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2016年第二季度三门峡文明知识测试题 2016年第二季度时事

高中作文 zuowen 3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2016河南三门峡尖子生训练历史试卷和文字题答案》

2015-2016学年下期高三尖子生专题训练

历 史 试 卷

(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卷的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48分) 1. 今人研究中国古史,多有「传说时代」的观念,某学者说:「从现在的历史来看,只有到殷墟时代,

才能算作进入了狭义的历史时代。」此处所谓「狭义的历史」是指「信史」。这位学者的意见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家的史学方法,请问这位学者以殷墟时代为「传说时代」与「信史」间之分野的理由何在?

A.因为中国文献中没有关于殷墟时代以前的记载,故只有凭借殷墟甲骨文的出土,我们才能得

知商以前的历史

B.虽然中国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殷墟时代以前的记载,但学者认为必须配合地下文物的出土,才

能被证明为信史

C.中国的考古发现中最早文物出于殷墟,且历史研究的唯一根据是地下出土的文物,故中国的信史始自殷墟

D.中国文化渊源于殷商文化,在殷墟时代以前的历史多非中国文化,故不是中国史的一部分 2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④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高效统治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下面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区的郡县增置表可以反映出

A.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 B.江西受隋末战乱影响最大 C.江南地区文化超前发展 D.福建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4.观分析得察下面两幅图示,对其本质异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机构的职能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5. 表三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C.清代“海禁”政策的松弛 D.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6.某书描述杭州一名女子改扮男装,进入书院读书。途中偶遇一男子,自此揭开一场

动人的爱情故事。但因男女双方社会地位悬殊,故事以双方殉情作结。这部书描述的情境最早可能出现在那个时期?

A.故事提到男女间社会地位悬殊,应系六朝门第社会的反映 B.故事提到妇女入学读书,应系自由开放的盛唐社会之反映 C.故事提到书院制度,说明这个故事最早可能是发生在宋代 D.故事强调女性自主,该故事可能出现在受西方影响的民初

7.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为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②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

③西学传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思想、旧观念受冲击 ④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中国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

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清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A.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B.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 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D.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9、章开沅在《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中探讨了传统文化与近代化

的关系,提出 “离异”与“回归”的命题,强调 “离异不可忘本,回归不可复古”。章开沅所说的“离异”是指

A.寻觅本民族的主体意识 B.拒绝西方近代文明

C.模仿西方近代文明 D.对传统文化的完全否定

10.“身在长沙乡下的王闿运,是个名气足够大但本钱还不够的名士。革命到来之际,他很镇定,安

静地待在家里。看见报上报道武昌起义的事,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接下来,他会嘲笑一下摄政王载沣的手足无措,“乱了枪法”。当门人向他报告湖南的革命时,他对于可能的动乱,无可奈何,觉得也可能会大乱将至,但却丝毫不做防备,一副不死不降不走的架势”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A.时人看待辛亥革命的心态 B.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 C.革命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D.士绅阶层反对辛亥革命

11.近日,一本距今80多年前的青年男女的“情书大全”——《求婚尺牍》吸引了从多网友眼球一

不尚貌美,但需端正清白;二需先经几度口头谈话,半年或一年,以朋友资格相处,然后方可订婚;三有知识而无旧式闺秀恶习,且非自命不凡,专尚新时者;态度温和,身体健康;四月牺牲及服务社会之精神。这反映了当时

A.传统婚俗受到挑战 B.社会生活西化新潮 C.新式婚姻成为主流 D.男女实现婚姻自主 12.《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

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消费资料的工业产值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比重逐年下降 B.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 D.在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13.某县的文史资料有这样三条记录:①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乡,与日

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历一昼夜,斩获甚众,毙日大佐一名,我胡团长壮烈牺牲。②1941年国民党游击队拔除二郎庙、封新庄、西山等日伪据点。③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县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史料可纠正下列哪一认识

A.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 B.国民党抗战战术主要采取阵地战 C.国共两党执行了完全不同的抗战路线 D.国民党仅在正面战场坚持抗战

14.公元前415年,雅典发生毁坏神像案,迅即被与酒会联系在一起。报案者称,虽然没有目睹神

像被毁过程,但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均判有罪。材料表明在古代雅典城邦 A.私人生活空间有限不被社会尊重 B.审判以及判决不注重任何证据

C.法律在具体执行时忽视公权保护 D.集会只能在市政广场公开举行

15.《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如果在夜里行窃物品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

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以上规定反映了该法的实质是

A.很残酷但按律量刑 B.保护罗马人民利益 C.极力保护私有财产 D.鼓励公民正当防卫

16.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道:“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

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所说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A.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B.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到庭作证

D.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17.哥白尼写到:“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

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根据上文和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两位天文学者共同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A.宇宙是本难以理解的大书 B.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 C.圣经成为攻击科学的利器 D.宇宙奥秘不能由教会独断

18.读《西属美洲白银流向表(1600~1800)》(单位:百万银元),从中可以得出的

最具概括性的结论是

表四

年份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 运抵欧洲数量 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 1600 11~14 10 4.4 1650 10~13 8~9 6 1700 12 10~12 8.5 1750 18~20 18~25 12.2 1800 30 23~25

