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高中作文 zuowen 5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关系型话题作文如何准确审题立意(网友来稿)

山东省薛城实验中学   孙 涛

2004年14套话题作文题中有11套是关系型话题,它具有多元性、辨证性、发散性的特点,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能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所以我们估计在2005年更多各省份自主命题的情况下,关系型话题作文仍是考试的热点。对于关系型话题作文,不少考生倍感头疼,偏题、跑题现象有所上升。为了卓有成效地扎实备考,避免作文的大面积失分,我们必须掌握其写作技巧。考生不妨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内涵及构成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在具体操作上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不可顾此失彼。不少学生不明内涵,在具体操作上出现失误。

人们一般把话题作文分为四部分:一是材料语,二是提示语,三是话题语,四是要求语。构成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中,“材料”和“提示语”不必兼备,但“话题”和“注意”是不可少的。其中“话题”是核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的作用;“提示语”的作用是启发审题、立意和明确写作的范围。“注意”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二、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一)审材料语

话题材料与写作立意之间有什么关系,起什么作用,不必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材料与立意关系不大,就可以脱离材料去立意,如:2004年高考全国四、辽宁卷、湖北卷、湖南卷、广东卷等。如果材料与立意关系密切,像2004年高考全国一、全国二、全国三、天津卷、江苏卷等,就绝对不能脱离材料。这就要,审题时就仔细推敲材料。读材时不能匆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的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全国四卷作文的材料是:“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很显然,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是理解材料的关键句子,好好揣摩它,才可能对材料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二)审提示语

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如2004年广东考题的提示语是:“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这个提示语就暗示了“语言与沟通”的立意方向:沟通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沟通的障碍。

(三)审话题语

针对关系型话题作文特点,我们认为应将审题的重点放在审读话题这一环,在把握话题内部辩证关系上做文章。辨明了关系,就掌握了审题立意的方向。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就可以这样立意: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3.并列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4.条件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条件关系,也有可能几个要素间互为条件。“人文素养与发展”这个命题就是条件关系,可以这样立意:只有人文素养提高了才能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关系型作文话题呈现相当的开放性与多维性,并不是唯一的。另外,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1)从正面看,就是从积极的角度去思维。

(2)从反面看,就是从事物的反面去思维。

(3)从整体看,就是从正或反两方面去思维。

如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就可从不同角度作不同理解:①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②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而要准确把握话题内部辩证关系,就需考生在平常多体悟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如能联系地看问题(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等。并最终能理论联系实际,准确审题,深刻立意。

(四)审要求语

命题人对作文提出的要求,是考生写好文章的前提条件。必须按要求去写,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近年来要求越来越宽泛,大多坚持“三自”的原则,但也有作一些限制的,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如浙江省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话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间的大小。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系。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有的考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004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肢间的关系,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误区三 :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有些考生根本不了解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彻底抛开了话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广东卷要求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作文,有考生由引出话题的那则冯妇的寓言推出一个结论——应该了解实际情况后再采取行动,做事不能太轻率。以为这样就符合题意,其实是完全理解错了。另外,注意偷换概念。换词也应尽量避免。即使是同义词也应尽量用话题中的词 ,以免产生曲解。

总之,作文审题是一个老问题,然而常谈常新,面对关系型话题作文的盛极一时,审题问题则更应引起我们语文教师和考生的足够重视。

备注:

作 者: 孙 涛

联系地址: 山东省薛城实验中学  

联系电话: 13563268409

时 间: 2005年2月

邮  箱: suntao8-8@sohu.com

 

作者邮箱: suntao8-8@sohu.com

【篇二】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生活的天空,生活的写作——2008年高考作文题分类评析

□■ 张普轩

【总评】

2008年的高考作文终于尘埃落定,18道作文命题呈现如下特色:(1)引导考生更加广泛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绝大多数作文题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2)引导考生关注他人,书写人生体验;(3)引导学生重视文体概念,重视写作基本功训练;(4)新题意作文、命题作文比例逐年扩大,话题作文比例逐步减小。高考作文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许任何形式的题目都可能在某一年的考场上独领风骚。下面就对2008年的18道高考作文题逐一加以评析,希望能对未来的高考作文命题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类:材料作文类(包括文字材料6题、图画材料1题,共7题)

【全国卷Ⅰ】

(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广西)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人们对小海龟的帮助看似善举,实则违背了自然之道,给海龟带来的反而是莫大的伤害。

命题人选材时进行了改编、删节,去除了其中议论性的文字,变为一则纯叙述的材料,客观的讲了一个事实。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未在材料中有所表现,材料的中心也不明确,就像一个影片片段。这就给了考生很大的审题立意的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的选择作文角度,提取观点,确定写作范畴。

从海龟的角度看,它们派侦察兵出来了解情况,由于人为的干预,获得的是错误的信息,结果遭受损失;从好心人的角度看,他自认为是做了好事,帮助了小海龟,结果给海龟家族带来巨大的伤害;从老鹰的角度看,它被人赶走没有达到攫取食物的目的,但并没有放弃目标,而是伺机再度出击。

据此,考生可以分别从海龟、老鹰、好心人的角度立意。如果能从海龟和老鹰,好心人和海龟或老鹰的关系角度考虑,立意就会更为深刻,谈论的范畴就会更为宽广,比如从好心人和海龟的关系谈遵循自然规律;从海龟的生活和好心人的角度谈学校教育,谈家庭教育;从老鹰和海龟的关系角度谈机智和审时度势、综合把握信息的问题,等等。

【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

  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喜欢者有苦有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杯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析】

福建作文题出得符合课改理念。无论是喝水、喝咖啡、喝果汁,考生都有感受。写起来都言之有物,比较容易写出自己的水平,很好地体现了对考生个性和经验的尊重。考生要想写有点深度的,可以写议论文,提炼出哲理,如水比喻纯洁的生活、干净的生活;水可以喝出自己的味道。咖啡苦中带甜,是一种浓烈的生活,对生活的一种思考。三个人买饮料其实代表着三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甜的饮料代表一种物质丰富、享受型的生活,苦中带甜的饮料代表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生活,淡的饮料代表一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考生可以对三种生活进行比较分析,谈自己的看法,论述自己更愿意过哪一种生活。也可选择其中一种生活,结合自身经历或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或褒或贬,或记叙或议论,充分张扬个性,抒写情思,展示才华。

