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四川异地高考的最新政策 四川2016异地高考政策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2015年四川省高考加分具体政策》

2015年四川省高考加分具体政策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以及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体育总局、中国科协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教学〔2014〕17号)精神,结合四川实际,现就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我省普通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取消和保留部分加分项目

(一)取消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

2015年1月1日以后获得以下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1. 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在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和羽毛球8个项目运动中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或达到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相关考生可选择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或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考试招生,或其他体育学类专业招生。

2. 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由中国科协主办的全国中学生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下

同)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学科特长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

3. 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等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一、二等奖,以及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科研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

4. 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省教育厅表彰的省级优秀学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5. 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

以下三类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1) 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及国家有关部委授予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的考生;

(2)获得县(市、区)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公民”称号、市(州)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勇士” 称号和省人民政府表彰奖励的“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的考生;

(3)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认定为思

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考生。

对有突出事迹的考生,按照有关程序,高校可破格录取或单独考试录取。

2015年1月1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上述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可按我省原有规定给予加分,分值一律调整为5分。其中,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各级政府表彰的见义勇为考生在2015年至2017年录取中加5分,2018年起不再加分。

(二)保留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

保留以下全国性加分项目:

1.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加1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20分。

2.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加10分。

3.烈士子女加20分。

(三)取消部分地方性加分项目

1. 2015年起,取消以下地方性加分项目:

(1)对第一志愿报考我省地方属农、林院校农、林专业的考生加10分。

(2)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峨边县、马边县、米易县、盐边县、石棉县、北川县、平武县、汉源县、宝兴县、兴文县、宣汉县、叙永县、古蔺县、筠连县、珙县、屏山县、荥经县,仁和区、金口河区(以下简称三州、十七县、两区)的艺术体育类考生专业统考成绩

达到省控制分数线的,省内院校录取时加5分。

(3)全省艺术体育类专业统考成绩名列同类专业前三名的考生,省内高校艺术体育类专业本、专科录取时,文考成绩达到省控线而未上学校调档线或文考成绩在省控线下20分以内可破格录取。

(4)在普通类专业录取时,对高考单科成绩名列全省前茅的考生提高一个批次投档。

2. 2018年起,取消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我省地方属院校加5分的加分项目。

二、规范和完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继续执行我省以下现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①普通类专业录取时,三州、十七县、两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含本科提前批执行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本科院校,以下简称本一批院校)加25分,报考其他院校加50分;其汉族考生报考本一批院校加10分,报考其他院校加25分。攀枝花市东区、西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本一批院校加10分,报考其他院校加25分;其汉族考生报考本一批院校加5分,报考其他院校加10分。②艺术体育类专业录取时,三州、十七县、两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文考成绩加35分,其汉族考生加20分;攀枝花市东区、西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文考成绩加20分,其汉族考生加10分。③其他散居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上述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中加分分值超出20分的项目,原则上只适用于省内高校在川招生。省外高校在川招

生时,若学校认可我省上述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则按我省政策加分投档,由学校根据其录取规则决定是否录取;若学校明确认可的加分分值上限为20分,则投档时按学校要求执行。根据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程,结合高考综合改革,适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省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篇二:《最新异地高考方案》

异地高考方案公布 广东随迁子女2016年就地高考

暂未出台

参加高考时间

京上广同日公布异地高考方案

北京:后年可参加高职考试 上海:与居住证挂钩

北京市30日公布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方案;上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沪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30日公布;广东30日公布异地高考政策,于2013年、2014年、2016年为三个时间节点,分步骤分层次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高考的问题。

北京

暂未出台

参加高考时间

从2013年起,有北京居住证明及稳定住所,稳定职业及社保均满3年,子女有学籍且已连读初中3年,可参加中职考试录取。毕业后,可按照有关规定参加高职的考试录取。

从2014年起,有居住证明及稳定住所,稳定职业及社保均满6年,子女有学籍且连读高中3年,可参加高职考试录取,毕业后可参加升本考试录取。 从2014年起,进城务工人员持居住证明,有稳定职业及住所,随迁子女有本市学籍且连读高中3年,可以在京借考,回原籍录取。 上海

与现行政策并无太大不同

上海将于2014年实施与《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相衔接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沪升学考试的具体方案。据了解,关于非沪籍人员子女在沪高考的资格与现行高考政策并无太大不同。

进城务工人员符合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规定的基本要求并达到一定积分的,其子女可在上海市参加中招考试;在上海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后,可在上海市参加高考。

进城务工人员符合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其子女可在上海参加中职学校自主招生考试;其子女在上海市参加中职学校自主招生并完成全日制教育完整学习经历后,可参加上海市普通高职自主招生考试;其子女参加全日制高职自主招生并完成完整学习经历后,可在上海参加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考试。

