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高中作文 zuowen 4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设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71回本)第10回,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教材的编写以文本为例,文学史、文学常识蕴含其中,所以本文的学习重点一是了解有关《水浒传》的文学常识,二是选文的重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景物描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理情节、获取表现人物性格及风雪描写细节的文本材料。

2、合作讨论:把握人物性格发展过程,赏析环境描写及细节描写艺术。

3、深入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具准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施耐庵及《水浒传》。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由戏说四大名著导入。(见课件)

二、介绍《水浒传》

1、施耐庵:略

2、相关史实

以北宋宣和年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原型,宋江确有其人。宋江起义最终失败,但其影响深入民间。南宋以来在封建压迫之下,广大人民中间,以口头创作为主要形式逐步形成了许多赞美起义人物的故事传说。关于宋江起义失败的结局,史料有三种不同的说法——被招安(即水浒传中结局)、被擒拿、被残杀。关于宋江军队征讨方腊的说法也曾有人质疑。但不管历史的真实面目如何,关于起义军的美谈在南宋当时极为兴盛。当时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故事流传。

3、《水浒传》人物描写艺术

《水浒传》因其刻画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成为文学史上一枝奇葩。

花和尚鲁智深: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有时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豹子头林冲: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忍无可忍才被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黑旋风李逵: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

那么,小说是如何塑造出这么多经久不衰到今天还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形象呢?

(一)、在生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施耐庵很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往往会把人物放到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叙述具体情节,描写人物行为来表现人物性格。每个水浒英雄逼上梁山的过程,都有生动曲折的故事,而这情节又恰恰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不同的情节安排又与不同的性格刻画相适应。例如第十六回中“智取生辰纲”一节:“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一心希望凭借浑身本领“博个封妻荫子”,然而命运多劫,先是失了“花石纲”,又在盛怒下杀了泼皮牛二,被发配充军。后得梁中书抬举,把押运生辰纲的重任交给他。只要完成这个任务,前途一片光明,他的命运也似乎“柳暗花明”了,离志得意满的日子不远了。可是他太急功近利,又有点暴躁,终于导致自己和众军士矛盾激化,饶是他精明能干,终敌不过吴用等七人的足智多谋、团结迎战,所以丢了生辰纲。小说在情节中展示出人物性格。

(二)、用浓墨重彩的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1、动作描写。“武松打虎”(第二十二回)可谓是《水浒传》中最经典的动作描写: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

作者之所以能把武松打虎的经过写得如此具体、精彩,这主要归功于作者善于捕捉人物的动作。武松的”闪、轮、劈、丢、揪”等一系列动作的贴切运用,写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急,有力地突出了武松的武艺高强。从这里,我们也发现选择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动作来写,最能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此外,作者把老虎的动作“一扑、一掀、一剪”也写得惟妙惟肖,让人读后如临其境,为武松捏一把汗,作者对人物动作的观察是细致而敏锐的,因而文字写得干净利落、情节曲折生动。

2、语言描写。请看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道:

林冲喝道:“好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在陆谦告饶推脱后,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他把陆谦身上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作者为什么对此写得那么细,而且在杀人前还要发表一个宣言,这是为了表达林冲杀人的革命性和正义性。第一,分清主次,先杀两个随从,再集中力量杀主犯;第二,不能不明不白杀人,先问罪、谴责,杀得光明磊落、理直气壮;第三,三人杀法不同,详略有别。若换成李逵杀人绝不会啰嗦,不同的英雄杀人杀得不一样,同一个英雄杀不同的人杀得也不一样。林冲杀人使用了不同的武器,那把解腕尖刀,在小说中几次出现,最后用在了杀主要仇人陆谦身上。

3、心理描写。话说宋江私放晁盖后,宋江见到官府公文,第十九回有一段很传神的心理描写:

“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涛观察;又损害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於法度上却饶不得,倘有疏失,如之奈何?”

这段心理活动中传递出两个信息:第一,宋江作为一个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每一件事情都是灭九族的的罪,虽然前面是事非得已,可是到了现在已经是不能够回头了;第二,宋江担心晁盖等人,怕他们出了疏忽和闪失,心中有种隐隐的操心。这是一对矛盾,从理上讲,晁盖等人于法度上饶不得,从情上讲,却不愿他们出现闪失。这是宋江很真实的的心理,也是宋江复杂人格的外在表现。

4、环境描写。

见课文例子。

(三)、用过目难忘的绰号来烘托人物形象。

施耐庵的《水浒传》开创了英雄侠义小说称呼人物的一种传统,即为小说中人物取绰号来标识传扬此人物的长相、武艺、出身、才智、本领、品性等。《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个个绰号响亮。及时雨、一丈青、小李广、智多星、拼命三郎……个个精神,个个有味道。

“智多星”是吴用的绰号,梁山农民革命军能由小到大,攻城夺县,闯京破府,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义军的每件大事,每次战斗,几乎都由他来谋划。他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唯有“智多星”这个名号才更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符合社会理想和审美追求。

“黑旋风”李逵能使两把板斧,勇猛而忠诚,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坚强的斗争意志。他是一团仇恨的烈火,是一股扫荡黑暗势力的旋风。在众多英雄中,他上梁山是最痛快的一个。作者怀着高度的热情,创造出这个反抗性极强的农民英雄形象。这个“黑旋风”绰号契合人物的思想性格。

鲁迅先生曾指出,“梁山好汉的诨名(绰号)不过着眼于形体,并不能提携人物的全般”邓骏捷也说:“(水浒)人物行为未有充分印证出绰号所代表的性格特征,或流于表面化。”其实作者不是单纯以绰号揭示人物性格,而是赋之了绰号更深刻的功能,即借此弘扬英雄主义,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民族英雄的呼唤和渴盼。《水浒传》人物绰号以独特的形式通过两种主要方式反映了这一社会民族心理,表达对正义英雄、民族英雄的赞美。

