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高考议论文有文采 有文采的议论文或散文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高考议论文有文采

高考议论文的文采 作文指导(高三)

文采,是作文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的主要得分点。高考作文有文采,是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众所周知,议论文是以观点明、思路清、语言雄辩有力为特色的。符合这个特点的议论文,往往又会有干巴巴的不足。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高考作文,有其特殊的写作规律。因为要综合地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所以考生必须得综合地表达自己的多方面的写作才华。从实用的角度讲,高考议论文要做到有文采,必须学习一下苏轼的做法,学习苏轼“以词为诗,以诗为文”,来一点文体渗透。直白一点说,也就是让议论文带上一点散文的韵味,形成一种散文味的议论文。

下面结合2007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谈谈这种特色。

满分作文作文点评

细雨闲花皆寂寞 文人英雄应如是

北京考生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诗,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其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写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

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上,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这是一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我是……

山羊说:我是哲学家。

袋鼠说:我是拳王。

斑马说:我是健康活泼的英国皇家水兵。

狮子说:我是狮子。

读完这首短诗可以产生很多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我就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在不经意间燃烧起来,这小小的火苗却点燃了整个天空。”他只是一名大学生,然而他却从繁华的城市来到贫困的山区,用一个人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倾颓的教室,扛起了贫穷和孤独,也许他一个热的力量不足以使孩子们的眼睛充满阳光,但是爱仍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放大自己”也许使自己变得更空虚,更迷茫,我们无需炫耀什么,只要快乐的生活,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就足矣。

黑格尔曾自夸德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严谨自律的民族,在一位狂人的领导下,慢慢的走向战争的深渊。60年前的那幕惨剧仍会在生者的脑海中浮现: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在对往者的追忆中找到了道德的标杆,他们重新摆正好自己的位置,他们阻止时间淡去那痕迹,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还有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馆前的惊世一跪。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德意志民族的智慧里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塞万提斯曾说“永远不要哀叹,即使是一片树叶,也要用一生绿着,成熟一个金黄色的梦。”无论我们处在哪一个阶层,都不必哀叹,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方会彰显人生异彩。

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诗人用流水般轻扬的诗句,彰显着自己的位置。在黄沙飞舞的无边大漠,昭君用幽咽的琴声展现自己的位置。在白雪皑皑的俄罗斯大地,叶卡特琳娜二世用奔驰的铁蹄为人民争取更多土地来体现自己的位置。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在茫茫碌碌的生活中你是否会停下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找到了你自己的位置?

有人说位置决定价值。不错,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我们才能在浪顶峰间迎难而上,我们才能在合适的位置上大放异彩,为自己的理想开出一片天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这位骄傲的行者、浪漫的诗人。因为他的狂放才使自己的诗达到无人企及的高度。在歌舞声平的大唐,他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把吴钩看了,栏杆排遍”的辛弃疾,这位感伤的歌者,这位恨古人不知自己是狂人的行者。穿梭在苦闷和期待之中,他的诗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色的眼睛。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苏东坡,这位有着“打江东去的,浪淘尽”气势的男儿也有十年生死离别痛苦的感伤,他面对汹涌的波涛吟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叹。当我们回望过去,他的名字永远不会被我们遗忘。在那个群星荟萃的历史文坛,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嘶哑的心琴吟咏着苍白的诗“我是哲学家。”袋鼠挥着自己枯瘦的手臂说:“我是拳王。”而狮子却立于高峰之上说:“我是狮子。”弱者与强者的区别就在于此:弱者总是把自己幻想成别人,为自己的软弱找借口;而强者只做自己。

强者只做自己,所以项羽不学兵书,因为不愿只在军队后方指手画脚。他要学就学万人敌,只要他一怒视对手,那人便“目不能视,手不能发”,便“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项羽不愿做一个“孙膑”,他只愿做自己。在刘邦、张良之人在帏帐中“决策于千里之外”时,项羽却总是冲在队伍的最前方。楚汉之争,最后的胜利者是刘邦,但真正的强者却是项羽。

强者只做自己,所以陶渊明置“五斗米”而不顾,弃官归隐。一边是一县之长,无须亲力躬耕便可宽裕度日;一边是一介草民,凡是亲力亲为却不得温饱。可陶公却选择了后者,因为他只愿做自己。

陶公只做自己,于欣荣万物之间写下自己的诗篇,种自己钟爱的菊花。陶公虽已不在,但他的英魂却随着他清新的诗篇,伴随着清幽的菊花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溯。

强者只做自己,所以苏轼才会在权贵们一次次的排挤中斗志日增,文采日佳;才会为后人留下无数奔放的诗作,成就“东坡”之名。一边是荣华富贵,只要他屈服便可得;一边是谪居荒凉之地,若他仍执己见便只能如此。可苏轼却选择了后者,因为要做自己。

强者只做自己,所以武则天不愿只做个被摆在后宫的“花瓶”,她要让世人都看到真正的她。为此她用尽一切手段,把持朝政47年。她用自己的行动,用日益繁荣的大唐向世人展现了真正的自己。

