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大学生如何处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案例:我在外面带家教时,有个男孩子是一所非常有名的市重点高一学生,他长得非常清秀,有礼貌。但是,学习功课非常吃力,母亲也非常望子成龙,不断在外面帮他找各式各样的家教,希望他语数英物化各科都全面发展。我上了第一节课后,了解下来,母亲是温州的某个局长,平时没时间管教儿子,双休日才来上海照顾,平时孩子住校,初中开始,孩子的成绩就是一般般,中考的分数也就是一般的市重点或者好的区重点的分数,但是母亲把他借读到了现在的学校,我和他母亲谈过,发现孩子学习非常吃力,几乎每次分数都是垫底,母亲也知道自己可能存在问题。有一天,机缘巧合,我加了那个男孩子的QQ。我看到里面有很多非常非常漂亮的漫画,一开始我也没多想,以为是网上截图或者拍的照片,但是后来看了他的同学和他的对话,然后我再好奇的问他,才发现原来这些画是他自己画的。当时我绝对是震惊了,我可以很肯定的说他比我见过任何美术考生画的都漂亮。于是我和他妈妈又谈了,说你没必要把孩子逼成这样,他那么爱画画,以后完全可以做电脑设计,甚至做游戏设计方面的工作,都非常好。他妈妈也很语重心长的和我说,他们班主任也和她谈过,说不要这么逼孩子,你儿子除了学习,其他的为人处世,和同学交往,没有一个同学不说他好的。他妈妈也想通了,只要儿子开心就好。
在我们身边,不乏这种例子,有的孩子除了读书之外,有很多兴趣,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棍棒下,家长们迫使他们选择学习而放弃兴趣,导致毕业时学习也不好,也没有任何的兴趣。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这在我国《宪法》和《教育法》中都有明确的阐述,即“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个性发展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是个人内在潜力的张扬。 从逻辑上看,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不是对立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人的发展在德、智、体、美等基本面上的相对完整性和和谐性,其对立面是片面发展。而个性发展是个体在需求、生活习惯、性格、
能力、爱好、兴趣等方面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稳定的特殊性,其对立面是共性。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容易产生的误区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的全面发展是和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关系适应人自身的条件下,人才能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离开社会发展规律去搞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膨胀,势必走向自我灭亡。为培养和发展大学生优良个性,许多高校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校园文化建设中开辟了许多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学校管理上将封闭转为开放式,留给学生更多自我探索实践和空间;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行了学分制和导师制、主辅修制等等。但这种开放、自主的模式同时也助长了部分大学生“粗放型”的生活方式,他们追求轻松安逸的校园生活,贪图享受甚至追求豪奢,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却自以为是个性的自由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积极内涵走出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误区。
依我看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的前提。人的个性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性质,离开人的社会性,自然因素在人身上的表现即不可理解。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础上的发展,而并非随心所欲。那种对个人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无益甚至有害的个性,是必须坚决反对的。正如裴斯泰洛奇所说:“教育的宗旨不是孤立的发展个人,而是把个人放在人类缚在一起的大链条的位置上,是整个人得到发展。”
在个性发展中,个体发展和实现自身的独特需求和较高层次的需求,必须以发展和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基本需求为基础和前提;无论个体形成何种独特的生活习惯,都必须以个体生活的科学性为基础和前提,否则将损害自身的身体健康;个体发展自己独特的性格,包括纠正不良性格如优柔寡断、急躁、孤僻倾向等,培养优良性格如刚毅、果断、稳重、合群等,都以基本的价值标准为基础和前提的;个体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如社会活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艺术创作能力等,都必须以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品德为基础和前提;个体的多元价值选择,也必须尊重并遵守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规范、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等为基础和前提。而
上述的基本和前提,正式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因此,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里多为一个孩子,宠爱有加。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就是安分守己和顺从听话的,而个性嚣张和任意妄为则不受青睐。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不断受到家长给予的无形约束,从小就被灌输如何讨好别人,讲别人爱听的话,做老师喜欢的孩子,在学校也只能按要求做作业,按要求读课文,按要求写作文""总有那么多标准框定着,使学生失去慢慢被磨掉了棱角,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乖孩子,不知不觉成了学习的机器,贯彻着中庸之道,凡事随大流,正所谓枪打出头鸟,罚而不责众,个性化的缺失也就不足为奇了。其次,中国虽然一直在号召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学校现阶段的教育还不能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无论是家长、学校、老师还是学生本人,关心最多的还是考试分数。“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这些“大山”的压迫下,很多学校和老师都提倡一种“标准答案”式的统一培养,巴不得每个学生都一个模子刻出来,个个品学兼优。这个初衷本是好的,但直接“喂”,不求甚解,知识不会运用,讲着假大空。更严重的是,孩子兴趣的培养也成了功利手段,兴趣不是因为喜欢而培养,只是为加分而加分。如此下来,孩子的个性发展教育只是徒然,更别说培养孩子的发散性创造思维、拓展孩子丰富多彩的兴趣和张扬孩子独具特色的个性了。最后,中国人口众多,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有限,仅靠几名老师管理一个偌大的班级,四五十名学生,通常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引好每一个学生的前进方向。往往在这时,就希望学生个个听话顺从,不要调皮捣蛋。人力资源的缺乏或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步伐。
