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高考作文:传统文化素材》
社会评论型高分作文的常见结构: 明确思路
第一段:由别的话题过渡到社会现象,并摆明态度。
第二段:概括性地联系材料,过渡到举例摆现象证明普遍性。
第三段:摆现象证明普遍性(若议论较多可以分段)
第四段:过渡到危害分析
第五段:分析危害或者原因
第六段:过渡
第七段:谈解决方法
例文: 传统·传承
风清月白下的赏桂思亲,意趣不再;河浪拍岸中的悼古思今,涵蕴渐远;爆竹声声里的团圆重逢,欢乐已淡"" 现代人,中秋时分又有几人观月怀远,怕只有窝居在钢筋水泥的框架中,独啃风味更浓,情味已淡的月饼罢?春节佳际又有几人携手足揽妻儿共享天伦之乐,怕只有跑前忙后打点忙碌的生活罢?面对此景此情,我不禁困惑:传统,我们要传承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的文化阵地萎缩了,引人遐思的明月再也吸引不住现代人的眼光,人们冷冷地把它丢在一旁,任由它在冷冷的夜晚,独放冷冷的青辉。太冷了!冷的岂止明月,还有现代人的一颗心,还有现代文明那颗蒙尘的灵魂。传统不复,一块小小的月饼自以为具备了所有,其实也只是一具空壳而已。没有了文化内涵,一切的载体都将失去意义!
我们的传统需要我们一代代的人来传承来弘扬。我们传承的是什么?是那块自古吃到今的月饼吗?是那捆自古扎到今的粽子吗?是那锅自古包到今的饺子吗?显然不是。可是,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自以为对着明月吃上几口月饼便是一个诗情画意的中秋;又有多少人自以为一碗水饺下肚便有为人满誉的团团圆圆?我们要传承的是文化的内涵,而不是它的载体。
倘若我们能在中秋的明月之下,漫谈古今,不论是神话中的嫦娥奔月,还是现实中的探月之程,融古今为一体,以明月为纽带,把古人的哲思与今人的智慧沟通,那便是对文明的传承。抑或是随吟几首诗词,感受古时的明月带给人的情思,探索古人对明月独特的情感,那也是对文明的传承。 文明的传承不应该被困顿在实物的基础上,不应该被束缚在载体的限制中,我们应把握传统的内涵,让精神的血脉在历史的延续中流淌,并不断地注入新生,给它力量让它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给它活力让它可以不遭受干涸的威胁。
传统是文明的结晶,需要不断地传承。别让传统的鲜花干枯在缺乏活力的土地里。
「作文题目」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似乎渐渐成为记忆中的历史:传统节日日渐淡化,传统歌舞正逐步被放弃,曾在民间大放异彩的种种民间艺术也面临失传的危险。站在文化的观点来看,我们似乎必须保存现实社会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艺术;但从另一些观点来看恐也未必。对传统文化濒临消失的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请以“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这个话题是有极强的时代意义。我们不妨将这一话题变成一个问题:我们如何面对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这样就比较容易把握了。面对央视以“百家讲坛”如此大的阵容来推广传播中国的经典文化,面对中华传统的节日的失色,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的争论,我们不能不想到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也不能不思考:我们民族的根又在哪里?
