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电影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人教版高二必修)

授课班级:高2009级(7、8班)时间:第四周第1–2课时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文章结构技巧。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赏析杜十娘善良、热情、刚强而又坚定的性格特点。

2、体会小说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味人物语言,揣摩本文朴实自然、口语化的语言特点。

三、德育渗透目标:

1、通过杜十娘这一形象,认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2.培养学生向善向真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杜十娘刚强和坚定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

【教法设计】:

1、分析、讨论法。对小说中各个人物通过分析、讨论来明确其性格特征。

2、鉴赏法。对主要人物性格特点的认识、对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通过师生共同鉴赏来达到领会的目的。

【学情分析】:1.这是课外自读课文,语言明白易懂,教师不必串讲,让学生自己阅读分析,以培养自学能力。2.由教师设计一些问题,由学生自己参与讨论完成。

【教学课时】:2课时

【具体步骤】:

一、导入:

面我们学习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明代话本小说。文人在话本的编辑加工过程中,又模拟话本写作,进而出现了拟话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选自于拟话本小说集《警世通言》中的名其兄冯梦桂为有名的画家,其弟冯梦熊是太学生、诗人,合称吴下三冯。)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

(师补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卷32。这原指“说书人”所用的底本,后有些底本经过“说书人”不断丰富,再经过文人加工,逐渐成为短全杜十娘、李甲、李布政、柳遇春、孙富。人物之间的关系清楚明了。

女主人公杜十娘,是个名妓,她不甘做王孙公子们追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执著地追求心中美好的理想,但现实的残酷击碎了她的梦想。男主人公李甲是个富家子弟,他虽也曾真心爱过杜十娘,但在现实社会面前,他的爱情不堪一击。最终他屈服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孙富是个卑鄙奸诈的盐商,他对杜十娘的美貌垂涎三尺,他破坏了杜十娘的美好生活。

事件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句话:

A、杜十娘与李甲情投意合,杜助李为己赎身;

B、南归途中孙富觊觎十娘美色,说动李甲以千金易聘;

C、杜十娘闻讯后,怒沉珍宝,痛斥孙、李,抱持宝匣,赴水而死,

那么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图来表明:两情相悦(开端)——用计赎身(发展)——孙富离间(再发展)——怒沉宝箱(高潮)——李甲染疾(结局)情节发展脉络也清晰明了,不见离奇曲折。而其中精妙的是百宝箱这个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的出现。

2、我们首先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互相合作,找出文中写到“百宝箱”的地方,一人找到一处就好,注意有明写的也有暗写的。(请生回答)通观全

A:外貌上:  ①美丽,  分析:例1.对杜十娘的外貌描写:

  “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画眉远山青……误落风尘花柳中。”

B:对杜十娘性格的描写:

①热情善良

  她不甘“风尘困瘁”“早有从良之志”。她见李公子忠厚老诚,有心向他,她爱的是人,不是钱,她与李公子真情相好,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

②聪明,机智,颇有心机。

  分析:在赎身问题上,表现得颇有心计。为终身之计,她早有准备。她让妹妹收藏百宝箱,既避鸨母,又避李甲。她跟鸨母争执时,机敏地抓住鸨母一时气话,达成口头契约,使鸨母没有翻悔余地。……在这场斗争中,既表现了她的心计,又可以看出她为争取幸福自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③刚强,坚定。

  分析:当她知道李甲听信孙富的巧言谗语,为了千金之资,得见父母,将她出卖时,她的内心痛苦和悲愤是可以想见的,杜十娘的一声冷笑,显示着她的尊严,更显出她的刚烈。

杜十娘的美:(人性美)

热情善良纯贞不渝的爱情美

聪明美丽智勇双备的智慧美

刚强坚定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还说过:“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壮,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可见无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不是悲剧,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才是悲剧。价值越大,悲剧越大。如果女人只是花鸟,只是玩物,她们的毁灭顶多博得几声叹息;而现在内外具美的十娘竟然毁灭了,不可不说这样的结局给读者造成了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5、中国•赵鑫珊曾经说过“美好的人性是为了照见鄙陋的人性”

相比之下,课文的男主人公就显的逊色多了(请学生谈谈对李甲的看法)

李甲是个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这一形象的性格特征是在与十娘的对比中展示出来的,在赎身出院的问题上,十娘显示了她的勇敢和智慧,而李甲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庸懦无能,动摇不定。让他去借钱,可一连六天都没借到,十娘对爱情执著、坚定,他却瞻前顾后、犹豫不定,以至最后为了钱财不惜出卖感情,他的行为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和生活特殊性的原因,但他的自私,,懦弱、背信弃义却是显而易见的。

6、提问:故事中还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反面形象,是谁?作者是如何塑造孙富这一形象的?

学生思考后明确:盐商孙富是个卑鄙和奸诈的小人。他垂涎于杜十娘的美貌,是个淫恶之人;他用计来结识李甲,是个卑鄙、狡黠之人;他玩弄伎俩,拆散李甲和杜十娘的姻缘,是个不道德之人。他在满口“仁义道德”的幌子下,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作者对这一形象持憎恨和厌恶的态度,他是故事中几个反面形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7、十娘的悲剧是人性的悲剧,她的死李甲的背信弃义是直接原因,但是我们追寻十娘的死背后的根源是什么?也可以说是幕后黑手是谁?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一个未出场的人物──李甲之父在小说中的作用?

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很重要,他反映了小说悲剧结局的社会根源,即封建礼教和传统世俗逼死了杜十娘。李甲怕、杜十娘担心、孙富利用他挑拨离间,这些都说明小说的主题是把矛头针对封建礼教即世俗社会金钱和门第观念的。与此道理相同的还有李甲的亲戚朋友们,其实李甲、孙富不也分别是一个社会群体的代表吗?像杜十娘这种风尘女子,在这种重重的包围之中,又如何能生存下去呢?她的悲剧的发生,是一种必然,她是名妓,是凭借美貌、聪明和才情赢得贵家子的欢心。她被京城贵公子们吹捧的基石是不牢固的,别人其实是把她当作玩物看待的,不可能付诸真情,更何况在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观念里也是不允许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去娶烟花巷里的娼妓贱妾的,不能“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的。更何况杜十娘想依托的李甲是个怯懦、自私、卑鄙的伪君子,他身后的父亲李布政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使怯懦性格的李甲更增添了恐惧感。所以尽管杜十娘百般与命运抗争。她最终还是逃脱不掉悲剧的命运。这其实就是一个社会悲剧。

小结:可悲的杜十娘,可叹的一曲社会和人性的双重悲歌。

三、试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学生讨论后明确:

本文通过杜十娘的悲剧故事,写出了杜十娘作为下层妇女对美好生活的正当要求。作者在杜十娘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中塑造了一个美的灵魂,同时以一种深沉的义愤表现了这个美好的人生追求怎样在那个社会毁灭。全文寄予了作者对追求幸福却被迫牺牲性命的妇女的同情,对背信弃义的纨袴子弟和破坏他人幸福的阴险小人的憎恨,也是对造成故事悲剧结局的那个社会的无情揭露,对残害妇女的阶级的无情鞭挞。

(解说:作品通过对杜十娘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朽性,也显示了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学习本文应注意作者创造杜十娘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应透过现象看到其实质)

四、提问:如何理解人物的语言特点?

