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江苏减招事件

高中作文 zuowen 3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如何看待江苏高考减招事件的影响》

如何看待江苏高考减招事件的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

导读:江苏省教育厅近日公布《关于2016年江苏高等学校跨省招生计划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表示江苏省将调出3.8万个招生计划安排到中西部省份,但不会影响本省学生的高招录取,并且还会协调高校在江苏扩招。支援中西部计划公布后,在省内引起了热议,部分考生家长表示在高考前夕发布这样的指令很伤省内考生的心,而在知乎上也有数万人参与了此次调配支援计划的讨论。此时此刻,江苏全省十三市的考生家长们正在为孩子享受更公平的教育机会而努力着!

前几日,南京、连云港、无锡、盐城、苏州、泰州等地均有老百姓去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抗议,并吸引了澎湃新闻等媒体的关注,而江苏省教育厅面对广大考生家长的疑虑,连夜紧急开会达成共识,并于 5月11日早上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江苏省教育厅新闻办副主任薄其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38000个跨省招生计划是教育部下发的指标,“江苏省教育厅作为东部的发达省份,也该为全国做贡献的时候了,不能江苏省教育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国家要求你做贡献,你不去做,这肯定是不行的”。

而江苏的老百姓理由无非以下四点:一是江苏湖北计划生育人口红利的问题;二是考生人数减少与外放本科数量问题,人数减少但落实到本科、专科数量上则存在争议,比如9000本科支援指标的依据;三很多人都在觉得偏远地区基础教育落后“揠苗助长”式地上大学有“浪费教育资源”的风险;四江苏考生普遍觉得虽然学生减少但生源质量一直不低,但录取率一直偏低。

有家长在网络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江苏是落实计划生育政策非常到位的大省,现在基本上每家都是一个孩子,关乎一个家庭的命运! 而西部地区正常一家几个孩子,现在要把独生子女的良好教育权利给西部地区的二胎三胎,将改变江苏多少家庭的命运!

很多江苏考生家长觉得,教育主管部门这样“劫富济贫”式的粗暴行为,对于中产阶级打击很大,让人担忧。更多的讨论则在微博、知乎上面激烈地争辩着,而这也提醒我们或许应该冷静地评估一下这件事。

1、 本省优质教育资源的挤占

1)省内考生实际接受高等教育名额的减少

按照教育厅的信息,2014年江苏考生42.57万,录取率超过80%,其中本科各批次录取率分别为3.12%、3.99%、8.16%,那么可以推算2015年江苏公办本科总共录取了15.37万考生,占比36.11%,全国排名19名,比本一录取率排名21名高一点。而算上民办本科,江苏本科录取率在50%左右。因为江苏高校整体水平相对国内较前,纯粹的一本录取率直接与外省比较着实有失公允,故均以公办本科录取率数据为依据。

(图片来自网络)

2016年江苏高考人数为36.04万,教育厅此次支援中西部跨省划拨3.8万录取额,其中本科0.9万,这个数字占2016年高考人数的2.5%,占本科(含民办)录取人数约为5%,更关键的是没人说得清这9000人乃至3.8万人支援计划的依据,以及9000人在各批次、各层次高校中的占比,唯一确认的是本省实际升学数量会明确减少。

此外,不得不承认3.8万计划的外调,9000本科计划(据教育厅消息这是省属高校承担,且不含西部协作计划,江苏今年中西部协作计划增至19100人,且非省属985/211还在继续减招本省) 的外调,对省内学子以及省内高校都是损失,首先江苏考生生源质量不要多说,学子的素质相信大家有目共睹,9000个名额,那么单纯从高考选拔的角度来思考是江苏这

2.5%的生源质量比较高,还是在中西部招录的9000学子质量比较高呢?这是惹起江苏考生家长非议的重要因素,也是最近流行的“你穷你有理”的高招翻版。

(图片来自网络)

2)高考人数减少与支援中西部计划的关系问题

实打实地讲,打个比方,比如苏州大学金融学专业不错,一年在本省招50人,但是因为减招今年只招30人,按照教育厅的说法比率没受影响,但整个江苏省确确实实有20个学生今年上不了苏州大学热门的品牌专业–金融学,去年江苏考生上苏大金融专业的机会是50/39万,而今年则是30/36万,江苏考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确实下降了不少。这些与本省经济、人文状况深度挂钩的本省品牌专业、大学招生数量的减少,确确实实影响了江苏考生的就学质量以及未来的发展前途!

