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忧与爱满分作文记叙文
2012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 忧与爱》
“忧与爱”,2012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
高考作文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
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忧与爱
你明儿个就回城里了?哦,你过来,做爹的有几句话要跟你说。
记住以后回来,见了乡里乡亲的都打个招呼,记不得叫啥没关系,人家都记着你哪! 前儿个你二爷给你递烟,你说说,你不抽就算了,干啥非抽你自己的?就你的烟好?你让他老人家脸往哪搁!
回来那天,邻居二婶问你啥时候回来的,你说“今天早上”,说“今儿个”不就行了?撇啥腔?这才出去几天,舌头就不会打弯儿了?以后说话,先想想村里人咋说!
你舅那天陪你喝酒,你咋不干?谁不知道喝了难受?你没看你舅那天那个高兴劲儿?啥?酒不好?地瓜干酒,你在城里都买不到!
昨儿个你跟你妈去南坡锄草,你锄倒了多少稻子?你看你妈多疼,你还嘻嘻哈哈不当回事儿?
锄完草回来,吃完饭你就往那儿一坐,你不能帮你妈洗洗碗?你看你妈一天哪儿闲过一会儿?你小时候勤快劲儿哪去了?回城里你也这样?
你那西服,到家里就脱了吧!不穿西服就没人知道你是城里人,没人知道你是干部了?穿大裤衩子有啥丢人的,你小时候不还光屁股满村跑了吗?自己得劲儿不就行了? 昨儿个那包点心,你啥给扔了?啥?过期了?庄稼人有啥过期不过期的?那点心是前庄你表姐给你妈捎的。她日子过得多紧巴你不知道?这么扔了你心里能得劲儿?
那小兔崽子挑食你也不管管?肥肉不吃,青菜不吃,整天吃那个方便面,那玩意儿能比吃个馒头营养?当你媳妇面我不好说,你这是疼孩子?
下次别再偷着给你妈塞钱,我估摸着你媳妇也不知道。咱俩口子身子也还硬朗,吃喝不愁。你俩要为这事儿再闹起来,让咱俩咋活!
回去以后多打电话,让孙子和你妈多讲两句。别用手机打,那玩意儿贵。记住了! 叹啥气?爹跟你讲这话是为你好。爹这是怕你好话听多了,做人浮,忘了根!换了别人,没人跟你讲这话。真有这么说你的,也都是担心你心浮起来,将来会栽!你也该好好听听这些人的话,跟着人家好好干,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担心你、爱你的人。那些整天说好话的,没安什么好心!
又叹啥气?把烟掐了!
[简评] 絮絮的家常,浓浓的真情,全文几乎不见“忧”与“爱”字,或嗔,或怨,或指责,或提醒,字里行间却深切地透出一位慈父对孩子的“忧”与“爱”,让人动容。语言质朴,构思精巧,可谓拙中见情,巧中显爱。(顾桂南)
忧与爱
茶与水的相遇,实在是一种前世今生的缘分。
我拂开茶叶盒的盖子,用指腹撮了一把茶叶撒进圆滚滚的茶壶,细长干硬的茶叶撞击白瓷的壶底,如碎玉落进深涧。滚烫的开水大口呼吸着涌进茶壶,仿佛迫不及待去拥抱一个早已注定的誓言。茶叶以近乎疯狂的姿态旋围、舞动,一瞬间充斥了茶壶中的天地。 爱茶,不仅仅是喝茶。新茶,老茶,看似神圣虔诚无比的茶道,关于茶的一切。
爱茶,大概源于茶的普适性。黝黑粗壮的汉子大碗喝茶,爽口解渴;相知多年的朋友聚在一起,共饮一壶,那些自不必说的情分或人生感怀,都沏进小小的杯里;与世无争的雅士,禅居深寺的老道,品茶,自得其味,一杯清茶,便氤氲了天地人。
我小心地挪开茶壶的盖子,茶叶已完全舒展,清绿的水面上浮着泡沫。一切归于寂静,我仿佛听到了一声细细的叹息。
谁在叹息?谁在手捧着温热的茶杯,满怀忧愁地叹息?
既爱,又怎能不忧?
不论是中国的茶道还是日本的茶道,都讲究四个字:和、静、清、寂。只是在穿越了千百年古道茶韵的今天,谁又能褪去铅华,闭门喧嚣,再为自己沏一盏茶。
他们互相炫耀,自己茶叶的尊贵,茶具的精美。他们从冰箱里取出装在塑料瓶子里冒冷气的茶饮料。不由地担忧,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将如何保持其充满古意的纯粹?
想起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写:“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希遇羲皇,亦可匹俦秘阮。”真的,“茶不求精”,只要“壶亦不燥”即可,品茶即是品人生,又怎能不令人担忧,虚夸和浮华污染了那一壶清茶,最终遮蔽了曾经向往真实的人生。
爱茶,却也忧茶。那份清澈澄明的热爱永远不变,那种沉甸甸的忧愁也真实存在。忧与爱不论如何交错,最终无言,就都化进杯中,啜饮,细品茶中的苦与甜。
我端起桌上的茶杯,茶已凉了,有半卷的茶叶半沉半浮在中间,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沉沉的空气中冻结,露着一半热爱,卷着一半忧愁。
[简评] 以轻灵的抒情文字述说一种文化的忧与爱,颇难驾驭。作者以精微的刻画,渗透深挚的情思,首尾呼应,神完气足,妙在“过程”的展开曲折有致。能够将简单写得丰富、复杂,将感受变得微妙、绵长、强烈,正是文学的妙用。而概括、点醒处,要言不烦,则又是此文精思所在。(骆冬青)
忧与爱
人们说,社会是和谐的,所以“一个都不饶恕”的鲁迅是要撤退的;人们说,社会是有爱的,所以沉郁顿挫的杜甫是要被重新解构的。似乎那些亘古的忧虑是天地间大爱中的刺耳杂音。
可是我们时常见到的是,肤浅者用富丽堂皇的“爱”的金线织出灿烂却脆弱的锦绣华图,而先圣却凝着忧郁沉涩的目光将“爱”字写得那么巨大、那么沉重。
不幸的是人们对于“爱”的追求过于狂热,以至希冀掩盖所有悖于爱的主旨的一切事物。就像“最近很忙”的杜甫,总是一副苦吟愁叹形象的他显然不合社会的主旋律。人们自然知道“诗圣”的心中确实有天下苍生的大爱,但仍对他极端的表态方式心存芥蒂。于是一番精彩的涂鸦,诗圣以一种更为“亲民”的形象重见天日。这种娱乐化的方式在传播上具备先天性的优势,但愈是传播得泛滥,越让人觉得理性的匮乏与交流的无望。正如赫塔·米勒所说:
欣赏俏皮的、近乎天衣无缝的幽默,也意味着美化他的离题。杜甫失去了忧虑的本质,他的爱又将寄托在何处。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一团和气的清明局面下,弥漫的是虚假的爱,真正包藏的是不怀好意的祸心。没有那戳破假象的忧虑的诤言,爱的阵地迟早失守。自然地,我们会想到为人民鼓与呼的彭德怀,他的铁骨风范与理性本质似乎刺扰了大跃进的一派繁荣,但他那恼人的谏言却真正把新中国拉回了悬崖边。不和谐的忧虑中,是柔情似水。
然而胜负一明,时代渐远,战血为雨露洗得干干净净,人们便以为先前的世界是太平了。爱的表达方式再也不能是沉重的忧了。就像喜羊羊总是会战胜灰太狼一样必然,爱的诠释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爱。
人情固重难而轻易,喜新而厌旧,可以理解。但窃以为,“忧”时时刻刻都应当是一种不朽的时代精神。它自出生起便天然与爱捆绑在一起,借用数学的语言讲,忧是爱成立的必要条件。“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称焉”,可非但是末世,即使是开明的盛世,也要有那么几个疾人民之所疾,忧天下之可忧,敢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而他们是时代的瑰宝。
没有忧的爱,就像没有纬线只有经线的布,一扯便断了个两截。
[简评] 深刻的思想、老道的语言,直陈世态之伪美、无忧之爱的虚浮。论述简洁清晰却又鞭辟入里,凸显了忧之于爱的价值以及大忧方显大爱的观点。一气呵成,气势博大,令人痛快淋漓。(潘大春)
忧与爱
老王蹲在墙角,两手对插在袖筒,终于不耐烦地啐了一口。
小区近来又开始搞绿化,就在老王所住公寓后,轰隆隆的机子整天响个不停。这咬一口,那儿又吐出来,一排常青植物规矩地躺在路边。
而老王进城一年多了,还是不能习惯这个奇怪的地方。看到这些小树,他总忍不住怀念老家那片地。
“噫,种两垄豆角哪!这么好的地!”他望着花坛,叹了口气。
老王从前可是个种田好手,手上老茧至今又厚又硬。
前年拆迁,老王无奈地住进高楼,地耙、平车、铁锨都没地儿放,只好当破烂扔了,只一把锄头实在舍不得便留在了墙根。
离开了土地的老王像塌陷的土坑,只有被寂寞逼疯的草在向上生长。
那块地,他回去看过几次。晒豆腐干似的被晾在那儿,没有动静。
他觉得心疼,那份烦忧藤条般缠捆了笑容。老王是个粗人,提炼不出“家园荒芜”这样的概念,他只是担忧。
像担忧秋日里留在地里没收的一亩庄稼,担忧扔在墙角的一包麸皮,或者一只秃了尾巴的老黄狗。
他抛弃了它们,他被逼无奈。
始终是放不下的,生活可以一夕之间改头换面,而对土地生生不息的爱哪能说断就断? 忧与爱是利箭进入皮肤,因为深,所以痛。
老王渴望重回故土,哪怕再扛一扛锄头。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失了根的农民,他能如何反抗?唯一可以慰抚自己的,还好,还有一把锄头。
“举——前探——”老王扛着锄头在一群老头老太太前做着示范,“好,回落——收!”
