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年级作文 人和自然如何和谐共处

高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只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难拿高分》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只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难拿高分 “不少考生对新材料作文还是会出现‘不适应’,主要是缺乏把握材料含义的能力!”“今年‘人与自然’会大撞车,只谈到‘和谐相处’只能算‘大路货’作文!”“这个题目也可以写议论文,假如考生这样写:探路者为保护蝴蝶竖提醒牌,却引来游人如织,蝴蝶最后彻底消失,是不是更有意思呢?”""昨天,7位省内语文泰斗级专家共同探讨今年高考作文题如何写才能更出彩。他们中有曾经出过高考作文题的专家、有长期研究高考作文的大学教授,也有中学的知名语文特级教师。

今年作文怎样写出彩?

审题:看材料要“抓情节、看人物”

高朝俊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我觉得叙事性材料怎么去审很重要,一个是有情节,一个是有人物。在审读材料过程中首先看清楚情节的阶段性。这个故事情节有三个阶段:第一,进去探险为了看清楚蝴蝶点了蜡烛;第二,怕惊扰蝴蝶离开了;第三,后来回到洞里发现蝴蝶到更深更暗的地段。考生在这三个阶段里都可以做文章。叙事性材料也有人物,我们姑且把蝴蝶也称之为人物,我认为从总体意蕴来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生活秩序,小细节会决定大变化,这是这个材料的总体意蕴。新材料作文肯定不是就材料谈材料,可以深挖开来:第一方面,从探险者角度可以写要学会尊重和体察别人;第二方面,哪怕是无心之举也可能给别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第三方面,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探险者不要仅图自己一时之快,为了自己欣赏蝴蝶,根本没有从蝴蝶角度来考虑。从蝴蝶来说,要学会保护自己,知道一点亮光会带来危害,往后退了,但也要懂得防患于未然。

立意:新材料作文可多层次、多角度

凌焕新(省写作学会名誉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据说,有调查显示,有七成以上的考生认为今年的作文题不好写,姑且不论这个数据的准确性,但也反映了一些考生的感受。为什么会觉得难写呢?

之前江苏自主命题以来,一直考的是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现在的材料作文,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但是材料作文不是就材料写材料,或者拘泥于材料的讲解和评析,也不是写材料评论,而是要由材料出发,引发与材料有关的含义,所以有它的灵活性和包容性。一个材料中间有多种层次、多种角度,如果是叙事作品,还有一定的阶段性,等等。写作的人可以从这个方面进行自由的选择,可以明扣,也可以暗合,他所表达的东西只要和材料是一致的

就可以。比如有考生问:“从细节谈行不行?”这个点也是从这个材料中间提出来,一个不经意间的小小蜡烛的烛光,有如此大的影响,他就抓住了这个“小”字,从作者角度提炼出一个核心理念。那么你从“小”字做文章,当然是可以的。还有考生提出,写“蝴蝶受到外来东西的干扰,行不行”?人是外来的,惊扰了蝴蝶,当然也可以引申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作文应该有包容性,过去材料作文有一种倾向,就是材料作文一定要提炼出它最关键的中心思想,或者是核心思想,然后按照这个东西来写才行,如果偏离了这个东西,那就不行,就是偏题,就是不符合材料作文的要求。如果这样,那很多的考生就偏了,就被打不及格了。我个人理解,新材料作文应该允许多层次、多角度、与材料具有相关性就行了,如果一味就材料本身倒来倒去,就真的局限在材料里面了。

构思:联系实际做分析容易写好

孙芳铭 (南京一中特级教师)

我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核心还是人。探险者是人,这是不用多说的。探险者他点蜡烛,就他自己来讲,他是对的,为了自己探险。当他发现蝴蝶以后,他主动退出来,退出来本身就表明他的一种善意。蜡烛呢,蜡烛是人点的,点的意图从自己角度来说那是对的,但是他侵扰了蝴蝶,说得重一点,破坏了蝴蝶的生存环境。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当然还是有文章可做的;蝴蝶从洞里面迁徙到更深的地方去,那是因为它的生存环境还是被人破坏了。所以我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核心还是要写到人:人的生存环境,人对自然界其他物种生存环境乃至自然环境的影响,这是问题核心。在这三者当中,从探险者角度来说,他的心地是好的,但他客观上还是对蝴蝶的生存环境起到了不好的影响。这可以联想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这种良好的意愿,最后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甚至本来意愿就不对,造成的后果可能更严重。所以考生若更多联系实际做一定分析,文章就比较容易写好。比如说扬子晚报下水作文里一位老师写的文章,他就联系了自己教育学生过程中的某些细节没有处理好,无意伤害了学生的故事。

这样写,作文能拿高分!