三、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林冲原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他的上司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他们设计使林冲买了一把宝刀,又传高俅的命令,说高太尉要看那宝刀。于是林冲奉命带着宝刀去见高俅,没想到竟被他们诬陷为“行刺”的刺客,无辜地被刺配沧州。在路上,陆虞候买通押送公人董超、薛霸,多次要杀害林冲,被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林冲刺配沧州后被派去管理天王堂。不久陆虞侯又贿买了沧州的管营、差拨,调林冲去草料场,想借机烧死林冲,林冲被逼无路可走,终于走上了杀人报仇的道路,这便是节选部分的情节。后来林冲辗转到柴进家,躲避官府的追捕。由于官兵追杀很紧,柴进就把他介绍到梁山泊白衣秀士王伦那里去。从此以后林冲才加入到农民起义的队伍中去。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梳理情节。

2、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解文意,梳理情节。

1、请同学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同时思考问题:根据情节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同时注意标出林冲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句子。

2、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沧州遇旧——序幕

第二部分(第2-5段),买刀寻敌——开端

第三部分(第6-9段),接管草料场——发展

第四部分(10-12段),雪夜报仇——高潮、结局

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的性格。

(一)第一部分:

本段中主要插叙回顾了林冲的哪两件事?分别表现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1、资助李小二——正义感,侠义精神。

2、得罪高太尉,高俅生事陷害,刺配沧州——忍受屈辱、善良安分、不愿反抗、软弱动摇。

(二)第二部分: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沧州,远离京城,高俅又指使人密谋陷害。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得知情况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什么性格?

1、那泼贼敢来这里害我……骨肉为泥。——怒火中烧

2、买把解腕尖刀……“三寻”——当迫害在眼前时,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3、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失去警惕性,反抗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三)第三部分:

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阴谋,欲置林冲于死地,但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

1、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心有疑虑

2、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放松警惕、随遇而安

3、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充满幻想

(四)第四部分:

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当草料场起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时,他才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也只有到了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五)对照板书小结人物性格,引入问题:回看林冲走过的道路,从东岳庙到梁山泊,是什么大原因使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杀人反抗的路?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1、林冲的性格特点归集起来为:安于现状、逆来顺受,不满于封建阶级的黑暗统治,有正义感,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2、“逼”。高俅一步一步逼,①相国寺里辱娇妻②白虎堂上遭陷害③野猪林里谋杀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林冲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初醒。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六)、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廷的腐败。

二是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景物描写

2、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一、鉴赏景物描写

(一)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风雪的?

点拨: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二)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二是推动情节发展。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探究性学习: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而具体的描写的一种手法。其作用主要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好的文学作

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在这①陆虞候和富安“闪”进李小二的酒店,行动鬼鬼祟祟,引起李小二怀疑,偷听及报信,引出林冲满街寻仇人的情节。

②林冲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反拽”好门上“锁”了,等回来一见草厅被压倒,便“探”半身去“摸”。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的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说明草料场起火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这就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

③林冲躲进山神庙后,“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为下文的“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了伏笔,使陆虞候三人只好站在庙外说话,也使得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这才促使林冲起来反抗,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④林冲有刀枪不离身的特点。他同差拨取路投草料场时“带了尖刀,拿出条花枪”,去山神庙安身时也是用“花枪挑着酒葫芦”,这才有最后“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些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情节顺理成章地进行。

⑤有关方向位置的细节,看似随意,实际上对情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的行动却是由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看似随意,却至关重要。

第四课时

一、回顾总结,回味体会。

二、处理练习

王玉兰

【篇二】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父母的心》教案

课文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听说读写和语文实践活动。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参考书》中编者这样说明编写设计目的:“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学习过程,自己探索学习方法,联系学校和家庭生活,沟通平行学科;注意留足空间,增加弹性,为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因此,在备课与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引导组织学生注意掌握必须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并且注意链接生活,在生活的大舞台上学习、运用语文知识。

《父母的心》选自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该单元的主题为“至爱亲情”。编入的课文依次是朱自清的《背影》、黄飞的《甜甜的泥土》、刘义庆的《人琴俱亡》、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和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这些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亲情的伟大,读来感人至深。《父母的心》是本单元的一

首先,我的教学对象是普通的乡镇中学初二年级学生。班级内,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总体来说偏差,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两极分化较大。第二,在教学《父母的心》这

深思熟虑后,笔者在教《父母的心》这以文本教学为基础向现实生活适当延伸,同时兼顾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将文本教学延伸至把握作者作品共同的风格,把教学过程艺术性地安排为有内在联系的三个教学板块:第一块,课内教学——《父母的心》的文本教学(18分钟);第二块,把握作者作品风格,感受缺少父母之爱的温暖的作者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15分钟);第三块,课外延伸——链接现实生活(12分钟)。三块教学板块中,第二和第三块内容既是第一块内容的延伸,又能相互融合,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拥有父母之爱的幸福,激发学生们对父母的感恩之心。这样,三块教学活动相互联系,组合形成“扩容思路”使课文的文化底蕴,在延伸中越发显得深刻动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在回忆学习小说方法的基础上,解读这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细读小说内容,找出并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的字词句,联系小说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

3、 情感态度:

感受“父母的心”,体会拥有父母之爱的幸福感,并激发学生感恩父母之心。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曲折的情节和人物描写文字,感受父母对子女崇高的爱心。

学会运用小说解读的方法理解小说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小说解读方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川端康成的作品风格。

教学准备:

1、章内容较长,课前组织学生充分预习。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和课文写作背景。

3、 准备PPT课件。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关键语句、关键语段,感悟父母的心的内涵。

