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第一篇:《4材料–事实胜于雄辩》
制造寻找高考作文的亮点之四
材料——事实胜于雄辩
【亮点剖析】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说的是吕布被擒,部将也个个被捉,生死考验随即而来。面对死亡威胁,吕布的部将们全都视死如归,高顺被杀,陈宫就戮""身为主将的吕布这时却贪生怕死起来,哀告刘备道:“公为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话以相助?”刘备点头。待到曹操落座,吕布大叫:“曹公所担忧的,不过吕布,吕布愿意投降。你为大将,我辅佐你,天下不难平定。”此话有理。曹操心动,便问刘备:“如何?”刘备笑答:“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曹操大悟,立斩吕布。曹操大悟源自刘备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他只是举了两个人所共知的事例。一是丁建阳,一是董卓。吕布曾拜丁建阳为义父,可为贪图富贵,竟杀了丁建阳而投奔了丁建阳敌人董卓,且拜董卓为义父为了美女貂禅转而杀了董卓。这足以说明吕布是一个反复无常、毫无人性的无耻小人。曹操经刘备一点破,自然知道该这样处置吕布。一句大实话,两个小例子,送掉了吕布卿卿性命。
因此,“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话会常挂在我们嘴边。但要在考场作文中写出有个性很准确特新鲜的事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高考作文是全国考生同写一道题目,这就如同在制造一件相同型号的产品,要让自己的产品优于他人,就要凭着自己的技术来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以赢得市场。同理,要想让自己的作文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选择新颖的材料,就是增加作文的“附加值”的有效一法。那么,这种高附加值怎样实现呢?
新鲜的材料来自生活的空间。许多同学总为寻找写作的素材而犯难,抱怨生活的单调,感慨事件的琐碎,因而,每每动笔就思维断路,言语枯涩。其实,你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缺少发现。生动的周围世界为发展我们的审美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巍峨的高山,呼啸的大海,碧绿的原野,灿烂的山花,柔和的轻风,欢快的小鸟,这一切美好的事物只有热情地去拥抱他,才会有天真美丽的遐想,欢悦愉快的体验;家人的关爱,师生的交往,同学的趣闻,学习的乐趣,考试的苦恼,活动的滋味,这一切流动的生活只要悉心地去感知他,就有可能产生热烈的创造欲望,汩汩滔滔的文思才情。事实上,一个人内在的情感模式储存的越丰富,心理结构的建设越完善,对新鲜材料发现的能力也就越强。
新鲜的材料出自你的积累,新颖灵巧的材料,可以激活读者的阅读欲望,但材料的新,并不意味着去追求“新闻热点”,而是把自己阅读积累的丰富材料适当提取,以满足不同话题、不同立论、不同表达的需要。2001年一篇《赤兔之死》,激活了多少头脑:把自己熟知的爱好的故事素材经过一番重新“包装”,竟会产生如此奇效!事实上,当年许多优秀考场作文都运用了这样的方法,他们有的让阿Q去开皮包公司,有的走进了朱贵的酒店,有的与还珠格格在网上聊天,又有的与堂诘可德围炉夜谈。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内存”,调动起个人爱好的兴趣,让写作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次“旧友”的重逢,一次心灵的释放,一次激情的碰撞。熟也能取胜,不要结束曾经的美丽的约会
新鲜的材料取决于巧妙的运用。
商纣王自高自人。—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 “贞观盛世”;楚怀壬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乏善于纳谏,门庭
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但另一方面,“从谏如流”并不等同于”亦步亦趋”,我们应有所取舍,去粗存精,舍害存益,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未受其益,先受其害。孟尝君有好士之名,府下食客三千,可谓极矣,可王安石却给他一个“鸡鸣狗盗之雄”的称号,何也?就是因为他不加取舍,逢言便听,以致自己没有了主见。“邯郸学步”的寓言虽与从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可它却昭示着一个道理:外来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虽然抱着一个美好的愿望,也只能收获一个痛苦的果实。…… ……
这是一篇2004年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段,其间使用了大量的材料,连续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无疑让读者眼前一亮,反映了作者运用材料的灵活机敏,使得俗材也有了新意,形成良好的整体效果,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灵气。可见,在运用材料的过程中善于组合材料,是构成材料新颖、内容丰富的有效方法。运用一组材料组合是达到“巧”的手段,如果一时没有足够材料,充分利用好一则材料也同样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
【技巧点拨】
一、写记叙文没有材料怎么办?
