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江苏高考减招接下来要干嘛

高中作文 zuowen 3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如何看待江苏高考减招事件的影响》

如何看待江苏高考减招事件的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

导读:江苏省教育厅近日公布《关于2016年江苏高等学校跨省招生计划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表示江苏省将调出3.8万个招生计划安排到中西部省份,但不会影响本省学生的高招录取,并且还会协调高校在江苏扩招。支援中西部计划公布后,在省内引起了热议,部分考生家长表示在高考前夕发布这样的指令很伤省内考生的心,而在知乎上也有数万人参与了此次调配支援计划的讨论。此时此刻,江苏全省十三市的考生家长们正在为孩子享受更公平的教育机会而努力着!

前几日,南京、连云港、无锡、盐城、苏州、泰州等地均有老百姓去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抗议,并吸引了澎湃新闻等媒体的关注,而江苏省教育厅面对广大考生家长的疑虑,连夜紧急开会达成共识,并于 5月11日早上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江苏省教育厅新闻办副主任薄其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38000个跨省招生计划是教育部下发的指标,“江苏省教育厅作为东部的发达省份,也该为全国做贡献的时候了,不能江苏省教育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国家要求你做贡献,你不去做,这肯定是不行的”。

而江苏的老百姓理由无非以下四点:一是江苏湖北计划生育人口红利的问题;二是考生人数减少与外放本科数量问题,人数减少但落实到本科、专科数量上则存在争议,比如9000本科支援指标的依据;三很多人都在觉得偏远地区基础教育落后“揠苗助长”式地上大学有“浪费教育资源”的风险;四江苏考生普遍觉得虽然学生减少但生源质量一直不低,但录取率一直偏低。

有家长在网络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江苏是落实计划生育政策非常到位的大省,现在基本上每家都是一个孩子,关乎一个家庭的命运! 而西部地区正常一家几个孩子,现在要把独生子女的良好教育权利给西部地区的二胎三胎,将改变江苏多少家庭的命运!

很多江苏考生家长觉得,教育主管部门这样“劫富济贫”式的粗暴行为,对于中产阶级打击很大,让人担忧。更多的讨论则在微博、知乎上面激烈地争辩着,而这也提醒我们或许应该冷静地评估一下这件事。

1、 本省优质教育资源的挤占

1)省内考生实际接受高等教育名额的减少

按照教育厅的信息,2014年江苏考生42.57万,录取率超过80%,其中本科各批次录取率分别为3.12%、3.99%、8.16%,那么可以推算2015年江苏公办本科总共录取了15.37万考生,占比36.11%,全国排名19名,比本一录取率排名21名高一点。而算上民办本科,江苏本科录取率在50%左右。因为江苏高校整体水平相对国内较前,纯粹的一本录取率直接与外省比较着实有失公允,故均以公办本科录取率数据为依据。

(图片来自网络)

2016年江苏高考人数为36.04万,教育厅此次支援中西部跨省划拨3.8万录取额,其中本科0.9万,这个数字占2016年高考人数的2.5%,占本科(含民办)录取人数约为5%,更关键的是没人说得清这9000人乃至3.8万人支援计划的依据,以及9000人在各批次、各层次高校中的占比,唯一确认的是本省实际升学数量会明确减少。

此外,不得不承认3.8万计划的外调,9000本科计划(据教育厅消息这是省属高校承担,且不含西部协作计划,江苏今年中西部协作计划增至19100人,且非省属985/211还在继续减招本省) 的外调,对省内学子以及省内高校都是损失,首先江苏考生生源质量不要多说,学子的素质相信大家有目共睹,9000个名额,那么单纯从高考选拔的角度来思考是江苏这

2.5%的生源质量比较高,还是在中西部招录的9000学子质量比较高呢?这是惹起江苏考生家长非议的重要因素,也是最近流行的“你穷你有理”的高招翻版。

(图片来自网络){江苏高考减招接下来要干嘛}.

