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我国的国家祭奠日是哪一天 百日祭奠可提前一天吗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2015高考政治最后押题三 国家公祭日》

中国国家公祭日仪式

一、【背景材料】

为了悼念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4年12月13日10时我国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77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中国南京,在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血腥屠杀30多万中国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从2005年开始,陆续有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议设立国家公祭日。

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今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点,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一万名各界代表同佩白花,共同出席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少先队员代表共同为国家公祭鼎揭幕。习近平主席强调,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理论分析】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最重要的因素。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设置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的目的,就是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

(2)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把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悼念活动升格为国家公祭,有利于在中日之间积累正能量。处理好中日关系需要双方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寻求广泛的共同利益。

(3)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政策。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乃至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面对近年日益抬头的日本军国主义,我们要坚定地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把处理好周边关系作为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近年来,一小撮日本右翼分子罔顾历史事实,以篡改教科书、污蔑幸存者等方式,妄图达到美化侵略战争的目的。为此,我们要坚决抵制军国主义的复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

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举办国家公

祭日纪念仪式活动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人自身的素质,塑造人生。

(3)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有侵华日军各级指挥机构当时的命令和日本官兵的记录为证,有中国幸存者的血泪控诉为证,有《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等国际人士提供的证言和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的电影胶片为证。

(2)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让人们铭记这段血凝的历史,对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反击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略与加害史实的言行具有重要意义。

(3)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世界许多国家都以设立纪念日的形式,提醒人们勿忘历史,警惕噩梦重演。如,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德国的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俄罗斯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日、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日等等。

三、【跟踪试题】

习近平谈到设置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的目的,就是要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据此回答1~3题。

1.中国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潮流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

C.我国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 D.国际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合作与冲突

2.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从根本上说,这是为了:

A.促进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B.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D.顺应和平、发展与合作的历史潮流

3.处理好中日关系,必须:

①尊重各自国家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 ②遵守对外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通过协商谈判妥善解决彼此的分歧 ④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中的主导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把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悼念活动升格为国家公祭,是对南京大屠杀史的第三次固化,公祭的对象不仅仅是南京大屠杀期间死难的30万同胞,还包括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据此回答4~5题。

4.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乃至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面对近年日益抬头的日本军国主义,我国要:

①坚定地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 ②把处理好周边关系作为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中日要积累正能量,需要双方:

A.建立战略同盟关系,加快世界多极化形成进程

B.我国支持并参与联合国的各种活动

C.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寻求广泛的共同利益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2014年是抗战胜利69周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77周年,更是“9·3”和“12·13”两个纪念日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后的第一年。今年年初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纷纷就此建言献策。其中,在南京设公祭主会场、国家领导人出席,降半旗志哀,停止娱乐活动、素色着装等,成为被提及最多的建议。据此回答6~7题。

6.中日关系问题是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

A.人民政协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B.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C.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D.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7.代表们的建议被全国人大采纳,说明:

A.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国家祭奠日是哪一天}.

C.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

8.近年来,一小撮日本右翼分子罔顾历史事实,以篡改教科书、污蔑幸存者、纠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数字等方式,妄图达到抹杀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目的。这启示我们: ①必须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 ②当今时代的主题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③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④更好地行使国家自卫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9.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有侵华日军各级指挥机构当时的命令和日本官兵的记录为证,有中国幸存者的血泪控诉为证,有《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等国际人士提供的证言和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的电影胶片为证。这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10.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让人们铭记这段血凝的历史,对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反击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略与加害史实的言行具有重要意义。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我国的国家祭奠日是哪一天}.

A.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C.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D.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世界许多国家都以设立纪念日的形式,提醒人们勿忘历史,警惕噩梦重演。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德国的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俄罗斯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以色

列的大屠杀纪念日、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日等。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述材料说明: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12.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与上述纪念日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将使南京大屠杀成为世界人民集体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牢记战争悲剧、追求共同和平的重要历史资源。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②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 ④共性在个性之外独立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有助于培养大国公民应有的历史价值观,让全国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我国的国家祭奠日是哪一天}.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体现的道理。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弘扬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参考答案:

1.C 2.C 3.A 4.A 5.C 6.D 7.C 8.D 9.B 10.C 11.C 12.A

13.(1)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自身的素质。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有利于塑造人生。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精神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每一次社会变革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篇二:《关于国家纪念日的设立》

