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外国学霸挑战中国高考 常青藤学霸挑战高考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高考学霸告诉你高考做题的10个技巧》

高考学霸告诉你高考做题的10个技巧 十年寒窗,一朝及第。高考成绩的一分之差,可能会导致最终录取相差一个批次。抱有每分必争,尽量不失分的原则,多位往届高考生中的尖子和黑马,对高考如何抢分,他们道出了不少锦囊妙计。

一、难题先跳过 手热好得分

二、开头最易错 回头可救分

三、时间很宝贵 掐表做综合

四、审题别偷懒 用时别吝啬

五、相信第一感 改动需谨慎

六、步骤写清楚 分分要计较

七、答题看规则 草稿要规范

八、字迹要工整

九、积极暗示多 发挥易超常

十、保持好的心态 平常心对待

顺利度过考前的“高原反应”

同学们在此阶段若出现了“答题高原期”(即答题时思路不清,精力总是不集中,烦燥苦闷。),说明已努力学习了。要尽快度过这一时期,不要悲观,怨天由人,这是多数学生必然出现的情况,此阶段最好在4月底以前度过,最迟到5月中旬。

方法:

①做练习时降低难度。因为考前的模拟题目往往梯度安排不合理,不完全符合高考试卷要求(特别是做选择题时,老是自己感觉答的挺好,等发下试卷错误很多,主要原因是试题梯度安排不合理。)

②系统地做一下前两年高考题,你必然会发现你原来学得还不错,高考很有希望,增强自信心,借此东风顺利地度过“答题高原期”。

调整心态迎高考

若同学们在此阶段还有什么心理疑惑或不踏实的地方,那就请你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轻装上阵,此阶段不去关心上什么大学,考上与否,而应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常这样想,考上固然好,考不上,也不要灰心,可以来年再考或去做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一定非上大学才是你的人生奋斗目标。只有这样你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考出理想成绩。

临考阶段,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自信心,即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自己,要自己相信自己(有自信心,不一定能够成功,没有自信心,一定不能够成功)。经过平时的努力和充分的复习准备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即使不能完全达到,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在高考前,若考生的情绪过于低落,精神萎靡不振,则可能导致高考失败。导致情绪涣散的原因很多,如缺乏考试动机或动机水平不高,心境不佳,生理低潮或疾病等。要使自己紧张起来,进入兴奋临考状态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制定细致的时间表,每周、每天的任务都合理安排。若自己严格按时间表学习,数天后,涣散情绪便会消失,或到有学习气氛的地方学习也可增强学习紧迫感,看到别人都发愤苦读,你也会身不由己地融进这种气氛中,以缓解自己考前的过度紧张情绪。

最后忠告学生考前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①临考试的前一天,用一张纸或硬卡片列出考场需要带的东西,每次去考点前都要按所列进行检查。如有可能要在考前先去一下考点,找一下考场,,熟悉一下环境。

②考试那天,要穿着舒适,不要使服装的色彩和样式特殊,以免引起考生及监考老师的过多注意,以免答题分心。

考试策略:

①认真阅读考试说明和注意事项,以免弄错某一项内容丢分,考后令人遗憾。 ②答题时先易后难,稳扎稳打。做题时最好一次成功,不要期望全部做完后,再认真检查(往往时间不够),就是有检查时间,也不要盲目改正答案,因为做题时第一印象成功率较高。

③只要不倒扣分,尝试回答所有问题。

④检查技巧,主要检查有没有漏做的考题,涂卡有无对错题号的。

篇二:《2014—2015—2016高考逆袭资料,成为学霸不是梦。》

进步情况

石同学,河南省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文科班学生,2012年6月学习课程,听课1个月后,

英语分数从100分提高到120分,班级排名进步24名,学校排名进步35名。

自述学习心得

听课一定要认真,必须做到心无旁骛。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不是马上去看答案,会先认真分析在哪里出错,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学习的时候会比较累,有些科目学习的时候也会比较枯燥,要坚持下来,持之以恒。

进步经验

这次英语成绩提高很大,考试之前重点突击了一下阅读理解,在解题以及总结答题语言方面都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在语文学习方面,认真听老师的课,领悟老师的精华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和一些基本知识,分门别类仔细整理。

学习技巧

英语:掌握语法并且积累大量常见短语和单词,逐步培养语感,注重基本知识的运用,英语会变得很顺手。

白冰

进步情况

白同学,河北省沧州市颐和中学高三学生,2011年7,开始听的课程,理综成绩由140分提高到198分,班级排名提升16名。

自述学习心得

老师讲的很棒课后练习很精彩。

进步经验

以知识点为突破口加以典例巩固。

学习技巧

以课本为主建立知识网络从中与对应的题目一一联系。

张同学

进步情况{外国学霸挑战中国高考}.