2、 研讨点拨法:用于对小说主题、作者作品风格的探究上。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诸位把眼睛闭上一分钟,然后平心静气地想想自己父亲或者母亲的心。”

教师选择一两名学生说他们父母对其最大的心愿。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父母的心只在儿女身上。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热切地希望自己的儿女有前途,自己的儿女生活幸福。这一片爱子之心是崇高的,也是伟大的。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一起再次走进《父母的心》。

(板书课题)

这是一忆旧知

教师:李老师在学习《草》一文时,给大家介绍的小说学习的方法是——【带着学生一起回忆旧知】

第一,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第二,读情节,了解内容;第三,结合语境,分析人物形象;第四,联系人物形象与情节,理解小说主题。

(小说阅读方法:了解背景——读情节——析人物——解主题)

解读小说第一步:了解背景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大阪, 两岁丧父 ,3岁丧母,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姐姐也去世了,16岁时祖父亦亡,孤独忧郁伴其一生。1968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羽鹤》、《古都》等。

在川端康成的内心深处,一直特别渴望父母之爱。小说《父母的心》正是他这种内心渴望的产物。

解读小说第二步:读情节

教师: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内容,抓住情节中的要素,简要复述小说情节。比比看——谁读得既快,抓的又准。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教师巡视五分钟,请学生简要复述情节。

明确:要素一:人物——贵妇人、贫夫妇

(板书:贫夫妇——贵妇人)

要素二: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贵夫人要求贫夫妇送一个孩子给她,贫夫妇犹豫之后答应了,送走了大儿子,接着又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然后有用女儿换回而儿子,最后又将女儿要回。贵夫人最终被他们感动,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最后,这一家六口又团聚了。

教师引导学生在横线上填空:

本文情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贫夫妇先后三次要回自己的儿女。用八个字来形容这个故事情节的特点就是一波三折,跌容起伏。

小说的情节是围绕人物展开的。中心人物可以说是小说的灵魂。这接下来,我们来品评一下文中的中心人物描写

解读小说第三步:析人物

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抓关键词,细品味。

抓关键、细品味

教师:请大家快速寻找人物描写关键词,细细品味,然后将你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巡视,学生寻找、品味人物描写关键字词句,找到即举手发言。)

明确:先找出写贫夫妇描写文字,从中抓住关键词,品味“父母的心”。

【学生不一定把所有关键词都找出来,只要能够抓住一两个关键词,品味出贫夫妇这对父母的真实心理即可。文中第15段为重点语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联系情节探究贫夫妇的内心深处情与理的激烈斗争过程。】

第2段中外貌描写,关键词:“衣衫褴褛”“寒酸相” “相当的破旧”,突出贫夫妇的寒酸,穷苦难度。

第4段中语言描写:表明贫夫妇明知自己家艰难处境,仍态度坚决地表明心态——绝不扔掉孩子。他们的爱子之心初次显露。

第6段中语言、神态描写,关键词“十分犹豫”“商量之后才能决定”。面对贵夫人优厚的条件,贫穷父亲的犹豫神情已经透露出他难舍亲子的心态。

第7段中神态描写,关键词“眼含热泪、难割难舍”表现了贫夫妇对大儿子难以割舍的爱意。

第9段中神态、与语言描写。由“无精打采”和“仔细地想了又想”可见贫穷的父亲面对送走儿子,得到优厚条件的现实,内心忍受了一夜的煎熬,其爱子之情的深厚可见。

第11段神态、语言描写,由“很不好意思”可见贫穷的母亲也为自己来回换儿女而深感歉疚。但是她还是来到贵夫人哪里要求换儿子。这与其后第12段中的“失魂落魄”一起见证了她爱子之深。同时又透露出这位母亲失去女儿后的心神不定,惊慌异常的心理,为下文要回女儿做好了铺垫。

第15段中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由“失声痛哭”“又哭”进一步表现了贫夫妇送走女儿后的痛哭心理。由“决不留恋孩子” “总担心”“一夜难眠”“与其……还不如”可知这对贫夫妇的真实心声——在优厚的条件面前,他们也想理智地答应送走一个孩子,给孩子一个更优越的环境,但是情感上对女儿难以割舍的厚爱最终战胜了理智,使得他们宁愿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也不分开。

教师总结:无论是语言描写还是神态描写,动作描写,都能见证贫夫妇厚爱子女之心。

(在之前的板书“贫夫妇——贵妇人”的横线下板书:厚爱子女)

贫夫妇面对优越的条件,最终拒绝这份诱惑,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师:文章还写到了另一类人——贵夫人

原作节选:

有钱的妇人听了这番话,不由得跟着悲伤起来,禁不住落泪。“是我不对,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慕你们。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作为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你就拿它作为在北海道干下去的资本。”

于是,那位父亲由于那位有钱的妇女帮忙,受雇于函馆的某公司,一家六口过上了好日子。

教师:读文章并结合原作内容,细细品味贵妇人的表现,感受她是怎样的形象?

