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20世纪的作文 20世纪的住宅作文

高中作文 zuowen 4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历年作文题》

题目:新课改背景下各地高考作文命题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取向

引言:(大意)

作文题目能反映出时代对学生的素质诉求,它们不仅仅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考查,更是社会与时代对青年一代价值观、世界观的要求和挑战。

正文

一、新课改背景下各地高考作文题的命题概况

(一) 新课改的背景以及其对作文教学要求的变化

(二) 全国各省份进入课改时间及语文卷命题情况一览

蓝色字为语文课标卷使用省份,红色为未知,黑色他为自主命题(仅限语文)

2、新课改背景下所有作文题一览(共52道)以及题型变化过程

二、新课改背景下作文命题的时代背景

(一)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对作文命题的影响

(二)社会热点所反映的风气、风尚对作文命题的影响

(三)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其他社会现象所引发的思考

(四)青年学生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的现状对作文命题的影响

三、新课改背景下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

(一)作文命题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呼唤与回归

1、对儒家文化中“君子人格”的诉求

2、对其他传统文化精神的致敬

(二)作文命题对多元性和创造精神提出要求

宁夏卷

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了。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经盛过硝酸纤维素已经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地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相像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广东卷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山东卷

(60分)

23.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海南卷

根据阅读材料写作文。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看小鸟飞翔,听小鸟唱歌,他们第一次养鸟,妈妈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俩要好好的养小鸟,养了一个月小鸟长的很好,可朋友说你们残忍的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力,母女很不舍得将小鸟放飞了;第 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活动的有好几百人,一鸣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到花鸟市场老板兴奋的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小鸟的需求量大增,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捉小鸟。”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评】法国作家加缪在《西绪佛斯的神话》中写到:西绪佛斯被罚推大圆石头上山,推到山上后石头滚下去,因此西绪佛斯又得继续推石头上山,这样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从而形成了乖谬的悖论。这里放鸟的前提是大肆捕捉鸟,放鸟是让鸟回归自然,而放鸟之前的大肆捕捉却恰恰违背了这一心愿,因此形成又一悖论。题目虽故事简单,但寓意明显且深刻,着重考察考生思考其中的悖论,观察和分析出其中的问题所在–贪心商人借机发财?慈善行为有待改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处?让这一黑色幽默式的循环机器停止运转,更好地让鸟儿真正回归自然。同时告诉我们,我们的慈善需要用对地方。

广东卷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评】①该命题具有浓烈的时代感。中国近期对待“藏独”“台独”“汶川大地震外来援助”都不是轻易说“不”。(强调“接触”“沟通”“理解”都和此命题关联)

②该命题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说‘不’”是个传统作文话题,“不要轻易说‘不’”是在传统话题上的推陈出新,但较传统话题更具思辨色彩。此命题对“说‘不’”不是全然否定,也不是全然肯定,要区别对待,行文就要在分寸上拿捏到位。

③该命题切合选拔考试实际。学生在考场可以有话可写,但要符合题意也有一定的难度,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解清“轻易”一词的内涵以及“说‘不’”的象征意义。审题上的些许难度也为选拔考试建立了合适的区分度。

④其实“不要轻易说不”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就是永不放弃的意思,另外一个就是不要轻易的去否定别人。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选。

山东卷{20世纪的作文}.

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完成一篇自命题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评】相对于去年的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今年的作文题目相对容易的一些,但作文的难度还是明显存在的。由于话题作文范围太宽泛,今年大大降温,但山东的话题作文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因为这个话题作文给的材料只有一句话,所以需要对这句话进行认真分析:里面有三个关键词:春,草,青。其中,春是条件,也是原因,青是结果,也是表现。但理解这句话的关键还是在一个“自”字,“自”就是自动,不需要人为干涉,有功到自然成的意思。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看成一个关系型的作文题目。就是“春”与“青”的关系。春既可以理解为机遇,也可以理解为条件,一个人成功的条件。当然这个条件还有一个附件条件,就是“草”就是要有草的生命、精神,才能最终实现自青,而不必过多关心。

学生可以谈自信,即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与坚守。如果能结合正在进行的高考,把高考看成“春”,把金榜题名看成青,把自己比喻成小草,表达对高考自己能发挥出水平,赢得高考的胜利信心,会赢得高分的。{20世纪的作文}.