戴眼镜的老人们略显生疏地扛好了锄头。
老王啐了口唾沫在手上,想起前些日子自己被邀来做“锄头健身操”的教练,他稍一迟疑地也就答应了。
因为他肩扛锄头时,心里那份空落落的感觉才会淡一点,那块干旱的心地才如久旱逢甘霖——滋润起来。
最近,老王又开始了新研究——“铁锨健身操”。
沉溺于此,只因他不知如何排解他的忧,正如不知如何安放他的爱。
[简评] 一篇堪称惊警的短小说。娓娓道来而内含的忧思反而更加凸显。作者善于细节勾勒,于细节中灌注情致,蕴含深思;全文亦自细故入手,小小锄头中承载着对于农业文明远逝情境的阔大思虑。由于落实到了农民的感觉之中,文章中呈现的田园“荒芜”之忧才尤为牵动情思。(骆冬青)
忧与爱
窃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种是草木味,一种是荤腥味。
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
乡村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年代,荤腥味呛鼻。忧与爱满分作文记叙文
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
一丝忧愁像杂草一样慢慢滋生,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
所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概念。不妨说说我儿时的乡下。
逢开春,门外便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悠长、飘曳、像歌。赊小鸡,即以先欠后还的方式买新生的鸡崽。卖家是游贩,你买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你用鸡蛋顶账。那时,我的小脑袋瓜还在琢磨,要是欠债人搬了家或死了,或是那小本丢了咋办?岂不冤大头?
后来,我突然明白这就是乡下人的爱,一种信任的爱。
没有弯曲的想法,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简单的生意,把能省的心思全都省了。
原本只有乡下人,城市人——这个新产品不知从哪冒了出来。他们通算术、精谋略,每次打交道,乡下人总吃亏。于是,进城的人越来越多,乡下的人的忧愁不仅如此。山烧成砖料,劈成石材,树削成板块,熬成纸浆""田野的膘,滚滚往城里走。
越市越来越肥沃,乡村瘦瘦的,像抽空了的包装袋。
城门内的,未必都是城市人。
20世纪前,虽早已有了城墙,有了集市,但城里人依旧是乡下人,骨子里仍透着草木味。
古商铺,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一曰“童叟无欺”,一曰:“别无二价”,一热一冷。我犹喜欢第二幅的脾气,有点牛,但以物真价实自居,严厉得让人信服。如今,大街上到处是跌价促销,跳楼甩卖,到处喜笑颜开的打折卡、优惠券,反而让人觉得笑里藏刀,不怀好意,前者是爱后者是忧。
某年,张中行去天津,路过杨村,闻一糕点出名,兴冲冲前往,答无卖。为什么?因为没收来好大米。先生纳闷,普通米不成吗?总比歇业强啊!伙计很干脆,不成,祖上有规矩。 我想这规矩,这死心眼的犟,就是乡下人的爱。
想想乡下人的绝迹大概就在这十几年间。盛夏之夜,再也没有遇见萤火虫,这也是近年来的事。这就是乡下人之忧,乡村之忧。
互交织,真希望某天能看到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满筐嘤嘤鸡崽。
[简评] 此文奇妙处有三:一,奇在干练精辟的语言,一语中的、掷地有声,耐人寻味。二,奇在独到的见地。作者借“乡下人”逐渐消失表达了对人性美陨落的忧叹。三,奇在巧妙的构思。先以对比突显乡下人的特点,再以“赊小鸡”印证了乡下人不会拐弯的质朴,再与城里人对比,又将古今对比。对比之中,不着一字,忧爱已分明。(雷雨)
忧与爱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为人们所热爱的江南水乡,是否仍然散发着别有韵味的独特魅力?
悠然的摇橹声,细雨落在青石板上的清脆声""这别有意境的世外桃源,正是身处钢筋水泥世界的人们所向往与追求的。旅行社深谙这个道理,每周像拉牲口似的,把落满灰尘的都市人带到这令人神往的地方,全然不顾对这纯净世界的伤害。
正当我想着周庄会以怎样害羞的形象面对我,是否会让我陶醉以至流连忘返时,“周庄”这个巨大的牌坊赫然立在我眼前。我们一行人鬼子进村般贸然闯入这个世界。她早已不像那娇羞的小姑娘了,而是出落得世故圆滑、左右逢源。“售票处”熙熙攘攘,挤满了游客。满眼的旅行社小旗挥动,游客叽叽喳喳的议论,导游扬声器中叫出的集合口令声,街边的叫卖声,这一切似乎相映成趣。我不禁哑然:这是否是我想象中的那个周庄?
不远处传来一阵歌声,果然是河中摇橹的女子。因她多次的表演,她的声音早已不是清脆圆润,愈发地粗滥。她亦不是那白嫩嫩的年轻女子,而是历经风霜,神情空洞的黄脸婆了。船摇到岸边,即使是70元一次的费用,也有争相上船的游客,我摇摇手,不愿体验,这不是真正的周庄。
下午,空中下了细雨,却洗不净弥漫在周庄上空的乌烟瘴气,反而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增加了不少烦躁气息。
当我们满心地热爱周庄时,是否为她担忧过?周国平先生曾痛惜道:我爱周庄,却也是我亲手毁了周庄。可是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他的过错,他被这个“清水出芙蓉”的“女子”所吸引,他深深迷恋这片净土,他用手中的笔记录点点滴滴,何错之有?或许是我们打着“爱周庄”的旗号,肆意破坏这意境,打扰这片宁静,难道不应该自我反思?难道不需要为她担忧?