写成议论文比较容易把握,可立论,可驳论;可纵横古今中外,亦可单单针对当今社会现象褒贬。写其他文体也未为不可,也能写出优秀之作!关键在于能否在行文中透漏出一种责任和使命意识! 「精彩例文」: 没有月的夜晚
没有月的夜晚,李白是孤独的,因为他没有了《月下独酌》的洒脱;没有月的夜晚,苏轼是愁苦的,因为他没有了抒发对亡妻怀念之情的载体;没有月,中国古代文人都是死寂的,千百年前的文化全化为泡影;没有月,中国是迷惘的,是高高夫妻的楼阁,没了根基。
月是中华文化的魂,而如今的夜晚已没有了“月”,中华文化又将何去何从,中秋之夜,明月半墙,此等美景已没有多少人去关注了,十五的月亮即使再大再圆,也勾不起游子思家的心。“望月怀人,见云思友”已成旧谈,因为现代已无需“思念”。寄去一张照片,打一次电话,上次网见见面,
比望月望云简捷迅速得多。看来“月”确实没了用途,中华文化没有了用武之地,现实社会忘记“月”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然而我独爱月,有月的夜晚,我才敢夜行,有“月”的人生,我才感觉有了归宿。
李白的“少年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勾起我对幼时的怀念,对天真幼稚的向往;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则是打发无眠之夜的良药,是人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道坎,是人真正走向人生境界的开始。遥想东坡当年,独自一人,观“缺月挂疏桐”,听“漏断人初静”,与“孤鸿”为伴,与“缺月”为伴,是多么美妙的境界啊。而如今,夜幕虽已降临,却没了人静之夜,虽有缺月挂树梢,却没了鸟的痕迹。此景不仅不能打发愁苦,反会使人更加抑郁愁困,真羡慕苏轼的月。在苏轼人生的低谷,遥望到一轮明月,才使他释然身轻,由庸俗走向洒脱,由喧嚣走向幽静。怀念苏轼的月,是“千里共婵娟”的兄弟之月;思念苏轼的月,是“明月夜,短松岗”的真情之月;渴望苏轼的月,是“缺月”的人生之月。
最无法忘记的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总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向往。似月光下的一张网,只要在有月的夜晚,我就无处可逃,月已无法走出我的心底,我也无法走出月的辉光。
没有月的夜晚,我是孤独的,没有人能够捕获我心灵的愁苦,没有“月”的夜晚,我的一生是黑暗的,太阳的光永远撕不开孤寂的夜幕。我需要有月的夜晚,中国更需要一轮“明月”照彻前方的道路。 点评:本文标题新颖,选材上独特。乍一看,月似与传统文化风马牛不相及,细读之,琢磨之,才明白作者行文的妙处,月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情结。文章开头由李白之月写起,写尽了古代文人的望月情怀,又自然的与今人的“忘”月作比,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相信中华民族嫦娥奔月梦想的实现应该是指日可待。
守望·腾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或许,那古老的铁血丹心的生活早已驾着历史的战车悄悄逝去,但是,负载其上的中华民族灿烂而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否也一去不复返?
春花秋谢,雁阵南移。华夏民族从历史的硝烟中一路走过来,她徘徊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长城前,纵横于大唐盛世的舞榭歌台之上。可悲的是秦淮河的水太冷,北方大漠的铁骑太硬,晚清末朝的统治者太软弱,西方侵略者的枪炮太利,风风雨雨,凄凄惨惨戚戚的近代民族史化为无数仁人志士的花塚,怀抱传统经典,胸怀文化末节而含恨长眠!
时至今日,远去了刀光剑影,逝去了血雨腥风,安详的太平盛世似乎也成为传统文化的守墓者与送终人。先不说麦当劳文化在神州达地泛滥成灾,法兰西的名贵香水迷失了多少青春年华,英吉利的流行乐疯狂席卷乐坛,还有日本的动漫腐化我们的青少年,单是那情人节朦胧的月亮,也比七夕的动人故事更煽情,比中秋的团圆之月更美丽。
难道,蕴育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已行将就木,奄奄一息?如果是那样,在传统文化被遗忘西化之日,也是华夏民族灭亡之时。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一个民族的立足根本便是他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深深融于我们每个人血液中的精髓,是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
欣喜的是,近年来掀起的国学热,古典文化研究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沉沦于历史长河深处的文化经典开始浮现于人们面前。于丹的论语“心得”,将孔子的思想精华用美丽易碎的语言编织成现代人心灵的摇篮;易中天以幽默调侃的话语演绎了一部部超现代的《史记》、《三国》""片片感人,剧剧精彩。且不说功利主义的解说违背了严肃的学术研究,但究其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贡献却是难以估量的。
孔子不是于丹一个人的圣人,而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守望者:“三国”也不是易中天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传统文化的迷失与复活,将见证我们古老民族的崛起与复兴。
“盛世歌者萧条人,怅望千秋一掬泪”,让我们守望心灵的文化净土,驾起历史的罡风,仰天长啸,看巨龙腾飞!
