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开平作文 关于开平的作文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陶渊明与高考满分作文开平市第一中学》

陶渊明与高考满分作文

陶渊明

【人物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但家庭教育很好,读了《老子》、《庄子》和六经。不少文、史、神话、小说等异书,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读的。少年时代志趣未定,或性爱丘山、委怀琴书,或志在四海,向往着胡马铁蹄下的张掖与幽州。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义熙元年(405)41岁。他因亲老家贫,离家为江州祭酒。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在家闲居了五、六年。晋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任刺史桓玄属吏,职务不明。曾奉命使都。隆安五年(401)他就因母丧辞职归家。晋元兴三年(404)陶渊明离家东下,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他转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8月,他出任彭泽令。在官80余日。11月,辞官回家。这一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等。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义熙二年(406)至宋元嘉四年(427)病故。归田之初,家有僮仆,虽然他和妻

子也参与耕作,但劳动余闲时间较多,温饱亦无忧虑。可惜好景不长,义熙四年六月,他家遭大火,林室尽焚,宅无遗宇。此后,生活日益贫困。躬耕未废,饥寒不免。义熙七年,他移居浔阳负郭之南村,结识了不少新的邻居,其中既有共话桑麻的农民,也有共赏奇文、共赋新诗的文人。晋义熙末年,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他拒绝。宋元嘉三年,檀道济作江州刺史,亲自到他家访问,馈以粱肉,被他挥而去之。元嘉四年冬天,终于在贫病交攻之下去世。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荆轲》、《感士不遇赋》、《与子俨等疏》等篇。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描写乡村风光与田园劳动生活,以及在此生活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理想。《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他的诗歌,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自然真朴,言近旨遥,平淡而有思致。这些都使陶渊明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陶渊明现存文12篇,计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但是,陶渊明的诗文在南北朝并不很受重视。到了唐代,他才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元明清三代,注陶、评陶风气大开。注本、评本之多,几与注杜、评杜相埒。

【人物事略】

1、投军未成

陶渊明出生于东晋与宋刘交替的大动乱年代。从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而且性格沉稳,遇事不慌,双亲视为掌上明珠,亲自对他加以指导,在八、九岁时,就已能诵读诗书,通晓《论语》。晋废帝太和五年(公元370年),渊明6岁时,父亲陶敏被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为掾属,他和妹妹就跟随父母来到桓温征西府驻地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后来又迁往父亲所任的安成(今江西安福)太守任上,读书习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孝武帝太元六年(公元367年) ,渊明十二岁时,父亲因操劳过度,一病不起。父亲过世后,母亲孟氏即带着渊明兄妹二人,扶丧回到了寻阳柴桑,靠仅有的一二百亩田租维持家庭生计。陶渊明在少年时代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常以曾祖陶侃自强不息,终于建立功勋,成为国家栋梁的事例来勉励自己,暗自发奋,努力学习。每日清晨,鸡鸣即起,习武练剑,晚上则常常秉烛夜读,直到夜半之时。到了十七八岁,已是文韬武略,多所通晓。太元七年(公元382年)渊明十八岁时,孟夫人见爱子已经长大成人,于是遵照先夫临终遗言,命渊明北上广陵,前去投奔陶敏生前的挚友谢玄。

谢玄其时正担任兖州刺史要职。当年渊明父亲陶敏被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为掾属时,谢玄也被桓温召入幕府,二人性格相合,互相倾慕,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时隔不久遂成莫逆之交。渊明按照父亲的遗愿,千里迢迢来到广陵,受到了谢玄的热情款待和欢迎,让他先与其子谢焕一起读书习武,准备过段时间正式聘请他到自己军中帮助参谋军事。不料,时过一个多月,突然接到家中来信,说母体欠安,嘱其速回。渊明还来不及接受军中任职,就告别了谢玄一家,踏上了回