河水中的污浊,是否成了周庄的抱怨?天空下的细雨,是否成了周庄的哭泣?周庄是否正走向消失?面对周庄,我的爱转变为深切的担忧。
[简评] 此文直面周庄旅游的现状,以昔日周庄的静谧怡人和今日周庄的嘈杂浮躁相对比,表达了爱之深、忧之切的真挚而炽烈的情感,凸现了作者对优秀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现状的担忧,以及修复其独特韵味魅力的希冀。特别是结尾有力的反问,更是令人深思。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和深沉真切的忧爱情感是本文的亮点。(薛明德)
忧与爱
“这是一本专为6—12岁天天被家长骂的小孩编的,它为你提供方法来应对老妈""老妈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接招吧!”2011年12月5日一本《斗妈大全》迅速红遍网络。
令人称奇的是该书的作者竟是北京某小学两个四年级的小女生。各种怪招加上稚嫩简单的插图使《斗妈大全》显得生动诙谐。
笑过后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写出了这样骇人听闻
【篇二】忧与爱满分作文记叙文
2012忧与爱优秀作文一组
忧与爱
你明儿个就回城里了?哦,你过来,做爹的有几句话要跟你说。
记住以后回来,见了乡里乡亲的都打个招呼,记不得叫啥没关系,人家都记着你哪! 前儿个你二爷给你递烟,你说说,你不抽就算了,干啥非抽你自己的?就你的烟好?你让他老人家脸往哪搁!
回来那天,邻居二婶问你啥时候回来的,你说“今天早上”,说“今儿个”不就行了?撇啥腔?这才出去几天,舌头就不会打弯儿了?以后说话,先想想村里人咋说!
你舅那天陪你喝酒,你咋不干?谁不知道喝了难受?你没看你舅那天那个高兴劲儿?啥?酒不好?地瓜干酒,你在城里都买不到!
昨儿个你跟你妈去南坡锄草,你锄倒了多少稻子?你看你妈多疼,你还嘻嘻哈哈不当回事儿?
锄完草回来,吃完饭你就往那儿一坐,你不能帮你妈洗洗碗?你看你妈一天哪儿闲过一会儿?你小时候勤快劲儿哪去了?回城里你也这样?
你那西服,到家里就脱了吧!不穿西服就没人知道你是城里人,没人知道你是干部了?穿大裤衩子有啥丢人的,你小时候不还光屁股满村跑了吗?自己得劲儿不就行了?
昨儿个那包点心,你啥给扔了?啥?过期了?庄稼人有啥过期不过期的?那点心是前庄你表姐给你妈捎的。她日子过得多紧巴你不知道?这么扔了你心里能得劲儿?
那小兔崽子挑食你也不管管?肥肉不吃,青菜不吃,整天吃那个方便面,那玩意儿能比吃个馒头营养?当你媳妇面我不好说,你这是疼孩子?
下次别再偷着给你妈塞钱,我估摸着你媳妇也不知道。咱俩口子身子也还硬朗,吃喝不愁。你俩要为这事儿再闹起来,让咱俩咋活!
回去以后多打电话,让孙子和你妈多讲两句。别用手机打,那玩意儿贵。记住了! 叹啥气?爹跟你讲这话是为你好。爹这是怕你好话听多了,做人浮,忘了根!换了别人,没人跟你讲这话。真有这么说你的,也都是担心你心浮起来,将来会栽!你也该好好听听这些人的话,跟着人家好好干,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担心你、爱你的人。那些整天说好话的,没安什么好心!
又叹啥气?把烟掐了!
[简评] 絮絮的家常,浓浓的真情,全文几乎不见“忧”与“爱”字,或嗔,或怨,或指责,或提醒,字里行间却深切地透出一位慈父对孩子的“忧”与“爱”,让人动容。语言质朴,构思精巧,可谓拙中见情,巧中显爱。(顾桂南)
忧与爱
茶与水的相遇,实在是一种前世今生的缘分。
我拂开茶叶盒的盖子,用指腹撮了一把茶叶撒进圆滚滚的茶壶,细长干硬的茶叶撞击白瓷的壶底,如碎玉落进深涧。滚烫的开水大口呼吸着涌进茶壶,仿佛迫不及待去拥抱一个早已注定的誓言。茶叶以近乎疯狂的姿态旋围、舞动,一瞬间充斥了茶壶中的天地。 爱茶,不仅仅是喝茶。新茶,老茶,看似神圣虔诚无比的茶道,关于茶的一切。 爱茶,大概源于茶的普适性。黝黑粗壮的汉子大碗喝茶,爽口解渴;相知多年的朋友聚在一起,共饮一壶,那些自不必说的情分或人生感怀,都沏进小小的杯里;与世无争的雅士,禅居深寺的老道,品茶,自得其味,一杯清茶,便氤氲了天地人。
我小心地挪开茶壶的盖子,茶叶已完全舒展,清绿的水面上浮着泡沫。一切归于寂静,我仿佛听到了一声细细的叹息。忧与爱满分作文记叙文
谁在叹息?谁在手捧着温热的茶杯,满怀忧愁地叹息?忧与爱满分作文记叙文
既爱,又怎能不忧?
不论是中国的茶道还是日本的茶道,都讲究四个字:和、静、清、寂。只是在穿越了千百年古道茶韵的今天,谁又能褪去铅华,闭门喧嚣,再为自己沏一盏茶。
他们互相炫耀,自己茶叶的尊贵,茶具的精美。他们从冰箱里取出装在塑料瓶子里冒冷气的茶饮料。不由地担忧,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将如何保持其充满古意的纯粹?