张同学,山西省大同市大同三中高三,高考总复习第一轮课程,课程听课时间3个月。数学从45分进步到90分。

自述学习心得

网站的老师思路都很清晰,条理性很强,老师们还会教给我们一些日常课堂上不曾讲过的好方法。而且上课的时候还可以暂停,可以退后,没搞清楚的地方也可以反复听。

进步经验

数学成绩的进步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最大的经验就是要多做题,不怕错,错了就想办法弄懂,做的题多了就找到感觉,慢慢看到题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了。

学习技巧

比较擅长历史吧,平时把知识点多做总结归纳,多看课本。

薛同学

进步情况

薛同学,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高三,听课时间2个月,物理从34分进步到65分,班级排名从35名进步到第24名,进步11名。学校排名从351名进步到第297名,进步54名。 自述学习心得

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灵活的运用老师教的做题方法。另外对做过的题认真分析,总结。 进步经验

灵活分析问题,把比较困难的大题,分割为多个容易的小题,然后逐一歼灭。弄懂各种公式的推导过程,并灵活运用。网站老师教会了我很多做题方法,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之后感觉做题特别轻松,对后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技巧

物理:注重分析问题,认真审题,不要轻易放过题中每一个小细节。

刘同学

进步情况

刘同学,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高三,听课时间2个月。理综从156分进步到190分,班级排名从23名进步到第13名,进步10名。学校排名从300名进步到第163名,进步137名。 自述学习心得

老师讲得很好,例题很典型,多复习多看,很有用。系统地复习,知识点相互联系着学,这种学习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进步经验

不需要做太多的题,要把每个题的知识点搞懂、弄明白,通过题来加强知识点的复习,逐渐把自己不熟的知识点弄明白。

学习技巧

语文: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另外,多读书,读些散文,评论性文章,会使自己的思考和论述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

宁同学{外国学霸挑战中国高考}.

进步情况

宁同学,河南省灵宝实验高中高三,听课时间5个月。数学从76分进步到112分,班级排名从43

名进步到第23名,进步20名。学校排名从162名进步到第76名,进步86名。

自述学习心得

跟着学校老师的复习节奏,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反复训练。在听课时,准备好本子,记录听课中的启发点,而不是把老师全部所讲都记录下来。注意总结错题,每周都会坚持听1-2节课,然后自己总结易错点。

进步经验

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一定要回归课本,课本是模板,晚自习要做高考真题,通过实际练习提高学习成绩。自己比较擅长数学三角函数,认为公式多,专攻效果好。英语在高二的时候订了英语报,开始练阅读,从高二一直读到现在,保证了量的积累。

刘同学

进步情况

刘同学,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蒙古族高级中学古塔分校高三,听课时间2个月,班级排名从21名进步到第8名,进步13名。学校排名从423名进步到第250名,进步173名。

自述学习心得

在网站学习得非常轻松,在郑老师教的学习接替方法中收获丰富。以前有点害怕做化学题,现在做题很自信,尤其在做选择题的时候,用郑老师教的方法,又快又准。并且背方程式读一遍就记下来了。

进步经验

上次全班化学成绩60分以上的7人 ,这次全班化学成绩60分以上的2人.

我自己的化学成绩相对提高了。在网站化学老师郑老师的帮助下,和自己努力做题,每天早晨背方程式。 学习技巧

擅长学科:物理,举一反三,做题时想好物理情景。

李同学

进步情况

李同学,黑龙江省呼玛中学高三,听课时间1个月。数学从72分进步到131分,班级排名从14名进步到第3名,进步11名。学校排名从42名进步到第8名,进步34名。

自述学习心得

通过在网站的学习,了解了更多解题的技巧,规范了答题习惯,开阔了解题思路。学校教的方法比较固定,而网站的方法就更加灵活,有更多的新思路,对自己数学思想都有很大启发,提升解题速度。

进步经验

多动笔、多动脑,课堂上紧跟老师思路进行思考,记住用常规的办法解题,才是考试的必胜法宝。

学习技巧

语文要勤读勤写,多看些名著,丰富课外知识。同时,正确的价值观的树立,对把握阅读的中心思想以及作文的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篇三:《学霸孙宇晨高三一年》

高三一年,从三本到北大,我还是成功了!