2)高考人数减少与支援中西部计划的关系问题

实打实地讲,打个比方,比如苏州大学金融学专业不错,一年在本省招50人,但是因为减招今年只招30人,按照教育厅的说法比率没受影响,但整个江苏省确确实实有20个学生今年上不了苏州大学热门的品牌专业–金融学,去年江苏考生上苏大金融专业的机会是50/39万,而今年则是30/36万,江苏考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确实下降了不少。这些与本省经济、人文状况深度挂钩的本省品牌专业、大学招生数量的减少,确确实实影响了江苏考生的就学质量以及未来的发展前途!

(图片来自网络)

江苏高考人数的减少也有着深层次的因素,除了计划生育外,还有中考分流,中考为了推行职业教育,各地设定了50%左右的升学指标(据网友称常州大约为44%左右,苏州为45%左右),并且严格控制择校。据统计,2014年北京中考生52198人,高中录取34436人,中考录取率为66%。当然,这样的现状也让江苏考生家长很受伤,因为依据这个理论,基础教育不到位的学生不应该分流到职业教育去吗?怎么如今却来跟江苏抢本专科指标了?

篇二:《面对多省高考减招 你怕了吗?》

面对多省高考减招 你怕了吗?

距离2016年全国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有关多省高考减招的的消息却引得众多考生和家长开心心慌慌,呼声一片。尤其是湖北、江苏两省部分高考学生家长分别大规模聚集在两省教育厅门口对减招表示抗议,呼吁“教育公平”。

让湖北家长们捉急的就是这么一张表:{江苏高考减招接下来要干嘛}.

这张表出自4月22日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如果落实,湖北省高校将调出4万招生指标,调向山西、江西、河南等地,占全国调出总数的四分之一。

那么,这是否会造成省内考生上大学更难?虽然教育部给出了以下的解释

但是这并不能蒙混过我们聪明的群众,看看大家的呼声:

其实,对付高考,不管是哪儿的孩子都是不容易的!不管是哪个省的减招,都会引起一部分家长和学生的恐慌!面对多省的减招,部分成绩原本就徘徊在各分数线的学生和家长怕了!怕什么,怕“一旦我成了减招的一份子怎么办?”怕“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对!考不上大学怎么办?高考落榜怎么办?其实,怕什么,反问自己一句“考上了大学,然后呢?!”“考上大学就是人生成功的预兆了吗?!”我选择一家职业院校又怎样?

国家近几年多次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非无道理,无非就是社会对于专业技能性人才的缺乏迫在眉睫。那么既然如此,既然立志要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为什么不能应国家需求而发展呢?有些人要说了,职业教育出来的工资和岗位不如大学生,既然是紧缺型人才,抢手的香饽饽待遇又怎会差?

我想说的是,减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减招又怎样?最勇敢的人莫过于生活中来什么我们就享受什么。

篇三:《司法改革–从江苏高考减招说开去》

司法改革——从江苏省高考减招说开去

15040117 康复治疗1班 廖云舒

4月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高等教育资源丰富、2016年升学压力较小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12个省(市),将向中西部10个省区调剂共16万生源计划。其中江苏调出3.8万,仅次于湖北的4万。此通知一出,顿时在江湖上掀起惊涛骇浪,要高考的学生家长坐不住了,不要高考的也坐不住了,发动起七大姑八大姨坐镇教育局门口游行示威,请求(也有可能是威胁)教育局取消这一决定。那几天我的空间也被减招计划占满了。当年的战友纷纷转载评论,表达着对学弟学妹们的同情和对帮不上忙的无奈。我好奇地点开了几条,多是控诉教育局和江苏高考卷的不公,其中有一条把我看乐了:“根据 《宪法》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局这种行为严重剥夺了江苏考生受教育的权利,是对江苏考生极大的不公平。”

周末回家,老妈表现出难得的对政事的兴趣,义愤填膺地表达着自己对政府的不满,让我有种错觉,如果我是今年的考生,老妈可能要加入游行行列了。

这就是我的周围。我的同学,在空间上附和几句不痛不痒的话,转身忙自己的事情。我的老妈,在我耐心解释之后,仍然固执己见地认为政府不会管百姓死活。没有人去分析,去质疑,真正拿起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权利。

