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微信红包作文 焦老师微信红包作文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之过年抢红包大战》

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抢“红包”大战

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勃兴,马年春节最大的亮点是网上抢红包。

非常巧合,最大的赢家属于一个姓马的人。

他叫马化腾。在他荣膺中国首富称号不久,便双喜临门。春节期间,他执掌的腾讯市值首破万亿港元成为行业头条。

马化腾似乎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

他的成功背后是日渐式微的传统年俗:春晚借助冯小刚也不过最终惨淡收官,爆竹更是在公众环保意识上升的今天跌入低谷。公众亟需一个新年俗来填补空白。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六亿一千八百万,其中,手机网民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规模达到五亿,年增长率为19.1%,手机继续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

网上抢红包以其快速、新鲜、刺激的玩法吸引了万千公众的疯狂加入。

据腾讯提供的最新数据,从除夕开始,截至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五百万,总计抢红包七千五百万次以上。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两千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九千四百一十二个。

除了移动互联网商业巨头的掘金暗战,如此众多的国人疯狂卷入耐人寻味。

网络抢红包更多的是微信朋友圈中熟人互相发,交情之上,更有金钱。数额虽说没有硬性规定,但多多益善,且往往秉承礼尚往来的规则,比如你只忙着抢而不发,则会沦为众矢之的,会落下阿巴贡、葛朗台、波留希金之类的外号,多数情况下,一片哄抢之中,彼此联络了感情,从陌生走向熟悉,从熟悉走向亲近。

也不乏唯利是图者。在节前网上疯传中国首善陈光标除夕要在微信上派发两千万元红包后,便有人冒充标哥被很多群邀请加入,狂抢红包就是不发,结果被举报到公安,被定性为诈骗。

当下中国贫富分化严重,微信群宛如小社会,红包发放数目往往与社会中的地位尤其是财富拥有量成正比,土豪反哺穷人之举频频上演,但如果较劲,便有互相攀比炫富之嫌,不乏除夕夜一掷千金、事后懊悔之人。

春节的前奏,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人口迁徙,三十六亿人次的舟车劳顿,相当于整个欧洲人民搬七次家。多么艰辛,多么不易。

可叹一些年轻人,好不容易回到家中,却无暇与老人交流,整日抱着个手机疯抢红包,真是相见不如怀念。

所谓团圆,是彼此有体温有表情地在一起,而不是继续沉湎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忘记咫尺之外有老人盼了一年才相聚的殷切眼神。

如果非要给亲朋发一个红包,也当是亲情的红包,友爱的红包。

如果非要给生人发一个红包,也当是真诚的红包,祝福的红包。

从本质上说,网络红包是金钱遇到移动互联网的热恋,是一场物质主义的节日狂欢,无人胜出,除了微信。

抢红包,抢出了“年味”还是“醋味”?

正方

李冰洁:“抢红包”是不可阻挡的“时代年味”

今年春节过年最大的娱乐项目是什么?也许有的人回应说“抢红包”。是的,“抢红包”是今年春节的一景,这也是今年春节的新气象。

“抢红包”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刷新、升级,乃至颠覆了传统的“红包文化”,身在两地的人,即使远隔千里,也可以互发“红包”。在“抢红包大战”中,大家就是图一乐。

然而,关于“抢红包”的质疑声音也一直未断,比如有人说“抢红包”冷了亲情,有人说“抢红包”玩物丧志,有人说“抢红包”者已经“走火入魔”。

种种质疑声音的出现或许不可避免,但我们不必彷徨和焦虑,应该以积极乐观的眼光看待这种新气象。时代在发展,当然年俗文化也在发展。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数字时代”中开辟和寻求过年乐子,或者有意无意地加入了对“数字年味”的创意和发展行列。他们都给过年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

新的时代,过年文化也需要发展变化,要与时俱进,而“抢红包”正是过年的新载体,是新的年味。

反方

斯涵涵:莫让红包抢走了我们的时间和亲情

抢红包的火热,以致很多人成了专职的“抢手”,一个个都抢得手发酸。但当越来越多的人们因忙于抢红包而忽略身边亲人时,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变成了“我看着你,你却在抢红包”。

春节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温馨时刻被红包抢走,让有的人不能容忍。比如某男子看不惯妻子疯狂抢红包,“你到底要抢多少钱,我一次性付给你。”

更多的人还是显得无可奈何,最终选择“妥协”。

微信红包是互联网应用技术和传统习俗的巧妙结合,强化了网络空间的交往,增进了感情交流的互动方式。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微信红包也不例外。若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抢红包,抢红包从闲暇消遣的“好玩”“雅趣“,演变为春节假期的“家庭大战”,甚至因此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冷落家人,疏远情感,实在是舍本逐末。

痴迷于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持,异变为成瘾的思维与行为定式,无异于一种心理疾病。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科技正在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但人类有着强烈的社会属性,当我们对抢红包趋之若鹜,难得的春节长假里,只见网络红包不见身边亲人,不妨扪心自问,到底是我们在抢红包,还是红包在抢我们?

