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作文结果曲折 情节曲折的作文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曲折 高中作文》

曾一度很向往直线,老做着“平步青云”之类的美梦。可现实,却常常把我梦中的“直线”分割殆尽,使我举步维艰。

曲折,无处不在,比直线更富于魅力。它有弯曲,有转折,有流动的韵味,能引导你的眼睛作变化无穷的追逐,能引起你多元的思索……

曲折是美的,而美的东西,恰又往往由曲折的线构成。曲线的美,在于自然。在于雄伟的山峦;在于滔滔的大江;在于皎洁澄清的明月;在于波涛汹涌的大海……

人类的历史跌宕起伏,有峰巅,也有深谷,也可谓一条曲线——一条无形而又无限延展的曲线。帝王将相,从这里经过,凡夫俗子,亦在这里繁衍。“读史使人明智”。人类历史这一曲线,给人启迪,让人清醒。它,犹如一面明镜,可映照出每个人、每个时代的美丑和兴衰。历史的起伏,是自然的,因为从人类茹毛饮血的年代起,历史的道路,就不是涅瓦街上的人行道,而是在荒野中前进,有时穿过尘埃,有时脚踩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又行经丛林。历史这条曲线,显示了宏伟的美。

人生道路,也是一条曲线,坑坑洼洼,曲曲折折。它上面,既留有得意者的欢欣,也淌过失败者的泪水,既有顺利者的喜悦,又有受挫者的苦恼。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的幸运儿,也许有,但却少得可怜。而且,正由于人生像条曲线,生命才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当一个人,走完了自己的坎坷旅程而蓦然回首时,他定会为自己留下的曲折而执着的印迹而欣慰,对大千世界报以满意的一瞥……人生的曲线,鼓人信心,给人希望,激人奋进,展示了人类奋斗的力量和力量的美。

青年作家陈建功说:“只要星星还在天空闪烁,我们就不必害怕生活的坎坷。”的确,既然人生是一条曲线,我们畏头缩颈又有何用?倒不如昂起头来,大踏步前进为好。

可是,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爱把人生设想得阳光灿烂,风平浪静。可以想见,这些人的前途,是决不会春光明媚的。他没有奋斗的准备,又哪来胜利的甘甜?相反,那些能正确看待人生,成功面前不骄傲,挫折面前不气馁,能经受得住生活中种种遭遇和艰难的人,倒往往会赢得成功。

孔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无数杰出之人,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我们又怎能对人生抱有侥幸,存有幻想?

人生之途是曲折的,人类历史是曲折的,可这决不说明人生前途的黯淡、历史潮流的倒退。人生之途虽然曲折,但前景却风光无限;人类历史虽然曲折,但时代却在飞跃。无论人生,无论历史,都是在曲折中前进,挫折、低谷,只是前进中之“小插曲”而已。因而,事业上的巨人们,在受挫时是决不会消沉的,因为他们透过暂时的风雨,能窥探到未来的阳光。

所以,若我们欲“扼住命运的咽喉”,则恒心应为我们的良友,经历应为我们的参谋,当心应为我们的兄弟,希望应为我们的哨兵。毕竟,成功之路不是笔直的阳关道,而是充满荆棘和艰辛的崎岖山径!

【例文二】在错误中前进张衍

错误,通常与“失败”联系在一起,令人望而生畏。不犯错误,最好的方法是依靠常规和经验。

只要不越雷池,就似乎不会犯错。

然而,踩着前人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一个人20年不犯错误,想必做事十分谨慎。谨慎不是坏事,但此人的胆魄和创造力恐怕有限。他只能依照前人的“瓢”画“葫芦”,而对可能出错的新方法望而却步,这样的人只能做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害怕犯错,墨守成规,就会趋于平庸;整体的平庸导致落后,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失败?