武则天只做自己,虽然她为此失去原本闲逸的生活,但她却无悔。一个“曌”字,说出了她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大周的建立,让她做到了真正的自己。篡位夺权,改朝窃国,这本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大罪;但比起由一群庸才执掌朝纲,这似乎却是百姓的幸事。所以千年后的今天,人们仍在赞颂这位“开明女皇”。

强者只做自己,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为弱者所不敢为。所以强者才能成为强者。

乐天

【篇二】高考议论文有文采

从抒情文体到议论文体导向的重大进展―-从2011年高考作文命题看命题的历史走向(孙绍振)作文指导

孙绍振

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一出来,媒体就热闹了起来,一些文化明星不管对作文有没有真正的研究,就发表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如去年于丹的所谓“很当下”,就很外行的,以当下热点命题乃命题之大忌,因为最容易被猜,被套,而且很难不为主流话语所拘,被强迫说谎,或者以片面抒情代替全面分析,在命题专家中,已是常识。可惜的是,如此似是而非的议论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澄清,原因并不简单,这背后有一个很僵化的观念在作怪。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一披露,类似的评说又纷纷出笼。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新京报,居然采取了社论这样庄重的形式,指责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应离现实太远“与现实相关的命题,更是几近绝迹。”且不说,如此武断的说法绝对经不起推敲,明明关于“中国崛起”“乒乓球囊括冠军”“代买彩票”“袁隆平语录”等直接当贴近现实的命题并非个别,至于间接与现实接近的命题,如“期待成长”“仿真苹果”更是不在少数。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杞人之忧呢?原因从作者接下来的一句话中透露出来:“如果学生写出的是装腔作势、毫无诚意的文章,那么责任究竟在命题者,还是学生?”在这样的话语背后隐藏着一种逻辑,贴近感性经验性“现实”,学生就会写出真实文章,水平就高,超越感性直接体验,学生的文章就一定会“毫无诚意”“装腔作势”。这样的逻辑不但是机械唯物论加是狭隘功利论,而且在方法上是幼稚的单因单果的线性思维。事实上,十年前的“诚信”,可谓贴近现实,但是,胡编乱造,图解诚信者比比皆是:如,兄弟二人经商,一不诚信,虽得逞于一时,最后破产;一诚信,虽困窘于一时,乃笑到最后等等。

某些明星论者,断言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与往年“相似度极高”,有些题目“老得不能再老”,实在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事实上,今年命题,在导向上蕴含着重大进展。这种进展带着某种过渡性,因而比较隐秘,就是对于高考作文研究有素的王大绩先生在新浪网上评说,也只感到了某种量的变化。他以全国卷题为例:彩民垫资购买足球彩票,涉及到“诚信”,“和2001年不太一样,当年是一个年轻人过河的故事,以诚信为话题,(今年)涉及的范围比十年前更开阔。”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王大绩先生还是看走了眼。今年买彩票的故事,和十年前的诚信问题的寓言,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过河,在诚信、健康、美貌等七个包袱中,必弃其一,诚信与非诚信,绝对对立,不可兼容,是非自明,理想人格已为社会道德准则所规定,别无选择,而今年则有理想、合理合法分利和妥协等的多种可能。这就透露了一个新的苗头,那就是前者人格理想化,适合抒情,后者正面复杂的现实,而且有统计数字为据,则须要理性分析。抒情可以主观、逻辑可以片面,而分析,则是客观的,超越感性的,最忌片面而求全面。

从这一点上说,今年的命题就其总体来说,为理性分析,也就是议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前些年那种普遍被赞扬的作文题如“北京的符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要握紧你的手”“迈过这道坎”,“提篮春光看妈妈”等等偏向于抒情的题目显著减少,偏重理性议论者大量增加。