江苏卷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评】从命题模式上看,本题延续了以往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的命题理念:让考生有话说,有东西写,而且继续在“人文性”上大做文章。如果说,2006年的命题作文“人与路”考察点侧重于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路”之间的关系辩证,2007年的命题作文“怀想天空”侧重于探究人的精神空间的话,那么今年的作文题目则有点侧重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它巧妙回避了考前各种专家讲座、预测所津津乐道的诸如生命、环保、感恩等话题,无疑具有很深刻的艺术性。

从文体上看,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好写,不象2007年安徽的作文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基本上已经限定为记叙性抒情文体。人人都有好奇心,这就避免了选材的雷同或行文的撞车。而且,针对近几年套写文化类散文(如“李白向我走来”之类)的不良文风,这实在是有力举措。当然,本题目也适合写幻想、童话、小说、戏剧等体裁,从而在最大意义上拓展考生的写作空间,多角度展示考生的写作才能。

从考生审题的角度考虑,命题指向明确,在“提示语”中悄悄点明了写作线索:“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是暗示考生“写自己的生活”,这是记叙类文体的最佳切入角度;

而“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这句话则暗示了考生要从思辨的角度展开论证,这是写作议论类文体的最佳角度。同时,合起来看,则无论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可以在“好奇心”与“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词语的关系上做文章, 实现了之前考试研究专家的“降低审题难度,不为难考生”的预测。通过考后调查多名不同层次的考生得知,普遍反映容易迅速找到写作的切入口,这就不会出现像2007年全国卷(一)那样因审题失误而造成的作文低分,从而确保所有考生都在比较齐平的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当然,此题在貌似容易的背后,又隐含着一些选拔性考试必备的深度和难度。比如,考生在写作中不能泛泛而谈,像流水账般记叙自己生命中某些时段的不同的好奇心,应该侧重于“好奇心”对人的重要影响来写;又如,可能有的考生在写议论文中,陷入盲目探讨哲学理论的误区,大谈特谈“好奇心”的方方面面,从而造成中心涣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对考生字数的要求有了微调,以往都是全国一

(09年海南、宁夏卷)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暑假里,几个高中生一块儿回学校参加篮球训练。他们看到有个女孩儿蹲在街边,地上用白粉笔写着:前来旅游,钱包被偷,无钱吃饭和回家,求好心人帮帮我。

他们中的小赵动了心,在裤兜里摸出10元钱,放在女孩面前。

走过去之后,小钱说:“谁出来旅游还带粉笔?善良落入了不诚信的圈套。”

小孙说:“别因他人行骗,自己放弃行善。”

小李说:“诚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谁还敢善良啊?”

小周说:“矿工聂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人们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一顶安全帽,上面用白粉笔写着他欠人家多少钱。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诚信的遗言。”

小吴说:“我提议,咱们训练后再回去看看,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做些什么。”大家都说好。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09年广东卷)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解析】广东今年高考作文命题较为平易,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篇话题作文。命题者只提供了一个话题范围,学生只要在话题范围内作文便是符合题意。和去年“不要轻易说‘不’”这一作文题相较,广东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审题难度显然有所降低。只要抓住“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看法”这个关键信息,就能够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来。

“常识”即普通知识。“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普通知识”是“知识”的初级形态,亦即“经验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作文审题要抓住“常识”普通性一面,写出对“普通知识”看法即可。

作文的导语部分,提供了两个学生可写的角度: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出新。一般考生只要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来写,就能符合作文的命意要求。基础好的学生也可另外选择新的角度作文,甚至反向立意,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作文立意的思辨色彩是广东近年设题的一个关注点,广东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也沿袭这一特色。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去认知“常识”,是取得立意高分的不二法门。