不要害怕犯错。“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人的一生,难免会走弯路,既然错误总是难免的,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哥白尼把太阳当做宇宙中心;毛泽东在革命胜利后也犯过一次次的错误,但没有人能否认他们对推动社会发展所做的伟大贡献。

可见,错误并不可怕,它意味着一种探索,一种尝试,一种对过去的否定。事物总是发展前进的,而前进的过程总是曲折的。错误,可以理解为一种曲折:但换个角度说,它也表明了一种前进和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应该欢迎错误。

{作文结果曲折}.

但是,欢迎错误绝非滥犯错误。如果轻易犯错,盲目犯错,就不是探索,而是一步步地后退。{作文结果曲折}.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总经理之所以认可犯过20次错误的人,前提在于这样的人面对错误能够认真探因,及时改正,从而得到进步。事实上,也只有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不断获得真知。后人发展了“日心说”,对宇宙的认识才趋于全面:纠正了“文革”动乱的错误,才使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趋于成熟,正所谓“吃—堑,长一智”。

不怕犯错,勇于尝试,才能不断进取,不断提高;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曲折的前进中,开创一个崭新的世界。

评点:本文以一个20年不犯错误的人和一个犯过20次错误的人进行对比去揭示“错误”与前进的辩证关系,错误正所谓“曲折”,有了错误而认真去探究其因,才会前进,这不正是在曲折中前进吗?

也谈“个性”

个性是浩瀚、深邃的海。

个性是层峦叠嶂、连绵起伏的峰。

个性是悠扬的驼铃。

个性是一块小石子投入到平静的湖面时,你的诧异你的惊喜。

如果只诧异于石子打破湖面平静的美,而不惊喜于石子击起的一道道涟漪,那么又何来个性?总是试图让内向的人活泼一些,让开朗的人沉稳一些,诸如此类,那么又何来“个性”的张扬?

改变人的个性,就如同把一座雕刻精美的玉塔打磨成毫无棱角的玩物。

“韩寒”的个性算是张扬吧!你是否打算改造他?改造成只知学习的学生,毫无个性的学生,这样才算真正的人才?没有韩寒那特有的个性,你怎么会看到像《三重门》《零下一度》等有个性的优秀之作?如果没有个性的张扬,你是否知道松江二中还有一个叫韩寒的男孩?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个性的张扬;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个性的张扬;苏轼的“大江东去”的豪情是个性的张扬;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几多愁”也是个性的张扬。如果让李白成为李清照,苏轼成为李煜,恐怕那许多礼赞的文章都不会出现,文化宝库将失色不少。{作文结果曲折}.

个性的色彩如此斑驳,我爱它的刚毅,也不排斥它的温柔。个性的味道如此多样,我喜欢它的甜美,也不怨恨它的苦涩。

喜欢评头论足、企图改变别人个性的人,那么你自己的性格又是怎样的呢?别人会认为你挺爱管闲事,难道不是吗?别人的性格你都想改变,那么你还有什么不想改变的呢?

不知道自己是活泼开朗,还是沉稳寡言,也许介于两者之间吧!我认为自己既开朗有余,又沉稳不足;既想沉默寡言,又不甘寂寞。这样,也许别人也会说假深沉、扮酷,真是没办法!只好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来搪塞。

大海的浪花也有澎湃的时候,群峰的走势也有起伏的时候,为什么个性就必须遵守那所谓的束缚?

个性的色彩多样,才会创造出五彩缤纷的世界;个性的色彩多样,才知道你、我之间除了面部的差异之外,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一样。

如果有一天,你走在繁华的闹市之中,看到那高耸入云的大厦,完全是一个模式,你是否会苦恼?那千人一面的感觉,你是否感到悲哀?人们如果都板着面孔,抑或嘻嘻哈哈,你是否会叹息?只有个性的张扬才体现出社会的多彩。而那些试图改变别人性格的人,岂不是忧天的杞人吗?

因此,我们需要个性的张扬,我们呼唤个性的张扬!

因为它有大海的深邃。

因为它有山峰的起伏。

因为它也有驼铃的悠扬。{作文结果曲折}.