总体来说,今年的题目,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一如既往,比较适合抒情的,如山东题:这世界需要你,四川题:总想有一种期待,重庆题:情有独钟,江西题:孟子“三乐”。无可讳言,此类抒情题,在导向性与开放性的平衡上,水准落后于前些年。其偏颇在于导向性太明确,个性化发挥空间甚小。江西题虽为材料题,然而连主题都规定死了(孟子三乐,“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所幸,此类平庸题所占比例不大。更多的,是第二类,抒情与理性议论兼容,但是,更侧重于理性分析,如北京题:在各类世乒赛中包揽冠军,此题的特点是提出问题,荣誉与球艺发展之间的矛盾。天津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为文,立意的核心就是两种不同的效果之间差异,这和江苏作文题目“拒绝平庸”异曲同工,核心就是“不避平凡,不可平庸”的矛盾。事实上,这类题目,如果光是从抒情诗意方面着眼,是难以出格的,要考得有竞争力,局限于抒情肯定比较肤浅,如能在平庸与平凡的内在对立分析出二者转化的条件,主题才有可能深化。第三类,则根本上是理性分析题,也就是说,最适合作议论文,很少抒情的用武之地。浙江题,一代又一代的偶像,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当然,这个题目把矛盾提示得很彻底,可惜的是,题目的文字太繁琐,特别是最后的“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间直是画蛇添足,主题本来应该由考生自主确立的,命题者却在越俎代庖。当然,相反的情况,题意太模糊,如福建题以袁隆平的话为题,一方面,野外晒太阳,空气新鲜,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是梦想水稻长得像高梁。两个方面都是好事,构不成对立,难以直接进入理性分析,而抒情又很容易陷入显而易见的平淡。如果在野外劳作中强调艰辛,脚踏实地,则与梦想相反相成,思想空间就可能比较大。在这方面处理得比较理想的是上海题: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题目的对立面很鲜明,在字面上,互不相容,对考生的思辨能力挑战性很强,首先是,在相反(过去和没有过去)到相成的转化(现在中就蕴含着过去),其次是揭示出矛盾转化的条件(内在痕迹和记忆)。这个题目的发挥空间很大,大而至于自然史,民族史,小而至于一棵树苖的疤痕,童年心灵的梦想等等,都可能和当前外部的形态精神特征有因果关系。这样直接对立的素材,不但为理性分析提供了空间,而且有上升为哲理性的可能。当然,这样的题目,并不绝对排斥抒情,但是,缺乏一定的理性分析,抒情的诗意将失去基础。在此类命题中,和上海卷在哲理意味上异曲同工的是辽宁卷“ 哲学家拿一个苹果给同学们看,说这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么?有的学生说闻到了。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拿着苹果转了转,一个学生说没闻到,一个摸了摸问这是什么苹果?另一个说我感冒了。最后哲学家把苹果给大家传看,才知道是一个用蜡做的假苹果。”这里涉及的是主观预期和客观实在的关系问题,命题的重点显然是挑战考生的在对立面(客观的假和主观感知的真)中寻求转化的原因。属于这一类的还有广东卷的“回到原点”。应该说,在所有命题中,这个题目难度是最大的。题干解释说“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长河的源头,坐标的中心,事物的根本。看起来,指向性有点模糊。和上海题的“过去”“没有过去”直接提供对立面,而是把把“原点”的针对性隐藏起来了,“原点”所针对的是“当下”,“源”针对的是流、“起”针对的是终,“中心”针对的是边缘,“根本”针对的是枝蔓。把对立面还原出来,就不难分析,展开论述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这个题目对考生的思辨能力挑战性相当严峻,一般考生缺乏思辨修养,很可能把它写成强调片面的“不忘本”的抒情性文章。

如果可允许我命名的话,这类题目可以叫做问题性命题。就提出问题而言,这种题型和美国托福式和英国雅思式的命题类似:把一对难以两全的矛盾置于考生面前,逼迫其作理性分析。此类命题在比之往年显著增加:颇有新意的则是全国题: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从功能来说,这是一首典型的素质题,题目所提供的素材,比之湖北卷的“旧书”那样单纯到单调的命意,是如此丰富复杂,对于考生来说,在有限地时间里,确立一个独特的立意和建构有序的思路,其难度不亚于某些数理化的难题,如果对时事,对国家的命运从未有相当的关切,没有足够的感性体验和理性的概括力,连破题都很难,更不要说,将如此宏大素材顺利凝聚为贯穿到底的主题。这样的题目,考的就是议论能力,具体分析能力,思路的驾驭能力。从形式来说,则无疑在议论文体自觉的把握,抒情话语最多只能成为依附性的陪衬。

全国各省命题的水平,固然参差不齐,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那些比较缺乏发挥空间,比较容易流于片面性,甚至比较陈腐的,大体上都是倾向于抒情的,而比较新颖的,则是对智性具有冲击性的,也就是议论性的。这就显示了一种似乎是不约而同的动向,甚至是带着某种历史性的动向,那就是命题的抒情主流正在转化以议论主流,从文体上说,就是从审美 抒情散文向议论文转化。文体意识的强化,尤其是议论文体意识的强化,可以说是一大亮点。不少省一改过去文体不拘,改为限定议论文或者记叙文。所谓记叙文,其实就包含着抒情散文,这和往年并无差异,但是,对议论文的强调,这可以说是几十年来的首次。

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自实践的教训的。

长期以来,从中学到大学的有识之士都痛切感到高中作文普遍存在着追求华丽文采,而缺乏独立思考的倾向。思想苍白为所谓的文采所掩盖。在文体上,则表现为对议论文的基本规范缺乏起码的自觉把握。这固然与基础教育改革之初《语文课程标准》“淡化文体”有关,但是,课程标准的根本精神却是培养学生对一切现成的、权威的共识挑战和质疑的能力的。片面理解导致了实践的偏差,应运而生的则是一种被称为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记叙文不像记叙文的“四不像”文体。当然就文章的不拘一格而言,“四不像”中也有创造,也有才气不可羁勒者,并不能一概否认,但就高中的基本训练以及和大学衔接而言,议论文的基本素养则是不可或缺。此等素质上的欠缺,被近年来甚嚣尘上的所谓贴近中学生生活的命题观念所蔽,实际上是拘于感性,造成了积重难返的抒情、滥情、矫情泛滥,而思想则从理性的分析中产生,是不能不超越感性的,思维干涸的顽症病根在此。更为严重的是,感性泛滥在应试体制的催化下,居然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模式。