想起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写:“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希遇羲皇,亦可匹俦秘阮。”真的,“茶不求精”,只要“壶亦不燥”即可,品茶即是品人生,又怎能不令人担忧,虚夸和浮华污染了那一壶清茶,最终遮蔽了曾经向往真实的人生。
爱茶,却也忧茶。那份清澈澄明的热爱永远不变,那种沉甸甸的忧愁也真实存在。忧与爱不论如何交错,最终无言,就都化进杯中,啜饮,细品茶中的苦与甜。
我端起桌上的茶杯,茶已凉了,有半卷的茶叶半沉半浮在中间,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沉沉的空气中冻结,露着一半热爱,卷着一半忧愁。
[简评] 以轻灵的抒情文字述说一种文化的忧与爱,颇难驾驭。作者以精微的刻画,渗透深挚的情思,首尾呼应,神完气足,妙在“过程”的展开曲折有致。能够将简单写得丰富、复杂,将感受变得微妙、绵长、强烈,正是文学的妙用。而概括、点醒处,要言不烦,则又是此文精思所在。(骆冬青)
忧与爱
人们说,社会是和谐的,所以“一个都不饶恕”的鲁迅是要撤退的;人们说,社会是有爱的,所以沉郁顿挫的杜甫是要被重新解构的。似乎那些亘古的忧虑是天地间大爱中的刺耳杂音。
可是我们时常见到的是,肤浅者用富丽堂皇的“爱”的金线织出灿烂却脆弱的锦绣华图,而先圣却凝着忧郁沉涩的目光将“爱”字写得那么巨大、那么沉重。
不幸的是人们对于“爱”的追求过于狂热,以至希冀掩盖所有悖于爱的主旨的一切事物。就像“最近很忙”的杜甫,总是一副苦吟愁叹形象的他显然不合社会的主旋律。人们自然知道“诗圣”的心中确实有天下苍生的大爱,但仍对他极端的表态方式心存芥蒂。于是一番精彩的涂鸦,诗圣以一种更为“亲民”的形象重见天日。这种娱乐化的方式在传播上具备先天性的优势,但愈是传播得泛滥,越让人觉得理性的匮乏与交流的无望。正如赫塔·米勒所说:欣赏俏皮的、近乎天衣无缝的幽默,也意味着美化他的离题。杜甫失去了忧虑的本质,他的爱又将寄托在何处。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一团和气的清明局面下,弥漫的是虚假的爱,真正包藏的是不怀好意的祸心。没有那戳破假象的忧虑的诤言,爱的阵地迟早失守。自然地,我们会想到为人民鼓与呼的彭德怀,他的铁骨风范与理性本质似乎刺扰了大跃进的一派繁荣,但他那恼人的谏言却真正把新中国拉回了悬崖边。不和谐的忧虑中,是柔情似水。
然而胜负一明,时代渐远,战血为雨露洗得干干净净,人们便以为先前的世界是太平了。爱的表达方式再也不能是沉重的忧了。就像喜羊羊总是会战胜灰太狼一样必然,爱的诠释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爱。
人情固重难而轻易,喜新而厌旧,可以理解。但窃以为,“忧”时时刻刻都应当是一种不朽的时代精神。它自出生起便天然与爱捆绑在一起,借用数学的语言讲,忧是爱成立的必要条件。“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称焉”,可非但是末世,即使是开明的盛世,也要有那么几个疾人民之所疾,忧天下之可忧,敢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而他们是时代的瑰宝。
没有忧的爱,就像没有纬线只有经线的布,一扯便断了个两截。
[简评] 深刻的思想、老道的语言,直陈世态之伪美、无忧之爱的虚浮。论述简洁清晰却又鞭辟入里,凸显了忧之于爱的价值以及大忧方显大爱的观点。一气呵成,气势博大,令人痛快淋漓。(潘大春)
忧与爱
老王蹲在墙角,两手对插在袖筒,终于不耐烦地啐了一口。
小区近来又开始搞绿化,就在老王所住公寓后,轰隆隆的机子整天响个不停。这咬一口,那儿又吐出来,一排常青植物规矩地躺在路边。
而老王进城一年多了,还是不能习惯这个奇怪的地方。看到这些小树,他总忍不住怀念老家那片地。
“噫,种两垄豆角哪!这么好的地!”他望着花坛,叹了口气。
老王从前可是个种田好手,手上老茧至今又厚又硬。
前年拆迁,老王无奈地住进高楼,地耙、平车、铁锨都没地儿放,只好当破烂扔了,只一把锄头实在舍不得便留在了墙根。
离开了土地的老王像塌陷的土坑,只有被寂寞逼疯的草在向上生长。
那块地,他回去看过几次。晒豆腐干似的被晾在那儿,没有动静。
他觉得心疼,那份烦忧藤条般缠捆了笑容。老王是个粗人,提炼不出“家园荒芜”这样的概念,他只是担忧。
像担忧秋日里留在地里没收的一亩庄稼,担忧扔在墙角的一包麸皮,或者一只秃了尾巴的老黄狗。
他抛弃了它们,他被逼无奈。
始终是放不下的,生活可以一夕之间改头换面,而对土地生生不息的爱哪能说断就断?
忧与爱是利箭进入皮肤,因为深,所以痛。
老王渴望重回故土,哪怕再扛一扛锄头。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失了根的农民,他能如何反抗?唯一可以慰抚自己的,还好,还有一把锄头。
“举——前探——”老王扛着锄头在一群老头老太太前做着示范,“好,回落——收!”戴眼镜的老人们略显生疏地扛好了锄头。
老王啐了口唾沫在手上,想起前些日子自己被邀来做“锄头健身操”的教练,他稍一迟疑地也就答应了。
因为他肩扛锄头时,心里那份空落落的感觉才会淡一点,那块干旱的心地才如久旱逢甘霖——滋润起来。忧与爱满分作文记叙文
最近,老王又开始了新研究——“铁锨健身操”。
沉溺于此,只因他不知如何排解他的忧,正如不知如何安放他的爱。
[简评] 一篇堪称惊警的短小说。娓娓道来而内含的忧思反而更加凸显。作者善于细节勾勒,于细节中灌注情致,蕴含深思;全文亦自细故入手,小小锄头中承载着对于农业文明远逝情境的阔大思虑。由于落实到了农民的感觉之中,文章中呈现的田园“荒芜”之忧才尤为牵动情思。(骆冬青)
忧与爱
窃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种是草木味,一种是荤腥味。
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
乡村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年代,荤腥味呛鼻。
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
一丝忧愁像杂草一样慢慢滋生,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
所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概念。不妨说说我儿时的乡下。
逢开春,门外便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悠长、飘曳、像歌。赊小鸡,即以先欠后还的方式买新生的鸡崽。卖家是游贩,你买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你用鸡蛋顶账。那时,我的小脑袋瓜还在琢磨,要是欠债人搬了家或死了,或是那小本丢了咋办?岂不冤大头?
后来,我突然明白这就是乡下人的爱,一种信任的爱。
没有弯曲的想法,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简单的生意,把能省的心思全都省了。 原本只有乡下人,城市人——这个新产品不知从哪冒了出来。他们通算术、精谋略,每次打交道,乡下人总吃亏。于是,进城的人越来越多,乡下的人的忧愁不仅如此。山烧成砖料,劈成石材,树削成板块,熬成纸浆""田野的膘,滚滚往城里走。
越市越来越肥沃,乡村瘦瘦的,像抽空了的包装袋。
城门内的,未必都是城市人。
20世纪前,虽早已有了城墙,有了集市,但城里人依旧是乡下人,骨子里仍透着草木味。
古商铺,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一曰“童叟无欺”,一曰:“别无二价”,一热一冷。我犹喜欢第二幅的脾气,有点牛,但以物真价实自居,严厉得让人信服。如今,大街上到处是跌价促销,跳楼甩卖,到处喜笑颜开的打折卡、优惠券,反而让人觉得笑里藏刀,不怀好意,前者是爱后者是忧。
某年,张中行去天津,路过杨村,闻一糕点出名,兴冲冲前往,答无卖。为什么?因为没收来好大米。先生纳闷,普通米不成吗?总比歇业强啊!伙计很干脆,不成,祖上有规矩。
我想这规矩,这死心眼的犟,就是乡下人的爱。
想想乡下人的绝迹大概就在这十几年间。盛夏之夜,再也没有遇见萤火虫,这也是近年来的事。这就是乡下人之忧,乡村之忧。
互交织,真希望某天能看到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满筐嘤嘤鸡崽。
[简评] 此文奇妙处有三:一,奇在干练精辟的语言,一语中的、掷地有声,耐人寻味。二,奇在独到的见地。作者借“乡下人”逐渐消失表达了对人性美陨落的忧叹。三,奇在巧妙的构思。先以对比突显乡下人的特点,再以“赊小鸡”印证了乡下人不会拐弯的质朴,再与城里人对比,又将古今对比。对比之中,不着一字,忧爱已分明。(雷雨)
【篇三】忧与爱满分作文记叙文
忧与爱 高考满分作文示例
忧与爱(紧张的老班)
“明天别忘了带伞啊!”
老班站在讲台上,眉头微皱,努力地想着,生怕自己说漏了什么。
“哦,文具都准备了吗?”
“早就准备了!”同学们配合地附和着。
呵,一场考试,老班似乎比我们更担忧呢!
“还有,明天‘试考’别紧张啊!”
“啊?”全班一片哗然。
“怎么了?”老班满脸疑惑。
“不是试考,是考试!”所有人都笑得前俯后仰。
“嗯?哦""”老班微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笑,“我逗你们呢!”
“我刚说到哪儿了?哦,对了,别忘了带伞啊!”