关于国家纪念日的设立

181201025 王梦影

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了牢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指出,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100多年的苦难历史,使我们国家的几乎每一座城市、大多数乡镇,甚至是那些不起眼的小山村都掩埋着烈士们的遗骨,抛洒着烈士们的鲜血,全国有7000多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和上百万座烈士墓。 令人痛心的是,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的烈士纪念设施成为了当地的危房,一些地方的烈士陵园变成了垃圾场、晒衣场,有的烈士陵园旁就是色情娱乐场所,甚至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利益,在烈士陵园搞商业开发。这一切不得不让人感到震惊和寒心。在民族危难时期,正是在像邓世昌、赵一曼、董存瑞、邱少云等先烈的舍小生赢大义,才能使我们可以安然享受和平的阳光雨露。长眠在各个烈士陵园的先烈们,多数在青春年少时为国捐躯,没有留下子孙;少数人即使有后代,也没有能力守护供万人瞻仰的陵园。烈士或是为中国的建立,或者是为公共事业而牺牲的,那么我们就有责任保护好他们的陵园,有义务在特定日子里去祭奠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设立“烈士纪念日”不能不说有巨大的意义。把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天作为“烈士纪念日”,标志着烈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是烈士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国家设立了“烈士纪念日”,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在烈士纪念日举办公祭烈士活动,这不仅保护了烈士陵园,也使更多的民众通过缅怀纪念烈士,学习烈士英雄事迹,继承烈士遗志,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

篇三:《2015届高考政治备考:中国国家公祭日仪式》

2015届高考政治备考:中国国家公祭日仪式

高三政治教学网

一、【背景材料】

为了悼念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4年12月13日10时我国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77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中国南京,在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血腥屠杀30多万中国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从2005年开始,陆续有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议设立国家公祭日。

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今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点,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一万名各界代表同佩白花,共同出席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少先队员代表共同为国家公祭鼎揭幕。习近平主席强调,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理论分析】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最重要的因素。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设置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的目的,就是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

(2)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把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悼念活动升格为国家公祭,有利于在中日之间积累正能量。处理好中日关系需要双方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寻求广泛的共同利益。

(3)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政策。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乃至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面对近年日益抬头的日本军国主义,我们要坚定地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把处理好周边关系作为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近年来,一小撮日本右翼分子罔顾历史事实,以篡改教科书、污蔑幸存者等方式,妄图达到美化侵略战争的目的。为此,我们要坚决抵制军国主义的复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

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人自身的素质,塑造人生。

(3)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有侵华日军各级指挥机构当时的命令和日本官兵的记录为证,有中国幸存者的血泪控诉为证,有《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等国际人士提供的证言和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的电影胶片为证。

(2)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让人们铭记这段血凝的历史,对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反击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略与加害史实的言行具有重要意义。

(3)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世界许多国家都以设立纪念日的形式,提醒人们勿忘历史,警惕噩梦重演。如,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德国的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俄罗斯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日、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日等等。

三、【跟踪试题】

习近平谈到设置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的目的,就是要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据此回答1~3题。

1.中国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潮流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

C.我国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 D.国际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合作与冲突

2.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从根本上说,这是为了:

A.促进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B.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D.顺应和平、发展与合作的历史潮流

3.处理好中日关系,必须:

①尊重各自国家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 ②遵守对外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通过协商谈判妥善解决彼此的分歧 ④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中的主导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把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悼念活动升格为国家公祭,是对南京大屠杀史的第三次固化,公祭的对象不仅仅是南京大屠杀期间死难的30万同胞,还包括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据此回答4~5题。

4.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乃至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面对近年日益抬头的日本军国主义,我国要:

①坚定地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 ②把处理好周边关系作为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中日要积累正能量,需要双方:

A.建立战略同盟关系,加快世界多极化形成进程

B.我国支持并参与联合国的各种活动

C.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寻求广泛的共同利益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2014年是抗战胜利69周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77周年,更是“9·3”和“12·13”两个纪念日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后的第一年。今年年初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纷纷就此建言献策。其中,在南京设公祭主会场、国家领导人出席,降半旗志哀,停止娱乐活动、素色着装等,成为被提及最多的建议。据此回答6~7题。

6.中日关系问题是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

A.人民政协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B.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C.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D.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7.代表们的建议被全国人大采纳,说明:

A.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C.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

