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2014河南高考改革方案》
中原网讯(记者 张竞昳 张勤)国家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 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 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实现改革总体目标。 资料图片 高考 英语 改革 2014年上半年 2017年 2020年 英语变成了一年可两次或多次考的社会性考试 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
改革方案最快2017年实施,现高中在校生高考不会受大影响
河南2014年高考仍是“3+文综\理综”
12月7日,教育部网站首页发布消息称,教育部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完成,将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制度。这则消息的出现引发了不少家长的猜测和议论:“以后高考就不考英语了?”、“明年我家孩子参加高考,会不会受影响?”事实上,教育部网站此次公布的高考改革时间表明确表示,国家高考改革方案要到明年上半年才出台,而根据“三年早知道”的原则,目前高中在校生方案不变,即不会对未来三年内参加高考的学生产生大影响。也就是说,2014年上高中,2017年毕业的学生才有可能是最早一批新方案的使用者。
改革
外语一年多考
系统化设计招录制度
高考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少专家认为,如果只是局限于科目调整,却不对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改革效果很可能大打折扣。
此次教育部计划推出的考试招生总体方案提出,除了要在考试上探索“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之外,还将对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进行系统设计。譬如,在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方面,将重点推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及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此次教育部网站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总体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实施意见将于明年上半年出台,具体时间表为:
2014年上半年,国家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
2017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
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实现改革总体目标。
据了解,在高考改革方面,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正在进行探索:云南、浙江、天津等地在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时,率先尝试外语一年多考。招生录取方面,浙江省在2011年推行的“三位一体”招生,将考生高中学业水平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终成绩。
进程
国家改革方案明年上半年公布
河南将按要求执行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新闻发言人陈大琪说,对于高考等重大教育改革,教育部一般都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将方案提前公布,确保改革有序进行。对于方案要求的“各省(区、市)最迟要在2014年年底前出台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陈大琪表示,国家方案明年上半年公布,河南省将按教育部要求执行。
“教育部方案发布后,还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结束后,还需要修改。河南省将按教育部要求制定我省方案。”陈大琪说,2014年普通高考仍使用现行的“3+文综\理综”考试科目设置。
尝试
一年多考尝试 外地从听力、口语开始
有关英语高考一年多考的消息传播已久,而近年来一些地区已开始尝试英语科目的高考改革。据了解,目前,浙江、天津、云南等省市已经开始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考”,大多是从听力、口语部分进行尝试。
以浙江为例,从2009年起,浙江对英语听力实行“平时考试、多次考试”,总分30分的英语听力考试,放在每年3月和9月举行,考试成绩两年内有效。每个学生在高考前最多可选择参加两次英语听力考试,自选一个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而在天津,从2010年起,天津的高考英语听力考试不再随同全国统一高考举行,而是改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并将听力考试改为由A、B两套试卷组成,两套试卷的题型、题量相同,考生可参加两套试卷的考试,取其中较高的分数作为最终成绩。
■相关新闻
我国招生考试改革
七大举措
据了解,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主要有7条路径,贯穿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
1.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多种实现形式,包括小学初中对口直升;合理划分学区,学生在学区内直接进入初中;有条件的地区新建校实行9年一贯制办学等,综合有效治理一些大城市择校过热问题。
2.推进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包括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依据的招生方式;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中等职业学校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实行注册入学。
3.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4.建立健全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制度。
5.改革统一高考,建立普通本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6.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选拔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包括探索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分类考试;扩大培养单位和导师团队的招生自主权;建立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录取制度。
7.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的机会,建立多种学习成果转换认定制度。据《新京报》 英语考试在中国各种考试中长期稳坐“第一把交椅”。不过,近日北京市传出改革信号,将削减英语在中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重。
作为高考大省,河南省教育厅表示,目前我省暂无英语改革的动向。
背景
A
北京传出英语改革信号
继江苏拟取消英语计分,山东等地传出英语考试改革风声之后,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
根据方案,2016年开始,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
此外,中考英语由120分减为100分,其中听力50分。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以后北京市小学三年级前不开设英语课程。这一消息,再次将英语考试改革推上风口浪尖。 调查
B
七成网友期待河南本地改革
作为每年高考人数都居全国前列的省份,河南情况如何?