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在于考生是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要搞懂常识背后的规律性。比如今年几次模拟考试当中接触过的作文题“登高望远”、“一叶落而知秋”等,还有平时练习过的“雨过天会晴、春来草自青”等,都可以纳入“常识”的范畴,关键就是要灵活运用,关联上“常识”的内涵。

(09年山东卷)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处,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作文解析

“见证”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注解为“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的”,或“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

见证者可以是人,如 我或我们见证母爱、见证2008等;也可以是物,如一株小草的见证、色彩——惊魂的见证、历史的见证等。见证的内容多为抽象事物,成长历程、某种情感、事物的发展过程等等。适合写成记叙文、散文。从见证的内容角度考虑,比如写我亲眼目睹的事件,写出事件的意义及对自己的重要影响,或写某件事物经历过某个事件或一段时间,从它的角度叙事抒情,如我的小院、我的学校、长城、卢沟桥等。回顾反思社会热点及人生经历,可以写2008年国家、自己经历的风风雨雨及感动、愉悦、兴奋、愤怒的种种事件。

09年江苏卷)

18.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09年福建卷)

题目:这也是一种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09年浙江卷)

26.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

篇二:《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一、伟大的辛亥革命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的伟大的民主革命。这场革命迄今有100年了。

辛亥革命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两个月内鄂、湘、陕、赣、晋、黔、粟、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先后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解体。孙中山先生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了。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它通过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民、工人以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合斗争而取得了胜利,并为以后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主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二、新中国的建立

1949年9月21日,中国共产党联合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代表,在北平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组成了以周恩来为总理的国务院(当时叫政务院)。会议还确定了国旗,规定了国歌,决定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改革开放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

1979年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后来又肯定了

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80年代中期,我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1985年3月28日,邓小平说:“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作为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的窗口。1984年又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1985年2月,增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为经济开放区。随后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经过多年的实践,改革和开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概括术语。

篇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无处不穷。父母为了养育我们兄弟姊妹,历经的艰辛,真是数不胜数。其中的一件事,父亲记忆颇深并引以为自豪,就是那次挑碗去大佛寺(属四川省资阳市境内)换桹。

1962年春夏之交,家里眼看又闹饥荒了。听人说离家70多里的大佛寺老场街上缺饭碗卖,粮食又比我们这里便宜些,父亲与母亲商量后,先到10多里外的“天峨”土窑碗厂进了一批货,准备到大佛寺走一趟。 那天凌晨两点刚过,父亲就独自一人打着手电筒挑着一担土碗出发了。途经罗泉、龙结、朱家沟、鹅滩子等几个场镇后,来到大佛老场已是中午了。他肚子饿得咕咕叫,可眼看就要散场了,他只好将随身携带的几个苕粑送进嘴里,就忙着将碗处理给当地的农民,又把卖得的钱换成了半担玉米。做完这一切后,又累又饿的父亲终于松了一口气,在街上去胡乱吃些东西,挑着那半担玉米又踏上返家的路。

父亲还没走出20里,天就已黑尽。午夜过后,他才走到离家还有10多里的罗泉镇,早已是疲惫不堪了。父亲放下担子想歇息一会,可刚坐下就打起了瞌睡。做事谨慎的父亲将扁担压住箩筐,然后把自己的脚压在扁担上。迷糊中,父亲似乎觉得有人在拍自己的肩膀,他警觉地睁眼一看,只见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中年人拗着一担空箩筐站在面前说:“大哥,你怎么睡着了?难道你不怕别人打你箩筐里粮食的主意?你这担玉米可是许多人的救命之物啊。”哦!原来是虚惊一场,遇上了个热心人。中年汉子问父亲家住在哪里,为何会露宿在这罗泉镇街头。父亲如实地回答了,并问中年汉子起这么早,准备去哪儿?汉子回答说,要去山里的“大洞子”煤厂担煤炭。父亲一听,正好可以和自己同一段路,于是,二人边说话边离开了罗泉场镇。