(图片来自网络)

江苏高考人数的减少也有着深层次的因素,除了计划生育外,还有中考分流,中考为了推行职业教育,各地设定了50%左右的升学指标(据网友称常州大约为44%左右,苏州为45%左右),并且严格控制择校。据统计,2014年北京中考生52198人,高中录取34436人,中考录取率为66%。当然,这样的现状也让江苏考生家长很受伤,因为依据这个理论,基础教育不到位的学生不应该分流到职业教育去吗?怎么如今却来跟江苏抢本专科指标了?

篇二:《高考“减招”风波舆情分析》

【事件概述】

近日,江苏、湖北“高考减招”事件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2016年高招江苏将向中西部省份“输出”3.8万招生名额存有异议,江苏省内的南京、苏州等多地学生家长向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陈情要求,并希望以此呼吁高考招生公平。由于家长们的集体诉求,网上多段小视频流出,话题13日仅限于江苏湖北本地探讨逐渐升温到14日全国舆论关注,特别是各大微信群中网民讨论热烈。同时,湖北省内也出现类似情况,助推舆情热度上涨。

”江苏湖北减招“话题舆论关注度

(5月10日-5月16日)

(图1数据来源:ImageQ舆情监测系统)

【事件回应】

舆情节点一:5月13日晚,江苏教育厅发表公告回应回应

{江苏减招事件}.

舆情节点二:5月13日晚,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予以了回应

图2: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受访记录

【舆情趋势】

图3:5月13日舆情传播图

图4:5月14日舆情传播图

舆情传播分析

从图3图4中可以看出,5月13日,整体舆论以中立舆论偏多,5月14日以正面舆论偏多,结合事件关键节点,13日晚湖北与江苏教育厅就减招事件纷纷做出回应,所以在13日晚间掀起了当日舆论顶峰。

结合图1可以看到,受13日晚官方回应影响,5月14日舆论热点大幅度上升,由于湖北江苏两地教育厅的正面回应,稳定了部分家长学生的心,当日正面舆论4次达到波峰。

【舆情态度分析】

图5:5月13日舆论情感图

图6:5月14日舆论情感图

热门点评(来自头条新闻)

舆论态度分析

对比5月13日和5月14日舆论态度图可以看出,5月14日经过教育厅回应后,网友

篇三:《【动力IT教育】关于“减招”事件的深思》

[动力IT教育]关于“减招”事件的深思

作者:动力IT教育 时间:2016-05-23

一、问题

目前,江苏减招事件的话题日嚣尘上,新闻、文章、评论等关于减招的话题愈演愈烈,甚至微信朋友圈也被减招事件占领,是的, “减招”二字,确认让人无法理解。如此重大的招生政策调整,对于正在潜心准备高考的高三学子和家长来说来的那么突然,毫无防备,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国家教育发展进步的受益者,我们动力IT教育人能深深地理解和体谅学生和家长此刻的心情。谁家没有孩子?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能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这是每一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的父母们最大的夙愿。而这个愿望似乎因为“减招”而遭受沉重的打击。 其实我们冷静下来看,关于“减招”事件,不管结果怎样,事情都会过去的。但是这次事件留下的深远影响不能忽视,更应让我们有必要冷静和理性地去思考、探索关于孩子的未来。众所周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实行了大学扩招政策,使全民都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提升国民素质。但是很多地方单纯片面的曲解和误读了“扩招”二字,对于生源质量和教学手段缺乏有效的把握,导致今天很多的大学生质量不高,心浮气躁,眼高手低,没有志向,毕业即失业的情况非常普遍。如今,江苏教育厅关于3.8万个名额的减招,激起了众多家长内心的愤慨。其实,相对高考路上的千军万马,3.8万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今日的“减招”与20年前的“扩招”从数量级上讲根本不在同一层次。也就是说,即便减了,国家依然在实行扩招的政策,让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二、现状

