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义与利的800字议论文 关于义与利的议论文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新材料作文“义与利”导写》

龙源期刊网 .cn

新材料作文“义与利”导写

作者:刘胜利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3年第05期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3年2月3日下午,一位农民工骑着助动车去银行存钱,他原本打算把1.7万余元存入银行,却不慎将钱撒落在地。周围的路人见状,竟然争相哄抢,仅仅几十秒的功夫,钱就被捡没了。这位农民工模样的男子半跪在街头,给拾钱者磕头,请求大家把钱还给他。农民工说,这是他一年的血汗钱;但除少数人归还外,很多人则拿着钱匆匆离开了。最终这位农民工仅捡回3700元。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感想或类似的经历?请选择一个侧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得偏离话题的范围写作;③不得套作或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展现的是前段时间各大媒体广为关注的哄抢农民工钞票一事:2013年2月3日下午,一位农民工去银行存钱,在上海市北翟路、协和路口不慎将1.7万余元钱款撒落在地,周围的路人趁机竟相哄抢。最终他自己捡回了3000元,路人还给他的仅有700元。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13年1月30日,苏州一辆大卡车在高架桥上侧翻,价值十几万的货物从高架桥掉落,仅仅几分钟后,就有一大群人蜂拥而至,开始哄抢货物,司机急得大喊:“不要抢我的东西,我也是打工的。”但是没有人理会。2012年兰州高速车祸后,价值几十万元的葡萄被哄抢,车主倾家荡产。

在这一幕幕疯狂哄抢的背后,暴露出的是国民道德的丧失,良知的缺失。在金钱、利益面前,不少人见利忘义,全然不顾尊严和道义。解读这则材料应该主要以“路人”为立足点,以“义与利”为中心话题,从现象到本质,多角度挖掘,进而确定立意,如:见利忘义是严重的缺“德”;公民道德素质亟待提高;要富有同情心;助人为乐是一种大爱等。参考拟题:向见利忘义“亮黄牌”、拷问良知、物质“富翁”与精神“乞丐”、金钱诚可贵道义价更高、归去来兮等。

[佳作示例一]

归去来兮

陕西商南高中高三(8)班蒋茜

篇二:《论点论据 利与义》

论点 利与义

{义与利的800字议论文}.

义利不可兼得时,要舍利取义。

人不能见利忘义。

信义比金钱更重要。

不义之财不可取。

谈“义”必须落实到“利”的实际行动中去。

在义的范围内追求利值得提倡。

义和利可以统一。

为私利而毁公义是可耻的。

做人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符合道义的利才能长久。

不顾诚信追逐利益的人只会自食恶果。

利是义的存在基础。

名言

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邓小平

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董仲舒

甚有利而大无义,虽甚富,则羞辱大。——董仲舒

以义取利,利义共生。——神威药业口号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孟子

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商业交易中,信用第一。——麦克雷戈尔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荀子

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义与利的800字议论文}.

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荀子

国者,巨用之则大,小用之则小。巨用之者,先义而后利;小用之身,先利而后义。——荀子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利者,义之和。——朱熹

义,利也。——墨子

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墨子

利者义之和,义固所为利也。——王安石

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王安石

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陈亮

利在义中。——颜元

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也。——《吕氏春秋》

义中之利,君子所贵也。——佚名

典型论据

重义轻利的唐太宗

——信义比财物更重要

一个番邦使者抱着一只天鹅千里迢迢地来到长安,想献给唐太宗。可是他却在给天鹅洗澡时,不小心让它飞走了,只剩下手里的一根羽毛。他非常恐慌,害怕唐太宗怪罪。他只好痛哭流涕的作了一首诗,其中就有两句:“礼轻情义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知道后,很受感动,没有因为自己没得到那只珍贵的天鹅而生气,反而大大奖赏了那个使者,因为他看重的不是礼物财物,而是使者的那份信义和诚心。{义与利的800字议论文}.