乡的路途,这一别竟成了陶渊明的终生遗憾。太元十年(公元385年) 八月,陶渊明接到了谢焕的来信,报知其父谢玄因招致当时专权的皇族会稽王司马道子等人的猜忌和攻击,抑郁成疾,溘然长世。这一天他大声地吟咏起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吟后,他大碗喝酒,以酒浇愁。从此渊明再也离不开酒了,只要一天不喝他就感到四肢无力,浑身不自在,而且每次喝酒总是一醉方休,有时家中无酒,但凡亲朋邻居相邀,他也都欣然前往,大醉方回。醉后,他就坐在宅树之下或吟诗作赋,或放声长啸,以慢慢化解心中的怨愤,常年如此,遂成癖好。这就是陶渊明第一次投军未成,转而嗜酒的一段经历。

2、东园菊圃

陶渊明原藉鄱阳人,西晋平吴之后,迁徒到庐江的浔阳 (时治江北古兰城,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后来由于曾祖陶侃在平定杜韬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被朝廷封为柴桑县候,食邑四千户,于是将家迁到了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从此陶氏世代居此,享名远近。陶氏旧宅,在柴桑城西五里之处,地名上京里。陶宅正门的东侧大约十丈以外是一个有着数亩水面的大池塘,池塘靠近住宅的一边有一棵青松和五棵合抱的倒垂杨柳,前方则是一片平整的农田。这五棵垂柳本为渊明父亲陶敏年轻时所栽,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长得枝繁叶茂,浓荫蔽地。陶渊明从第一次投军未成,从广陵回到上京里后,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可他仍然没有找到出仕的机会,为了排解心中的烦闷,他在柳树下修整出七八丈见方的平地,安置了一张石桌,外加几张石凳,每每晨曦初出,斜阳将倾,他总爱在此闲坐,或观赏景致,或开卷读书,或即兴赋诗,或弹琴抒情。一天因好友庞遵来访称为五柳先生,

从此渊明就自号五柳先生。

东园菊圃始建于渊明前妻陈氏逝世之后。渊明的前妻陈氏,知书达礼,温柔贤淑,而且肤色白皙,面貌姣美。他与渊明结婚六年,育有四子(其中有一对双胞胎),由于生育过密,加之平日操劳过度,身体虚弱不堪而早逝。中年丧妻的陶渊明,悲痛得几乎难以自制,他迈着沉重的步履,漫无目的地来到东园。秋意已经很浓,一阵西风吹来,使他感到了些许寒意,他下意识地走到青松之下,猛然间,他见西侧院墙的一角,有一棵盛开的菊花,花枝上缀着三、四朵硕大的花朵,几只色白背青的凤蝶正在花朵周围飞舞盘旋,菊花与飞蝶,相映成趣,组成了一幅颇为自然和谐的图案。这景象使他想起了前妻。从此,陶渊明迷上了菊花,在东园辟了个花圃,专门用来栽培菊花。凡经过渊明亲手莳弄过的菊花,株株壮健,枝枝挺拨,花色艳丽,更奇妙的是一般菊花通常是春生夏长,秋季开花,而渊明的菊圃之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菊花在盛开,一茬接着一茬,可以说是常盛不衰,四季如秋。每当秋风一起,东园中的菊花竞相开放,花朵黄白相间,青红错杂,引得满园蜂蝶纷飞。一些倾慕者又给渊明加了一个雅号,尊称他为菊仙,也有人暗地里称他为菊痴。

3、三出三归

太元18年(公元393年) ,陶渊明时年已经29岁,受江洲刺史王凝之之聘,担任了洲府别驾祭酒。王凝聘用陶渊明的用意并非看重他的才能,以治理好江洲的事务,而是将他当成一块金字招牌,想利用他的声名以抬高自己的威望,从而博得求贤若渴的美誉。所以,陶渊明名义上虽然是洲府的首席幕僚,实际并未握有实权,更使他不能容忍的是,王凝之还诱迫他参加五斗米道,陶渊明执意不从,只勉强度过了一