「点评」:行文上的非凡气势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开头以引用歌词引发对传统文化的现状的反问,然后纵横古今,侃侃而谈,至结尾与文题紧紧照应,可谓一气呵成。
篇二:《2015高考作文押题:材料作文“传统文化的继承”及范文》
2015高考作文押题:材料作文“传统文化的继承”及范文
【作文材料】
1、“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2、从2016年开始,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考试将推出高考历史舞台,将实行社会化考试,满分为100分。
以上两段材料,前一段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后一段摘自《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2013年10月21日)。我们知道,习书记上任以来在很多场合强调过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而《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2013年10月21日)中,也强调了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2016年高考语文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国家最高领导人谈传统文化,某地区的高考改革也注重传统文化的考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阅读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得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押题理由】
之所以说2015年高考作为会考到“传统文化”,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一是习书记上任以来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如果你关注习近平主席动态,就不会为这样的高规格感到意外。从在孔子故乡曲阜参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到“五四”探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从政治局集体学习纵论传统文化与国家软实力"" 习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可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魂与根。
二是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命题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尤其是《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
(2013年10月21日)更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探讨,这次北京高考改革,各科分值变化很大,足以看出市教委改革决心之大,其意义很大。2016年语文从150分增至180分,增加了30分,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现在很多学生甚至家长都提笔忘字,写不好,中国的传统文化无疑在慢慢丢失,所以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实很必要的。在母语学习普遍不受重视,语文教学被边缘化的背景下,适当增加语文分值,将有利于恢复语文应有的地位,让全社会重视母语教育。另外,习近平2014年9月9日看望北师大师生时,不赞成把经典诗词从课本里去掉,他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母语的重要,真的像法国作家都德说的那样,母语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三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其传播手段日益丰富。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古代中国文化在亚洲曾居于中心位置,强烈影响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各国的文化。在日本,处处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痕迹,比如汉字、服饰、建筑样式、饮食等等。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极高的认同和重视。
毋庸置疑,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特别是2014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都是围绕当前最热点、最前沿的话题为试题“内核”的。如2014年的高考作文题:辽宁卷《科技改变生活?》;江西卷《课内外学习探究》;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浙江卷《门与路》;广东卷《胶卷与数码时代》""
所以,紧扣热点还原生活的话题,仍将是2015年高考作文重点考查的方向之一。
【思路导航】
“传统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其内容浩如烟海,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内容都涵盖是不可能的,所以,写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居高临下”探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写作时从传统文化对一个家庭、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的角度去展开思路。贯穿古今,例举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以及它们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同时,又对濒临流失的文化产生诸多思考:我们在走向世界的时候,却忘却了自己的民族根基,“我们走得太远,却忘记为什么而出发”。从传统文化的繁荣到传统文化的“流放”,考生可拓展思路,通过深刻、尖锐、凝练的思辨,阐述“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对一个民族的危害。这样的文章需要考生拥有强烈的感情和张扬的个性,文章的语言
需要凝练,简洁,顿挫而又富有回味。
2.“化虚为实”以“具体”诠释“抽象”。“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甚至也可以写家风。但不论怎样写都要回到作文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回到“传统文化”上来。
3.体裁多元、内容多维、表达多样。这篇作文的体裁不仅限于议论文,也可以写散文,记叙文或小说。写散文,用优美、凝炼、畅达的语言去阐述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写议论文,如谈传统文化的璀璨与“危机”、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与影响以及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等等;写记叙文,通过讲述传统文化经典、动听的故事,深化“传统文化代代传”的意义。
【范文广场】
民族之魂
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布,将语文分值增值30分,宣布英语考试从此退出高考历史舞台,并实行社会化英语考试。语文是国学,是一门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学科,打破语文英语两种分值相同、“地位平等”的局面,语文分数的提升,恰恰说明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寓意学生要学好本国文化并传承好本国文化。
人们谈到长城,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战国编钟,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但是能否将这些文化传播给世界呢?中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如天人合一、和谐文化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显然,语言的贫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障碍。很多学生研究了莎士比亚的著作,却遗忘了巴金,这是母语文化的缺失,也是传统文化的缺失。传统的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由古至今历代国人总结出的文化晶体,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根本。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文化竞争正成为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命运最根本和最后的竞争。正如习主席所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如果丢掉了根本,就会单薄的同海上漂泊流浪的纸船,根基不牢,方向不定,只能随风漂流,狂风巨浪袭来之时,必定是纸船湮灭之日。一个国家如果不顾民族自身特点,只一味模仿“别人的文化”,不但不会有好的发展,势必走上灭亡的道路。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至圣先师孔子教给我们的处世哲学。“王无罪岁”“民贵君轻”这是主张法先王,行仁政的大思想家孟子教给我们的民本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教我们要有责任有担当""传统文化不仅对我们有所