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是承认个体的差异性,使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抹杀或忽视这种内在差别。个性化发展就是教育者在教育不同阶段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注重影响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在发掘学生个性潜能的同时,寻找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挖掘自身潜能。个性发展是一种注重发挥学生潜能,承认差异重视个性,发展个性,促进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其实质是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让每一名学生找到自身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从而充分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个性化发展的基础是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主动权,学校和老师应该把个性看成是普通、平凡的属性,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普通、平凡的个体,不培养模范与典型,不树立榜样和起主导作用的个体。学习成绩从不排名,体育比赛没有名次而重在参与,学生干部轮流当等措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以相同的机会,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自然、健康地成长,同时也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让学生融入共性之中。唯有承认学生的普通与平凡,才能充分地发挥个性,培育个性的成长与发展。
学校和老师应该致力于尽量减弱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而不是单纯为了分数而死记硬背。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启迪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而不是做标准答案的崇拜者。在学习和课余的时间里,老师都应该努力指引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创造性思维,鼓励独到的见解,鼓励与众不同。数学难题不光只是一种解法,语文作文更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书法修炼内在修养,美术张显多彩品行,舞蹈改变身段形象,武术、古筝、钢琴、架子鼓""无一不体现我校“扬爱的教育,立美的艺术”这一校训。
古语有云,“圣贤施教,各因其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正需要这种因材施教的理念。老师应该用心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进而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挖掘,防止学生的见解被隐藏,创意被埋没,个性被抑制。研究表明,影响小学生个性发展的客观因素包括:性别、父母文化、父母职业、学校、父母月总收人、家庭类型、父母关系、住房、是否班干部、抚养人[2]。老师可以参考这些因素去考察每位学生的情况,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所得出的个性结论,制定不同引导策略,让每位学生的优良特点都能得到十足的加强,让每位学生的信心和热情都能得到很好的鼓舞,让每位学生的独特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张扬。教育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避免“大一统”式的培养模式,争取把学生都培育成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便不是人人都能功成名就,但至少要让学生们个个都具有充满创意的大脑和鲜活的个性。
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学生达到国家在德、智、体、美等基本范畴规定的所有受教育者都应达到的基本标准,最终实现身心
和谐发展。个性发展也必须以尊重基本的道德价值规范、遵守国家法律为基础和前提,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因此,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的人,既德才兼备又保持个性。这种教育观应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从办学理念上,全面发展要求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基本素质都得到提高。而个性发展要求教育要顾及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以不断生长。从教育内容上,全面发展注重传授德智体美等方面知识,注重各学科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个性发展是在注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德性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升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从课程设置上,全面发展要求按照学科体系针对所有学生开设一般性课程。而个性发展侧重在开设一般课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开设各种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科学精神的探索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等需求。从学校管理上,全面发展要求学校在管理上实施整齐划一的统一管理,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一般性要求。而个性发展则要求实施弹性管理,给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留有充足的空间。从教育评价上,全面发展要求以分数统一量化评价学生发展的基本素质,以达到国家设置的课程评价标准。而个性发展则要求引入多元评价标准,改变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的多元发展。
总之,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辨证的统一体,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才能在教育的实践中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且保持个性的人才。
