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刘同在高中的演讲 刘同演讲视频

高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本文为刘同对高三学子的一次演讲》

本文为刘同对高三学子的一次演讲

刘同,1981年2月27日出生于湖南郴州。电视节目制作人,光线影业事业部副总裁,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同学们,你们好。

我现在很紧张,印象里,我人生大概有两次极致的紧张。第一次是我高考的时候,因为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考上大学。第二次是我几年前去清华和北大演讲,那是我根本不可能考上的两个学校,面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学霸,我很忐忑。

但后来我想通了。我读高中的时候不如别人,排名落后,输了同学一大步。但是进入社会之后,我很努力地工作,慢慢取得了成绩,走到今天,我可以大声地说一句,看,我并没有输。对我来说,人生不仅仅只有高考才是最重要的门槛,其实人生一段一段全都是槛。每个槛都要努力,都能努力,都有机会去努力。

今天想和大家说的题目是“我们为什么要考大学?”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免不了回忆过去,感慨万千,那是我不愿意回首的日子,因为它对我来说太黑暗了。

三年前《人民日报》发了一篇新闻,说是一个父亲不想让自己的女儿读大学,因为他认为读大学要四年时间,一共要花掉八万的学费。读完之后找的工作可能一个月工资也就两三千块钱,他认为好不划算。那个父亲说我让我女儿高考之后直接去打工就好了,四年怎么着都可以赚个十几万吧。然后这十几万还可以创业、买房子、做投资,多好。

新闻一出来,人人哗然,大家开始疯狂讨论。

说句实话,如果那个时候我还在读高一或高二,我肯定会特别兴奋地拿着这张报纸给我爸妈看。我会说你们看,学学人家的爸爸,都不要他女儿读大学的,多棒。我还会跟他们说,你们别逼我考大学了,就让我早一点工作吧,提前给你们赚钱养老,早日实现我的价值,多好啊。

现在想起来,为什么高一、高二的我会这么认为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根本不知道一个人为什么非要成绩好,成绩好不就是为了让老师开心,让爸妈有面子嘛,让七大姑八大姨羡慕,指指点点说瞧人家孩子多棒。但是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啊?

那时我特别羡慕一些同学,他们好像天生就特别会学习,小学前十名、初中前十名、高中前十名。他们应付考试不费吹灰之力,人家是一做就全对,我是一看都不会。我绞尽脑汁也做不出来的那些题目,他们微微一笑就知道答案了,完全用智商碾压了我。久而久之,在我心里认为,学习好、成绩好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就是白日梦,而我的存在就是个笑话,就是为了衬托那些学习好的人。

从踏进校门开始,我就从来不知道成绩好到底是什么感觉。我认为自己完全不具备学习能力,那我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去考大学,让自己输个彻彻底底呢?

直到高三的时候,我有同学要去长沙的湖南师范大学考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主持系,就问我说刘同你要不要去考?说实话我哪学过什么普通话啊?我普通话真的超烂的。但是我想反正高三了,我也不想考大学,闲着也是

闲着,如果我跟着去考了,万一传媒大学的招生老师又聋又瞎呢?万一把我录取上不是挺好的。然后我就跟我妈说我想考播音系。我妈平时很抠门的,可这次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问我需要多少钱,我说500,我妈立刻就给我了。

我之前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更没有去过大学。但我就这么大着胆子去了。

事实证明中国传媒大学的招生老师不聋也不瞎,我初试就被淘汰了。我的那些同学都过了复试。

既然如此,我就干脆死了心,来都来了,那就在校园里随便转转呗。于是,在我同学去参加复试的时候,我就绕着整个大学城(由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组成),一点一点地逛。我看到那些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们,结伴成群,一起弹吉他,一起唱歌,一起表演话剧,一起研讨学术,一起去看电影,在英语角用英文随意聊天,在我眼里,大学就好像幸福自在的天堂一样。

在大学里,一个人可以参加很多社团,可以拥有很多朋友,拥有无限多的选择,拥有最大限度的自由。那几天,我看得眼花缭乱。这和我在初中高中单调压抑的校园生活完全不一样,别人也不会用异样的眼神看他们。我完全不能理解这是一个什么环境,难道大学都是这样的吗?

