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小石城山记感悟 小石城山记翻译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高二语文小石城山记》

1. 小石城山记

文题解读

《永州八记》所写的八处名胜是:西山、钴潭、钴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

本文是作者《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小石城山,在永州西北边缘地带,山上全是石头,似石城而略小,故名。这是作者在永州访幽探险发现的最后一个景点。至此,作者的游山过程便告一段落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尤其在写作山水游记方面,为一代名家,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著有《河东先生集》。 背景纵览

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柳宗元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又升为礼部员外郎。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运动,但不久改革即告失败。唐宪宗李纯上台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位改革人士被贬到边远地区当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司马为编外闲职,实为流放之别名。柳宗元为永州司马。

唐代的永州,僻远荒凉,素为谪官贬居之地。柳宗元自元和元年(805)起,在永州谪居十年。一代文豪,十年楚客。处于逆境之中的柳宗元开始了他一生中创作的辉煌时期。他写诗抒发自己的孤寂苦闷之情,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他还写出了《三戒》、《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等寓言、散文和史传文学作品,揭露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最为出色的是他寓居愚溪五年中所写“清莹秀澈,锵鸣金石”的《永州八记》。这八记有《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他那生花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他的妙文引得古往今来无数墨客游人去寻访永州城内外这些山山水水、草木竹石。不过,如今除了县西2公里处的西山依稀可辨外,作家笔下的遗迹都难以寻识。唯有悬溪之畔的柳子庙,尚可以寄托后人的情思。

字词梳理

1.字音

垠(yín) 睥睨(pì nì) 梁(lì) 堡坞(wū) 数(shu^i) .....

偃仰(yǎn) 更(gēng) 伎(jì) 傥(tǎng) ....

2.多音字

3.形近字

{小石城山记感悟}.

4.词义

径:一直。 逾:越过。

少:稍。 垠:边际。

睥睨:城墙上的矮墙。 梁:栋梁,这里指山石堆积形似城上望楼一类的建筑。

堡坞:土堡。 洞然:投石入深水的声音。 已:停止,消逝。 环:盘旋攀登。 嘉树美箭:美好的树木与箭竹。箭,箭竹。 数:密集。

偃:俯,倒卧。 类:像。

造物者:创造天地万物的神。 及:到。

诚有:真的存在。 是:这。

中州:中原。 怪:奇怪,诧异。 夷狄:古时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偏远的永州。

列:陈列,放置。 售:指得到赏识。 更:经历。 傥:倘,或者。 伎:技艺,指美景。明代古文家茅坤认为是暗指作者自己。

果:确实。 宜:应该。

辱:屈辱,贬谪。或:有的人。

楚:今湖南、湖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为:造作。

5.一词多义{小石城山记感悟}.

6.词类活用

土断而川分 名词作状语,(被)河流(分开) .

篇二:《小石城山记》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教学目标及分析】

1、知识目标:借助注解,能翻译浅易文言文。

2、能力目标:体悟作者屡遭贬谪、怀才不遇而渴望改变的情怀,以及身处逆境仍坚守人生理想认真、执着的人生态度。

3、情感目标:拓展思维,联系实际,把握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坚韧的性格。

【教学重点】

1、积累文学常识,整理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描摹山水与抒情言志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教学难点】

1、作者对“造物者”的讨论的理解。

2、把握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作者身处逆境仍坚守人生理想认真、执着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坚韧的性格。

【教学策略】诵读法、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小石城山记感悟}.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幻灯片展示),通过游褒禅山,王安石得出什么样的体悟呢?(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总的来说,他的心得便是: 不论治学或做事,都应“尽吾志、尽己力”,才能达到目的。 那么柳宗元之观于小石城山,他又有什么样的感慨呢?今天让我们随同作者,一同走进小石城山,去观其所观,感其所感。

二、作者简介

1、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著有《河东先生集》。

2、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中,山水诗始于谢灵运,山水游记的散文则始于柳宗元。他往往能把山水引为知己,与之同病相怜,从而渲泄内心的悲情。柳宗元最著名的山水游记,是在永州作的《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小石城山记》是“永州八记”中最后一记,这一组游记所写的山水之美,几乎都是作者亲身观察、体验后发现的,所以这些游记不但描写了山形水态,而且记叙了作者探寻发现美的过程以及抒发的感慨。

