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关于有用无用的作文 有用与无用作文素材

高中作文 zuowen 5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 有用或无用》

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 有用或无用 (附范文)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常常只愿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也常常只想做有用的事。

六百多年前,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用三四年时间完成了一幅《富春山居图》。这幅画是他画给道友无用师的。在当时,人们也都在为名忙、为利忙,黄公望与他的画作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耐人寻味的是,几百年过去了,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而《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却在2011年成了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或认识?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如果你想了解最新高考动态,敬请关注“高考直通车认证空间”腾讯微博@gaokaoge、微信号80796072,每日为您推送最新高考资讯。关注有惊喜,凡关注的考生5月20日赠送一套电子版押题密卷。

题目解析

读这则材料,首先要界定清楚“有用”“无用”的内涵,其次要理清两者的辩证关系,最后在行文中结合实际谈感想和认识。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

从人的角度来说,有用,是褒义词,是说一个人有作为,有成就,对人民、社会有贡献;而无用,是贬义词,指一个人才疏学浅,一事无成。按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就有其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这样一种人才观。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人是否为才,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往往是狭隘的。历史上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这样,科举得中是人才,落第则不是人才;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间者就不是人才。一部封建史,因为人才观的狭隘单一,埋葬了多少人才。当今社会在人才观上已有大大的改进,但依然显得十分狭隘。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所幸的是,我们正在渐渐改变观点,对于物,我们说,世上无废物,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事,我们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没有无用之事,人类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起初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载入了人类科学史册。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它眼前可能无用,急功近利来看也可能无用。但时至今日,谁也不能没有这样一种判断:文化在其本质上显示了人类最广阔的境界,提供着生活所依据的传统,指点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现世,解除“当代”所施加的无意识的束缚。因此,我们需要从文化对人的“最崇高的潜力”和“不朽的创造力”的终极意义出发来看待它。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所谓无用之用,对中国人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无用之用往往是个看不见的存在,只有在缺席的情况下,才会让人意识到它的作用。有用之用可以安身,无用之用可以立命。如果就此进一步思考,有用之用仿佛使用价值,无用之用则是价值。我们习惯从使用价值角度判断一切,由此往往遮蔽价值,我们的价值观是残缺而不完整的。我们喜欢从功利的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会排斥看不见的精神世界。

能有以上的认识,你的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从写作角度来说,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批判实用主义的有害的一面;也可围绕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的价值;还可就诗意地生活的层面展开,谈人文精神的价值""但不管怎样,都要联系实际,有感而发。

英国人说,英国人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我们也要借用庄子的话来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这个作文题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句话概述了今天存在的一种社会现状:现在的人似乎都只想做有用的事,认识有用的人。这种想法固然没有错,但当我们只强调一切都要“有用”时,内心难免会变得过于功利。

第二段话则通过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故事颠覆了我们对“有用无用”的认识,即“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当年的一个无心之举可能在以后就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行为。

基于这种理解,学生的立意一般有两类,一是完全否定做“有用之事”,提出要做“无用之事”;二是既肯定做“有用之事”没有错,更强调一个人不能只有功利的眼光,更应顺应自己的性情,做些自己喜欢的“无用”之事。这两种立意当然都是可以的,可是相较之下自然后者应更符合出题者的意图,因为事实上人不可能完全不做“有用的事”,而材料的重点也意在强调人不能过于功利,而是需要一点儿超功利的精神的。所以比较理想的立意是看到两者既有相通之处,但又有高低的区别,做到真正意义上从整体把握材料。

例文

有限中求无限

孙桦

“吾生也有涯”的我们往往易陷入实用主义的罗网,在现今高强度的生活中来往奔走,不免身心俱疲,总觉得生活不应就这样被所谓有用之事充斥。正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近年来成为文化大事,我想,这正是因为它寄寓了高于现实、让生命富有诗意的无限意义,方能在历经六百年时光淘洗之后,在那代代人所谓有用之事烟消云散之后,在今天仍闪耀心灵的璀璨光辉。

于有限中求无限,当然需要我们拥有坚实的信心和脚踏实地的勇气。但是上述这两点往往在大多数人心中被机械地转化成努力工作,占有更多的物质资源,使自己过上更体面的生活。这固然有其合理性。但若一个人心中被如此想法充斥,那么他终可能会因失去更高于现实的信仰,失去诗意生活的能力,而渐渐异化为工作的奴隶,无法体味这仅有一次的人生的况味。

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连绵起伏的山岭,自然和谐地传达出一个看似无用之人内心对世界的思考,对人生的品味。“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他正是有了高于现实的人生胸怀,才留下自己真挚的感受,被数百年之后的人们所铭记。这又岂是蝇营狗苟之辈意欲勒石留名所能比的?

