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2011届高考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二)——词、曲经典法则》
2011届高考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二)——词、曲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
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1)请简要分析“空”字的表达作用。
答:
(2)这首词题目为“雨”,但通篇不出“雨”字,却“雨”贯全篇,请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 (1)“空”字的表达作用属于炼字方面的技巧,应从描写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方面作答。
(2)上阕“一声声”写雨稠密,“一更更”写雨下个不停,“窗外芭蕉”写雨打芭蕉,“此时无限情”情因雨生;下阕“梦难成,恨难平”雨夜难眠,“不道愁人不喜听”雨不解人意,“滴到明”彻夜不停。
答案:(1)表明夜晚雨密,台阶无人,更突出听者寂寞悲苦凄凉之感。
(2)上阕写雨之稠密,连绵不断,雨打芭蕉,情因雨生。下阕写雨夜难眠,百感交集,雨不解人意,彻夜不停。
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宜兴作
苏 庠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②,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注] ①岚:山林中之雾气。②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①
答:
(2)本词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含意?
答:
答案:(1)开篇两句以北风、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组成了一幅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画面;后两句写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雾气缠绕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在凄冷的气氛中诗人却不觉得凄凉。
(2)结尾两句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眼春光。景中融情,并以此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
3.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攲,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1)该词上阕中的“柳眼梅腮”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2)清代贺裳《皱水轩词筌》称赞结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为“入神之句”,试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在分析这个句子时,首先要分析出句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这个句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2)本题考查对诗词重要语句的鉴赏能力。在分析时还是要先判断句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其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答案:(1)此句意蕴丰富,一语双关,既补充起句的景语,又极为简练地刻画出了一个思妇的形象。
(2)该句抓住“思妇手弄灯花”这一传神细节,使词意更加含蓄传神,思妇形象更加清晰,从而使整首词的主题表达得更加深沉含蓄,颇有意趣。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寄公度
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这首词的上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
(2)这首词中“涵”、“贴”、“寒”、“满”等字用得很好,请选择其中两个联系全诗分析其运用特点或表达效果。
答:
答案:(1)写出了深秋凄凉萧条寒意侵人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
(2)“涵”字写出了深秋时节天空苍茫开阔、水天一色的特点,意境阔远;“贴”字极言燕飞之高,极目难及;“寒”字以感觉写视觉,燕飞得高,高处不胜寒,以景写心,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满”字写出了雪之大,渲染出一种冷寂的气氛,暗寓见友之难,行路之难,突出了思友之情。(只要答出这四个字中的任意两个字即可)
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 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 ①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中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本词上片中的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
答:
(2)本词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答:
(3)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
答:
答案:(1)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2)虚写(或“想象”)路途遥远,朋友孤独寂寞;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3)“点”或“破”,突出了青山的高峻。
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 君 怨
郑 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洁白,还有雪没有的香味。
(2)用对比的手法,通过“竹篱茅舍”、“玉堂琼榭”的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
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正宫]塞鸿秋
(元)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
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1)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功名万里”指东汉班超封侯万里事。此处用典,借指求仕追官,争名夺利。“斯文”一词,最早见于《论语》,此处指礼让文雅,品格高尚。
B.“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这两句用比喻修辞叹时光如电,人生易老。出自《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C.“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由于年老休息的官员增多,所以道路上处处可见,树林中何曾遇见过。
D.“至今寂寞彭泽县”,全曲点睛之笔,一语揭出曲之命意所在。赞颂了陶渊明是历史上心口如一真能归隐园田的少数高士之一。
(2)结合诗句对“斯文一脉微如线”中的“微”字进行赏析。
答:
(3)本曲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表现对比的关键字眼,结合本曲的主旨, 加以具体分析。
答:
答案:(1)选C “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的句意是:都说不做官,但归隐的地方 却看不见他们的身影。讽刺把归隐挂在嘴边而实际上坐在官位上不想动的人。
(2)“微”,是微弱、微乎其微的意思。为官者为了一己私利彼此你追我逐,斯文已荡 然无存,没有人会想到国家百姓及礼让品格,讽刺官场之人不择手段争名逐利的丑 恶嘴脸。
(3)“至今寂寞彭泽县”句中的“寂寞”和“功名万里忙如燕”中的“忙”字,遥相
呼应,形成鲜明对比。许多人都叫着“便休官”,可也没见挂冠归隐的彭泽县令陶
渊明这里热闹起来,陶渊明这里越寂寞,官场那里越忙碌。“寂寞”与“忙”的对
比讽刺了那些口是心非自我标榜清高而实际醉心名利的为官者。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湖上送别
张可久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1)这首小令含蓄蕴藉,独具风格。试分析“绿柳匆匆去马”一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感 情的。
答:
(2)曲中用了诸多不同的意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丰富作品的意蕴。请对“满湖烟雨”这一意象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1)在绿柳如烟的春天,作者不得不告别心上人,匆匆策马起程。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沿湖千丝万缕的青青柳枝来表现自己千丝万缕的离情别绪,充满惜别之苦。
(2)“满湖烟雨”既是眼前之景,又渲染了愁绪的浓重,与前面的“小小人家”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作者与分别之人难以割舍的情怀。
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 玉 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①
篇二:《福建省福州三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语文试卷》
福建省福州三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 Ⅰ 卷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后问题。
纺 车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便是能以衣着保暖和遮羞。制衣不能离开纺织,而中国古代纺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术发达,并一度领先于世界。
只要稍作考证,就知道织布之法肯定要比造纸术发明得更早。距今已有将近三千年历史的《诗经》中就有不少关于布.纺织.衣裳的记载。如《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再者,古人写字先写在竹简上,然后是帛上,那时肯定也就有了棉布。而蔡伦造纸是汉代的事了,他造纸用的原料不外是“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物,这些足以说明布的出现远远早于纸的出现。
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便出现了简单的纺坠和腰机。早期的纺坠多用兽骨制成,又有以石.陶.玉等材料制作者;形状有鼓.圆.扁圆.球.锥.四边.蘑菇及齿轮等形状。其工作原理为一手转动拈杆,另一手牵扯纤维续接,将各种纤维纺捻成线,以增长其长度和增大其强度。腰机为一种原始织机,又称“踞织机”,腰束一带,席地而织,右手持打纬木刀打紧纬线,左手投纬引线,将纺线编织成布匹。因纺坠纺纱效率较低且纱线拈度不均匀,故所纺织的布匹比较粗糙。但作为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被沿用了几千年,直至20世纪50年代,一些少数民族仍在用纺坠捻线.腰机织布。
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纺车.织机等相继出现。纺车初为手摇,即一手摇动纺车,一手从事纺纱工作;后发展为脚踏,即采用脚踏板提综开口,这样将手解脱出来专门从事投梭和打纬,比原始纺车的工作效率提高了20至60倍,是纺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其出现时间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纺车自发明后,至汉代已非常普及,直至近代,在一些偏僻的地区仍为主要的纺纱工具。早期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为二至三枚,最多为五枚。宋元之际,逐渐产生了一种利用水力驱动并有数十个锭子的大纺车,还有利用畜力驱动者,使其具备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纺织效率(以纺麻为例)从一般纺车日纺纱三斤发展为一昼夜纺纱一百多斤。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其技术领先于西方(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制作的水车纺机)四个多世纪。
古代纺织技术的领先使中国享有丝绸之国的美誉。战国时期,齐国的丝织品便举世闻名,能“织作冰纨绮绣纯丽文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齐(济)阴之缣”.“亢父之缣”均为一时名产;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绢.绮.罗等大量丝织品为后世留下观瞻前人杰作的实物.尤其是被誉为国宝的“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织造技术之高超实乃巧
夺天工。
1.以下不能作为“布的出现远远早于纸的出现”这种说法依据的一项是 ( )
A.我国古代纺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术发达,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B.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是汉代人,而距今约三千年的《诗经》中就有关于布的记载。
C.古人先是在竹简上写字,然后是在帛上写字,之后才是在纸上写字。
D.蔡伦用来造纸的原料中就有麻头、破布、鱼网等。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纺坠是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少数民族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还在使用这种出现了几
千年的纺坠纺纱。
B. 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具有传统性能的纺车是纺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初为手摇,后
为脚踏。
C. 宋元之际出现的水力大纺车已具备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这种纺车将自然力运用于
纺织机械,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
D. “齐阴之缣”“亢父之缣”和“素纱禅衣”都是古代留下的纺织品文物,织造技术
高超,巧夺天工,举世闻名,被誉为国宝。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说 钓
吴敏树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①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②,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注】①数数:次次.多次的意思。 ②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3.对下面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疾理钓丝,持篮而往 疾:迅速 .
B.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 .
C.其数试而不遇也 .
D.其得鱼与午前比 .逮:直到 数:多次 比:比较
( ) 4.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 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 ..
B.则徐牵引之 .
C.乃收竿持鱼以归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D.吾将唯鱼之求 .
至此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钓鱼“求得”譬喻科第求取,并非简单类比,也不是意在看破仕途,向往归隐。
B.“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从积极一面说,似乎是事无止境,而从沽名钓
誉.贪得无厌的意义上来讲,则是欲壑难填的魔障。
C.文章以叙述法十分细腻地叙写钓鱼求大的全过程,不仅见述行为,而且摹写心态和
心理感受,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记叙文。
D.“其趣或类于求得”,是说好像“求得”,然而“趣”实非求得,“得”是一种欲望而已。
三、课内文言文
6.下面各项中实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1)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趣:趋向.取向
(2)与山僧饭讫而去 讫:完
(3)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
(4)若雍其口,其与能几何 与:赞许
(5)天下云集响应 响:声响
(6)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欢
(7)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8)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负:凭借.依仗
A.(1)(3)(5)(7) B.(1)(2)(4)(5)
C.(2)(3)(6)(8)) D.(1)(3)(4)(8)
7.下列各项中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其孰能讥之乎 ..