开始,这汉子与父亲交换着担箩筐,使本已疲惫不堪的父亲轻松了不少。后来,当父亲得知汉子的家里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吃了上顿无下顿时,当即许诺,请汉子跟自己一起轮换着将担子挑回我家,到时送几斤玉米给汉子。汉子一听,非常高兴地答应了,还夸像父亲这样的好心人真是难得。但令父亲不解的是,一路上,汉子走不了多远就喊累,要歇息,二人一坐下马上就会睡去。为防万一,睡觉时父亲也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总是让汉子和自己分别扒在各自的箩筐上打瞌睡。就这样,二人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当翻过倒场沟那个陡坡,走到离我家仅只两三里的谢家坪时,东方已现出鱼肚白。父亲看见了家门,心里绷紧的那根弦顿时就松弛下来。这时,汉子又叫歇会儿,父亲说了声“好”,就倒向路旁的一块大石头上沉沉睡去了。不知过了多久,父亲一觉醒来,天已放亮,但却没了那汉子的踪影,那担灌注了父亲几天血

汗的玉米也只剩下一小半了。“哎!真是智者千虑,终有一失,让人防不胜防啊!”此时,父亲除了拍着自己的脑门长叹外,一点办法也没有。

此后不久的一天早上,父亲到山里去挑了一担煤炭到罗泉街上去卖。父亲刚到场口,就见岔路口走来3个人,其中一人被绳索捆绑着,被另外两人边推边骂着走。父亲见那被捆绑者似乎有些面熟,这不就是上次骗了自己的那个中年汉子吗?父亲马上放下担子,急步上前去一问,才知这汉子昨晚又像前次骗父亲一样,拐走了后面那两人好不容易换来的救命粮。幸好被两人及时发现,在汉子没走出多远时就将其追了回来,并把汉子捆缚,准备送往公社关押。汉子一见我父亲,顿时就吓得瑟瑟发抖,涕泪交加地求父亲和那两人放过他,并说自己这样昧着良心地拐骗他人,也是迫不得已。

原来这汉子姓钟,家住在罗泉附近的福临坡,不但本队的分粮水平低于其他生产队,而且家里还有个身患重病的儿子。妻子也因此离家出走,不知去向。汉子的拐骗所得,几乎都给儿子买了药。听了这些,父亲暗自同情起汉子的遭遇来。见那两人仍要将汉子推走,父亲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替汉子求起情来:“哥子,得饶人处且饶人,我们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吧!他也是为穷所逼的啊!再说你二人又没什么损失。”那两人被父亲的宽宏大量深深感动,当场就将钟姓汉子放了。等那两人走后,钟姓汉子“扑通”一声跪在父亲面前,称父亲是他的救命恩人,对他的再造之恩将永世不忘。他还力邀父亲去他家里玩耍。当天,父亲卖了煤炭后,果真随汉子去了他家一趟,看望了他生病的儿子。此后,这钟姓汉子便再没干那昧良心的勾当,一直靠着出卖劳力去为儿子凑医药费了。

篇四:《七年级历史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第23课 活动课 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历史歌曲,从一个新的视角去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重大事件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将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历史学科知识与音乐学科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初步整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通过为搜集到的历史歌曲配写说明和连接词,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和表达能力。{20世纪的作文}.