昨天,河南省教育厅回应称,我省高考目前仍旧没有改革动向。并且,在中小学考试领域,也暂时没有关于英语考试的改革动态。
最近,多地表露出“高考改革、英语入手”意向。对于河南,你有没有期待?
昨天,河南商报联合河南一百度进行调查。参与调查的近500人中,有55.3%的网友支持北京此项改革,69.6%的人表示“期待河南改革”。
从事出版工作的李女士称,英语好不好不能用分数来衡量,河南考生多,理应有一个更加科学的考试方式,所以她很期待河南在英语考试方面的改革。
观点
支持者:北京的改革代表了发展趋势
赵玲(96中初三英语老师):我一直在关注英语改革。这次北京出台的方案,代表了一种趋势。
语言学习分人和性别,女生在语言方面可能启蒙更早也更敏感,学起英语来可能轻松一些。相反,一些初中男生学英语可能很吃力。
小升初、初升高的升学压力,造成家长、考生对英语过度关注。让英语回归理性,也可以让一部分家长和孩子从英语的包袱里解放出来。
张雁(12中高一年级长):对于北京的改革,我们是持欢迎态度的。在学校阶段学到的英语,很多人工作后根本用不上。改革是个好事,希望河南也尽快跟上,让英语学习真正回归语言功用。
反对者:弱化英语,会不会关上沟通之门?
网友“小瓶盖”:多数国家的官方语言以英语为主,英语是一种与国际沟通的通用语言,为什么要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弱化了英语,等于关闭了沟通之门。
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环境下,弱化一门学科就会导致这门学科的教育松懈,只能越学越不好。学生都是未成年人,不一定能在这种情况下hold住英语。
市民吴女士:为让儿子具备英语听说能力,在他整个小学阶段,都有一位外教负责课余的听说读写。为此,我们花费了不少财力物力。
明年,他就要高考了。他英语拔尖儿,语文并不是很优秀。应试教育下,谁有个优势都想抓住。我担心,英语比重一降低,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学者意见
英语改革
可以给学生提供
更多学习机会
北京英语改革方案引发热议,不少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昨日表示,这样的改革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接受采访时,“发自内心大赞”北京此次改革。 他认为,减弱英语教学刚性要求、降低英语考试权重分值,增加母语教学刚性要求和提高母语考试权重分值,应是考试改革方向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也公开表示,北京此次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没有一个国家把英语放在一个终身学习的重要位置上。例如,日本的国际化也很明显,但这个国家也没有搞全民学外语。”
河南高考改革方案9月1日前公布
统一高考科目或缩减至3门
语文、数学全国统考,外语一年两考,由各地组织
两次外语成绩,以考生的最好成绩为准
“统一高考科目或将缩减至语、数、外3门,其中,英语交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一年两考。高校录取依据考生的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情况。”作为招生制度改革的重点,高考改革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昨日,2014年河南教育工作会在郑州召开,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在会上表示,河南普通高校招生将按照“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我省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将于9月1日之前正式出台向社会公布。 郑州晚报记者张竞昳
【政策】
“两依据一参考”,不再一考定终身
2014年是教育深化改革年,我省将出台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同时研究制定中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其中,高考将有哪些变化,怎么变化,更是家长们尤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昨天的会议上,朱清孟表示,综合改革后的高考将包括“高考统一考试、外语一年多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校对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及成绩的要求”等核心内容。其中一个很重要变化就是,普通高校招生不再只看考生的高考成绩,而是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来录取,即对符合要求的学生,高校主要依据其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情况,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
统一高考科目或将压缩至3门
按照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高考改革原则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制度。
现在,河南高考的科目设置为“3+文综\理综”,按照教育部初步改革草案思路,高考全国统考科目或将缩减至语文、数学、外语3门。其中,语文、数学两科仍实行全国统考;外语仍列入统考,但考试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行一年两考,给考生一个弥补偶然过失的机会,录取时,以考生的最好成绩计入。{教育部的高考方案对于河南的政策}.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是录取依据
除了统一高考成绩之外,考生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是高校录取新生时的重要依据。