明确:本文的语言具有口语化,朴实自然的特点。特别是主人公杜十娘,通过朴实的语言反映了她聪明、刚强等性格特点。如投江之前对李甲的一番话“……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今日当众目之前,开箱出视,使郎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平中见奇,不仅揭穿了李甲的背信弃义。也显示了她的性格特点以及对生活的绝望。

五、拓展

杜十娘最后选择死亡,这样做值得吗?根据你的生活阅历、知识积淀,发挥想象,给杜十娘另设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局。请生畅谈,师准备

★创立自己的企业:

  杜之本意,是嫁与李甲,如果夫家接受她,她就扮贤妻良母做她的夫人,如果夫家不接受她,她完全可以带李郎自立门户,如白娘子般在背后出钱出力,过完美丰裕的二人世界。

  但是李甲鼠目寸光,无福消受。那么杜以雄厚资产,若不愿再入虎穴,完全可以创立自己的妓院。若喜欢忙碌与社交,那么就亲任鸨母,若不愿辛苦,那么就做董事长,让下面的人打理一切,每年坐收渔利。将来碰到另外的可心人,可以如李瓶般携丰厚资产嫁过去。

★隐瞒出身,再世为人:

  隔了遥远的时间,我很难真正体会当初杜十娘的心态。也许对那时候的妇女而言,社会压力庞大,名声最要紧,不象现在这样,笑贫不笑娼。有了花寨历史,总归是一样霉点,难以洗净。

  杜小姐大可以从京城消失,找另外的城市东山再起。当初应该还是属于户籍管理制度。可是因交通不方便,信息传送缓慢,人口流动的管理非常差。

  比如到扬州买个院子,闭门不出,买几名奴仆管家,用钱买下个干妈,从此自称富裕双亲早死,被干妈在闺中养大,清白无辜。有才有貌有嫁妆,不愁嫁不到好男人。从此不再抛头露面,在家相夫教子。若丈夫日后不幸有外遇,自己有余钱,也不必怕,完全可以离婚一嫁二嫁三嫁。

★爱情面前不必讲自尊。

  我替杜十娘设计了N种生活,然而,没有计算之内的,是她真正爱李甲这个人,且是唯一的爱。

  李甲的错误,在于钱都在父亲大人手里,父亲不认儿媳要断绝经济支持,他立刻无计可施,手头拮拘,不得已出此下策,将身边女人卖掉。他事前可不知道杜十娘腰缠万贯。夫妻之间,贵在沟通。都怪杜十娘不早告诉他,既免了他数月来为钱烦恼,也免了她自己的被转手。

然而,杜十娘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作者为什么也没设置这样美好的结局呢?而只是让李甲染病,孙富死去呢,这只能说体现了作者“恶有恶报”的因果思想,正如我们开头所讲的“妇人之随夫,如花之附于枝,枝若无花,逢春再发;花若离枝,不可复合。”封建社会的女性就处于这种可怜的地位上,在封建礼教的和世俗观念的压迫下,十娘只能选择这样的路,所以我们也看到她的考虑,她的梦想,她的努力和挣扎,在整个封建社会的重压之下,显得何等微弱无力!李甲和孙富在酒楼上的一番简短的谈话,就轻易地粉碎了杜十娘的梦想,使她又一次被推到了被人买卖玩弄的商品地位上。这就向读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为什么杜十娘这样缜密的算计,却敌不过酒楼上几分钟的谈话呢?很显然,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李甲的自私、卑鄙和怯懦,更主要的是由于潜在的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压迫。

六、总结

杜十娘是“误入风尘,烟花巷柳难没倾城之貌,倾心李甲,翩翩公子竟怀寡义之心”,杜十娘已经随着滚滚的江水而去,但她的美丽会留在我们的心中。

今天我们所学的这节课,通过对情节的把握,分析了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探讨了文章的主题,我希望同学们多读经典,让世界上最美丽最要紧的思想滋润你的青春!

七、作业

1、听歌曲《杜十娘》,听后发表评论,歌曲中的杜十娘的形象和课文中的有何区别?

2、比较杜十娘和《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写成二百字左右短文。两者选其一。

【篇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选修)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听《杜十娘》插曲,引入教学:杜十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二.介绍作家作品:

冯梦龙(1574~1646),苏州人,字犹龙,亦字子龙、耳犹,别号龙子犹、姑苏奴客、欧曲散人等。其兄冯梦桂是有名的画家,其弟冯梦熊是太学生、诗人,合称“吴下三冯”。《苏州府志》卷八十“人物”中介绍:“冯梦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在科场中,他的命运不太顺利,直到五十七岁,才考取贡生。

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他曾改编长

在阅读课文之前,先来看看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读书在庠(xiáng):古代称学校。

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中“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入于北雍(yōng):明代称设在南京的国子监为“南雍”,设在北京的国子监为“北雍”。

游资已罄(qìng):完、尽。

愀(qiǎo)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黜(chù)逐:贬斥;逐退。衣衫褴褛(lánlǚ):指衣服破烂,不堪入目。

钟馗(kuí):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诟(gòu)骂:辱骂。

莲萼(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赆(jìn):临别时赠与、赠送或馈赠的财物。

亵渎(xièdú):冒犯,不恭敬贫窭(jù):贫穷。收佐中馈(kuì):馈赠

屏(bĭng)去:退除;除却。

(文章中的生字词我们已经学习了,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通读课文)——答案相近即可。

1、请同学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

杜十娘是京城名妓,久有从良之志意,自从遇见李甲之后,要求跳出火坑,从李甲为妻。她以全副的身心、智慧和自己的钱财赎出身来,随李甲南归。可是李甲薄幸,出于个人利害的考虑,竟将杜十娘卖给了孙富。杜十娘看透李甲,看透世情,于是怀抱自己积蓄的万金之宝愤然投江。 

借此来分析课文情节结构

1、鸨母无义逼李甲开端十娘有心欲从良(开头至”若翻悔时,做猪做狗。”)

2、柳遇春仗义助好友发展众姐妹情深送十娘(”是夜,十娘与公子议及终身之事”至”各各垂泪而别。”)

3、孙富歹意破姻缘再发展李甲薄情卖佳人(”再说李公子同杜十娘行至潞河”至”孙富教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

4、痴情女怒沉百宝箱高潮薄情郎愧失心上人(”却说杜十娘在舟中”至”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5、李甲愧悔成疾尾声孙富受惊而亡(最后一段)

2、请谈谈你最喜欢和敬佩谁,最厌恶谁,最憎恨谁?

3、问题探究

杜十娘形象分析:(方法:请依据情节的发展与人物之间的对比进行分析。)

(一)文中开端和发展部分刻画了杜十娘怎样的人物形象?(方法:结合外貌描写、十娘对李甲的态度、柳遇春对李甲的评价进行分析。)

(二)随着情节的发展,杜十娘性格中的另一面也逐渐显露出来,请结合以下细节描写分析杜十娘的形象。

1、杜十娘听到李甲“夫妇之难保,父子之伦有绝”的话时“大惊”,等到李甲把“我得千金,可借口以见父母”的意思明白说出后,她却只是冷笑一声。”

                                                                   

2、小说是怎样写杜十娘的“严妆”?刻画出十娘怎样的性格特征?(可联系刘兰芝的“严妆”)

            

思维拓展:在理想破灭时,杜十娘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杜十娘有没有更好的结局?

3、杜十娘为什么要“从良”?

厌倦没有尊严、没有人格的妓女生活,希望摆脱妓女生涯,渴望美好的爱情,渴望正常人的生活。

4、杜十娘为什么要李甲去措办三百两(后来是一百五十两)银子?既然都成夫妻了,为什么还要瞒着百宝箱的真相?

A、用计考验李甲对她的真心;

B、不相信李甲,不希望她和李甲的爱情沾染上金钱的气息,她所渴望的是彼此珍爱与尊重的真情。

5、后来李甲痛悔了,杜十娘为什么还要“怒沉百宝箱”?为什么要孙富兑足千两银子后才“怒沉百宝箱”?