2.通过视听和演唱历史歌曲,使学生在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去体验真、善、美,进而促进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3.在分组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养成合作意识,以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理解他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通过"老歌新唱"活动,在对历史歌曲的再创作和表演中,展现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从而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升华思想,陶冶情操,实现情感教育。

活动重点

学生通过收集并选择学唱历史歌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历史文化熏陶,在活动中触摸历史,在歌曲中演绎历史,在吟唱中感悟历史。由感性到理性,对中国近代史上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感触的历史时期和事件进行再认识。

活动难点

配写背景介绍词和歌曲连接词。背景介绍词可参照教材提示,歌曲连接词应注意前后歌曲之间的转承的呼应关系,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写出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连接词,展现学生的才华和智慧。这里教师要参与其中,给学生一定的帮助,也可请求语文老师帮助。

分析歌曲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可请教音乐老师。

活动程序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各小组依据班级活动主题确定本组搜集歌曲的专题。

2.教师提出搜集歌曲要求:要有历史性和时代性;是经典传唱的歌曲。各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选择展示方式,准备音乐磁带、vcd、多媒体课件等。

3.为收集的到的歌曲、视听资料撰写背景介绍和连接词,编排本组演示和演唱曲目的次序。

4.确定一支熟悉合适的老歌,以21世纪新时代的中国为背景,填写新词,排练演唱。

5.以小组为单位,召开"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演唱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制作一些简易的装扮道具。各小组演出时,注意把背景音乐、词曲介绍、歌唱表演、伴舞烘托等多种表演手段调配好,以求最佳效果。

6.全班同学评出最佳活动设计方案、最佳主题词和连接词作者、最佳演唱歌手。 活动过程

教师导言:有人说历史是一条长河,

20世纪是长河中最为波澜壮阔的一段;有人说历史是一幅画卷,20世纪是画卷中最为妙笔生辉的一角;有人说历史是一本书籍,20世纪是书籍中最为精彩绝伦的一页。我想历史应该是一首歌曲,而20世纪是歌曲中最为震撼人心的旋律。20世纪的历史歌曲见证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的历程,融入了民族的情感,民族的血液,它激荡着人们的深情,激励着民族的斗志。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着历史,历史就是在歌声中不断前进。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今天当我们的耳边再次响起那些封尘已久的歌声,那滚滚的硝烟便会在脑海弥漫。那么就让我们载着对历史的回忆,驾着不同年代传唱的歌声,去触摸那渐去渐远的历史,去重温那激情四溢的岁月,去感受那久已忘怀的时代。下面,就让我们把去聆听那些音乐形象最为鲜明、传唱最为广泛、艺术魅力历久弥新的杰作,通过音乐这一小小的侧面,回顾中华{20世纪的作文}.

民族那段伟大的历史吧。

在课前,同学们已分好了小组,确定了主题,并且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大量的歌曲,准备以特有的形式汇报,下面就让老师把舞台交给你们。第一小组:抗日烽火──救亡之歌

小组主持人:1931年"九?一八",没有太多的预兆,没有太久的准备,这一天就这样来临了,它把中华民族处推向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听,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满眼是国土的沦丧。中国人民开始了的十四年艰苦抗战,"救亡"成为那个时代众声喧哗中的主旋律。在那个热血和激情燃烧的时代,有血性的文艺家们同全国4亿同胞一同奋起,拿起了手中的笔,弹起了怀中琴,鼓起了响亮的喉咙,谱写出时代的最强音!请听抗日歌曲联唱。

(用图片、音乐制作多媒体课件,作为背景放映。)

《松花江上》:唱尽东北血泪史

连接词:一说到抗日歌曲,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松花江上》这首歌,它勾起了许多炎黄子孙对东北的无限怀念。这首歌,真实地反映了"九?一八"时中国人民的心情和精神,它将同"九?一八"一起,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不能忘却的记忆,它以饱含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全国人民尤其是东北同胞悲愤交加的心声,并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起来抗争的力量,引起了无数贤人志士为争取自由和民族独立而奋斗不止的坚强决心。

《大刀进行曲》:为中华儿女吹响抗日号角

连接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每当人们唱起这首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大刀进行曲》时,不由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起来。那音调铿锵、激越,情感丰富,激动人心。它以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的气概,为中华儿女吹起了抗日的号角,鼓舞着千千万万的中国军民为抗击侵略者去冲锋陷阵,并最终敲响了日寇必然灭亡的丧钟!《大刀进行曲》燃烧着激情,鼓舞着人们英勇杀敌,去赢得胜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