议论文可写“美丽中国”,记叙文可“峰回路转”

尉天骄(省写作学会会长;河海大学教授、博导)

这个题目如果从议论文角度写,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这里总是提到的蜡烛,准确地讲应该是烛光,烛光是一个很轻微的东西,它可以理解成一个人类并无恶意的一个轻微的行为,但这个行为可能不知不觉中对自然造成了影响。从这个里面可能就会有很多引申,比如说平时多倒的一盆污水,多扔掉的一个废旧电池,这都是人类本身没有恶意的轻微行为,但对我们生态环境却可能造成很大的破坏。再进一步说,如果人类再有意往河里倒污水,那便有更严重的影响。这篇文章写议论,我看可以从美丽中国的角度出发,现在十八大正在提倡“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意味着国家不仅富有强大,而且要有美好的

生态,没有美好的生态,美丽中国是一句空话。蝴蝶是大自然生物中最富有诗意的东西,被称为“会飞翔的花朵”,是美丽生态非常典型的东西。如果我们这种并无恶意的轻微行为,把大自然中最美好的事物不经意间损害了,那么我们的生态建设岂不是要落空吗?美丽中国不是要打折扣吗?从这个角度写,应该讲能写出一点新意。

既然讲题材不限,是不是今年很多考生会写记叙文呢?我认为会的,这个题目写记叙文,容易写,但不容易写好。因为材料本身是有情节的小叙事片断,里面有场景,有人物,有事物,有景物,按照材料给的基本框架去给它添枝加叶,加一个扩写,写成一篇800字的文章是不难的,但是如果写记叙文想写好,一定要有创新。那怎么才能有创意呢?假如我来写这个故事,我就会写:“这几个探险者感到要保护蝴蝶,于是在洞门口立了很大的牌子,标注‘此处有蝴蝶,请勿惊扰’,但没想到牌子一竖,反而引起了人们的好奇,游人如织,最后蝴蝶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这样写,可能记叙文会写出彩来。

“人与自然”谈到“变化”立意更高

王继志(南京大学教授、博导)

我认为今年题目在思维定势上是一种突破。今年虽然是材料作文,但有两个关系,探险者代表人类,蝴蝶代表自然,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要破坏它,如果作文写到这个程度,只是谈了关系,还没有延伸。有的考生讲到:“我们不要去惊动自然,不要去惊动那些蝴蝶。”我们可以再朝深处思考,加上辩证思考,难道说在黑暗中生活的蝴蝶就永远要保持这样一种安定吗?它就不需要改变吗?我想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生活,变化是常态的,发展是常态的,凝固不变反而是非常态的。蝴蝶生存环境改变了,这是人的干扰,但自然界的干扰更多更多,地裂怎么办呢?所以从锻炼蝴蝶的生存能力来说,变化未必是坏事,况且人对它的干扰并不大。人与自然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如果不变,那么人类现在还是要茹毛饮血。如果说什么都不能破坏,那么我们人类要不要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人类要利用自然,改变自然,要提升整个自然和人类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和谐相处。我的意思是作文如果只找到了关系,只说人和自然,不要破坏自然,这样还只是平庸之作。关键要谈到如何发展自然。人类如果缺少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实际是对自己、对未来的不负责任。如果通过这个提炼出来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人和自然生命是同等的,不要老是以主宰者、征服者、改造者去对自然胡作非为,那么立意就更高了。

能质疑作文材料且言之有理应给高分

许祖云(南师附中特级教师)