据了解,每名考生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门考试成绩接受考量,计入高考成绩。目前,我省考生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以等级制呈现的,高考改革后,等级和分数之间的具体换算,譬如考试等级怎么划分,等级分数的分值、所占比例,以及不同等级之间是否有级差,均由各省自主确定。其他课程原则上要求合格即可。
录取时,还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
“考生就读高中对其进行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或将作为高校录取新生时的重要参考。”据介绍,考生在中学阶段的表现,譬如社会实践、好人好事等,都将成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参考内容。
其中,中学只负责如实记录和提供客观准确的材料,并在考生所在中学及时公示;评价由录取高校组织专家进行,即谁使用、谁评价。
【进程】
首批改革试点省市,可能没有河南
据介绍,目前,教育部已经制订了高考改革总体方案和相关的5个配套文件,将在征求意见修改后由国务院批准向社会公布。国家要求各省今年都要出台方案,并选定试点批次,
篇二:《2014年河南高考政策》
2014年河南高考政策
河南省高考方案会咋改?新政会不会影响正在备考的考生?为确保考生利益,河南省会遵循教育部“三年早知道”原则,高考改革会提前告知,截至目前,2014年河南高考政策没有变化。
事实上,对河南来说,不分文理科不算是新尝试。
想了解更多的高考相关信息直接搜索q群253417959,里面都是高考生,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在过去的30多年中,高考政策在不断变化。2001年至2003年间,河南省实行的就是“3+大综合+1”的高考模式。“3”即语、数、外,“大综合”为理、化、生、政、史、地等6个科目的综合。选考、兼招科目“1”全省不统一划定分数线,由高校自主确定录取标准。
目前河南省正在执行的“3+文综/理综”高考科目设置方案,是2004年启动实施的,现行政策中,“3”为语文、数学 ( 分文科数学、理科数学 ) 、外语,为每个考生必考科目。“文综/理综”分别为文科综合 ( 包括政治、历史、地理 3 门课程 ) 和理科综合 (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门课程 ) ,由考生根据个人情况选考其一。
《决定》公布后,很多家长和考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担心”,因为对于正在备战2014年高考的孩子来说,三年高中学习,学校的教学安排和孩子自身学习、复习进度肯定都是随着现行高考政策方案执行。为此,家长和学生们都格外担心,之前备考都是文理分科进行,如果突然不分文理科,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高考成绩。
“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还没有出台,学校需要等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之后才能采取进一步举措,目前各阶段的教学工作仍按原有计划和步骤推进。”对于学生和家长围绕“变化”所提出的焦虑,河南省招办新闻发言人陈大琪说,截至目前,河南省明年的高考政策还没有什么变化,高考科目设置仍是“3+文综/理综”的模式,高考改革细则出台后。
篇三:《国家政策对河南高考模式下文科和理科学生》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教育部的高考方案对于河南的政策}.{教育部的高考方案对于河南的政策}.
河南高考模式下文科和理科学生
分别继续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问题研究
—浅议高考30年
一
从1952年至1965年,尤其是1977年至2007年,普通高考一直是以全国统考的形式进行,高考科目的设置是高考形式和内容的最基本内容与环节,1977年至2007年的三十年间,高考科目设置和命题主体变化的基本线索是,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采取分省命题。1978年高考全国统一命题,此后长期延续至今。1978年高考科目,文科是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理科是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之后几年外语、生物学科逐步纳入高考科目。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理科七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文科六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即大文大理模式。90年代中期以后,高考科目设置的变化趋势是减少到文理科各五门,称为“3+2”,文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理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和生物两学科退出高考科目组合。1999从广东率先进行高考科目“3+X”的改革,很快波及到其他一些省(市)。在“3+X”科目设置上由“3+大综合+X”演变为“3+小综合”,而“3+小综合”即“3+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近几年成为全国大多数省市采用的高考科科目设置的模式。2007年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又推出新的高考方案,对原有高考科目的设置进行了相当大的调整变动,继续走在全国高考改革的前列。
从命题的主体看,1978年以来长期是教育部(前身是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组织命题。1987年上海首先自主命题,到2007年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自主命题。但教育部组织的命题仍占主导地位,有半数以上省区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和考生大省,在高考方案和科目设置上主要是采用教育部制定的统一高考方案。1977年恢复高考,河南采用文理分科,各四张试卷自主命题。{教育部的高考方案对于河南的政策}.