柳宗元到底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慨呢?让我们跟着作者,走进这如画般的小石城山去仔细体

悟一下。

三、检查预习(幻灯片展示)

1、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

垠 睥睨 梁木丽 堡坞 疏数 偃仰 傥

2、翻译下面重点的字、词、句。

径: 少:

寻: 不过:

环: 售:

伎: 傥:

或: 是:

西、北、东:

投以小石:(句式特点)

四、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揣摩作者情感,。(教师可适当点评)

2、配乐朗读,注意其音节停顿,感情基调。

3、学生范读

4、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注解弄懂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结构,找出不懂的问题。{小石城山记感悟}.

1)齐读课文,概括各段大意,看看两段这两个段落各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

思路:本文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自然形成了写景和议论两个段落。[景 情]

第一部分,记叙和描写,描绘小石城山的景致。

记叙,例如:“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描写,例如:“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

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第二部分,议论与抒情,作者面对景物时的联想和思索。

2)思考这两段中景与情的关系。 ——明确:写景为议论抒情做铺垫,议论抒情是对写景的点化。

这种描摹山水与抒情言志相结合的写法,开创了唐宋游记散文即事入理,物我相融的风气,成为后代作家学习的典范,从《岳阳楼记》到《醉翁亭记》到《游褒禅山记》到《石钟山记》,都从柳宗元这里汲取了营养。

五、品景

师:第一段不仅仅是介绍了小石城山的地理位置,还描写了山上的奇特景物。那么,具体都写了哪些景物呢?(学生回答:积石、堡坞、嘉树,美箭、山洞、水声,山石的分布等)

1、作者主要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山石的瑰玮呢?(引导学生结合鉴赏提示内容)

——明确:一是土堡的形状,二是山洞的深窈,三是山石分布的疏密有致。(幻灯片展示) (“其上为睥睨""有若门焉”/“窥之正黑""良久乃已”/“环之可上""类智者所施设也”)

接着问: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这些景物的特点,应该用哪个字更合适呢?

——明确:“奇”

2、小石城山的美景在作者眼里真是天然造化、鬼斧神工,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发现了如此的美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明确:“类智者所施设也”。这么鬼斧神工的奇丽风景只有神灵才能创造得出来,绝非人

力所能为,作者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

3、此段景物描写采用什么手法?有何特点?

——明确:白描。

特点:无论方位指点还是景观的描绘,都在循序渐进中进行。自然景致随着观赏者的游历渐次展现,使读者阅读时不自觉的由其引导,似乎也步入了自然景观。这样的笔法使本文的景物描写达到了自然流畅的效果。

4、小结:文章第一段写景。先是指明小石城山的方位“自西山道口""有积石横当其垠”。然后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小石城山记感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文章第一段写景。先是指明小石城山的方位“自西山道口""有积石横当其垠”。然后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

二、品情

1、那么如此美景有没有得到世人的注目呢?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没有。“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而不得一售其技,是故劳而无用。”

(解释这几句话)

2、在这里,作者对造物者的有无发了一番自己的感慨。请问,作者对造物主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抓关键词句分析){小石城山记感悟}.

——明确: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久疑”;二是“诚有”,三是“果无乎”。

设问:既然作者曾很长时间怀疑造物者的有无,为什么作者看到小石城山后会相信造物者确

实有呢?(如果思考不出来,请大家到第一段中寻找答案 )

{小石城山记感悟}.

——引导:那是因为像小石城山这样的美景是“类智者所施设也”,这么鬼斧神工的奇丽风景只有神灵才能创造得出来,绝非人力所能为,所以作者相信造物者确实有。{小石城山记感悟}.

再问: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由相信造物者确实“有”又怀疑造物者是否真的存在呢?

思考时,请大家抓住句中表达作者对造物者态度的那个字,“怪”,作者为什么要造物者的做法感到奇怪?