【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优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从春草发芽表现的角度,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独草无绿色,草众色愈浓”。这也正是我们当前倡导的团队精神,一棵小草看不见绿色,一堆小草绿色就比较浓重,一片小草,满山遍野的小草,绿色越来越浓,最后是满目苍翠碧绿,满目生机盎然。小草不显摆个人英雄主义,小草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凝聚成强悍的团队精神。像这种表现团队精神的事例,无论中国古代,还是中国现代,都有很多很多实例。例如: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三个臭皮匠,赶上一个诸葛亮……这些事例,都能充分表现出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凝聚每个成员的力量,遵循科学规律,齐心协力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我国神舟六号飞船上天,嫦娥奔月卫星探月,等等,无一不凝聚着团队精神。

【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与右边的漫画,按要求作文。

2007年,洞庭湖大水导致20亿只田鼠大迁徙,所过之处农田一片狼籍。专家认为,田鼠为害之烈,原因之一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敌(蛇、猫头鹰、黄鼠狼等)数量急剧下降。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

要求:①必须按书信格式作文。②题目自拟。③所有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评析】

江西省高考作文题“旧瓶装新酒”,平稳之中又有创新。是一个既令学生感到熟悉、温和,而又显得别致的题目。它的作文格式是书信体,这是学生自小学高年级就开始接触的一种作文格式;它的内容写的是有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环保”等方面材料,这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内容。大家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情感上来说,这也让学生感到高考语文的“人性化”。写作过程中应注重写法的“综合性”。既要考虑文章内容的写作,又要注意书信体的格式;不是以人的口吻直接来写,而是以动物的口吻间接来写;既可以田鼠反讽的口吻来写,也可以田鼠天敌谴责的口吻来写。

第二类:命题类作文(无提示语的3题,有提示语的5题,共8题)

【天津卷】

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①自主确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800字。

【评析】

近四年来天津高考作文题一直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去年的作文题目是《有句话常挂嘴边》,今年的作文题目是《人之常情》。今年的文题不但延续了数年来的常态,而且愈加贴近日常生活,使学生有话可写。这样也就降低了作文题的难度,这也正是命题者的意图所在。但这个题目也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拿到高分的。首先,从审题上说,题目似乎没有一点难度,极易把握,很难跑题。但实际中很可能有一些同学因为设计不出最佳的落脚点而些许偏离“常情”这一题目的核心要点,造成某种程度的偏题。其次,从内容上说,这个题目略嫌廓大空泛,可能会让很多把握宏大题目缺少经验的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而且本题目重点不是考察学生文史的积累、学识的素养,而是考察考生体味生活、观察社会、感悟人生的能力,这在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之后,也对考生的深层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题目能有效地防止宿构,但也将大大削弱善于通过积累优美的辞藻和生动的事例以获取高分的同学的优势。

本题目如果只从通常的亲情、友情、恋情、师生情等方面立意恐难脱颖而出拿到高分。可以尝试反面立意,对“人之常情”中的某些不合理、不合法、不高尚、不进步的做法进行剖析、批判。例如,对人对已不同标准,庇护亲人不守法律,中庸调和不讲原则,党同伐异不讲公平,畏强欺弱不讲道义,自私自利不愿牺牲……均可作为立意的角度,构思出不错的主题来。

【安徽卷】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评析】

相对去年安徽卷的作文题,今年的作文更容易让考生快速入题,这个题目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的命题思想,没有在作文题上设置障碍,学生一般不会走题。

的确,2008年是令人感动的一年,也是带着感动出发的一年。从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中为抗冰保电牺牲的三英雄,到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掀起的爱国热潮,金晶的极力保护奥运圣火的举动,再到汶川大地震中,为救学生牺牲的老师们,为救幸存者没日没夜奋战的军人们,以及伸出援助之手的普通百姓和社会各界等。这些人物、这些事件都无不令人感动。学生可以根据时间顺序,把以上素材串联起来作文,形成一条“感动链”。写出来的作文既涉及到了热点,又涉及到了情感,不但具有社会价值,也有一种普遍性的感染力。

即便避开当下的热点事件,不盲目从众。学生从自身的个人情感出发也未尝不可,写令人感动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陌生人之间的感情等,只要有情在,就有感动在。但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言由心生”,“动之以情”,感动不了自己的作文同样不能感动别人。

【广东卷】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评析】

这个题目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写。第一次可以和“尝试”联系起来,“不要轻易说不”涉及到“挑战”“挫折”“困难”“勇气”“信心”“坚持”“放弃”等内容,在“轻易说不”与“不轻易说不之间”,又充满了“选择”,以上内容都是从此题目下延伸出来的子话题。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中自身的经历作记叙文,使文章充满生活化的气息。也可以列举名人事例、热点事件以议论文的形式作文。另外根据作文题目,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说明,面对第一次,轻易说不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不轻易说不,又带来了什么样的成功。题目充满了辨证的思维,是个很好写的题目。

【上海卷】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

请以“他们”为题,写一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析】

这道命题作文既具有全球意识,更具有地方特色。之所以说具有全球意识,是因为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调,而2008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调的反映。生活在自然中,实际上就是谈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生活在自然中间,那可谈的就多了,人怎么去适应这个自然,人怎么去改变这个环境,或者对大自然中的某些事物的感悟,比如对中国的一些濒临动物灭绝的一些感悟,包括这次抗震救灾中的大熊猫的抢救,

“在自然中生活”更具有地方特色。2008年初,重庆市提出要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让山、水这些自然外化的东西成为重庆的一道风景线。在自然中生活,无疑也是这一目标的反映。 总之,这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

【江苏卷】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评析】

这个作文题目出得颇具眼光,因为今后几年,中国最大的变化也许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前有人指责高考作文往往有利于城市学生而不利于农村的学生。这个题目表面上看是机会均等:一半是城市,一半是乡村。但这个作文题目实际上更有利于乡村,因为城市的学生往往不熟悉乡村,而乡村的学生往往由于求学而对城市相对比较熟悉。

触摸城市需触摸城市的快节奏、新气象和发展等各方面。感受乡村需感知乡村的和谐、淳朴、宁静和美好。无论怎样写,都需将城市和乡村统一起来,探究出二者内部的关系,写出“我”对城市和乡村的真切感受,不能大而话之。

【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评析】

这个作文题目属于命题作文,仔细阅读题目可以发现,“举手投足之间”就是提高个人素质,注重个人修养应该从小事做起。“一粒沙上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就这个题目,其一,考察考生的观察能力。这里要求考生将所观察对象的一举一动细致完整地表达出来,写出精气神来,叙述清晰明了,不混乱,不作作。其二,考察考生在行为方面的修炼。形于外而发于内,举手投足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识。因此,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由外到内,进行剖析,挖掘出人物性格。

