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时代的变迁高中作文 家乡的变迁高中作文

高中作文 zuowen 3浏览

【 – 高中作文】

第一篇:《33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33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弹指一挥间,中国高考走过33个年头。长沙高考专家服务团专家认为,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变化翻天覆地,而“岁岁年年各不同”的作文题目正如一面镜子,时代的变迁尽显其中。

第一阶段(1977年-1979年)以命题作文为主,政治色彩浓厚

1977年高考题是各地自主命题,北京作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天津作文题是“他像雷锋同志那样”,黑龙江作文题是“每当我唱起《东方红》”等。1978年起全国统一命题,作文题是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年作文题是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这个时期的作文题目既有比较鲜明的政治色彩,又有振兴中华的热切愿望。

第二阶段(1980年-1989年)以材料作文为主,向关注社会热点化

部分作文试题是:1980年是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1981年是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4年是根据一段报道写一篇“关于怎样写作文”的文章;1985年就环境污染问题写一封“致光明编辑部的信”;1986年根据一段报道写一篇题为“树木·森林·气候”的文章;1988年是命题作文“习惯”等。 这一阶段高考作文题逐渐摆脱了泛政治化的倾向,由关注政治热点向关注社会热点化。

第三阶段(1990年-1999年)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道德和修养品行

部分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是:1990年: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写一篇议论文;1991年:描写圆的想象物;1993年:就“帮人补课要不要收取报酬”写一篇广播稿;1994年:记叙文《尝试》;1995年:议论文《鸟的评说》;1997年:根据两则助人为乐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等等。 这一阶段我国处在深化改革的年代,高考作文命题由以关注社会热点为主向关注社会道德,关注修养品行,关注精神空间。

第四阶段(2000年-2009年)以话题作文为主,体现人文精神

部分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是:2000年是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1年是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2年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003年是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写一篇文章。2004年为家庭教育的材料作文,2005年为跑的体验,2006年为“谈意气”,2007年为诗意的生活。2008年为根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2009年为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这阶段反映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在更新;题目更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这也是社会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

第二篇:《【高考 作文】33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高考 作文】33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弹指一挥间,中国高考走过33个年头。长沙晚报高考专家服务团专家认为,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变化翻天覆地,而“岁岁年年各不同”的作文题目正如一面镜子,时代的变迁尽显其中。

{时代的变迁高中作文}.

第一阶段(1977年-1979年)以命题作文为主,政治色彩浓厚

1977年高考题是各地自主命题,北京作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天津作文题是“他像雷锋同志那样”,黑龙江作文题是“每当我唱起《东方红》”等。1978年起全国统一命题,作文题是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年作文题是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这个时期的作文题目既有比较鲜明的政治色彩,又有振兴中华的热切愿望。

第二阶段(1980年-1989年)以材料作文为主,向关注社会热点化

部分作文试题是:1980年是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1981年是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4年是根据一段报道写一篇“关于怎样写作文”的文章;1985年就环境污染问题写一封“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1986年根据一段报道写一篇题为“树木·森林·气候”的文章;1988年是命题作文“习惯”等。

这一阶段高考作文题逐渐摆脱了泛政治化的倾向,由关注政治热点向关注社会热点化。

第三阶段(1990年-1999年)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道德和修养品行{时代的变迁高中作文}.

部分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是:1990年: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写一篇议论文;1991年:描写圆的想象物;1993年:就“帮人补课要不要收取报酬”写一篇广播稿;1994年:记叙文《尝试》;1995年:议论文《鸟的评说》;1997年:根据两则助人为乐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等等。 这一阶段我国处在深化改革的年代,高考作文命题由以关注社会热点为主向关注社会道德,关注修养品行,关注精神空间。

第四阶段(2000年-2009年)以话题作文为主,体现人文精神

部分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是:2000年是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1年是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2年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003年是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写一篇文章。2004年为家庭教育的材料作文,2005年为跑的体验,2006年为“谈意气”,2007年为诗意的生活。2008年为根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2009年为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这阶段反映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在更新;题目更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这也是社会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

(文章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第三篇:《33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33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弹指一挥间,中国高考走过33个年头。长沙晚报高考专家服务团专家认为,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变化翻天覆地,而“岁岁年年各不同”的作文题目正如一面镜子,时代的变迁尽显其中。

第一阶段(1977年-1979年)以命题作文为主,政治色彩浓厚

1977年高考题是各地自主命题,北京作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天津作文题是“他像雷锋同志那样”,黑龙江作文题是“每当我唱起《东方红》”等。1978年起全国统一命题,作文题是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年作文题是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这个时期的作文题目既有比较鲜明的政治色彩,又有振兴中华的热切愿望。

第二阶段(1980年-1989年)以材料作文为主,向关注社会热点转化

部分作文试题是1980年是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1981年是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4年是根据一段报道写一篇“关于怎样写作文”的文章;1985年就环境污染问题写一封“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1986年根据一段报道写一篇题为“树木·森林·气候”的文章;1988年是命题作文“习惯”等。

这一阶段高考作文题逐渐摆脱了泛政治化的倾向,由关注政治热点向关注社会热点转化。

第三阶段(1990年-1999年)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道德和修养品行

部分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是1990年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写一篇议论文;1991年描写圆的想象物;1993年就“帮人补课要不要收取报酬”写一篇广播稿;1994年记叙文《尝试》;1995年议论文《鸟的评说》;1997年根据两则助人为乐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等等。

{时代的变迁高中作文}.