8.近年来,一小撮日本右翼分子罔顾历史事实,以篡改教科书、污蔑幸存者、纠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数字等方式,妄图达到抹杀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目的。这启示我们: ①必须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 ②当今时代的主题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③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④更好地行使国家自卫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9.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有侵华日军各级指挥机构当时的命令和日本官兵的记录为证,有中国幸存者的血泪控诉为证,有《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等国际人士提供的证言和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的电影胶片为证。这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10.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让人们铭记这段血凝的历史,对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反击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略与加害史实的言行具有重要意义。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C.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D.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世界许多国家都以设立纪念日的形式,提醒人们勿忘历史,警惕噩梦重演。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德国的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俄罗斯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日、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日等。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述材料说明: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12.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与上述纪念日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将使南京大屠杀成为世界人民集体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牢记战争悲剧、追求共同和平的重要历史资源。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②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 ④共性在个性之外独立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有助于培养大国公民应有的历史价值观,让全国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体现的道理。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弘扬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参考答案:

1.C 2.C 3.A 4.A 5.C 6.D 7.C 8.D 9.B 10.C 11.C 12.A

13.(1)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自身的素质。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有利于塑造人生。{我国的国家祭奠日是哪一天}.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精神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每一次社会变革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篇四:《中国国家公祭日仪式参考答案》

中国国家公祭日仪式参考答案:

1.C 2.C 3.A 4.A 5.C 6.D 7.C 8.D 9.B 10.C 11.C 12.A

13.(1)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自身的素质。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有利于塑造人生。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精神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每一次社会变革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澳门回归15周年大会参考答案:

1.C 2.C 3.C 4.A 5.C 6.D 7.C 8.D 9.C 10.B 11.C 12.A

13.(1)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建立并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党的正确领导。

(2)继香港回归之后,澳门的胜利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再次证明“一国两制”构想是科学的、可行的。澳门胜利回归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为我们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澳门继香港后胜利回归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方式。

14.(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必须处理好“法”与“制”、“法”与“实践”的关系,坚持依法治港、依法治澳,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

(2)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必须牢牢把握“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必须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和片面性。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中欧论坛汉堡峰会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B 6.D 7.B 8.D 9.D 10.C 11.C 12.D

13.(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离不开对立,对立也离不开统一。

(2)中欧之间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因素的不同,必然存在问题或分歧,这是矛盾双方的对立,是客观存在的。

(3)中欧之间拥有诸如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内的更广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欧洲发展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也需要欧洲,这是矛盾双方的统一。

(4)中欧之间既对立又合作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就没有对立,既要看到中欧双方有摩擦的一面,还要看到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有合作的一面。

中国对外援助白皮书参考答案:{我国的国家祭奠日是哪一天}.

1.D 2.A 3.B 4.B 5.A 6.C 7.A 8.A 9.D 10.C 11.C 12.C

13.(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与实现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为此,中国应和国际社会一道动员更多的发展资源,加强南北合作,支持南南合作。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开展援外国际合作中,中国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

(3)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在开展援外国际合作中,要尊重和支持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4)发挥关键部分的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中国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切实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最终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就是发挥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推动作用。

篇五:《国家纪念日设立》

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决议,确立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国家纪念,以立法形式确立两个纪念日。我想它的历史意义主要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正义的战争,这场战争所迸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为我们所有中国人所应该继承和弘扬的。在抗战时期,无论哪个政党还是社会团体,无论是军人还是普通的老百姓,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是将抗日救国、视死不当亡国奴作为他们爱国的一种心声和举动。所以,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尊严是为我们所有中华儿女都应该继承和弘扬的。中国的抗日战争也让我们民族遭受了苦难,这种苦难的记忆至今仍然为我们所铭记,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案,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侵华日军制造了很多。从东北到华南,万人坑、千人坟随处可见。所以这些被屠杀的无辜的同胞,是我们民族苦难的一个缩影。而这个苦难至今仍然让我们心里作痛。所以,面对抗日战争中我们所迸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我们民族所遭受的苦难,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国人,都应该牢记。

从现实意义来看,我觉得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年代,我们所有的人都生活的非常和谐,但是我们今天的和平的、幸福的生活,是以我们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解放而英勇献身,以及我们无数遭受过日本侵略而被屠杀的无辜民众,是他们为我们奠定了一个基础。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来缅怀这些先烈,更有必要向这些无辜的被侵华日军屠杀的同胞表示哀悼。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我国的国家祭奠日是哪一天 百日祭奠可提前一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