第三类:话题类作文(共3题)

【四川卷】

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1.结合时事,谈自然之力的不可抗拒,例如汶川大地震的突然而至,但不可只停留在此点上,通过全国人民对汶川地震的关注,各种英雄人物事迹的介绍,来说明在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下,我们必定能战胜灾害,这也是一种“春来草自青”的意义。2.结合自身谈感悟,例如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对童年的怀念。那些迷茫和伤感都是暂时的。通过各种事例来展现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憧憬。毕竟人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此类文章切忌空洞乏味的抒情,需以事件切入。3.通过某些自然景色来抒发积极向上,崇尚自然的感悟,转化为写景文,以物言志。4.如果有阅读积累较多的考生,还可以就“春来草自青”的意义写一春、草、青。其中,“春”是条件,也是原因,“青”是结果,也是表现。但理解这句话的关键还是在一个“自”字,“自”就是自动,不需要人为的干涉,有功到自然成的意思。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看成一个关系型的作文题目。就是“春”与“青”的关系。“春”既可以理解为机遇,也可以理解为条件,一个人成功的条件。当然这个条件还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草”要有草的生命和精神,才能最终实现“自青”。

【海南/宁夏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看小鸟飞翔,听小鸟唱歌,他们第一次养鸟,妈妈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俩要好好的养小鸟,养了一个月小鸟长的很好,可朋友说你们残忍的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力,母女很不舍得将小鸟放飞了;第 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活动的有好几百人,一阵鸣炮声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到花鸟市场老板兴奋的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小鸟的需求量大增,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捉小鸟。”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一、母女两人的角度,从她们的慈善行为没有用对地方来看,由此可立意为应该看清事物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她们的善意行为有待改进来看,由此可立意为做事要注意行为与目的的关系;从她们放生的结果来看,可立意为做事也要讲方法,不能盲从。二、从花鸟市场老板的角度来看,商人是借人们的善举来牟利,从此可立意为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三、从鸟与人类的关系来看,可立意为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四、从鸟的意象来看,人们放鸟的前提是大量捕鸟,而捕鸟是违法行为,由此可立意为做善事也要有法律意识。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永寿中学

邮政编码:713400

联系电话:13008551616

E-mail:zhangpuxuan2006@sina.com

【篇三】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文学家的成功”写作指导 作文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70分)

多丽丝•莱辛,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虽没上过大学,也没进过文学培训班,但从未间断地阅读,先后当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工作。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著名作家之一,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自小酷爱读书,曾放过牛、拾过柴、修过水库,也亲身体验过拾荒者的生活。

阅读以上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

本次作文题的出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关注一定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与写作之间的亲密关系,引导学生能在写作中体现出一定的思辩性。

题目中所给的两段文字,可以通过求同的思维方法来进行审题立意。莱辛与贾平凹都是属于作家或文学家,都在文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材料描述中他们俩的共同特点是“从未间断地阅读”、“酷爱读书”,都有过非常丰富的人生阅历,体验过不同职业、不同身份、艰苦却对人生、写作有着重要意义的生活。因而,可以从“文学创作与人生阅历”、“读书与写作”、“读书与成才”、“阅读与人生”之间的关系立意。

也可以从莱辛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经过专业的文学培训班,贾平凹是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但他们都在文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此可得“学历并不等于能力”、“文凭并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等角度立意,也可以写出立意准确而深刻的文章。

学生在审题立意上容易出现的偏差:

1、断章取义。就从“从不间断”、“从小”,得出我们要坚持不懈,我们要持之以恒。

2、自己补充材料内容。立意:成功来源于理想、热爱、奋斗等。

优秀考场作文: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阐述了她所认为的人生精神的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爱,第二间放下恨,第三间存放事业。而我认为,精神的三间小屋是:

第一间盛放阅读。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晓理可以养心。由此可见阅读对于人的成长发展何其重要。很难想象,若没有不间断地阅读,多丽丝•莱辛还能摘得诺贝尔奖的桂冠,贾平凹还会成为当代文坛的著名作家吗?王安忆曾言:“写作的好坏取决于你的理性准备,理性准备充分,你就深刻。”而理性准备有赖于阅读,所以凡在书讯上找到的书她都买来,长期的积累使她带有精神书写的成分,即使是福萍、妹头等“小人物”上也有“大情怀”。可以说,正是阅读,造就了一个个诺贝尔文学大师,成就了一个个文坛传奇,难怪铁凝说:“我对阅读的重量毫不怀疑。”

第二间存放生活经验。毛泽东曾对留学归来的毛岸英说:“你读了那么多有字之书,也要学会读生活这本无字之书。”这就告诉我们,间接经验虽很重要,但直接经验更为重要。《百年孤独》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每个生物都是有灵性的,问题是如何唤醒它。”也只有生活在那个神秘国度的马尔克斯才能写出如此灵性的作品!难道马尔克斯的魔幻王朝是建立在厚厚的书本之上,扎根于别人的人云亦云中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若没有当过保姆、速记员的经验,莱辛的光环还会如此闪耀?若没有放过牛、拾过柴,体验过拾荒者的生活,贾平凹还能写出贴近生活的作品,《秦腔》还会如此动人心弦吗?没有经过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没有生活经验积累的作家是不会有朴实动人的文字的,只有读透生活这本无字之书,把笔写到生活中去,才能与读者共享普天下的凉热。

第三间沉淀爱。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生活,脱离爱,就会臻于苍白无力,缺少热情。正因为爱阅读,温总理放在床边的一本《思想录》看了有100多遍;正因为爱写作,杜拉斯与文字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交道;正因为爱生活,三毛即使在沙漠中,也能无比快乐,把沙漠写进作品中去……

无论你的文凭如何,所处地位的高低也罢,若能拥有这三间精神的小屋,看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的闲情,你也能拥有。

【点评】

本文的最大亮点是借鉴毕淑敏的同题文章立意行文,借三间小屋来阐述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在审题立意上,“阅读”、“生活经验”是对材料准确而全面的把握,内容充实,论述充分,全文眉清目秀,首尾圆融。如将第三点“爱”改成“兴趣”就更好了。(66+2)

不是“科班”也成才

西南联大时期,刘文典对沈从文之类非“科班”出身的教授很是瞧不起。曾扬言:在西南联大,陈寅恪应该拿400块工资,自己拿40块,而沈从文连4块钱都不值。我们在感叹刘文典“狂生”本色之时,不禁也鄙其气量狭小。谁说非“科班”出身就不能成才?