篇二:《陶渊明与高考满分作文开平市第一中学_2》

陶渊明与高考满分作文

陶渊明

【人物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但家庭教育很好,读了《老子》、《庄子》和六经。不少文、史、神话、小说等异书,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读的。少年时代志趣未定,或性爱丘山、委怀琴书,或志在四海,向往着胡马铁蹄下的张掖与幽州。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义熙元年(405)41岁。他因亲老家贫,离家为江州祭酒。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在家闲居了五、六年。晋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任刺史桓玄属吏,职务不明。曾奉命使都。隆安五年(401)他就因母丧辞职归家。晋元兴三年(404)陶渊明离家东下,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他转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8月,他出任彭泽令。在官80余日。11月,辞官回家。这一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等。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义熙二年(406)至宋元嘉四年(427)病故。归田之初,家有僮仆,虽然他和妻

子也参与耕作,但劳动余闲时间较多,温饱亦无忧虑。可惜好景不长,义熙四年六月,他家遭大火,林室尽焚,宅无遗宇。此后,生活日益贫困。躬耕未废,饥寒不免。义熙七年,他移居浔阳负郭之南村,结识了不少新的邻居,其中既有共话桑麻的农民,也有共赏奇文、共赋新诗的文人。晋义熙末年,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他拒绝。宋元嘉三年,檀道济作江州刺史,亲自到他家访问,馈以粱肉,被他挥而去之。元嘉四年冬天,终于在贫病交攻之下去世。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荆轲》、《感士不遇赋》、《与子俨等疏》等篇。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描写乡村风光与田园劳动生活,以及在此生活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理想。《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他的诗歌,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自然真朴,言近旨遥,平淡而有思致。这些都使陶渊明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陶渊明现存文12篇,计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但是,陶渊明的诗文在南北朝并不很受重视。到了唐代,他才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元明清三代,注陶、评陶风气大开。注本、评本之多,几与注杜、评杜相埒。

【人物事略】

1、投军未成

陶渊明出生于东晋与宋刘交替的大动乱年代。从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而且性格沉稳,遇事不慌,双亲视为掌上明珠,亲自对他加以指导,在八、九岁时,就已能诵读诗书,通晓《论语》。晋废帝太和五年(公元370年),渊明6岁时,父亲陶敏被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为掾属,他和妹妹就跟随父母来到桓温征西府驻地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后来又迁往父亲所任的安成(今江西安福)太守任上,读书习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孝武帝太元六年(公元367年) ,渊明十二岁时,父亲因操劳过度,一病不起。父亲过世后,母亲孟氏即带着渊明兄妹二人,扶丧回到了寻阳柴桑,靠仅有的一二百亩田租维持家庭生计。陶渊明在少年时代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常以曾祖陶侃自强不息,终于建立功勋,成为国家栋梁的事例来勉励自己,暗自发奋,努力学习。每日清晨,鸡鸣即起,习武练剑,晚上则常常秉烛夜读,直到夜半之时。到了十七八岁,已是文韬武略,多所通晓。太元七年(公元382年)渊明十八岁时,孟夫人见爱子已经长大成人,于是遵照先夫临终遗言,命渊明北上广陵,前去投奔陶敏生前的挚友谢玄。{开平作文}.

谢玄其时正担任兖州刺史要职。当年渊明父亲陶敏被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为掾属时,谢玄也被桓温召入幕府,二人性格相合,互相倾慕,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时隔不久遂成莫逆之交。渊明按照父亲的遗愿,千里迢迢来到广陵,受到了谢玄的热情款待和欢迎,让他先与其子谢焕一起读书习武,准备过段时间正式聘请他到自己军中帮助参谋军事。不料,时过一个多月,突然接到家中来信,说母体欠安,嘱其速回。渊明还来不及接受军中任职,就告别了谢玄一家,踏上了回