原来,我们的法律意识,真的很淡泊。

你没有在玩笑吧,人们激动的把宪法都搬出来了,明明很有法律意识嘛。很遗憾,宪法不假,可是用的实在不是地方。教育局明确表明,今年的录取率是不会降,意思很清楚,能考上大学的同学照样能考上,怎么能叫侵犯了受教育的权利。这样不动脑子就胡乱套上宪法来显示自己有理有据的行为根本就是无理取闹。

如果说胡乱套用宪法是可笑,那游行示威就是可悲了。我们的公民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利领域,思维依然停留在以野蛮的艺术解决问题的阶段,忙活了大半天,在外曝晒几个小时,结果局长在内吹了几小时空调。

要我说,游行示威本身不错,应该换个说法。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权非行政权,所以争论的焦点应该是让政府给出制定减招人数的依据,让所有的信息公开透明。然后全部人发动集体智慧,揪出其中漏洞,再要求政府重新修改。即行使合法权利,又能少晒几个小时太阳,岂不快哉。

和中国的其他各项改革一样,如今司法改革进入到了攻坚期、深水区。渡过这一瓶颈的关键就是将依法治国的观念植入人心。故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为

什么我们的公民法律和权力意识如此淡泊。我想总体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司法制度,二是公民自身。

以前我们在司法制度上一直存在着致命的漏洞即行政、司法和立法三种政治职能缺乏独立性。具体表现出政府越位干预司法和立法导致行政职能一家独大的不良状态。其存在的原因是地方政府掌握着全部的财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司法和立法机关的经济命脉在政府手里,就必定受其制约,这样就无法实现司法公正和立法严明。除此之外还包括司法体制的地方化和法律职务的大众化等问题。可喜的是,今年十八大针对此些问题漏洞进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总结来说是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构建符合司法规律的职能明确、分工合理、制约有效的司法权运行机制。通过司法职权的优化配臵来促进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权的实现,让司法回归纯粹的法律规律与法律属性。司法体制改革终于第一次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可以说,十八大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虽说十八大对司法体制的完善有效的保证了法律的至高无上性。可是在对提高公民参政能力和积极性方面作用甚微。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法律似乎还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只有打官司的时候才用的到。我曾试图跟老妈讨论人大代表的选举问题,可是老妈总是“政治的事我不懂跟我没关系的”理由搪塞。可见官本思想的根基。官本思想从古代延续至今,人们已习惯性地把政治权力和官位绑定,把官位当做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官员不是人民的“公仆”,相反却是人民的“主人”和规则的制定者。带着这样的错误思想,如何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权力。所以我认为司法改革的发展99转让了,城市化、计划生育的红利完全不见了。遵纪守法、实行计划生育却被国家“转让”本属于自己的

“红利”,引发群众不满,毕竟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加上江浙湖广长期的重文风气,这种相对于中西部非独生子女家庭显得更为突出!

4、粗暴的计划外调易造成双向利益受损

一方面,大学门槛对中西部的压低,是为了提高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素质,只是来了东部地区的学生有多少会回去?这个政策实际效果是把西部本已匮乏的人才吸引到人才和资源竞争已经白热化的东部,简直是双杀政策。另一方面,本省优质教育资源的挤占,省内考生实际接受高等教育名额的减少,据分析江苏高校减招人数分摊到每个地级市约有700余人不能留在本省读本科。本地高校专业门类设臵、发展状况、招生计划多少都跟本地经济、人文状况挂钩,这样大幅外招,对于本省经济、人文发展的影响又是另一个层面值得商榷的事情,有学者担忧,因为本地高校的减招将引发江苏考生的出国热,江苏高校恐很难吸收到像以往那样优质的本土学子。

二、相关建议{江苏高考减招接下来要干嘛}.