——参考:那是因为造物者将本来应该放置在中州的山水放置在了偏僻的永州,这种安排对

于像小石城山这样的美景来说是不公平的,作者由造物者这种不公平的安排怀疑

造物者是否真的存在。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在为小石城山有这样的美景却被

弃置而愤愤不平。

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并没有给出关于造物者有无的确切答案,也许作者的

用意并不在于讨论造物者的有无。

3、那么作者通过写小石城山想要表达点什么呢?这其实也就是课文的主旨。上节课让大家回去思考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能把这个问题解决,相信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幻灯片展示问题)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一句,你认为作者是否在影射自己?

提示:永州山水奇特秀拔,极为罕见,而处于穷乡僻壤。人呢?{小石城山记感悟}.

(各小组代表发言)

补充背景介绍:(幻灯片展示)

柳宗元四岁读书,十三岁就能写出漂亮的文辞。二十一岁中进士。年轻的柳宗元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有很高的声誉。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当时作者柳宗元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又升为礼部员外郎。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运动,但不久改革即告失败。唐宪宗李纯上台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位改革人士被贬到边远地区当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司马为编外闲职,实为流放之别名。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小石城山记》写于作者被贬于永州的第八年。.

唐代的永州,僻远荒凉,素为谪官贬居之地。柳宗元自贞元二十一年(805)起,在永州谪居十年。一代文豪,十年楚客。处于逆境之中的柳宗元开始了他一生中创作的辉煌时期。他写诗抒发自己的孤寂苦闷之情,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他还写出了《三戒》、《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等寓言、散文和史传文学作品,揭露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最为出色的是他寓居愚溪五年中所写“清莹秀澈,锵鸣金石”的《永州八记》,他那生花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此外,他在愚溪时还写有《游黄溪记》。他的妙文引得古往今来无数墨客游人去寻访永州城内外这些山山水水、草木竹石。不过,如今除了县西2公里处的西山依稀可辨外,作家笔下的遗迹都难以寻识。唯有悬溪之畔的柳子庙,尚可以寄托后人的情思。

看完这些文字介绍,相信大家对柳宗元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们试着找出小石城山跟作者的共同点,或者说景物的处境跟作者的遭遇之间有什么相似点。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回答)

——明确:景美却被弃置,有才却不被欣赏。这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悲愤的。

问题小结(幻灯片展示)

作者表面上是在为小石城山叫屈,实际上他是借着质疑造物者的安排,既为奇石大抱不平,也为自己被贬谪荒远已长达八年的苦闷忧愁而鸣不平。把自己怀才不遇之情寄托在被弃置的美好事情上,用曲笔表达自己身遭贬逐的不平之鸣。

4、学生质疑,同时总结“而”的用法

“而”字的用法是高考的考点之一,这篇文章中“而”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它的用法。(幻灯片展示)

(1)表顺承关系:1、逾黄茅岭而下,2、其一少北而东

(2)表并列关系:(可不译) 3、土断而川分,4、益奇而坚

(3)表转折 例如: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4)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 (地)《劝学》

(5)表原因=“因而”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

三、课文小结

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四、课后延伸(解读“贬官文化”)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提到“贬官文化”一词。“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

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如果柳宗元不是被贬到永州,就不会有“永州八记”的问世。你能否再举一例,并谈谈你对“贬官文化”的看法。

示例:苏轼,一生三起三落, 代表作《念奴娇o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白居易,被贬江州。代表作:《琵琶行》。

范仲淹,因直谏屡次被贬.代表作作《岳阳楼记》。

欧阳修:被贬滁州.代表作:<醉翁亭记>

杜甫. 代表作“三吏”、“三别”。

对于贬官文化,你们还有什么看法呢?.

(提示:当作者飞黄腾达的时候,他的作品的价值怎么样?当其命途多舛,时运不济的时候,其所创造的作品又是怎么样呢?)(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纵观文学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诗人不幸,诗家幸,文人不幸,文学幸. 正是因为这些艰难困苦才成就了一代文学大师.假如我们的人生总是一马平川,那将是怎样的枯燥与暗淡.所以,当我们遭遇挫折的时候,大家应该秉承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学生说) ——这让我想到了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一段精彩的论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最后,让我们也发奋图强,去乘风破浪,成就多彩人生.

五、布置作业

(zdd1025)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小石城山记感悟 小石城山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