小组讨论明确:贵夫人了解到贫夫妇的艰难处境就问贫夫妇能不能送一个孩子给她,还开出优厚的条件;当看到贫父母失魂落魄的样子,不高兴的她也同意了贫穷父母的要求;当得知贫夫妇要回女儿的真实理由时,贵妇人“不由得跟着悲伤起来,禁不住落泪”,并且对贫夫妇表示“完全理解”,甚至“羡慕”贫夫妇。由此可见,贵夫人对贫夫妇有同情心;她虽然没做过母亲,但是对贫夫妇的爱子之心同样理解。综合以上两点认识可知:贵妇人也有厚爱子女这一共同的人性。

解读小说第四步:解主题

教师:根据贫夫妇和贵妇人的共同性,总结:这作者通过刻画贫夫妇和贵妇人这两类身世、境遇、经济状况完全不同的人,因父母厚爱子女之心而相互理解,充分地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板书:父母的心)

三、了解作者的作品风格:

教师:有人说《父母的心》这

如:小说第四段中贫夫妇最初的决心——“……我们已经没有能力抚养这四个孩子了。话虽这么说,但是绝不会把他们扔了……”,还有第15段中贫夫妇最后的决心——“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这两个“决心”,都令我们读者不禁为他们担心:一家人的确团聚了,但是他们一家能否度过艰难的岁月呢?他们会不会饿死在一起?读时,我们总觉得有一缕哀愁的情调,产生出一种淡淡的哀怨的力量。

如: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而又令人伤感的故事,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多好,可是家境又是那样的艰难,舍不得也要舍得,送出去却又牵肠挂肚,故事本身就会令人伤感,产生哀愁的情调。

如:川端康成自幼丧失父母,内心特别渴望父母的爱。我们可以想象,他在写作本文时,一定是把他自己的伤感、哀愁情调,融入那语言之中,让我们总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教师总结:古人云:“文如其人。”川端康成父母早逝,无法得到父母浓浓的关爱之心,于是在他的作品中,充分地融入了他对父母之爱的渴盼。那“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就形成了川端康成作品共同的风格。大家课后也可以选读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古都》,再次感受一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魅力。

四、链接生活体验

教师:川端康成很不幸,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爱,而我们是幸运的,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父母之爱的温暖。你能说说你所发现的父母对子女崇高的爱心吗?在感受这份浓浓的父母之爱时,你最想对自己的父母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教师视教学时间的多少选择学生发言。

【前问得发言多侧重于父母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体贴,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给予的启发和帮助等方面;后一问的发言多是要努力学习,让父母开心;或者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回报父母。】

五、教师寄语:

父母对我们子女的爱也许早已淹没在生活的琐屑里,也许早已令我们厌烦甚至不屑,然而当我们的心空变得漆黑一片时,这份爱总会如冬日的阳光一般温暖着我们冰冷的躯体,同时为我们照亮前程。因此,拥有这份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守护好自己的父母,并时时想着为他们带去爱的温暖。

六、布置作业

回家后将自己对父母最想说的一句话亲口告诉父母,并且给他们一个深深的拥抱。然后将父母和自己的表现形成文字书写出来。

七、板书设计:

贫夫妇—————贵妇人

厚爱子女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的作品风格:

“浓浓的爱心 淡淡的哀愁”

八、教学反思:

在第一块文本教学活动中,由于以前已经接触过小说解读方法,并且训练过几次,《父母的心》这篇小说内容又比较简单,学生们学习起来比较容易,理解小说的主题也比较快。只是在“了解川端康成的作品风格”时,学生们一开始就从作者的生平经历着手,“以人释文”,得出“文如其人”的结论,而我非要按照起初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学会从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两方面入手,了解川端康成的作品风格,导致课堂时间被挤占较多,使得接下来的“链接生活体验”的教学活动进行得比较匆忙。其实,本文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川端康成的作品风格”,因此,教学时我无须花费太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探讨川端康成的作品风格,只需让学生了解到“文如其人”,“作者的内心世界必然在其作品中有所投射”即可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既要充分备课,又要学会按照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更要灵活地用教案,将教学时间分配得更恰当。

【篇三】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三则)(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世说新语》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2、了解“魏晋风度”。

3、分析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魏晋风度”的内涵。

2、。分析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解为主,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讨论并发言,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世说新语》

(一)编者

《世说新语》的编撰人刘义庆(403-444),是刘宋王朝的宗室,袭封临川王。他尊崇儒学,晚年好佛,“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集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宋书•刘道规传》附《刘义庆传》)。《世说新语》可能就是他和手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梁时刘孝标为此书作注,引用古书四百馀种,更加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二)内容

《世说新语》的大部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通过管宁、华歆对金钱、对权贵的不同态度,揭示了两人品格的优劣。仅仅六十一个字,却明情节,有动作,十分紧凑精采。

  2、善于把记言记事结合。如《雅量“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这种行动和说话,把他在见到彗星后故作达观的心理完全表露出来了。又如《贤媛“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就其中一些优秀是真名士自风流。那么,如何才是名士呢?“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这个名士。”因此,真正的风流必须有四个条件:玄深,洞见,妙尚,深情,这是冯友兰先生的观点。《世说新语》记录了当时许多名士风流故事,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名士的教科书。如: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德行》)

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褒扬管宁淡泊名利。

又如阮籍的简傲:

“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又如刘伶的放诞: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于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禈衣,诸君何为入我禈中?”

三、课文分析

(一)《过江诸人》重在写言语。通过周顗的感慨与王导的呵斥之间的对比,鲜明、生动地传达出各自不同的精神境界。寥寥百余字,场景、气氛与人物的表情、风貌俱跃然纸上。

(二)《雪夜访戴》重在记行为。王子猷不讲实务、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世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

(三)《石崇与王恺争豪》重在记事件。揭露了当时豪门士族的奢侈、骄纵。

三篇笔记小说,文字简洁生动,刻画人物形神毕现,意味丰富深长。

四、思考与练习

1、“新亭对泣”这个成语的意义是什么?