不是“科班”也成才,因为“科班”出身是外因,努力才是内因。多丽丝•莱辛,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却不是正牌文学系毕业,甚至没上过大学,更没进过文学培训班,但她从未间断过阅读,最终经过自身的努力,终成正果。而我们熟知的刘翔,也是半路出家,但却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过人的天赋,在110米栏闯出了亚洲人的一片天地。

可见“科班”出身并不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一个努力的人或许会因为它少走些弯路,而一个自身庸懒的人即使是镀了这层金,也不会变为一个有为之士。

不是“科班”也成才,因为生活是最好的大学。记得刘亮程曾在《城市牛哞》中“自惭”道:别人熟读经史子集,开口即出典,而自己的写作来源只有生活。他真的自惭吗?我想不会,相反那些整日关在象牙塔中,沉浸于所谓的“科班”身份的人才更应该惭愧。这让我想起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一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科班”将军;而一边却多半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司令。而结果却让人诧异。究其源由,或许对于战争来说,战场才是最好的课堂,经历一次实践比一百次讲座有用得多,这与成才途径或许有相通之处吧!

可见,生活才是最好的大学,因为生活中汲取的是经验和教训;而大学中学到的多是理论。经过生活的大炼炉炼出的也是好钢,甚至或许是真正的大才!如此说来,倒是沈从文,刘亮程一类人才是真正的“科班”出身了!

不是“科班”也成才,这句话似乎对于中国人特别受用,无数先贤今才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与生活的历炼成就大才。华罗庚只初中毕业,但却依靠自己的勤奋奠定中国现代数学泰斗地位,贾平凹虽然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但其从小经历的生活毫无疑问也是他成才的助推剂。

而当今社会一切工作文凭至上在我看来是可笑的,一方面剥夺了一些非是“科班”出身,但有真才实学之人的展示机会,更引导大众只知死读书而不去体验生活。

不是“科班”亦成才,这话不仅于古于今,甚至于未来一样是受用的。

【点评】

文章观点鲜明,立意新颖。层次结构严谨而有条理,先分析不是“科班”也成才的原因之一是成功有内因与外因之别,并补充说明“科班”出身并不是成才的必要条件,然后借刘亮程的例子论述不是“科班”也成才的另一原因是生活才是最好的大学,最后结合国人的思想现状进一步证明自身努力与生活历练于成功的重要意义。论述过程能紧扣材料并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表达简洁流畅。(68-2)

生活阅读两相应

多丽丝•莱辛与贾平凹,酷爱读书,生活经历丰富。前者当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的工作,后者放过牛、拾过柴、修过水库,也亲身体验过拾荒者的生活。这不禁让人们将阅读与生活联系了起来,也让我想起了刚刚落下帷幕的“博雅杯”。

“学生们应试气味过重,开口就是在‘宁静的夜晚,循着书香走进……的世界。’”是评选教授对于参赛者的评论,似乎读书就是应该要脱离生活,把自己变得一尘不染如同圣人般面对手卷,还必须要求万籁俱寂。这样的书虫一定是苍白的。

阅读当然也是需要的,我们生来瘦小羸弱的灵魂,只有经过浇灌才能得以正常成长。这时候,我们需要大量的书籍,汲取书中的养料,感悟生活的情怀。从坐在麦田里的叛逆少年,到由一个穷教书匠到上尉再被送上断头台的青年,到挣扎着与大海搏斗的老人,到临死了看见金子还想去亲吻的贪婪鬼,我们也看到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表现出或美好或苍凉,或扣人心弦或催人泪下。一匹跨过了一米白栅栏却跨不过1.1米棕色栅栏的马;一个为了去见在战场上的父亲筹车马费,而剪去一头长发的女孩;一个坐在路口守望却怎么也等不到回信的男孩……所有的所有,都填满了这个精神空间极度空虚浮夸的时代。这些书,用它的渴望、祈盼,苦难,明天来丰富我们的二维观念世界,打破了“非是即非”的对立原则。

而生活也在同时行进着。但是这里的生活又与生存不同,它是一种体验,一种将所读于实体中感知的途径。英国的狄更斯在他22岁时被约稿为漫画写流程,但是因为他对于漫画内容完全没有经历过,所以语调之单薄让约稿人着实惊讶。后来狄更斯与他商定,由狄来写故事,由别人为他作插画,这样就诞生了使他一举成名的《匹克威克外传》,连载20期。因为狄曾参与过多项工作,早年家庭的贫穷给了他识见社会的机会,他写起匹克威克俱乐部的见闻也自是得心应手,并且很真实可信。并不是说狄更斯如果生活富裕了就一定不能成为优秀作家,但是他因为这样的经历而成了这样的作家,笔法多变,许多战士表明读完狄的作品才入睡。

阅读,是为了于生活之中高于生活,而生活,是为了将阅读用于生活。我们不必每个人都成为狄更斯、多丽丝或者贾平凹,但是阅读与生活造就的对于人生的态度是需要的。生活离不开阅读,阅读也离不开生活,试图将两者分离开的行为,必定是可笑并且徒劳的。(63分)

文章是内心的独唱

在身边有许多为作文狂愁的同学,对于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材料精髓“众里寻他千百度”,却常常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即使雾里看花摸到一丝边际,又因“书到用时方恨少”无法下笔。

我便是其中一员,屡次挫败后究其根本,便发现对生活的认识依然停留在粗浅的表象上,对素材的积累没有加以用心。在得出这样的结论前,多丽丝、贾平凹的人生经历给了我极大的启示:尽管两人的学历存在差距,但他们都经历了各种生活,如多丽丝担任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贾平凹放过牛、拾过柴、修过水库还体验过拾荒。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生活的磨难给予了他们超于常人的觉悟,于是多丽丝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贾平凹享誉文坛。

由此可见成功的写作必需建立在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如疱丁解牛般理清丝丝缕缕)和广泛丰富的素材积累(天文地理无所不全),没有深刻的认识,空有丰富素材好比家有良田美玉却无人打理经营,而徒有深刻认识却无丰富素材有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解到这一点我又想起了当今文坛的两位新生代作家:韩寒、郭敬明。韩寒初中退学后为生计辗转,历经人间沧桑,磋砣中练就一双火眼金晴,其博客上的文章针砭时弊相当犀利,一改年轻人“莫谈国事”的极低责任感,被人赞为当代最有希望成为鲁迅的作家。而郭敬明自上海大学肆业后一心一意操办起青春文学杂志,以其忧郁的文风俘获无数青少年更成为最年轻的作协委员,然而其空洞的内容及脱离实际生活的夸张描写造成了不良影响,他也多次曝出抄袭之争。这两人的学历,作品立意相比更具有戏剧效果,孰上孰下一看便知。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倘若艺术作品失去了与生活的实际联系,那便是空中楼阁,经不起岁月的磨练,而那些有真才实料的作品,因源于生活而易取得共鸣,纵使时间流转却依然历久弥新,正所谓“磨练风霜存骨相”我想如果在写作上能够积极仿效前人,那么受益的将不仅仅是我们单薄的作文,为写作而培养的那种生活态度,也将为我们的一生增益许多吧。(65分)