舍利取义,目光长远

——追求利益也要讲究信义

“非典”期间,板蓝根一下子成了抢手药,供不应求。不少小企业从眼前利益出发,不顾大义,大肆涨价赚钱。面对这种情况,石家庄神威药业却毫不犹豫地选择降价,并千方百计扩大生产,平稳市场上的药价。他们固然是商业企业,重视利益,但从长远看,放弃眼前的小利选择大义,却能赢得长久的信誉。果然,“非典”过后,神威药业销售业绩一片大好。

邓小平鼓励劳动致富

——要在义的范围内追求利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惊人的胆识,提出了可以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主张。他说,不能认为所有追求财富的人都是腐朽的、堕落的,只要在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范围内,合法获取的财富就是值得肯定的。

淡泊名利的钱学森

——高尚的品格比名利更让人尊重

钱学森淡然面对荣誉、地位、金钱,将一生交给了最爱的祖国。曾经有一次,他获得了 100 万港元的奖金,当支票汇过来后,他却看都未看全部捐给了西部的治沙事业。 1992 年,他申请辞去了“学部委员”的称号,这与当前一些人为争名争利而“想尽办法”的现状形成强烈对比。他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钱学森的高尚品格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生死之间

——舍生取义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

就在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时,大部分的男子汉自愿慨然赴死,把生的机会留给了老、弱、妇、幼!救生艇上,忽然一个妇女大叫:“我的两个孩子还没上来!”一个小姐马上站起来说:“我还没结婚,更没有孩子,我把他们换过来吧。”说着,从容走了下去,事后查明,这个可敬的小姐叫伊文斯,美国西雅图人。她用年轻的生命,证明了面对义利抉择时,真正的人,可以舍生取义。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义与利的800字议论文}.

——知耻才能舍生取义

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国君的儿子,商朝末年人;武王继位,推翻商朝的统治,统一了天下,伯夷和叔齐认为吃周朝的粮食是可耻的,便跑到首阳山去隐居起来。他们采一种叫薇的野菜当作食物吃。后来,想到薇也是周朝的,便决心连薇也不去采了,最后活活地饿死了。

{义与利的800字议论文}.

散装假酒 7 天害死 11 人{义与利的800字议论文}.

——追求个人利益不能损害他人

广州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工业酒精勾兑后,在农村集贸市场非法销售,造成严重的毒酒事件,中毒人数近 60 人,死亡十几人。这些不法商贩见利忘义的行为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愤慨,他们必将面临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审判。

金字招牌为何不倒

——经商之道,义在利先

北京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至今已有326年的历史,从创业之初就提出了“济世”、“养生”的经营宗旨,“在赚钱与济世养生这二者之间,始终把济世养生放在第一位,为济世养生而制药卖药”。“在义与利的关系上,重义在先,通过义而获利。”注重信誉,注重商德。因此,在制药中,坚持“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百年下来,依然受到世人追捧,是块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成克杰的堕落人生

——不顾信义的追名逐利是自取灭亡

成克杰身为国家高级干部,滥用职权,肆无忌惮地收受贿赂,谋取非法利益,数额特别巨大,影响十分恶劣。作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本应奉公守法,为人民谋福利,他却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疯狂为自己攫取钱财,大肆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达四千余万元,最终被依法执行死刑。

铁窗下的忏悔

——有些“义”是不应该遵守的

据报道,某 16 岁少年在铁哥们的唆使下,为了证明自己讲义气,持刀捅了得罪其哥们的青年,致使他当场死亡。而那个少年,也因触犯了刑律,不得已在铁窗下,度过自己本该美丽的青春。他悔恨不已,明白了自己以前理解的所谓义是偏激不正确的。但他既然已经犯下了罪行,那就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

巴斯德退回证书

——个人的名利比不上爱国的大义

法国细菌学家巴斯德,因杰出的科研成就享誉欧洲。波恩大学给他寄去了名誉博士证书。但普法战争爆发后,普鲁士占领了法国大片领土,巴斯德气愤难抑,决定退回波恩大学的证书,不要敌国授予的名誉。他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表达了炽烈的爱国之情。

瘦骨铜声

——为了良知,可以视名利如粪土

云南某检查站长赵应麟的爱女突患疾病,他翻箱倒柜,就是凑不足必交的 1000 元住院费,这时,一个走私轿车的人把 10 万元塞给他,称若放他们一马,则再加 4 万元。大利当前,赵应麟不为所动,而是坚守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操守和良知,他冷笑一声,连人带车扣了下来。

哲理材料

助人也是助己

有两个人结伴登山,突然遇到寒冷的天气,加上饥饿疲惫,使得其中一人不支倒地。另外一个虽然也累得难以支持,但是为了救自己的朋友,拼全力终于把朋友背下了山。而也正因为他背负一个人,使自己充分运动,才免于被冻死。