启迪,还能够提高我们的素养,陶冶情操,教会我们治国齐家为人处世之道。不仅如此,培根也曾这样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态""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伟大技术成果,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也由此可见一斑了。 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我认为,从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向看,中国文化包括中国道德的精华,在21世纪的将来,会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是我所期望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们真的不能“因为走得太远,却忘记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应把学习认识传统文化作为责任和义务,既“放眼未来”,又要向古代贤士学习文化精髓,只有“把根留住”,才能像一艘战舰坚不可摧地驰骋在世界的大洋。
篇三:《高考传统文化方面的作文素材》
高考传统文化方面的作文素材
【忠孝仁义信礼智勇】
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轶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四书五经】
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现在,舒乙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现代私塾馆,专门教授四书五经。
【任侠之气】
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他《青春无悔》的文案里这样幽幽地写道。
从小就被教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不管用。
【匹夫有责】
对家庭负责、对族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上的N座大山。而今天,我们既没有为别人奉献的义务,也没有权利向别人索取,只能为自己负责。《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于是,我们坚持不长大,看日本漫画,听Twins,玩PUPA或HelloKitty,穿满身口袋的阔脚裤,口号是"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而年方10岁的那一拨孩子,耳濡目染的是这一代人放任自流、无限延长的青春期,他们怎么会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
【诗词曲赋】
如果上世纪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才开始接触到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有点迟了?《全唐诗》有42863首,《全宋词》有19990 首,李白有诗900馀首,陆游有诗6000多首,这还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点零头。然而,我们直到中学毕业所背的还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小情调,如何让我们爱慕上我们的浩瀚诗海呢?{弘扬中国诗词传统文化的作文}.
不是说古典诗词应被广泛应用,但它从我们的视野里大跨度地撤退、消失,就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一个从小就被"涉江采芙蓉"、"袅情丝吹来闲庭院"、"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着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心灵或许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
【琴棋书画】
现在,年轻有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懂得如何赚钱还要懂得如何花钱,再也不是纳兰容若那种精通琴棋书画的浊世佳公子了。成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人身上复制,甚至强化。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筝)一定要考级,下棋除非是想成为常昊那样的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
【孔融让梨】
"孔融为什么让梨?""是因为大的梨是坏的。"那个古执而陈腐的孔融如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答,肯定气得在棺材里跳起来。是的,传统的道德范式正在流失。90年代的孩子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从懂事开始就置身于竞争当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三年级的孩子每周要上40节课,每天要练3小时的琴,六年级的孩子每天做功课到深夜12点,初二的孩子课外还要参加数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学生会竞选…….他如何能够说:同学,第一名我不要,让给你吧?
没人会感激孔融。只是,当整个社会都开始认同"谦逊使人落后"这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的时候,中国古人那种曾有过的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
【科举】
自隋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千百年来的寒门就是通过科举跃进龙门的。从"乡试"、"会试"到"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让"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1300多年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的教育体系登堂入室。私塾成为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而科学成了新宠。
今天私塾虽然零星地作为新闻存在着,但再也无法听见稚子朗朗的背书声了。在今日的价值取向之下,不具有实用功能的东西,孩子们兴味寡然。
【民风民俗】
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中元盂兰盆会驱傩……随着大城市全面禁燃鞭炮,这些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孩子们的非物质所获得的野趣,也就逐渐稀释。有多少孩子还知道飘色?有多少孩子还知道台阁?
90年代生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他们不知道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所以,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
这是古代私塾都有义务传承的传统文化。
近代以降,西学东渐,学校替代私塾是一个进步。
然而,我们却行进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消逝中。
素材积累
1. 国家教育部决定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目前,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经确定,其中从“文化大革命”中诞生的样板戏里选中9首唱段作为教学曲目(见2008年2月22日《南方都市报》)。
2.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和美国都取得了很不错的票房,但是,功夫是中国的,熊猫也是中国的,为什么电影是别人制作的……尽管在国内,“花木兰”的故事妇孺皆知,但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却被美国抢了先。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花木兰》系列动画片,在全世界赚取了超过20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3. 如果80年代和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或是SHE的《长相思》里才开始接触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太迟了?自《诗三百》到《汉乐府》再到《全唐诗》、《全宋词》,还没包括屈原、班固的楚辞、汉赋,更没提到魏晋的“蓬莱文章建安骨”,这浩瀚如海般的诗词国度,怎是一首《东风破》所能表达的?现在我们是否只停留在小学课本里教的“离离原上草”或是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的阶段,或是为了逗情人开心为她轻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浓情蜜意?