2015-02-03

学霸说xuebashuo

几乎所有认识孙宇晨的人,都觉得他考入北大是个奇迹。2007年2月,因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以一等奖而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然而面试官甚至不知道他所读的惠州一中位于哪个省份,因为他所在的高中在他之前从未有人考入过北大。2011年,他以北大历史系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结束了4年的本科学业。他有一篇很出名的文章叫《一道证明题》,学霸菌希望他所说的这道证明题能够在每个人身上都成立!

孙宇晨原本是理科生,但因物理成绩始终徘徊在二三十分间而不得不改学文科。此后,他的成绩有所好转,但直到高三上学期结束时,仍然排在全年级100名开外。

大一时,他在《萌芽》杂志写下《一道论证题》,试图向人们证明“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弥补任何的遗憾,只要你下定了决心”。他在文末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邀请中学生和他一道证明这道题目。文章发表后两年多里,他收到了接近1万封信件。

2011年,他以北大历史系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结束了4年的本科学业。

爱好文学,成绩稳居全班“倒数”前十

整个中学阶段,孙宇晨从来都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初中时他就读于一所寄宿制学校,他对3年初中生活的记忆,大多与网游有关。为了玩网游,他常常装病回家休息,晚上趁父亲熟睡后溜去网吧,再在清晨父亲睡醒之前赶回家。

中考前他突然“觉醒”,用功学习了半年,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惠州一中。

进入高中后,他对网游的热情骤减,因为他发现了新的兴趣点小说。受在大学中文系任教的父亲影响,他接触了王小波的作品,并因此开始疯狂阅读各类小说。他说:“沉溺于小说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有一个引诱者,我的引诱者就是王小波。”

在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引诱”之下,他整日沉浸于文学的世界中不可自拔。他如此形容自己的高一生活“将课表里的中英数政史地全部改成小说或者是文学;整天待在图书馆不出来;考语文的时候,花半个小时做作文的题目,然后花两个小时写一篇3000字的作文交上去,然后就被打了个10

分;花一个星期的时间蹲在图书馆写实验小说,写好交给大家评判,只

要有一个人说不喜欢就烧掉,如果大家都喜欢就投稿,然后石沉大海;早上的早读全部改成诗歌朗诵,在全班嘈杂的背古文环境下,举起白话诗的大旗……”

与这种率性洒脱相伴随的,是考试成绩的红灯高挂。这其实在所难免除了班主任的英语课不方便逃课外,其他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图书馆看小说。全班48个人,他的成绩“稳居倒数前十”,老师们对他的期望是“保惠大(惠州大学)、冲汕大(汕头大学)”。

那时的孙宇晨认为,应试教育和文学理想是对立的,因为二者的根本性质不同,一个是以机械的速度训练为根本,一个要以才华为根本。在他看来,接受“全面平庸”的应试教育近乎“奇耻大辱”,“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无法覆盖诸多不擅长的学科,数学对于一个专于文史的人来说,真可谓是惨痛的悲剧。”他因此而并不在乎考试成绩,即使全科挂红灯也无所谓,只是害怕让父母知道,“因为他们已经不好意思打我了,毕竟我已经长得比他们还高”。

必须面对应试教育的现实

他说,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也许会将棱角冲刷干净。

带着二三十分的数学、物理成绩,孙宇晨在高二时不得不选择转为文科生。此时的他发现自己已不再像高一时那样不带任何功利性地“为了看书而看书”,而已经开始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他坚信自己有着过人的才能,而身边的很多同学却“不知道这世界上除了做题还有何物”。 但现实却不断地给他挫败感,“400多分的成绩,我连自我安慰的理由都找不出”。

他觉得应试教育总有些使他“备感耻辱”的等级化仪式和细节:按照学校规定,考试时的座位顺序要按照上次考试的排名依次排定,他所在班级的教室是第一考场,而他每次考试都要提着书包“灰头土脸”地挪至第三甚至第四考场。一次考试时,他看到以往一直排在年级前五的同班女生也到了第三考场,他便有点幸灾乐祸地去讥讽她,但那个女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上次考试期间生病了,英语没考。”