当我们助人的时候,常在无形中也帮助了自己。助人是义,助己是利。但二者却常常是统一的。就像故事中的助人者,如果当时他没有救人之心,只一味顾自己,那么最终可能二人都落得冻死的命运。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有个渔夫救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决定报答他。他承诺无论渔夫要什么,他都会给他弄来。渔夫是个善良的人,但他的老婆很贪心。她逼迫渔夫一次次向金鱼索要更多的东西。金鱼愤怒了,大海愤怒了,当老太婆提出要做海上霸王,让金鱼服侍她时,金鱼什么也没说游走了。最终,贪心的老太婆又回到了原来贫穷、落魄的生活。

渔夫救了金鱼,这是义,但渔夫的老婆不能挟义索利。金鱼知恩图报也是义,但它不能无限地满足贪婪的要求。在这个故事中,义最终变质,蜕变成纯粹的利,让人鄙弃。而贪婪的惟利是图的老太婆也终于得到了惩罚。

创新论证

速成的说法不可信

近年来,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掀起了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名目繁多的英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了迎合人们急于求成的心理,他们频频打出以下的标语“半年流利英语,一年与老外畅所欲言”“轻轻松松学英语”“一年学好英语,三年达到 BBC 水平”“彻底颠覆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但是有关专家指出:第一,母语与第二语言不同,母语形成之后,第二语言是很难说得十分纯正的。第二,培训班只是一个学习的助推器。第三,要想学好英语必须苦学,学习是没有那种不需要努力就能学成的捷径的。

可见,培训班打出的广告并不完全可信,这只是他们吸引学员的一个手段。学习固然要求讲究方法,但是绝没有什么捷径。不付出努力,不刻苦学习,是不会掌握好知识的。

那么,那些培训班何以如此大胆地做夸大不实的宣传呢?很简单,在利益的驱动下,忘记了“义”。

篇三:《高中议论文:2中庸之道 义与利》

中庸之道在中国人心中居极重要之位置,盖他们自名其国号曰“中国”,有以见之。中国两字所包含之意义,不止于地文上的印象,也显示出一种生活的规范。

什么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并不是 “折中、不上进”,不是一把尺子取其中点。它追求的是无过无不及的思想和做人处事的大智慧。中庸之道,是为了改造社会,是为了追求真理,如果能够在真理和美德上走得更远,即使冒着巨大的风险,他也决不犹豫。在社会地位和财产上,没有大的成就,被世人视为无用之人,但自己觉得这种生活更体现了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对真理的追求,因此也决不感到自卑。

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至少我们可以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偏激教训中,体会到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刻性。

朱熹说:“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程颢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这就是说,中庸一要不偏不倚,二要无过无不及,控制好合适的程度。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者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者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清末时期,我们自称“天朝上国”,闭关自守;而五十年代的大跃进又有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不履行中庸之道让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面对今天许许多多的新问题,又该怎么办?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争输赢,而是希望大家正确认识中庸之道,它作为儒家思想的精髓,作为科学的哲学观,时刻都指引着大家做出任何正确的决定,只有提倡它才会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中庸之道不仅被永久的载入历史的功劳簿,以后也必将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如果社会过于强调法治,那么美德何去何从?如果过于强调经济效率,那何来经济公平?如果过于强调物质文明,那我们岂不是就失去了精神文明?过分极端,缺少中庸,我们的社会终将停滞不前!

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民族问题 主权问题 一国两制

个人:治病用药 吃饭做人

正所谓“人为财死”,许多人放弃义,仅仅却只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为了自己的物欲和享受罢了。多少贪官铤而走险,收刮民脂民膏,最后落个被判死刑的下场;多少罪犯丧心病狂,杀人放火,只是为了一点钱财;多少医院为了利益见死不救,多少药厂为了利益制造假药,多少医生为了利益小病大治。

他们没有清楚认识到义的重要性,而把本不重要的东西放在首位。这是思想的错位,人性的扭曲,而这也正是为什么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古代还是当代,人们都视见义勇为者为英雄,视损人利己者为丑类的原因吧。

在突发灾难面前,身为记者,是先救人还是先抢新闻?河南电视台记者曹爱文选择了前者。义在利先,是我们生活处事的不二法则。除了利益,社会上还有道义值得我们去捍卫。今天你帮助了别人,或许某一天你在遇到危难时,别人也会及时伸出救援之手。

可以看到,中国今天身处的时代,是“义”与“利”相撞最为惨烈的时代——当道德、理想、亲情碰上了金钱,立刻败得溃不成军。当“义”遇到“利”,前者不但向后者缴械投降,甚至有时还鸣锣开道。人们对“义”已经一无敬畏,遂以“利”来量度一切事物:只要能赚大钱,什么都可以去做,而且做得理直气壮。

{义与利的800字议论文}.