1、加强民意调研,增强政策透明度

招生计划关系到本省考生的切实利益,决策机构在出台关乎千家万户的公共政策前,应加强民意调研。事先拿出精准的数据研判,说明说清调控的缘由和调控的合理性,遵循公平合理的程序,才能疏导民意。在调出计划时,政府部门要公开具体涉及的批次和院校,调出之后高考的总体录取情况,如果不及时公布,家长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

难免焦虑、恐慌,进而引发不满。同时政府部门不仅要公布总体数据,更要对数据做进一步解释,增加各项数据必要的解释与说明,从而增强政策透明度和说服力。

2、人性化服务,提高政府公信力

通知最初发出的时候,政府部门没有做好解释和疏导,导致一部分人士和媒体错误的理解,风波正式开始,随后网上的删帖事件、官员的躲避事件、对待家长的冷漠事件、姗姗来迟的澄清事件、澄清后的地方冲突事件等,让更多的网友和家长们心里没底,从而导致更多的不信任。政府决策应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从人本理念出发,追求服务的最高境界,给人民群众更多的人文关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适时公布政策,出现问题及时澄清引导,避免矛盾冲突,从而提高政府公信力。

3、扶持中西部的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招生指标上的合理调控重要且必要,但只是简单的倾斜,而不是从基础的教育资源配比上追求既公平又有效率的理想状态,是对教育公平的片面理解。对于中西部地区,最缺失的不是上大学的名额,而是基础教育的普及度,和教育观念的普及度。国家应有长远规划,在教育经费分配、科研项目分配、教职工待遇等方面多向落后地区倾斜,提高对当地的教学硬软件水平,缩小教育资源差距,提高老师待遇,同时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比如人才引进、创新教育

模式等促进当地教育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脱贫”。

4、支援西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没有人否定支援西部的重要性,只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落后地区培养人才是掩耳盗铃,现在是人才自由流动的时代,定向招生已经名存实亡,高考配额已经不能影响人才的流动。人才流动不能靠把西部考生更多的输送过来,更重要的是让重点高校的学生到西部去创业,去建设,形成西部的吸引力。国家扶持贫困落后地区人才,可以实行国家补偿,定期返乡制。各地应以高于本地平均行业工薪的薪资招揽人才,到国家级贫困落后省份的,同时由国家中央财政另补偿一份全国行业平均工薪。高等教育是为国抡才,学术面前量才而用才是最大的公平,学术面前不容同情心!

篇五:《高考“减招”风波舆情分析》

【事件概述】

近日,江苏、湖北“高考减招”事件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2016年高招江苏将向中西部省份“输出”3.8万招生名额存有异议,江苏省内的南京、苏州等多地学生家长向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陈情要求,并希望以此呼吁高考招生公平。由于家长们的集体诉求,网上多段小视频流出,话题13日仅限于江苏湖北本地探讨逐渐升温到14日全国舆论关注,特别是各大微信群中网民讨论热烈。同时,湖北省内也出现类似情况,助推舆情热度上涨。

”江苏湖北减招“话题舆论关注度

(5月10日-5月16日)

(图1数据来源:ImageQ舆情监测系统)

{江苏高考减招接下来要干嘛}.

【事件回应】

舆情节点一:5月13日晚,江苏教育厅发表公告回应回应

舆情节点二:5月13日晚,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予以了回应

图2: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受访记录

【舆情趋势】

图3:5月13日舆情传播图

图4:5月14日舆情传播图

舆情传播分析

从图3图4中可以看出,5月13日,整体舆论以中立舆论偏多,5月14日以正面舆论偏多,结合事件关键节点,13日晚湖北与江苏教育厅就减招事件纷纷做出回应,所以在13日晚间掀起了当日舆论顶峰。

结合图1可以看到,受13日晚官方回应影响,5月14日舆论热点大幅度上升,由于湖北江苏两地教育厅的正面回应,稳定了部分家长学生的心,当日正面舆论4次达到波峰。

【舆情态度分析】

图5:5月13日舆论情感图

图6:5月14日舆论情感图

热门点评(来自头条新闻)