强烈的碰壁感使他开始考虑与常规的升学之路彻底决裂,他开始想办法给自己找一条出路,一条不是高考的出路。那时的他觉得,参加高考是对应试教育的妥协,“是一种相当可耻的行为”。他坚信自己的才华能让自己通过一条不用参加高考的路径,进入理想的大学。

带着极高的期望,他先后报名参加了第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和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结果却黯然落选。这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打击,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它也许会将我这块石头的棱角冲刷干净”。

他为自己定下五项要求:第一是把所有与应试无关的书全部搬回家,只留下一本胡适的晚年谈话录;第二是绝对不进图书馆,所有课程一堂都不能缺;第三是收起对老师的爱憎,以获得应试的知识为目的;第四是保证晚自修的时间,3小时积极进行应试训练;第五是制定每天的计划,并严格完成。

带着450分左右的模拟考试成绩和上述五项对自己的要求,孙宇晨进入了高三。他给自己偷偷定下冲刺目标:中山大学,“极限的非分之想”,则是中国人民大学,王小波的母校。

一年,完成三本到北大的冲刺

孙宇晨执行五项要求的初始阶段,成效并不明显。他觉得在应试教育体系之中,“坏学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好学生”更多的代价,“众所周知,这年头老师都不怎么愿意帮助后进生。”但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选择,“就像一个人临死的时候,他只想活,没有其他的目的了。”在他看来,到了高三的冲刺期,方法已经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态度和坚持。

渐渐地,他的成绩逼近了600分,但增长势头也就此放缓。他的成绩在590分至600分之间徘徊了很久,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瓶颈期。在广东省,600分左右的高考成绩将意味着他很有可能无法考上重点大学。

而就在此时,他获得了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试资格。当时距离高考,还有6个月。

老师和父母都劝他不要去上海参加复试,因为这将让他缺课至少两周,对于一个成绩正处于瓶颈期亟须突破的高三学生而言,两个星期的意义似乎不言自明。但孙宇晨觉得自己“理想主义开始重新萌动”,抛下所有顾虑,前往上海参加复试。

事实证明,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他顺利拿到一等奖,随后的高校见面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看中了他身上的理想主义,给予了他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资格,可在高考时于录取分数线下20分录取。而这意味着,若想考入北大,他还需要在剩下的5个月内将成绩再提高50分。

此后令他感到神奇的是,他此前最头疼的英语,从参加完“新概念”后的第一次考试起就彻底冲破了瓶颈此前他的英语成绩从未上过100分,而自那次考试起,就从未下过110分。而其他科目的成绩,也都在稳步提升。

他后来如此解释这种“完完全全的飞跃”:每个人的潜能其实往往是被过低的自我预期所压抑,而过低的自我预期则源于外在制度压迫。他觉得,应试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在于分数崇拜,强调全面平庸。“在应试教育话语体系中,所谓好学生皆是成绩好的,坏学生皆是成绩坏的,分数评价变成了道德价值判断,人格被分数体系不断否定,破罐子破摔也不足为奇了。”在他看来,恰如其分的“新概念”一等奖肯定,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在他前进的脚步中,高考如期而至。他最终以总分650分的出色成绩,成功完成了从三本向北大的冲刺。

在北大相对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他如鱼得水。他先习中文,后学历史,成绩稳居历史系第一。他担任北大西学社社长,代表北大赴荷兰海牙参加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还曾获演讲十佳称号。

在那篇引来近万封回信的《一道论证题》的结尾,他如此写道:“我相信自己的才华从来没有被应试教育的河水冲刷殆尽,而是我真正成功地挑战了应试教育。最后,我仅仅有两点希望:一是希望有理想的人不要向现实低头;二是希望大家一起帮我做这道题目,我希望它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成立。”

福利

【加入高中学习群,免费听清北学霸讲座!】

高考文科学生群:245614320

高考理科学生群:215619939

一个人无法对抗高考? 希望有个人陪自己一起并肩作战? 是时候了, 加入高中学习群,让清北学霸陪你高考陪你飞!

高中学习群由【学霸说】(微信号:xuebashuo)荣誉出品,每周定期会邀请清北等名校学霸进群分享学习方法和技巧,帮你解答学习中的各种疑难问题,让你顺利冲刺高考!

还在等什么?赶快加入我们的战队吧!