江苏题目是在原文基础上的缩写,而且这个缩写还有一点加工改造,因为要使题目对于考生来讲有吸引力,有些文采,它的故事情节也是有层次的。对于绝大多数高三毕业生来

说,受了这么多年教育,看了这个小故事以后,多少也能悟出些道理来。现在网上很多人说感觉这个作文题难,但是感觉难不等于写不出来。只要把握了命题的主旨,应该是可以正常作文的。不过也不排除江苏40多万考生中,有学生知识面比较丰富,对蝴蝶也有研究,如果真有考生对作文题材料提出质疑,并且分析有理,语言清晰,应该给他打高分。

篇二:《读写专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读写专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大自然是慷慨的,她给我们人类提供了生活必需,让我们得以繁衍生息。然而,我们人类却是非常自私的,毫不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不惜以破坏大自然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样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面对早已百孔千疮的地球,我们该清醒了。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呵护一草一木,珍惜每一个生命,我们的地球才能永远美丽。所以,让我们一起来向破坏自然的行为宣战,一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吧!

范文引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年级作文}.

燕归来

文 靖

四美做了一辈子农民,对田间地头的事情,比如施肥除草打营养钵以及农药的配比度等等,就像站在灶前炒菜煮饭该放多少盐米下锅,该兑多少水一样了然于心,虽然她并不识字。

四美有三间瓦房,收拾得很干净,村里人都喜欢上她家串门子。两个儿子都已成家另过,丈夫也从矿上退了下来。她养了一只猫,雪白肥胖,人来人往总是眯着眼睛懒洋洋的,成天蜷在门槛边打瞌睡。

杏花开了,天气暖和起来。一天,调皮的孙子用弹弓打了一只鸟,欢呼雀跃地拎着,被四美撞见,跳着脚骂:“小畜生啊,燕子能打么!”还好,燕子只是翅膀和脚爪折了,没有死。四美捉虫子喂它,给它上药,一直待到燕子伤愈,才放了。为此大儿子还一肚子意见,为只破鸟把孩子骂得哭哭啼啼的,老糊涂了! 过几日,燕子竟又飞回来。进进出出,忙里忙外,眼瞅着是来搭窝了,四美很高兴,这是吉祥福气的象征啊。燕子一次一次衔来细枝草茎,很快一只小碗般的巢筑好了,斜斜地挂在房梁的第三根椽子上,里面还铺了羽毛和布条。四美乐呵呵的,直夸燕子“小能干”,做事也轻手轻脚,有时会拍打一下那只懒猫的脑袋,示意它老实一点。

又来了一只燕子,莺莺燕燕的俨然一对小夫妻,其乐融融。邻居们倚门边儿嗑瓜子唠家常,燕子就从他们头顶上悄悄地优美地掠过。有大嗓门戏谑:“四美啊,你家的燕子倒像读书人似的,斯文的紧啊!”其他人善意地哄笑,四美的脸上便洋溢了一层喜气。

小燕子生出来了,四五只呢,整天张着黄黄的小嘴,一叫一条声,热闹也嘈杂。大燕子更加忙碌了。四美田里活也多了,豆草要锄,小秧要下,那边油菜籽看着也渐渐枯了。燕子们和四美家就这样相安无事地一天天过来了。转眼入冬了。燕子朝着南方迁徙了。第二年的春天,燕子从千山万水之外,又飞回四美的家,补补旧巢,繁殖后代。

有一年夏天,天色越来越暗了,四美看燕子在屋檐下盘旋,就是不进窝,心下纳闷,疑疑惑惑的,刚一脚跨出门槛,燕子就低低地往前飞。四美跟着燕子走了一百多米,到了一个偏僻的巷子里,竟然发现大儿子躺在地上,人事不省。原来是高血压病犯了,若不是发现及时,恐怕命不保矣。

过了几年,四美家所在的城郊拆迁,老两口搬进了一个小套,而儿子们则离得越来越远了。四美舍不得她的燕子,想念她的燕子,常常站在窗口对着老家的方向,一望半天。

次年春天,一只燕子飞到她的窗前,像多年前那个夏天的傍晚一样,盘旋,又盘旋。四美忍不住伸出手去,那只燕子,竟如同娘的贴心小棉袄一般,收了翅膀停歇在四美布满皱褶的双手上。四美认得,是她家的燕子!一时间不能自已,四美竟如孩子般哭起来,哭哭笑笑""