马占才

【篇四】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2015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练习及范文

2015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说篮球运动刚诞生的时候,篮板上钉的是真正的篮子,每当球投进去后,就有一个专门的人踩在梯子上把球拿出来。为了让比赛更流畅地进行,人们想出了各种进球的方法,但都不太理想。有一位发明家还制造出了一种机器,在下面一拉就能把球弹出来,不过这种方法也没能让篮球比赛激烈起来。

有一天,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儿子来看球赛,小男孩看到大人们一次次不辞劳苦地取球,不由大惑不解:为什么不把篮网的底去掉呢?一语惊醒梦中人,大人们如梦初醒,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篮网样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1)善于破除思维定势;梁启超也说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矣。”

人们总是习惯于竖着切苹果(思维定式) 但是横着切会发现里面有一个小星星 日本东芝电气公司的电扇卖不出去 当时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于是一个员工提议将黑色改为浅色最终获得了成功

(2)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就需要这样一把剪刀,去剪掉那些缠绕我们的“篮网”——生活原本并没有那么复杂;一个苹果落到地上,牛顿从这简单的现象中发现了复杂的牛顿定律,成为经典力学的奠基者。瓦特受水壶盖被蒸汽顶起的启发,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这不能不说是充分把握了“简”与“繁”的结果。即使是做一道很寻常的作文题。仔细思考之后,也能提炼出许多个正确的观点来加以阐述。因此,只有立足于一定的高度,从整体上对事物的“简单”与“复杂”进行把握,才能不囿于物,从而获得成功。这也正是李苦禅的书法纵横捭阖、气象万千的原因所在。

(3)创意往往很简单直接,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也很简单。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人体的细胞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由于不同细胞代谢的时间和间隔的不同,一个人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说,七年之后,从生理上来看已是另外一个人了。

(摘编自《2012年中国科普文学精选》)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

(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材料讲的是生理现象,但考生应由此联想到社会人生。既以“材料”为写作的由头、思维的发端,又能不局限于“材料”;既看到材料的显性信息,又能推想出隐性的信息。 态、现实状态、环境生态、历史形态的不断变化(蜕变、变革、变换、变量,革新、创新、改革等),而形成(造成、产生)了新

的局面(状况、格局,风貌、风气、风景、风俗等)。考生只要能在这个框架下立意、命题,都属于读懂材料,准确理解题意的。 (达到、实现)某一精神情态、现实状态、环境生态、生活形态,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变革与努力。考生只要能在这个框架下立意、命题,也属于读懂材料,正确理解题意的。 并以此类比变的是外在的形态,不变的是内在的思想灵魂。考生只要能在这个框架下立意、命题,也属于读懂材料,正确理解题意的。 至于与以上均不沾边的,则离题了。 典型立意

1.今年花胜去年红 2.只有更新,才能

保持活力 3.蜕变自我,精彩人生

4.把自己翻新 5.在改变与坚守中行走 6.外物流移,我心永恒

7、推陈才能出新,

蓄小变以成大举(62分)

季延中学 高三9 邱婉萍 著名作家三毛提过“空心人”之论:人本空洞,随时月变迁,不断从书籍、影像等物中蓄取力量,积小变,经此由假及真的过程而成为血肉之大人。人生之事承载于时间,生命之光积蓄于点滴小变。生命应是场蓄小变,终而成大举的演绎。

人体细胞三月一换,蓄积七年,生理上便是另一个人,生命的规律不在昭示着“蓄小变以成大举”吗?三月之换即小变,漫长七年是其积蓄之过程,而大举即成——成为另一个优于过去自我的人。

常有“七年之痒”一说,其“痒”之后便是涅槃重生,关键在于如何积蓄小小改变。清朝重臣曾国藩曾觉内心浮躁,“如此大风,不能安坐”,浮躁性格必是治国之大

【篇五】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10种方法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10种方法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较之那种类似话题、内容宽泛、只要不超出范围主题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控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套题弊端。 然而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

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五、细节切入法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六、倾向揣摩法

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

七、多向发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

然而薛潭“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当然,

提炼出多个观点后,应择优而作。

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示例

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座位了。”

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

九、求同存异法

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示例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十、互补完善法

示例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而各种方法也并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效果则更佳。

【篇六】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2015.2016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 叙事性材料作文用找关键词、由果溯因法从多个角度进行审题立意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学会叙事性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叙事性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叙事性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高考者得未来!

二、整体感知

1、何谓“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2、什么叫做审题?什么叫立意?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考生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情趣等.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3、高考审题立意怕什么?

审偏题审跑题

三、研习课题

1、叙事性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不审偏题不审跑题的方法。

①、读材料、抓关键。

②、找对象、分角度。

③、问因果、悟道理。

④、定立意、适筛选。

2、【典型引路】

例1、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丙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带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读材料、抓关键。

关键词:推陈出新、被模仿、假冒伪劣产品、衰败、公开、规范、创新、致富

二.找对象、分角度。

1、对象:小羽。

事件:推陈出新、自主研发,获得专利,公布工艺流程,拟定标准,规范市场,不断创新。

结果:规模越来越大,最终成为致富带头人。

2、对象:大家事件: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结果:市场衰败

3、对象:当地政府.事件:拟定了地方标准,由有关部门发布推行结果:规模越来越大、共同致富。

三、问因果、悟道理。

1、从小羽的角度问因果结果:规模越来越大,最终成为致富带头人。

原因一: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 ①、创新精神=成功

原因二: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

②、创新精神+引领规范=成功

原因三: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

③、创新精神+分享共赢+引领规范=成功

原因四:小羽则集中精力带领团队不断创新,

④、创新精神+眼界胸怀+做事智慧=成功

2、从大家的角度问因果

结果:市场衰败。

原因: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

立意:

a、加强对国民的品德教育,培养人格健全的公民。

b、法治力度不够,应加强“依法治国”的力度,加强对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 c、缺诚信、规则。遵守规则。

3、从政府的角度问因果

结果:规模越来越大、共同致富。

原因:拟定了地方标准,由有关部门发布推行,市场做规范。

立意:

①、健全体制,合理竞争

②、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创新者的利益和积极性。

4、综合立意

①小羽和假冒伪劣者的角度立意:德行天下与与见利忘义与见义忘利 ②小羽和政府的角度立意:知识产权保护与共同致富

③综合小羽、假冒伪劣者与政府的角度: A、大德·小利·严法B、创新精神·立德树人·依法治国

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四、定立意(立意点)、适筛选

1、怎样确定不审偏题不审跑题

①、定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如果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析:小羽的角度

②、抓住材料中不同对象的感情倾向审题(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2、怎样确定自己作文的主题?