2、以三则笔记小说为例,分析《世说新语》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

五、推荐阅读书目

张万起、刘恕慈《世说新语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

李琴

【篇四】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教案)纪楚标的

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教案)

【学习目标】

一、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

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三、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教学重难点】

如何理解、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

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特点进行教学组织,重在形象分析方法的指导。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的更新玄幻、言情,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但是,喜欢看不等于喜欢选择小说阅读题,因为小说的人物形象、主旨太难把握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学习目标、2012福建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近两年小说形象的相关试题。 学习目标: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2012福建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欣赏作品的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和意义。

近两年小说形象的相关试题:

【2011厦门质检】请分别概括小说中爷孙俩的形象特点。(4分)

【2012泉州质检】文章写二姑这一人物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2011广东】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

【2011辽宁】“怪人”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

【2012江苏】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2012江西】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8分)

三、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探究。

活动:欣赏视频片段,视频中的“香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导演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香菱原叫甄英莲,出生于书香门第,5岁时被拐子拐走,13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后暂住到贾府。她学诗时恰与现在的高二、高三学生的年龄相当。她学诗拜师拜的是黛玉。黛玉当时15岁,与现在的初三学生的年龄相当。从年龄上看,香菱可以说是“不耻下问”。 正面描写: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

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

香菱本是一个富于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香菱的悟性之高是肯定的,在黛玉的帮助下使香菱的内心立即丰富起来,并且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

侧面描写:香菱苦志学诗,宝钗因和她同住一起,所见最多,感受也最深切,她说的“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此外,宝玉说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也可以看做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

正面描写:

(1)肖像描写(2)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

(5)心理描写

侧面描写:

(1)故事情节的烘托 (2)周围人物的衬托(3)环境描写的烘托

分析形象方法归纳。

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借助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小说中人物形象题型及解答探究。

(一)高考中“小说人物形象”考查题型。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二)探究“小说人物形象”题型的做题方法及答题步骤。

1.解题思路分四步走:

第一步:划出文章中的信息。

第二步:概括信息要点。

第三步:信息整合,表达

2.答题模式

单句下定义型

观点(性格特征是什么)+阐述(在原文中找)

XXX是一位什么样的(一般为形容词或短语)什么样的什么样的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一般用判断句。

如:(2009年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案:董师傅是一位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的普通木工。

分点概括型(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

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个词或几个词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2011全国卷)“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

【篇五】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案 教师用稿

小说阅读之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目标:

1.明确中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

2.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3. 熟悉中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学习重难点:

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一、出示本节复习目标

复习九(上)(下)小说系列(共8篇)

《热爱生命》、《小小说两篇》、《香菱学诗》、《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范进中举》、《风波》

二、熟悉文本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范进中举》

三、载入小说文体知识

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

小说的定义——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常用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借助作者态度分析人物形象

误 区

1.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或贬低人物的思想品质;

2.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

3.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四、常见题型

1.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或: 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 XXX有哪些性格特点(思想品质)?

答题模式: 主人公是一个(描述性语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的(标签式核心名词)的形象。

五、实战指导: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常用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人物的性格是在故事情中表现出来又在情节的发展中得到发展的。了解小说的情节也就掌握了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①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外貌描写主要包括对人物形体、面貌、表情、服饰等的描写,也有的称为肖像描写。单纯对表情进行的描写也叫神态描写。这种描写方法可以告诉读者作品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使我们如见其人,更重要的是,外貌描写同样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这是范进中举后,喜极发疯,跌倒在泥塘里,挣扎起来以后的外貌描写。此处对范进外貌的粗线条勾勒,将他中举发疯后的狼狈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由此可见一斑。

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对话和独白,在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占有很大的篇幅。有感情的诵读人物语言、领会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能够让我们如闻其声。如:在中举前,范进称胡屠户为“岳父”,而且一幅毕恭毕敬的样子;中举后,称呼变成了“老爹”,先前那幅唯唯诺诺的嘴脸也不见了。这不能不让我们想到: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举人的身份就是最好的提高人物地位的 “名片”。另外,作者对胡屠户的语言,描写的更是入木三分。

动作描写。动作描写主要是对人物的行为,即一举一动进行描绘。准确、生动、细致、传神的动作描写,可以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从而有力的表现人物、表达主题。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好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是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打了他一巴掌之后,往回走的路上对胡屠户的动作描写。我们如果再联系范进中举前,胡屠户对他动辄大骂的情景来看这个动作,就会对胡屠户这种前倨后恭、极力奉承的表现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和刻画。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反映人物的心灵世界,是一种简洁、实用的描写方法。如:“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这里的心理描写,就把范进当时向丈人借钱不成,又不甘心就此罢休的矛盾心情刻画的十分到位。

②从侧面描写人物: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我的叔叔于勒》关于于勒的叙述和结尾景物描写,都属于侧面描写。

③从细节描写入手: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即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4.借助作者态度分析人物形象

5、借助小说中“我”的分析

小说中的“我”,有的起叙述或见证人的作用;有的是事件的参与者;有的是小说的主人公。

6、借助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物形象

7、借助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比较阅读是将文本自身、文本与文本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相同或相异的地方加以比较、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文本的一种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运用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上,效果很好。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就是对情节进行分析、解剖,从中找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异中求同”就是通过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

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

小说通过分析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课文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的变化,告诉人们,商业的社会,金钱的关系,扭曲了像“我”的父母这样一些不能不重视金钱的人的精神,使他们淡漠了对人甚至亲人的爱和同情,使他们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

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进一步研读文本,便会发现菲利普夫妇性格中有细微的区别。请看:

A

丈夫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妻子 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同样是盼,妻子在盼中带有赞美,并且赞得甜腻。正因为妻子希望更大,所以下文的失望更惨。

B

丈夫 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妻子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丈夫摆出高雅的绅士风度要请自己的太太和儿女们吃牡蛎。他的绅士风度纯粹是打肿脸充胖子的虚荣心。他的妻子明明因怕花钱反对他的建议,却偏要掩盖实质,说“我怕伤胃”,并以男孩子不可惯坏为理由,显得她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两相对比,妻子比丈夫更有心计,更精明。