评点:本文阐述了\"个性\"需要张扬的观点,论证有力。文章列举了典型的事例,内容较为丰富。尤其是能用浅显的比喻来论述比较抽象的道理。深入浅出,易为人所接受。

层次也分明:开头用形象的比喻引出论点,然后用事例加以论证,结尾再次重申观点,结构严谨,做到了前后呼应。

另外,语言也很有特点: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说理,用语准确,亦有文采。比如作者有意营造了排比句、比喻句:“个性是浩瀚、深邃的海”,“个性是层峦叠嶂、连绵起伏的山”,“个性是悠扬的驼铃”,使文章有了“亮点”。

篇二:《高中作文:以曲折为话题》

{作文结果曲折}.

以曲折为话题:

想象之中

想象之中,你我没什么不同,都是行将就木的人。回想那些逝去的日子,都是从渴望成长到害怕成长,然后时光流过,就都不得不成长了起来。虽然经历的路不一样,然而不论被暴雨或者细雨清洗的生命,终点都是坚强,都不缺希望… …

依然怀念从前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都年轻过,知道那一段不能遗忘的美好童年。没有什么事情是有目的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想要得出什么结果。呵呵,曾经的你我,笑容里看的见天空的痕迹,眼眸里也闪动着跳动的青春。而我们如今站在今天的角度,缅怀哪些逝去的青春,回忆一路中走在风雨中的你我。

小一些的时候,我们被父母惯着,过着衣食无忧,羡煞旁人的生活。可人啊,总是要有些追求,我们曾经最想要的,或许并不是那一帆风顺的学习生涯,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洋娃娃,或是一件名牌球衣。我们都为了那些既定的目标,努力着,做一些现在看来很幼稚的事情,比如哄爸爸妈妈开心,比如努力学习去赢取一些奖励。我们历尽艰辛,终于走到了成功的终点,那真是当时最快乐的事情。年幼的我们,其实并不知道,其实做那一切的,不只是我们,还有父母。

再大一些,我们走出学校,面对社会中各个方面的场合,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们应该都曾经有颗不甘服输的心,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最值得别人选择的。于是我们不知天高地厚的去闯荡。我

们在求职道路上四处碰壁,才发现原来最不缺的,就是人;我们在社会交际失败,才知道原来人与人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和谐;我们面对一份失败的订单,第一次感到失落;面对突然的挑战,结果却不如人意。直到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的天空,并不是很蓝,我们才明白,原来小时候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原来我们也只是社会的一份子,仅此而已。于是我们重新面对以往的每一次失败,我们用更多的辛苦和汗水,浇筑着我们的路,慢慢塑造着我们在社会中的地位,知道有一天,社会宣布了我们的成功。

时过境迁,我们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走到一个自认为可以独自面对任何事的人。这一路的辛酸、泪水、付出,每一次的伤心、失败、痛苦,每一种嘲笑、轻视、唾弃,慢慢沉淀成我们今天脚下的路。路是人走的,一人一条路。我们孩童时的笑容、年轻时的莽撞、成年时的稳重、老年时的洒脱,一点一滴,被生活塑成了路。

有的人,他的路崎岖不平,泥泞不堪,沿路的荒山野岭,似乎都在告诉他年轻时的放纵、壮年时的挥霍,他并不明白,走在上面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他的生命。有的人,他的路平淡无奇,但是一路平坦,生命的平淡表现的淋漓尽致,然后他淡然的离开。可也还有一些人,他们的路,崎岖不平,可他们的路上却有春夏秋冬、有日月更替,他们的路不是一路平坦,却有其他东西充满了整个世界,花香鸟语,暴风骤雨,苦难幸福…他们用毕生的心血,设计了这样一幅充满生机的画卷。

或许,他们的终点都是心的彼岸,或许,他们会在路的尽头

相遇。那会是三张不同的脸,一张扭曲丑陋,一张森严威武,一张充满笑容。我想,你我都知道为什么。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拨开乌云,见到最美丽的彩虹。我们的路,是我们的人生,它不仅仅是一个起点到终点的过程。我们追求的结果,仅仅是一瞬间的幸福,而过程中那些辛酸和苦累,那些能被牢记一辈子的磨难和曲折,将会伴随一个已经成功的你走完剩下的路。

不再幻想,也不再想象,生命的尽头总会到来,生活的尽头却不会到来。其实,想象和现实没有区别,只要你希望,只要你去想,只要你承受了乌云在你身体里留下的雨的印记,只要你接受了、改变了,那么,它回报你的,将是整片蓝天。

篇三:《作文如何写得曲折波澜》{作文结果曲折}.