筛选: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

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3、确定中心(组织观点句)

注意:既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而不是话题。

创新

创新,是成功的永久驱动力。

诚信

诚信,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准则。 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是构建和谐社会,谋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归纳审题方法

1、找关键词句法

2、以果溯因法

3、从多个角度进行审题立意方法探究

六、审题注意事项。

1、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2、抓住材料中不同对象的感情倾向审题

3.筛选。

四、学习迁移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①、读材料、抓关键。抓关键句法

三人,代表三种类型。三种生活方式:小李:社会责任。老王:爱岗敬业。小刘:精神追求。

谁,意味着你可以选出一个人。‘更’意味着你的‘谁’一定是经过比较、权衡,选择出来的。

文章内容就确定:你选一个人(一个类型)写。

②、找对象、分角度。③、问因果、悟道理。(合)

①大李的角度:

结果: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原因:笃学敏思,矢志创新

立意:

知识渊博,善于创新,团结协作,小李带领团队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成就科学

美;

笃学+敏思+矢志+创新=成功

积累、善于思考、坚持理想、远大志向、创新

②老王的角度:

结果: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原因:爱岗敬业

立意:从平凡走向非凡,老王是普通焊接技工,通过自己努力变成了国际大牌工匠。爱岗敬业成就技术美;

爱岗敬业+熟能生巧=点铁成金

专注、专一、执着

③小刘的角度:

结果: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

原因: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

立意:爱好+跋山涉水的努力+发现美的眼睛=征服观众

爱好、坚持、善于发现美

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一个摄影师捕捉美景,受到广泛赞扬。成就艺术美。 ④、定立意、立意点、适筛选。 忠于职业,就是要安于平凡而不甘于平凡,努力在平凡工作中取得不平凡的业绩。 朴实造就平凡,敬业苛求完美。

拼搏是一个过程,成功不是终点。

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资深会计,一位女大学生去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了,可她却坚持参加笔试并且拿了第一。于是人事经理亲自复试,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经理失望了:“以后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女孩点点头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用,请都给我打个电话。”“如果没被录用,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请告诉我,哪些方面我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好改进。”“那两块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话费。请您一定打。”经理笑了:“你把两块钱收回。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

一、从女大学生角度:

1 、从坚毅的品格切入。她应聘一开始便遭拒绝,但却毫不气馁一再争取。财务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

2、 从诚信的品格切入。明知外企要招聘的是“资深会计”,她却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这种诚信的品格对搞财务工作尤为重要。

3、从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切入。即使没被录用,她也勇于直面不足,敢于承担责任,要求听到别人对她的批评意见。

4 、从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切入。女孩自掏电话费,这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更是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

5、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因素之一;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

6、机会要靠自己创造;执著与追求;善于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二、从人事经理角度:

善当伯乐,善于见微知著(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三、综合:

从细节发现优秀的人才,细节决定成败等。

【篇七】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2017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最新版)

2017年高三作文训练材料

1.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

(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共有五段,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

考。

首先,从材料的理解来看:这段材料的关键词语是障碍(恶狗)、战胜(扫平)、绕道(避开)。也就是“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这是材料的核心内容。

其次,从立意角度来看:人生路上遇见障碍究竟是战胜还是避开,当然是见仁见智。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那就是要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可以选择避开它”,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而非一个“障碍”,若战胜每一个障碍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有选择地绕开一些障碍,并严重妨碍自己最终目的的实现,那么选择绕道反而会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所以学生围绕“走弯路也会是捷径”,或“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来谈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如果从路人的角度立意,明显应该侧重于“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毕竟前进路上遇到障碍,不能总是绕道而行,必须要有战胜它的勇气。有了这种勇气,你才可能无所畏惧地最终到达“远方”。所以学生围绕“战胜障碍,勇往直前”、“逃避永远不能成功”等观点来展开也是很不错的立意角度。

最后,从行文来看:鼓励学生辩证性地看问题,即既要有直面的勇气,也要有转身的智慧,但是必须分清主次,重点突出,避免观点模棱两可,自相矛盾。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巷口,一台停着的电瓶车挡住了一辆小车的去路,小车司机在车上一个劲地按喇叭。过了一会儿,电瓶车主人匆匆上来准备推开电瓶车。小车司机忍不住愤怒地开口了:“按了半天你没听到吗,习惯怎么这么差,懂不懂规则?”电瓶车主人一听,也生气地回了句:“我在忙嘛,就分分钟的事,你就不能包容一下,自己动手推开?”小车司机又接了句:“你的车为什么要我推?”电瓶车主人也不甘示弱吵声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堵,原本宁静的小巷在刺耳的吵嚷声中显得那么的不和谐。

类似的事情也许曾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读了这段文字你也许有所联想或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

针对此材料,可以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立意,可以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立意。

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规则意识”“方便自己与影响他人”“习惯是不是小事”等;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

“指责与行动”“批判与建设”“他错与己错”等;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确定话题,如“和谐取决于每个人”“自我反省”等。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断舍离”是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所倡导的一种极简生活理念:通过“做减法”,“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生活在宽畅舒适的空间,从而寻求压力的缓解和心灵的释放。

这种生活理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

倡导物欲更少的简朴生活,以求释放更多的身心自由。也可以从人际交往角度,尚简尚真,摒弃烦琐礼节,;从学习角度,倡导去芜存菁,对一些已经过时的、实用价值不高的资料,对各种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勇于舍弃等。若从反面立意,倡导“加法”,观点深刻,符合主流价值观也算符合题意。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的后方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农村