B.子卿尚复谁为乎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C.不拘于时,学于余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D.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8.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或师焉,或不焉 B.卒廷见相如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9.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10.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D.外连横而斗诸侯 .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12.默写
(1)惨象, ;流言, 。
(2)其声呜呜然, , ,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 , 。
(3) ,余不忍为此态也。
(4)一去紫台连朔漠, 。
(5)嘈嘈切切错杂弹, 。 ,
(6) ,身死人手, ,
何也? 。
(7)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 , 。
(8) , ,雄姿英发。
第 Ⅱ 卷
五、
1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
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1)翻译文中划线句
(2)从这两章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什么侧重
1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 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 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
(2)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
(3)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8分)
15.名著阅读:
有人说曹雪芹的《葬花辞》是塑造林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点的
重要作品。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
七、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蔬 圃 丽 日
陈幸蕙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黄昏时分,我和婆婆到月光山下的田里摘取新鲜的甘薯叶,充当晚膳。
碎石路上,几个戴笠荷锄的农人,牵着壮硕的水牛,蹒跚而归,婆婆和他们一一亲切地打招呼。简短对话的客家余音,回荡在清寂安静的暮空里,显得格外温馨。
来到田里,婆婆利落地割下一大把鲜嫩的茎叶,然后就着山间流下来的白花花的泉水,漂洗干净。婆婆把菜洗好了,随意割下一段柔韧的藤茎,就那么轻轻一扎,便把一捆甘薯叶交到我手里,脸上带着满足的神采说:“你看妈种的,真嫩啊!用猪油炒一炒特别好吃。” 我从婆婆那只布满皱纹的手中接过青翠的蔬菜,心里忽然百感交集。那是和生活奋斗过的一双手,是握过锄头.拔过草.施过肥也收获过的一双手。小园中碧叶离离.果实累累的景象正是这双手创造的。 晚餐桌上,婆婆一如往日,谈笑家常。几样清淡的菜肴,在她看来,竟是如此芳鲜适口一一蛋,是方才从鸡窝里捡拾起来的:豇豆,是老邻居特地送来请她尝鲜的;紫茄是暮春下的籽,近日收获的;而甘薯叶则是从自家田里刚摘回来的。这里只有乡野之间淳朴的人情和自给自足,随遇而安的生活趣味而已。
那是一个拮据的年代,月光山下的每一个人,都曾吃过相当多的苦,三餐不继是常有的现象。因此每逢甘薯收获的季节,婆婆从田里挖出那种埋在地下的果实后,便如获互室般地刨去皮,再细切成片,遍撒在老屋前的晒谷场上,任由烈日收干水份,直到甘薯片成为洁白酥脆的干粮,这才一一收拾贮存起来。生火煮饭的时候,就在锅里放上甘薯片,熬成稀粥,以度过每一个刮见米缸缸底的日子。
在月光山下那块面积不大但却肥美的土地里,婆婆曾种过香蕉.柳丁.莲蓬.椰子和蔬菜。然而果园也好,蔬圃也好,无论哪一个时期,婆婆似乎总不忘种植那匍匐在地,生命力极强的甘薯。
生活如此艰辛,但日子在省吃俭用.不怨不尤之中,也自有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存在,并且由于对未来的远景抱着一份虔诚美好的信念,因此所有的清贫困苦,也并不能削减什么,剥夺什么,倒反而在极有限的物质环境里,开始对食物存有一种敬谨之心,觉得温饱平安是莫大的幸福,来自大地的每一样东西,都可贵而值得感谢。
当然,生活中种种苦涩,也曾使人流泪,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曾催人衰老,但由
篇三:《2013届高考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二)——词》
2013届高考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二)——词、曲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1)请简要分析“空”字的表达作用。
答:
(2)这首词题目为“雨”,但通篇不出“雨”字,却“雨”贯全篇,请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 (1)“空”字的表达作用属于炼字方面的技巧,应从描写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方面作答。
(2)上阕“一声声”写雨稠密,“一更更”写雨下个不停,“窗外芭蕉”写雨打芭蕉,“此时无限情”情因雨生;下阕“梦难成,恨难平”雨夜难眠,“不道愁人不喜听”雨不解人意,“滴到明”彻夜不停。
答案:(1)表明夜晚雨密,台阶无人,更突出听者寂寞悲苦凄凉之感。
(2)上阕写雨之稠密,连绵不断,雨打芭蕉,情因雨生。下阕写雨夜难眠,百感交集,雨不解人意,彻夜不停。
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宜兴作
苏 庠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注] ①岚:山林中之雾气。②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2)本词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含意?
答:
答案:(1)开篇两句以北风、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组成了一幅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画面;后两句写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雾气缠绕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在凄冷的气氛中诗人却不觉得凄凉。
(2)结尾两句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眼春光。景中融情,并以此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
3.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攲,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1)该词上阕中的“柳眼梅腮”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①
答:
(2)清代贺裳《皱水轩词筌》称赞结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为“入神之句”,试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在分析这个句子时,首先要分析出句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这个句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2)本题考查对诗词重要语句的鉴赏能力。在分析时还是要先判断句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其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方面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