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光的折射作文 光的折射定律

高中作文 zuowen 3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光的折射的特点实验课备课教案》

(物理)学科实验课备课教案

篇二:《3.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折射定律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解释有关光现象;; 2、知道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并能用来处理有关问题;

3、知道折射率的定义及其与光速的关系,并能用来进行相关计算。 二、能力目标

会用折射定律解释自然界中出现的光的折射现象(如海市蜃楼、水中观像等),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 三、德育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的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2、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教育。 教学重点

广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的教学。 教学难点

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初步了解,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现在我们讨论光的折射.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或在同一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方向发生偏折

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图示:如图所示,AO为入射光线,O为入射点,

OB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

1)、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r叫做折射角. 3、折射定律:

内容: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

这就是光的折射定律,也称斯涅尔定律(斯涅尔是荷兰数学家) (二)、光路的可逆性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当光由空气进入玻璃,发生折射现象时,如图1中光路反向,

有:sin =n>1,故i>r。 r

即当光由真空或空气进入其它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率。当一束光沿CO入射时,其中一部分光将沿AO折射。所以光从某种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相对折射率与绝对折射率 1、相对折射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第二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的正弦与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对于给定的两种介质来说是一个常数,用n21表示,n21

sini

。常数n21

称为第二种介质对第一种介质的相对折射率。

2、绝对折射率:任意一种介质对真空的相对折射率称为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这种介质的折射率,用n表示.通常说某种介质的折射率即是指它的绝对折射率,也就是它对真空的相对折射率.

3、相对折射率与绝对折射率的关系:

实验表明:第二种介质对第一种介质的相对折射率等于光在第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1与光在第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2之比,即n21

V1V2

.

C

由此可得某种介质的折射率n,C为真空中的光速。进而可得:

n21

V1

2

V/V21

n2

1

,即第二种介质对第一种介质的相对折射率等于第二种介质的

绝对折率与第一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之比。

光在任何介质中的速度都小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即V<C,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

Cn=V都大于1。

C

1。若把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相差很小,故空气的折射率n=真空也看作一种介质,则真空的折射率为n1。

例1 图1所示的是一束光线穿过透明媒质I、II(空气)、III的光路,从图中可知( ) A、III介质的折射率最大 B、II介质中光的速度最大 C、光在III介质中波长最短

D、光在II、III介质分界面不可能发生全反射

解析:由n1sin45°=n2sin60°=n3sin35°和n=c/v=λ0/λ知,A、B、C、D都正确。

例2 如图所示,一储油桶底面直径与桶高均为d.当桶内无油时,从某点A恰能看到

桶底边缘上某点B.当桶内油的深度等于桶高的一半时,在A点沿AB方向看去,

看到桶底上的C点,C、B相距d/4.由此可得油的折射率

解析:依题所述的情境,可知A、B与桶的右上边缘位于同一直线上,储半桶油后,则C点发出光经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B点,如图所示. 由题中给出的几何关系,可得

说明:光线发生偏折,是因为两介质传光速度v不同,或说折射率n不同.这是同一物理过程从不同角度描述的方式.本题还可以求出光在油中传播的速度

{光的折射作文}.

(四)、视深和视高 1、视深公式:

如图2所示,一个物点位于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

h0

深处,当在介质界面正上方观察时,物体的视深为:

略证:根据光路可逆和折射定律: n

图2

sini

sinr

一 般 瞳 孔 的 线 度d=2~3毫米,因此i和r 都 非 常 小,则{光的折射作文}.

sinitani

aa,sinrtanr。 hh0

故有

可见:视深比实深小。 2、视高公式:

如果从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观察正上方距液面高为h0

的物点,则视高为h

nh0

略证:如图3所示,根据折射定律有n

sini

sinr

aa

sinrtanr

hh0

i、r很小,故近似有: sinitani

所以

可见:视高比实高大。

3、视深与视高公式的应用:

利用视深与视高公式,不仅可以极为简捷地测定介质的折射率,而且还可以很方便地分析和解决与视深和视高有关的各种问题。 例3 如图4所示,紧贴矩形玻璃砖右端插一颗大头针,在距左端l1=3厘米的O处观察大头针D的像D’。若测出像距右端l2=4厘米,玻璃砖厚度L=14厘米。试估算玻璃砖的折射率。

解析:根据视深公式 h

h0

,h0=L,h=L-l2, n

h0

L=L-=1.4 l2h

所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n

可见视深和视高都与观察点的位置无关(只要垂直观察), 观察点到界面的距离l1是多余的无关条件。

例4 光在某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2.122×108m/s,当光线以30°入射角,由该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为多少?

解析:由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得: (1

又根据介质折射率的定义式得:

(2)

为在空气中光线、法线间的夹角即为所求.