燕子又在四美家做窝了,莺莺燕燕的一家子,让四美又有了美好的牵挂。

【赏析】

这篇文章写了四美与燕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四美对燕子的那份真情,以及燕子的通晓人性,让每个人都怦然心动。那么,文章是如何达到这种表达效果的呢?一方面,是运用了不少细节描写,譬如“小畜生啊,燕子能打么”、“有时会拍打一下那只懒猫的脑袋,示意它老实一点”等,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四美的善良、有爱心。另一方面,作者在叙述中注入了自己对四美的赞美之情,以情动人,从而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不妨也试试这些方法。 文题展示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如果我们不能尊重自然规律,珍爱自然万物,呵护美丽家园,那么,到头来吃亏的只能是我们自己。所以,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请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600字左右,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点拨

写这篇文章,首先要明确主题。你可批评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可呈现地球遭伤害的惨状,可写关爱自然的感人事例,甚至可以借动物之口向人类发出呼吁。动笔之前,要根据自己的积累,选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主题来写。

其次,要确定文体。如果写成议论文,那就要把论点确定好;如果写成说明文,那就要把说明对象明确清楚;如果写成记叙文,那就要考虑好主要事例。 第三,要认真筛选材料。无论是议论文中的论据,还是说明文中的各种事例、数据,或是记叙文中的具体事例,一定要进行仔细的筛选,力求把材料用得恰到好处。

第四,要精心锤炼语言。如果是议论文,那就要力求让语言精辟简洁;如果是说明文,那就要力求让语言准确生动;如果是记叙文,那就要在质朴中充满情感,力求以情动人。

最后,还要根据文意拟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标题。

佳作展示一

给地球村村民的一封信

马亚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年级作文}.

村民们:

还记得我吗?46亿年前,我来到了宇宙间,看着宇宙中大小不同的恒星我好高兴,又好孤单,因为没有人与我交谈。但自从你们来了以后,我不再孤单,你们每日耕种,还送给我一件蓝色海洋衣衫,好美,好美!可是现在,那件蓝色海洋衣衫已被污染得油迹斑斑,一片乌黑,我那件结实的大气层外套,也被破坏得千疮百孔,46亿岁的我,本应风华正茂,如今却皱纹满面,气喘吁吁,我往

日那丰满细嫩的土地皮肤,早已布满皱纹和创痕,到处被涂上阴冷难看的水泥。你们为了生存,杀害了我的孩子——虫儿、鱼儿、飞禽走兽。

你们好残忍呀!每天从我的血管里抽出无数血液——石油,然后又将上千万立方米的浓烟废液排到我的体表、体内,我每天都忍受着它们的侵蚀。因为你们,我失去了健康的体魄,现在只能勉强支撑着活下去。

我好痛心,你们贪图享受,渴望占有,残酷,更残忍,我的大儿子狮子在你们冰冷的枪下长嚎而亡,我的二儿子大象因为拥有美丽的牙齿而遭灭族之灾,我的小女儿丹顶鹤因优美的身姿遭到你们的嫉妒也难逃灾难""

不仅如此,你们每日都在割伤我的心、肝等各种器官,或燃烧释放热量,或在上面划上千百刀,雕成玉器磨成钻石""

你们的罪行数不胜数!我的痛苦呻吟,你们听到了吗?我也会反击,海啸、地震、干旱、洪涝会频频而来!收敛一点吧,我真的很想再次穿上那件美丽的蓝色海洋衣衫!

