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作文曹操 满分作文曹操

高中作文 zuowen 3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有关曹操的高考作文》

有关曹操的高考作文

致曹操的一封信

2004年高考全国卷考生

孟德君:

悠悠千载,别来无恙否?千载之后,您的枭雄气慨仍让晚辈钦佩万分,你横槊高歌,你长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时,眉宇中流露出的求才若渴的神情,仍让我想后心有余香。可是——孟德,我仍觉得您性格中有一极大弱点,这虽没阻止您最终成功,却至少使您的时间推后了。

您对“人言”的态度错了!

“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博望坡”,三把大火烧出了刘氏基业,可是赤壁一战让您狼狈不堪,那把火烧在你的心头啊!您叹息,可您又可曾细想,失败之源是过分相信人言啊——“北兵不善水战,宜用铁链子,船只,则行之平稳,丞相之成功之日亦不远矣”——那个与卧龙齐名的人口舌生花,您敬若神明,可最终……

的确“常问路的人不会迷路”。但相信一切是一个人致命的错误。

是的,赤壁一役让您清醒了一点,可您又犯了又一种错,那就是——怀疑一切。

杨修乃千古名士,对您又忠心耿耿,偶尔有点恃才放旷,可人无完人啊!您最终以“扰乱军心”之名杀之,使贤良之士心寒。您为什么杀他?是他对着被您“梦中”杀死的近侍痛哭“丞相非在梦中,君在梦中耳”时下的祸根吧?他说的没错!您怀疑任何人又表现在——杨修细陈“鸡肋”之涵意时,您就该放弃这“食之无味”的一战,可您又过分刚愎自用,执着进军,可最终却几乎丢丁性命。赛纳克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您就犯了这个错误啊!

但丁有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话虽自信,但是却忽略了一件事:人该常听别人的意见。人啊,“应当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所以,孟德君,小女子有一言进上:别人的意见,当听则听,自己的自信,当信才信,别被人言遮望眼,亦防自信扫慧云。

无知晚辈,出言放肆,尚请见谅。无知言论,

请君斟酌,认为有理,可信则信!认为无理亦可弃于案头,哂笑即可。

顺祝身安!

无知后生:XXX敬上

XX年XX月XX日

所用话题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名师点拨

用书信形式,采取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的方式,可以拉近阅卷老师的距离,同时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以一“小女子”身份直陈“你对"人言"的态度错了!”真可谓“出言放肆”!作者注意谏言委婉开篇,先褒扬其功德,在曹操或许沾沾自喜时当头棒喝!虽出言大胆,却又因精熟三国,依靠丰富的论据说得句句在理,字字有情。曹操泉下有知,当为之汗颜。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 双全?”

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 化身。然而,即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 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出身官宦,十六岁举考廉任城门典校卫。设十二色杖,不分贵贱,一旦违反出入城城规 ,皆 与杖责。这体现他的“忠信”。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是“忠勇”的表现 。

董卓当权,败坏纲纪。操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荆轲。行刺失败,董卓怀疑 他时,他又临机应变,说是献宝刀,骗过董卓后星夜飞离京城,这一切不都说明他有勇 有谋吗?

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 须背负起“汉 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汉朝的气数已尽,朋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 它 走向衰败。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 ,历得四世已侥幸;刘备也不行,靠着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的面具收罗诸葛、关 张、赵云,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像贤”,刘禅宠信宦官,难逃前朝桎梏 。 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 住对前朝愚忠的人民的缰索。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 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以当今全面发展的观点看,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将军事、政治、 勇 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诸葛亮也比不上,他没有狠辣的手段,所以会有宦官黄皓的坏 计; 没有豪迈的诗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甫吟》抒志:没有严刻的惩罚制度,让李严延误了军 粮,阻断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出现既 是个人的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曹公,生而不能与之交游,真是人生一大憾也!

评析:

为曹操辩护。

这篇考场作文内容充实,言之有物。写人就将一个集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于一身 的“曹公”描绘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叙事则把事情的内容, 简明扼要地表述得一清二楚:如写曹的“忠信”“智勇”“英雄”等几段;议论就侃侃而 谈,摆事实,讲道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人信服;抒情则真情投入,情真意切,无比 感人:如结尾之处。语言相当精彩,用词准确精粹,文笔流畅优美。不言而喻,这篇精彩 作文成功的关键,得益于厚实的文化积淀和扎实的语文功底。(傅望华)

曹操遗书

曹丕吾儿:

呜呼,为父大去之日不远矣!于此海内兵荒马乱、国家鼎足三分之时,吾委实不忍撒手而去。想当年吾雄心勃勃,欲拯万民于水火,一统华夏,建宏图大业,如此之夙愿,今日观之将成泡影。天乎?人乎?而今已乎!父死不瞑目也!

人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父有紧要之言需告于汝,望汝切记切记!