为在介质中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30°.

由(1)、(2)两式解得:

所以

例5 光线从空气射入甲介质中时,入射角

入乙介质中时,入射角

度比.

解析:设光在甲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

折射率的定义式得:

,折射角

,折射角

,光线从空气中射

.求光在甲、乙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

,光在乙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

.根据

根据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得:{光的折射作文}.

, 得:

所以:

例6 光线从空气射入

多少?{光的折射作文}.

的介质中,反射光线恰垂直于折射光线,则入射角约为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有入射角

跟反射角

与反射光线垂直,即两光线的夹角为90°,则反射角

,则

又根据折射率的定义式:

相等

,根据题意折射光线

与折射角 互余,即

{光的折射作文}.

所以:

例7 如图2(a)所示为为玻璃制成的圆柱体,它的折射率为3。

(1)一细光线以θ=600的入射角射入圆柱体,它从圆柱体中射出时,出射光线偏

篇三:《作文》

小学高年级、初中素材篇(二)

由于太多原因,上次只写了《如何让孩子在家学习写好作文?》系列中的素材篇(一),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妈妈留言了几次,想双子接写下去。对不起看博的朋友了,现在接写:

上次写到冬儿为了应对中考,准备了十多篇内容(素材)的作文,当然都是她自己原来所写。在中考前最后的一段时间,写进许多的题目……后来看看,真是吃惊,只要用得好,真能套进太多的题目。

此时重点说说,冬儿如何把初二上学期写得一篇作文《风光无限》的素材,试着套进了江苏几篇历年中考试卷中,记得这篇还放到高年级群给群友看过。。。。。。 这个“爬山”素材,是多年前冬儿到四川游玩的一个回忆,没想到几年后的初二,冬儿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并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很高的立意写了出来。因为是自己的经历和所思所想,所用手法可以,读后感觉还行。冬儿中考复习时,帮她翻了出来,用这个素材,套了几篇。

下面把这个原有的素材和后来套用的两篇:(题目、内容都不相同)的作文传上来给朋友们看看:

风光无限

站在色莫山腰,一眼望去,绵延的原始森林顺着正午阳光的轨迹,驶向远方白雪皑皑的山巅。虽然高原空气缺氧致使我胸口隐隐发闷,但满目浓浓的绿意,清脆的空山鸟语以及沁人心脾的清爽凉意,无不使我愉快无比。

擦擦额上的汗珠,蹭了蹭被烂泥裹得面目全非的登山靴,找了一块约一米长的大石块坐下,跳得飞快的心也已平复下来。爬上海拔2000多米的雪山果然是个体力活,一身厚厚的羽绒服好似刚从水里拎上来般。我深深地吸了口气,想要看到更美的风光还需要继续向上爬呀!所以拎着背包继续走 ……(点题)

人常道:“无限风光在险峰。”果然不假。看着眼前的美景如一张张选好的照片,印着火红的云海以及洒满金色的,皑皑白雪波澜壮阔的七彩湖泊,心中极是感慨。 无限的风光只有攀爬过满是泥泞之路的人才可以真正欣赏到。站在山脚下的人是无法感受到站在巅峰上所望见的极致美景。这也是我为何要花上一整天离开旅行团与朋友一起去爬色莫山得缘故了。(入题)

其实,每一个人都像登山者般一直在向险峻的山顶攀爬。我们的人生就是攀爬的过程。每爬一段距离,我们都可以欣赏到与前一次较之更为美丽的风光。 有的人不堪辛苦,停下了自己的脚步。即使明明可欣赏更美的风光,却只愿就此止步完成自己的攀爬。有的人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被迷惑,一个失足落下山崖,难以再次翻身,从此再也无缘感受那无限风光。还有的人,意志顽强,既不畏艰辛,又不被外物迷惑,最终一步一步走向巅峰,欣赏到了常人所无法感受的无限风光。亲爱的朋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呢?(点题)

前方风光无限,我愿坚持攀爬攀向我生命里那座高山之巅,望尽无限美景!(结尾点题)

给朋友们看上面这篇作文,并不是说初二上半学期的冬儿作文有多好,这篇作文明显的语言罗嗦,大话多点,但全文的确很扣题,内心描写到位,所以在中考复习时,孩子认为是个好素材,翻出来套用了几个不同的题目。

应试教育的确让人无奈,但想孩子保守地在中考作文中拿高分,只要是个初中的家长,在这三年,就要做个有心人,让孩子把写过的作文素材(自己的真情实感),保存好,最多十个素材就行。到了中考前,一定有用。

这个如何收集素材的方法,双子在前篇有写。

下面是个09年的中考作文题,题目是《—-心中来》,冬儿在中考前做了练习,用上面《风光无限》这个;爬山”的素材套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光的折射作文 光的折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