“说了!”所有人提醒她。
“说了?!”依旧是一脸茫然。
我知道,作为所有人的“大家长”,看到学生们即将面对人生最重要的考试,她比谁都紧张,比谁都担忧。看着她瘦小的身影,我不免心生敬畏之情!
“中午大家要好好儿休息,什么都别想。休息好了,才有精力去打仗!”老班一声令下,所有人都立即“卧倒”。
也许是太紧张了,我趴在桌子上怎么也睡不着,心中默数“绵羊”,好让自己赶快睡去。
突然看到一个“蹑手蹑脚”的身影,老班躬着身子,小心翼翼地走向后门,生怕吵醒了我们。
哦,她正踮着脚尖呢!三厘米的鞋跟悬着,身子前倾""
“怎么,吵着你了?”老班似乎看到我直瞅着她的眼睛,轻轻地踱过来,俯下身子,轻身问道。
“不是,只是紧张。”我回过神来。
“没事,考试嘛,小菜一碟!”老班微微一笑,“要休息好""”
“我没事,您也去休息吧!”盯着那踮起的脚尖,看着那半蹲着的身子,我实在不忍心让她多呆一秒钟。
不由得更爱了这伟大的人民教师几分,爱她关爱的话语,爱她踮起的脚尖,爱她对我们的付出,爱她对我们的爱!
曾经,我对老师的担忧视若无睹;曾经,我对老师的关爱不以为然;曾经,我以为一切都理所当然""
当温柔的话语演绎着忧,当踮起的脚尖诠释着爱,我不禁泪眼蒙眬。我知道,这一切早已将我感动!
【简评】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曲折的情节,几句“颠三倒四”的平常嘱咐,一个“蹑手蹑脚”的简单动作,一个因为爱得真、忧得切而显得紧张、笨拙、羞
赧的鲜活年轻女教师形象跃然纸上。因高考而同忧的爱生敬师之情在看似平淡、平实,实则精当老到的叙事风格中汩汩涌出,着实令人回味。(潘大春)
【篇四】忧与爱满分作文记叙文
“忧与爱”,2012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扬子晚报)
“忧与爱”,2012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扬子晚报)
高考作文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
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记叙文少议论 议论文少举例
何永康
今年出了个好题目:“忧与爱”。考生不必为考题中的“关键词”绞尽脑汁,究其准确含义:“忧”,谁不懂?“爱”,谁不懂?放开手写就是了。但此题也有难度,“忧”不是对“乐”,“爱”不是对“恨”,如此稍稍“错位”,“与”的文章便可以做得比较复杂了。
由于考题相当“可爱”,语文色彩浓郁,故今年的作文卷上充满活气,也很“可爱”。一个明显的动向是:干巴巴的、讲公理常理大道理的议论文少了,鲜活的、写考生自己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记叙文多了。这是值得欢迎的。
然而,有两种情形当引起关注:
第一,写记叙文不要动不动就发表议论,生怕人家看不懂。好的记人叙事的文章,均凭形象和情趣来打动读者,特别强调巧妙的生活“切入点”,特别强调“一以当十”的、生气灌注的“细节”描写。本版发表的优秀记叙文,都有“亏他想得出来”的小情节,都有“亏他想得出来”的好细节,这就是“机智”,这就是“尽在不言中”。请今后的考生注意:你一旦选定记叙文,就下功夫去描写,去记叙,千万不要动辄站出来发表自己的高见。
第二,写议论文不要拼命“举例”,以“摆事实”代替“讲道理”。议论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举例”必须服从于“议论”。今年,有不少考生在一篇议论文中连抛数例,结果是“贪多嚼不烂”,一个例也没有分解、剖析好。譬如,有相当多的议论类作文,下笔便是屈原、杜甫、范仲淹,泛泛而论,蜻蜓点水,机械重复,分析得极其肤浅。我们恳请考生:尽量精选一个“例”,认真审视,过细解剖,努力把其中的道理揭示出来,千万不能“满天星”。俗话说,“星多月不明”,你还是抱住一个“大月亮”为好!本版发表的“说茶”、“说草木味”,都是集中笔墨论析一个事物,既透且彻,既清且爽,读来痛快淋漓。再呼吁一声:写议论文,请用一个“例”,狠狠地将它嚼“烂”!
优秀作文选
忧与爱
你明儿个就回城里了?哦,你过来,做爹的有几句话要跟你说。
记住以后回来,见了乡里乡亲的都打个招呼,记不得叫啥没关系,人家都记着你哪! 前儿个你二爷给你递烟,你说说,你不抽就算了,干啥非抽你自己的?就你的烟好?你让他老人家脸往哪搁!
回来那天,邻居二婶问你啥时候回来的,你说“今天早上”,说“今儿个”不就行了?
撇啥腔?这才出去几天,舌头就不会打弯儿了?以后说话,先想想村里人咋说!
你舅那天陪你喝酒,你咋不干?谁不知道喝了难受?你没看你舅那天那个高兴劲儿?啥?酒不好?地瓜干酒,你在城里都买不到!
昨儿个你跟你妈去南坡锄草,你锄倒了多少稻子?你看你妈多疼,你还嘻嘻哈哈不当回事儿?
锄完草回来,吃完饭你就往那儿一坐,你不能帮你妈洗洗碗?你看你妈一天哪儿闲过一会儿?你小时候勤快劲儿哪去了?回城里你也这样?
你那西服,到家里就脱了吧!不穿西服就没人知道你是城里人,没人知道你是干部了?穿大裤衩子有啥丢人的,你小时候不还光屁股满村跑了吗?自己得劲儿不就行了?
昨儿个那包点心,你啥给扔了?啥?过期了?庄稼人有啥过期不过期的?那点心是前庄你表姐给你妈捎的。她日子过得多紧巴你不知道?这么扔了你心里能得劲儿?
那小兔崽子挑食你也不管管?肥肉不吃,青菜不吃,整天吃那个方便面,那玩意儿能比吃个馒头营养?当你媳妇面我不好说,你这是疼孩子?
下次别再偷着给你妈塞钱,我估摸着你媳妇也不知道。咱俩口子身子也还硬朗,吃喝不愁。你俩要为这事儿再闹起来,让咱俩咋活!
回去以后多打电话,让孙子和你妈多讲两句。别用手机打,那玩意儿贵。记住了! 叹啥气?爹跟你讲这话是为你好。爹这是怕你好话听多了,做人浮,忘了根!换了别人,没人跟你讲这话。真有这么说你的,也都是担心你心浮起来,将来会栽!你也该好好听听这些人的话,跟着人家好好干,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担心你、爱你的人。那些整天说好话的,没安什么好心!
又叹啥气?把烟掐了!
[简评] 絮絮的家常,浓浓的真情,全文几乎不见“忧”与“爱”字,或嗔,或怨,或指责,或提醒,字里行间却深切地透出一位慈父对孩子的“忧”与“爱”,让人动容。语言质朴,构思精巧,可谓拙中见情,巧中显爱。(顾桂南)
忧与爱
茶与水的相遇,实在是一种前世今生的缘分。
我拂开茶叶盒的盖子,用指腹撮了一把茶叶撒进圆滚滚的茶壶,细长干硬的茶叶撞击白瓷的壶底,如碎玉落进深涧。滚烫的开水大口呼吸着涌进茶壶,仿佛迫不及待去拥抱一个早已注定的誓言。茶叶以近乎疯狂的姿态旋围、舞动,一瞬间充斥了茶壶中的天地。 爱茶,不仅仅是喝茶。新茶,老茶,看似神圣虔诚无比的茶道,关于茶的一切。
爱茶,大概源于茶的普适性。黝黑粗壮的汉子大碗喝茶,爽口解渴;相知多年的朋友聚在一起,共饮一壶,那些自不必说的情分或人生感怀,都沏进小小的杯里;与世无争的雅士,禅居深寺的老道,品茶,自得其味,一杯清茶,便氤氲了天地人。
我小心地挪开茶壶的盖子,茶叶已完全舒展,清绿的水面上浮着泡沫。一切归于寂静,我仿佛听到了一声细细的叹息。
谁在叹息?谁在手捧着温热的茶杯,满怀忧愁地叹息?