这一阶段我国处在深化改革的年代,高考作文命题由以关注社会热点为主转向关注社会道德,关注修养品行,关注精神空间。

第四阶段(2000年-2009年)以话题作文为主,体现人文精神

部分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是2000年是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1年是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2年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003年是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写一篇文章。2004年为家庭教育的材料作文,2005年为跑的体验,2006年为“谈意气”,2007年为诗意的生活。2008年为根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2009年为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这阶段反映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在更新;题目更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这也是社会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

第四篇:《聚焦高考作文38年作文题见证时代变迁》

{时代的变迁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一年一度高考的重头戏,也是最能引发全民参与的一道试题。回溯恢复高考38年来北京考生经历的作文试题变化,从最初的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再到材料作文;从单一试题到二选一试题,高考作文一直紧跟时代不断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风向标,记录下时代变化的脉搏。

恢复高考

命题铭记时代烙印

1977年冬天,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570万名考生涌向考场。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与这场考试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当年的高考北京卷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这道作文题的命题者是已故北师大中文系教授郭预衡。1977年,中央做出恢复高考的决定后,亟须出高考题和改卷的老师。教育部找到当时在北师大当老 师的郭预衡教授,要求他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来出高考题。当时,与郭预衡教授一起出题的还有北大、首师大的老师。教育部将他们“隔离”在一个宾馆里,直到 高考结束。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因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方便考生展开写作,最终由郭预衡先生敲定成为当年的高考作文题。

当年很多的考生,一直对这个作文题目念念不忘。1977年北京高考状元、中青在线总经理刘学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开放式题目。她把自己在农村一年多的插队经历写进作文里,这篇作文还被刊登在了1978年2月的《人民日报》上。

恢复高考第一年,考生年龄跨度很大,高考作文更是形态各异、耐人寻味。曾参与1977年北京高考作文阅卷的首师大中文系教授赵丕杰回忆,当年作文考 得比较好的还是老三届的毕业生,但也不乏一些毕业一两年的年轻学生,出现了不少思想内容深刻的精品。参与阅卷的老师们有感于此,在改卷之余不约而同地将一 些优秀作文抄了下来,编了一本作文选评,并以当年的高考题命名为《我在这战

斗的一年里》。在这本书收录的不少作文里还能看到“工分手册”“贫下中农”“四 人帮”等极具特征的词汇,那是关于一个时代的记忆。

八十年代

漫画首次进入作文题

恢复高考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高考作文题都是以命题作文为主。当时国家刚刚改革开放,全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新鲜的观念和事物,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作文命题也随着时代发展出现了一些变化。

“到了八十年代,一些哲理性的作文题出现了。”有着丰富作文指导经验的北京精华学校校长赵宏凯介绍,八十年代的作文题多为议论文,有的是一篇文章的 读后感,如 “1980年的读《画蛋》有感”,1981年“《毁树容易种树难》读后感”等;社会话题也频繁出现在作文题中,如1985年要求考生给《光明日报》写信反 映环境污染等,1986年以“树木·森林·气候”为主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些作文题都取材真实,更加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

命题形式也随之出现了创新。1983年的高考作文题第一次出现了一幅漫画,这幅题为“这里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的漫画描绘了一个人挖井,挖了很多次,都在快接近水面的时候放弃。这道题的出现,给当时习惯了根据一段材料或一个命题开始写作的考生们来了个措手不及。

曾担任过高考阅卷的北京语文特级教师薛川东回忆,当时不少考生没有真正看懂这幅漫画,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了“一个农村的坏分子,要把公社的大坝挖穿,幸亏没有挖穿,不然就出大事”的故事,让阅卷的老师们看得哭笑不得。

漫画作文题再一次出现是1996年,当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给出了“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被评价为讽 刺现实,直面社会阴暗面,也由此引发了教育界与医务界的一点不愉快。后来,考虑到漫画题对学生准确审视图形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一定程度增加了作文的难 度,在近年的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中,漫画作文题已难见踪迹。{时代的变迁高中作文}.

九十年代

话题作文首开满分先河

进入九十年代,多元文化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维,学生知识面、阅读视野得以拓宽,高考作文命题也从思想性方面进一步拓展,话题作文成为九十年代作文命题的主流。{时代的变迁高中作文}.