乡的路途,这一别竟成了陶渊明的终生遗憾。太元十年(公元385年) 八月,陶渊明接到了谢焕的来信,报知其父谢玄因招致当时专权的皇族会稽王司马道子等人的猜忌和攻击,抑郁成疾,溘然长世。这一天他大声地吟咏起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吟后,他大碗喝酒,以酒浇愁。从此渊明再也离不开酒了,只要一天不喝他就感到四肢无力,浑身不自在,而且每次喝酒总是一醉方休,有时家中无酒,但凡亲朋邻居相邀,他也都欣然前往,大醉方回。醉后,他就坐在宅树之下或吟诗作赋,或放声长啸,以慢慢化解心中的怨愤,常年如此,遂成癖好。这就是陶渊明第一次投军未成,转而嗜酒的一段经历。

2、东园菊圃

陶渊明原藉鄱阳人,西晋平吴之后,迁徒到庐江的浔阳 (时治江北古兰城,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后来由于曾祖陶侃在平定杜韬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被朝廷封为柴桑县候,食邑四千户,于是将家迁到了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从此陶氏世代居此,享名远近。陶氏旧宅,在柴桑城西五里之处,地名上京里。陶宅正门的东侧大约十丈以外是一个有着数亩水面的大池塘,池塘靠近住宅的一边有一棵青松和五棵合抱的倒垂杨柳,前方则是一片平整的农田。这五棵垂柳本为渊明父亲陶敏年轻时所栽,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长得枝繁叶茂,浓荫蔽地。陶渊明从第一次投军未成,从广陵回到上京里后,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可他仍然没有找到出仕的机会,为了排解心中的烦闷,他在柳树下修整出七八丈见方的平地,安置了一张石桌,外加几张石凳,每每晨曦初出,斜阳将倾,他总爱在此闲坐,或观赏景致,或开卷读书,或即兴赋诗,或弹琴抒情。一天因好友庞遵来访称为五柳先生,从此渊

明就自号五柳先生。

东园菊圃始建于渊明前妻陈氏逝世之后。渊明的前妻陈氏,知书达礼,温柔贤淑,而且肤色白皙,面貌姣美。他与渊明结婚六年,育有四子(其中有一对双胞胎),由于生育过密,加之平日操劳过度,身体虚弱不堪而早逝。中年丧妻的陶渊明,悲痛得几乎难以自制,他迈着沉重的步履,漫无目的地来到东园。秋意已经很浓,一阵西风吹来,使他感到了些许寒意,他下意识地走到青松之下,猛然间,他见西侧院墙的一角,有一棵盛开的菊花,花枝上缀着三、四朵硕大的花朵,几只色白背青的凤蝶正在花朵周围飞舞盘旋,菊花与飞蝶,相映成趣,组成了一幅颇为自然和谐的图案。这景象使他想起了前妻。从此,陶渊明迷上了菊花,在东园辟了个花圃,专门用来栽培菊花。凡经过渊明亲手莳弄过的菊花,株株壮健,枝枝挺拨,花色艳丽,更奇妙的是一般菊花通常是春生夏长,秋季开花,而渊明的菊圃之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菊花在盛开,一茬接着一茬,可以说是常盛不衰,四季如秋。每当秋风一起,东园中的菊花竞相开放,花朵黄白相间,青红错杂,引得满园蜂蝶纷飞。一些倾慕者又给渊明加了一个雅号,尊称他为菊仙,也有人暗地里称他为菊痴。

3、三出三归

太元18年(公元393年) ,陶渊明时年已经29岁,受江洲刺史王凝之之聘,担任了洲府别驾祭酒。王凝聘用陶渊明的用意并非看重他的才能,以治理好江洲的事务,而是将他当成一块金字招牌,想利用他的声名以抬高自己的威望,从而博得求贤若渴的美誉。所以,陶渊明名义上虽然是洲府的首席幕僚,实际并未握有实权,更使他不能容忍的是,王凝之还诱迫他参加五斗米道,陶渊明执意不从,只勉强度过了一个