舆论态度分析

对比5月13日和5月14日舆论态度图可以看出,5月14日经过教育厅回应后,网友

篇六:《【动力IT教育】关于“减招”事件的深思》

[动力IT教育]关于“减招”事件的深思

作者:动力IT教育 时间:2016-05-23

一、问题

目前,江苏减招事件的话题日嚣尘上,新闻、文章、评论等关于减招的话题愈演愈烈,甚至微信朋友圈也被减招事件占领,是的, “减招”二字,确认让人无法理解。如此重大的招生政策调整,对于正在潜心准备高考的高三学子和家长来说来的那么突然,毫无防备,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国家教育发展进步的受益者,我们动力IT教育人能深深地理解和体谅学生和家长此刻的心情。谁家没有孩子?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能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这是每一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的父母们最大的夙愿。而这个愿望似乎因为“减招”而遭受沉重的打击。 其实我们冷静下来看,关于“减招”事件,不管结果怎样,事情都会过去的。但是这次事件留下的深远影响不能忽视,更应让我们有必要冷静和理性地去思考、探索关于孩子的未来。众所周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实行了大学扩招政策,使全民都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提升国民素质。但是很多地方单纯片面的曲解和误读了“扩招”二字,对于生源质量和教学手段缺乏有效的把握,导致今天很多的大学生质量不高,心浮气躁,眼高手低,没有志向,毕业即失业的情况非常普遍。如今,江苏教育厅关于3.8万个名额的减招,激起了众多家长内心的愤慨。其实,相对高考路上的千军万马,3.8万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今日的“减招”与20年前的“扩招”从数量级上讲根本不在同一层次。也就是说,即便减了,国家依然在实行扩招的政策,让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二、现状

大家想过没有,真正令我们家长愤怒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人说是因为不公平。世界上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了,也没看见人家天天游行举牌。为何大家对这个事情如此的在意?说到底,高考在绝大部分学生家长心中是唯一的成才之路!一条通往美好未来之路!有了大学文凭就可以有一份好工作好事业的固有思维模式仍然让大多数人停留在上个世纪。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把考上大学的学生数量与层级用金字塔形状来比喻的话,重点大学的本一数量也就是金字塔的塔尖部分,其他则按顺序排列在中部与塔底部分。我们知道,数量最多的还是本二、本三、专科。塔尖部分的学生毕业后通过自己的勤奋还是有很多机会进入比较好的企事业单位的。但其他部分的学生,未来就比较迷茫了。我们在现实中见到很多毕业三年左右的应聘者,从事的工作与学校学习的专业基本上没有相似性,一份简历写着很多前后没有什么连续性的工作经历,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这样的人才在职场上自然会四处碰壁并发展无门。如果今天这些愤慨的家长看到自己小孩毕业后的这个现实,至少怒火会减退几分,因为现在拼命争取的看似光明的未来未必真的存在。

我国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生态发展型社会,成才与成功也未必一定要通过高考这条道路来取得。从阿里巴巴主席马云,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等国内外取得巨大成功的优秀者身上不难看出,他们的成功不完全是大学教出来的。这就说明一个人的幸福、事业与有没有上大学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与一个人的上进、好学、勤奋、志向、信念、执着等优秀品质却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目前,国内的中学与大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对上述这些个人品质几乎不怎么关心。中学阶段,一般只要考试成绩优秀了,就一切都OK了。现在的大学里培养了一大批没有思想,没有未来的“幼稚园儿童”,这让我们感到心痛!

三、解决

为了一个所谓的“减招”,大家的愤怒固然可以理解,但我们是不是更应该为自己小孩的真正未来多考虑考虑?!就现状来说,虽然会影响孩子的现状,但是未必真能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可是从今天起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立志奋斗,感恩为人,才是最急迫最重要的任务。目前,针对大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因为找不到拼搏的平台与方向而万分的苦恼与纠结的现实,我们希望通过创办“动力IT教育”来为社会尽一点绵薄之力,帮助更多的年轻人找到自己合适的方向,开创自己的事业!

如果你或你家的小孩在高考路上走的不太顺利,或在大学里面学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也或者在职场求职无门,想改行从事软件设计和开发的话,可以关注一下我们的“动力IT教育”。朋友们,我们动力IT教育人与大家的心是相通的,我们动力IT教育人与大家的情是相连的,帮助你解决工作与前途问题是我们动力IT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我的未来不是梦”这个庄重的承诺,让我们一起加油!