有限中求无限,更要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有高于现实的信仰,用真心去品味人生的要义,就如康德所言“仰望星空”,亦仿佛圣地亚哥老人独自在海上与鲨鱼搏斗。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老人所得到的只是一副鱼骨架,毫无用处。但他终会被人们视为勇者铭记在心。

物质世界是客观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许我们终不能成一代大师,留传世杰作,但是我们却能够心怀有限中求无限的信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以内心的坚守,将所谓有用之事看得豁达一些。否则,唯此是念,害怕失去,即使得到也无甚快意,终将被时光淘尽。正如苏轼,远谪黄州前,他是政治失意的,但当他让心中高于现实的放旷、对人生的热爱不再受压抑时,他就成为名垂千古的东坡。“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我与子之所共适。”是的,也许我们终为普通人,但超越现实的对生命的热爱足以使我们的生命顿显不凡。

因此,有限中求无限。所谓的有用往往压抑了我们有限的生命,但是我们拥有寻求无限的热爱生命的信念,我们能扬弃以物质为评判标准的流弊,以淡然的心境从《富春山居图》中看到蓬勃的生命力。毕竟,生活不是空话,它是一句大白话!

考场点评

五十分钟的现场作文能够写出这样一篇文章是不容易的,而最精彩的地方则在于作者对材料和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生命是有限的,正因如此往往让我们过于追求其价值而“陷入实用主义的罗网”,于是作者虽然能理解那些努力工作、追求更体面生活的人,但却提出生活不应仅仅如此;它应该还有一种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心灵的充实,从而才能理解到人生真正的乐趣。

篇二:《作文:有用与无用》

作文:有用于无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

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言论没有用处。”庄子说:“懂得没有用处方才能够跟他谈论有用。大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了,人所用的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罢了。既然如此,那么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大地对人来说还有用吗?”惠子说:“当然没有用处。”庄子说:“如此说来,没有用处的用处也就很明白了。”

庄子又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请联系生活经历或自己体验认识,选择适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构思点拨】

我们在判断有用时,往往从我们自身出发,比较单一而狭隘,相比之下,环绕有用的却是无边的大地——世界。无用之用往往是个看不见的存在,只有在缺席的情况下,才让人意识到它的作用。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反之亦然。 我们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对中国人来说,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 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开始以为金钱可以实现现代化;后来发现金钱买不来现代化,现代化需要科学技术,需要核心技术;现在我们又发现没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我们依然实现不了现代化。

【写作范文】

{关于有用无用的作文}.

有用与无用

在这个快餐式时代,人们总会不自觉地问:“这有什么用呢?”当这句话成为口头禅的时候,一种可怕而怪诞的习惯就养成了:于我有用者,亲之;于我无用者,弃之。而且这样的舍弃被视为理所当然。

有用,简单说来,就是有使用价值,对人有利、有益。重视使用价值,能使事物发挥其最大的功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当所有人都对“有用”趋之若鹜的时候,“无用”就被冷落了,它只能退回世界的一隅,蜷缩着。{关于有用无用的作文}.

显然,无用,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它似乎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毕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用“难逃被淘汰的厄运。君不见,多少古老的小巷被推倒,有用的宽敞马路要取代无用的窄窄的胡同。君不见,多少无用的哲学书被束之高阁,有用的经济类书刊长期热卖。这个时代追求速度,追求立竿见影,要有用之用。无用之用,只能眼看着时代的车轮飞速滚过,却无可奈何。

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它急躁、轻浮,它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只好迫不及待地投入“有用”的怀抱,与物质缠绵交织。

但是,有用与无用的标准又是如何划分呢?它在时间、空间上又有怎样的定义呢?于今世无用,那于后世呢?于此地无用,那于彼地呢?我们似乎无从知晓,也许,是因为没有时间深究,因为我们都被无形的手推着快速往前走。无怪乎,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只想生活。”谋生有用,生活无用。所以现代人都少了仰望星空、闭目感受生活的惬意心情。 舍弃无用,其实就是舍弃生活本身。当讲求实用、追求经济效益的温州商人把法国一条古老街道的咖啡馆、快餐店都换成“服装一条街”的时候,法国人不满、抗议,要求“还我咖啡馆”。他们需要“无用”,需要生活,午后休闲的咖啡馆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法国人对无用的浪漫有着一份中国人看来难以理解的认真与执着。

{关于有用无用的作文}.