甲子年,黄巾作乱。吾挺身而出,集思广益,与众多仁人义士并肩携手,齐心协力,斩贼首级万余,终大破之,故得以入朝为官。后吾败袁术,缢吕布,身居宰相之高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初定。

袁绍恐吾坐大,率兵四十余万来攻,与吾决于官渡。其时吾兵微将寡,粮草不济,世人莫不以吾必败。然吾了无惧色,欣纳谋士雅言,从长计议,与绍巧妙周旋。方“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之许攸来投时,吾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谋士许攸等出奇计,献良策,吾军智劫乌巢,火烧粮草,遏绝退路,令绍首尾无暇相顾,终获全胜。自古及今,以寡敌众、以弱克强者寥寥无几矣,然吾创一奇迹,岂不快哉!

而后,吾取冀州,夺荆襄,灭刘表,拥军百万,上将数千,兵精粮足,横扫中原,意气洋洋,踌躇满志,旌麾南指,与孙刘联军决于赤壁。

此时天下大定,诸侯或死或降。与吾争雄者,唯孙权、刘备而已,然其兵卒之和亦

不过五万。吾自以孙刘必败,一统江山指日可待,遂妄自尊大,盲目自信,又轻信庸碌蒋干之语,误中庞统连环奸计,被周瑜小儿、诸葛村夫火烧战船,大军八十余万顷刻烟焰张天,岂不痛哉!吾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几至走投无路。后败走华容,险些丧命,徒留笑柄。

此乃莫大耻辱,吾没齿不忘!正如此,吾回朝后反复自念,始知盲目自信,刚愎自用,拒谏饰非,独断专行,祸莫大焉!

曹丕吾儿,为父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灭,止有江东孙权,西蜀刘备,未曾剿除,而今病危,引以为憾,未竟事业,望汝继承。汝当记取父之教训,遇事切勿自以为是,擅作主张,亦不可忠奸不分,是非莫辨,切不可重蹈父之覆辙。临终遗言,儿其切记。勉之!勉之!

父字

建安二十四年冬

【点评】

近几年的高考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古典名著为依托的佳作。2001年的《赤兔之死》令人津津乐道,今年这篇《曹操遗书》同样让人刮目相看,赞不绝口。

一、构思奇特,大胆创新。作者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虚构了一篇“奸雄”曹操临终时给儿子曹丕的遗书。信中讲述了他一生辉煌的成就,总结了自己“盲目自信,刚愎自用,拒谏饰非,独断专行”的深刻教训,进而对儿子谆谆告诫,以免其重蹈覆辙。读完全文,你不能不佩服这个考生非凡的想象力和勇于“戴着锁链跳迪斯科”的创新精神。

二、紧扣话题,不枝不蔓。曹操真要是写临终遗嘱的话,一定有许多事情要安排,但本文选材却紧紧围绕“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一话题,舍此一概免谈。“灭黄巾”是因“挺身而出,集思广益”;败袁绍是因“了无惧色,欣纳谋士雅言”;而赤壁之战“败走华容,险些丧命,徒留笑柄”,则是因“妄自尊大,盲目自信,又轻信庸碌蒋干之语,误中庞统连环奸计”!两正一反,两胜一败,重点突出,对比鲜明,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三、语言老到,富有文采。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的遗书当然只有用文言文才符合实情,而且一定要文采斐然,情真意切。这些,本文几乎全达到了要求。准确凝练的动词,一气而下的短句,自然得体的叙述,活灵活现的语气,比比皆是的对偶、引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令人感到赏心悦目,荡气回肠,美不胜收。读这样的文章是一种心灵的陶冶,美的享受。

篇二:《高中作文与名人曹操》

阅读: *张晓娟《曹操从英雄到奸雄的演化》 2011

*高考满分作文与文化名人曹操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奸雄,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是曹操生活的信条,这句话最能体现曹操的奸恶。

但现实生活中的曹操,却有着对理想的追求,是一个矛盾的复杂体。原以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为只是一介武夫,读了他的《短歌行》等诗篇,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否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

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有极高的文学造诣。《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作品都是曹操写的。

【原文再现】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素材评析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

适用话题

曹操爱惜人才,胸怀大志,杰出的军事才能值得大家学习,但是曹操狡诈多变,性格多疑也常常提醒大家,适用话题有“智慧与狡猾”、“理想”、“抱负”及“诚信”、“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人与路”、“谈意气”等。

【精彩范文】

致曹操的一封信

2004年高考全国卷考生

孟德君:

悠悠千载,别来无恙否?千载之后,您的枭雄气概仍让晚辈钦佩万分,你横槊高歌,你长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时,眉宇中流露出的求才若渴的神情,仍让我想后心有余香。可是——孟德,我仍觉得您性格中有一极大弱点,这虽没阻止您最终成功,却至少使您的时间推后了。

您对“人言”的态度错了!