孔子的儿子子思在魏国,穿的是破袍子,二十天才吃几顿饭,贵族田子方听说后,就派人把珍贵的白虎皮裘送给他,怕他不肯接受,特别交代说:“我借给别人的东西就忘了,我送给别人的东西就算是扔掉了。”子思不收,田子方又说:“我有你没有,我送给你,你为什么不收呢?”子思说:“我听说随便给人东西,不如把东西抛弃在沟里。我虽然贫困,但不忍心把自己当做臭水沟,所以不敢收。”

在“利”面前一个人应该持有的态度是,坚持用“义”来衡量,义然后取。对于别人主动送上门的“利”,必须要“见利思义”,合“义”的取之,不合“义”的要坚决辞之。大千世界,“利”海沉浮,或金钱、或美色,无处不在的“利”时时诱惑着人们。如果见利忘义,经不起“利”的考验,就会陷于不义,被动、失节,悔之不及。为了一点小利,污了一身清白,是不值得的。

篇四:《作业义与利》{义与利的800字议论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处理义和利的关系

义:是指道义,即:社会认为“应该如此”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

利:是指利益。

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君子义以为质”,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首尔大学发表演讲,强调在国际关系中妥善处理义和利的关系,“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 生动反映了对义利关系的正确认识,深刻诠释了以义为先、先义后利的重要思想观念。

义字当头、重义轻利,可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延续。然而,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有不少人在利益的潮起潮落中迷失。有的人心中只剩下一个利字,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行事准则,满腹得与失的算计,为了谋取私利,不顾道德公义,甚至击穿底线""毋庸置疑,每个人都有权利、有自由去追求自己的合法利益。多一点理性,做一些权衡,更好地为自己考虑,无可厚非。关键是在义与利的坐标系中,找准最重要的价值原点。

义与利并非不可兼得,而是有机统一的。安徽桐城有条“六尺巷”,两户相邻人家最初因宅基问题起争执,后双方把围墙各退三尺,巷子因故得名。清代的这段故事,至今仍给人启示。市 1

场经济条件下的义与利,既有冲突性,又有相通相融性。不能见利忘义,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义与利的800字议论文}.

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党员干部,要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经济求利原则与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关系;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等价交换的经济原则与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利益的党性原则的关系;三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按劳分配与无私奉献的关系。实践义与利,必须具备奉献意识,尽心尽力工作,努力多出业绩,通过诚实劳动,追求个人利益。

作为一家企业,要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一是管理者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利义观。企业是盈利性组织,经营企业自是为了获得利益,没有利益,员工工作不能积极,企业不能发展,社会物质不能丰富,国家也不能富强。因此,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这本是无可厚非。然而经营企业时,必须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对于利益必须取之有道,不义之利不可取,不义之行不可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违反道德法律,危害社会和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义之利是断然不可取的。二是管理者当正确处理己利和他利的关系。企业是集体共同努力在运营,经营企业并不是为了谋一己之利,也是在为所有员工谋福利,因此管理者必须对员工有义,与之共利,如此才能维持企业内部的和谐,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三是管理者要正确处理私利和公利的关系。企业的运营离不开社会,企业发展后,在获得巨大利润的同 2

时,也应当不忘回馈社会。管理者当有公利之心,多做义举,对社会的建设和需求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是管理者要正确处理小利和大利,企业之义于民族之利的关系。

3

篇五:《义与利》

义与利

1201050115 12文管 李海萍

在义与利两者的关系中,孔子主张个人利益的追求要采取正当手段,反对见利忘义;孔子倡导“欲而不贪”的适度原则,反对贪得无厌,主张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要兼顾他人的利益,反对损人利己,要求人们从大眼出发,反对急功近利。