4.对于国粹之一,竟然不断有一些具有西方教育背景的中国人提出废除中医。
5.奥运会开幕式,我们充分向世界展示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水墨画,淡雅却意味无穷;焰火,璀璨英两夜空;缶声,悠扬悦耳……开幕式中的“中国元素”集中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整台开幕式,因为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中国与世界的完美结合,创造了“奇观感”的恢弘中国气派和东方神韵。
6. 唯有中秋佳节,天南地北共赏一轮明月;唯有春节,大江南北,将一锅饺子煮成千年不变的和和美美与团团圆圆( 能够用上语言表达中的句子,值得鼓励)
7. 余光中“当女友改名叫玛丽,还怎么吟诵一首《菩萨蛮》。
8. 如今,许多独力传承某种民间工艺的老艺人大部分没有接班人,连自己子孙都不愿学习老一辈的手艺,有的民间工艺出现了人绝艺亡的困境。
9. 过圣诞节比过春节更热闹,过2月14日的情人节已成为惯例,中国的七七节最近才被商家炒作起来,婚纱结婚司空见惯,却几乎见不到花骄、拜堂……时尚的现代人以崇拜西方文化为荣,把中国的传统当成古董,会背若干唐诗的人越来越少。我不禁想问,我们中国的传统是古董吗,我们的传统文化还能维持多久?
10. 包括北京故宫、西藏布达拉宫及云南丽江古城等中国境内六处世界遗产,因管理不善,面对即将吊销世界遗产之名的危机。其中云南省「三江并流」因政府在上游兴建水坝,严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被世界遗产大会责令整改,如明年未有明显改善,将被剔出《世界遗产名录》。
11. 凤翔泥塑、木板年画、千阳灯盏戏、凤县民歌……这些深深扎根于宝鸡民间的传统文化如今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从今年起,陕西宝鸡市财政每年都将拨专款40万元用于开展“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12. 一个中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却不愿意在语文科上花时间,觉得学和不学一个样。
13.目前,许多大学都不开语文课,但大学生却要用一半以上的时间来学习英语。
14.一个使用中国纳税人钱财并在中国召开的科学学术会议,却要求一律用英语交流,甚至,中国听众连翻译服务都无法享有。
15.近几年,尤其是跨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华留学生人数急剧上升、国内外汉语教学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的考生人数快速增长。
16. 借助中国英语学习热和巨大的市场,2004年,英国英语教学年输出利润分别占到了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和出口额总额的4%,英语已经成为了英国赚取外汇的龙头产品之一。有人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流利使用英语的人数将超过全世界母语为英语的人数。掀起学英语的高潮,英语成为升学、就业等必备“敲门砖”时,我们是将之视为国际化的进步,还是母语的失落?
社会评论型高分作文的常见结构:
明确思路
第一段:由别的话题过渡到社会现象,并摆明态度。
第二段:概括性地联系材料,过渡到举例摆现象证明普遍性。
第三段:摆现象证明普遍性(若议论较多可以分段)
第四段:过渡到危害分析
第五段:分析危害或者原因
第六段:过渡
第七段:谈解决方法
例文:
传统·传承
风清月白下的赏桂思亲,意趣不再;河浪拍岸中的悼古思今,涵蕴渐远;爆竹声声里的团圆重逢,欢乐已淡…… 现代人,中秋时分又有几人观月怀远,怕只有窝居在钢筋水泥的框架中,独啃风味更浓,情味已淡的月饼罢?春节佳际又有几人携手足揽妻儿共享天伦之乐,怕只有跑前忙后打点忙碌的生活罢?面对此景此情,我不禁困惑:传统,我们要传承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的文化阵地萎缩了,引人遐思的明月再也吸引不住现代人的眼光,人们冷冷地把它丢在一旁,任由它在冷冷的夜晚,独放冷冷的青辉。太冷了!冷的岂止明月,还有现代人的一颗心,还有现代文明那颗蒙尘的灵魂。传统不复,一块小小的月饼自以为具备了所有,其实也只是一具空壳而已。没有了文化内涵,一切的载体都将失去意义!