有用之用,是生活必需;无用之用,亦不可或缺。有用是一抹粉黛,有浓浓的胭脂香;无用是一杯清茶,有淡淡的人生味。

无用之用{关于有用无用的作文}.

庄子道: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相较于有用之用的物质性和利益性,无用之用则过于虚弱了。

人们从切身利益出发,以是否带来实际价值为标准来判断事物的有用或无用。笔可以用来写字,自是有用之物,花,似乎只能悦目赏心,算得上是无用之物。中国老农认为养花是有钱人的玩意,是件奢侈事。他们没有看到花的无用之用:花作为一个大的概念范畴,关乎生物圈的稳定性,没有花,生物多样性将严重锐减。花虽不能带来物质上的直接利益,却一点点改变我们的心情,美化我们的生活。

可以说,无用之用在被人们忽视的角度散发着它们特殊的幽香,这些香气,丝丝缕缕,迷散人呼吸的空气中,真正地与人类相帖相依,也因此容易被忽视。

无用之用是透明的,看不见的,它们的价值只有在“假设不存在的情况下”方能体现。正如庄子对子所说的,大地对人类有用的部分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由此推之,大地是无用之用的,可若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部挖掉,直挖到黄泉,那么人类岂不成了孤岛,我们又该如何诗意地行走,自由地生活。人类生活的金字塔上,基座是无用之用,越往上有用之用愈加显著,人类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中一步一步向上走,也渐渐淡忘了那基座上的无用之用,并对之嗤之以鼻,却没有想过若基座不存在了,人岂不摔得粉身碎骨。

历史证明忽视无用之用就像一天天在积累着病毒,这些病毒终将毁掉人类一切华丽的美梦。长久以来,我们过于重视GDF的增长,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却忘了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围湖造田,砍树造屋,今天我们也尝到了相应的恶果,各种极端天气的爆发一天天加剧人们心里的恐惧。令人欣慰的是,中学课本上终于出现了生态系统的潜在价值,我们知道潜在价值在于其直接价值,即有用之用。

若有用之用是璀璨的宝石,无用之用就是蒙尘的珍珠,宝石的闪亮固然炫目,珍珠温润的内蕴才最贴近生活本身。

篇三:《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价值却不大;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但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1.关于审题

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却价值不大;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但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这是一则有思辨色彩、富有哲理的材料。材料中“有用的事”和“无用的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有用的事”前面有“自认为”,后面有“价值不大”词语,可见“有用的事”并非真的有用,或者只能说是暂时有用,短期有效,从长远来看真是无用,或者是害人不浅的。“无用的事”前面有“喜欢”一词,后面有“留下的东西让人受用无穷”一句,可见“无用的事”并非无用,只是短时看不出来,或者暂时效果不太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对人生发展非常有利,是真正有用的东西。作者或命题者意在批评“做有用的事”的人,因为事实证明做有用的事,价值不大。同时肯定“做些无用的事”的人,因为能够“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生活中普遍存在,联系生活,“有用的事”所指可以很多,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或利益;跟升官、发财、成名有关的事;追求急功近利、名利至上的实用主义;过分看重早教、购买学区房进名校、参加奥数培训班等短期教育行为;选择将来能够找到好工作、发财的专业,选择能考取公务员、有房有权有钱的职业;跟GDP有关的政府官员热衷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跟政绩有关的房地产开发、土地拍卖、仿古街区。与此相反的“无用的事”所指同样很多,崇尚心中的事业理想、精神生活;跟升官、发财、成名没关系的、能丰富情感、滋养精神的事;选择为民谋福利的民生工程以及尊重大自然的生态建设;淡泊名利、不求功利、本真地享受生活;选择不能发财的冷门专业甘之如饴,并且留下了值得称道的东西;注重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品德高尚风气的学校教育;倡导学生读书、在读书中提升阅读素养、培养能力的做法;淡化物欲和名利的思想、亲近大自然、用文学净化心灵的举动;亲近文化名人、走进经典名著的读书活动;坚守民族气节、弘扬民族道德的行为;坚持理想的信念;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