我们向来注重礼节,人情来往、待人接物中关注对方,应答得体是一种礼节,也是一种亲近感情的别样表达,而一门心思就想抢红包,心不在焉,由此怠慢了别人,也显得非常不礼貌,不文明。

为抢红包夫妻反目虽是一个个案,但这个特殊的事例,向人们发出警示:为抢红包冷落家人、淡薄亲情是买椟还珠。正确对待数字通讯化时代的网络新事物,珍惜亲人相聚时的美好时光,用亲切的交谈和笑容维系美好的情感,当真诚交流和微信红包相辅相成,人间的亲情日渐紧密而不被红包稀释,主次分明而不是本末倒置,才能消弭亲情的距离,感受新春的温暖和力量。

莫让抢红包盖过亲情"主题歌" 这个春节长假,手机上抢红包的火爆程度令很多人开了眼界。家人团圆、亲友聚会等场合,总有人低着头紧握手机、紧盯屏幕,频频滑动指尖抢红包。毫不夸张地说,抢红包着实成为羊年新春的一道全新风景。

新春佳节是家人团聚、共叙亲情的时刻,向亲友派发红包是传递祝福与关爱的民俗传统。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让抢红包从线下走到线上,一些远隔千里的好友也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达一份心意,一些电商巨头也借机为观众奉上“红包大礼”,给人们的假期增添了不少欢乐。

但是,凡事过犹不及。不少人发现,抢红包正从消遣的“伴奏曲”演变为春节长假的“主题歌”。游子千里归家,依旧没有跳出方寸屏幕,抱着手机抢得不亦乐乎,把满怀期待的父母晾在一边;老同学的微信群里,旧友说话无人应答,丢个红包立刻“炸锅”;有的微信群玩红包接龙,“你方发罢我登场”,不分昼夜抢得昏天黑地。更有甚者,洗漱、做饭、开车等红灯时都有人紧盯屏幕,生怕错过红包。

难怪有人惊呼,抢红包正在毁掉春节。无论多么抢眼的“红包”,也难以换来亲人温馨的笑脸。试想这个假期,一些人为抢红包甚至没有看上完整的节目,没有和亲人说上几句称心的话语,没有来得及和爸妈唠唠知心嗑。这样的春节过法,未免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抢红包、刷微信不应成为生活的主题。春节长假过半,不少人又得准备踏上归程。趁着长假的尾巴,请放下手机,给父母妻儿一个微笑和拥抱,重新唱响亲情的春节“主题歌”吧。

抢红包背后的支付大战

来源:浙江日报 这或许是第一个土豪抢着给你发红包的春节。

两家互联网企业,支付宝和微信之间最先挑起的“红包大战”,正在改变人们过春节的方式,成为羊年新年俗。

支付宝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前后,抢红包几乎成了全民运动,全国共有一亿多人参与了支付宝红包游戏。在所有发红包的市民中,90后占到了50%以上,成了发红包的主力。仅除夕夜,支付宝红包的收发总量就超过2.4亿个,一个晚上的总金额达到40亿元。而马云19日零时19分发出的首个中文口令红包,参与人数高达2998万,网民共输入了近1亿个答案,100万个红包在2分36秒内即被一抢而空。

微信方面的最新数据则显示,除夕至初五(共六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32.7亿次,除夕当日收发总数为10.1亿次。微信个人红包春节期间收发峰值出现在2月19日

00:00-00:02,峰值达到每分钟165万个红包被拆开。一位来自浙江的女性用户除夕当天抢到594次红包,成为全国第一手气王。

红包游戏的火爆让羊年春节成为了迄今为止最有“互联网味道”的一个春节。不少网友自嘲戳红包戳到手指疼,“摇一摇”摇到手机碎屏,更开玩笑表示要“靠抢红包成为村里首富”。

红包本身只是一个游戏,但这个游戏在全国走红并成为新年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移动支付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新乐趣和便捷。

看着不起眼的一个抢红包应用,甚至连游戏也算不上,却是一头连着钱,一头连着人。互联网大佬抢着给你发红包,用意当然不是有钱任性,而是要让更多人不仅“抢”起来,更要“用”起来。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人体机能的延伸。让信息在人的关系链进行传递与分享。这就要求,所有移动互联网的产品与服务,需要把出发点还原至“用户”,也需要标识信息、交易背后的一个个真实的“人”。