我们的传统需要我们一代代的人来传承来弘扬。我们传承的是什么?是那块自古吃到今的月饼吗?是那捆自古扎到今的粽子吗?是那锅自古包到今的饺子吗?显然不是。可是,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自以为对着明月吃上几口月饼便是一个诗情画意的中秋;又有多少人自以为一碗水饺下肚便有为人满誉的团团圆圆?我们要传承的是文化的内涵,而不是它的载体。
倘若我们能在中秋的明月之下,漫谈古今,不论是神话中的嫦娥奔月,还是现实中的探月之程,融古今为一体,以明月为纽带,把古人的哲思与今人的智慧沟通,那便是对文明的传承。抑或是随吟几首诗词,感受古时的明月带给人的情思,探索古人对明月独特的情感,那也是对文明的传承。
文明的传承不应该被困顿在实物的基础上,不应该被束缚在载体的限制中,我们应把握传统的内涵,让精神的血脉在历史的延续中流淌,并不断地注入新生,给它力量让它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给它活力让它可以不遭受干涸的威胁。
传统是文明的结晶,需要不断地传承。别让传统的鲜花干枯在缺乏活力的土地里。
「作文题目」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似乎渐渐成为记忆中的历史:传统节日日渐淡化,传统歌舞正逐步被放弃,曾在民间大放异彩的种种民间艺术也面临失传的危险。站在文化的观点来看,我们似乎必须保存现实社会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艺术;但从另一些观点来看恐也未必。对传统文化濒临消失的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请以“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这个话题是有极强的时代意义。我们不妨将这一话题变成一个问题:我们如何面对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这样就比较容易把握了。面对央视以“百家讲坛”如此大的阵容来推广传播中国的经典文化,面对中华传统的节日的失色,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的争论,我们不能不想到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也不能不思考:我们民族的根又在哪里?
写成议论文比较容易把握,可立论,可驳论;可纵横古今中外,亦可单单针对当今社会现象褒贬。写其他文体也未为不可,也能写出优秀之作!关键在于能否在行文中透漏出一种责任和使命意识!
「精彩例文」:
没有月的夜晚
没有月的夜晚,李白是孤独的,因为他没有了《月下独酌》的洒脱;没有月的夜晚,苏轼是愁苦的,因为他没有了抒发对亡妻怀念之情的载体;没有月,中国古代文人都是死寂的,千百年前的文化全化为泡影;没有月,中国是迷惘的,是高高夫妻的楼阁,没了根基。
月是中华文化的魂,而如今的夜晚已没有了“月”,中华文化又将何去何从,中秋之夜,明月半墙,此等美景已没有多少人去关注了,十五的月亮即使再大再圆,也勾不起游子思家的心。“望月怀人,见云思友”已成旧谈,因为现代已无需“思念”。寄去一张照片,打一次电话,上次网见见面,比望月望云简捷迅速得多。看来“月”确实没了用途,中华文化没有了用武之地,现实社会忘记“月”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然而我独爱月,有月的夜晚,我才敢夜行,有“月”的人生,我才感觉有了归宿。
李白的“少年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勾起我对幼时的怀念,对天真幼稚的向往;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则是打发无眠之夜的良药,是人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道坎,是人真正走向人生境界的开始。遥想东坡当年,独自一人,观“缺月挂疏桐”,听“漏断人初静”,与“孤鸿”为伴,与“缺月”为伴,是多么美妙的境界啊。而如今,夜幕虽已降临,却没了人静之夜,虽有缺月挂树梢,却没了鸟的痕迹。此景不仅不能打发愁苦,反会使人更
加抑郁愁困,真羡慕苏轼的月。在苏轼人生的低谷,遥望到一轮明月,才使他释然身轻,由庸俗走向洒脱,由喧嚣走向幽静。怀念苏轼的月,是“千里共婵娟”的兄弟之月;思念苏轼的月,是“明月夜,短松岗”的真情之月;渴望苏轼的月,是“缺月”的人生之月。
最无法忘记的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总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向往。似月光下的一张网,只要在有月的夜晚,我就无处可逃,月已无法走出我的心底,我也无法走出月的辉光。
没有月的夜晚,我是孤独的,没有人能够捕获我心灵的愁苦,没有“月”的夜晚,我的一生是黑暗的,太阳的光永远撕不开孤寂的夜幕。我需要有月的夜晚,中国更需要一轮“明月”照彻前方的道路。
点评:本文标题新颖,选材上独特。乍一看,月似与传统文化风马牛不相及,细读之,琢磨之,才明白作者行文的妙处,月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情结。文章开头由李白之月写起,写尽了古代文人的望月情怀,又自然的与今人的“忘”月作比,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相信中华民族嫦娥奔月梦想的实现应该是指日可待。 守望·腾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或许,那古老的铁血丹心的生活早已驾着历史的战车悄悄逝去,但是,负载其上的中华民族灿烂而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否也一去不复返?