大家想过没有,真正令我们家长愤怒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人说是因为不公平。世界上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了,也没看见人家天天游行举牌。为何大家对这个事情如此的在意?说到底,高考在绝大部分学生家长心中是唯一的成才之路!一条通往美好未来之路!有了大学文凭就可以有一份好工作好事业的固有思维模式仍然让大多数人停留在上个世纪。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把考上大学的学生数量与层级用金字塔形状来比喻的话,重点大学的本一数量也就是金字塔的塔尖部分,其他则按顺序排列在中部与塔底部分。我们知道,数量最多的还是本二、本三、专科。塔尖部分的学生毕业后通过自己的勤奋还是有很多机会进入比较好的企事业单位的。但其他部分的学生,未来就比较迷茫了。我们在现实中见到很多毕业三年左右的应聘者,从事的工作与学校学习的专业基本上没有相似性,一份简历写着很多前后没有什么连续性的工作经历,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这样的人才在职场上自然会四处碰壁并发展无门。如果今天这些愤慨的家长看到自己小孩毕业后的这个现实,至少怒火会减退几分,因为现在拼命争取的看似光明的未来未必真的存在。

我国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生态发展型社会,成才与成功也未必一定要通过高考这条道路来取得。从阿里巴巴主席马云,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等国内外取得巨大成功的优秀者身上不难看出,他们的成功不完全是大学教出来的。这就说明一个人的幸福、事业与有没有上大学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与一个人的上进、好学、勤奋、志向、信念、执着等优秀品质却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目前,国内的中学与大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对上述这些个人品质几乎不怎么关心。中学阶段,一般只要考试成绩优秀了,就一切都OK了。现在的大学里培养了一大批没有思想,没有未来的“幼稚园儿童”,这让我们感到心痛!

三、解决

为了一个所谓的“减招”,大家的愤怒固然可以理解,但我们是不是更应该为自己小孩的真正未来多考虑考虑?!就现状来说,虽然会影响孩子的现状,但是未必真能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可是从今天起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立志奋斗,感恩为人,才是最急迫最重要的任务。目前,针对大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因为找不到拼搏的平台与方向而万分的苦恼与纠结的现实,我们希望通过创办“动力IT教育”来为社会尽一点绵薄之力,帮助更多的年轻人找到自己合适的方向,开创自己的事业!

如果你或你家的小孩在高考路上走的不太顺利,或在大学里面学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也或者在职场求职无门,想改行从事软件设计和开发的话,可以关注一下我们的“动力IT教育”。朋友们,我们动力IT教育人与大家的心是相通的,我们动力IT教育人与大家的情是相连的,帮助你解决工作与前途问题是我们动力IT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我的未来不是梦”这个庄重的承诺,让我们一起加油!

