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高一历史必修一学霸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潘林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
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
○1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2被封范围: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3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5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
替代
(直接原因:诸侯国势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
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
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4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
团结。
第2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
朝,定都咸阳。
统一条件:1.主要原因:商鞅变法
2.客观原因:人民渴望统一
3.主观原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 3、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利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
位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逾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4、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5、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中央】设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利: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
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 【地方】实行郡县制
影响: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6、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
民 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
所用,而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汉朝】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尚书台 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宋代】 二府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使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朝】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
【汉朝】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 唐中后期】 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出现内阁。)
宰相废除影响:积极: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消极: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兴衰完全为系在皇帝身上。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
臣。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军机处)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
1、 城邦基本特征: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2、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基础:梭伦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
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
奠定基础。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
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
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时间:公元前5世纪
3、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4、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
两大准则: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妇女权利受限
性质: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影响深远的原因:1.统治范围广,传播远
2.比较完善,系统性,逻辑性强,法理精深 3.有一些人类共同准则
4.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之不断修正
5.其发达是罗马统治者尊重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
篇二:《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体系》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
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
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
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
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③主要封国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②特点:
③影响:
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
度中央集权制度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知识结构】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可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
和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抗
争史和探索史)。本专题主要涉及:列强侵略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
家主权的斗争(抗争史)二个方面的内容。而探索史主要在专题三中讲。
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 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
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内容、危害
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Km
一、(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列①时间:1894-1895年,
强概况(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危害
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侵(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
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结果:《辛丑条约》内容、危害
1)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影响(2)对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破坏②经济:
3)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经济、思想等方面{历史必修一}.
时间:鸦片战争时期
1)三元里人民抗英经过:牛兰岗之战;两次包围四方炮台
意义:第一次人民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二、19世纪军民(2)黄海海战: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抗日英雄:
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签定,日本强占台湾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经过: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4)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
军事南京大屠杀 进行细菌战、毒气战日本在中国 日本侵华史实政治:“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犯下的罪行
经济:经济掠夺,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直接原因:日本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1931国内形势: 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方全力剿共
三、 抗局部抗战中共:发表抗日宣言、“八一宣言”、瓦窑堡会
日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
战②抗日救淞沪抗战:1932年,蔡廷锴、蒋光鼐
争亡运动爱国官兵山海关之战:1933年,安德馨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吉鸿昌
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影响
关内人民: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背景、特点
A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
①抗日民族统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一战线建立红军改编: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
正式建立: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抗日战争太原会战:国共军队合作抗日,平型关大捷
全民族抗战②正面战场抗战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大捷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历史必修一 高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