春花秋谢,雁阵南移。华夏民族从历史的硝烟中一路走过来,她徘徊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长城前,纵横于大唐盛世的舞榭歌台之上。可悲的是秦淮河的水太冷,北方大漠的铁骑太硬,晚清末朝的统治者太软弱,西方侵略者的枪炮太利,风风雨雨,凄凄惨惨戚戚的近代民族史化为无数仁人志士的花塚,怀抱传统经典,胸怀文化末节而含恨长眠!
时至今日,远去了刀光剑影,逝去了血雨腥风,安详的太平盛世似乎也成为传统文化的守墓者与送终人。先不说麦当劳文化在神州达地泛滥成灾,法兰西的名贵香水迷失了多少青春年华,英吉利的流行乐疯狂席卷乐坛,还有日本的动漫腐化我们的青少年,单是那情人节朦胧的月亮,也比七夕的动人故事更煽情,比中秋的团圆之月更美丽。
难道,蕴育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已行将就木,奄奄一息?如果是那样,在传统文化被遗忘西化之日,也是华夏民族灭亡之时。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一个民族的立足根本便是他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深深融于我们每个人血液中的精髓,是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
欣喜的是,近年来掀起的国学热,古典文化研究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沉沦于历史长河深处的文化经典开始浮现于人们面前。于丹的论语“心得”,将孔子的思想精华用美丽易碎的语言编织成现代人心灵的摇篮;易中天以幽默调侃的话语演绎了一部部超现代的《史记》、《三国》""片片感人,剧剧精彩。且不说功利主义的解说违背了严肃的学术研究,但究其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贡献却是难以估量的。
孔子不是于丹一个人的圣人,而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守望者:“三国”也不是易中天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传统文化的迷失与复活,将见证我们古老民族的崛起与复兴。
“盛世歌者萧条人,怅望千秋一掬泪”,让我们守望心灵的文化净土,驾起历史的罡风,仰天长啸,看巨龙腾飞! 「点评」:行文上的非凡气势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开头以引用歌词引发对传统文化的现状的反问,然后纵横古今,侃侃而谈,至结尾与文题紧紧照应,可谓一气呵成。
篇四:《教学设计 诵读经典古诗 弘扬传统文化》
诵读经典古诗 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古诗诵读比赛语文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的目的:
一、掌握诵读方法,提高诵读水平。
二、激化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的兴趣与热情。
三、增加古诗积累,培养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习惯。
四、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实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
活动时数:1课时。
活动准备:赛前组织 多媒体教学
活动步骤:
一、课前欣赏。
二、导入。(教师)
"" 下面我们 班举行“诵读经典古诗 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古诗诵读比赛决赛。
1、有请主持人—— 同学。
2、有请评委就座。
三、主持人宣读诵读要领。
1、PPT关于朗诵的名言。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学者观书,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大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
2、主持人宣读朗诵要领。PPT
⑴、细致感知作品内容,体味诗歌的内涵意境。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感情倾向。把握作品的抒情层次,起伏高低的脉络。
⑵、积极投入感情朗读,读出诗歌的言外之意。对读诗有神圣感。对诗人有亲近感。对诗作产生共鸣。
⑶仔细把握朗读节奏,体验诗歌音韵之美。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
3、主持人宣读朗诵比赛评分标准。PPT{弘扬中国诗词传统文化的作文}.
a、朗诵内容(1.5分):朗诵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切实体现“中华经典”,宜选择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长远影响力、具有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为群众所称颂的名家名篇;
b、表现形式(1.5分):形式新颖,令观众耳目一新。
c、语言技巧(4分):普通话标准,声音条件较好,语言流畅,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音量适中,语速得当;{弘扬中国诗词传统文化的作文}.
