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计划课时:7课时
主备人:方振川 参备人:严德发、何铁平、李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
2、明确高考考点和命题特点
3、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计划课时:7课时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考点一、概括诗歌主旨
教学步骤:
【自学】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
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
【自学明确】: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一红叶黄花染绘初深秋的
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了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互学】阅读“知识点睛”从所学过的诗词中学习常见的思想内容。
【导学】问题一:概括诗歌的主旨
思考二:遇到概括诗歌主题应该怎样答题?
【导学明确】第一步:确定诗歌题材
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如“XX句写了
XXX”
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格式:这是一首 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 通过 手法,
抒发了 的情感,评价。
【变式训练一】阅读苏洵的《九日和韩魏公》回答下列问题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打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四、目标检测(检学)
古风(其三十九)——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结合全诗,剑术结尾句“剑阁行路难”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小结
六、配餐作业:成才之梦 A类 P144 (1)题 B类 P149(1) (2) C类 P150(1)(2)
七、课后反思
第三、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古代诗歌大全带作者}.
1、了解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
2、明确高考考点和命题特点
3、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计划课时:7课时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考点二 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学】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自学明确】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P84<成才之梦>
【互学】问题一:通过自学《春日秦国怀古》谈谈要怎样做评价作者的情感题?
答:
【导学】问题二:评价作者的情感题要怎样答?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情感有哪些?
思考一:如何答评价作者的情感题?
【明确】第一步:更具诗句描写内容,分析设计的诗句具体描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答题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答题公式:通过 抒发(寄寓、揭露、表达) 情感。
特别提示:①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
②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含的情感。
③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情感变化。
④抓住注释,提取内容。
注释分类及其所暗示内容:
思考二: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
【变式训练二】古风(其三十九)——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结合全诗,剑术结尾句“剑阁行路难”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四、目标检测(检学)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小结
六、配餐作业:成才之梦 A类 P144 (2)题 B类 P149(3) (4) C类 P150(3)(4)
七、课后反思
第五、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
2、明确高考考点和命题特点
3、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计划课时:7课时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考点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自学】阅读下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隔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大成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
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互学】问题一:谈谈应该如何做评价作者观点的题
【导学】问题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题要怎么做?
朝中措——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刘熙载在《艺概》中这样评价这首词:清远蕴藉,凄怆缠绵。请分析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表
现手法表现了“凄怆缠绵”的情感。
答:
思考一:如何做评价作者观点的题?
【导学明确】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第二步: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待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中肯的评价。
思考二:做评价作者观点题时候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导学明确】①体悟深入②分析细致③归纳全面④评价恰当。
篇二:《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关点态度》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关点态度
一,考察形式.本考点常见的考察形式;(1)判断式。如诗(词)中的某词(某句、某联)表达(蕴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心情、心境、情感、内容)等.(2)分析式。即在明确感情特点的前提下,要求考生结合形象和表达技巧进行分析.(3)评价式。.就是要求考生正对某人对某诗的评价,进行分析评判。
二,考察重点。内容、主题方面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等,进行分析评判。
三,备考方略.
1.如何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态度和观点.一般来说,古诗词中的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就是诗歌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即诗人是人通过诗歌所表现的生活认识、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这些诗歌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借助于某一种文字手段诗化的语言曲折地隐晦地表达的,它需要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通过各种鉴赏方法去体悟,去挖掘,去揭示。那么,鉴赏一首古诗词,应该如何去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呢?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了解诗歌的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态度与观点。
(2)把握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态度与观点。
(3)分析时局的含蓄意或理趣意,从而明了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4)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诗歌的态度与观点。
(5)从品味诗的意境着手,把握诗人的态度与观点。
(6)分类掌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我们按诗歌的题材的不同 ,将古诗词大致分为: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送别贬谪诗、爱情怨女诗、边塞征戍诗、思想怀人诗、山水田园等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常常出现一些思想倾向艺术倾向创作风格相近的作家群,即文学流派。他们各自创作时所反映的对象和题材往往有所不同,而由此产生的思想感情自然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要注意加以归类分析,便于举一反三,快速把握。比如山水田园诗多通过对山水田园自然风光或农民劳动场景的描写,表现闲适幽静的思想境界;再比如,唐朝的边塞诗,由于受盛唐气象的影响,虽然也有对塞外恶劣环境的描写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为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昂。.而宋代则不大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仇多了/。
2.情感主旨类简答题具体答题技巧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了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评价(总–—-总)。答题要领有两点:一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设计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和情感。