篇七:《动力IT教育关于减招事件的深思》

[动力教育]关于“减招”事件的深思

一、背景

目前,江苏减招事件的话题日嚣尘上,新闻、文章、评论等关于减招的话题愈演愈烈,甚至微信朋友圈也被减招事件占领,是的, “减招”二字,确认让人无法理解。如此重大的招生政策调整,对于正在潜心准备高考的高三学子和家长来说来的那么突然,毫无防备,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国家教育发展进步的受益者,我们动力教育人能深深地理解和体谅学生和家长此刻的心情。谁家没有孩子?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能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这是每一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的父母们最大的夙愿。而这个愿望似乎因为“减招”而遭受沉重的打击。

二、减招与扩招

其实我们冷静下来看,关于“减招”事件,不管结果怎样,事情都会过去的。但是这次事件留下的深远影响不能忽视,更应让我们有必要冷静和理性地去思考、探索关于孩子的未来。众所周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实行了大学扩招政策,使全民都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提升国民素质。但是很多地方单纯片面的曲解和误读了“扩招”二字,对于生源质量和教学手段缺乏有效的把握,导致今天很多的大学生质量不高,心浮气躁,眼高手低,没有志向,毕业即失业的情况非常普遍。如今,江苏教育厅关于3.8万个名额的减招,激起了众多家长内心的愤慨。其实,相对高考路上的千军万马,3.8万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今日的“减招”与20年前的“扩招”从数量级上讲根本不在同一层次。也就是说,即便减了,国家依然在实行扩招的政策,让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三、理性分析

大家想过没有,真正令我们家长愤怒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人说是因为不公平。世界上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了,也没看见人家天天游行举牌。为何

大家对这个事情如此的在意?说到底,高考在绝大部分学生家长心中是唯一的成才之路!一条通往美好未来之路!有了大学文凭就可以有一份好工作好事业的固有思维模式仍然让大多数人停留在上个世纪。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把考上大学的学生数量与层级用金字塔形状来比喻的话,重点大学的本一数量也就是金字塔的塔尖部分,其他则按顺序排列在中部与塔底部分。我们知道,数量最多的还是本二、本三、专科。塔尖部分的学生毕业后通过自己的勤奋还是有很多机会进入比较好的企事业单位的。但其他部分的学生,未来就比较迷茫了。我们在现实中见到很多毕业三年左右的应聘者,从事的工作与学校学习的专业基本上没有相似性,一份简历写着很多前后没有什么连续性的工作经历,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这样的人才在职场上自然会四处碰壁并发展无门。如果今天这些愤慨的家长看到自己小孩毕业后的这个现实,至少怒火会减退几分,因为现在拼命争取的看似光明的未来未必真的存在。

{江苏高考减招接下来要干嘛}.

我国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生态发展型社会,成才与成功也未必一定要通过高考这条道路来取得。从阿里巴巴主席马云,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等国内外取得巨大成功的优秀者身上不难看出,他们的成功不完全是大学教出来的。这就说明一个人的幸福、事业与有没有上大学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与一个人的上进、好学、勤奋、志向、信念、执着等优秀品质却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目前,国内的中学与大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对上述这些个人品质几乎不怎么关心。中学阶段,一般只要考试成绩优秀了,就一切都OK了。现在的大学里培养了一大批没有思想,没有未来的“幼稚园儿童”,这让我们感到心痛!

四、正视问题,找到出路

为了一个所谓的“减招”,大家的愤怒固然可以理解,但我们是不是更应该为自己小孩的真正未来多考虑考虑?!就现状来说,虽然会影响孩子的现状,但是未必真能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可是从今天起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立志奋斗,感恩为人,才是最急迫最重要的任务。目{江苏高考减招接下来要干嘛}.

前,针对大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因为找不到拼搏的平台与方向而万分的苦恼与纠结的现实,我们希望通过创办“动力IT教育”来为社会尽一点绵薄之力,帮助更多的年轻人找到自己合适的方向,开创自己的事业!

如果你或你家的小孩在高考路上走的不太顺利,或在大学里面学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也或者在职场求职无门,想改行从事软件设计和开发的话,可以关注一下我们的“动力IT教育”。朋友们,我们动力教育人与大家的心是相通的,我们动力教育人与大家的情是相连的,帮助你解决工作与前途问题是我们动力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我的未来不是梦”这个庄重的承诺,让我们一起加油!