1978年即采用全国统一的文理分科考试模式。80年代至1993年,长期采用文六门,理七门,又称“大文大理”模式考试。1994年至2000年采取“3+2”文理分科考试模式。2001年至2003年采用“3+大综合”模式,考生不分文科理科,除语文、数学、外语之外,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组合成一份试卷,称大综合试卷。其中2001年大综合一门为150分,其余两年大综合为300分。这三年除语文、数学、英语、大综合四门必考科目外,设六个选考科目供考生选考用,只作参考分。2004年至2007年,河南高考又分文科理科,采用“3+小综合”即“3+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模式。就科目赋分方面,也有一定变化,除1977年考试四张试卷,每科100分,满分为400分,1978年五张试卷,每科100分,满分500分外。80年代至1993年,长期采用“大文大理”模式,语文、数学每科为120分,其他学科每科100分(生物50分)。文科六门满分640分,理科七门满分为690分。从1994年至2007年,经历了“3+2”到“3+大综合+X”再到“3+小综合”,除2001年高考必考科目满分为600分外,其余年份满分均为750分。在分数形式上,主要采取原始分,其中1994年至2000年,我曾省采取高考标准分的形式。
二
1977—2007年恢复高考30年,高考已在我国形成地位崇高的“国考”,其影响就广度、深度上讲,是空前的,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从1977年全国57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27万人,到2007年全国1010万人参加高考,计划录取人数570万。河南从1977年只录取1万多人,到2007年87万人参加高考,计划录取39万余人。全国平均录取率从1977年的4.7%到2007年的56.85%。30年间大中专学校共录取3600万人,如今,高等教育已从“千军万马闯独木桥,”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高考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方面的进步都可以说与高考密切相连,如今,恢复高考30年的教育成就,早已弥补了“文革”十年的教育空白造成的损失,所谓“文革”引起的人才断档也已经解决。可以说,目前的高考在我国的地位和影响是难以撼动的,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体系”如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职称考试、奥赛、研究生考试等等,“考”已深入广泛存在于我国社会之中。
三
随着高考地位的提高、规模的扩大和影响的深入,高考除带来巨大正面效应的同时,也越来越显示出负面影响来,“应试教育”、“文理偏科”、“一考定终身”,恶性竞争已从高中向前推到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所谓不能输在起点)。学生学习负担畸重,压力空前,学习时间延长,考试次数繁多。周末双休日学生很难自由学习与活动。采取封闭式管理,军事或半军事化管理的学校比比皆是。七、八十年代高考录取率低,经常出现“八年抗战”即连考八年才考上大中专学校的现象。1999年高校大扩招以来录取率迅速提高,高考竞争从能否考上学到能否考上重点、名牌大学的竞争,竞争的惨烈程度丝毫不减,经常出现“高四”、“高五”、“高六”学生。高中和社会办复读班是普遍现象,并且出现大量上年已被高校录取不报到而选择复读考名牌院校的现象。公办、民办高中的复读班经常出 现百人大班,甚至二百人大班的现象,老师教学学生学习 也不再是单纯的脑力劳动,而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加脑力劳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包含有简单的、重复的、无意义的劳动。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高考也包括低一级的中考,有关的教辅类书,考试用书占据出版业半壁河山,考试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一份。高考资源甚至出现被某些权威部门或人士垄断而谋利的现象,实际上也是一种腐败现象。可以说,高考的负面影响,绝不可低估,已经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有关改革高考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甚至出现了取消高考的极端提法。
四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在各条战线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战线的改革包括高考制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特区的建立发展,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外贸科技、文化领城等方面的改革,已经显示出巨大成效并越来越深入。教育战线的改革,如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高校规模的扩大 ,民办教育兴起、素质教育的提倡,高校“并轨收费”,实行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等等,都是显见的改革成就。单就高考制度改革这一环节上,曾推行春季高考的试验,保送生制度,自主招生尝试,高考命题从考知识到考能力的转变,会考制度增设,考试科目的减少,3+X方案的出现,扩大招生规模等等,都是改革过程中的尝试,但就高考的根本性质和内容实质而言,30年来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是高考能发挥出巨大正面作用的同时,弊端和负面作用又长期不能消除减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五