2.关于立意

立意应该从材料出发,是对材料的发掘和提炼。考生应该准确诠释什么是所谓“有用的事”,什么是在有些人看来“无用的事”,然后要揭示“有用的事”只是暂时有用,短时有效,长远看实则无用,而且对人生或社会发展还有害的真相或本质,与此同时,还要分析“无用的事”实则包含着有用的道理,只是暂时看不出来,不明显罢了,从长远来看,从发展来看,从科学性看,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因为它是心灵世界的东西、精神层面的事情,事关人的思想性格品德的养成,事关人生发展的基本素质、能力要求、幸福追求。考生可以侧重一个方面,而兼顾另一方面,但要把道理说清楚,把“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阐述清楚,这是审题的关键,也是评判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因素。

3.思路指导

“有用”和“无用”是本则材料的核心词,相反相成,不可分割。而从材料的倾向看,着意于强调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是有用的,所以写作的着力点主要在表现实际“有用”的“无用”。具体写作角度有:

①剖析认识实质。

频频出现“无用论”的实质是什么?是功利化的认识,是狭隘的思想,是肤浅的认知水平,是目标主义。

无目的的旅游最美,无目的的观影最美,无目的的交友最美,无目的的艺术创造最美…… ②分析二者关系。{关于有用无用的作文}.

首先,“有用”和“无用”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构成“用”的完满。

其次,“有用”和“无用”会相互转化,“有用”会转化为“无用”,“无用”也会转化为“有用”。

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

③列举现实病例。

在这个成功,金钱,权力,名位充斥的时代,“无用论”自然在很多人的心里勃勃生长,并表现为现实的行动。

个人层面,功利化认识,功利化做人,结果成为扁平人,甚或空心人;信誉不佳,美誉不足,交不到真朋友,不会有大格局。

政府层面,功利化发展,为了眼前的税收和产值,破环环境,高耗资源,不顾子孙后代。 教育方面,功利化教育,对就业无用的不学,结果就是创新能力不足,人文素养欠缺,人格发育不健全,很多成为问题孩子。

【作文例文】

有用与无用(70分)

风萧萧处,多少莘莘学子星夜兼程赴考场;温柔乡里,多少贪官污吏机关算尽赴名利;平凡城市,多少工作家庭拼命工作求生存;一国一家,多少人物大笔一挥便是发展图强。

倘将上述均归为“有用”之行列,试问岂不是过于草率?“急之国”的人们,可以为的是名利,但大多只为了生存。

当然,这绝不曾与“无用”相违背,因为“无用”并非简单的时间挥霍,更多只是精神诉求、心态平和。可以想见,提“贫家子弟”的人只是在混淆概

然而放眼大千世界,“有用”、“无用”已成为一对互不共生的矛盾,原因很简单,“有用”看不清“无用”的价值,“无用”也不明白“有用”的意义。于是一边高举儒家大旗,一路高歌猛进;一边却心浸老庄思想,躺在室外桃源。不过倒也奇怪,儒家华丽外衣里包裹的只是名利,而非急躁,与速度毫无关系。子曰:“欲速则不达。”心急气躁如何能求得名利?倒是黄老学说彻底无为,无为成为避世,自然无法成为主流价值观。

只能说,提出“无用”之人同样在混淆概念,心急与名利并无必然联系,甚至恰好相反,心急做的只能是无用功。

追本溯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速度之风,进而世界风行,传至中国亦不能例外。回想马克思﹒韦伯对工业革命的结论:生命本是一张由意义构成的丰富之网,而当下人们早就把这张网给撕破了。

换而言之,“有用”被撕成了“无用”,“无用”进化成为“有用”,甚至成为财富、声誉、地位的代名词。由是,二则本末倒置、南辕北辙、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

试举一例,一件艺术品究竟有用没用?对艺术家而言,“有用”因为这是自己的生存之道。于是急于求成、粗制滥造、推向市场,遇到一个心求“无用”的买家为粉饰自己本无知的修养,成为“有用”的门脸道具,于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恶性循环,艺术家生产出越看似“有用”的“无用”产品,消费者越买进装饰“无用”的“有用”之作,可谓一拍即合。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关于有用无用的作文 有用与无用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