篇三:《陶渊明与高考满分作文开平市第一中学_2》

陶渊明与高考满分作文

陶渊明

【人物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但家庭教育很好,读了《老子》、《庄子》和六经。不少文、史、神话、小说等异书,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读的。少年时代志趣未定,或性爱丘山、委怀琴书,或志在四海,向往着胡马铁蹄下的张掖与幽州。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义熙元年(405)41岁。他因亲老家贫,离家为江州祭酒。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在家闲居了五、六年。晋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任刺史桓玄属吏,职务不明。曾奉命使都。隆安五年(401)他就因母丧辞职归家。晋元兴三年(404)陶渊明离家东下,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他转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8月,他出任彭泽令。在官80余日。11月,辞官回家。这一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等。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义熙二年(406)至宋元嘉四年(427)病故。归田之初,家有僮仆,虽然他和妻

子也参与耕作,但劳动余闲时间较多,温饱亦无忧虑。可惜好景不长,义熙四年六月,他家遭大火,林室尽焚,宅无遗宇。此后,生活日益贫困。躬耕未废,饥寒不免。义熙七年,他移居浔阳负郭之南村,结识了不少新的邻居,其中既有共话桑麻的农民,也有共赏奇文、共赋新诗的文人。晋义熙末年,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他拒绝。宋元嘉三年,檀道济作江州刺史,亲自到他家访问,馈以粱肉,被他挥而去之。元嘉四年冬天,终于在贫病交攻之下去世。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荆轲》、《感士不遇赋》、《与子俨等疏》等篇。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描写乡村风光与田园劳动生活,以及在此生活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理想。《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他的诗歌,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自然真朴,言近旨遥,平淡而有思致。这些都使陶渊明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陶渊明现存文12篇,计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但是,陶渊明的诗文在南北朝并不很受重视。到了唐代,他才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元明清三代,注陶、评陶风气大开。注本、评本之多,几与注杜、评杜相埒。

【人物事略】

1、投军未成

陶渊明出生于东晋与宋刘交替的大动乱年代。从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而且性格沉稳,遇事不慌,双亲视为掌上明珠,亲自对他加以指导,在八、九岁时,就已能诵读诗书,通晓《论语》。晋废帝太和五年(公元370年),渊明6岁时,父亲陶敏被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为掾属,他和妹妹就跟随父母来到桓温征西府驻地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后来又迁往父亲所任的安成(今江西安福)太守任上,读书习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孝武帝太元六年(公元367年) ,渊明十二岁时,父亲因操劳过度,一病不起。父亲过世后,母亲孟氏即带着渊明兄妹二人,扶丧回到了寻阳柴桑,靠仅有的一二百亩田租维持家庭生计。陶渊明在少年时代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常以曾祖陶侃自强不息,终于建立功勋,成为国家栋梁的事例来勉励自己,暗自发奋,努力学习。每日清晨,鸡鸣即起,习武练剑,晚上则常常秉烛夜读,直到夜半之时。到了十七八岁,已是文韬武略,多所通晓。太元七年(公元382年)渊明十八岁时,孟夫人见爱子已经长大成人,于是遵照先夫临终遗言,命渊明北上广陵,前去投奔陶敏生前的挚友谢玄。

谢玄其时正担任兖州刺史要职。当年渊明父亲陶敏被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为掾属时,谢玄也被桓温召入幕府,二人性格相合,互相倾慕,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时隔不久遂成莫逆之交。渊明按照父亲的遗愿,千里迢迢来到广陵,受到了谢玄的热情款待和欢迎,让他先与其子谢焕一起读书习武,准备过段时间正式聘请他到自己军中帮助参谋军事。不料,时过一个多月,突然接到家中来信,说母体欠安,嘱其速回。渊明还来不及接受军中任职,就告别了谢玄一家,踏上了回