高考制度的改革,已经不单单是教育部门的事,它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是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事。高考也只能承载它所能承载的一部分任务。下面,本文作者仅就河南高考模式的变化、发展、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河南高考从八十年代的“大文大理”(文六门、理七门)和九十年代中后期的“3+2”,都是采取文理分科考试,学校普遍分文科班、理科班,学生偏科现象严重,而“3+2”,模式,不考地理、生物两科,名义上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实 际上不可能减负。反而把与自然科学、新兴科学联系密切的地理、生物取消了,造成地理、生物课的压缩,教师转行,学生不学的现象。2001—2003实行3+X大综合+X,文理不分科,语、数、外加大综合为必考科目,物、化、生、政、史、地可任意选考,不计入总分,这三年学生学习负担骤然加重,同时学生用同一个模式考试,虽然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却忽视和不能体现学生的特长。(选考科目,作为录取参考并不被教师、学生重视)。2004—2007河南采取“3+小综合”(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又基本回到文理分科的“3+2”或“大文大理”模式的类型。学生文理分科考试,与“大文大理”模式和“3+2”不同的是,将物、化、、生组合成一份试卷300分,将政、史、地组合成一份试卷300分。高考实际上是理科考六门,文科考六门。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从试题看,都不是真正的综合,是拼盘组题,实际上是“大3+小3”模式,除了2001—2003年考试模式外,2000年之前和2003年之后的高考考试模式对学校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考试的负担并没有实质上影响和区别。目前河南高考模式对高中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有这样一些情况(正面影响本文暂不论述),①学生“偏科”现象严重。绝大多数学生从高中一年级就出现文理偏科,学理科的不学或不认真学政、史、地,学文科的不学物、化、生,这种偏科造成理科学生的人文知识和素质决乏,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素质缺乏,也严重影响他们进入大学和社会后的进一步发展。②学校课程安排受影响大。高考是指挥棒,为了适应文理分科高考模式,文理分科越来越提前,可以说,如今再也恢复不到“文革”前高中教学三年文理不分科,只是在高中毕业前即高考前一个月学生自由复习时再决定报文科或理科去参加考试的现象了。目前各地高中普遍是高一完成文理分科,其中绝大多数学校是高一年级上期期终考试后,下期开学时文理分科,还有一部分学校是高一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后分科。更有一部分学校是在高一新生报名入校时就文理分班了。只有极少数学校是高一年级结束后文理分科的。文理分班后,文科班仍排有物、化、生课,理科班也排政、史、地的课,但课时普遍压缩,学校大型考试不考,学生学习也只是象征意义,只是仅仅为了应付会考。③会考功能弱化。
会考是水平考试,高考是选拔考试,两者功能不同。会考是检查学生高中阶段各科学习水平是否合格,高考是按文理两科选拔学生。会考可以防止学生“偏科”和学校过早文理分科。这种设想在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但实践中就大打折扣了,以至于造成理论与实际完全脱节。实际情况是,会考不与高考挂钩,而高考是学校、学生、家长追求的最大目标。会考就不被这三者重视,由于会考不可能象高考那样组织考试,会考的权威性、公平性,可信度就大大降低,远远达不到会考制度建立的目的。因此,利用会考阻止学生偏科和学校不能过早文理分班及学生尽可能在高中阶段在受到全面教育的基础上选择偏理偏文特长参加高考的初衷是难以实现的。
六
高考制度的改革,若干年来主要涉及高考科目设置,分数调整,标准分制度,试卷难易度的调整,增加春季高考,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等,但都没有触及到高考制度的核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素质教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教育部、各省市对高考改革的积极探索,高考制度的改革肯定会推向前进。就河南高考模式的几次调整来看,有的值得肯定有的值得商榷。从八十年代的“大文大理”模式过渡到94年至2000年的文理“3+2”模式,文科和理科分别减为五门,地理和生物高考不考。学生高考负担并不会因科目减少而减轻,而地理、生物高考不考,大大削弱了这两科学生在高中应该受到的知识教育,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影响很大。当时社会上就有许多人不赞成。2001年至2003年河南学习广东采取“3+大综合”必考科目加选考科目的模式,实际效果也不理想,广东虽率先实行“3+X”方案,但连续三年自身也在不断调整完善,社会争议很大。尤其是河南2001年的大综合,六门科目合为一张试卷150分,每学科只有25分。而这六门课程在中学阶段开课课时,学生学习所占用的时间和付出的精力,与高考所占分值远远不成比例,至于选考科目由于不计入总分只作参考分,不能引起学校师生的重视,有所谓选考约等于不“考”的说法。1994年至2000年实行数年的标准计分制度,也是不成功的。标准分理论上合理,但实际上推行起来社会上难以接受,一是人们长期不明白,二是公布标准分的同时应同时公布各科原始分,而公布各科原始分容易造成各科原始分累加后总分高的有可能低于总分低的标准分现象,这样容易引起误解。因此,标准分制度90年代首先在广东省实行,之后数年全国又有许多省市采取,到2007年标准分计分制度终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
以上事实说明,对高考制度包括它的部分环节和内容进行改革,不单单是由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专家所能包办得了的(事实上往往是这样)。必须广泛
篇四:《河南高考政策》
2011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科目内容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的通知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日期: 2011-02-17 17:34:54
各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研究生培养单位:
《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已经省政府和教育部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和贯彻《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