A、杜十娘看透了李甲的本性,她清楚地知道李甲此时的悔恨,并非为了山盟海誓的昔日之情,更不是因为自己的薄情寡义,而是为了这上万两的金银珠宝。而且杜十娘还要让他意识到千两银子与价值不下万金的“百宝箱”的巨大反差,让他在悔恨和痛苦中煎熬,惩治负心郎。

B、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杜十娘要他人财两空。

6、请同学找出与“百宝箱”有关的语言。(共五处)

(1)在赎身过程中,杜十娘拿出了“私蓄”一百五十两银子。

(2)在出发前交给李甲二十两作为“行资”。

(3)杜十娘和李甲准备上路时,谢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这描金文具正是百宝箱,从“封锁甚固,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都让这小小的描金文具充满了神秘色彩。)

(4)甲为“行资匮乏正当愁闷”时,杜十娘开箱拿出了五十两白银。(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正面打开,但因李甲“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致使百宝箱又一次坠入云里雾里。)

(5)怒沉百宝箱。(这一次百宝箱才让李甲、孙富和旁观者一览无余,使李甲又羞又苦,且悔且泣)

小结:在整个故事中,百宝箱忽隐忽现,前几次出现,读者均不知箱中为何物,也不太在意,直到最后一次出现,读者才恍然大悟。我们再来一起看看“怒沉百宝箱”的片段(播放视频):

①思考:杜十娘在“沉江”之前有那些表现,说明她怎样的心理状态?杜十娘为什么要怒沉百宝箱?

当十娘知道李甲将自己出卖给他人时,便醒悟到自己选错了人,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她万分的痛苦失望,但又刚强而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故意装扮得那样整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入江中,指斥李甲的“见利忘义”、痛骂孙富的“破人姻缘”,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最后“向江中一跳”,不惜以死来表示对恶势力的反抗。

②思考:百宝箱代表了什么意义?

它不是一般的财产,而是一个被压迫、被蹂躏的妇女争取自由、幸福生活理想的寄托,是她热切向往新生活的思想的结晶。当杜十娘“做人”的希望破灭时,百宝箱也“消失”了。

③拥有“百宝箱”,还可以再重新选择,杜十娘为什么一定要自尽?

她渴望过正常的“人”的生活,渴望真挚的爱情。当她得知自己被卖后,那份洁净、高尚的爱的追求被击得粉碎,于是怒沉珍宝,举身投江,以此来表达她对不公平遭遇的抗争。这是纯厚的挚爱与金钱的对抗,在对抗中杜十娘是个失败者。

④讨论:杜十娘该不该沉百宝箱?

认为不该沉的同学大致有这样几种意见:为了李甲这种人不值得;怒沉百宝箱的做法不一定能打击到李甲;生命是最重要的,不应该轻视生命;还有金钱,还可以有其他的出路等。(这种观点也不无道理,因为追求幸福、追求真爱毕竟是杜十娘的生存目的,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有物质基础,也就是百宝箱。但是这种看法不太符合时代的特征,也不符合杜十娘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在文本中是不大能找到依据的。)

而认为该沉的同学的理由是: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能够报复李甲;能够保住自己的尊严;已经绝望,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等等。(虽然认为该沉的同学占大多数,但理由都不够充分,认识也不够深刻。)

十娘有一段血与泪的控诉,在这段控诉中,有两句话是最震撼人心的(“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郎君”是指谁?(李甲)指责李甲什么?(见利忘义、见利忘情)那么,作者要指斥的是李甲还是李甲这一类人?(一类人)所以说,李甲这个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也可以叫张三、李四,作者所要鞭策的是以李甲为代表的所有见利忘义、见利忘情的负心汉,是要把这些负心汉永远地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李甲、孙富以及两船之人的具体表现,第一层“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最后一箱“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痛哭,那孙富也来劝解。”“公子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谢罪”。在金钱面前,李甲可以说是原形毕露,丑态毕出。为了金钱可以不顾男儿的尊严,“抱持十娘痛哭”,何为“抱持”?(双膝跪地,双手抱住十娘的腿,痛哭流涕。)整个一副无耻的泼赖形象。而我们看看杜十娘,在自己如此辛辛苦苦地攒下的如此价值连城的珍宝面前,毫不动容,毫不吝惜地投之于江,在精神世界上,李甲等人是多么地可鄙,而十娘是多么地可敬啊!随着那强有力的沉江之声,我们看到了李甲的可耻,更看到了十娘的尊严和人格。

7、深入探讨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性格的原因。李甲庸懦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冲破一切阻力去与杜十娘结合。李甲是个不独立,无一技之长的书生,他不可能脱离封建家庭去独立生活,所以柳遇春让他善待十娘的忠告,敌不过孙富拿其家庭压力来提醒他的挑拨之词。李甲的无所事事、不自立、柔弱怯懦,决定了他遇到了困难就犹豫;遇到压力就退缩;遇到小人的挑拨就动摇。

对于杜十娘来说,她性格中本身含有矛盾的因子。她刚烈却不能自立,尽管有用不完的私房钱,她还是想把自己托付给一个男人。当然,这是那时的社会把妇女当作男人的附属品,妇女没有地位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如:,三从四德,只有休妻却无休夫。可是她的交际圈决定了她能托付终身的人是很难寻找的,也就是说她找个男人从良的行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试想,常年住妓院的男子有几个能托付终身?偶尔光临妓院的人又怎能做到知己知彼、心心相印呢?此外,她富有心计、聪明之余又急于获得结果。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她在计赚鸨母后,接二连三的考验李甲——让李甲筹集赎身银两,安置回乡事宜却不肯透露出自己的私房钱。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她又不断让步——自己拿出一半赎身银两,赎身后又先拿出二十两后拿出五十两作路费。直至李甲将她转卖给孙富时,她还对李甲抱有幻想。她“微窥公子”,寄希望于李甲能回心转意,难道是十娘傻吗?非也,一片痴情付流水!在杜十娘追求尊严的同时,她不自觉地把自己作为了男性的附属品。所以她虽有百万家私,却把后半生寄希望于纨绔公子哥李甲身上。尽管她在考验李甲,可是她忽略了李甲负自己的可能性;因而对可能出现的变故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她料到了家长的压力,却未料到心上人突然负心。

第二、杜十娘的生活遭遇和妓女的身份

名妓的身份决定杜十娘的悲剧,更震撼人心。在封建社会乃至当今,妓女是没有社会地位的,更谈不上有做人的尊严。对杜十娘来说,想要尊严,这无疑是件奢侈品。这也就注定了她要付出惨烈的代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名妓的身份让她与意中人李甲相遇相识相爱。也成为她与李甲结合的重要障碍。门不当,户不对。为李杜二人的悲剧埋下重要伏笔。

第三、以李布政为首的封建礼教

第四、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

小结: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真正原因:封建礼教和传统世俗。象杜十娘这样的风尘女子,在封建礼教和传统世俗的重重包围下,又如何能生存下去呢?她的悲剧的发生,是必然的,是一个社会悲剧。

四、总结。

杜十娘是“误入风尘,烟花巷柳难没倾城之貌。倾心李甲,翩翩公子竟怀寡义之心”,杜十娘已经随着滚滚的江水而去,但她的美丽会留在我们的心中,她的故事留给我们的思考还会继续,愿世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五、布置作业

完成一篇五百字的读后感。孙宇

【篇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高二必修)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情况;能够运用本文谈到的规律分析读过的古代小说。

重点: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情况

难点:能够运用本文谈到的规律分析读过的古代小说

作者:

吴组缃(1908—1994),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原名吴祖襄。安徽泾县人。1908年4月5日出生于塾师兼商人的家庭。在宣城、芜湖、南京读中学期间,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对新文学产生兴趣。考入清华大学后,在其兄吴半农等影响下,注意钻研社会科学著作,并在“九一八”以后参加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和“反帝同盟”。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宋元明清文学史和古典小说研究等课程抗战期间,吴组缃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北京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全国《红楼梦》研究会会长等职。(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

解题:

我国古代小说–论述对象

发展及其规律–文章内容

发展–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

规律–发展历程中的规律性的东西

课文内容说明

课文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第一部分是从纵的方面论述,第二部分是从横的方面论述,全文纵横交织,互相补充,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部分讲发展过程,作者是按几个阶段来写的。1.起源:神话传说。2.发展: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上述两个阶段中,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3.成熟:唐代传奇。脱离历史而成为独立的文学创作。4.继续发展: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5.顶峰:明清文人独立创作,写平凡的人和事。

作者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抓住了两个关键。第一个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萧统的文学定义说,“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就是指出文学作品必须有想像虚构,还要讲求文采。神话传说、志人志怪,都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所以同历史归于一类。唐代传奇,有想像虚构并讲求文采,因此就离开历史而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第二个关键是文人加工民间传说与文人独立创作的关系。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都是文人采用民间传说而进行再创作的,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不寻常的英雄;明清小说,发展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抓住上述两个关键,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进程就容易理清了。

第二部分讲发展规律,作者列举了四条。这四条与第一部分的内容密切相关。例如第一条,“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这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都可以得到证明。又如第二条,“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这从中国古代小说的几个发展阶段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作者在课文中只谈了“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一点,在另外的文章中还谈了几点

速读课文:

1.注意生字生词(包括成语)的读音及意义

2.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本文纵横交织,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

第一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第一部分是从纵的方面论述,第二部分是从横的方面论述,全文纵横交织,互相补充,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后回答问题,然后填表

1.作者是按照什么来给古代小说分段的?分几个阶段?