篇四:《江苏“高考减招”,拷问教育公平》

江苏“高考减招”,拷问教育公平

5月11日起,江苏、湖北两省的部分高考学生家长分别在两省的教育厅门口大规模聚集,表达对高考生的省内录取率—尤其是一本录取率的担忧。事件起因是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一份名为《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江苏调出3.8万个名额,占到总生源的近四分之一。尽管省教育厅密集表态,表示江苏在高考招生中可以做到“三个确保” 和“三个不减少”。然而,在高考临近、各方全力备考的当口,面对可能已经倾斜的心理天平,表态显然很难平息汹汹不满。

一、“高考减招”计划存在的问题

1、指标分配厚此薄彼,有失公允

根据教育部《通知》第四条,跨省区生源计划调控是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录取率、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的要求,高等教育资源丰富、2016年升学压力较小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应在上年常规跨省生源计划和2016年协作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面向部分中西部省(区)的生源计划。”

该计划旨在“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推进教育公平。近三年来的平均一本录取率,全国范围内,最高的是北京、天津、上海,都超过20%,而江苏只

有9.66%,属于中下水平。相对江苏今年的3.8万个调出名额,上海市仅有5000个,北京天津甚至没有名额;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的本科部分,相对江苏的19100个,北京市也只有5000个。调整高考招生计划,发达地区是否应该有统一的行动?

2、政府部门面对质疑,解释乏力

江苏省教育厅新闻办副主任薄其芳面对记者采访时表示,38000个跨省招生计划是教育部下发的指标,“江苏省教育厅作为东部的发达省份,也该为全国做贡献的时候了,不能江苏省教育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国家要求你做贡献,你不去做,这肯定是不行的”。高考面前分数最公平,如果因为江苏人办教育比较好,所以就得把那么多的优质高教资源就得拿出去分享,让人难以接受。江苏不该因教育水平高而让出录取名额,政府部门显然没有给出能说服家长的理由。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本就不该具有同情心,更不能够拿来扶贫。

3、江苏计划生育人口红利被转让

原则上,江苏高考人数因城市化进程、计划生育的实施,加上中考分流有所减少,那么理应是让这部分早年优生、中考脱颖而出的尖子生们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优质的教育,并且趁机淘汰劣质的教育资源。如今不仅没有把这部分优质资源给学子们,反而直接给转让了,城市化、计划生育的红利完全不见了。遵纪守法、实行计划生育却被国家“转让”本属于自己的

“红利”,引发群众不满,毕竟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加上江浙湖广长期的重文风气,这种相对于中西部非独生子女家庭显得更为突出!

4、粗暴的计划外调易造成双向利益受损

一方面,大学门槛对中西部的压低,是为了提高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素质,只是来了东部地区的学生有多少会回去?这个政策实际效果是把西部本已匮乏的人才吸引到人才和资源竞争已经白热化的东部,简直是双杀政策。另一方面,本省优质教育资源的挤占,省内考生实际接受高等教育名额的减少,据分析江苏高校减招人数分摊到每个地级市约有700余人不能留在本省读本科。本地高校专业门类设臵、发展状况、招生计划多少都跟本地经济、人文状况挂钩,这样大幅外招,对于本省经济、人文发展的影响又是另一个层面值得商榷的事情,有学者担忧,因为本地高校的减招将引发江苏考生的出国热,江苏高校恐很难吸收到像以往那样优质的本土学子。

二、相关建议

1、加强民意调研,增强政策透明度

招生计划关系到本省考生的切实利益,决策机构在出台关乎千家万户的公共政策前,应加强民意调研。事先拿出精准的数据研判,说明说清调控的缘由和调控的合理性,遵循公平合理的程序,才能疏导民意。在调出计划时,政府部门要公开具体涉及的批次和院校,调出之后高考的总体录取情况,如果不及时公布,家长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

难免焦虑、恐慌,进而引发不满。同时政府部门不仅要公布总体数据,更要对数据做进一步解释,增加各项数据必要的解释与说明,从而增强政策透明度和说服力。

2、人性化服务,提高政府公信力

通知最初发出的时候,政府部门没有做好解释和疏导,导致一部分人士和媒体错误的理解,风波正式开始,随后网上的删帖事件、官员的躲避事件、对待家长的冷漠事件、姗姗来迟的澄清事件、澄清后的地方冲突事件等,让更多的网友和家长们心里没底,从而导致更多的不信任。政府决策应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从人本理念出发,追求服务的最高境界,给人民群众更多的人文关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适时公布政策,出现问题及时澄清引导,避免矛盾冲突,从而提高政府公信力。