1991 年的高考作文,虽然仍是命题作文的形式,却首次要求学生以“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这个话题,写一篇辩论稿;1992年的“根据众人对垃圾的不同行为” 进行分析,写一篇议论文""这些试题的出现,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社会热点和道德问题成为那一阶段高考作文题目的主要关注点。

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进入又一个分水岭。这道作文题以科学家对记忆移植进行研究的事例作为材料,要求考生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写一篇文体不限的作文。正是这道题,标志着高考作文进入到话题作文时代。

赵宏凯认为,话题作文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宽度,是一种规定表达的中心内容、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它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接下来的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更是将话题作文的多样性发挥到了极致。

同是1999年,当时参与北京高考作文阅卷的薛川东,和他的同行们一起促成了全国首批高考满分作文的诞生。薛川东回忆,当时各科都有满分试卷,唯独 作文没有,大家认为这样不利于评分标准的制定。在大家的共同呼吁下,那一年的北京高考首次给了十余位学生作文满分,并在高考后选择其中几篇发在了报纸上。 此举在全国引起了轰动,首开满分作文先河。此后,满分作文成为高考的一个高频词,也成为每年社会关注的热点。

二十一世纪

“北京特色”异军突起

2002 年,北京终结了十余年的高考使用全国统一试卷,开始试点高考自主命题。第一年先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进行尝试。那年的北京卷的作文题是“心灵的选择”。 进入新世纪,考生的群体都是80后,他们张扬个性,为人、行文都有突破传统思维的独到见解,高考作文命题也相应变化,开始从过去关注政治热点和社会热点, 发展到关注人本身。

“北京的高考作文有着非常强烈的北京地方色彩。”赵宏凯介绍,从2004年的“包容”、2005年的“说‘安’”,到 2006年的“北京的符号”,以及2014年的“老规矩”都体现出鲜明的北京特色,这些作文题审题角度相对宽泛,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开放性的命题给予 考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同时对学生语文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出语文教学注重传统文化考查的倾向。

这样的变化也让不少一线教师深有体会。陈经纶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张宏平是朝阳区从山西长治引进的名师,在北京工作的7年间,他一共带过5届高考 生,对于北京卷的特点,感受颇深。张宏平认为,外省的高考作文题是“向内看”,侧重人生感悟的考查,强调个人修为。而北京的高考作文题则是“向外看”,虽 然都是从学生个体出发,但更侧重对学生的学识积累、批判思辨能力的考查,体现对个性和个体的尊重。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的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道作文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空间,有的学生谈追求梦想的经历,有的写自己努力学习 感受到的快乐,有的写自己的爱好等等。当年,张宏平所带的班级里一名学生语文考了139 分,作文接近满分,成为朝阳区的语文单科状元。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第五篇:《全面回顾:30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全面回顾:30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30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又是一年高考时,弹指一挥间,中国高考已走过30个春秋。30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岁岁年年各不同”的作文题目正如一面镜子,时代的变迁尽显其中。 文学体现政治化

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正式恢复。据统计,当年报考人数约为570万人,录取约27万人。

中断10年的高考首次恢复,作文题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北京的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天津的作文题则是: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此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虽已过去,文学却依然摆脱不了政治化的倾向。{时代的变迁高中作文}.

“当时我们写作文总要在结尾喊几句口号,否则就感觉没写完。”经历了1977、1978年两次高考最终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吴先生说道:“从当时的国内形势来看,出这样的作文题也是一种必然。”

社会热点成主流

20世纪80年代后,神州大地吹起改革开放的春风,“知识爆炸”成为80年代的时髦词。“政治味”浓厚的作文题目退出历史舞台,关注社会热点的作文题目成为主流。

高考作文题对准经济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环境污染等方面,强调文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名86级考生回忆道:“当时我们剪贴报纸来搜集、获取知识,教室里挂满了剪贴报纸,内容为‘国事、家事、天下事’,那年的高考作文题正巧是‘树木、森林、气候’,我们能很快切题,就得益于平时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思想解放更明显

20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题目思想解放的特点更加明显,但在命题上仍有一定局限。 “我参加了1994年高考阅卷,当年作文题是:尝试。很多学生写的内容不是尝试蒸包子就是蒸饺子,这也反映出当时学生思路的闭塞以及命题的局限性。”在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教了30年语文的刘惠新老师说。

创新发挥受鼓励

进入21世纪,高考作文更加鼓励学生写出有创见的文章。2000年要求考生根据三角形等4个几何图形,谈谈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003年的题目是: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这说明人类的感情因素等直接影响到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也带给全社会一种思考。

山东大学04级新闻系鞠同学说:“我们这两年的高考作文,大都是说看事情应保持理智。这也是全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吧。”

时至今年,一直被高考作文所排斥的诗歌、戏剧体裁终于“解禁”。考生们不但在思维上可天马行空,在文体上也可自由驰骋。这对于考生的创新与发挥又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谈起高考的变化,刘惠新老师说:“30年来,高考作文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现在又回归命题作文,表面是一个轮回,实则是极大的进步。这说明社会更注重学生的理解力,对问题的洞察、分析能力,这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从‘尝试蒸包子蒸饺子’,到2004年北京考生以包容为话题,写出包容东西方文化这样思路开阔的文章,反映了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在更新;题目更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这也是社会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 历年高考作文题选登

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成500至600字。

1979年: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1980年:读《画蛋》有感。{时代的变迁高中作文}.

1981年:仔细阅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

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年: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1.写一段300字以内说明文字2.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内。

1984年:有的同学说:“每逢写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请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

1985年: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文题《给<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时代的变迁高中作文 家乡的变迁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