提示:按照小说的体裁特点。分五个阶段:神话传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演义小说。

2.这些小说形式现在已经消失了吗?

提示:古代小说的原有传统并没有也不可能消失,这些形式自然还存在,特别是民间。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共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体裁特点各是什么?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时间发展阶段体裁特点

魏晋南北朝以前起源神话小说

魏晋南北朝发展(文、史分开)志怪、志人小说

唐代成熟(小说脱离历传奇小说

史成为文学)

宋代再发展(出现了小话本

说专称)

明代再发展(文人独立创作)拟话本

明、清高峰章回小说等

同历史归于一类—(从实录到虚构)–独立的文学

加工创作—(从英雄到凡人)–独立创作

朝代发展阶段体裁特点规律

魏晋南北

朝以前起源神话传说1、来自民间,反映人民思想愿望生活

2、深受史传文学影响

3、多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

魏晋南北朝发展

志怪、志人小说

唐朝成熟传奇小说

宋代再发展话本

明、清高潮章回小说等

根据上面表格,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小说的成熟?从文中找出根据来。

2、为什么明清小说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顶峰?

3、列举不同发展时期的代表作品。

第l自然段中,“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为什么?

其实作者这样说,正是对前文的“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的很好的补充和完善。当读了“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之后,这个疑问也就冰释了。神话是把人类一时不能作出科学解释的自然、社会现象形象化、人格化,使之亦神亦人;而传说呢,则是把人世间的一些英雄人物和事件虚化、神化,使之亦人亦神。最终给读者的感受总是“亦神亦人”或“亦人亦神”难以区分。这种观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神话传说的研究与认识。

神话:把神人化

传说:把人神化

《穆天子传》、《山海经》

《史记》,虽是以记述历史事实为依据的历史著作,但由于它采用的是纪传体的形式,是以任务为中心来反映历史情况,也注意描写人物性格,善于选择和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也有适当的艺术渲染与夸张,因而,也就富于文学性,更接近于小说。

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

干宝的《搜神记》、刘庆义的《世说新语》

出现了大量谈论神鬼怪异和记述某些奇闻轶事的故事,这类作品中的不少本是说明历史著作的特点,这里用来说明古典小说受其影响而形成的善恶必书的特点。)

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明亮的镜子照物体,物体的美丽和丑陋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

作用是:这里说明古典小说善恶必书的特点。)课文引用此言,是为了说明《水浒传》写人艺术的高明。

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虽然我的书名为志怪,也不专写鬼神,却时时写人间的变异,也略微蕴涵着鉴戒。

作用是:古代小说的创作立足于现实)

第1一第6自然段中,几乎是每段解说古代小说发展的一个时期及特点,为什么第3自然段要插进来写文学的定义问题?文中用两个“正是”对这个文学定义作了解释,这个解释正确吗?

一是为了指出萧统《序》中所指的文学并不包含小说这一文学样式;二是引出这个定义是为引出对唐代小说成为文学创作情况的叙述;三是为说明唐代小说具有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提供理论上的参照标准。这样看来,第三自然段最后的目的还是在说明古代小说的发展,即说明小说发展到唐传奇,已经成为一门从历史中独立出来的文学门类。

宋元话本演义小说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

传奇衰落了,随之兴起的话本,话本经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性格见长;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的不同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明清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

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曹雪芹的《红楼梦》

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

阅读第二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一共总结出几条规律?是怎样阐释的?

我国小说发展的几条规律:

A中国的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的,古代小说的每次发展都是由文人作家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B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很有影响。(实录)

C古代小说创作立足于现实。

D由于受封建文化的压迫摧残,古代小说的发展极为艰难。

作者如何论证第1条规律

小说来自民间、反映人民意愿时,主要举《三国演义》为例。在这部文人创作的小说成书之前,早有民间的话本《三国志平话》等在流传。以《三国演义》为例证明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予、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并由此引申出中国古典小说重视情节,也是保留了民间创作的特点而形成的,还拿这一点与外国小说作了对比。

作者如何论证第2条规律

中国古典小说受史传文学影响,举《水浒传》为例。先引刘知几的话,指出史传文学的经验是“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再说民间文学写人往往是好坏分明,坏人无好处,好人无坏处。经过比较,指出《水浒传》是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古典小说,它写人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最后指出《水浒传》使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

2.作者为什么对第三个规律要做更详细的阐释?提示:

古代小说立足于现实进行创作,对一般小说尤其是历史小说而言,读者不难理解。

但神话小说怎么就立足于现实,这却是容易引起争议的。所以作者举《西游记》为例进行更详细透彻的分析阐释,以表明自己的看法并不失之偏颇。

作者如何论证第3条规律

小说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主要举《西游记》为例。先总述书中所写神怪境界、唐僧的“八十一难”等情节都是现实生活中有的。再举两个细节具体说明,一是“小子国”,有太监高采为现实根据;二是书中所写魔怪从神佛处来,有锦衣卫的横行霸道为现实根据。再总述“一部《西游记》……正是辛辣地挖苦与讽剌了神佛即现实统治势力”。最后说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表现的民族感情、正统观念,也都是现实的反映。《西游记》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是最富于幻想而似乎远离现实的,证明了《西游记》也立足于现实,其它为群众热爱的小说就更不用说了。

3.最后一条规律,作者何以寥寥几笔就写完了呢?你能帮助举几个例子吗?

提示:读者结合读过的历史和文学资料不难理解,所以略写;例子如《水浒传》《金瓶梅》遭禁,曹雪芹的遭遇等。

作者如何论证第4条规律

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而发展极为艰难,作者没有举具体事例,只概括列举两种文化现象:一是“许多伟大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全无保障”。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举家食粥”、贫病交迫、英年早逝的曹雪芹。二是“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读到这里,我们也会想到《金瓶梅》的作者至今还无定论,对《西游记》的作者也时有异见。从这两种文化现象,作者“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扼杀;“感觉到那些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

4.你还能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总结一点规律吗?

写作特点

1评论精当,一语中的2论据典型,以一当十3纵横交织,结构严谨4字斟句酌,分寸恰当

讨论:

试把读过的《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范进中举》等课文联系起来理解,想想它们体现了本文提到的哪些规律。

将讨论结果写成一二百字的短文

拓展与延伸

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结合书后的练习三和练习四,进一步开展探究性阅读与研究,能有把握地运用古代各种不同的小说作品来证明小说发展规律,能根据几部不同的小说作品的阅读与研究自己总结出小说发展的规律。具体内容略。

巧记古典名著28字诀: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东:《东周列国志》(余邵鱼)西:《西游记》(吴承恩)

三:《三国演义》(明。罗贯中)水:《水浒传》(明。施耐庵)

桃花:《桃花扇》(清。孔尚任)红:《红楼梦》(曹雪芹高颚)

官场:《官场现形记》(李宝嘉)金瓶:《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冯梦龙)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

今古:《今古传奇》(抱瓮老人)聊斋:《聊斋志异》(蒲松龄)

史书:《史记》(司马迁)西厢:《西厢记》(王实甫)

镜:《镜花缘》(清。李汝珍)

作业:

中国现代小说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重视情节的传统,一般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通过人物的言行暗示心理活动。以学过的作品为例说明这一特点,写一