3、扶持中西部的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招生指标上的合理调控重要且必要,但只是简单的倾斜,而不是从基础的教育资源配比上追求既公平又有效率的理想状态,是对教育公平的片面理解。对于中西部地区,最缺失的不是上大学的名额,而是基础教育的普及度,和教育观念的普及度。国家应有长远规划,在教育经费分配、科研项目分配、教职工待遇等方面多向落后地区倾斜,提高对当地的教学硬软件水平,缩小教育资源差距,提高老师待遇,同时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比如人才引进、创新教育

模式等促进当地教育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脱贫”。

4、支援西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没有人否定支援西部的重要性,只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落后地区培养人才是掩耳盗铃,现在是人才自由流动的时代,定向招生已经名存实亡,高考配额已经不能影响人才的流动。人才流动不能靠把西部考生更多的输送过来,更重要的是让重点高校的学生到西部去创业,去建设,形成西部的吸引力。国家扶持贫困落后地区人才,可以实行国家补偿,定期返乡制。各地应以高于本地平均行业工薪的薪资招揽人才,到国家级贫困落后省份的,同时由国家中央财政另补偿一份全国行业平均工薪。高等教育是为国抡才,学术面前量才而用才是最大的公平,学术面前不容同情心!

篇五:《”高考减招“事件舆情分析报告》

“高考减招”事件舆情分析报告

院(系)别专 业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江苏减招事件}.{江苏减招事件}.

“高考减招”事件舆情分析报告

一、 舆情综述

1、 事件发源:

今年4月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下发,其中提到,为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和城乡入学机会公平,2016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安排21万人,其中本科14万人。

根据该方案,江苏、湖北、上海、浙江等12个省份,将向山西、江西、河南、湖南等10个中西部省份,总计调出16万个高考招生名额,以平衡不同条件省份间的高等教育机会。而这一专项计划实际上从2008年就开始实施。{江苏减招事件}.

2、事件概况:

在此项计划中,江苏和湖北两省调出计划指标数分别为3.8万和4万,为全国最高,故而引起了不少当地家长的愤怒情绪。官方也在舆情发酵的第一时间内发布了紧急通告,以期快速灭火。

5月11号,江苏省教育厅新闻处副主任薄其芳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并表示“江苏省教育厅作为东部的发达省份,也该为全国做贡献的时候了,不能江苏省教育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国家要求你做贡献,你不去做,这肯定是不行的”。

此番言论引起舆论场剧烈反应,不少网民以广东、北京、上海为例反驳,网络舆论逐渐失控。部分网民对薄其芳展开人肉搜索。随后,薄其芳其身着服饰、职务升任过程、座驾、家庭情况(女儿教育、房产)等相关信息广为流传,但其真实性尚待证实。基于此类信息,不少网友均以此为材料攻击薄其芳。相关文章火热出炉,《网友高考考生家长:三问江苏省教育官员薄其芳》等文章走红网络。官方与民间的交流隔阂愈发严重,塔西佗陷阱俨然在前。

5月13日,微博认证账户@江苏教育发布通告称,在完成国家专项计划同时,确保2016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中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规模不低于去年,确保本科各批次招收江苏学生的计划规模均不低于去年。

13日晚,针对近期考生及家长关注的2016年湖北省高考招生计划,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表示,今年高招能够做到 " 四个不低于去年 ":在鄂 7 所部属高校在湖北的招生计划总量不低于去年,本科录取率不低于去年,一本录取率绝对不低于去年,全省总录取率绝对不低于去年。

但是,已经群情激愤的学生家长对此并不买账。以江苏为例,14日上午,有多达上千人聚集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的江苏省政府门口,高举“还我本一”、“还我985”