每个人都会有追求自己利益的愿望,追求自己的利益应该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如果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损害了他人的利益,那么这就成为了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了,所以我们每个人在求利的同时也应该兼顾道义。在学习乃至今后的事业追求上,我们也应该遵循孔子的义利观,凡事不能急功近利,达到目标,追求成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急功近利最后只会适得其反。

在当今的市场大潮,我们对待“义”与“利”的时候,应该“轻利重义,凭义求利,见义思利”,在遵循社会道义的基础上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在当今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我们不免要遇到种种利益诱惑,只有始终遵循应有的道义,才能拒绝诱惑的驱使。在利益诱惑面前,我们更应该把“义”放在第一位,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义利不能兼顾时,做到舍私利而取公义,这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贯彻的原则。只有心系大众,心系社会,个人的价值才能在社会中实现,让“义”“利”双收。

篇六:《怎么理解义与利的辩证统一》

怎么理解义与利的辩证统一

【摘要】:义与利应该怎么看待,是义利对立还是义利统一,是重义轻利还是重利轻义,是见义忘利还是见利忘义,古人的看法是对是错,如下社会的价值观又是对是错。

【关键词】:义与利,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

孟子说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孟子是如何看待义与利的关系。他认为义利对立,应该重义轻利。很显然,这是大多数古人的观点。数百年的儒家教育深入人心,可以说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是重义轻利的,“一诺千金”足以说明这个现象。

然而随着历史推移社会发展,义与利的关系开始了变化。在这个经济称霸的年代,好像利字当头,而义气不值分文。都说“商场无义战”,在商言商是众所周知的,为了自己经济的发展不择手段也变得理所当然起来。国家限制进口制造壁垒,企业形成垄断对泼污水,一个个上不了台面的手段都正大光明的拿出来了。于是人们开始宣传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价值观。

难道道理真得如此么?难道古人们坚持的重义轻利是错的?难道当今社会的重利轻义是对的?其实很多学者专家早已议论此事了,义与利的关系无所谓对,无所谓错的,可以对立,也可以统一,应该说是辩证统一的。

有日本“实业之父”名称的涩泽荣一就曾对《论语》进行义与利的解释,⑴他认为后儒对孔子学说误解最突出的是富贵观念和理财思想,他们错误地把“仁义正道”同“货殖富贵”完全对立起来。所以,涩泽对孔子的财富观作了一番论证和说明。他对《论语》和《大学》有关论述的分析表明,孔子并无鄙视富贵的观点,只是劝诫人们不要见利忘义,不要取不义之财,也就是《论语·泰伯》所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人们对孔子“义利观”最严重的误解是把“利”与“义”完全对立起来,结果是“把被统治阶级的农工商阶层人置于道德的规范之外,同时农工商阶级也觉得自己没有去受道义约束的必要”,“使得从事生产事业的实业家们的精神,几乎都变成了利己主义。在他们的心目中,既没有仁义,也没有道德,甚至想尽可能钻法律的空子去达到赚钱的目的”。但这种利己主义会把国家送上不归路,正如《大学》所说:“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就是说,由个人的贪戾这种细微小事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国家动乱这类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修身养性,提高道德是不能忽视的。另一方面,他又认为,空谈心性,鄙视实业,也是导致国弱民贫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他强调指出:“仅仅是空理空论的仁义,也挫伤了国家的元气,减弱物质生产力,最后走向了亡国。”因此,他主张,“谋利和重视仁义道德只有并行不悖,才能使国家健全发展,个人也才能各行其所,发财致富。”他还以自己的经验来说明《论语》与“算盘”可以一致,并行不悖,并明确表示一定要把《论语》作为商业上的“经典”。他的工作“就是极力采取依靠仁义道德来推进生产,务必确立义利合一的信念”。 现在,谁也不会否认“义”与“利”应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也只有“义利合一”,两不偏废,人类社会才能幸福,才有希望。当一个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极不健全时,社会就为个人的非法牟取暴利留下了巨大空间,但在这种情况下,道德的自律就更显得重要。今天的市场经济本身即以契约、诚信为基础,如果没有道德的依托,市场经济的架构最终将无法建立起来。所以,即使在今天,义与利也应该合而不能

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终上所述,我认为义与利的关系并不是非对立或者同一不可的,应该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它们其实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握好它们中间的度,才能很好的运用它们。

【注释】⑴摘自涩泽荣一的《论语与算盘》。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义与利的800字议论文 关于义与利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