既爱,又怎能不忧?
不论是中国的茶道还是日本的茶道,都讲究四个字:和、静、清、寂。只是在穿越了千百年古道茶韵的今天,谁又能褪去铅华,闭门喧嚣,再为自己沏一盏茶。
他们互相炫耀,自己茶叶的尊贵,茶具的精美。他们从冰箱里取出装在塑料瓶子里冒冷气的茶饮料。不由地担忧,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将如何保持其充满古意的纯粹?
想起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写:“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希遇羲皇,亦可匹俦秘阮。”真的,“茶不求精”,只要“壶亦不燥”即可,品茶即是品人生,又怎能不令人担忧,虚夸和浮华污染了那一壶清茶,
最终遮蔽了曾经向往真实的人生。
爱茶,却也忧茶。那份清澈澄明的热爱永远不变,那种沉甸甸的忧愁也真实存在。忧与爱不论如何交错,最终无言,就都化进杯中,啜饮,细品茶中的苦与甜。
我端起桌上的茶杯,茶已凉了,有半卷的茶叶半沉半浮在中间,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沉沉的空气中冻结,露着一半热爱,卷着一半忧愁。
[简评] 以轻灵的抒情文字述说一种文化的忧与爱,颇难驾驭。作者以精微的刻画,渗透深挚的情思,首尾呼应,神完气足,妙在“过程”的展开曲折有致。能够将简单写得丰富、复杂,将感受变得微妙、绵长、强烈,正是文学的妙用。而概括、点醒处,要言不烦,则又是此文精思所在。(骆冬青)
忧与爱
人们说,社会是和谐的,所以“一个都不饶恕”的鲁迅是要撤退的;人们说,社会是有爱的,所以沉郁顿挫的杜甫是要被重新解构的。似乎那些亘古的忧虑是天地间大爱中的刺耳杂音。
可是我们时常见到的是,肤浅者用富丽堂皇的“爱”的金线织出灿烂却脆弱的锦绣华图,而先圣却凝着忧郁沉涩的目光将“爱”字写得那么巨大、那么沉重。
不幸的是人们对于“爱”的追求过于狂热,以至希冀掩盖所有悖于爱的主旨的一切事物。就像“最近很忙”的杜甫,总是一副苦吟愁叹形象的他显然不合社会的主旋律。人们自然知道“诗圣”的心中确实有天下苍生的大爱,但仍对他极端的表态方式心存芥蒂。于是一番精彩的涂鸦,诗圣以一种更为“亲民”的形象重见天日。这种娱乐化的方式在传播上具备先天性的优势,但愈是传播得泛滥,越让人觉得理性的匮乏与交流的无望。正如赫塔·米勒所说:欣赏俏皮的、近乎天衣无缝的幽默,也意味着美化他的离题。杜甫失去了忧虑的本质,他的爱又将寄托在何处。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一团和气的清明局面下,弥漫的是虚假的爱,真正包藏的是不怀好意的祸心。没有那戳破假象的忧虑的诤言,爱的阵地迟早失守。自然地,我们会想到为人民鼓与呼的彭德怀,他的铁骨风范与理性本质似乎刺扰了大跃进的一派繁荣,但他那恼人的谏言却真正把新中国拉回了悬崖边。不和谐的忧虑中,是柔情似水。
然而胜负一明,时代渐远,战血为雨露洗得干干净净,人们便以为先前的世界是太平了。爱的表达方式再也不能是沉重的忧了。就像喜羊羊总是会战胜灰太狼一样必然,爱的诠释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爱。
人情固重难而轻易,喜新而厌旧,可以理解。但窃以为,“忧”时时刻刻都应当是一种不朽的时代精神。它自出生起便天然与爱捆绑在一起,借用数学的语言讲,忧是爱成立的必要条件。“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称焉”,可非但是末世,即使是开明的盛世,也要有那么几个疾人民之所疾,忧天下之可忧,敢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而他们是时代的瑰宝。
没有忧的爱,就像没有纬线只有经线的布,一扯便断了个两截。
[简评] 深刻的思想、老道的语言,直陈世态之伪美、无忧之爱的虚浮。论述简洁清晰却又鞭辟入里,凸显了忧之于爱的价值以及大忧方显大爱的观点。一气呵成,气势博大,令人痛快淋漓。(潘大春)
忧与爱
老王蹲在墙角,两手对插在袖筒,终于不耐烦地啐了一口。
小区近来又开始搞绿化,就在老王所住公寓后,轰隆隆的机子整天响个不停。这咬一口,那儿又吐出来,一排常青植物规矩地躺在路边。
而老王进城一年多了,还是不能习惯这个奇怪的地方。看到这些小树,他总忍不住怀念老家那片地。
“噫,种两垄豆角哪!这么好的地!”他望着花坛,叹了口气。
老王从前可是个种田好手,手上老茧至今又厚又硬。
前年拆迁,老王无奈地住进高楼,地耙、平车、铁锨都没地儿放,只好当破烂扔了,只一把锄头实在舍不得便留在了墙根。
离开了土地的老王像塌陷的土坑,只有被寂寞逼疯的草在向上生长。
那块地,他回去看过几次。晒豆腐干似的被晾在那儿,没有动静。
他觉得心疼,那份烦忧藤条般缠捆了笑容。老王是个粗人,提炼不出“家园荒芜”这样的概念,他只是担忧。
像担忧秋日里留在地里没收的一亩庄稼,担忧扔在墙角的一包麸皮,或者一只秃了尾巴的老黄狗。
他抛弃了它们,他被逼无奈。
始终是放不下的,生活可以一夕之间改头换面,而对土地生生不息的爱哪能说断就断? 忧与爱是利箭进入皮肤,因为深,所以痛。
老王渴望重回故土,哪怕再扛一扛锄头。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失了根的农民,他能如何反抗?唯一可以慰抚自己的,还好,还有一把锄头。
“举——前探——”老王扛着锄头在一群老头老太太前做着示范,“好,回落——收!”戴眼镜的老人们略显生疏地扛好了锄头。
老王啐了口唾沫在手上,想起前些日子自己被邀来做“锄头健身操”的教练,他稍一迟疑地也就答应了。
因为他肩扛锄头时,心里那份空落落的感觉才会淡一点,那块干旱的心地才如久旱逢甘霖——滋润起来。
最近,老王又开始了新研究——“铁锨健身操”。
沉溺于此,只因他不知如何排解他的忧,正如不知如何安放他的爱。
[简评] 一篇堪称惊警的短小说。娓娓道来而内含的忧思反而更加凸显。作者善于细节勾勒,于细节中灌注情致,蕴含深思;全文亦自细故入手,小小锄头中承载着对于农业文明远逝情境的阔大思虑。由于落实到了农民的感觉之中,文章中呈现的田园“荒芜”之忧才尤为牵动情思。(骆冬青)
忧与爱
窃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种是草木味,一种是荤腥味。
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
乡村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年代,荤腥味呛鼻。
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
一丝忧愁像杂草一样慢慢滋生,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
所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概念。不妨说说我儿时的乡下。
逢开春,门外便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悠长、飘曳、像歌。赊小鸡,即以先欠后还的方式买新生的鸡崽。卖家是游贩,你买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你用鸡蛋顶账。那时,我的小脑袋瓜还在琢磨,要是欠债人搬了家或死了,或是那小本丢了咋办?岂不冤大头?