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征应有较深入的认识。关于这一点,可与西方小说进行比较理解。第一,中国古代小说叙事追求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性。叙事从头到尾,过程不可或缺,而且情节总是讲究张弛相同,曲折有致,如《西游记》即特别典型。这和中华民族认知世界的整体性和曲折性判断取向有关。而西方小说往往是截取生活中的某一个点、某一个面来叙写开掘,情节不求曲折,较多采用陡转手法,如“欧•亨利式结尾”。这与西方人求深刻的认知习惯有关。第二,中国古代小说刻写人物多动态描写少静态刻画。所以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是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外在的矛盾冲突,借此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基本上不静态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古代小说根植于客观叙述的历史和以故事情节吸引听众的说唱艺术。西方小说多注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是相对静态的心理描写,有时是对人物潜意识活动的动态挖掘。这可能与西方重人的个体性的观念有关。第三,中国古代小说描写环境时是写意式的.很少有精描细绘的长本文立论充分,论证严密,同时又条理清晰,说服力极强,是一“……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丰富与润色,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

②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

“文人与民间创作”实在无法“结合”。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现代汉语词典》)也就是说,人只能与人结合,事物只能与事物结合,而人是不能与事物结合的。比如,我们不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说成“理论与人相结合”。同样,“文人”也不能与“民间创作”(事物)相“结合”。原句可以改为:“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也可以改为:“文人参与民间创作的创作方式……”

③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句中顿号使用有误,当改作逗号。并列短语作谓语或补语时,短语之间应该用逗号,不用顿号。在这里,“真实丰满”和“有血有肉”是并列短语,作“写”的补语成分,所以它们之间应当用逗号。

【篇四】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高二语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2014

2

3

4

【篇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及说课稿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东郊中学 管键

教学目标:

1.分析杜十娘等人物的形象。

2.培养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3.学习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杜十娘的人物形象。

2.如何用辨证的方法看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 讲+练

教学用具:电影《杜十娘》DVD光盘 播放《杜十娘》歌曲。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首歌,悲怆、凄凉;有一种爱,超越世俗,至纯至真;

有一种情,穿越时空,古今传唱!

请听歌曲"" 《杜十娘》

歌声声声入心田, 忧愁凄苦诉不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只为薄情沉江底,留得青名万古传。

今天,就让我们伴着歌曲一同走进"" (课题)

二.复习回顾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1.(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甲: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国子监的学生叫李甲和京城名妓杜十娘两人一见钟情,杜十娘本来就有从良之意,遇到李甲后,便想办法赎了身,跟着李甲回家,在回家途中懦弱的李甲不敢把十娘带回家去见父母,听信了孙富的挑拨,把十娘卖给了孙富。当十娘知道此事后,悲痛欲绝怒投长江。

2.学生乙:要了解本文的内容,就要了解故事情节,本文的情节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情投意合——用计赎身——中途被卖——怒投长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三.人物形象分析

(一)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1.杜十娘 ( 肖像、语言、动作描写 )(速读课文,然后找出最能体现杜十娘性格的描写语句,并概括其性格特征)

明确:“浑身雅艳,遍体娇香”写出了杜十娘姿容的美丽;“杜十娘与李甲真情相好,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可看出她的轻财好义,热情和善良;“用计赎身,不露富”可见其机智、聪明、颇有心计;“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是杜十娘绝望之时的表现,用死

进行反抗,可见她的刚强、坚定。总之,作品主人公杜十娘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坚强的女子。杜十娘的美丽,课本的第2段有正面的描述:“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当李甲“囊售空虚”时,她不但不听从鸨母“打发李甲出院”的话,而且“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为了李甲,她甘愿受鸨母的咒骂,甚至直接跟鸨母冲突起来,足见其善良与热情。杜十娘的聪明才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她为了和李甲结合,做了周全的准备,精密的计划。她用计骗过了狡猾的老鸨,把出卖声色所得的金银财宝储藏起来,十分有效地使用这些财宝。她深知礼教的力量,估计会受到李甲家庭的反对,所以对以后的去处作了种种安排。二是她的多才多艺,文中有“‘""妙音,六院推首。’""风吟鸾吹不足喻其美”之语。当她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时,痛苦失望,但仍刚强而又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故意装扮得那样整齐,催促李甲快去兑过银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人江中,痛骂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指斥李甲“相信不深,惑于浮议”;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更痛心她自己关于幸福生活理想的幻灭,于是“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不惜以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反抗。杜十娘这种宁死不屈的行为,使我们进一步看出她的性格的刚强和坚毅。

2.李甲

放荡薄情、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

他已经到了快要被鸨母赶出去的地步了,这时,十娘却同他商量托身的事。如果他是个坚强而不自私的人,就会像十娘那样坚决地积极地想主意。但是,他不是这样的人。既能脱出困境,又能得到十娘,那当然是很好的事,所以他也去多方借钱。可是,他处处被动,而且一碰到困难就心灰意懒,垂头丧气,这说明他对十娘并不忠诚,十娘由于自己的努力,跳出了火坑。这事实上也是救了李甲,使他脱出困境,所以在返家途中,每谈到往事,他“必感激流涕”。可是,李甲这样的人,既可以因为惧怕“老父性严”而抛弃十娘,也可以在感到困顿贫寒的时候,把十娘当商品卖掉。孙富利用他的这些弱点,用毒辣的手段进行哄骗和破坏,说出“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这些耸人听闻的话,又辟出千金买十娘,这样一来,使李甲既可以不触父怒,躲避了“人之多言”,又有得到“千金”的代价,怯懦而又自私的李甲,当然就中了孙富的毒箭,走上了牺牲别人的可耻的自私自利的道路。

3、孙富

邪淫、卑鄙、狡诈、可耻的奸商

他一看到十娘,顿生奸邪之意,用计结识了李甲。当他抓住李甲的弱点:怕严父,怕封建社会舆论,又看清了李甲庸懦无能,便巧施伎俩,动摇和摧毁他和杜十娘的爱情,在满口“仁义道德”的幌子下用金钱来收买李甲的心

4鸨母

只认钱不认人,嫌贫爱富的下三流货色。

5.柳遇春

仗义疏财、真挚重情的谦谦君子。

6.李布政

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很重要,他反映了小说悲剧结局的社会根源,即封建礼教和传统世俗逼死了杜十娘。李甲怕、杜十娘担心、孙富利用他挑拨离间,这些都说明小说的主题是把矛头针对封建礼教即世俗社会金钱和门第观念的。就是一个社会悲剧。

(三)主题分析(略)

小说通过杜十娘对忠贞爱情和人身自由的追求,对人格尊严的维护,以及最后希望破灭而“怒沉”的悲剧,抨击了纨绔、富商视妇女为玩物的卑劣,揭露了封建等级制度扼杀人性的罪恶。

四.拓展延伸

学习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一) 一分为二法

1.李甲形象:放荡薄情、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 ——给予同情

2.杜十娘 :美丽、善良、聪明、坚强 —— 从良之欲过强,百密一疏,可谓:“智

者千虑,终有一失。”

(二)发展的观点

1.提问:有的同学对杜十娘这样的结局感到不满意,假如你是作家,让你重新设计情节,你会给杜十娘设计一个什么结局?

学生讨论作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 提供参考:★原谅李甲,夫妻重归于好

★投江后被人搭救,过上隐居生活 ★拿出百宝箱中的积蓄,创立自己的企业

★爱情面前不必讲自尊,再择嫁他人 )

2.思考题。

杜十娘的悲剧在我们身边广为传唱。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他还说过:“凡是愚弱的国民,和即使体格如何健壮,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可见无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不是悲剧,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才是悲剧。价值越大,悲剧越大。统观中外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就有把人不当人看,更不把女人当作人看。她们未嫁要贞,夫死要节,遇暴要烈。她们都为自己的幸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女人的命运大多以悲剧收场。试说出几部作品?