温儒敏教授对此等现象深痛恶绝,称之为“文艺腔”(这个命名是否准确,当然还有讨论的余地,因为大量中学生毕业连文艺腔都不会)他所谓文艺腔实在具体有所指,在答南方周末记者时他指出:“有位老师说自己找了三个名人——季羡林、霍金、苏东坡,让考生背熟这三个人的名言,经过排列组合,可以应对15个不同的题目。”(2011年5月19日该报)这其实还不够全面,有老师把这类套路归结为“名言会萃,名人开会”。更内行的,将此归纳为公式叫做“引、解、连、结”四部曲。“引”是引用名言,或名人故事,“解”是解释名言和名人故事,“连”联系实际(自己的,或者社会的),“结”是“春天里不要做秋天的梦”,接着又引海子的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这两句单独而言,都是相当精彩的,但是直接连在一起,却是、互相矛盾。第一句是主题句,从下文可知,是指中学生不要早恋,春天做秋天的梦,是不现实的,可是第二句,却是说春天已经很美好,和秋梦春做――不现实,逻辑上完全脱离节。下文又引罗曼罗兰的话“要向他人播酒阳光,首先要自己内心有阳光”,则又从自我转移到老师的修养上去。此等现象,实质乃是逻辑的断裂,在中学作文中比比皆是,原因均在于,对于名人名言缺乏逻辑的、理性分析因而,不能贯通为统一的思路,正是因为这样,强调文体重点在议论文体,重中之重在具体分析,(这一点,福建今年的命题表现得很坚决,难能可贵),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作抒情性的散文还是规范的议论文,都离不开概念的、逻辑的严密贯通,对矛盾的具体分析。本年许多省的高考作文命题注意到了这一点,是可喜的,基于此作回顾和前瞻,不能不说,这可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

张泉江

【篇三】高考议论文有文采

高考作文如何做到有文采

《高考作文如何做到有文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在考场作文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为自己的作文增添文采。

通过师生互动,提升学生在作文训练中自觉灵活运用多种技法来扮靓作文的文采。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的艺术魅力。

2、在师生互动的实践和感悟中以及精彩语段的陶冶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增加作文文采,扮靓作文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增加作文文采的四种技法。

2、灵活运用四种技法提升作文的表达魅力。

【教学难点】

在作文训练中灵活运用相关的技法使作文有文采。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课:高考议论文有文采

由南师大何永康教授在一次评价高考作文时说的一段话引出教学内容。

南师大何永康教授在一次评价高考作文时说过这样一段话:“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该有颗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个萤火虫都没有,那么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

向学生解释“文采”一词的内涵:“文采”的本意是华丽的色彩,是针对语言而言的。其实,讲究文采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诗圣杜甫更是追求“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境界,这里说的佳句指的就是文采的因素。

二、明确《考试说明》关于作文写作有文采的要求。

今年高考《考试说明》关于作文写作有文采是这样表述的:文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文句有表现力。

三、使作文增加文采的具体技法。

(一)、精心锤炼,用词准确

1、教师导航:词语是构成篇章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篇章的文采靠具体的词语来表现。因此在高考作文中,对文采的追求,首先表现为对词语的选择、锤炼上。唐代诗人皮日休说:“百炼为词,千锤为句。”词语用得好,可使文章收到字字珠玑、珠联璧合的表达效果。

2、学生实践:默读投影语段,找出精心锤炼的词语,并用心体会其内涵。

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白发苍苍,将会遭遇来自学习、生活、工作、社会等方面的磨难,它们会羁绊住我们前进的脚步,使我们步履维艰,停滞不前。人的一生,也会遭遇到无数的失意与坎坷,它们

会浇灭我们心头的火焰,使我们心灰意冷,茫然无措。可是,只要你能够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迎接挑战,那么,你前行的步伐就会越来越坚定,你追求的心灵就会越来越坚强。——《人生信念》

3、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出精当的评论。

(二)、句式错落,灵动自然。

1、教师导航:语言有文采,有时表现为一种变化之美,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句式的选用上,即通过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等多种句式的灵活搭配,追求一种参差错落、灵动自然的美感。

2、学生实践:教师声请并茂的朗读《史圣突围》一文的相关语段,学生在分析讨论变化多姿、错落有致的句式的基础上,体会灵动自然的美感。

万丈高楼堕足,扬子江心翻船,司马迁心惊肠断。一声惨呼,鬼神泣,天地愤。

高考议论文有文采

泪已尽,牙已碎,本以为你引刀自诀;身已残,心已钝,本以为你饮药自裁;朋友弃,亲人离,本以为你悲赴黄泉。而你却活了下来,坚强如山,意志如钢,在那个信奉士可杀不可辱的时代,在那个推崇名节重似命的时代。

文王拘而演《周易》,你想起了父亲临终之嘱;仲尼厄而作《春秋》,你想起了雄才多磨难;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又想起了百炼方钢;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你想起了梅花香自苦寒来,于是,你承受住了来自肉体和精神上的种种痛苦,发愤著史照尘寰。

3、教师总结:1、4段采用了长短句交互式用的散句,自由活泼,表意丰富;2、3段采用了对称和谐的整句,气势磅礴,感情充沛,将司马迁草受宫刑后的处境、心理、情感和意志表述得极为逼真和精彩,为读者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感氛围。

(三)、善用修辞,形象富丽。

1、排比酣畅,气势迫人。

⑴、教师导航:排比,似钱塘江怒潮排山倒海,似黄果树瀑布一泻千里,使万般情感奔涌而出。用于叙事,内容充实;用于抒情,酣畅淋漓;用于议论,气势充沛。无论哪种文体,使用排比修辞都可以充实内容,增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