乡的路途,这一别竟成了陶渊明的终生遗憾。太元十年(公元385年) 八月,陶渊明接到了谢焕的来信,报知其父谢玄因招致当时专权的皇族会稽王司马道子等人的猜忌和攻击,抑郁成疾,溘然长世。这一天他大声地吟咏起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吟后,他大碗喝酒,以酒浇愁。从此渊明再也离不开酒了,只要一天不喝他就感到四肢无力,浑身不自在,而且每次喝酒总是一醉方休,有时家中无酒,但凡亲朋邻居相邀,他也都欣然前往,大醉方回。醉后,他就坐在宅树之下或吟诗作赋,或放声长啸,以慢慢化解心中的怨愤,常年如此,遂成癖好。这就是陶渊明第一次投军未成,转而嗜酒的一段经历。

2、东园菊圃

陶渊明原藉鄱阳人,西晋平吴之后,迁徒到庐江的浔阳 (时治江北古兰城,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后来由于曾祖陶侃在平定杜韬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被朝廷封为柴桑县候,食邑四千户,于是将家迁到了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从此陶氏世代居此,享名远近。陶氏旧宅,在柴桑城西五里之处,地名上京里。陶宅正门的东侧大约十丈以外是一个有着数亩水面的大池塘,池塘靠近住宅的一边有一棵青松和五棵合抱的倒垂杨柳,前方则是一片平整的农田。这五棵垂柳本为渊明父亲陶敏年轻时所栽,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长得枝繁叶茂,浓荫蔽地。陶渊明从第一次投军未成,从广陵回到上京里后,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可他仍然没有找到出仕的机会,为了排解心中的烦闷,他在柳树下修整出七八丈见方的平地,安置了一张石桌,外加几张石凳,每每晨曦初出,斜阳将倾,他总爱在此闲坐,或观赏景致,或开卷读书,或即兴赋诗,或弹琴抒情。一天因好友庞遵来访称为五柳先生,从此渊

明就自号五柳先生。

东园菊圃始建于渊明前妻陈氏逝世之后。渊明的前妻陈氏,知书达礼,温柔贤淑,而且肤色白皙,面貌姣美。他与渊明结婚六年,育有四子(其中有一对双胞胎),由于生育过密,加之平日操劳过度,身体虚弱不堪而早逝。中年丧妻的陶渊明,悲痛得几乎难以自制,他迈着沉重的步履,漫无目的地来到东园。秋意已经很浓,一阵西风吹来,使他感到了些许寒意,他下意识地走到青松之下,猛然间,他见西侧院墙的一角,有一棵盛开的菊花,花枝上缀着三、四朵硕大的花朵,几只色白背青的凤蝶正在花朵周围飞舞盘旋,菊花与飞蝶,相映成趣,组成了一幅颇为自然和谐的图案。这景象使他想起了前妻。从此,陶渊明迷上了菊花,在东园辟了个花圃,专门用来栽培菊花。凡经过渊明亲手莳弄过的菊花,株株壮健,枝枝挺拨,花色艳丽,更奇妙的是一般菊花通常是春生夏长,秋季开花,而渊明的菊圃之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菊花在盛开,一茬接着一茬,可以说是常盛不衰,四季如秋。每当秋风一起,东园中的菊花竞相开放,花朵黄白相间,青红错杂,引得满园蜂蝶纷飞。一些倾慕者又给渊明加了一个雅号,尊称他为菊仙,也有人暗地里称他为菊痴。

3、三出三归

太元18年(公元393年) ,陶渊明时年已经29岁,受江洲刺史王凝之之聘,担任了洲府别驾祭酒。王凝聘用陶渊明的用意并非看重他的才能,以治理好江洲的事务,而是将他当成一块金字招牌,想利用他的声名以抬高自己的威望,从而博得求贤若渴的美誉。所以,陶渊明名义上虽然是洲府的首席幕僚,实际并未握有实权,更使他不能容忍的是,王凝之还诱迫他参加五斗米道,陶渊明执意不从,只勉强度过了一个

篇四:《陶渊明与高考满分作文 – 开平市第一中学》

陶渊明与高考满分作文

陶渊明

【人物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但家庭教育很好,读了《老子》、《庄子》和六经。不少文、史、神话、小说等异书,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读的。少年时代志趣未定,或性爱丘山、委怀琴书,或志在四海,向往着胡马铁蹄下的张掖与幽州。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义熙元年(405)41岁。他因亲老家贫,离家为江州祭酒。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在家闲居了