明确:中国的有:《孔雀东南飞》、《红楼梦》、《祝福》、《白毛女》等

外国的有: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 英国的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五.课堂练习。

阅读小说《庄教授与王经》,理回答问题。(详见单元测试题)

六.小结:

在这里我们看到很多象杜十娘这样不仅外表是美的,内心更是美的女性形象。她们只不过为了追求“人》的完美,却毁灭了,此情此景,你的心是不是感到有点震撼。如果有,作者的目的就达到了!今天我们和同学一起研究《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不过是想抛砖引玉,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试着和主人公笑声交响在一起,泪水汇

流在一起。他们身上那种的那种对于“人”的完美追求会影响你。长此以往,你一定可以成为“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感悟生命的思想者。”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杜十娘形象分析的鉴赏文。

板书设计

一.人物形象分析

杜十娘:美丽、善良、聪明、坚强的女子。—— 从良之欲过强,百密一疏,可谓:“智

者千虑,终有一失。”

李 甲:放荡薄情、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 也是封建制度下的迫害者,

给予同情。

二.拓展延伸

1.一分为二法的观点。

2.发展的观点。

三.课堂练习

阅读小说《庄教授与王经理》,回答问题。(详见单元测试题)

附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说课稿

说课人:管键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属于一篇自读课。本单元教学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和语言,所以,学习本课,有助于培养学生鉴赏小说人物的能力和鉴赏小说语言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分析杜十娘等人物的形象。

2.培养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3.学习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1.分析杜十娘人物形象。

2.如何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

二.说学生实际.

上节课,学生通过预习、听讲,已对本课的人物、故事情节有了大致地了解,同时,学生也观看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DVD碟片,对课文内容比较了解。但学生基础较差,分析人物和探究主题仍是学习的难点,所以,应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用具.

1.播放《杜十娘怒沉百宝箱》DVD碟片,有利于增强作品中人物的形象性,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课堂播放《杜十娘》音乐,有利于提升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

1.讲﹢练: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结合,做到教学有目标,练习有重点,确保课堂任务的落实。

2.讨论法: 学生小组讨论,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三)课时安排:共3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 (略)

(五)板书设计:(详见教案)

(六)作业布置.

写一篇关于杜十娘形象分析的鉴赏文。加强学生对本课重点内容的复习,巩固课堂成果。

四.教后反思(略)

【篇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以期以来,有人简单地把自读课与教读课的教学差异仅仅归于课时安排的长短,教学安排一课时似乎就是自读课的体现。其实,我认为:自读课与教读课教学的本质区别,应该还是体现在自读与教读理念是否真正实施上。为了充分发掘学生的自读能力,笔者在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时,曾特意一反传统,足足用了三课时。现和盘端出,以期求教于方家。

笔者把整个教学流程归为如下四个部分:畅谈自读之验→欣赏它山之石→抒写胸中之垒→交流快意之作。

一、畅谈自读之验

上课伊始,我即让学生畅谈自己的阅读体验。为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够多方面地畅所欲言,我切合课文特点用课件形式展示了“十二个最”的谈论方向:

1、你最感动的、最喜欢的、最反感的、最想说的、最先联想的、印象最深的人、事、情。

2、你最欣赏的、最不明白的、最有异议的思想和写法。

3、你认为最难读懂的、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和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这“十二个最”的提法或许并不怎么科学,但它包含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闸门还是一下子被灵动地打开了。想不到,课堂上学生的唇枪舌剑异常激烈。为不扫学生的兴致,我只好把原先准备二十分钟的发言,时间延长到了第一节课尾。

课堂上,学生迸发出了许多零星的思想火花:有学生谈到了课文中若隐若现的李布政这个人物的意义;有女生直言李甲的毫无主见、怎么、无能、儒弱的可鄙;有学生被身为妓女的杜十娘的纯情和自尊所感动;有学生把柳遇春和孙富对比起来评价,还有学生对结尾投江细节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有学生联想到了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妇女特别是下层妓女的地位;也有学生提出了对杜十娘的一些举动的不理解或者不苟同;更有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虽然,这些火花还是零星的,还不能说是课文的鉴赏,但是,笔者已经从中读出了学生的自读潜能。

二、欣赏它山之石

有了一定的阅读体验后,学生最容易产生一种写作冲动。于是,我因势利导,根据学生撑识水平和被推荐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等实际,积极向学生推荐了一组有关本文的鉴赏文章,用课件形式加以展示,诱发学生思考和借鉴:

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百宝箱”的多重象解读(广西桂林市龙胜县中学杨生春)

2、杜十娘的选择(转于“中学语文网中网”)

3、杜十娘之冤(陈洁,载于2000年第11期《大地》)

4、两处“严妆”描写的比较阅读(湖北省宜昌县三峡高中胡平)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欣赏它山之石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进一步启发自己的思维,吸取其精华,使自己的阅读体验比较科学地表达出来。我随即抓住学生欣赏别人佳作后的不平静的心境,诱导学生进行鉴赏文章写作方法上的归纳总结。很快学生就归纳出了“小处着眼,相处深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大胆想像,不拘束缚;多向比较,理性解剖”等等许多写作技法的体验。

三、抒写胸中之垒

在又一课时“欣赏它山之石”的基础上,学生的写作激清已成一触即发之势,我开始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研读性文章,要求多方思考,不可急于求成,最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回味思考空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查阅大量资料,进行深层次的阅读思考,再写成简短的鉴赏文字。

四、交流快意之作

“交流快意之作”是本课教学的高潮阶段,也是本课教学的总结阶段,可以说,前面三个阶段的教学都是在为本分阶段的教学奠定基础。笔者不敢草草收兵。

既然是交流,就应该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写单向的作品展览有着本质的区别。这里既需要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也需要生与师之间的交流。

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内容有各自创伤的体验和借鉴的收获,有时课堂改革的种种感受,也有鉴赏作品内容的展示(有片断式的、观点式的、全文式的等等),更有对交流的内容进行质疑问难的讨论;形式上,有按规定程序安排的交流,还有鼓励学生进行不拘一格的自由交流等等。

生与师之间的交流,始终是在贯穿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老师只是努力发挥着答疑解惑的作用,也没有强行学生接受自己的某种观点,着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科学氛围。

这次交流气氛热烈,收获丰厚。学生们运用了多种思维方法和视角,对这篇课文进行了多层次的阅读和探讨。有从杜十娘的美、智、善、纯、烈等方面进行取其一点来赏析这个人物的,有从李甲的疑、哭、色、食、贪、混等表现中去解读李甲这个人物的悲剧性格的;有为杜十娘的壮举叫好的,也有同情李甲的;有揣摩小说意图和技巧手,有分析孙富离间艺术的;有从柳遇春对杜雨娘前否后赞的态度看世态人情的,有从文中诗句和俗语引用俯瞰人生的;有呼吁揪出杀害杜十娘凶手的,有贯通古今上下追凶的;有给杜十娘指出生路的,有说杜十娘必死无疑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思想已经比刚开始谈论体验时要成熟地多,深刻得多,系统得多了。

这节谭,我时时为学生思想潮水的放纵奔流、创造灵感的频频闪现、美丽文字的尽情飞舞而深深感动着!我不禁为这些有个性思想的学生而欢呼而赞美了!这时,陶行知先生的声音在我的脑海里响起:“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我相信: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多给学生一片创造的天空,学生就可以成为我们崇拜的偶像!