⑵、学生赏析:放弃是一种美丽。火山放弃了活跃,选择了缄默,只为了一次叹为观止的岩浆喷发;流星放弃了永恒的闪烁,选择了划过天际,只为那次璀璨摄人心魄的瞬间燃烧;种子放弃了温暖舒适,选择了黑暗的土壤,只为那次破土而出的希望。——《放弃是一种美丽》

⑶、实战训练: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

2、比喻生动,化意为象。

⑴、教师导航:精妙的比喻,似春风杨柳,多情抚人衣袖;似江南烟花,柔曼沁人心脾。轻轻巧巧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晦涩为通俗。精美的比喻,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⑵、学生赏析:关爱是一盏灯,它可以使暗室中的人们获得光明,但灯的瓦数太大,也会灼伤人们的眼睛;关爱是一盆火,可以使寒夜

里的人们获得温暖,但火的温度太高,也会损伤人们的身体;关爱是一笔钱,可以使困境里的人们暂时获得了救助,但钱的数量太多,也会腐蚀人们的心灵。每个人都需要关爱,但关爱一应要有度。——《关爱要有度》

⑶、实战训练:以“人生”为话题,写一组比喻句。

3、比拟清新,富于人性

⑴、教师导航:比拟修辞富于情趣,使情感表现多样化,即可以使描述的事物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思想情感,将事人化,或将物人化,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⑵、学生赏析:春天,我想握住你的手!当冬天最后一抹雪还在山头,你就在融化的雪水里开始发芽,不顾雪水残存的那一丝冰凉,不惧夜晚里寒风的怒吼。春天,我想握住你的手!你化作柳叶,吐出一丝丝绿;你化作春风,吹醒冬眠的心灵;化作一缕缕阳光,催开桃花一朵朵。

4、对比鲜明,彰显主旨。

⑴、教师导航:对比修辞,一正一反,优劣分明。弹指一挥,乾坤排定,抵过多少赘词累句。对比运用得恰当巧妙,可是文章立意深远,说理凝练,给人一种“删繁就简三秋树”的干练之感。 ⑵、学生赏析: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假如当初蔡桓公虚心听取扁鹊的意见,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假若当初项羽能从谏如流,接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

【篇四】高考议论文有文采

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巧用比喻出美文(完)

高中议论文比喻论证作文训练指导 【比喻论证】

1 、比喻论证法。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2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 “ 本体 ” ,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 “ 喻体 ” ,联系二者的词语叫 “ 喻词 ” (像、是、如等)。

3 、比喻论证的几种方法:比喻描绘,比喻评价,比喻说理。

一、【注意问题】

(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议论文比喻论证训练指导

(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

(3)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二、【学会比喻描绘】

1 、取身边自然景物作喻体,俯拾之间,即成精彩。

如作者为了论证“平凡却自豪”的观点进行了精彩的比喻。

示例:我特别平凡 , 又平凡得特别 . 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 , 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 ; 我是大地上的一株花蕾 , 虽然并不芳香耀眼 , 可我为将要到来的开放而自豪 . 我平凡 , 却平凡得有价值 ; 我平凡 , 却平凡得有尊严 !

―― 2004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那一缕不泯的自豪》

2 、屈原投江这一段,为文者何止千万,唯有运用了比喻的形象描绘才可回味无穷。

示例:我无法想象 “ 剖肝沥胆效英才 ” 的屈原以一副怎样的面貌在汨罗江畔绝望的挺立和孤傲的苦吟。《离骚》名垂千古,有人说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与超越,我想屈原更是以一种青鸟折翅的悲伤徘徊在绝望里,通身的长袍翻飞在朔风中,以一种不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超越了偏激与豪迈,纵身跃下了汨罗江

――任艳《折翅的青鸟》

3 、要写“跑的体验”却从他物的比喻入手,形象的描绘中一步一步靠近主题。如 2005 湖南高考优秀作文《那鱼那鹰那人》。

示例: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条鱼,我要努力寻找离开水的出口。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鹰,我要全力飞出蓝天的庇护。

我就是我自己,我要跑,跑出父母的视线,跑上自己的轨道。

―― 题记

三、【学会比喻说理】

1 、学会用相似的事例论证正在论证的事例。

示例:可谁能说得清呢?就像姬发摆脱不了侮辱,史迁回避不了宫刑,苏轼逃脱不了诗案,都是上帝有意安排一样,嵇康的死何尝不是一种超脱,何尝不是一种将易于腐朽的肉体涅磐为永恒的精神的方式呢?