“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博望坡”,三把大火烧出了刘氏基业,可是赤壁一战让您狼狈不堪,那把火烧在你的心头啊!您叹息,可您又可曾细想,失败之源是过分相信人言啊——“北兵不善水战,宜用铁链子,船只,则行之平稳,丞相之成功之日亦不远矣”——那个与卧龙齐名的人口舌生花,您敬若神明,可最终"" 的确“常问路的人不会迷路”。但相信一切是一个人致命的错误。

是的,赤壁一役让您清醒了一点,可您又犯了又一种错,那就是——怀疑一切。

杨修乃千古名士,对您又忠心耿耿,偶尔有点恃才放旷,可人无完人啊!您最终以“扰乱军心”之名杀之,使贤良之士心寒。您为什么杀他?是他对着被您“梦中”杀死的近侍痛哭“丞相非在梦中,君在梦中耳”时下的祸根吧?他说的没错!您怀疑任何人又表现在——杨修细陈“鸡肋”之涵意时,您就该放弃这“食之无味”的一战,可您又过分刚愎自用,执着进军,可最终却几乎丢了性命。赛纳克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您就犯了这个错误啊!

但丁有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话虽自信,但是却忽略了一件事:人该常听别人的意见。人啊,“应当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所以,孟德君,小女子有一言进上:别人的意见,当听则听,自己的自信,当信才信,别被人言遮望眼,亦防自信扫慧云。

无知晚辈,出言放肆,尚请见谅。无知言论,

请君斟酌,认为有理,可信则信!认为无理亦可弃于案头,哂笑即可。

顺祝身安!

无知后生:XXX敬上

XX年XX月XX日

所用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名师点拨:书信形式,采取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的方式,可以拉近阅卷老师的距离,同时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以一“小女子”身份直陈“你对‘人言’的态度错了!”真可谓“出言放肆”!作者注意谏言委婉开篇,先褒扬其功德,在曹操或许沾沾自喜时当头棒喝!虽出言大胆,却又因精熟三国,依靠丰富的论据说得句句在理,字字有情。曹操泉下有知,当为之汗颜。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004年高考福建考生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 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出身官宦,二十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设十二色杖,不分贵贱一旦违犯出入城规,皆与杖责。这体现他的“忠信”。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勇”表现。

董卓当权,败坏纲纪。操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荆苛,行刺失败,董卓怀疑他时他又临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骗过董卓后星夜飞离京城。这一些不都说明他有勇有谋吗?

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汉朝的气数已尽,朋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收罗诸葛、关张赵云,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象贤”,刘禅宠信宦官,难脱前朝桎梏。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以当今全面发展的观点看,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诸葛也比不上,他没有狠辣的手段,所以会有宦官黄皓坏计;没有豪迈的诗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甫吟》抒志;没有严刻的惩罚制度,让李严延误的军粮阻断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曹公,生而不能与之交游,真人生一大憾也!{作文曹操}.

所用话题:选择所列举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文章

名师点拨:运用逆向思维,对历史人物进行大胆评说,是一种聪明的写作方式。文章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受到世俗看法的影响,而是有自己的独特的思考。作者认为,“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曹操这位集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于一身的枭雄,之所以会招来“汉贼”、“乱

臣”的骂名,是因为“‘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这样的看法是非常有见地的,因而对曹操的评价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是一篇精彩出色的人物述评。

曹操遗书{作文曹操}.

曹丕吾儿:

呜呼,为父大去之日不远矣!于此海内战乱纷仍、国家鼎足三分之时,吾委实不忍撒手而去。想当年吾雄心勃勃,欲拯万民于水火,一统华夏,建宏图大业。如此夙愿,今日将成泡影。天乎?人乎?而今已乎!父死不瞑目也!

人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父有紧要之言欲告于汝,望汝切记!

甲子年,黄巾作乱。吾挺身而出,集思广益,与众多仁人义士并肩携手,齐心协力,斩贼首级万余,终大破之,故得以入朝为官。后吾败袁术,诛吕布,身居宰相之高位,挟天子以令诸侯,欲定天下。

袁绍恐吾势大,率兵四十余万来攻,决于官渡。其时吾兵微将寡,粮草不济,世人莫不以吾必败。然吾了无惧意,欣纳谋士雅言,从长计议,与绍巧妙周旋。时许攸“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方其来投,吾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攸出奇计,献良策,吾军智劫乌巢,火烧粮草,遏绝退路,令绍首尾无暇相顾,终获全胜。自古及今,以寡敌众、以弱克强者寥寥,然吾创此奇迹,岂不快哉!

后,吾取冀州,夺荆襄,灭刘表,拥军百万,上将数千,兵精粮足,横扫中原。意气洋洋,踌躇满志,旌麾南指,与孙刘联军决于赤壁。

此时北方初定,诸侯或死或降,天下与吾争雄者,唯孙权、刘备而已。然其兵卒之和亦不过五万,吾自以孙刘必败,一统江山指日可待,遂妄自尊大,盲目自信。又轻信庸碌辈蒋干之语,误中庞统连环之计,拒纳其他谋士之谏,被周瑜小儿、诸葛村夫火烧战船,八十余万大军顷刻烟焰张天,岂不痛哉!吾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几至走投无路。后败走华容,险些丧命,徒留笑柄。

此奇耻大辱,吾没齿不忘!回朝后反复自念,始知刚愎自用,轻信偏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作文曹操 满分作文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