篇四:《高考语文148分的学霸告诉你如》

高考语文148分的学霸告诉你如何学好语文

作为2013年北京市语文高考状元,作者现身说法,向我们彰显了“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作者的成长过程,让我们看到阅读对于一个人素养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也让我们看到阅读给一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助力。而正是父母在阅读方面对孩子的启蒙和鼓励,让孩子进入了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文/孙婧妍,2013年北京市语文高考状元,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学生

语文于我

我高考语文考了148分的消息传开后,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所有学弟学妹、亲戚朋友的问话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

听了这样的问题,我很诧异,因为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们的教育中,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那么它往往就会走向应试;而对于这个学科的佼佼者,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也不是他有天赋或者他有素养,而是他一定做了异常多的题目、接受了异常多的训练。

拿语文来说,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宏大、它内在的韵律与美感。大家在注意什么呢?分数——或者说,能拿到分数的方法。

对这种观念,我感到难过且可惜,因为我热爱语言、热爱文学,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注意到中文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而不是戴着功利眼镜去审视它。{外国学霸挑战中国高考}.

“花同样的时间去练习的话,语基和作文提高不了几分,但数学我可以多做出一道题”,这样功利的想法扼杀了多少发现语文之美的机会,也因而使世界失去了多少潜在的国学、语言、文学大师,我不愿、不敢去想。

当然,对于语文这个学科,分数与素养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关系。分数高的人,他的素养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种类型的试卷需要的东西,而那类试卷之外,或许他是空白的;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了。

也就是说,如果要选择一个作为教育目标的话,那么,我认为培养高素养的学生比培养高分数的学生更重要。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的教学目标,素养永远比单纯的分数要可靠得多。

说了很多话,还没有说到我理解中的素养。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其实一个学生有没有语文素养是很难看出来的。试卷有着固定的标准答案,一个凭死记硬背做出题的学生和凭自己发挥做出题的学生,在答案中是看不出来的,结果只是大家都拿了满分而已。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我会觉得他是有语文素养呢? 这就要回到开篇的两个问题:读书和写作。我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

关于读书

阅读,应当是人最早的本能动作之一。阅读始于识字之初,甚至是识字之前,每个人在孩提时期都有指着街上的广告、商铺招牌一字字认读的经历,这就是阅读的雏形。而随着人渐渐长大,他认字的水平越来越高,已经开始不满足于正确地读出一个字时的成就感,而开始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好奇时,他就要开始读书。

所有学生都是读书的,而语文素养的区分,在于读什么、怎么读、能不能坚持。

一个有素养的学生能够区分出一本书的时效。一本言情小说、一本参考书、一本名著,都是人类智力与体力的凝结,去读他们也都可以称为读书。

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能够区分出三者的区别:言情小说或许能够给人一时的愉悦,看过以后却什么

都不会留在记忆里;参考书对升学固然有用,然而高考后也会迅速地被忘诸脑后;经典名著给人的教育则是永恒的、无法磨灭的,通过阅读名著得来的思考与精神洗礼,很可能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如果能够清楚地分辨这些书籍的时效,那么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做出选择。

在选择了正确的书后,阅读方法就成为了素养的又一标志。再好的书如果只是利用挤公交的时间哗啦啦翻过去,那么从这本书中汲取的养分必然将会微少得近乎无。

至少就我的阅读体验来看,一本好书至少值得阅读两到三遍:第一遍略读以满足自己的阅读兴趣并了解书的内容与结构,第二遍精读以摘抄、把握整本书的布局以及其中一些巧妙的铺垫与伏笔,如果还能再读一遍,我就会抽时间写一些类似专题研究的心得,比如对整本书思想的一个探讨,或者对书中某种表达的质疑。我认为,只有当你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品味、去研究、去思考甚至去质疑书本时,它于你才算得上有意义。

除了阅读方法外,读书应当是一件精细而持续的事情。与填鸭般在假日里一天读十本书相比,培养细水长流的读书习惯无疑更为重要。读书的目的不在快、不在多,而在于从书中汲取营养,在于通过整个阅读过程修养一颗宁静而富有感知力的心灵。我从在小学学会选择正确的书开始,阅读的动作在十年里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我读名著、读国学经典、读诗歌、读历史、读哲学文学的理论、读时事。