18

A.美洲白银流通世界各地 B.拉丁美洲和亚洲完全殖民地化

C.欧、亚、美洲之间资本流动加快 D.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19.1730年,英国艾格蒙特勋爵评论当时的首相沃波尔说:现在沃波尔爵士……成了

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而实际上王座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这段话主要说明

A.议会是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B.责任内阁制成为英国政治重心 C.英国行政权被资产阶级掌控 D.国王仍旧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

20.1800 年2 月,法国政府发布的一份志哀令中写道:“这位伟大人物曾为反对暴政而

进行了战斗;他确立了他的国家的自由;法兰西人民同全世界的自由人一样,将永

远对他保持最珍贵的记忆……”该志哀令悼念的“伟大人物”是 A.拿破仑·波拿巴 B.奥利弗·克伦威尔 C.乔治·华盛顿 D.罗伯特·沃波尔

21.“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

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C.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22.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

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的。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暴力夺权将不会是历史选择 B.应充分利用合法斗争的方式 C.科学社会主义只是美好愿望 D.社会主义运动方式从此逆转

23.在30年代大危机中,法国政府特别强调财政平衡,实行“维持预算平衡”和通货紧缩 等措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36年才有了一定的改变。因此,法国

A.政府赢得了资产阶级的信任 B.经济疲软的时间短于美德等国

C.最大限度地维持了企业利益 D.基本上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恶化

24.中外艺术作品常有许多相通之处,以下两幅作品的共同点是

图6

A.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B.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 C.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情感 D.大胆创新.开拓绘画艺术的新流派 40. (25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07年开始,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英语(英式)就从大西洋沿岸扩散到太平洋沿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根据王恩涌《人文地理学》

材料二 英语是目前公认的美国国语和英美技术与金融等领域的通用语 ……英语 ,尤其是美式英语 ,似乎给予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尤其是年轻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物质进步、

科学与实践经验进程的代名词。整个世界大众消费、国际交流、通俗艺术、两代人的冲突、技术专制都被融入到美式英语、英语引证和语言习惯中 。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乔治 〃斯坦纳

材料三 1952年开始院系调整时,撤消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文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12477 人。

——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式英语发展成世界性语言的原因。材料二中美式英语取代了英式英语的世界地位反映的实质什么?(8分)

⑵根据材料三、四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外语教育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10分)

⑶有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英语将会成为真正的世界语言。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说明理由。(忽略语言本身的因素)(7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传统思想流变示意图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中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提示:概括提取其中任何一项历史信息均可,说明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请考生在第45、48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朝的财政体系,从顺治朝初立,到雍正朝完备,形成一整套戒律森严以解协饷为核心的制度。所谓解饷,就是地方对中央的财政上缴;所谓协饷,就是富省在中央的指令下对穷省的财政调拨。但19世纪40年代以后,解协饷制度被全盘打乱。……20世纪初的新政期间,清政府力图以法令形式统一全国财政,建立新式财政机构,培养近代型的财政人才和理财专家,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对中央与地方财政进行调查清理,划分国税和地税。逐步改过去财政的黑暗操作为透明操作,改过去财政的政府决定为代议机构参与决定,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进行国家预算和决算的编订,这些都标志着中国相沿已久的封建财政体制开始逐渐向近代财政体制转化。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解协饷制度被全盘打乱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概括20世纪初清政府财政体制改革的特点。有何意义?(9分) 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 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议修《明史》,特开博学鸿儒科,以延揽人才。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黄宗羲闻知后即致书陈锡嘏表示感谢,说如果让他待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

康熙十九年,黄宗羲年已七十一岁,徐元文(顺治十六年状元,官至户部尚书)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

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康熙九年探花,官至刑部尚书)的一封信中写道: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勿,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何尝不可以称道梨洲的现实主义态度呢!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逐步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1分)

(2)“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40. 答案:(共25分)

⑴①政治上,英国率先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开展殖民扩张,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3分)。②经济上,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抢占世界市场,英语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媒介(2分)。③文化上,英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大量的科技著作用英语发表。(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实质: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2分) ⑵50年代:片面强调学习俄语,忽视其他语种(2分)。原因:①“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②“一五”期间,苏联援建中国;③中苏蜜月期,中国掀起学习苏联的热潮,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3分)。

80年代:以英语为主,兼顾多个主要语种(2分)。原因:①对外开放;②实行多边外交政策。③因应全球化的发展形势.(3分)(考生如答具体知识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同意:①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英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②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是全球化主导者,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主导着国际政治、经济规则的制订,具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③英语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具有最重要的地位。

不同意:①语言文化的影响力是由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的;②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下降;③而其他新兴大国在世界经济、文化、科技上的影响力必然增长,英语的影响力也会减弱。

⑶该问按层次评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层次,只作结论。(0分) 第二层次,给出表面层次的理由。(3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2016年第二季度三门峡文明知识测试题 2016年第二季度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