后来,我突然明白这就是乡下人的爱,一种信任的爱。
没有弯曲的想法,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简单的生意,把能省的心思全都省了。
原本只有乡下人,城市人——这个新产品不知从哪冒了出来。他们通算术、精谋略,每次打交道,乡下人总吃亏。于是,进城的人越来越多,乡下的人的忧愁不仅如此。山烧成砖料,劈成石材,树削成板块,熬成纸浆""田野的膘,滚滚往城里走。
越市越来越肥沃,乡村瘦瘦的,像抽空了的包装袋。
城门内的,未必都是城市人。
20世纪前,虽早已有了城墙,有了集市,但城里人依旧是乡下人,骨子里仍透着草木味。
古商铺,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一曰“童叟无欺”,一曰:“别无二价”,一热一冷。我犹喜欢第二幅的脾气,有点牛,但以物真价实自居,严厉得让人信服。如今,大街上到处是跌价促销,跳楼甩卖,到处喜笑颜开的打折卡、优惠券,反而让人觉得笑里藏刀,不怀好意,前者是爱后者是忧。
某年,张中行去天津,路过杨村,闻一糕点出名,兴冲冲前往,答无卖。为什么?因为没收来好大米。先生纳闷,普通米不成吗?总比歇业强啊!伙计很干脆,不成,祖上有规矩。 我想这规矩,这死心眼的犟,就是乡下人的爱。
想想乡下人的绝迹大概就在这十几年间。盛夏之夜,再也没有遇见萤火虫,这也是近年来的事。这就是乡下人之忧,乡村之忧。
互交织,真希望某天能看到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满筐嘤嘤鸡崽。
[简评] 此文奇妙处有三:一,奇在干练精辟的语言,一语中的、掷地有声,耐人寻味。二,奇在独到的见地。作者借“乡下人”逐渐消失表达了对人性美陨落的忧叹。三,奇在巧妙的构思。先以对比突显乡下人的特点,再以“赊小鸡”印证了乡下人不会拐弯的质朴,再与城里人对比,又将古今对比。对比之中,不着一字,忧爱已分明。(雷雨)
忧与爱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为人们所热爱的江南水乡,是否仍然散发着别有韵味的独特魅力?
悠然的摇橹声,细雨落在青石板上的清脆声""这别有意境的世外桃源,正是身处钢筋水泥世界的人们所向往与追求的。旅行社深谙这个道理,每周像拉牲口似的,把落满灰尘的都市人带到这令人神往的地方,全然不顾对这纯净世界的伤害。
正当我想着周庄会以怎样害羞的形象面对我,是否会让我陶醉以至流连忘返时,“周庄”这个巨大的牌坊赫然立在我眼前。我们一行人鬼子进村般贸然闯入这个世界。她早已不像那娇羞的小姑娘了,而是出落得世故圆滑、左右逢源。“售票处”熙熙攘攘,挤满了游客。满眼的旅行社小旗挥动,游客叽叽喳喳的议论,导游扬声器中叫出的集合口令声,街边的叫卖声,这一切似乎相映成趣。我不禁哑然:这是否是我想象中的那个周庄?
不远处传来一阵歌声,果然是河中摇橹的女子。因她多次的表演,她的声音早已不是清脆圆润,愈发地粗滥。她亦不是那白嫩嫩的年轻女子,而是历经风霜,神情空洞的黄脸婆了。船摇到岸边,即使是70元一次的费用,也有争相上船的游客,我摇摇手,不愿体验,这不是真正的周庄。
下午,空中下了细雨,却洗不净弥漫在周庄上空的乌烟瘴气,反而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增加了不少烦躁气息。
当我们满心地热爱周庄时,是否为她担忧过?周国平先生曾痛惜道:我爱周庄,却也是我亲手毁了周庄。可是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他的过错,他被这个“清水出芙蓉”的“女子”所吸引,他深深迷恋这片净土,他用手中的笔记录点点滴滴,何错之有?或许是我们打着“爱周庄”的旗号,肆意破坏这意境,打扰这片宁静,难道不应该自我反思?难道不需要为她担忧?
河水中的污浊,是否成了周庄的抱怨?天空下的细雨,是否成了周庄的哭泣?周庄是否正走向消失?面对周庄,我的爱转变为深切的担忧。
[简评] 此文直面周庄旅游的现状,以昔日周庄的静谧怡人和今日周庄的嘈杂浮躁相对比,表达了爱之深、忧之切的真挚而炽烈的情感,凸现了作者对优秀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现状
【篇五】忧与爱满分作文记叙文
34篇忧与爱优秀作文_何永康分类评点
2012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大全
34篇考场佳作+ 6篇何永康指导文共计40篇
【高考作文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予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即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一)高考优秀作文胜在以情动人
高考语文阅卷作文组组长 何永康
这优秀记叙文,均有一个明显的优点:以情动人。
父亲陪女儿去上海治病的一篇,情感的峰巅是父亲得知女儿平安无事后,'站在雨中,站在那些软塌塌的枯叶上放声大哭。'故作者水到渠成,简洁抒情:'永远记得那个落着雨的冬天,父亲用他的‘忧与爱’织成了布,做成了伞,挡住了一切风雨,只为了他的女儿。'
外婆病危放弃治疗一篇,更是掀起了惊天动地的情感潮汐,她老人家担忧子女因母病陷入经济困境,决定悄悄归去,不当儿女的拖累。这是最后一瓣母爱,也是最伟大的、令人心碎的母爱,铁石心肠也会为之动容!故本人在阅后借'石榴花'写了一首七绝(见评语),以表由衷的敬意。
考生小友们,当你提笔写记叙文的时候,请选取那些最能打动自己情感弦索的人和事吧!只有自己感动了,才能打动他人,特别是阅卷老师。
那么议论文呢?它以说理为主,要不要有'情感'呢?要!鲁迅先生的杂文如投枪、匕首,富有极大的理论穿透力和杀伤力。然而,它的背后,它的字里行间,无不流动着先生的炽热情感激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江苏考生处理议论文中的情感因素时,把握得不太理想,往往'以情代论',写成了议论性的抒情散文。这,有待改进。
1.忧与爱(我是小草)
我是一颗种子,渐渐发芽,长成一株草,虽然我处在夹缝中,但我始终没有忘记我的使命:茁壮成长。
不要担忧我的成长。我是一株有志向的草,我不需要上天的怜悯与呵护,我只要一片蓝天,让我在与周围的石头抗争时能够存在念想与美好的愿望,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我只要一片土地,这片土壤也许并不肥沃,但只要能容纳下我的根,这就是最好的土壤。妈妈曾经教育我;无论前方多么坎坷,内心多么矛盾,请你都要义无反顾地奔向前方。所以不要过分地担心、忧虑,我有我自己的方向。
不要忧虑我的未来,我的未来我做主。我就是我,我不是畸草。我要把我的青春与未来夺回来。我曾否定草妈妈为我铺好的路:做一株名贵的植物,被人陈列于室中,免受风吹雨打。可,可这还是草吗?这是一株懦弱无能的“伪草”。而我需成为一位“勇者”,就算风再大,雨再烈,也决不投降。
不要给我太多的水和养分。过量的水会冲刷我的根,让它无处安放。太多的养分会闭塞我的心,让它不再进取拼搏,忘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营养,久而久之,我就不再有目标,有动力,只会安居于人类的庇护下。再也唱不出雄壮的歌曲,“袖手无言”,岂非“味最长”。
不要帮我搬开石头,石头是我的依靠,石头看似碍了我的成长,人类有所不知,是它诞生了我这位“跋涉者”。这看似爱的举动,对我而言就是莫大的伤害,我那弱小的茎,经过它的磨炼却变得健硕无比,我那纤细的根在它的锤炼下,如飞梭般四处扩散。
不要把我搬进温室。尽管我知道我生活的最适宜温度是23℃,是人类正常体温的黄金比。我坚持己见,不去掉那玻璃笼罩,没有土壤,没有希望,只有绝望的屋子,我的好几个兄弟姐妹在那儿碌碌无为,难道这是爱吗?没有自由、没有未来,有的只是痛苦。
不,我不要。
我要的是恰如其分的忧与爱,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拥有“花开花落两由之”的达观,伴随我茁壮成长。
[简评]这是一篇独树一臶的佳作。全文以一株夹缝中成长的小草的口吻,反弹琵琶,以草喻人,表达了对当今社会过度的'忧'与'爱'的忧虑和排斥,对'恰如其分的忧与爱'的渴望和追求。立意深刻,表达自然,值得细细品味。 (顾桂南)
2.忧与爱(父陪女儿检查)
已是上海的深冬,砭人肌骨的寒冷。上海眼科医院外的灰色地面,枯叶软塌塌地浸在积水中,想必淅沥的冬雨定是下了一夜。
拽了父亲的手怏怏地走,父亲忧愁的目光像这锁了寒雾的深冬,迷蒙而凄恻。 来上海检查是费了一番周折的,在我看来一次检查眼压高是算不得什么的。而父亲的眉自那时起就没有舒展过。是谁强颜欢笑将那忧愁深掩?是谁一夜夜太息彻夜难眠?又是谁一次次欲言又止独品忧愁?