最后,笔者还是少发些议论,附二篇学生作品来窥斑见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我读李甲的“四哭”

蒋珏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李甲偏是个爱哭的人。文中有四处提出了李甲的哭。

一是因筹金不成,李甲“见了十娘,默默无言”,接着“眼中流下泪来”。李甲周折六日并无铢两,双手空空,羞见芳卿。在四儿受十娘之托,把李甲从外扯回到十娘身旁时,李甲愧疚

万分,以泪洗面。在这里李甲因为世态炎凉、人情淡薄、饱受三亲四友之冷遇而哭;因为时日逼进,自己无能为力使十娘从良而哭;因为与十娘的真情得不到亲人的应允而哭。

二是在李甲身无分文时,十娘下锁开箱,取出“赠”银五十两,并宽慰道:“可稍佐吾夫妻山水之费矣。”“李甲且惊且喜道:‘若不遇恩卿,我李甲流落他乡,死无葬身之地矣。此情此德,白头不敢忘也!’自此每谈及往事,公子必感激流涕。”这是激动的哭,更是感恩的哭。可见,李甲是个通情达理、知恩图报的人。

三是李甲将孙富之策告知十娘时,说话前“扑簌簌掉下泪来”,然后“含泪而言”,“说罢,泪如雨下”。我们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李甲哭成这样,是因为轻信孙富之言,拘于礼法。一则害怕绝父子天伦、断手足之情;二则担心与十娘白头偕老会成泡影。足见他虽无主见,但还是个重情之人。况且他在听了孙富的一席话后并没有自作主张,欣然接受,而是答道:“小妾千里相从,义难顿绝,容归与商之,得其心肯,当奉复耳”。可见他不是真的昧了良好要将十娘卖掉来得孙富的千金。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四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后,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痛哭”,“又羞又苦,且悔且泣”。即使先前李甲有错,那么此时他的痛哭 也足能表达他的悔过之心了。只可惜十娘没给他悔过自新的机会,毅然投河自尽。

李甲为何偏爱哭?我认为李甲不是爱哭,而是不得不哭!李甲为了能与十娘永结同心,四处碰壁,百般无奈,不得不以泪洗愁、以泪倾诉、以泪惜缘、以泪驱忧。李甲的哭,是对无能的自责,是对无奈的宣泄,是对无助的呐喊,是对真情的缠绵;更是对封建礼教的鞭挞,对封建制度的控诉

【篇七】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导入:

听《杜十娘》插曲,引入教学:杜十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二. 介绍作家作品:

冯梦龙(1574~1646),苏州人,字犹龙,亦字子龙、耳犹,别号龙子犹、姑苏奴客、欧曲散

人等。其兄冯梦桂是有名的画家,其弟冯梦熊是太学生、诗人,合称“吴下三冯”。《苏州府志》卷八十“人物”中介绍:“冯梦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在科场中,他的命运不太顺利,直到五十七岁,才考取贡生。

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通俗文学家”。他曾改编长篇小说《平妖传》、《列国志》,鼓动书商购印《金瓶梅》;纂辑过文言小说及笔记《情史》、《古今谭概》、《智囊》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创作和改编了传奇剧本十余种,合刊为《墨憨斋定本传奇》;收录和编纂了民歌《挂枝儿》、《山歌》等等。而在通俗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三言”的编著。“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为“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

今天我们学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卷32,是“三言”中最优秀的作品

之一,也是代表明代拟话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

三、速读法 (设置本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抓取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快速阅读全文,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在阅读课文之前,先来看看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读书在庠(xiáng):古代称学校。

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中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入于北雍(yōng):明代称设在南京的国子监为“南雍”,设在北京的国子监为“北雍”。 游资已罄(qìng):完、尽。 愀(qiǎo)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黜(chù)逐:贬斥;逐退。 衣衫褴褛(lán lǚ):指衣服破烂,不堪入目。 钟馗(kuí):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 诟(g^iu)骂 :辱骂。 莲萼(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 赆 (jìn):临别时赠与、赠送或馈赠的财物。 亵渎(xièdú):冒犯,不恭敬 贫窭(jù): 贫穷。 收佐中馈(kuì):馈赠 屏(bing)去:退除;除却。

(文章中的生字词我们已经学习了,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通读课文)——答案相

近即可。

1、请同学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

杜十娘是京城名妓,久有从良之志意,自从遇见李甲之后,要求跳出火坑,从李甲为妻。她

以全副的身心、智慧和自己的钱财赎出身来,随李甲南归。可是李甲薄幸,出于个人利害的考虑,竟将杜十娘卖给了孙富。杜十娘看透李甲,看透世情,于是怀抱自己积蓄的万金之宝愤然投江。

借此来分析课文情节结构

1、

十娘有心欲从良(开头至"若翻悔时,做猪

做狗。")

2、众姐妹情深送十娘("是夜,十娘与公子议

及终身之事"至"各各垂泪而别。3、李甲薄情卖佳人("再说李公子同杜十娘行

至潞河"至"孙富教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 )

4

薄情郎愧失心上人("却说杜十娘在舟中"至"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5、李甲愧悔成疾孙富受惊而亡(最后一段)

2、请谈谈你最喜欢和敬佩谁, 最厌恶谁, 最憎恨谁?

3、杜十娘为什么要“从良”?

厌倦没有尊严、没有人格的妓女生活,希望摆脱妓女生涯,渴望美好的爱情,渴望正常人的生活。

4、杜十娘为什么要李甲去措办三百两(后来是一百五十两)银子?既然都成夫妻了,为什么还要瞒着百宝箱的真相?

A、用计考验李甲对她的真心;

B、不相信李甲,不希望她和李甲的爱情沾染上金钱的气息,她所渴望的是彼此珍爱与尊重的真情。

5、后来李甲痛悔了,杜十娘为什么还要“怒沉百宝箱”?为什么要孙富兑足千两银子后才“怒沉百宝箱”?

A、杜十娘看透了李甲的本性,她清楚地知道李甲此时的悔恨,并非为了山盟海誓的昔日之情,更不是因为自己的薄情寡义,而是为了这上万两的金银珠宝。而且杜十娘还要让他意识到千两银子与价值不下万金的“百宝箱”的巨大反差,让他在悔恨和痛苦中煎熬,惩治负心郎。

B、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杜十娘要他人财两空。

6、请同学找出与“百宝箱”有关的语言。(共五处)

(1)在赎身过程中,杜十娘拿出了“私蓄”一百五十两银子。

(2) 在出发前交给李甲二十两作为“行资”。

(3)杜十娘和李甲准备上路时,谢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这描金文具正是百宝箱,从“封锁甚固,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都让这小小的描金文具充满了神秘色彩。)

(4)甲为“行资匮乏正当愁闷”时,杜十娘开箱拿出了五十两白银。(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正面打开,但因李甲“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致使百宝箱又一次坠入云里雾里。)

(5)怒沉百宝箱。(这一次百宝箱才让李甲、孙富和旁观者一览无余,使李甲又羞又苦,且悔且泣)

小结:在整个故事中,百宝箱忽隐忽现,前几次出现,读者均不知箱中为何物,也不太在意,直到最后一次出现,读者才恍然大悟。我们再来一起看看“怒沉百宝箱”的片段(播放视频):

①思考:杜十娘在“沉江”之前有那些表现,说明她怎样的心理状态?杜十娘为什么要怒沉百宝箱?

当十娘知道李甲将自己出卖给他人时,便醒悟到自己选错了人,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她万分的痛苦失望,但又刚强而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故意装扮得那样整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入江中,指斥李甲的“见利忘义”、痛骂孙富的“破人姻缘”,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最后“向江中一跳”,不惜以死来表示对恶势力的反抗。

②思考:百宝箱代表了什么意义?

它不是一般的财产,而是一个被压迫、被蹂躏的妇女争取自由、幸福生活理想的寄托,是她热切向往新生活的思想的结晶。当杜十娘“做人”的希望破灭时,百宝箱也“消失”了。

③拥有“百宝箱”,还可以再重新选择,杜十娘为什么一定要自尽?

她渴望过正常的“人”的生活,渴望真挚的爱情。当她得知自己被卖后,那份洁净、高尚的爱的追求被击得粉碎,于是怒沉珍宝,举身投江,以此来表达她对不公平遭遇的抗争。这是纯厚的挚爱与金钱的对抗,在对抗中杜十娘是个失败者。

④讨论:杜十娘该不该沉百宝箱?