省教育工作会议有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加强对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的统筹,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健全措施,注重宣传,优化服务,确保我省普
通高校招生考试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二○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经教育部同意,从2008年秋季开始,全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为了适应普通高中推行新课
程实验的需要,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
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决定对我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进行改革。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逐步扩大高等
学校办学自主权,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普通高中学
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正
确导向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体现创新性。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
17号)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豫教基〔2008〕138号)
精神,把创新寓于制定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的全过程。
(二)保持连续性。在制定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的过程中,注重与现行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
考试方案的衔接,保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方案的连续性。
(三)具备可行性。结合我省实际,综合考虑普通高中的教学情况、学生的适应程度和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情况,
使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简单易行,为考生、普通高中、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所接受。
(四)具有指导性。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在贯彻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精神的基础上产生,同时
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起推动、导向作用。
(五)注重公平性。切实维护教育公平,在科目设置、考试内容、录取实施等各个环节构筑公平、公正的平台。
(六)发挥自主性。有利于普通高等学校充分发挥自主权,在普通高招考试成绩的基础上,重视发挥普通高中
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招录取中的作用。
三、目标任务
统筹兼顾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等方面的因素,进一步深化
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改革,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办法。
(一)实行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根据我省推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际,建立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
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确保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客观、公正、全面,切实做到可信、可用。
(二)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内容要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精神,与普通高中新课程内容
相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坚持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以能力考核为
核心,注重对考生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查,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引
导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推进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方式改革。积极探索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
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学校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评价选拔办法。要以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为基础、学生
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重要参考、招生学校测试为补充,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自主权,完善高等学校招生{教育部的高考方案对于河南的政策}.
录取方式。
四、科目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