作文如何写得曲折波澜

【方法指导】{作文结果曲折}.

清代袁枚曾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句话是说,好的文章在情节的展开和场面的刻画上有变化,这样显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相反,文章若一味地平铺直叙,没有一点起伏变化,像流水账,容易使人感到单调、乏味,很难赢得读者的喜爱。而这种一波三折、曲折多姿、引人入胜的写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波澜”。

在记叙文中,写出事件的波澜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几种方法是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1.顺逆穿插起伏多

顺逆法通过对顺势与逆势的巧妙穿插安排,能使文章波澜起伏,层层深入。如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流浪汉苏贝为躲避寒冬的侵袭,决定到布莱克韦尔监狱度过不愁食宿的三个月。为此,他当着警察的面屡屡犯法,却始终未被理睬。一家老教堂悠扬的赞美诗让苏贝的灵魂起了奇妙的变化,他决定改过自新,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可就在此时,一名警察带走了他,已不想入狱的苏贝被判在布莱克韦尔监禁三个月。事件突然峰回路转,故事情节急转直下,这一顺逆交替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意味深长。

学生练习:

雨(片段)

□柳林中学八(3)班 徐美慧{作文结果曲折}.

在朦胧的雨幕中,我觉得那身影格外的熟悉。啊,好像是爸爸!我得意地望了望身边的王芳:“我们有救了!”可等人影走近了,我这才看清楚,原来是个陌生人。唉,我叹口气,无意间看见王芳书包的侧面很鼓。“王芳,你这包里是什么啊?”“好像是我奶奶给我塞的牛奶吧?”王芳说着打开去看——竟然是一把伞!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王芳兴奋地试图打开伞,可任凭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把伞根本没有办法打开。王芳悻悻地说:“一定是奶奶糊涂了,把我们家准备要扔的那把坏伞给装进来了。”雨越下越大,我们的心也越发地焦急。“王芳,你怎么还没有回家!”一个声音响起,原来王芳的姐姐路过,她也是这个学校的,看她打着一把伞,王芳可是乐了,但是也为难起来,我赶紧大度地让她们先走了。天要黑了,我一个人孤独地在校门口站着,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就在这时,我听到一阵很急的脚步声从后面传来,这次没有让我失望,是爸爸!没等我撒娇,爸爸就说:“啊呀!宝贝,你怎么跑到学校后门等我啊,我在前门等了你将近一个小时啊!”

点评:情节构思新颖,事件一波三折,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2.悬念设置扣人心

悬念法通常是精心设置疑问和矛盾,在文章开头用超乎寻常的语气去叙述或交代一种异于常人思维的结果,以引起读者探其究竟的欲望。《最后一课》的开头,韩麦尔先生穿着只有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镇上的人们个个都显得严肃、忧愁,这种外貌和神态描写,渲染了一种严肃的气氛,预示着将有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究竟是什么事?为解开这个悬念,读者就会带着一种探寻的心理读下去。需要注意的是,设置悬念要有“悬”有“释”,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一定要适度、自然,不要脱离生活,切忌故弄玄虚,留下有漏洞。

学生习作:

虚惊一场(片段)