这也意味着,基于关系链的营销、交易或分享,变得至关重要。因为人们走向越来越细分的社群化、部落化和个性化。另外,在移动支付、金融等领域,转账、交易等金钱往来,本身就是关系链的一种形式。

比如,在支付宝钱包中“我的朋友”对话框里,默认的还是转账金额。但是,边上的“+”里,用户还可以给自己的朋友送红包、捎句话、送电影票、甚至送个保险产品。这样,基于用户关系链的拓展,移动金融的存投保消贷(存款、投资、保险、消费、信贷)等,这些场景,都可以向朋友传递或分享。这都是传统金融或互联网未曾触达的领域,也是“抢红包”为我们打开的移动支付新空间。

篇二:《2015年高考作文大预测 微信红包在内》

2015年高考作文大预测 微信红包在内 连续5年命中高考作文,第6年羊年高考作文大猜想来袭——

【作文猜想一】平凡世界,道出不平凡人生真谛

【作文猜想二】“监狱风云”,新时代更需道德信仰

【作文猜想三】“互联网+”,微信红包冲击传统化

【作文猜想四】全民阅读,彰显国家软性竞争力

【作文猜想五】祭奠国殇,正视历史方显大国范

【作文猜想六】汉字危机,新媒体时代自我拯救

【作文猜想七】“杯”样人生,不同视角做最好自己

【作文猜想八】暂别手机,温暖相聚莫冷落亲情

【作文猜想九】孤军奋战,凸显背后坚守和孤寂

【作文猜想十】软硬交错,物质精神文明同等抓

【作文猜想十一】自由平等,尊人性营造和谐社会

【作文猜想十二】“布鞋院士”,安静学术不掺功利名

【作文猜想十三】诗人离去,浮躁社会需心灵滋润

【作文猜想十四】短途捷径,甘于长路跋涉才走远

【作文猜想十五】流浪猫狗,不同命运引发新思考

【作文猜想十六】叩问良知,社会自我救赎新手段

时光如梭,一转眼,2015年度高考即将来临,老梁如约与家长和高三考生分享一年一度的梁挺福版“高考作文大猜想”了。

从2010年至2015年,老梁已经连续6年与大家分享“高考作文大猜想”了,回想这6年的坚持和努力,自己还真为自己的执着而感动!6年,已经是一名小学生完成小学学业所需的时间;6年,已经是一名中学生完成初中和高中所需要的时间;6年,已经是一名大学生就读本硕连读所需的时间;6年,真的能够改变很多,自己的学业,甚至是人生。正因为自己的专心、专注,365天,360度研究,才锻造出自己在升学规划和高考作文研究方面的专业。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从过去的5年“大猜想”来看,老梁年年押中高考作文题,比如2015年的“北京卷《老规矩》——【作文猜想五】家风劲吹,良好风气传递新气象”,“辽宁卷《科技改变生活》——【作文猜想十一】和谐共存,自然文明协调才长久”。这样的成绩没有枉费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以及家长的厚爱。2015年,老梁将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眼光、审视的态度、快乐的心态继续跟高考命题老师玩起“猫与老鼠”的游戏,斗智斗勇,其乐无穷。

我依然清楚记得,在2014年6月6日上午我和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老师参加《旅游卫视》的《看今天》“高考作文,高分有诀窍”高考特别节目。在节目录制之前,我俩一直讨论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讨论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很巧合的是当时还谈起2006年的北京卷作文题《北京的符号》,因此说2014年北京卷的《老规矩》作文命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老规矩》这个材料话题,与之前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内容是一脉相承的,说穿了也就是高考改革方案中一直在强调的“传统文化的回归”,而“老规矩”恰好是连接“传统”与“现实”的桥梁,本质上还是一个“传统观念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应该如何被对待”的老话题,这个话题远在2006年的北京卷《北京的符号》已经被提及,因此说2014年《老规矩》是老酒装新瓶的话题,作文并不难。其实,只要考生认真关注生活中某个{微信红包作文}.

