波兰来客》中写道:“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悲壮的诗人因青春的逝去而心殇。

只可叹,如今沙丁鱼涌动于潮水中似的我们,也染了诗人的忧郁,肆意叹老。这其实是一种微妙的心理:误以为年岁才是青春的标签。

我不由得想到一些人,满是黍离之悲:中国传统五千年历史,到底老了啊!

他们振振有词:诺奖的红毯总沐浴欧风美雨,那才是青春文学。

中国文学真如祥林嫂般“老掉了”吗?中国文化土壤贫血吗?传统精髓缺钙了吗? 不!青春气的渐消怕是我们忘了蜕化,一度沉于“退化”中。蜕化是中国文化找回青春的必要救赎,是一种繁衍崭新与深刻血髓的自救。当莫言一奖惊人时,他说:“我的获奖代表不了社会对文学的重视。”只有社会更多地用一水婉转的眼神给文学更温柔的注视,才能以一点青春气息引领千里快哉风!

永葆青春不是象牙塔的孤高傲世,它必须接地气,扎根于现实。当成名作家在久违的舶来文化中狂欢时,那群血气方刚的知青作家正掀起“寻根文学”的一角衣衿。不论是王安忆的《小鲍庄》,还是韩少功的《我心归去》,都是本土文化在失落后的还魂青春。

“岁月”号沉没,青春在呻吟。韩国正集体反思“服从”文化,船倾楫摧欲沉时,两百多名少年服从船方指挥,舱中等待,最终生命褪色;不服从者反而获救。青春之气意味着有理性、有主见的些许“叛逆”。只会温吞吞与外物讲和,至多不过成为“社会填充物”,青春的幻想和梦境在剥蚀老化。没有人的反抗,城市只是水泥林场,王小波的话深刻冰凉。

在西南联大教授吴宓眼中,雾中的昆明是曹雪芹笔下的空灵幻境。当他驻足街头,看到“潇湘馆”时,怕是一味难尽。他想到的是黛玉的吟箫于影下,酌梅瓣上雪酿的酒;可当时,一群人喝酒划拳,青春被暮气肢解了。吴宓老人愤然而去。

盲目成熟有时是青年人对外界的“献媚”。在这个媒体时代,神童一度被“神化”。神亵渎了童,还是童亵渎了神?没有青春之气,童也只是人们追捧的老“玩”童而已,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摄足文化血脉,为天才铺壤。

“不长久的,多将以悲剧结束。”戈尔丁的《蝇王》用失去青春后的沉沦给人警示。一点青春气,只在心里,它带来的是拂颊的千里快哉风!

金陵漫舞飞絮,莫愁托起江南。梧桐落叶踏钟山,墨泼写意灿烂。

秦淮唤醒晨湖,故旧京都盛繁。慷慨济世留芬芳,馨香飘入深巷。

我不愿意追怀你往昔的繁华,只愿意睁开眼,看看你这繁华的残迹,民族的伤痕。 感谢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卷走这伤痕与残迹,着意留下了祖国第一园的悲剧。 伤痕是痛苦的,但抚摸伤痕,可以使心常常醒着,昨天的血与繁华不会白白地流逝。 残迹并不美,它是美的灰烬。但是,灰烬保存着美在受难时的苦味。 我在繁华的残迹里,看到了我们民族那些羞耻与屈辱,想起了战争中悲哀的鬼魂,古老的心被戳 成碎片的条约,狗与洋人蹂躏的可怜的大街,想起了败走的“九·一八”和被烧杀的海岛与大陆。呵 ,繁华的残迹,轩辕子孙们的尊严常常哭泣着的残迹。 抚摸着残迹,我不再漂浮,社稷深重地压在我的心里。如果不是这些残迹,我也许会趁年轻气盛 的时候,盲目地唱着浅薄与浮滑的歌。 我并不沉沦。在残迹里,我看到伤痕,也看到强健;看到灰烬,也看到烧不尽的美,烧不死的文 化,烧不死的精神。圆明园的繁华死了,但缔造繁华的民族还充满生机地活着,它在世界的大森林里 ,已挺立起伟岸的躯干,并正在创造着再也不会衰败的繁华。 呵,圆明园,你叫我悲愤,也叫我奋发……

第二篇:《诗词归类复习》

诗词归类复习

四季·春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飘入深巷}.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江南春杜牧 滁州西涧韦应物 绝句杜甫 竹外桃花三两枝, 千里莺啼绿映红, 独怜幽草涧边生, 迟日江山丽, 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村山郭酒旗风。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风花草香。 篓蒿满地芦芽短, 南朝四百八十寺, 春潮带雨晚来急, 泥融飞燕子, 正是河豚欲上时。 多少楼台烟雨中。 野渡无人舟自横。 沙暖睡鸳鸯。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季·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小池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季·秋

秋夕杜牧 望洞庭刘禹锡 枫桥夜泊张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四季·冬

江雪唐 柳宗元 对雪唐 高骈 对雪唐 子兰{飘入深巷}.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密密无声坠碧空,霏霏有韵舞微风。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幽人吟望搜辞处,飘入窗来落砚中。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 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咏物诗

梅花宋 王安石 墨梅其三 元 王冕 竹石郑燮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红豆王维 石灰吟明 于谦 咏柳唐 贺知章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写景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飘入深巷}.

露似珍珠月似弓。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望庐山瀑布李白 黄四娘家花满蹊, 日照香炉生紫烟, 千朵万朵压枝低。 遥看瀑布挂前川。 留连戏蝶时时舞, 飞流直下三千尺, 自在娇莺恰恰啼。 疑是银河落九天。 舟夜书所见清 查慎行 春夜喜雨杜甫 月黑见渔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孤光一点萤。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微微风簇浪,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散作满河星。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爱国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示儿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题临安邸 林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描写江南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忆江南白居易 忆江南宋 欧阳修 忆江南 欧阳修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柳,花柳两相柔。 江南月,如镜复如钩。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飘入深巷 飘入玉蟾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