五、六年。晋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任刺史桓玄属吏,职务不明。曾奉命使都。隆安五年(401)他就因母丧辞职归家。晋元兴三年(404)陶渊明离家东下,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他转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8月,他出任彭泽令。在官80余日。11月,辞官

回家。这一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等。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义熙二年(406)至宋元嘉四年(427)病故。归田之初,家有僮仆,虽然他和妻子也参与耕作,但劳动余闲时间较多,温饱亦无忧虑。可惜好景不长,义熙四年六月,他家遭大火,林室尽焚,宅无遗宇。此后,生活日益贫困。躬耕未废,饥寒不免。义熙七年,他移居浔阳负郭之南村,结识了不少新的邻居,其中既有共话桑麻的农民,也有共赏奇文、共赋新诗的文人。晋义熙末年,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他拒绝。宋元嘉三年,檀道济作江州刺史,亲自到他家访问,馈以粱肉,被他挥而去之。元嘉四年冬天,终于在贫病交攻之下去世。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荆轲》、《感士不遇赋》、《与子俨等疏》等篇。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描写乡村风光与田园劳动生活,以及在此生活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理想。《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他的诗歌,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自然真朴,言近旨遥,平淡而有思致。这些都使陶渊明成为中国诗歌

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陶渊明现存文12篇,计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但是,陶渊明的诗文在南北朝并不很受重视。到了唐代,他才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元明清三代,注陶、评陶风气大开。注本、评本之多,几与注杜、评杜相埒。

【人物事略】

1、投军未成

陶渊明出生于东晋与宋刘交替的大动乱年代。从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而且性格沉稳,遇事不慌,双亲视为掌上明珠,亲自对他加以指导,在八、九岁时,就已能诵读诗书,通晓《论语》。晋废帝太和五年(公元370年),渊明6岁时,父亲陶敏被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为掾属,他和妹妹就跟随父母来到桓温征西府驻地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后来又迁往父亲所任的安成(今江西安福)太守任上,读书习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孝武帝太元六年(公元367年) ,渊明十二岁时,父亲因操劳过度,一病不起。父亲过世后,母亲孟氏即带着渊明兄妹二人,扶丧回到了寻阳柴桑,靠仅有的一二百亩田租维持家庭生计。陶渊明在少年时代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常以曾祖陶侃自强不息,终于建立功勋,成为国家栋梁的事例来勉励自己,暗自发奋,努力学习。每日清晨,鸡鸣即起,习武练剑,晚上则常常秉烛夜读,直到夜半之时。到了十七八岁,已是文韬武略,

多所通晓。太元七年(公元382年)渊明十八岁时,孟夫人见爱子已经长大成人,于是遵照先夫临终遗言,命渊明北上广陵,前去投奔陶敏生前的挚友谢玄。 谢玄其时正担任兖州刺史要职。当年渊明父亲陶敏被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为掾属时,谢玄也被桓温召入幕府,二人性格相合,互相倾慕,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时隔不久遂成莫逆之交。渊明按照父亲的遗愿,千里迢迢来到广陵,受到了谢玄的热情款待和欢迎,让他先与其子谢焕一起读书习武,准备过段时间正式聘请他到自己军中帮助参谋军事。不料,时过一个多月,突然接到家中来信,说母体欠安,嘱其速回。渊明还来不及接受军中任职,就告别了谢玄一家,踏上了回乡的路途,这一别竟成了陶渊明的终生遗憾。太元十年(公元385年) 八月,陶渊明接到了谢焕的来信,报知其父谢玄因招致当时专权的皇族会稽王司马道子等人的猜忌和攻击,抑郁成疾,溘然长世。这一天他大声地吟咏起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吟后,他大碗喝酒,以酒浇愁。从此渊明再也离不开酒了,只要一天不喝他就感到四肢无力,浑身不自在,而且每次喝酒总是一醉方休,有时家中无酒,但凡亲朋邻居相邀,他也都欣然前往,大醉方回。醉后,他就坐在宅树之下或吟诗作赋,或放声长啸,以慢慢化解心中的怨愤,常年如此,遂成癖好。这就是陶渊明第一次投军未成,转而嗜酒的一段经历。