□柳林中学八(3)班 肖杰

1

我正看着刚买的《恐怖故事》,家里忽然停电了。啊!真是一片漆黑。我觉得背后凉凉的,像是有人向我走来。我慢慢地向身后转去,什么也没有,但是一身冷汗已经吓出来了。我摸索着在家里走着,努力回想着妈妈平常放蜡烛的地方,似乎是在电视柜的抽屉里。屏着呼吸,我一步一步挪到了电视柜旁,蹲了下来,在抽屉里胡乱摸着。就在这时,我又感觉背后凉凉的。这会儿我的眼睛似乎适应了黑暗,可以模模糊糊地看见黑暗中的轮廓了。我环顾四周,发现阳台的窗户没有关,阵阵冷风直从那窗户灌进来。哦,我松了一口气,继续在抽屉翻起蜡烛来。这时,门响了一下,我以为是风吹的,不大在意,不料门忽然打开了,在微光之下,我看到那人影子格外高大,头也很大,我不禁吓得“啊”的一声叫了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上。这时“人影”说话了:“哎呦,小杰,你叫什么啊,妈妈吓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点评:小作者运用悬念法,结合细节描写,巧妙地烘托出一种惊悚的氛围。

3.抑扬对比有侧重

正如摄影师用光线的反差增强图像的立体感,文章是用语言的反差来增强人物形象的立体感,作者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的时候再揭示真相,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本要表现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但开篇先写它的生长环境,也就是黄土高原的“单调”,使人“恹恹欲睡”,这是“抑”,后来突然看到挺拔的白杨,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是“扬”。这种作文主题鲜明、情感强烈,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练习:

夜行(片段)

□柳林中学八(4)班 余盛东

其中一个人发型很怪,正是时下社会青年流行的“飞机头”,看起来坏坏的,嘴上还挂着莫名的微笑。我和李明看情况不对,拨开其中两个,用尽了浑身的力量撒腿就跑。我听见他们在身后大叫着什么,但我们不敢回头,直到跑到大马路边上一个交警的岗亭才敢回头看,看样子他们没有追上啊。哈哈,我和李明兴奋地击了掌,心里满是胜利的喜悦。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在面前响起:“你们跑什么呀,谁是李明?”我们一抬头,顿时傻了眼,“飞机头”此时也气喘吁吁,一时间我们谁也没有说话,气氛仿佛凝固了一般。他好不容易直起身子说:“你们到底谁是李明啊!我捡到一张饭卡,旁边有人说好像是你们的,我好不容易追上你们,准备还给你们”我和李明顿时呆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

点评:事件描述富幽默感,转折自然而出人意料。

4.误会冲突推情节

误会法是因误会引起矛盾,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造成悲剧或喜剧性的冲突的方法。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甚至引导读者情绪也跟着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从而吸引读者抑制不住地往下阅读。

学生练习:

一张生日贺卡(片段)

□柳林中学八(3)班 瞿禧彤

我忐忑地回到家。父母今天并没表现出什么异样,我想这应该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吧!我偷偷一斜眼,看到茶几上放着一张纸,也许不!不!是肯定!那纸上肯定记载着我的“罪行”吧!看来这回是免不了一顿饱揍了,我还是主动坦白的好。

我站在饭桌前,声音比蚊子叫还低:“爸爸妈妈!我错了我”

爸爸妈妈放下筷子,奇怪地望着我,妈妈忍不住说:“你怎么了?哪儿错了?快来看你姐给你寄来的生日贺卡,明天是你生日啊。”说完就拉我往茶几那边走。

2

什么?贺卡?看来爸妈还不知道那件事啊。看着姐姐寄来的那张生日贺卡,上面写着:“相信自己,阳光总在风雨后!”我的眼睛湿润了,妈妈摸摸我的脸:“这孩子今天怎么了?怎么一张贺卡就感动成这样?”只有我自己心里明白,这两行眼泪真正的含义。

点评:通过“误会”,文章较好地展现出了小作者的心路波折。

5.巧合奇遇亮点多

巧合法通过人物出乎意料的奇遇或事情的某种巧合,构成曲折的故事来表现主题。如《陈奂生上城》中多处运用巧合法,把“漏斗户”的一夜奇遇写得丝丝入扣:陈奂生上城去卖油绳,赚了钱想买顶帽子,可赚了钱已是后半夜,巧的是身上又忘了带钱,只好光着头挨冻,冻出病了,躺在候车室里,却又巧遇到了县委书记,于是,他又被送进了高级宾馆,成就了自己的奇遇。“巧”不仅推动了情节发展,揭示了文章主题,也增添了人们的阅读兴趣。

学生练习:

周末(片段)

{作文结果曲折}.