“孩子,听话,去检查吧,要是真有问题,我们就可以早治疗,爸这心忧得慌哪!” 于是,此刻我站在这里。
彤云密布,天空又“啪嗒啪嗒”落起雨来。灰湿的地面,冰冷的台阶,望着看不到头的队伍,我终于知道为何父亲要站立一夜排队挂号,只为了挂到靠前的号码让自己的女儿早些检查,早点回家。
我不知道父亲是以怎样的姿势,或许就像个叫花子似的蹲着熬过这个落着雨的冬夜;我不知道父亲是否呵着手跺着脚来驱赶冬夜的酷寒;我不知道父亲是如何与排队的“黄牛”周旋;我不知道父亲是否就像一匹老狼奔波在上海纵横的地铁和小路之间""
我觉得以前的执拗近乎于可笑,那些因为检查而落下的高三功课没有资格称作牺牲。现在的我只想守着那份厚重于天地的父爱,尽快检查,将父亲的担忧溶解在这个冬日的清晨。
经过各种繁复的手续,漫长的等待,我紧紧攥住父亲,就好像离家的小船找到了停靠的码头,我们终于来到了测眼压室前。
父亲那融合着忧与爱的目光凝视着我,将我的泪一次次逼出,父亲那一夜未睡的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担忧与慈爱:“孩子,好好检查!”
""
医院外面的雨仍下个不停,父亲就这样站在雨中,站在那些软塌塌的枯叶上放声大哭。 我终于知道这是怎样的忧愁,怎样的父爱,才能让一个男人不顾众人眼光,在得知女儿平安后放声大哭,让郁结在心中的不安与忧虑如一泻千里的江水般排遣""
“爸,爸""”
永远记得那个落着雨的冬天,父亲用他的“忧与爱”织成了布,做成了伞,挡住了一切风雨,只为了他的女儿。
[简评]对于一个会写作,特别是会说故事的考生来说,再简单的生活事件也会演绎出精彩的文章。父亲陪女儿在雨中排队检查眼压的寻常事在小作者笔下渲染成一曲'忧与爱'的动人篇章,就是最好的明证。 (蔡明)
3.忧与爱(家园故土)
我们最怕失去家园,失去今生今世的证据,因为我们知道,当家园废失时,所有回乡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因为爱,所以怕失去。忧心十年后、几十年后你和别人聊起溪头的荠菜、成片的金穗、枝头扑棱飞起的喜鹊时,别人却觉得这是个谎言。“哪里来的这么美的家园!?”忧心你疯狂地眷念着的故乡的水,潋滟了你的眼的井泉,那些你在家园里生活的证据,都将不复存在。
正因人们深爱着故乡,才忧心耿立所说的“推倒了成片的麦穗,推倒了精神的家园”,才忧心陶潜的“田园将芜胡不归兮!”
然而,故乡已然开始沉沦。
房屋倒塌时带着人们浓浓的思念,发出一声巨大的呜咽。那横亘的溪水、坍圯的篱墙永远消失在人们的眼中。
当人们在忧与爱之间挣扎徘徊时,推土机毫不留情地将农作物碾轧压在脚下,一切带有深爱与忧患的羁绊都被毫不留情地斩断。
悲哉!痛哉!
在城市进程与家园自留中抉择真的很难吗?还是说“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思想让人焦头烂额吗?
因为深爱土地,所以忧患,忧患它的毁灭会带来精神灵魂的无以寄托!忧患那思念中的情会轰然坠地!
正因忧心,才更应深爱,让家园不再废失,让故乡不再沉沦;让土地为农民服务,而不是为GDP服务;让农民徜徉于浪浪金穗间,而不是“被请上楼”!
为什么我们不能决绝阻止推土机拆迁的步伐?!
为什么我们要眼睁睁看见故乡毁于一片碎石瓦砾?!
在对故乡的忧与爱间传承的是千年文化的熏陶,古有“不行皮里阳秋之法,不作乡愿乡子之行”怒得真切,怒得无伪,才是这忧与爱的结果。严拒这毁灭故乡的脚步,释然这身不由己的无奈。“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耿立说,他将“背井离乡”理解为背负故乡井水的人。
背负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他的头上,是故乡的屋檐;脚下,是故乡水边的青石。他在忧心故乡的消失,因为他爱这土地爱得深沉;他在忧与爱间寻求现实的解法,只因他想拯救这让他忧让他爱的故土!
故乡在忧患中失去与得到;故乡在深爱中救赎与重生。因为深爱,所以忧患;因为忧患,所以,更加珍爱!
[简评]这是一篇眼光独到、立意高远、情理融合的文章。作者以耿立的两句话串起全文,敢于直面故乡沉沦、精神家园被毁的惨淡现实,但并不停留在抒发深重忧思的层面上,而是警醒犀利地指出'不行皮里阳秋之法','要在忧与爱间寻求现实的解法'。这是一种底蕴不凡的更高境界的忧与爱。文中散发的文化韵味、彰显的个性色彩,令人为之一振。 (薛明德)
4.忧与爱(清明扫墓忆外婆)
又是清明,只是在他乡求学的我无法回到故乡为外婆扫墓。而每当此时,我便想起外婆在处于生命的忧患中时,让我们看到多么深沉的爱。
我无法忘记,那一年回到故乡,看到躺在床上的外婆,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着,干枯的手掌,指节发白。我和妈妈无法相信,外婆已是骨癌晚期。更让人无法相信的是,一年多前,舅舅带外婆去医院检查时,已发现她得了骨癌。然而拿到化验单的那一刻,外婆却告诉舅舅不要让其他的人知道,也不去治疗,只是静静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学教书。
原来,这一年多,每天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把一叠叠试卷带回家批改的外婆,竟忍受着病情不断恶化的折磨。在她手拿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汉字之时,她的手会传来阵阵剧痛。在一个人住在老宅里(外公早已去世),儿女们搬到大城市之时,她时常在深夜因为疼痛无法入睡,辗转反侧到天明。这一切,这一切的痛苦,她只是独自承受,不告诉儿女,不让儿女为她担心。她担忧儿女为她支付巨额的医药费而经济窘迫,还尽可能地延续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尽可能地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