任何文体都需要材料来支撑,离开了材料,文章只能是一个空的架子。
说写记叙文没有材料,是因为我们没有打开思想的闸门,处于封闭的状态;是我们忽视了生活中许多的精彩,总在期盼所谓的“重大”事件。其实,丰富的材料来自积累,来自于用心感受生活——只有深入地把握材料,才能自由地处理它们——这样获得的材料有深度。
许多伟大的艺术家终其一生都在生活的深层探索,从不自得地认为自己已获得解释生活的权利,他们像个孩子,始终对生活保持着一种谦虚以至惊叹的发现态势。米芾写石,对奇石倒身跪拜;韩干画马,在画室中弓身作马,以探求马的神韵;伏尔泰一生都在抨击天主教会,他对天主教会熟悉和掌握程度竟远远超过了教士,以至修士们诚恳地请他担任神甫的圣职。只有把自己置于生活发现者的位置,才能真正找到材料。何况,我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又身处在一个信息时代,心中眼中,人事景物,不可能一无所有。
如何激活“内存”,让材料浮现,丰富充实呢?以下几点可以尝试。
(一)向书本要材料。语文、历史、政治等教材中有着丰富的事例,要注意加以利用。这里,仅就语文而言,就有许多“富矿”,如《史记》中的故事、《孔雀东南飞》、屈原、王昭君、《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高考的优秀作文几乎每年都有从中取材,生发故事。他们的成功,启发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做有心人,有重点地掌握熟悉自己喜欢的材料,使之烂熟于心。考试时,这些形象才会纷至沓来。
(二)在题目中找内容。对面对高考的同学来说,备考期间,我们做了许多阅读题,其中不乏充满故事的诗词文章;我们也看过写过许多话题作文,其话题提供的材料也是思考的背景,可以就地取材,借题发挥。
(三)从身边事取素材。不要抱怨生活单调,事实上,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故事,或是在你眼前身边,或是你道听途说,或是通过各种媒体""学会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生活多一份热情,多一点关注,社会的,人生的,自然的""
(四)在想象中编故事。想象是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我们可以在头脑中虚构出生活中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或是走到遥远的古代,或是飞向未来的某一天,或是进入到动物世界,或是复原了人物形象""只要情真理切,想象没有界限。
二、材料比较陈旧怎么办?
一些同学常有这样的体会,一动笔,脑海里总是那么几个事例,明知材料陈旧,一时又想不出什么新的材料,感觉有点着急又灰心。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我们欢迎有新颖灵巧的材料,因为它体现出写作者知识面的广阔,思维反映的灵活。但“新”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善于抓住常见熟例的不同角度,从熟知材料中翻出新意,用好了同样可以反映出写作者运用知识、灵活变通的能力。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群山威武却依然聆听小溪的叮咚之响;垂柳轻柔却依然倾听风的细语,起舞风中,更增风致;人是自然的主宰,学会倾听将会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齐王听取了邹忌的意见,才会出现“门庭若市”的进谏之风;赵太后采纳了触龙的提议,才使赵国免去了一场战争的威胁。倾听是人类无声的语言,学会倾听,干戈化为玉帛,劲敌化为至友,我们倾听的是良言善语,我们吸取的是真诚的给予。
思考着倾听,这是多少仁人志士的心声。
俞伯牙与钟子期以乐会友,铸就了高山流水的知音情。倾听与交友,与生活,与成功是密不可分的。楚怀王若能思考着倾听,屈原不会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恨自投汨罗,失败者若能学会倾听,不会承受再次失败的苦痛,悲哀者若能在静静的思考中倾听别人的劝导,快乐的阳光终会洒满他的发迹眉梢,迷失于思维的巷道,他人的善劝如同路标,学会倾听,我们很快就能找到出口,留恋与徘徊中,我们驻足于目标周围的野花香草,倾听别人的话语,思考着自己的目标,我们才能放下次要的东西,直奔成功。思考给了我们倾听的基石,倾听赋予思考灵动的色彩,思考着倾听是我们造就自我的良方。
任何不假思索的倾听同任何不理倾听的思考一样有害,趋利避害,方是我们升华自我的方法。亚里思多德倾听了、思考了、缜密的思维之后,发出了“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至理名言;但丁思考了,倾听了,反复的求索之后高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思考让倾听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前人尚懂思考与倾听的结合,我们更该让思考的光芒照亮倾听走来的道路,让倾听的余音浇醒思考的迷茫。
其中用了大量的事例,这些事例都是高中学生所熟知的,这里有的将几个事例(邹忌、触龙)对照着写,新意就比缠着一个材料不放,要轻灵的多;有的将事例换个角度(俞伯牙与钟子期、楚怀王与屈原)一正一反加以阐明,变得深刻了许多,有的就是原材料中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再组合一下,材料的类型丰富了。事实上,材料不存在老旧,关键看如何使用。
【精彩回放】
哀痛者·幸福者
[2004年全国卷/陕西考生]{事实胜于雄辩作文开头}.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一直震撼着我的内心!