C

丈夫 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

妻子 骂于勒“贼”,骂“讨饭的”,还说:“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菲利普先生和于勒毕竟还有血缘关系,面对此情此境,竟不知所措。妻子比丈夫显得更镇定、更冷酷无情。 通过上述同中求异的对比阅读,学生就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莫泊桑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同一事件表现出的不同的言行、神态,精确、细致地刻画出了菲利普夫妇除了都有小市民的共性外,还各具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成为小说中独特的“这一个”,从而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实战演练:

最美是百合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

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没有工作,且已怀孕了八个月。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开了一个小书店,还请了一个帮工。

她叫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此时,她正好放假,主动要来帮忙,而且执意不要工钱,只想借此机会多读一点书。

妻子说,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

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

阿纯爱和妻子背着我说悄悄话。其实,她们的悄悄话大多也只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戴,并没有什么秘密。 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用来做连衣裙一定很好看。”

妻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着摇摇头。

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

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还美丽的百合花。

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

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商店了。她看到了那种布,淡黄的布面上那高雅洁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了许久,但她的手并没有伸进口袋。她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言不发地回家了。

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

阿纯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

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

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

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

小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小店附近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来租书看的人还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十七元钱。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停业了。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钱!

我和妻子坚持拿出九十一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给我妻子的。

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

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钱’买来的,送给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祝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

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那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此细节不仅呼应前文,而且为下文写阿纯用“工钱”买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送给“我”的妻子埋下伏笔(作好铺垫)。

2、在你眼里阿纯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阿纯的性格特征。 阿纯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富有爱心、善解人意、活泼清纯的少女。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富有意蕴,请分别指出“天空灰暗”“阳光”“百合花的美丽”在文中的含义。 “天空灰暗”指身处困境;“阳光”指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勇敢面对困难;“百合花的美丽”指幸福美好的生活。

4、用“最美是百合”作小说标题,好在哪里?

小说标题的作用:①形象可感,吸引读者,引起阅读的兴趣。②标题是小说的线索。③百合花象征阿纯纯洁、美好的心灵,象征幸福美好的生活。

女教师

村里新来了一名年轻的女教师,姓陈。

陈老师来报到的那天,正逢着下雪天,白皑皑的雪花一朵一朵地从天空中飘下来,紧紧地把村子遮掩住了。 陈老师是乘县教育局的小车子来的,车子驶到村口因为路滑就进不去了。陈老师想从车上下来走着进村,可去接陈老师的村里人不肯,硬是把她阻在了车里面。村长说:陈老师是从城里来的,城里人不能受冻。村里的人于是用肩膀把车子抬进了村里。

陈老师去的是村小,其实村里压根儿就这一所学校,村长说,在大山里能有这样一所学校已经相当不错了。 村小的校舍破破的,像城里废弃的仓库,校门口的操场也是坑玩洼洼,不过蛮大的,有城里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村长说,村里只能给娃儿们围大操场,盖校舍根本就不敢想。陈老师眼睛湿湿的,几天后她将寝室搬到操场边,陈老师对村长说:“我会看着新校舍建起来的。”

“想不想走出大山去?”有一次在课堂上她问学生。

“想!老师,你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城里?”· 学生们睁着一双双大眼睛问。

“那要看你们的本事,不读书是出不去的。”

“那我们不出去了。”下面的学生争着说。

“为啥?”陈老师惊问。

“读书太累。” “你们全是混蛋!”她气得把教科书往墙上砸过去。

看见老师生气,这些小学生粕全缩着小脑袋不做声了,教室内一下子变得静静的。窗外,雪花满天飞舞着,“啪啪”打在窗提上,在玻璃窗上绽开一朵朵好看的小花。

“再问你们一遍,想读书吗?”陈老师坚持着最后的忍耐。

学生们也许是受惊吓了,这时候谁也不敢吭声。

“今天我在操场上爬给你们看,你们想读书了我再来上课。”陈老师一甩头,猛地打开教室的门出去了。 “陈老师!”学生们呼啦一下惊叫着也跟着往门外跑。

学生们齐齐地拥在矮矮的走廊下,寒风中狂飞的雪花呼呼地扑向他们的小脸。陈老师单薄的身子跪在雪地上,任凭冰冷的雪花无情地摧残她秀美的头发,妙张开手臂用十根手指狠狠地抓着雪泥,像乞讨者似的一步一步往前爬。

“老师,我们错了。”学生们急得哭了起来。

“老师,别这样,你的裤子磨破了。”学生们一个个跑过去想搀扶她。

“滚开,让我爬下去。”她在雪地上尖声地叫着。

“我们不滚开,我们要老师去课堂。”

“想读书吗?"

“想。”学生们哭着跪在雪地上。

“黑板上写着什么字?"

“走——出——大—— 山—— 去。”大家一个字一个字地背着陈老师刚教的话。“继续念。”

“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 " ”震耳欲聋的声音在操场上哈亮地响起。“都回教室去吧,老师想听你们的读书声。”陈老师满脸泪花地拥抱着孩子们。雪越下越大,这是大山里好多年以来下得最大的一场雪。陈老师终于从雪地上站了起来。

1、读完本文第三段后你有何感受?请写出来。 我感受到村里人的热情、淳朴;感受到他们对新老师到来的由衷喜悦;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崇敬和对教育的重视。

2、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用了“混蛋”、“砸”等词语却不会影响陈老师的美好形象,为什么?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陈老师骂人、砸书的原因是她恨铁不成钢,这些行为恰恰体现了陈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

3、联系上下文,回答关于“走出大山去”的问题。

① 从“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 " ”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你听出了孩子们怎样的心声? 听出了孩子们不辜负陈老师期望,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的决心。

② “走出大山去”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离开大山,到外面去。二是努力读书,走出贫穷和落后的境地。