广东

参加高考要到2016年

2013年起,在广东积分入户的异地务工人员、高技能人才子女“零门槛”参加高考;

2014年起,具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广东省居住证,并按国家规定在广东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在广东中职学校具3年完整学籍的,可参加中职报考高职的考试,并与广东籍考生同等录取;

2016年起,具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广东省居住证,并按国家规定在广东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在广东参加中考且具3年完整高中学籍的,可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广东籍考生同等录取。据新华社

对不符合在我省报考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通知》指出,自2014年起,经户籍所在地省级招生办同意,可在我省借考,但须回到户籍所在省(市)参加录取。

对随迁子女报考资格的认定,《通知》明确,由教育部门负责对随迁子女在我省连续就学年限和学籍进行审核。公安部门负责对进城务工人员居住证进行审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对进城务工人员稳定就业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进行审核。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公安部门负责对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的合法住所进行审核。

(郑州晚报)

2012高考日记:异地高考进行时 记录各省脚步一路向前

教育部

目前进城务工人员达到2.45亿人,随迁子女有2000多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迁入地接受完义务教育后,遇到了在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实施两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解决异地高考要有条件准入。首先家长要符合条件,学生还要符合条件。家长基本条件是在当地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并且交了各种保险,尽管不是户籍人口,但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学生本人条件是,有可能在这里学了小学、初中、高中,也可能只是高中才来,也可能高中3年都在这里,也有可能高中一年在这里,因此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什么样的学生跟本地学生是一样的。还有一个是城市条件,这个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这个群体,这个城市能发展到多大规模,要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教育部要求各地根据这3个条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篇三:《异地高考政策分析与解决办法》

药到病除还是画饼充饥?——异地高考政策试运行浅析

一、异地高考政策出台的背景

异地高考指的是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行为。随着城市流动人口和外来务工农民工在大城市生活时间的推移,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异地高考的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北京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者随迁子女约有47万,上海超过50万,而广东则超过330万。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追其根源乃是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由于政策、地理、自然资源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了每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不一样,尤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线城市发展得最为迅速,其经济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也都是名列前茅的存在。也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涌向这些发达城市以在此谋求更大的财富和寻找更精彩的生活。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了,由于外来务工农民工都是以夫妇一起到同一城市务工的形式出现的,若把几岁的子女留在家让自己父母代为照顾,那么前段时间甚至现在都还一直让我们关注担忧的留守儿童问题还会继续加剧;若把子女带到自己务工所长城市,那么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后的上学考试问题又将受到各种限制。当然也有些人是为了让自己的子女受到更良好的教育而把子女转到教育资源十分好的城市上学,以让他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拥有更强的实力并提升他们的气质。还有其他各方面的因素会导致父母要把自己的儿女转到其他城市上学,比如北京的分数线划得相对较低,哪个城市的历年考题都十分简单等。如此多随迁子女聚集在流入城市,异地高考问题该如何解决,国家教育局及各地有关部门又该何去何从?

正所谓异地高考一日未能解决,外来务工者及随迁子女将一日不能安心。很多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生活、成长,他们早已对流入地拥有无比深厚的感情。他们在这里玩过每时每刻,经历过一幕幕场景。这里拥有他们最好的朋友、老师,最亲的亲人,自己的户籍地反而成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在那里一切都要自己独立去面对。但在异地高考这一堵高高的门槛面前,他们只能忍痛离开自己从小生活的城市,离开自己的父母、朋友、老师而当他们回到自己户籍地上学时,才会发现原来由于两个城市拥有不同的高考试题模式,自己当初在流入地所学内容在户籍地学校并无大用,便又得从基础打起,要花费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努力才能跟上老师的进度,其难度可想而知。其次,很多随迁子女都受不了两地生活的落差。一般而言,流入地在生活水平,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等方面都大大高于随迁子女户籍地,他们从小过惯了高素质的生活,一旦来到满地垃圾,交通错乱,人口脏话的户籍地生活,很多子女都因忍受不了而放纵生活。其三,由于儿女从小生活在自己的周围,现在突然要让其孤独一人远离

自己,走向陌生的城市,很多父母都要担忧子女在户籍地的安全、教育等。如此种种,所以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各地异地高考政策的制定

201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政策。到目前为止,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各省均出台了较为明确的政策。(见附1)。由各地出台的政策可知,对于目前需求最为迫切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来讲,异地高考仍旧是可望而不可及。流动人口、教育资源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出台的政策显示,外地户籍考生在当地参加高考依旧遥遥无期。上海与广东的异地高考政策均针对的是引入的高水平人才,而无法惠及广大的农民工子女,就算是相对较松的江浙等省份,也全都要求参加异地高考必须拥有高中阶段的完整学籍,监护人必须拥有稳定的工作于居所。目前来讲能做到这一点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无疑只是少数。

三、异地高考政策实施的困难与解决办法

为什么异地高考政策迟迟不能出台,为什么一线城市的态度如此强硬,是解决问题的难度太大还是无法打破的户籍壁垒造成的阻碍?这一切的背后又隐藏了些什么?