篇二:《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一、标题:
大学生如何处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二、案例
案例:我在外面带家教时,有个男孩子是一所非常有名的市重点高一学生,他长得非常清秀,有礼貌。但是,学习功课非常吃力,母亲也非常望子成龙,不断在外面帮他找各式各样的家教,希望他语数英物化各科都全面发展。我上了第一节课后,了解下来,母亲是温州的某个局长,平时没时间管教儿子,双休日才来上海照顾,平时孩子住校,初中开始,孩子的成绩就是一般般,中考的分数也就是一般的市重点或者好的区重点的分数,但是母亲把他借读到了现在的学校,我和他母亲谈过,发现孩子学习非常吃力,几乎每次分数都是垫底,母亲也知道自己可能存在问题。有一天,机缘巧合,我加了那个男孩子的QQ。我看到里面有很多非常非常漂亮的漫画,一开始我也没多想,以为是网上截图或者拍的照片,但是后来看了他的同学和他的对话,然后我再好奇的问他,才发现原来这些画是他自己画的。当时我绝对是震惊了,我可以很肯定的说他比我见过任何美术考生画的都漂亮。于是我和他妈妈又谈了,说你没必要把孩子逼成这样,他那么爱画画,以后完全可以做电脑设计,甚至做游戏设计方面的工作,都非常好。他妈妈也很语重心长的和我说,他们班主任也和她谈过,说不要这么逼孩子,你儿子除了学习,其他的为人处世,和同学交往,没有一个同学不说他好的。他妈妈也想通了,只要儿子开心就好。
三、涉及的问题及相关观点概述
在我们身边,不乏这种例子,有的孩子除了读书之外,有很多兴趣,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棍棒下,家长们迫使他们选择学习而放弃兴趣,导致毕业时学习也不好,也没有任何的兴趣。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这在我国《宪法》 和《教育法》中都有明确的阐述,即“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个性发展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是个人内在潜力的张扬。
从逻辑上看,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不是对立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人的发展在德、智、体、
美等基本面上的相对完整性和和谐性,其对立面是片面发展。而个性发展是个体在需求、生活习惯、性格、
能力、爱好、兴趣等方面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稳定的特殊性,其对立面是共性。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容易产生的误区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的全面发展是和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关系适应人自身的条件下,人才能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离开社会发展规律去搞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膨胀,势必走向自我灭亡。为培养和发展大学生优良个性,许多高校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校园文化建设中开辟了许多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学校管理上将封闭转为开放式,留给学生更多自我探索实践和空间;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行了学分制和导师制、主辅修制等等。但这种开放、自主的模式同时也助长了部分大学生“粗放型”的生活方式,他们追求轻松安逸的校园生活,贪图享受甚至追求豪奢,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却自以为是个性的自由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积极内涵走出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误区。
四、我的看法
依我看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的前提。人的个性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性质,离开人的社会性,自然因素在人身上的表现即不可理解。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础上的发展,而并非随心所欲。那种对个人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无益甚至有害的个性,是必须坚决反对的。正如裴斯泰洛奇所说:“教育的宗旨不是孤立的发展个人,而是把个人放在人类缚在一起的大链条的位置上,是整个人得到发展。”
在个性发展中,个体发展和实现自身的独特需求和较高层次的需求,必须以发展和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基本需求为基础和前提;无论个体形成何种独特的生活
习惯,都必须以个体生活的科学性为基础和前提,否则将损害自身的身体健康;个体发展自己独特的性格,包括纠正不良性格如优柔寡断、急躁、孤僻倾向等,培养优良性格如刚毅、果断、稳重、合群等,都以基本的价值标准为基础和前提的;个体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如社会活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艺术创作能力等,都必须以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品德为基础和前提;个体的多元价值选择,也必须尊重并遵守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规范、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等为基础和前提。而上述的基本和前提,正式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因此,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里多为一个孩子,宠爱有加。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就是安分守己和顺从听话的,而个性嚣张和任意妄为则不受青睐。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不断受到家长给予的无形约束,从小就被灌输如何讨好别人,讲别人爱听的话,做老师喜欢的孩子,在学校也只能按要求做作业,按要求读课文,按要求写作文""总有那么多标准框定着,使学生失去慢慢被磨掉了棱角,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乖孩子,不知不觉成了学习的机器,贯彻着中庸之道,凡事随大流,正所谓枪打出头鸟,罚而不责众,个性化的缺失也就不足为奇了。其次,中国虽然一直在号召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学校现阶段的教育还不能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无论是家长、学校、老师还是学生本人,关心最多的还是考试分数。“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这些“大山”的压迫下,很多学校和老师都提倡一种“标准答案”式的统一培养,巴不得每个学生都一个模子刻出来,个个品学兼优。这个初衷本是好的,但直接“喂”,不求甚解,知识不会运用,讲着假大空。更严重的是,孩子兴趣的培养也成了功利手段,兴趣不是因为喜欢而培养,只是为加分而加分。如此下来,孩子的个性发展教育只是徒然,更别说培养孩子的发散性创造思维、拓展孩子丰富多彩的兴趣和张扬孩子独具特色的个性了。最后,中国人口众多,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有限,仅靠几名老师管理一个偌大的班级,四五十名学生,通常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引好每一个学生的前进方向。往往在这时,就希望学生个个听话顺从,不要调皮捣蛋。人力资源的缺乏或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步伐。