认为不该沉的同学大致有这样几种意见:为了李甲这种人不值得;怒沉百宝箱的做法不一定能打击到李甲;生命是最重要的,不应该轻视生命;还有金钱,还可以有其他的出路等。(这种观点也不无道理,因为追求幸福、追求真爱毕竟是杜十娘的生存目的,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有物质基础,也就是百宝箱。但是这种看法不太符合时代的特征,也不符合杜十娘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在文本中是不大能找到依据的。)

而认为该沉的同学的理由是: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能够报复李甲;能够保住自己的尊严;已经绝望,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等等。(虽然认为该沉的同学占大多数,但理由都不够充分,认识也不够深刻。)

十娘有一段血与泪的控诉,在这段控诉中,有两句话是最震撼人心的(“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郎君”是指谁?(李甲)指责李甲什么?(见利忘义、见利忘情)那么,作者要指斥的是李甲还是李甲这一类人?(一类人)所以说,李甲这个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也可以叫张三、李四,作者所要鞭策的是以李甲为代表的所有见利忘义、见利忘情......................的负心汉,是要把这些负心汉永远地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李甲、孙富以及....

两船之人的具体表现,第一层“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最后一箱“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痛哭,那孙富也来劝解。”“公子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谢罪”。在金钱面前,李甲可以说是原形毕露,丑态毕出。为了金钱可以不顾男儿的尊严,“抱持十娘痛哭”,何为“抱持”?(双膝跪地,双手抱住十娘的腿,痛哭流涕。)整个一副无耻的泼赖形象。而我们看看杜十娘,在自己如此辛辛苦苦地攒下的如此价值连城的珍宝面前,毫不动容,毫不吝惜地投之于江,在精神世界上,李甲等人是多么地可鄙,而十娘是多么地可敬啊!随着那强有力的沉江之声,我们看到了李甲的可耻,更看到了十娘的尊严和人格。 ............

7、深入探讨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性格的原因。李甲庸懦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冲破一切阻力去与杜十娘结合。李甲是个不独立,无一技之长的书生,他不可能脱离封建家庭去独立生活,所以柳遇春让他善待十娘的忠告,敌不过孙富拿其家庭压力来提醒他的挑拨之词。李甲的无所事事、不自立、柔弱怯懦,决定了他遇到了困难就犹豫;遇到压力就退缩;遇到小人的挑拨就动摇 。

对于杜十娘来说,她性格中本身含有矛盾的因子。她刚烈却不能自立,尽管有用不完的私房钱,她还是想把自己托付给一个男人。当然,这是那时的社会把妇女当作男人的附属品,妇女没有地位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如:,三从四德,只有休妻却无休夫。可是她的交际圈决定了她能托付终身的人是很难寻找的,也就是说她找个男人从良的行动本身就存

在一定的风险性。试想,常年住妓院的男子有几个能托付终身?偶尔光临妓院的人又怎能做到知己知彼、心心相印呢?此外,她富有心计、聪明之余又急于获得结果。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她在计赚鸨母后, 接二连三的考验李甲——让李甲筹集赎身银两,安置回乡事宜却不肯透露出自己的私房钱。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她又不断让步——自己拿出一半赎身银两,赎身后又先拿出二十两后拿出五十两作路费。直至李甲将她转卖给孙富时,她还对李甲抱有幻想。她“微窥公子”,寄希望于李甲能回心转意,难道是十娘傻吗?非也,一片痴情付流水!在杜十娘追求尊严的同时,她不自觉地把自己作为了男性的附属品。所以她虽有百万家私,却把后半生寄希望于纨绔公子哥李甲身上。尽管她在考验李甲,可是她忽略了李甲负自己的可能性;因而对可能出现的变故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她料到了家长的压力,却未料到心上人突然负心。

第二、杜十娘的生活遭遇和妓女的身份

名妓的身份决定杜十娘的悲剧,更震撼人心。在封建社会乃至当今,妓女是没有社会地位的,更谈不上有做人的尊严。对杜十娘来说,想要尊严,这无疑是件奢侈品。这也就注定了她要付出惨烈的代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名妓的身份让她与意中人李甲相遇相识相爱。也成为她与李甲结合的重要障碍。门不当,户不对。为李杜二人的悲剧埋下重要伏笔。

第三、以李布政为首的封建礼教

第四、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

小结: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真正原因:封建礼教和传统世俗。象杜十娘这样的风尘女子,在封建礼教和传统世俗的重重包围下,又如何能生存下去呢?她的悲剧的发生,是必然的,是一个社会悲剧。

四、总结。

杜十娘是“误入风尘,烟花巷柳难没倾城之貌。倾心李甲,翩翩公子竟怀寡义之心”,杜十娘已经随着滚滚的江水而去,但她的美丽会留在我们的心中,她的故事留给我们的思考还会继续,愿世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五、 布置作业

完成一篇五百字的读后感。

【篇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

湖南常德市一中杨智慧

设计理念: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篇自读课文,按常规一课时自读实在无以深刻理解课文。我以为,自读课与教读课教学的本质区别,应该体现在自读与教读理念是否真正实施,不在于课时的多少。为了充分发掘学生的自读能力,为了打破自读课与教读课的教学差异归于课时安排的长短的传统狭隘理解,笔者在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时,想特意一反传统,用三个课时来教自读课文。

设计特色:

培养学生对文言小说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 畅谈自读之验

上课之前,我即要求学生带着一双自读体验的眼睛去认真审视课文,我不做任何阅读导向,甚至连作者和其他相关材料也不提供,着意开放学生的自读思想视野。

上课伊始,我即让学生畅谈自己的阅读体验。为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够多方面地畅所欲言,我切合课文特点用课件形式展示了“十二个最”的谈论方向:

1、你最感动的、最喜欢的、最反感的、最想说的、最先联想的、印象最深的人、事、情。

2、你最欣赏的、最不明白的、最有异议的思想和写法。

3、你认为最难读懂的、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和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这“十二个最”的提法或许并不怎么科学,但它包含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闸门应该可以一下子被灵动地打开了。为了创造畅所欲言的氛围,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和推荐发言等畅谈方式,也可以自由发言展现个性思想,不必拘泥于所提示的谈论方向,也不必拘泥于谈论顺序,时间可以安排一节课。

二、 赏它山之石

有了一定的阅读体验后,学生最容易产生一种写作的冲动。为此,我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学识水平和被推荐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等实际,积极向学生推荐了一组有关本文的鉴赏文章,用课件形式加以展示,诱发学生思考和借鉴:

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百宝箱”的多重意象解读(广西桂林市龙胜县中学杨生春)

2、杜十娘的选择(转于“中学语文网中网”)

3、杜十娘之冤(陈洁载于2000年第11期《大地》)

4、两处“严妆”描写的比较阅读(湖北省宜昌县三峡高中胡平)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欣赏它山之石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进一步启发自己的思维,吸取其精华,使自己的阅读体验比较科学的表达出来。我随即抓住学生欣赏别人佳作后的不平静的心境,诱导学生进行写作方法上的归纳总结。课件展示随机小处着眼,诱机深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大胆想象,不拘束缚;多向比较,理性解剖”等等许多写作技法的体验。这也符合认识论中的由实践到认识的认知规律。

三、抒写胸中之垒

在又一课时“欣赏它山之石”的基础上,学生的写作激情应该成一触即发之势,我开始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研读性文章,要求多方思考,不可急于求成,最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回味思考空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查阅大量资料,进行深层次的阅读思考,再写成简短的鉴赏文字。

四、交流快意之作

“交流快意之作”是本课教学的高潮阶段,也是本课教学的总结阶段,可以说,前面三个阶段的教学都是在为本阶段的教学奠定基础。教者不敢草草收兵。

既然是交流,就应该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与单向的作品展览有着本质的区别。这里既需要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也需要生与师之间的交流。

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内容有各自创作的体验和借鉴的收获,有对课堂改革的种种感受,也有鉴赏作品内容的展示(有片断式的、观点式的、全文式的等等),更有对交流的内容进行质疑问难的讨论;形式上,有按规定程序安排的交流,还有鼓励学生进行不拘一格的自由交流等等。 生与师之间的交流,始终是在贯穿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老师只是努力发挥着答难解疑的作用,也没有强行学生接受自己的某种观点,着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科学氛围。

交流的有关内容可以先用课件形式制作出来。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