2、东园菊圃

陶渊明原藉鄱阳人,西晋平吴之后,迁徒到庐江的浔

阳 (时治江北古兰城,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后来由于曾祖陶侃在平定杜韬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被朝廷封为柴桑县候,食邑四千户,于是将家迁到了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从此陶氏世代居此,享名远近。陶氏旧宅,在柴桑城西五里之处,地名上京里。陶宅正门的东侧大约十丈以外是一个有着数亩水面的大池塘,池塘靠近住宅的一边有一棵青松和五棵合抱的倒垂杨柳,前方则是一片平整的农田。这五棵垂柳本为渊明父亲陶敏年轻时所栽,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长得枝繁叶茂,浓荫蔽地。陶渊明从第一次投军未成,从广陵回到上京里后,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可他仍然没有找到出仕的机会,为了排解心中的烦闷,他在柳树下修整出七八丈见方的平地,安置了一张石桌,外加几张石凳,每每晨曦初出,斜阳将倾,他总爱在此闲坐,或观赏景致,或开卷读书,或即兴赋诗,或弹琴抒情。一天因好友庞遵来访称为五柳先生,从此渊明就自号五柳先生。

东园菊圃始建于渊明前妻陈氏逝世之后。渊明的前妻陈氏,知书达礼,温柔贤淑,而且肤色白皙,面貌姣美。他与渊明结婚六年,育有四子(其中有一对双胞胎),由于生育过密,加之平日操劳过度,身体虚弱不堪而早逝。中年丧妻的陶渊明,悲痛得几乎难以自制,他迈着沉重的步履,漫无目的地来到东园。秋意已经很浓,一阵西风吹来,使他感到了些许寒意,他下意识地走到青松之下,猛然间,他见西侧院墙的一角,有一棵盛开的菊花,花枝上缀着三、四朵硕大的花朵,

篇五:《陶渊明与高考满分作文 – 开平市第一中学》

陶渊明与高考满分作文

陶渊明

【人物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但家庭教育很好,读了《老子》、《庄子》和六经。不少文、史、神话、小说等异书,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读的。少年时代志趣未定,或性爱丘山、委怀琴书,或志在四海,向往着胡马铁蹄下的张掖与幽州。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义熙元年(405)41岁。他因亲老家贫,离家为江州祭酒。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在家闲居了五、六年。晋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任刺史桓玄属吏,职务不明。曾奉命使都。隆安五年(401)他就因母丧辞职归家。晋元兴三年(404)陶渊明离家东下,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他转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8月,他出任彭泽令。在官80余日。11月,辞官回家。这一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等。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义熙二年(406)至宋元嘉四年(427)病故。归田之初,家有僮仆,虽然他和妻子也参与耕作,但劳动余闲时间较多,温饱亦无忧虑。可惜

好景不长,义熙四年六月,他家遭大火,林室尽焚,宅无遗宇。此后,生活日益贫困。躬耕未废,饥寒不免。义熙七年,他移居浔阳负郭之南村,结识了不少新的邻居,其中既有共话桑麻的农民,也有共赏奇文、共赋新诗的文人。晋义熙末年,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他拒绝。宋元嘉三年,檀道济作江州刺史,亲自到他家访问,馈以粱肉,被他挥而去之。元嘉四年冬天,终于在贫病交攻之下去世。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荆轲》、《感士不遇赋》、《与子俨等疏》等篇。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描写乡村风光与田园劳动生活,以及在此生活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理想。《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他的诗歌,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自然真朴,言近旨遥,平淡而有思致。这些都使陶渊明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陶渊明现存文12篇,计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但是,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开平作文 关于开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