回去之后,我就一直想这个事情。我的家乡在湖南郴州,那是一个小得不起眼的城市,生活了十几年,我周围的同学和熟人都是一样的,我的亲戚朋友也是一样的。同样的面孔,同样的思维,同样的习惯,同样的言谈。生活圈子极其狭窄,我稍微有点事,立刻传得人尽皆知。人人都知道我的短板,都知道我成绩不好,所有人看见我必说的一句话就是,刘同你很难考上大学,你真的不是读书的料。

久而久之,我对这种环境生出极度的厌恶,周围所有人都在唱衰我,看不起我,每个人都认定,你,刘同,就这样了,这辈子都没什么出息了。

那时我有些破罐破摔的心理,我抵触所有人,抗拒所有人。我不是不想考大学,我只是太讨厌那些在我耳边叨叨着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的人,他们好像是情感的绑架者,以所谓的“用心良苦”,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给我施加压力,不断灌输给我可怕的理念,考不上大学,一辈子就全完了。

从师大回去之后,我突然开窍了,眼前似乎打开了一扇门,通往一条从未见过的道路。我不再消极对抗,不再懈怠沉沦,我开始强烈地想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我想认识更多有趣的人,而不是十几年来随时随地都会讽刺我的那些熟面孔。我也想去参加那些社团,接触全新的世界,全新的人群。我想摆脱父母的安排,不再由别人告诉我该如何去做。

那一刻,我幡然醒悟,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整个人都亮堂了。我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我不考大学,留在这个小城,找份看得到尽头的工作,那我这辈子就真的全完了,我肯定被自己给堵死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自己之前有多蠢。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在跟成绩好的人较劲,好像我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要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而我无论如何也争不到。我人生的全部挫败都来源于此,我所有的精力,思想,也都集中耗费于此。

我一直以为读书是为了父母,为了亲戚,为了老师,为了面子。但那一刻,我清楚地知道,考上大学,不为

任何人,只是为了自己。为自己能够展翅高飞,离开一成不变的环境,飞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认识更多更好更有趣更优秀的人。

我太晚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世上从来没有太迟的事。

从那天开始我拼命学习,我真的是从早上5点钟就起床,把高一、高二落下的功课全部从头看一遍,任何一个小问题都不放过,直到弄明白为止。每天晚上我都是两三点钟才睡觉,每天就睡几个小时,本来已经对我不抱任何希望的爸妈看到我这个样子,都认为我从长沙回来之后疯掉了。

他们当然不知道我心里怎么想的。那时我心心念念想的就是我一定要逃离他们,一定要离开,我多考一分就能离他们远一点,我多考十分就能离他们再远一点,如果有本事的话,我真恨不得自己考到国外去,永远都不回来。

去考中传播音系之前,我的成绩是班里倒数十名。最后高考的成绩出来,我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比一模成绩高出一百多分,超水平发挥,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的中文系。

进入大学之后,我每一天都练习写作,也开始认识更多的朋友,他们性格迥异,新鲜风趣,我跟他们分享读书的感受,尽情讨论对各种事物的看法。我整个人的状态一下子就变了,从高中时的颓废自卑压抑,变得阳光乐观热情。

我在大学里面认识了一个女同学,对我影响深远。那时因为我的钱老不够花,那个女同学总是特大方地借我钱,而且还不催着我还。我就很奇怪,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她是特困生,有补助,还有特等奖学金,每个星期还去当家教,所以就显得很有钱的样子。

她的经历让我汗颜,而当我有一天在校报上看到她的专访,就彻底被她折服了。

她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得骨癌去世。为了给爸爸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钱,还欠了一大笔债。她就跟妈妈商量,如果读完高中再读大学的话,开销太大,家里可能一辈子都还不上债,所以她要放弃考大学,选择读中专,这样可以提早几年出来工作。