具体事件,透过这个事件表象思考它的本质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表达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个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那么这样的作文一定能得高分。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对天津市高考作文的命题会多一份关注和研究,觉得2011年、2013年和2014年三年的作文命题还是相当有水平。2011年作文题《镜子》,从望远镜、显微镜、放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两种,谈自己的感悟与观点。《镜子》被评为2011年最具有哲理性、最富于想象力的题目。《镜子》题目不仅综合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而且镜子又是人类发展一种的产物。不同的镜子有不同的功能,同时还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感悟,不同的镜子看到不同的人生况味。2013年作文题“在‘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该作文命题属于半命题作文,形式上有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命题作文的构架,又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是一道颇具亮点的高考作文题。2014年作文题《假如有一款芯片》,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思辨性,能够为考生提供丰富的联想空间与多维的思考角度。考生既可以进行说理议论,写成议论文;也可以想象未来智能人类生活,记叙抒情,写成散文、小说乃至科幻故事。这样的作文题便于考查学生的联想、思辨及语言表达等能力,利于写出具有创新性的优秀作文。

纵观2013、2014两年的高考作文题,我了解到在全国共计17道题目中,有14道以上是材料作文,因此说材料作文依然是主打作文题型,而高考的命题宗旨是“稳中求变”,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命题核心思想依然集中在关注国家改革开放的健康快速发展、年青一代身心的健康成长的这些内容上,因此考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材料作文中,要注意题型的多样化:故事型材料,哲理性材料,图画类材料,诗歌类材料。这些材料比较朴实,平时考生往往忽视。身边无风景,熟视无睹似乎就写不出什么新意。然而,材料作文在着重于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运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提炼主题。阅读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普世化阅读,读的是材料背后的共性主题,这类主题写出的文章偏大统;另一种阅读为创造性阅读,核心在于“从材料中通过个性角度,读出个性见解”。

通过分析近些年高考作文不难发现,高考改革明显向彰显个体个性特质方面倾斜,更开放、更具有个性发挥空间的命题已是高考作文发展大势所趋。同时,

逐渐接受考生在写作上的各种声音和思想,大众小众,正面反面,甚至趋于思辨性等高考作文都能获得高分和认可。

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社会性、时代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近些年高考作文在立意上就有了三点明显变化:从关注生活走向关注生活与自然并举;从关注主体走向关注主体与客体并举;从关注自我走向关注自我与生态并举。在此基础上,2014年高考作文立意有新的升级:多省高考作文采用新旧正反二元对立思维。比如,辽宁题是爷孙看夜晚,孙子看灯火,爷爷看星星;北京题“老规矩”,老规矩在今天的淡漠甚至遗失,来重提老规矩的意义;福建题“空谷是悬崖还是桥梁”,消极或积极的人生态度对比;广东题“胶片与数码时代”,黑白胶片与数码科技对比;湖北题“山顶的风景”,好风景和差风景的对比,等等。通过新旧正反对比的立意来强调过去或传统生活方式及生活价值的可贵,以及对当下现实的思考。在老梁的“2014年高考作文大猜想”中的【作文猜想六】、

【作文猜想十一】、【作文猜想十二】、【作文猜想十三】、【作文猜想十五】、

【作文猜想十六】、【作文猜想十七】、【作文猜想十八】均是采用新旧正反二元对立思维立意。

虽然出于避免猜题和套作的考虑,命题本身不一定会直接体现高考当年的时事热点,但根据对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方向的研究与分析,我发现,高考作文命题专家越来越倾向于在试题中暗含热点事件,以引起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进而考查学生由表及里或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2009年辽宁卷“明星代言”材料作文、江西卷“兽首拍卖”材料作文,2010年江苏卷“绿色生活”命题作文,2011年全国卷“彩票”材料作文、新课标卷“中国崛起的特点”材料作文、北京卷“对世乒赛的讨论”材料作文,2012年北京卷“火车巡逻员的故事”材料作文,2013年新课标II卷“同学关系”、北京卷“爱迪生如何看手机”命题作文,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材料作文等,都是紧扣时代脉搏、直击热点事件的试题。

值得一提的是,继北京作文题《老规矩》之后,2014年语文的文综大题亦涉及到地铁票价如何调整及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产业调节等问题。这样命题,频现地方特色,接地气显民意,必须点个“赞”。

既然已经知道高考作文命题专家的这一倾向,那么考生们在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时就需要多关注社会生活,多关注时事热点。但在高考前最后20多天内,你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太多的时事热点。于是,我会在“高考作文大猜想”中精选几个2015年高考作文必备的时事热话题,并附上多角度的话题解读与个性化的话题评论,以期让考生在面对时事热点时能理解更透彻,观点更独到。 今年的《梁挺福:2015年高考作文大猜想》依然沿用前5年的模式,“高考作文大猜想”一共有十六大内容,每个内容都浓缩为一个精短扼要的题目,每个内容都由3个要素:题目、素材和点拨组成。这样架构方便于家长和考生深度理解,容易挖掘素材背后的真实内涵。这十六大内容几乎覆盖了当前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热点时事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命题者最想通过以试卷的方式跟未来的社会建设者进行对话和交流,来考查考生的所思所想,从而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优秀文化教育的发展。古人云“文以载道”,作文还真能反映考生对当代社会的思考与认识,培养人格力量与文化使命感。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微信红包作文 焦老师微信红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