刘和珍们是“哀痛者”,这好理解。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家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鸦片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水旱频发,家破人亡,百姓可怜,
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哀痛”是刘和珍们的战士本色!{事实胜于雄辩作文开头}.
然而,他们是“幸福者”吗?他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我时常在心底扣问,按庸常者的思维方式,刘和珍们被校方开除,何来快乐!被执政者镇压,何来幸福!
于是,我不能不改换一种思维方式,以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
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信仰的拥有者。
巴金曾说:“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而庸常者却往往仅以追求物质满足为活着的目的。刘和珍们没有奢华的生活,却有崇高和坚定的信仰: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复兴,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有了这样崇高的信仰,他们还会在蝇营狗苟中戚戚不已吗?他们是会因革命的挫折而“黯然至于泣下”,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不是“始终和蔼而微笑着”吗? 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理想的实现者。
真正的战士不是空想家,而是实践者。面对黑暗专制,他们可以显出自己的“桀骜锋利”;面对血腥残暴,他们从不畏缩后退,他们真正做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如若他们地下有知,知早已是“山花烂漫时”,他们怎会不在“丛中笑”,他们怎会不幸福、不快乐?
用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用战士的心灵去看待幸福,看待快乐,我的内心一次次被一种崇高的东西涤荡着。我常想,如果今天,仍有许许多多的人像刘和珍们一般去思考幸福,那么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点评:很多同学苦于找不到写作的材料,文章干瘪空洞,其实课本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宝藏。看过这篇《哀痛者o幸福者》,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切入话题之准确和巧妙。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事例站在温情主义泛滥的今天,看出了崇高感和英雄主义的激情。而文章中所表现出的对鲁迅的理解,对烈士的景仰,对英雄主义的歌颂,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催人奋发的阳刚之美,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
买好一面镜 胜过百黄金
[2004年湖北卷]
诸葛亮有言:“夫群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用这面明亮的镜子,照亮了他的人生。
镜乃一种品格,既然是品格,则有高尚与低劣之分。陶渊明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自尊;李白选择“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自强;苏轼选择“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豁达。他们各有所爱的“镜”,他们各自选择自己所坚持的秉性。然而选择“低劣镜”的人亦有之,“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太宰嚭便在吴王面前为越国求情,是佞臣,是越国的叛徒;“张昌宗恐太后—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私议”,是小人的行为,是遭人唾弃的国贼。然人各有“志”,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对镜子品格的选择。
镜乃一种语言,买一面好镜则买来了“忠言”,也许它“逆耳”,却“利于行”。如果当初齐威王没有接受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如果当初唐太宗没有接受魏征的劝告,又怎么能获得“贞观之治”的局面呢?他们懂得“买来”了“逆耳之言”这面镜子,则买来了天下,胜过百万黄金所能换取的东西。然而,不会买者亦有之,商纣王不愿买来广开言路,善纳忠言的国策,以致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于火海的下
场;项羽不愿要从谏如流,接纳忠言的忠臣,以致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的悲剧。不会“买镜”的人终究不能成功。
镜乃一种信念,有所成就的人没有谁不懂得把持—面有坚定崇高信念的“镜子”,就算“举世浑浊”,我仍要“独清”,因为心中有一面镜子,有一种信念。就像徐霞客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就像司马迁饱受屈辱,却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像梵高孤独一生却为后人留下了价值连城的作品;就像贝多芬双耳失聪却抚着琴键谱出了优美的惊世曲调。
人生在世,镜类繁多,我们需要学会选择买取我们所需的各种“镜子”,我们要怀抱着高尚的情操,怀抱着理想与信念,在忠言逆耳中奋力向前,学会生活,学会成长,更要学会照镜子!