《义勇军进行曲》:歌声响彻共和国

连接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那铿锵有力的节奏响起,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跟着旋律歌唱。它的旋律是那样嘹亮雄浑、激越悲壮,似冲锋的号角,如进军的战鼓,激励着无数炎黄子孙的勇气、斗志和信心,和着无数炎黄子孙心灵的节拍一起震颤。《义勇军进行曲》,一首战斗的歌、激昂的歌,一首前进的歌、胜利的歌,它吐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心声,是我们中国人民心中的一首永远的歌。 《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史诗

连接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每当人们的耳边响起这扣人心弦的旋律时,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由著名诗人张光年和音乐家冼星海两位文化巨人共同创作完成的红色经典作品《黄河大合唱》。一批又一批抗日将士和爱国学生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它那万众的歌唱、激昂的旋律,鼓舞人民奋进,它是"中国灵魂的怒吼"。

《南泥湾》:延安精神的象征

连接词:烽火连三月的故乡,没有在封锁的雨水里枯萎。《南泥湾》的音符,飘过一座座花香草茂窑洞。《南泥湾》热情歌颂了为根据地大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南泥湾的歌声响遍了祖国大地,延安精神也随着南泥湾的歌声被带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联唱曲目可选择其它歌曲,顺序可按抗日战争不同阶段编排。)

小组主持人:抗战时期的艺术歌曲,对于动员全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抗战歌曲共同构成了全民抗战的宏伟画卷,作为一个不屈民族代代传承的精神财富,它们将永世流芳。

演唱后,教师提问:今天歌唱这些抗日歌曲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今天,抗日战争已经远去,但历史不容我们忘却。至今日本国内仍有少数右翼分子否

认这段侵华史,这不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更是对历史的肆意扭曲。今天,我们重唱一首首饱含中国人民血泪的抗战歌曲,不忘国耻,振兴祖国,不让历史悲剧重演。这也是对那些歪曲历史行为的有力回击。

第二小组:埋葬蒋家王朝──唱响胜利的歌

小组主持人: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由于国民党坚持内战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进行了解放战争。由此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胜利的歌曲从西北高原唱到山东大地,从东北平原唱到大西南崇山峻岭。其间,一支支伴随着解放军铁流的战斗、胜利之歌到处传扬。我们的革命在激昂的歌曲中滚滚向前,我们的歌声在前进的革命中越唱越响。今天面对着这些曾经呼喊出千百万群众心声的歌曲,我们带着尊敬缅怀的心情时时犹唱。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我们小组,搜集到的解放战争时期的歌曲。

(播放同学们搜集来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解放区的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用课件作为背景)

第三小组:新中国──向着世界歌唱

小组主持人:历经了无数旧王朝的兴衰成败,走过了悠悠五千年的漫漫长河。历史的镜头,如今胜利的印在一个年轻的共和国精彩纷呈的封面上。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听!一支支歌唱党和领袖、歌唱社会主义的歌曲动人心弦。一支支歌唱社会主义祖国的歌曲激昂有力,引人奋进。一支支歌唱民族团结、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歌曲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歌声唱响了神州,唱响了世界!请听我组同学为大家带来的大合唱《歌唱祖国》。

(齐唱配以舞蹈、朗诵和表演的形式。)

小组主持人:当汹涌的呻吟,漫过鸭绿江宽阔的波涛,保家卫国的誓言,如闪电般滚过。 黄河南北的城市和乡村,弹痕累累的上甘岭。刻上了一个个中国的名字。黄继光的呼喊, 与所有崇高的心灵,汇入波涛如歌的旋律。一面书写和平的旗帜,在朝鲜半岛的天空高高飘扬。请和我们一同唱响那昂扬的战歌。

(歌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20世纪的作文 20世纪的住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