从生源流入地的角度来讲,假如异地高考大开放,那么很多城市会形成“高考大移民”的现象。由于沿海大城市享有的教育资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非内陆城市所能比拟,届时大量的生源涌入大城市,将会出现人口恶性膨胀、房价飞升、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的问题。不仅如此,当地人的权益将会直接受到侵害。由于教育资源的增长远远落后与随迁子女所需的教育资源,那么当地人将被迫与随迁子女分割原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蛋糕。由于适龄学生数量过多,本地人的子女的学习与生活必然会遭到很大的冲击。其三,落后地区的教育将日益空壳化。本地生源的大量外迁,将会造成本地学校找不到学生,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的尴尬处境。久而久之,教育资源的分配将会逐渐偏向两极分化,这不符合国家出台异地高考政策的初衷,也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但从进城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的角度来讲,不能异地参加高考将会造成留守儿童数量增加,高考“候鸟”们的数量增加,更可能会加深本地人与务工人员之间的矛盾,进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地。

不开放异地高考不是,开放异地高考也不是。这种两难问题究竟应该如何抉择?一些人建议提高高考报考门槛,例如若想在流入地进行高考报名,那随迁子女的父母需要在流入地

居住满多少年,要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和固定的住所;随迁子女需要在流入地受教育满多少年并获得当地学籍等。通过外来人与当地人之间的可控制博弈,来找到让双方都可接受的平衡点,并制定一个可行方案。这个方案可以说是折中之法,取中庸之道。既不会引起异地高考大爆发,也兼顾到了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的权益。但这只能是解决表面问题,仍没有解决其最根本的问题。一旦这个方案实施开来,双方是会在博弈中找到平衡,亦或是激化矛盾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这谁都说不好;就算找到让双方都可接受的平衡点,因为无法根治教育资源不平均所带来的问题,这样的平衡也是脆弱且不可靠的。

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从问题的根源入手去分析问题,希望能找到一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笔者尝试性地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我们把随迁子女定义为第三群体。他如果在流入地获得学籍即可在流入地参加高考,但他的高考分数仍得回归户籍所在地,这之间就需要教育部去计算每两个城市间的分数换算率了。比如说,一个广西籍的考生在北京上高中并获得了当地学籍即可参加北京市的高考,他当年的高考分数是500分,通过换算率可以计算这一年他在广西的分数是565分。此时他将以一个在广西参加高考并取得565分的学子身份出现,其他一切包括填志愿与其他广西学子一样。如此可去掉一些为了哪个城市分数线低而把子女迁入该城的父母的小心思,也维护了当地人上大学的权益并免除随迁子女户籍地大学教育的空壳化。其次,加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异地高考大多因为随迁子女的父母外出打工造成的,加强落后地区的经济实力,不仅从根本上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更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想。其三,在教育投资方面在可能的情况下向落后城市略有倾斜并提高本地学生高考优惠的政策。如此以来尽管有些父母生活在外地,也会为了孩子的未来而让其回到户籍地上学。

附1:各地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

北京:符合条件的外地户籍学生2013年开始可以参加中职考试录取,2014年开始可以参加高职考试录取。大学本科部分的录取则尚未公布放开的时间表;

河北:要求考生在流入地具有两年高中学籍,家长也不需要提供社保证明。按河北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方案,随迁子女在河北省参加中考,享受与当地常住户籍人口子女同等待遇。

山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山西省境内父母经常居住地连续3年接受高中教育并有正式学籍,提供家长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高中段学籍证明。

内蒙古:符合以下2个条件,可在流入地参加2014年高考,仅限报考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本人具有内蒙古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年;家长在内蒙古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职业且纳税(或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均满2年。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可在户籍所在地参加2014年普通高考,并可参与本专科院校录取:本人具有内蒙古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年;本人取得内蒙古户籍满2年。家长在内蒙古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职业且纳税(或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均满2年。

辽宁:在辽宁省高中阶段有三年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父母在辽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

吉林:考生在吉林省普通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其父母在该省有合法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参加社会保险3年以上。

黑龙江:满足本省学籍、高中连读三年、有稳定住所三个条件的考生可就近报考。

上海: 持有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四川异地高考的最新政策 四川2016异地高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