“教育公平”等标语,进行静站示威,与前来支援的特警对峙数个小时。而此时舆情的扩散速度已经超出了官方的想象,先前说出“江苏作为教育大省也到了为国家作贡献的时候了”的教育厅新闻办主任薄其芳惨遭人肉搜索,“高考减招”、“江苏高考”等关键词也迅速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榜前列。

14日上午,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就“江苏高考减招”问题接受南京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江苏省在招生中做到三个“不减少”——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中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规模不减少;本一本二等各批次招收江苏学生的计划规模均不减少;重点高校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计划不减少。

14日晚21点左右,澎湃新闻发出专访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的稿件,对此次高考协作计划做出了解读。其中提到,从2008 年实施了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后,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平衡,部分省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各省高考录取率存在的差距被逐渐弥补。2010年到2015年,省际高考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15.3个百分点缩小到5个百分点以内。

很多人担心,协作计划的实施会对支援省份的高考录取率造成影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解释道:安排协作计划,以不降低各支援省份的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为基本前提。并且预测江苏、湖北两省2016年的高考录取率和本科录取率都将比2015年有所提高。

2、 舆情指数分析:

从近一个月的百度搜索指数来看,以“高考减招”、“江苏高考”、“教育公平”为关键词分析,“高考减招”的搜索指数在环比和同比上都基本没有变化,讨论热度居高不下;“教育公平”在此次事件的讨论中由于北京等“特权地域”的存在而被反复提及,搜索指数涨幅超过600%

;而讨论热度最高的关键词“江苏高考”在此次事件中极为亮眼,

整体环比涨幅超过了惊人的1000%。原本,每到五六月的高考季,江苏高考作为被网民公认的唯一“高考地狱模式”都会成为全网搜索热词,此次减招风波的集中爆发毫无疑问再次推高了全国网民对江苏高考的关注程度。

3、 相关报道数据:

截止到6月6日下午,在百度新闻搜索中检索关键词“高考减招”,以“新闻全文”为选项,能够浏览到的相关新闻报道超过了8.8万篇。

篇六:《司法改革–从江苏高考减招说开去》

司法改革——从江苏省高考减招说开去

15040117 康复治疗1班 廖云舒

4月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高等教育资源丰富、2016年升学压力较小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12个省(市),将向中西部10个省区调剂共16万生源计划。其中江苏调出3.8万,仅次于湖北的4万。此通知一出,顿时在江湖上掀起惊涛骇浪,要高考的学生家长坐不住了,不要高考的也坐不住了,发动起七大姑八大姨坐镇教育局门口游行示威,请求(也有可能是威胁)教育局取消这一决定。那几天我的空间也被减招计划占满了。当年的战友纷纷转载评论,表达着对学弟学妹们的同情和对帮不上忙的无奈。我好奇地点开了几条,多是控诉教育局和江苏高考卷的不公,其中有一条把我看乐了:“根据 《宪法》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局这种行为严重剥夺了江苏考生受教育的权利,是对江苏考生极大的不公平。”

周末回家,老妈表现出难得的对政事的兴趣,义愤填膺地表达着自己对政府的不满,让我有种错觉,如果我是今年的考生,老妈可能要加入游行行列了。

这就是我的周围。我的同学,在空间上附和几句不痛不痒的话,转身忙自己的事情。我的老妈,在我耐心解释之后,仍然固执己见地认为政府不会管百姓死活。没有人去分析,去质疑,真正拿起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权利。

原来,我们的法律意识,真的很淡泊。

你没有在玩笑吧,人们激动的把宪法都搬出来了,明明很有法律意识嘛。很遗憾,宪法不假,可是用的实在不是地方。教育局明确表明,今年的录取率是不会降,意思很清楚,能考上大学的同学照样能考上,怎么能叫侵犯了受教育的权利。这样不动脑子就胡乱套上宪法来显示自己有理有据的行为根本就是无理取闹。