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点的地方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能拿到文凭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美国去,到英国去,到一切说外国话的地方去;2000年以后,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2010年以后,到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到哪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每个年代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不同年代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从上述材料不同年代人们的回答中你能看出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是一篇草稿。每个故事都是下一个故事的草稿,人们涂改来,涂改去,当弄得几乎干干净净没有了什么差错时,生活也就结束了。”法国年度畅销小说《没什么要紧》中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发表你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生活之所以多姿多彩,就在于每个人自己的生活草稿与其它人的生活草稿是不同的。不必强求千篇一律,更不必强求完美无缺。多一些个性化的抒写与思考,多一些顺其自然的发现与表达。硬性涂改,强求一致与完美,结果只能是干干净净的时候,也就是抱憾的时候。②生活,就算有差错,也没什么要紧的。要紧的是,我们要爱生活的这份底色——草稿。要把“草稿”里的喜怒哀乐,幻变成自己人生的财富,就算是一种错误,也能创造出美丽的色彩。③人的一生,会发生很多的错误,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曾经的错误,让我们无法找出“原稿”,让我们也无法“一笔抹去”,所以,我们才更会去为曾经的拥有或者曾经身不由己的错误,写下动人的篇章。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野地里的树,生机勃勃,但是由它自由生长,最后可能成为一堆劈柴。公园里的树几经修剪之后看上去赏心悦目,但是可能就缺少了个性和活力。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文题解析】

在这则材料中,写了两种树:野地里的树和公园里的树。对比有何异同:野地里的树有活力却没有约束,公园里的树有美感却没有个性和活力。为何产生差别:野地里的树由它自由生长,公园里的树多次修剪。

作者的态度:批评,否定。作者立意思考:缺乏约束的树成为一堆劈柴,多次修剪的树缺少个性和活力,都不可取。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可见,约束与自由都是我们需要的。这才是这则材料告诉我们的本意。其次,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即认可材料中的意思还是不认可,或有其他看法。可以说,材料中表述的是存在的普遍的自然现象,我们应由自然现象推向人类社会,不难想到,人的世界里也是如此。因此,最为常见的立意是认可材料中的本意。且看一篇范文: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

“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立意分析】这则材料可采用多角度立意法,1.鲥鱼的角度:生命短暂,但充实,有意义;2.乌龟的角度: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3.整体分析:要正确认识自己。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

写作指导:表层含义: “向上看”即仰视或抬头,“向下看”即俯视或低头;“在下面”即位置在下面,“在上面”即位置在上面。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深层含义:“向上看”可以理解为“目标远大”“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下面”可以理解为“看到不足和差距”,从而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向上看”也可以理解为“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在下面”可以理解为“很渺小”,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深层含义:“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关注那些生活艰难却不失信心和勇气的人们”,“在上面”可以理解为“自己还是幸福的”,从而获得信心和勇气。

“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只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上面”也可以理解为“自负、高高在上”,从而止步不前。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其次选择角度,鲜明立意。

可以选择第一句立意,可以选择第二句立意,也可以二者兼之立意,最后,要注意文题有写议论文的明确要求。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纪老人、一代才女杨绛先生,百岁高龄笔耕不辍,被称为“史上最高龄的小说作者”。即便在她103岁生日之时,也要谢绝外界一切做寿之礼,以续写的书稿为自己贺寿。杨绛先生曾说:‘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而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对此,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篇八】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形式,分析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

2. 掌握新材料作文三种主要的材料形式:观点型、故事型、事实型。

3. 熟悉三种类型材料的审题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三种类型材料的作文题的审题方向。

三、教学安排:三课时。

【关于2013广东高考作文题】

“材料引”这种作文题型,有效地弥补了以往命题“限制过于宽泛”的缺陷,较好

地抑制了套作、抄袭和模式化写作等不良的应试行为。但是,“材料引”这种作文题型,又客观存在着考生不能直接进入写作或可能受阅读影响而不能正常发挥写作水平的问题。降

低阅读和理解材料的难度,让考生既受“范围”限制,又能尽快进入写作,这是“材料引”题型最理想的命题效果。(陈妙云)

华南师大陈妙云教授在2013年的作文备考建议中就重点讲了“材料引”题型应试

训练,并且在《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一文中突出强调了要强化“材料引写作范围”

题型的应试训练。

“材料引写作范围”题型是2012年广东卷出现的作文新题型。这一题型虽然首次在广

东卷中出现,但在全国各地试卷中已经出现多年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命题形式和应考策略。因此,我们除了研究好2012年广东卷作文题以外,还应该借助2012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

题来加深对“料引写作范围”型作文题的理解。

华南师大陈妙云教授认为,“材料引出写作范围”题型的应试训练,主要有四个方面,

即:解读材料的训练,自选角度的训练,明写与暗合的训练和引用材料的训练。(《语文月刊》2012年第8期)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1.观点型材料:(11题) (2012年广东高考、2013年综合调研测试);

浙江高考作文 站在路边鼓掌的人

湖北高考作文 科技的利与弊

湖南高考作文 一幅图片(手)加四句话

广东高考作文 你想生活的时代

江苏高考作文 忧与爱

山东高考作文 孙中山箴言

辽宁高考作文 大隐隐于“乐”

四川高考作文 手握一滴水(诗)

福建高考作文 人生中的赛跑(冯骥才)

江西高考作文 没有和拥有

上海高考作文 舍弃的微光

2.事实型(事件型)材料:(2题)

重庆高考作文 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安徽高考作文题 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3.故事型(寓意型)材料(4题)(智子疑邻、雕琢心中的天使):

全国大纲版高考作文 甩掉多余的顾虑(挑秧苗)

全国新课标高考作文 船主与油漆

北京高考作文 庄重的巡礼(巡道工)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天津高考作文 简单引起思考(老鱼和小鱼)

1.观点型材料:(7题) (比2012年减少4题)

北京高考作文 爱迪生怎么看手机

上海高考作文 更重要的事

浙江高考作文 三句话看青春

安徽高考作文 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

福建高考作文 根据《忧天》写作文(诗歌材料)

湖北高考作文 上善若水任方圆

四川高考作文 手握一滴水(诗)

2.事实型(事件型)材料:(5题)(比2012年增加3题)

全国新课标(甲卷)高考作文 同学关系调查

广东高考作文 富翁捐助

全国大纲版高考作文 归还手机

江西高考作文 学生有三怕

山东高考作文 咬文嚼字(莫言)

3.故事型(寓意型)材料:(6题)(比2012年增加4题)

全国新课标(乙卷)高考作文 钻石切割

辽宁高考作文 沙子和珍珠

江苏高考作文 探险者与蝴蝶

湖南高考作文 我愿意

重庆高考作文 根据大豆写作文

天津高考作文 __ _而知之(半命题)