篇八:《江苏高考减招——新加坡留学名校梦不遥远》{江苏高考减招接下来要干嘛}.

几天来,江苏减招、江苏高考全国第一难等消息不断被刷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新加坡让您不再与名校擦肩而过!新加坡留学,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

政府大学也将“扩招”

根据近几年新加坡大学报考情况来看,国大、南大都是最热门的报读院校。然而,越来越多的本地学生则更倾向于国外的知名高校,为此,国大、南大也采取了相应的“预录取”等政策,该政策对国际学生也同样有效。同时,新加坡管理大学也将逐步增加招生名额,如法学院,将计划扩招50%。看来名校间的竞争真是愈演愈烈啊!

公立本科录取要求

从2014新加坡各院校调整新招生标准之后,除了新开办的“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SUTD)对于高考分数的要求还停留在“一本线即可”的要求外,其他几所大学对高考分值的要求均有所变化,提升幅度也是高低不等的。

比如新加坡管理大学,对于申请2015学年来自中国大陆区的申请者,规定的具体高考分值为:上海卷本一线上加50分,江苏卷本一线上加40分,其他地区的是本一线上加100分。这里就看出江苏高考之难了吧。这样的困境下还要减招,真是让天国的莘莘学子和含辛茹苦的父母们寒心哪!

政府理工学院录取情况大幅好转

与提高招生要求的大学相比,在华招生多年的几所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今年高考后,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便开始积极展开在华招生活动。从最后录取的人数比例来看,较之前两年情况有大幅好转。

政策还是很优惠的呢

据留学360介绍,所有被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录取的学生都将获得政府提供的70%的学费补助,毕业后亦可留在新加坡工作至少三年。而招生要求并未作出大的调整,只要是高三在读或者是高中毕业生,凭高考、会考成绩或高中在读成绩均可申请。

著名大学看过来

中国学生留学新加坡,三所著名大学是首选。NUS新加坡国立大学、NTU南洋理工大学和SMU新加坡管理大学。学费较之英国和美国占很大优势,一年15万人民币基本上可以搞定,相比美国私立大学的40万人民币/年,那真是小巫对大巫。

留学优势看这里

新加坡留学是很好的选择。在这里,留学竞争也那么激烈,国家官方语言是英语,但是很多时候说汉语也可以横行无忌。尤其推荐华南学生,男生申请便利条件多(当然其他地区和女生申请也挺好得而),华南地区由于地缘因素,离新加坡更近,去了很容易遇到同乡就是你的教授或者同学;至于男生,新加坡是一个男女比例失调的国家,适婚年龄女性比男性多17%左右,因此招生政策、就业政策、移民政策是最偏向男生的。

篇九:《2016年自主招生五大变化十大要点》

2016年自助招生五大变化十大要点

自主招生高分网2015-12-28 14:12 [摘要]2015年自主招生政策有五大变化,以下为自主招生政策变化具体内容,供参加2016年自主招生考生们参考;另附2016年自主招生时间表、2016自主招生十大要点。

2016年自主招生工作即将开始,南科大率先公布招生办法及报名时间,2015年自主招生政策有五大变化,以下为自主招生政策变化具体内容,供参加2016年自主招生考生们参考;另附2016年自主招生时间表、2016自主招生十大要点。

取消“校荐”,考生需自己报名

往年高校自主招生报名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校荐”,由学校推荐优秀学生,不少名校推出了“校长推荐制”。第二类为“自荐”,由学生自主报名。2014年12月教育部出台的新的自主招生政策中表示: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

“年级排名”不再是报名条件

据教育部新规定,高校自主招生是对高考(精品课)招生录取的一种补充,要着力解决自主招生中存在的“掐尖”、“小高考”等问题。2015年高校对自主招生“报名条件”作出重大调整,将只保留“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两个类别。

与往年相比,这样限定之后报名范围将大大缩水。比如南京有高校规定,;江苏省四星级(含)以上中学成绩同科类排名列前30%者;优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江苏高考减招接下来要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