□柳林中学八(3)班 雷巧

“小姑娘,你能下楼给我指一下吗?我这眼神不好,实在看不清楼号。”听到她这么说,我犹豫了起来,心中有两个念头在挣扎:“作业还没有写完,想被妈妈骂了是不是?”另一个声音却在说:“老大娘眼神不好,咱应该帮帮她!”大娘看我迟疑不定,叹了一口气:“好!好!没事,不麻烦你了,还是我自己去找吧!”

当大娘正要转身走时,我赶忙拉住了她,搀着她下楼了。大约过了二十分钟,我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可就在这时,我看见妈妈正在开门,她听到声音回过头来,不等我开口,就大骂我一顿。委屈的我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我想,解释是没用了。妈妈看我知道“错”了,才止住骂,下楼找张阿姨去了。

妈妈走到我面前,把买来的牛奶、饼干放到我面前,我一时疑惑了。妈妈却笑着说:“傻孩子,你做好事怎么不告诉我,是刚才张阿姨告诉我的。你帮助的那个老奶奶是张阿姨她们家亲戚啊!对不起,刚才冤枉你了!”

点评:文章中的巧合环环相扣,使故事曲折而完整。

【教师小结】

学生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多是平铺直叙,对事件轻描淡写,很难准确地表现丰富多姿的生活面貌,即使刻意想要使文章情节曲折起来,也常常顾此失彼,在叙述描写中显出生硬编造甚至不可信的内容。同学们要把自已的作文写得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必须要具备细致观察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也要重视各种兴波之法,更要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在描写事件的波澜,加工故事时,切不能生硬为之,我们追求文章的曲折生动性,也要以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依据,不能单纯为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故作惊人之笔。

3

篇四:《如何让作文曲折生动》

龙源期刊网 .cn

如何让作文曲折生动

作者:王新建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02-01

清代袁枚曾经说:“凡做人贵直,作诗文贵曲”; 鲁迅先生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说文章最忌平铺直叙,而曲折有致、富于变化的文章则会使人兴趣盎然,手不释卷。

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曾经说过:现在中小学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平铺直叙,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少学生的作文,情节波澜不惊,结构古板单调,甚至还有学生写成流水帐,读来索然寡味。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充分激发想象力,可以把作文写的曲折生动。下面介绍使文章曲折的几个技巧。

1 注意抑扬结合

抑扬结合的手法会使作文变得“峰回路转”,摇曳多姿。

抑扬结合的第一种方式是先抑后扬。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纪晓岚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这时,纪晓岚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众人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接着纪晓岚高声念出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座宾客哑然失色,只听纪晓岚又念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拍手叫好。本诗写得波澜迭起,跌宕生姿,是因为采用了抑扬结合的手法。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是“抑”,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是“扬”,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是“抑”,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是“扬”。短短四句,却两“抑”两“扬”,吊足了众人的胃口,写出了波澜。所谓抑扬结合,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抑”是“扬”的铺垫和陪衬。抑扬结合与单纯的赞扬相比,扩大了反差,能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 又如《白杨礼赞》二,三自然段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气势宏大,情绪激昂,紧接着该是雄伟壮观的景物“出场”?但不,作者的高唱转为低调,写观看的“单调”感;而接着“单调”感的,是突如其来的亢奋激情的喷发,犹如一阵锣鼓响过之后,白杨树闪亮登场,它的登场确实“不平凡”,引起读者的惊醒、振奋;七自然段白杨树和其他树相比,没有婆婆的姿态和屈曲盘旋的虬枝。那么白杨树美不美呢?单就这一点来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似乎对白杨树“抑”了一下,但白杨树却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这就肯定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具有大丈夫的刚健美,这就是扬。欲扬先抑使文章内容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眼球。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作文结果曲折 情节曲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