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是承认个体的差异性,使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抹杀或忽视这种内在差别。个性化发展就是教育者在教育不同阶段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注重影响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在发掘学生个性潜能的同时,寻找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挖掘自身潜能。个性发展是一种注重发挥学生潜能,承认差异重视个性,发展个性,促进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其实质是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让每一名学生找到自身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从而充分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个性化发展的基础是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主动权,学校和老师应该把个性看成是普通、平凡的属性,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普通、平凡的个体,不培养模范与典型,不树立榜样和起主导作用的个体。学习成绩从不排名,体育比赛没有名次而重在参与,学生干部轮流当等措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以相同的机会,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自然、健康地成长,同时也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让学生融入共性之中。唯有承认学生的普通与平凡,才能充分地发挥个性,培育个性的成长与发展。
学校和老师应该致力于尽量减弱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而不是单纯为了分数而死记硬背。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启迪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而不是做标准答案的崇拜者。在学习和课余的时间里,老师都应该努力指引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创造性思维,鼓励独到的见解,鼓励与众不同。数学难题不光只是一种解法,语文作文更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书法修炼内在修养,美术张显多彩品行,舞蹈改变身段形象,武术、古筝、钢琴、架子鼓""无一不体现我校“扬爱的教育,立美的艺术”这一校训。
古语有云,“圣贤施教,各因其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正需要这种因材施教的理念。老师应该用心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进而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挖掘,防止学生的见解被隐藏,创意被埋没,个性被抑制。研究表明,影响小学生个性发展的客观因素包括:性别、父母文化、父母职业、学校、父母月总收人、家庭类型、父母关系、住房、是否班干部、抚养人[2]。老师可以参考这些因素去考察每位学生的情况,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所得出的个性结
论,制定不同引导策略,让每位学生的优良特点都能得到十足的加强,让每位学生的信心和热情都能得到很好的鼓舞,让每位学生的独特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张扬。教育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避免“大一统”式的培养模式,争取把学生都培育成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便不是人人都能功成名就,但至少要让学生们个个都具有充满创意的大脑和鲜活的个性。
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学生达到国家在德、智、体、美等基本范畴规定的所有受教育者都应达到的基本标准,最终实现身心和谐发展。个性发展也必须以尊重基本的道德价值规范、遵守国家法律为基础和前提,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因此,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的人,既德才兼备又保持个性。这种教育观应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从办学理念上,全面发展要求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基本素质都得到提高。而个性发展要求教育要顾及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以不断生长。从教育内容上,全面发展注重传授德智体美等方面知识,注重各学科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个性发展是在注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德性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升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从课程设置上,全面发展要求按照学科体系针对所有学生开设一般性课程。而个性发展侧重在开设一般课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开设各种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科学精神的探索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等需求。从学校管理上,全面发展要求学校在管理上实施整齐划一的统一管理,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一般性要求。而个性发展则要求实施弹性管理,给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留有充足的空间。从教育评价上,全面发展要求以分数统一量化评价学生发展的基本素质,以达到国家设置的课程评价标准。而个性发展则要求引入多元评价标准,改变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的多元发展。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德智体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记录个性发展获奖情况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