×年×月×日 地球

(作者系江苏省阜宁羊寨初级中学学生)

【简评】

在这篇习作中,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借地球之口,控诉了人类污染环境、破坏地球的种种“罪行”,令人震惊。没有对环境污染的深深忧思和对地球的热爱,是写不出如此有深度的好作文来的。

佳作展示二

家乡变了

张明丽

我的家乡在江苏盐城。盐城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一个并不富有的城市,而今天,作为一个盐城人,我要自豪地告诉大家,我的家乡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路变了!以前的泥泞小路,走起来真是艰难,一踩,裤子上溅的尽是泥,车子几乎无法行驶。现在,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可以容纳六辆大卡车并排行驶!而且以前很少的主干线,现在也增加了很多条。车子在这样的路上行驶十分舒服,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活蹦乱跳”了。

河变了!以前这里很不卫生,河的附近都是垃圾,河水也发出了难闻的气味,让人难以忍受。人们大都是捂着鼻子走过,来过一次的人绝不愿再来第二次。现在不同了,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河水再也没有异味了,变得那么清澈透明。河附近还种上了许多垂柳,像春天的使者,热情地伸出修长的手臂,欢迎人们的到来;它的枝条细长下垂,直泻而下,像少女柔软的长发,又像一条绿色的瀑布,优美而有气势。从这儿路过的人再也不用避之而唯恐不及了,反而会选择停下来细细欣赏美景。当夏天来临的时候,人们还可以在垂柳下面乘凉,真是太惬意了。 车变了!家乡的交通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要说那挥手即停的出租汽车川流不息,轻巧方便的摩托车疾驶如飞,单看那宽阔的马路和过街天桥,还有那等车人日渐稀少的公共汽车站点,就知道家乡的交通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妈妈在阴雨天上班可以坐人力车;全家出行可以乘环城旅游车""真是太方便了! 人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人们都把城市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爱护着,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盐城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爱我家园”""人

们勤俭持家,互相谦让,心中漾着喜悦,脸上带着笑容,说着彼此鼓励的话,生活得有滋有味!

我的家乡真的在不断地变化,越变越美丽,越变越繁荣。是啊,你看,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路更宽了,车更多了,人更旺了,到处呈现出一派现代化都市的亮丽景象,我打心眼里爱着这碧水蓝天、空气清新的美丽世界!将来,等我学好本领后,我会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造我的家乡,使我的家乡变得更加兴旺发达、美丽可爱!

(作者系江苏省滨海县五汛中学学生)

【简评】

文章围绕一个“变”字来写,写出了家乡的种种变化,并特别强调了环境的变化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文中洋溢着的兴奋之情,很具感染力。

美文点击·呼唤篇

善待自然

邵祖新

大自然不仅提供给我们生存条件和丰富的生产资料,还是思想文化审美情趣的重要源泉。人类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因无法与自然抗衡,每每通过祭祀方式祈求神灵的佑护。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特别是从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以来的数百年历史,依靠科技和生产能力的进步,人类俨然成了自然界的主人。在追求物质财富、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发展科技军事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等诸多目标的牵引下,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近乎成了一种疯狂的掠夺行为。

人类果真能随心所欲地对待自然吗?其实,不管人类聪明强大到何种程度,总还是自然界的产儿,仅属于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从逻辑上说,局部大于整体是不成立的。如果人类把自己的权威凌驾于自然之上,无视自然规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干扰和破坏生态环境,那么,弄到后来只会是双方都不大自然和大不自然,最终倒霉的只能是人类自己。

人类果真是无所不能的吗?人类确实是“万物之灵”,创造了灿烂的地球文明,但决不能过分陶醉于自己的能力和过去的胜利。人类每一次这样的胜利,都曾引起过自然界的报复。水污染了,我们可以喝瓶装水。空气污染了,我们是否要戴氧气面罩和携带氧气瓶呢?制造假酒、假药容易,难道还能制造出一个假地球?

不能不说,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这固然跟少数企业违法违规的生产行为、一部分人的不文明举止有关,但更重要的根源恐怕是人口爆炸、现代人的生活消费观念和方式,以及利益驱使下的普遍的社会生产发展模式。为满足市场需求和人们日益扩张的消费欲望,各家厂商拼命想办法缩短生产周期,不断推出新产品,进行豪华包装,在食品中加入添加剂,在饲料中掺进激素,在农田里大量使用农药或杀虫剂。

无数频繁移动的汽车、船舶、飞机,连续运转的空调、冰箱、电脑,在给人们带来出行和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消耗着大量的资源能源,污染着环境。还有餐饮引起的对珍稀动物的捕杀,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巾对材料的浪费,过度拥挤和流动的旅游人口对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各种生产活动造成的森林大量被砍伐,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年级作文 人和自然如何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