她成绩非常好,考上了中专后顺利找到了一份小学老师的工作。正当家里一切慢慢好起来的时候,妈妈突然被诊断出来得了肌肉萎缩,丧失了自理能力。从那天开始,她每天早上7点钟去学校教书,晚上回来之后给妈妈按摩,缓解妈妈的疼痛,一直要按到下半夜,妈妈睡着之后她再去备课,睡两三个小时然后又去学校上课。就是这样一直扛一直扛,几个月、半年、一年。然后就在妈妈病情加重的时候,她所在的中专突然告诉她说,学校有五个名额,可以推荐去报考湖南师范大学,你要不要试一试。

在她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大学”这两个字,她认为自己这辈子与大学已经绝缘。而且,她的成绩不是五个人里最好的,她的综合条件也不是最优秀的,即便机会来了,也绝对轮不到她。

这件事她没有跟妈妈讲,但她还是悄悄去了湖南,到了长沙。因为她跟我一样,从来就没有去过省会,她只是想去见识一下。

没想到,她初试竟然过了,通知她二试的时候,她依然不敢抱任何希望。到了放榜那天,她在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一路狂喜地坐大巴回家,想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半途手机

响了,医院给她发信息说请速回电。她立刻打电话,医院说妈妈快不行了,她一边哭一边往医院奔去,赶到的时候妈妈已经去世了,她没来得及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妈妈到死都不知道女儿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实现了最不可能的心愿。

而她,虽然扭转了命运,可仍然没有逃过命运大神的捉弄,她成了孤儿。

听完这个女同学的故事,我的眼泪哗哗地流。她小小的个子,竟然肩挑背扛了那么沉重的负担。她每天笑嘻嘻地努力读书,生活,完全掩盖了深夜痛哭的眼泪和忧愁。

毕业后我们一起考进湖南卫视,在那之前她根本不知道电视台是做什么的。但她极其努力,比男孩子还肯拼,每天熬夜加班。两年之后我在湖南台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记者,她已成为一个声名鹊起的大编导。 现在,她是光线传媒活动公司的总裁。

一起北漂的日子里,我曾经问她,你为什么那么拼啊?她说自从我爸妈离开我之后,我就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会帮助我,我只能靠自己改变已经写好的命运。生命是一本可爱的书,既然已经翻开了,我就要认真地,积极地,从开头看到结束。

我要感谢自己在高中最后几个月的努力。如果当时选择了放弃,我不可能遇到这么优秀的人,又通过与她的相识改变了自己。读大学很重要的意义就是,遇见跟你一样努力的人,你们一起发光。

我转发《人民日报》那条新闻时,写了一段话。我说:读大学的价值也许在于能认识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交往,能集中解决很多困惑,从而形成自己的原则,开始学会拒绝。读大学的价值在于你明白了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人,你开始有了靠近他们的动力,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你现在努力,未来就会遇见那些和你一样努力的人,你现在不努力,你未来遇见的人大概也是和你一样的处境。

有很多人非常的幸运,从高中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而我其实没有那么走运,我是通过短暂的努力进入大学之后,才给了自己一个机会重新塑造自己。

所以回到我们开始的话题,高考重要吗?当然重要,而且极其重要。

人生的道路上,未来还有很多坎,肯定比高考还要难,因为它们不如高考那么纯粹,那么公平,人人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面对同样的竞争环境,你单纯通过拼搏勤奋,就能获得优异的成绩。步入社会后,你会发现,很多事,即便努力了也是无效,因为种种条件的差异,社会的各种潜规则,你不再拥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从此也再不会像高考这样,有一群同龄人和你一起战斗,有老师带着你们奋力向前,有家长在背后做你们的强大支援。 高考的可贵,就在于它的纯粹,所以一定要把握最后的时机,在最纯粹的竞争中,漂亮地尽力地拼搏一次。 同学们,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家长,也不是为了老师,而是为了让你们自己变得更优秀,变得更好,谢谢。