5、 结合选文,分析陈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陈老师来山区教书,并将寝室搬到操场边,用爬雪地来激励学生,可见她是个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善于教育学生的好老师。

6、 结尾对雪景的描写富含深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暗示着孩子们努力读书,将会有美好的未来。

历年中考试卷中人物形象题的答案:

寡言少语、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著、势利""

【篇六】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广州市协和中学 粟嘉

【教学设想】

小说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选考题之一,而小说鉴赏的着眼点正是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小说必考的考点之一,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历年来也是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的热点。 高考考纲对于人物形象有着明确的要求: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根据考纲的要求,就小说人物形象的考点,准备从人物形象的把握、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探究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几个部分进行教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小说人物形象的把握,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够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结合文本分析,规范答题。

【学情分析】

在高一、高二阶段通过必修和选修教材的学习,学生对于小说的基本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基本能明确小说三要素和主题的关系。但在高三的综合测试中,学生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特点把握得不够准确,主要是不知道如何准确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不知道在文本的什么地方去寻找答案,并且在答题中思路比较混乱,不知道如何规范答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2、规范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的答题思路。

3、提升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紧扣主题,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复习《备考指南》P203 内容提要、P206 复习指引,梳理小说的考点,思考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根据已复习的小说鉴赏基本知识,完成学案上文本研读1-3。

二、导入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叙事写人,以塑造人物形象观照人生世相。因此小说鉴赏的着眼点要摆在人物形象上,要看作品塑造了怎样的人物,用什么方法塑造的,人物有着怎样的个性,蕴含着哪些值得人们深思的有价值的东西。而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历年来都是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附:近年高考考题中人物形象分析题的命题方式

【2008广东卷】《河的第三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2009海南卷】《孕妇和牛》 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2009浙江卷】《魔盒》 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2010山东卷】《骆驼祥子》 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010安徽卷】《无题》 根据小说第4—6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

【2011山东卷】《审丑》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2010陕西卷】《保护人》 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012安徽卷】《邮差先生》 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2013新课标卷】《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三、文本研读

(一)学生展示文本1、2的习题答案,教师加以点评。

文本1:( 2011全国课标卷)《血的故事》 “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文本2:《木笛》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二)小结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1、从人物的外貌、语音、动作、心理等细节去把握人物形象。

2、从情节发展中去分析人物形象。

3、要结合小说的环境去分析人物形象。

4、要关注小说中其他人对于人物的评价。

5、要结合小说的主题去分析人物形象。

(三)规范答题思路

人物形象:XX是一个XX(性格+身份)的人。

性格特点:(1)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2)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四、课堂演练

1、根据课堂所学的内容,学生互相修改文本3《老人和鹰》的答案。

2、学生展示并互评答案,教师加以点评。

五、布置课后作业:(2013全国新课标卷2)《峡谷》

附:

“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学案

一、【学习目标】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1、能够掌握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2、能够规范作答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

二、课前预习:

复习《备考指南》P203 内容提要、P206 复习指引,梳理小说的考点,思考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根据已复习的小说鉴赏基本知识,完成学案上文本研读1-3。

三、了解近年考题中人物形象分析题的命题方式 :

【2008广东卷】《河的第三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2009海南卷】《孕妇和牛》 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2009浙江卷】《魔盒》 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2010山东卷】《骆驼祥子》 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010安徽卷】《无题》 根据小说第4—6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

【2011山东卷】《审丑》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2010陕西卷】《保护人》 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012安徽卷】《邮差先生》 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2013新课标卷】《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四、文本研读

文本一:( 2011全国课标卷)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 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CC,共需300CC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血交流,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有删改)

(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整体阅读】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主题。

【习题】“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文本二:(2011o百校论坛第二次联考)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是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竞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 “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篇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教案

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

于都实验中学 赖华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掌握从小说人物的肖像、语言、 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规范答题。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正面和侧面描写去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

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考查进行教学组织,重在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 通过课本教材的复习,迁移至高考真题的解答,课堂上讲授方法并实际运用于真题。 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典小说人物图片展示。

(猪八戒、关羽、林冲、林黛玉、别里科夫、“小龙女”)

二、高考真题设问展示

【2012江西卷】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8分)(变式)

【2012新课标】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2江苏卷】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2011新课标】“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1山东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4分)

【2011广东卷】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

【2010新课标】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归纳常见题型(设问方式)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概括文中XXX的人物形象。或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X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人物形象。

三、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本课重点)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课本探源

(一)、肖像描写

(阅读下面材料)

当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她是一个寡妇,做了鲁四老爷家的佣工。此时的祥林嫂“顺着眼”。

祥林嫂被卖再嫁,后来第二次丧夫,又没了孩子的依靠,她不得不再次到鲁镇帮工。此时的祥林嫂“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后来当祥林嫂捐了门槛回来,“眼光也分外有神”。

最后“我”在河边遇见流落街头的祥林嫂时,“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祝福》

问:通过几处眼睛描写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变化。

(学生回答)

明确:温顺、安分守己、吃苦耐劳——精神受刺激,开始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暂时的欢快、对未来充满一丝希望——极度悲哀,精神已完全麻木,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真可谓是“一圈眼神细刻画,写尽人生悲苦命”!

小结: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等。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语言描写

(播放王熙凤出场视频)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携黛玉之手,问她:“妹妹几岁了?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林黛玉进贾府》 问:通过王熙凤出场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是一个伶牙俐齿、泼辣、圆滑、虚伪、善于逢迎的人。

小结: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读者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三)、动作描写

(学生在划横线处填上动词)

林冲为御寒卖酒,临走时,他取了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的门反拽上了锁;

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买酒回来时,“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在横线处填上动词,使语句连贯。

问:这些动作描写,体现了林冲的什么思想性格?