d、临场表现(3分):着装大方得体,态势语言运用得当,感情充沛,感染力强。
四、比赛第一部分。继往开来 PPT
1.有一位诗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有千古诗才,他有一身傲骨。他犹如灿烂星空,群星簇拥的明月。他就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下面请听李白小组 同学朗诵《登金陵凤凰台》。
2.他的诗忧国忧民,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他就是唐代的另一座高峰杜甫。
下面请听杜甫小组 同学朗诵《春望》。
3. 相传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之作,为之搁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奠定了他的一世诗名。
请听苏轼小组 同学为大家朗诵《黄鹤楼》。
4.陆游有“小李白”之称,南宋一代诗坛领袖,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
下面请听李清照小组 同学朗诵《游山西村》。
5.评委点评。
五、 比赛第二部分。古韵钩沉 PPT
1. 晏殊,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不乏深厚的悲戚之感。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蕴含着人类永恒的自古以来即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
请听李白小组 同学为您带来的《浣溪沙》。
2. 他曾经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地要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出力,他曾经无忧无虑地准备着仕途生涯,但他的人生充满了诸多无奈,英雄报国无门、朝廷衰败,安史之乱爆发,个人穷困潦倒,流落饥寒,年老体衰,贫病交加。
请听杜甫的心声 同学朗诵的《登高》。
3.晚唐时期有位杰出诗人,他渴望在仕途上大展鸿图,却无法忍受自己的人格尊严被践踏,他渴望拥有真情真爱,却无法摆脱始终笼罩在婚姻上的政治阴影。终其一生,也未能走出自己心灵的束缚,给后人留下了"悲剧一生"的感慨。他就是李商隐。请听苏轼小组 同学朗诵《无题》。
4.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请听李清照小组 同学朗诵《观沧海》。
5.评委点评。
六、 比赛第三部分。星光灿烂 PPT
1. 什么叫傲岸独立,什么叫豪迈洒脱,什么叫淋漓酣畅。
请听李白小组 同学为您带来的朗诵《将进酒》。
2. 他是杏花春雨里的江南才子,他是秦楼楚馆里的风流词人,他是志不得伸的
落拓书生,他是漂泊无家的天涯倦客。他是柳永,他用一生一场精彩的沉沦让我们永远记住了他。
请听杜甫小组 同学朗诵《雨霖铃》。
3. 他的诗境界开阔,题材广泛,内容深刻,风格自然奔放,圆美流动。他的词
一洗五代绮丽柔靡之风,启豪放词派之先河,高远清新之意境,形成了豪迈奔放的风格。他的散文更是平易自然,笔力纵横,挥洒自如,雄辩滔滔,使他成了继欧阳修之后北宋古文运动的当然领袖。他就是北宋大文豪苏轼。 请听苏轼小组 同学朗诵《水调歌头》。
4. 她是一朵乱世中的不朽奇葩。国破,家亡,夫死却又老来无子,一生心
血毁之大半,""这一切的一切,让她完成了从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到黯然神伤的怨妇的转变。她用婉约的词无力的控诉着这一切。和着泪,写下斑斑的长句。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性,她的词迷醉了苍生,却迷醉不了自己,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就是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请听李清照小组 同学朗诵《声声慢》。
5.评委点评。
七、比赛第四部分。大江东去 PPT
1.有人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袖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下面请听李白小组 同学朗诵《行路难》
2.一个迫切需要英雄的时代,却是不能给英雄提供舞台的时代,注定了辛弃疾的一生是机遇、希望和失望、惆怅交织的一生。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
请听杜甫小组 同学朗诵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苏轼一生,在坎坷与困难中不断追求、积极进取。他以他全部独特的政治、思想、文学和艺术生活状态塑造了崇高的道德和典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智能和生命智能,展示着灿烂的人格魅力。
下面请听苏轼小组 同学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4.杜甫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 牲。
请听李清照小组 同学朗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评委点评。
八、比赛第五部分齐诵。经典永恒 PPT
1.李白小组齐诵《行路难》
2.杜甫小组齐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苏轼小组齐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4.李清照小组齐诵《观沧海》
5.评委点评。
九、教师朗诵。《将进酒》。
十、公布本次比赛结果。
十一、颁奖。最佳个人奖前三名奖。最佳小组奖前二组。
十二、课后反思:
篇五:《2015高考作文押题:材料作文“传统文化的继承”及范文》
2015高考作文押题:材料作文“传统文化的继承”及范文
【作文材料】
1、“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2、从2016年开始,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考试将推出高考历史舞台,将实行社会化考试,满分为100分。
以上两段材料,前一段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后一段摘自《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2013年10月21日)。我们知道,习书记上任以来在很多场合强调过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而《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2013年10月21日)中,也强调了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2016年高考语文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国家最高领导人谈传统文化,某地区的高考改革也注重传统文化的考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阅读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得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押题理由】
之所以说2015年高考作为会考到“传统文化”,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一是习书记上任以来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如果你关注习近平主席动态,就不会为这样的高规格感到意外。从在孔子故乡曲阜参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到“五四”探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从政治局集体学习纵论传统文化与国家软实力"" 习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可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魂与根。
二是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命题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尤其是《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2013年10月21日)更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探讨,这次北京高考改革,各科分值变化很大,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