篇二:《刘同演讲稿》

篇一:刘同演讲: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发芽

刘同演讲: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发芽 各位校领导,老师,各位家长,以及最重要的毕业生们,大家好。

我是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03届中文三班的毕业生,你们的学长,刘同。

在师大就读的四年间,我有两个梦,写作梦和传媒梦。好像毕业的十二年以来,自己为了这两个梦而需要时刻保持清醒,担心一旦睡着,梦就真的成了梦。

虽然心中一直有梦想,但现在的我,和你们一样,也会迷茫,也会孤独。但也因为幸好心中有梦想,所以这些年一直在不服老的长大,有好多东西想学,在大公司里尽力当个称职员工,去坚持自己觉得对的观点,会鼓起勇气和老板吵架,但说错了也会低头跟同事道歉,哪怕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版的书不畅销,也坚持写了十几年。

今天来到这里,我想,我还是从我在你们的这个年纪的时候说起。

回到12年前毕业那一天的我,想了很多事。

我很庆幸我在大学的四年中交到了一群很好的朋友。

我也很庆幸我大学四年谈了几次不成功的恋爱。

我庆幸大学四年,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写作上,有一个坚持到现在的爱好。 当然我也会有后悔。 我后悔毕业的时候没有和一直免费借我cd听的音像店的店员告别。

我后悔没有学好吉他,没能在毕业晚会的时候唱一首关于自己青春的歌曲,以至于我今天还在学吉他。我还后悔没能好好的学英文。我曾以为自己这辈子不可能会和外国人打交道,事实证明我不是低估了自己,就是低估了外国人。我现在就职的光线影业,有大量的海外业务,连外国人来开会的时候,我只能一直保持微笑,然后在同事大笑的时候也报以捧场的大笑。 但总的来说,我还是觉得很庆幸的,因为大学四年花了很多时间在靠近自己的目标,毕业时出版了自己第一本小说,虽然卖的不好。毕业时能通过考试在湖南台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那些不重要,但当时的我想,这些都是靠大学的自己一点一点做到的,未来只有可能更好,不会更差。

那时很多人好奇,一个学中文的,怎么去传媒工作?现在也有一些学弟学妹问我:我不是学传媒的,能进传媒专业吗?对这些特别真挚的提问,我的回答是:先不要问答案,先放手去试一试。

我清楚的记得我小学考重点初中失败,我爸到处跟人求情。我也记得初中考重点高中又失败,我妈咬着牙取了很多钱给我交了挺贵的建校费。

我终于要考大学了,他们怕我未来生活得不好,他们都是医生,要求我也学医。想了很久,我决定不再让他们操心我的生活,偷偷报了中文系。

来了湖南师范大学,进学校那一刻,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大四毕业那一年,他们不要再为我的工作而再四处低头去求别人。

人一旦没有了退路,就好像面前哪一条路都能走了。那时我决定,一定要在未来的路上选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培养一个自己喜欢的爱好。

写作是我在大一时养成的习惯,那个时候没有电脑,只能手写,写完一篇文章就认真收好。我会去报刊亭买很多杂志,记下编辑的名字和地址,把文章复印出来,给各种杂志投稿。 那时的杂志社对作者比较尊重,即使不用你的稿子也都会有回信,就是退稿信。我常常收到退稿信,但退稿信也要打开信封,才知道里面的内容,所以在同学们的眼里,他们不知道那是退稿信,只是觉得刘同好厉害,又收到杂志社的回信了。

我大学四年就是靠同学羡慕这些退稿信的崇拜一直走下来的(笑)。

写作是一件很清贫的事,如果一开始想靠这个赚钱没有任何可能性,但是靠写作获得安全感却是一件很好的事。在我的大学时光,好像大多数的事情都和别人一样,差不多的成绩,差不多的体育,差不多的迷茫,差不多的人际关系。唯独和别人不一样的,是每一天我都会多