―― 2005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暗夜的绝响》

2 、学会在喻体中表情达意。

如为了论证“有双赢才能共辉煌”山东的考生运用了精妙的比喻。

示例: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 , 也应明白 , 一枝独放不是春天 , 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 , 也应明白 , 一株独秀不算英雄 , 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

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 , 也应明白 , 一船独行不算风景 , 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

―― 2005 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双赢 , 你我共辉煌》

3 、比喻说理铸华章。

如为了说明“双赢的重要性”,作者运用了深刻的比喻。

示例:自私利己 , 愚者之见 ; 打造双赢 , 智者之举 . 双赢 , 那是信心的基点 , 那是力量的源泉 , 那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 , 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 双赢 , 使你我共辉煌 . ―― 2005 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双赢 , 你我共辉煌》

4 、不着痕迹,笔法自然,展现文字功底。作者为了说明“人要坚守良知”这一道理,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笔法。

示例:在我们的心里总有一盏灯,时时闪耀着温暖的火花,照亮我们心底的仁慈。

在这世界上总有一群人,时时守望着那盏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让它照亮冰冷的角落。 ――宋静海《守望心灵的灯》

四、【学会比喻评价】

1 、学会联想与想象,用精彩的比喻去评介人物。

如昭君上殿,本是很短的一瞬间,为了表现昭君那与众不同的自信,作者运用了精彩的比喻。 示例:昭君昂首上殿的那一刻 , 注定一朵曼陀萝花灿然开放了 . 只是一朵普通的花 , 并非金雕银塑 , 可它的光芒 , 却足以使所有金银黯然失色 .

―― 2005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那一缕不泯的自豪》

2 、学会精雕细刻,用细腻的笔法、比喻的手段去评价人物。高考议论文有文采

示例:一盏昏暗的油灯,照亮了司马迁紧锁的额头,激昂了许久的心绪从跌宕的血液里渗出,化为指尖笔触下一个个绚目的字眼,坚实地填补着那单纯的理想,一只蝼蚁不知年有春秋,石上苔衣不知日有夜昼。而他,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却走完了整座山林。春花开了秋月清,冬阳落了夏虫鸣。而波光潋滟的《史记》却宛如一道盛宴,穿透了流水般的岁月,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巨匠。

――吴迪《挣脱死亡的绝唱》

3 、高超的比喻在于恰当地扣紧主题,如 2005 年以“风头,猪肚,豹尾”为话题的一篇满分作文中的一段。

示例:当我们不再用近视的眼光紧盯历史时,就会惊奇地看到:那一霎间,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似乎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彻天地的绝响。是的,嵇康并没有凤头般闪亮的初始,也没有猪肚般的厚重的过程,但是他却用音乐、用骨骼、用品性,写下了当权者的懦弱,写下了读书人的自尊,写下了自己光辉人生的最后旅程。于是,历史由此留下了中国知识分子最为骄傲也最有个性的篇章 ―― 魏晋风度。 ―― 2005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暗夜的绝响》

方法总结 :

使用比喻论证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

1、要学会联想和想象;要注意从一个高度上去认识问题。

想象(联想)训练:

示例:昭君――(联想)――曼佗罗花

人还可以象什么?

人――鼠标(要像鼠标那样点击自己的良心)(提示:从身边的事物取材)

人――黑板擦(要像黑板擦那样擦出人生的污点)

人――小草(平凡之中焕发着生命的坚毅)(提示:善用大自然这个无尽的宝藏) 人――梅花(在严寒之中尽展飒爽英姿)

人――青松(在大雪之下挺立不屈的品格)

人――火炬(要像火炬那样照亮曾经黑暗的世界)

2、找到不同事物的相似性。

示例:嵇康之死――带给世界震动――鞭打着腐朽的王朝――华贵美丽的豹尾

诗案中的苏轼――(小心翼翼)――徘徊的孤鸿

议论文比喻论证训练指导 &n

宫刑后的史迁――(沉默坚毅)――坚强的磐石

放逐后的屈原――(英雄悲路)――折翅的青鸟

风雪中的苏武――(执著坚守)――不倒的胡杨

3 、要恰当地描绘相似事物(喻体)的特征来表现本体。

示例:良知――灯(灯温暖、光亮,可以照亮世界,照亮心灵。)

人生――白纸(白纸空白、单纯。要去填写,要去充实。)

生命――歌(歌曲有低缓,有高亢,要从容吟唱)

精神――丰碑(挺立,不朽,可以感召后人,引领来者。)

4 、注意无论怎样比喻都要扣紧主题。

议论文比喻论证训练指导

五、【优秀喻证段落】

喻证文段一:

中心:赞奉献精神

我们知道,人们赞美春蚕,因为它吃的是叶,吐出的是丝,终身闪耀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人们赞美老牛,因为它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索取甚少,奉献的甚多,终身劳而不辍,死而后已。人们热爱太阳,是因为它把无穷的光和热无私奉献给了万世万物。人们歌唱母亲、老师,怀念雷锋、焦裕禄,把解放军称为最可爱的人,原因只有一个:他们都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奉献的人生,才是伟大、幸福和快乐的人生。

喻证文段二:

中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人不应认为个人力量渺小,而不去承担改造社会的责任。 社会好比一个人的身体,而我们每个人就好比它的一个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发挥了作用,整个身体才会健康,生命才会存在。一个人比之社会是小的,但一个人的作用却是不能忽视的,个人力量是小的,但个人的精神却往往能在社会中折射出夺目的光彩。广大的人民群众、工人、农民、战士……也许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更没有记下他们的功勋,但他们贡献了全部的光和热。正如无数无名的小星才聚成了浩瀚灿烂的星空,没有他们,夜空将是何等暗淡。我们每个人就是社会的一颗无名小星,如果大家都存在那种个人力量太小的思想,而不愿奉献光热,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吗?