例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宿云梦馆(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欧阳修曾因"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首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第一二句诗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北雁来时岁欲昏”,是写季候时节,也是暗点思归之情。“北雁南来”,是写眼前景,故有鸿雁传书之说,所以下句接以“私书”,表示接到了妻子的信,一语双关。“岁暮”即岁月将暮之意。“岁暮”正是在外之人盼与家人团圆的时节,而诗人不但不能与家人团圆欢聚,反而要远行异地,这引起了他的悠悠愁绪。“私书归梦杳难分”是对思归之情的具体刻画。欧阳修与妻子伉俪情深,离别之后,私书不断,梦寐以思。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真是幻,连诗人都分不清了。“杳难分”三字,逼真的描绘了诗人将醒未醒时的情态和心理。
【答案】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却不悠悠愁绪得相见的。 第一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用私书暗点妻子的来信。岁暮正式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更是勾起了诗人的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
例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运河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1周朴(?~878)2消魂:这里形容及其哀愁。○3泾[注]○: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水:渭水之流,在今陕西省中部,故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诗人在春日黄昏里,浏览秦国遗址,眼前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与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怀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荒郊一望欲销魂’”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泾水”、“远树”“牛马”“春草”“古碑”“残阳”“黄沙”等意象渲染出了一幅古国荒凉图画,“不堪回首”的悲伤之情让人潸然泪下,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回归课本: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例三(鉴赏观点态度)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溪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1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注]○
清代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首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如开首二句,诗意突兀,耐人寻味,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世人却以反意着笔,说自己就为做官所“累”,而以这次贬谪南荒为“幸”,看似豁达开朗,实则暗含辛酸之意。“闲依”“偶似”相对,也有强调闲适的意味,“闲依”包含着无所事事的寂寥,“偶似”说明诗人并非真正的淡泊闲适的隐士,“来往不逢人”一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也含有孤独寂寞的味道。
回归课本:联想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 答案: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庆幸被贬谪,故言“不怨”。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却隐含着贬居时的抑郁之气,故言“怨”。诗中字字句句都是些被贬之后的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却暗含忧愤之情,所以是不怨而怨。
例四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名。
筹边楼(薛涛)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注]薛涛是唐代屈指可数的女诗人中的一个,字洪度,原系长安人。小时很聪慧,八九岁就会作诗,晚年居成都万里桥浣花溪,自制彩笺赋诗。
清人纪昀在《纪河间诗话》评述此诗是“其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你认为说得有道理吗?试作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这首短短的七言绝句里,有议论,有感慨;有叙述,有描写; 有动荡开阖,又含蓄顿挫。整首诗格调雄壮深沉,充溢着忧虑时局的感情这是封建社会的女诗人很难做到的。
回归课本:有此诗进行联想《登鹳雀楼》《登岳阳楼》的意境,对比李清照的诗歌。
答案:纪昀的评述是很有道理的,此时虽短短四句,但匠心独运的把深沉的感慨,凝聚于筹边楼这一具体事物上,感情深厚。在封建社会女诗人的作品中这种蕴藉深厚的佳作很难得。"再言之,此时虽言筹边楼,但充溢着忧虑时局的感情,感慨时事,封建社会的一般女子很难做到。
鉴赏观点态度题小结:1提问方式:(1)这首诗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的?(2)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情节和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2答题步骤:(1)研读诗歌和某人的评价。(2)通过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3)结合原诗句说明提出自己观点的依据。
3答题模式:(1)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四 古诗词中常见的情感归纳。
1反映社会的黑暗: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忧国伤时○”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3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4同○
5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担忧:如杜甫情人民的疾苦:如《卖炭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的《登楼》○。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如曹操的《龟虽寿》王昌龄的《从军(2)建功报国○
2报国无门的忧伤,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辛弃疾的《永遇乐o京口北固亭怀古》3山河沦丧的痛苦: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陆游的示儿》○
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o赤壁怀古》。
1羁旅愁思○2思念亲友○3边关思乡○4闺中怀人 (3)思想怀人○
1寄情山水田园的忧闲○2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或借古讽今的(4)生活杂感○
3青春易逝的伤感○4仕途示意的苦闷○5告慰平生的喜悦。 情怀○
1依依不舍的留恋○2情深意长的勉励○3坦陈心志的告白 (5)送行留别○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练习题
一下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词中“愁”的具体内容。
1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巫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2 菩萨蛮(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5 南乡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见外长江空自流。
6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阳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0 对雪(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飘弃樽无渌,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1上[清]厉鹗 11晓至湖○
2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
3。 蚱蜢。安得学野兔,泛泛逐清景○
1湖:杭州西湖。○2折:弯曲。○3景:影。 [注]○
这首诗感情丰富,请坐分析。(3分)
1(其一)黄庭坚 12 题郑防画夹五首○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1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2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注]○
3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鹭鸶及水乡景色。○
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这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练习答案。
1 闺中怀人之愁。
2 国破家亡之愁,山河破碎之愁。
3 思友之愁,失意之愁。
4 伤春之愁,家国之愁。
5 昔胜今衰之愁。
6 思念亲人的孤独之愁。
7 羁旅之愁。 8亡国之愁。
9 人生失意之愁。 10 战乱频仍上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1 喜爱幽静,如诗中写道“人意静”2亲近自然,如“临水”3向11 ○“寒雾生”等。○“稍见初日开”等。○
4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如“安得”往自由,如“学野兔”“逐清景”等。○。
12 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却又不合常理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其后问题。(7分)
定风波
李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①,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②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沉水香消金鸭③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④长。
[注]①央:尽。②回文:前秦才女苏蕙作回文诗以传情意。③金鸭:如鸭形的金属香炉。④杵声:
以杵捣物声,此指制作寒衣发出的声音。{古代诗歌大全带作者}.