点评:材料丰富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点。既有名人名言,又有典型事例,素材的来源也大多来自教材。
单 纯
[2004年全国卷/陕西考生]
我常这样认为:如果我们看问题时单纯些,我们会更快乐。
雨天借伞
雨,大雨。我撑着伞在路旁等车。车来了,一位妇女抱着小孩子挤下了车,没带伞,竭力用手护着小孩的头。我几乎没有考虑就把伞递了过去,她先是诧异,但接过了伞:“明天,在这儿,我还你伞。”我应一声“好的”,忙挤上了车。想到她母子免受了雨淋之苦,我很快乐。
第二天,那妇女没来,我想,她大概有急事走不开。
朋友知道此事,不无嘲笑地说:“怎么样,伞没了吧,她把你骗了。”
我回答:“我只知道她真的很需要一把伞,你体会过帮助别人的快乐吗?”
给乞丐钱
某日与朋友上街,见路边一老年乞丐,衣着破烂,神情哀伤,十分可怜。我想,他一定需要帮助,摸一摸衣兜,没有零钱,于是掏出一张五元的纸币,放在他面前的破碗中。老年乞丐抬头望着我,浑浊的双眼露出感激之意。朋友见状,指着我的鼻子责备:“你傻呀,你不知道现在很多人装乞丐骗钱吗?你还给那么多,你想过没有,他可能比你有钱!”
我笑了笑:“我只知道这个老年乞丐很需要帮助。你看见他的眼神了吗?能看到受苦乞丐的感激,你不快乐吗?”
邀陌生人到家
一日,在一家音响店,我看见了自己喜爱的CD,只剩了最后一张,伸手拿下它的刹那,另一手也伸了过来,随即又缩了回去。看得出,他也很喜欢这张CD,因为他的表情很沮丧。付了钱,我走向他:“去我家一起听,好吗?”那人一脸狐疑,半天没有说话。但也许是看出了我的善意和诚意,便随我到了我家。进门后,母亲极为吃惊,我没多说什么,便放开了音乐。很美的旋律萦绕在我和他周围,找到知音的快乐充溢在我心中。
事后,母亲忧虑地说:“万一那人是""”
“事实并非如此,对吧!”我说,“有朋来家,不亦乐乎!”
第二篇:《作文开头》
一、引出开头
1:It is well-known to us that……(我们都知道……)==As far as my knowledge is concerned, …( 就我所知…)
2:Recently the problem of…… has been brought into focus. ==Nowadays 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over ……(最近……问题引起了关注)
3:Nowadays(overpopulation)has become a problem we have to face.(现今,人口过剩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4:Internet has been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y-to-day life. It has brought a lot of benefits but has created some serious problems as well.(互联网已在我们的生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产生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5: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re and more people believe that……(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
6:It is a common belief that……==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人们一般认为……) 7:A lot of people seem to think that……(很多人似乎认为……)
8: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 句子(全世界都知道…)
二、表达不同观点
1:People's views on……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Some hold that……However, others believe that……(人们对……的观点因人而异,有些人认为……然而其他人却认为……) 2:People may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人们对……可能会持有不同见解)
3:Attitudes towards (drugs)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failure)(人们对待吸毒的态度因人而异)
4: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mong people as to……(对于……人们的观点大不相同)
三、表示结尾
1:In short, it can be said that……(总之,他的意思是……)
2:From what has been mentioned above, we can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从上面提到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3:Taking all these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we naturally/reasonabl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把所有的这些因素加以考虑,我们自然可以得出结论……)
4:Hence/Therefore, we'd better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因此,我们最好的出这样的结论……)
5:There is no doubt that (job-hopping)has its drawbacks as well as merits.(毫无疑问,跳槽有优点也有缺点)
6:All in all, we cannot live without……,but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try to find out new ways to cope with the problems that would arise.(总之,我们没有……无法生活,但同时我们必须寻求新的解决办法来面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四、提出建议
1:It is high time that we put an end to the (trend).(该是我们停止这一趋势的时候了)
2:There is no doubt that enough concern must be paid to the problem of……(毫无疑问,对……问题应予以足够重视)3:Obviously ,if we want to do something … it is essential that……(显然,如果我们想要做么事,很重要的是……)
4:Only in this way can we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5:Spare no effort to + V (不遗余力的)
五、预示后果
1:Obviously,if we don't control the problem, the chances are that……will lead us in danger.(很
明显,如果我们不能控制这一问题,很有可能我们会陷入危险)
2:No doubt, unless we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it is very likely that ……(毫无疑问,除非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否则我们很可能会……)
3:It is urgent that immediat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top the situation(很紧迫的是应立即采取措施阻止这一事态的发展)
六、表示论证
1:From my point of view,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support the first opinion rather than the second.(在我看来,支持第一种观点比第二种更有道理)
2:I cannot entirely agree with the idea that……(我无法完全同意这一观点)
3:As far as I am concerned/In my opinion,……(就我来说……)
4: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