几页写满字的稿纸。

一边写小说的同时,我也会在博客上每天更新日记,因为我想在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一定也会有和我一样的人,想一样的事,一样的迷茫。这样一写就是十年。

突然有一天,出版社的编辑对我说:我看你以前的日记看哭了。你知道你的日记写了多少字吗?我并不知道。她说:你这十年写了200多万字。她说她想整理出十五万字出本书。我说谁会看这个,她说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人。我说那好吧,你先整理。 后来我读着她整理的文字,十年前,九年前,八年前自己写下的日记,感慨万千,我在每一篇文章之后又加了一大段现在的心情。变成了同一个人跨度十年的对话,那种感觉很奇妙,又觉得很万幸,把所有的一切都坚持下来了。

这本叫《谁的青春不迷茫》的书出版之后,三个月打破了近年青春书的记录,有读者说缺乏文学性,也有读者说让人特别有共鸣。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很感谢十年前写这些文字的自己那么的真诚,也很感谢坚持十年写日记的自己那么的认真。

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了,很多事并不一定要得到为了全人类的认可,只要我们坚持,找到自己的同类即可。

因为找到了自己的同类,我好像突然少了很多困惑。接着又写了《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很多人给我留言说谢谢你,写出了我们的心声。

其实我根本不是在写他们,我只是明白了,要做一个当下能全盘接受自己的人。

正因为如此,因为知道自己哪里不好,所以从大一开始一直在传媒行业实习。毕业时通过考试,我从一名中文系的学生变成了一名电视台的娱乐记者,有朋友看不起娱乐记者,说这个工作很低等,希望我多为自己考虑考虑。

我当时根本就考虑不了那么远的未来,我只有一个困惑:如果我真的有能力的话,我一定能成为最优秀的娱乐记者,而不是瞧不上这份工作去换一份所谓更高级的工作。

从毕业到今天,我一直待在这一行,身边很多人跳槽,转行,创业,我还待在这里。 这些年的工作中我遇见了好多问题,这些问题也会是大家会面临的问题。

比如:我有很多年在想,怎样才可以让工资更高一点。

我也会想,老板会喜欢怎样的人?我还会想,如何让才能让同事喜欢我,愿意接受我的管理。 一个人没有正确答案的时候,常会凭感觉做出错误的选择。这个时候最好停下来。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只有心甘情愿,才觉得理所当然。这是一种想象中的境界,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

更多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路,走着走着,会觉得痛苦,黑暗,令人窒息,觉得孤单。 其实你不害怕熬不下去,你只是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痛苦代表压力,黑暗代表困难,窒息代表大多数人会因此而放弃。所以,只有你比别人见到的黑更黑,你所能承受的苦比别人更苦,你才能比别人走的路更长,见到的风景更多一些。

工作之后,要换工作的借口会变得很多:比如,工资太少啦,要辞职。

加班太多,要辞职。

路程太远,要辞职。

领导太凶,要辞职。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些并不是原因,而是借口,归根究底,你就没那么喜欢那份工作。

不要把借口推给工作,而应该认真想一想:为什么自己会找不到一份心甘情愿,不那么计较的工作?

我们换一个比喻:你要找一个人结婚,你嫌弃对方家境一般,出生不好,长相不够,身材略胖,各种缺点如数家珍。你当然没有错,但归根究底就是你不爱对方而已。

所以,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应该是,能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第二大的本事才是坚持,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轻易放弃。篇二:刘同演讲会

1.青春就是三个词:不要脸,尽兴,豁出去。

2.屌丝是个褒义词,因为只有你被称为屌丝,才会有今后的逆袭。

3.为了学好英语,我找了个英语好的女朋友,本想着可以用英语吵架,但其实我们是老乡,吵架连普通话都不用,直接用家乡话就好。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刘同在高中的演讲 刘同演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