喻证文段三:

中心:“自由”谈——自由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自由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不受约束的绝对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词中就生动的诠释了自由的相对性。鹰在天空翱翔,鱼在水里畅游,是何等的自由自在。如果反过来,把鹰置于水中,把鱼放在天空,那么,它们非但得不到自由,而且连生存都不可能。它们的自由都受着空间环境的制约呀。风筝只能在长线的牵制下,才能在空中自由飘动,翩翩起舞,倘若它抱怨长线对它的制约,并一味把长线扯断,那么挣断线的风筝,不仅没有得到的自由,反而要一头栽进泥潭,再也不能飞了。大至一颗颗行星,一旦脱离了它们的必须遵循的运行轨道,将很快变成一颗流星,在与其它星体碰撞及大气的摩擦中化为乌有。任何事物的自由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便是大自然的法则。 人类也是如此。社会愈向前发展,生产水平愈高。技术愈进步,人们的自由就愈大愈多。但同时,管理也愈科学,纪律法规也愈多愈严。没有路的时候,人们可以到处走,但走起来却很费劲。修路架桥,驶车乘马,走起来自由多了,但跟着就出现了维护交通安全的法则。“红灯停,绿灯行”,“车马行人一律靠右边行走”,否则就予以处罚。有了航海的船舶,人们在海上就自由多了。但航海必须沿着一定的航线行驶,否则就要触礁沉船,葬身海底。同样,火车只有分寸不离地沿着铁轨运行,才有呼啸奔驰的自由。

由此可见,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唯有增强纪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习惯,尊重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以及他人的自由和权利,你才能拥有最大的自由。

喻证文段四:

中心:逆境成才

逆境能压倒弱者,也能造就强者。在逆境中同困难搏击,能磨练意志,强化毅力,提高才智,培养崇高品德。青松之所以能在风暴的袭击下傲然挺立,是因为它是在与风暴和雷霆的搏击中生长起来的;温室里的花朵之所以一遇风霜就枝零花落,是因为它们从未经受过风霜雨雪的考验。锋从磨砺出,逆境造强者。不磨不利,不炼不纯,不锤不坚。

道路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先驱者披荆斩棘开辟出来的;钢铁不是从地下直接挖出来的,而是在熊熊的大火中熔炼出来的;老练的舵手是在与大风大浪、激流暗礁的拼搏中闯出来的;英雄战士的钢筋铁骨,都是从艰苦卓绝的境遇中锻炼出来的。

逆境有如炼金炉,困难恰似磨刀石。逆境之所以能够造就强者,是因为它迫使人们去斗争,去锻炼;去求索、去提高。要战胜困难、艰险、灾难而改善处境生存下来,就必须成为强者,否则就会被逆境吞噬。强者,只有强者,才能在逆境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冲出逆境,改造逆境。

喻证文段五:

中心:说“谦虚”

你见过山谷吧,它的周围是高高的群峰,而怀抱中却无比的深沉空阔,因而才容纳了高山溪流的大小流水,沉积下肥厚的沙石泥土,孕育出森森万木,茫茫菽麦,花香鸟语,大自然的万千气象尽在其中,这就是虚谷的妙处。

“满招损,谦受益”。人也应该虚怀若谷。人有谦虚的品质,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激起强烈的上进心,去取长补短,永不停息地追求进步,永不满足地探求知识,古今中外众多杰出人物,哪一个不具有谦虚的美德呢?

喻证文段六:

中心:论“压力”

诚然,压力给人以紧张、重负,让人感到烦燥、焦灼,甚而痛苦难受,以致于弱者压垮了、摧折了,这便是一些人憎恶它的原因吧。然而,我要说,压力是一种意志的磨刀石,是一种进取的推动力,是一种成功的催化剂。的成长、成材需要压力,生活中还是多一点压力好。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飘悠悠”。只要给你的肩头压上一副重重的担子,你就会走得更快、更稳,一步一个脚印。矿山工人的机电钻靠后面的压力,才能钻入坚硬的岩石;钉子没有重锤敲击的力,又怎能钻进坚实的壁缝呢?

物性如此,人事也是这样。陈毅老总有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有了风霜冰雪的威压凌逼,松柏才进化得凌冬不凋、青翠挺直。青少年朋友,不要再憎恶压力、逃避压力,要积极乐观地迎接它。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世间最顽固,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自我假如你战胜了自我,便战胜了一切。”这话确是至理名言。这里的“自我”即指一个人自身思想、性格、品质上以及灵魂深处隐藏着的种种毛病和弱点——诸如惰性、依赖、自由散漫、贪图安逸、自卑、自负等等。要战胜“自我”的确是不易的,除了主观的自我努力外,最有效的莫过于来自外部的压力。

朋友们,请你正视压力,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之下,努力地锻炼自己,铸造自己吧

喻证文段七:

中心:善听有益

一条河,只有不断吸收身边小溪馈赠的流水,才能惊涛澎湃,奔流不息。一个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俗话说:人无完人。那么人要想填补自己的空缺,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就必须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在顺境中,善听可以使你保持冷静的头脑;在逆境中,善听可以使你鼓起奋进的勇气。善听是一座虹桥,会缩短心与心的距离;善听是一扇窗户,会让你发现新的洞天。喻证文段八:

中心:枝繁叶茂赖根深

我们知道:一棵树,根只有深深扎入泥土,树才能巍然挺立,风吹不倒,雪压不垮,酷旱不死;根,只有发达广布,树才能有充分的水分、养料,发展到枝繁叶茂,婆娑多姿。所以深根广布,正是参天大树的挺立这本,生命之源。因此,我想到了打好基础于成就事业的重要性。

基础的东西,对事物的发展壮大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进取的动力,是事业的基石,是通往理想的阶梯,是未来成功的前提条件。

五、【巩固训练】

1、以“真情”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

[参考答案]:游子的千层底里缝进的是亲情, 黄鹤楼 上遥望不归的是友情,千里孤坟埋不住的是爱情。敢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是人生的灵魂,是人生妙章中最重要的一笔。没有亲情,犹如酷寒的冬季没有结束的日期;没有友情,犹如漂泊不定的小舟没有避风的港湾;没有爱情,犹如黑夜里的寒月没有温暖和光明。

2、以“生命”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

高考议论文有文采

[参考答案]: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君不见李太白、杜工部之一生,浓墨泼洒,铸就生命之伟大;裴多菲、雪莱之一生,淡笔轻描终写尽生命之真谛。君不见轻音浅唱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歌猛进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生命是山,我们无法预估它的长度,我们却可追求它的高度。生命是路,它是由一块块不起眼的沙石组成的,而不是铺金布银,平平淡淡中尽显生命之完美。生命是一叶扁舟,航行于茫茫沧海之中,只有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会迎来明天海上初升的太阳。

【篇五】高考议论文有文采

让高考作文“有文采”的七大秘诀

让高考作文“有文采”的七大秘诀

作文天地

05-28 1555 :

让高考作文“有文采”的七大秘诀

“文采”,意思是“华丽的色彩”,但是“有文采”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

华丽,它需要思想做支撑。“有文采”概括起来应具备如下特点:(1)富含哲

理,耐人寻味。(2)富于变化,错落有致。(3)节奏感强,朗朗上口。要使你的

语言具备上述特点,需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一、巧用修辞

修辞的作用就是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修辞会使你的语言文采斐然。

1、巧用排比高考议论文有文采

排比就是用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串

地排列在一起,用以增强语势,抒发感情,给人以整饬美。如:

(1)“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

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孝心无价》)

(2)思想是人生的一种的境界。浮躁的生命容不下浩瀚的思想,浅薄的生命

装不下广博的思想,低俗的生命不理解崇高的思想,渺小的生命仰望于伟大的

思想。思想形成在博览群书后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产生于历尽艰辛后的总

结经验,独辟蹊径。(《思想是智慧的路标》)高考议论文有文采

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排比修辞,(1)段从不同角度阐述什么是“孝”,告诉读

者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因为“孝”是无法弥补的。(2)段运用排比修

辞,使整段文字朗朗上口而又富含哲理。

2、巧用比喻

比喻是用具体、浅湿、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为喻体,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或理。比喻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比喻会使你的语言文采斐然。如:

(3)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挫折中的一阵清风,当你惊慌失措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凌乱的思绪;母亲是荒寂时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沁人心脾;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辨不清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母亲》)

(4)我的生命是一条船,母亲是长天,父亲是大海,老师是风帆,朋友是港湾。于是我有了无限的感动和无穷的幸福。岁月如歌,余音绕梁;好友如诗,句句悠扬。(《感谢生命》)

两段文字把比喻、排比相结合,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深刻化,让读者明了于心又回味无穷。

3、巧用拟人

拟人可以使枯燥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因而能增加语言的审美效果。如:

(5)旷野上,树林忙着做插画,野花赶着绣彩图,春草蔓延漫生,更行更远,没有谁能阻碍住她行路的脚丫,而鸟在空中配着它的画外音,解说给匆忙行走的云听。(《春草散章》)

(6)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春之怀古》)

上面两段文字,用拟人的手法把春天的到来写得有形有声有色,在笔下春天会笑会唱会行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之图。

4、巧用对偶(对仗)

中学生写文章,当然要以散句为主,但是全用散句就难免单调、散漫,显不出文采。“物相杂故曰文”(《易经系辞》),因而散句中要杂以对偶句、对仗句等。这些整句庄重有力,匀称谐调,能增加文采。如:

(7)历史是一段长长的有始无终的距离,它贯穿着人类的血脉,沉淀着先人用生命写给后人的启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随着日月的更替,让人们深味着其中的永恒。(《距离产生美》)

上面这段文字使用对偶句,整段文字整散结合,参差错落,既有流畅的旋律,又有铿锵的节奏。

(8)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无悔的付出》)

这段文字精练生动,寥寥数语把左思的勤奋表达得淋漓尽致,其功劳在于巧用了对偶这一修辞手法。

5、巧用通感(移用)

通感就是一种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类感官上去,使各种感官彼此沟通的一种修辞格。在日常生活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动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9)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于我的苦痛。(《为了忘却的记念》)

(10)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长江三峡》)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高考议论文有文采 有文采的议论文或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