所谓对材料的解读,就是要读懂材料。与现代文阅读题一致,读懂材料应包含着对表层

义和深层义的理解,所谓的表层义,就是整个材料客观、整体的意思(即“材料的内容”);所谓的深层义,就是在理解表层义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体验挖掘材料中所暗含的话题(即“材料的含意”。

我们应关注“命题力求在开放性与限制性上取得平衡,既保证了对材料的多元理解,

材料的纵深思考,努力向思维的纵深发掘。”

【对题干“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的理解】

材料的内容:材料的表层含义

材料的含义:材料的深层内涵

材料的范围:中心话题、关键词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三读”—“二找”—“一定”)

三读:即每则材料必须经过“初读、再读、三读”来读懂材料的“范围”、“内容”及

“含意”。

二找:即从“内容”和“含意”两个方面找角度。

一定:即确定既符合材料范围,又适合自己下笔的立意(作文的中心论点)。

第一课时 观点型材料的审题立意

【观点型材料的基本特征】

一是材料中没有集中的事件,只有相对明确的话题;二是围绕话题,材料提出几种观点

供考生参考(观点直接阐述在材料中)。

这种材料常常围绕某一话题,谈出几种看法。

【例题导引】(2014汕头高三期末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有少数选手跑在了最前面的第一方阵中,同时也有另一小拨选手

跑在了最后面的方阵中。在沿途中,有观众认为跑在最前面的最痛苦,有观众认为跑在最后面的最痛苦,有的观众则认为自己最痛苦。

人生道路上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看待呢?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

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一、初读材料:找范围

思考:这则材料围绕一个什么事件展开表述的?对此命题者提出了哪些观点?它的中心

话题是什么?

【明确】事件:马拉松比赛——人生道路

观点:①跑在前面的最痛苦;②跑在最后的最痛苦;③观众最痛苦

中心话题(关键词):痛苦

二、再读材料:找角度

从“为什么”入手——(分析“痛苦”的原因)

1、跑在前面的最痛苦——为什么?

【明确】领先者为了保持领先优势,必须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立意1)

2、跑在后面的最痛苦——为什么?

【明确】落后者要面对自己落后的事实,要面对别人对自己能力质疑甚至轻视的目光。(立意2)

3、观众最痛苦——为什么?

【明确】观众最痛苦,他们要为领先者喝彩加油、高兴和快乐,也要为落后者焦急紧张、呐喊助威。(立意3)

三、三读材料:定立意

【明确】在上面的三个立意中选取一个最有话可写的立意来作为作文的观点。

【注意】作文观点必须立场鲜明,简明扼要,不能是否定句、比喻句、疑问句。也不能使一个词组。

【课堂检测】(2013汕头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学时我能哼唱《西游记》中片尾曲的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初中时我读到但丁说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最近,我读到现任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面对媒体说的话,他深有感触地说:很多人希望自己成功,想选择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其实只要是路,就已经被人走过了,我们要做的,是应该在别人走过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久,比别人走得更远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初读材料:找范围

【明确】几个观点都围绕着“路”这一范围展开。

二、再读材料:找角度

1、小学的我:不要迷惘,路在自己的脚下。(看清方向,不走弯路)

2、初中的我:不管别人怎么说,要坚定自己正确的道路。

3、现在的我:我们应该在别人走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久更远。

三、三读材料:定立意

【课后自检1】(2014韶关二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说明】

1、关键词是“欣赏”。

“欣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2)认为好,喜欢。

2、材料的意思是,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仅在毕业学校或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关键还在于个人的态度,即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3、作文材料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马云的身份“成功人士”;二、三是他说的两句话,一句是自身条件优越者,要放低姿态,学会欣赏他人特别是那些不如自己之人的优点;一句是自我条件不突出或不如人者,要学会自我肯定,自我认同,找到自己的优点。

成功,就是自己在高处时,要看到低处之人的优点;自己在低处时,多找自己的优点,要喜欢自己,欣赏自己。

4、可就其中一句立意,也可两句都写。但要注意欣赏者与欣赏对象的对应关系,即欣赏者为条件优越者,其欣赏对象应为他人;而欣赏者为条件较次者,其欣赏对象则应为自己。

5、自身条件,除毕业学校、文凭学历外,还可以是身份、地位、声望、财富、能力以及身材、相貌等方面。

6、抛开原材料,单纯谈论“成功”、“欣赏”(欣赏美景、欣赏大自然等)、“名校”、“教育”、“高考”、“自卑”、“自信”、“文凭与水平”、“学历与能力”等,应属偏题或离题。

【课后自检2】(2013广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美国有句谚语:“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人们不能漠视数据,数据是科学的度量。

有学者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的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的应用多样,数据的运用和创新给公民、政府、社会带来了种种的挑战和变革。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1)审题立意

这是一则关于“数据”的材料,由两个段落组成。第一段两个句子,第—句是美国谚语,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用数据说话,即必须用数据说明事实,证明观点。第二个句子有两重意思,①人不能漠视数据,即不可忽视数据的存在、作用和意义;②指出数据在科学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作用和意义:是度量,是标准。第二段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句借学者的观点,说明当代数据的作用被发挥到淋漓尽致:是一个“数据时代”。第二句表达由于数据的不断运用和创新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出现了社交网络、移动带宽、云计算、物联网等,在不断变化的数据时代里,公民、政府、社会等都要面对由此带来的变革,并要接受各种的挑战。

文章立意的角度落在“数据”或“数据时代”的范围内,都属“符合题意”。题目中四句话的材料可分别作为“引发”的“思考点”,从思考点中展开写作。写作时可以将材料引入文中,也可以不引入,内容只要是从材料含意里引发出来的,都属“符合题意”。

例如:

1.推崇数据,彰显理性。(立意角度落在“数据”)

2.文明社会,讲真求实。(立意角度落在“数据”,第一段第—句)

3.漠视数据,灾难无穷。(立意角度落在“数据”、第一段的第二句)

4.时代,不能忽视数据。(立意角度落在“数据”、“数据时代”、第二段的第—句)

5.世界变了。(立意角度落在“数据时代”、第二段的第二句)

6.官员应如何面对网民的声音。(立意角度落在“数据时代”、第二段的第二句)

7.网络信息靠谱吗?(立意角度落在“数据时代”、第二段的第二句)

8.从银行卡“被盗”说起。(立意角度落在“数据时代”、第二段的第二句)

第二课时 事实型材料

【篇九】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2014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分析(一)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