如果说胡乱套用宪法是可笑,那游行示威就是可悲了。我们的公民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利领域,思维依然停留在以野蛮的艺术解决问题的阶段,忙活了大半天,在外曝晒几个小时,结果局长在内吹了几小时空调。

要我说,游行示威本身不错,应该换个说法。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权非行政权,所以争论的焦点应该是让政府给出制定减招人数的依据,让所有的信息公开透明。然后全部人发动集体智慧,揪出其中漏洞,再要求政府重新修改。即行使合法权利,又能少晒几个小时太阳,岂不快哉。

和中国的其他各项改革一样,如今司法改革进入到了攻坚期、深水区。渡过这一瓶颈的关键就是将依法治国的观念植入人心。故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为

什么我们的公民法律和权力意识如此淡泊。我想总体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司法制度,二是公民自身。

以前我们在司法制度上一直存在着致命的漏洞即行政、司法和立法三种政治职能缺乏独立性。具体表现出政府越位干预司法和立法导致行政职能一家独大的不良状态。其存在的原因是地方政府掌握着全部的财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司法和立法机关的经济命脉在政府手里,就必定受其制约,这样就无法实现司法公正和立法严明。除此之外还包括司法体制的地方化和法律职务的大众化等问题。可喜的是,今年十八大针对此些问题漏洞进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总结来说是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构建符合司法规律的职能明确、分工合理、制约有效的司法权运行机制。通过司法职权的优化配臵来促进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权的实现,让司法回归纯粹的法律规律与法律属性。司法体制改革终于第一次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可以说,十八大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虽说十八大对司法体制的完善有效的保证了法律的至高无上性。可是在对提高公民参政能力和积极性方面作用甚微。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法律似乎还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只有打官司的时候才用的到。我曾试图跟老妈讨论人大代表的选举问题,可是老妈总是“政治的事我不懂跟我没关系的”理由搪塞。可见官本思想的根基。官本思想从古代延续至今,人们已习惯性地把政治权力和官位绑定,把官位当做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官员不是人民的“公仆”,相反却是人民的“主人”和规则的制定者。带着这样的错误思想,如何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权力。所以我认为司法改革的发展方向应是从根本上扭转群众对民本思想的认识。

{江苏减招事件}.

老师告诉我们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民本思想终会深入人心,十年,或是百年。听说教育局给出了解释,今年高考总人数比去年少3万2千人次,家长们都散去了,毕竟6千和3万还是有不小差距的。想到这里,我不禁苦笑了下。

篇七:《面对多省高考减招 你怕了吗?》

面对多省高考减招 你怕了吗?

距离2016年全国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有关多省高考减招的的消息却引得众多考生和家长开心心慌慌,呼声一片。尤其是湖北、江苏两省部分高考学生家长分别大规模聚集在两省教育厅门口对减招表示抗议,呼吁“教育公平”。

让湖北家长们捉急的就是这么一张表:{江苏减招事件}.

这张表出自4月22日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如果落实,湖北省高校将调出4万招生指标,调向山西、江西、河南等地,占全国调出总数的四分之一。

那么,这是否会造成省内考生上大学更难?虽然教育部给出了以下的解释

但是这并不能蒙混过我们聪明的群众,看看大家的呼声:

其实,对付高考,不管是哪儿的孩子都是不容易的!不管是哪个省的减招,都会引起一部分家长和学生的恐慌!面对多省的减招,部分成绩原本就徘徊在各分数线的学生和家长怕了!怕什么,怕“一旦我成了减招的一份子怎么办?”怕“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对!考不上大学怎么办?高考落榜怎么办?其实,怕什么,反问自己一句“考上了大学,然后呢?!”“考上大学就是人生成功的预兆了吗?!”我选择一家职业院校又怎样?

国家近几年多次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非无道理,无非就是社会对于专业技能性人才的缺乏迫在眉睫。那么既然如此,既然立志要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江苏减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