如果没有纸质书就用电脑、手机,每天短则二十分钟,长则十余个小时。在高考前的那个学期,为了保持语文学科的感觉,每天我至少要抽出一个小时来读书,教室后面的窗台堆满了我带到学校的各类书籍,有时候抽出一本会造成大规模的坍塌,尼采压在泉镜花上,紫式部淹没在赫胥黎、刘勰和纪伯伦里。

阅读实在是一个太有益的习惯,即使是抱着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潜下心去读书,也是大大的好事情。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语感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你叫一个有语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许并不能清楚地告诉你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与写法,也没法给你讲出来阅读题的答案为什么该是这个,因为他做题目凭借的不是系统的训练与大量题目的积累,他没有那种足以归纳成经验的东西。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语感。

为什么说读书能够培养语感呢?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一本经典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精华,它之中的字词语句都是最为准确、最为质量上乘的。当一个人见多了经典、熟悉了经典中语言的运用方式,他再回过头去做题时,很容易便可在密密麻麻的试卷上找到正确的东西,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在阅读着那种语言的“正确”。学英文我们讲究读原著,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什么比读书更能培养语感,没有什么比语感更能保证分数,这就是阅读最为显性的益处。

关于写作

说完阅读,接下来必然是写作。阅读与写作简直是玻璃的两面,无论你看着哪一面,都意味着你也正在凝视另一面。我喜欢写作也擅长写作,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这个版块我都很有得写。

对于高中写作,也就是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我的建议只有六个字:多读、多仿、多写。

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来看,读书多的人绝大部分是会写作的人,而一个能写出很好的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爱读书。这只因在看了足够数量的文化精品后,哪怕只是东家模仿一点、西家拼凑一点、再加上一点点自己的领悟与润色,最后拿出来的成品,也足以令许多人拍案叫好。

我写作的一个特点是引用多。高三下学期语文老师的女儿为我们班的期中作文写点评,她数了我54分的作文里引例的数量,有接近二十个,有直接引用也有化用。这些引例都是平时我从阅读中积累下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一千一百字的篇幅中我每写五六十个字就会用到我的阅读成果。

这里我想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篇作文里同样是大量引用,有的人的作文会被评价为“丰富”,有的人则是“杂乱”、“堆砌”。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对作文中所引用的内容理解程度的差异造成的。同样的东西,有的人是在阅读中看来、研究并思考过的,有的人是从类似《高中生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中看来的;前者是深入理解,后者则只得了个皮毛。

比方说,同样引用尼采,有的人写“尼采,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教会我一种高贵的精神”;而有的人直

接引用他的作品《苏鲁支语录(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写道:“‘太阳!若无你所照耀之物,你的光辉为何?’,由是开始了苏鲁支的堕落,亦开始了尼采在这世间无止境的追求。他像苏鲁支一样为世界奉献着他的热爱与智慧,也像苏鲁支一样不断经受着世俗的冷笑与中伤。尼采,这个‘疯子’、这个智者,从来没有放弃,也没有停止过他的追寻。”

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阅读对于写作而言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提供模仿的条件。

我最早开始写东西,正是始于阅读中的模仿,不管是何种作家,只要我觉得好,我就会按他的风格仿写。小学时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在我的作文中学习一些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奖者的风格,后来读的书更多也更杂,我能记起来自己模仿过的作家有鲁迅、夏目漱石、郭敬明、村上春树、钱钟书、杜拉斯、三毛""还有一些恐怕是忘记了。我还自己写古典诗词,甚至模仿司马迁为自己写了一篇文言文小传,可惜没能保留下来。

在模仿这些个性鲜明的作家的过程中,我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我是怎么发现这一点的呢?这得归功于我的癖好,那就是写了点什么就想给人看。以前看过我写的东西,大家看完后会说“这次是模仿XX的吧”,后来,他们的评价逐渐转向了文字本身,直到某天我惊觉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对我说过我是在模仿某某作家。最后,一本文集里如果有我的作品,大家会说“一看就是孙婧妍写的”;我的作文混在一堆作文中装订起来,老师会知道那是我;我在网上发些文章,评论里会有很多说我写的东西有风格。

到这时我就知道,这是我写作的第二个阶段了,我在从模仿走向创作。

写东西写得好,与其说是天赋,倒不如说是熟能生巧,就像做饭、洗衣服、开车一样。我现在写文章很少构思或查证,笔到文来,半小时之内在电脑上完成千来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外国学霸挑战中国高考 常青藤学霸挑战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