(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雁过秋空夜未央”,开篇写北雁南归、长夜漫漫,点明具体时间。
B.“隔窗烟月锁莲塘”的“锁”字,既写景致特征又含人物观景心情。
C.“沉水香消金鸭冷”写香不觉间已燃尽,以香消炉冷表现时间推移。
D.末句“候虫声接杵声长”写周围环境的喧闹使人物的愁绪得以排遣。梅花因
(2)全词抒发了主人公长夜难眠之愁,说说引发主人公愁绪的原因有哪些?(4
答案(1)D(3分)[末句“写周围环境的喧闹使人物的愁绪得以排遣”错。末句以声衬静,突出周
围的冷寂及人物的长夜难眠,进一步表现了愁苦之深重。]
(2)a美好往事不堪回首(1分);b与故人天涯相隔(2分);c对故人的心意无法传递(1分)[评
分标准:本题4分。其中“与故人天涯相隔”为核心。答“寂寞冷清”“冷夜无依”“青春空度”,可酌情给1分。]
14 梅花引o荆溪阻雪(南宋将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画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石头木棉裘。都到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请结和词句 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 。
答案:○1答出形象特点:孤独愁苦的此人形象○2结合词句分析 :从神态心理动作环境侧面等方面分析,能够表现出词人形象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卖花词
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13.(7分)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卖花郎的花与众不同,枝叶繁茂青翠,花朵鲜艳美丽,花期也早于其他人家。
B.卖花郎担着花担一路走来,脚步如春风般轻盈,他的叫卖声引来美人出帘买花。
C.日暮之时,卖花郎卖花归来,只有蜂蝶相随,他因担有余花,心情孤寂而无奈。
D.诗的结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意蕴丰富,给人启迪。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古意
李硕{古代诗歌大全带作者}.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古代诗歌大全带作者}.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①。
杀人莫敢前,须如谓毛碟②。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能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①七尺:指生命。②碟zhe,张开。
8,结合诗的五言部分,赏析本诗刻画的“男儿”形象。(5分) 9,简析诗的七言部分是怎样表现男儿的思乡之情的?(6分
8 、 本诗刻画了 一 个从军塞 上 猛勇粗犷 的 男儿 形象。( 2 分 ) 从事长征 的 男儿 是 自古多慷 慨悲歌 之 士 的 幽燕 一 带 人 。( 1 分 ) 他胡须又 多 又硬 , 勇猛 刚烈 ,( 1 分 ) 他 在 马蹄 之 下 与 伙伴们打赌比输赢 , 战场 上视 死 如归 , 奋 勇 杀敌 , 令敌 人 畏惧 。( 1 分 ) 9 、 诗 的 七言部 分 , 主要运用侧面烘托 的 手法将 男儿 的思 乡 之情 含蓄 而 精炼 的表 露 出来 ( 2 分 )。 先通 过 写景暗示 男儿 的思 乡 之情, 在 看 到 边 塞 的 黄云 后 不 免 回望 内 地 的 白云 , 引起 思 乡 之 感 ; ( 2 分 ) 随 后 写辽东小妇吹出 哀 怨 、 悲凉 的 笛声勾起全 军征人 思 乡 的 无限 情思, 在 这 样 尽人都 受感动 的情 况下 , 自 然烘托出 男儿 的思 乡 之情。( 2 分 )
篇三:《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0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00首
一、二年级:背1-40首, 三、四年级:背1-70首, 五、六年级:背1–100首
1、一去二三里 一 去 二 三 里, 烟 村 四 五 家。 亭 台 六 七 座, 八 九 十 枝 花。
2、咏 鹅 (唐)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3、画 (作者不详) 远 看 山 有 色, 近 听 水 无 声,
春 去 花 还 在, 人 来 鸟 不 惊。
4、画 鸡 唐 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5、静 夜 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6、悯 农 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7、春 晓
(唐)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8、村 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9、所 见 袁 枚
牧 童 骑 黄 牛, 歌 声 振 林 樾。 意 欲 捕 鸣 蝉, 忽 然 闭 口 立。
10、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古代诗歌大全带作者}.
11、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12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