(学生回答)

明确:忍辱苟安、委曲求全的思想和小心谨慎的性格

小结

动作描写就是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

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心理描写

(全班齐读划线句子,注意情感、气势)

在同马林鱼决战的时刻,桑地亚哥在心里命令自己的各部分器官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拽吧,手啊,我想。站稳啦,腿。替我撑下去,头啊。替我撑下去。决不要昏过去。这一次我会把它拽过来的。”

他深信:“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问:这些内心独白体现了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

明确:是一个坚韧不拔、英勇无畏、斗争到底的硬汉。

小结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最常见的心里描写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心理描写,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

(五)、侧面描写

(阅读材料)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 ——《装在套子里的人》 问:写葬礼人们的态度可以看出别里科夫在人们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回答)

明确:写葬礼其实是侧面来烘托别里科夫的可笑与可悲,生前为人耻笑,死后大快人心。 小结: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映衬、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人物描写总结:

人物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的形象。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好的侧面描写,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五、当堂训练

高考真题

(2010年江苏卷《溜索》)

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学生阅读思考后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提示:注意人物的各种描写

(指名学生念答案)

教师提示:强调规范答题

展示参考答案:

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出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了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了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出了他的英雄气概和粗犷豪迈。

六、归纳答题模式

1、分述形象(性格特征)+原文分析

2、XXX是一个+性格特征+身份地位的人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七、课堂总结

1、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关键 明角度

2、解题思路要清晰;

画句子 析描写 明特征 合同类

3、评分细则要明了;

看赋分 明要点

4、组织答案要规范。

有概括 有分析 有术语 有条理

八、积累(高考小说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1)勤劳,朴实,善良,真诚,执著,顽强,守信;

(2)聪明,机智,精明,干练,伶俐,踏实,谨慎;

(3)热心体贴,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大而无私;

(4)从容淡定,乐观开朗,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5)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心,有上进心;

(6)自私,虚伪,粗鲁,贪婪,卑鄙,无耻;

(7)趋炎附势,见风使舵,阿谀奉承,阴险狡诈;

(8)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爱慕虚荣,损人利己 。

九、课外练习

(2012年新课标卷)阅读小说《马裤先生》,回答问题。

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篇八】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归纳》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归纳》教案

高三语文备课组 执笔:边慧 2014/2/28 高三(5)班

【复习目标】

1、初步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归纳方法。

2、借助小说人物的塑造,建构答题思路。

3、提高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

【复习重难点】

借助小说人物的塑造,建构答题思路。

【复习设想】

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特点进行教学,重在人物形象分析、归纳方法的指导,同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复习安排】

1课时

【课前自主复习】

一、分析小说体裁特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二、分析人物形象的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有哪些性格特点?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课堂互动学习】

一、精题点评

1、试题回顾 2012·江苏《邮差先生》

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A.“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B.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参考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我的经验: 概括性格特点的词语应为形容词、动词短语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题。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1、简要分析小说中侯银匠的形象,结合文本,分析作家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的。(6分)(改编题)

①一个勤劳、手艺精巧的工匠;

②爱女儿,为女儿的终身大事操劳(精选女婿、准备首饰)的好父亲;

③晚景凄凉、寂寞孤独而居的老人。

2、简要分析小说中侯菊的形象(3分)(改编题)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① 精细、勤劳 很早她就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②心灵手巧 改装花轿

③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出租花轿

我的经验: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

三、应对训练

溜索

阿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

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1、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参考答案:

(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我的经验:

1、 找出文本中分散的有关人物的描写;

2、 准确评点;

3、 相同性格材料合并、整合答案。

【反思总结】

学生课堂进行自主质疑,反思总结。

【课后巩固】

1、马罗大叔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统观全文,对这个形象作简要分析。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P163《马罗大叔》

2、根据小说内容,请你简要分析蔡老头的形象特点。

《步步高——练出高分》P297《信仰》

附:2012·江苏《邮差先生》

邮差先生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着,一面想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于是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的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

全部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的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篇九】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归纳》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归纳》教案

高三语文备课组 执笔:边慧 2014/2/28 高三(5)班

【复习目标】

1、初步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归纳方法。

2、借助小说人物的塑造,建构答题思路。

3、提高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

【复习重难点】

借助小说人物的塑造,建构答题思路。

【复习设想】

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特点进行教学,重在人物形象分析、归纳方法的指导,同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复习安排】

1课时

【课前自主复习】

一、分析小说体裁特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二、分析人物形象的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有哪些性格特点?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课堂互动学习】

一、精题点评

1、试题回顾 2012·江苏《邮差先生》

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A.“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B.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参考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我的经验: 概括性格特点的词语应为形容词、动词短语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题。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1、简要分析小说中侯银匠的形象,结合文本,分析作家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的。(6分)(改编题)

①一个勤劳、手艺精巧的工匠;

②爱女儿,为女儿的终身大事操劳(精选女婿、准备首饰)的好父亲; ③晚景凄凉、寂寞孤独而居的老人。

2、简要分析小说中侯菊的形象(3分)(改编题)

① 精细、勤劳 很早她就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

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②心灵手巧 改装花轿

③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出租花轿

我的经验: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

三、应对训练

溜索

阿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

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1、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参考答案:

(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我的经验:

1、 找出文本中分散的有关人物的描写;

2、 准确评点;

3、 相同性格材料合并、整合答案。

【反思总结】

学生课堂进行自主质疑,反思总结。

【课后巩固】

1、马罗大叔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统观全文,对这个形象作简要分析。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P163《马罗大叔》

2、根据小说内容,请你简要分析蔡老头的形象特点。

《步步高——练出高分》P297《信仰》

附:2012·江苏《邮差先生》

邮差先生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