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高中作文 zuowen 3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学校xx班的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展开说明。

一、说教材:

1、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沁园春·长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属课内讲读课。本单元指导学生品味、鉴赏现代新诗。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新诗单元独此一个,无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这首词内容是现代的,但形式是传统的,在这一点上与本单元其它课文有着本质的区别。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习惯,让学生步入正确的诗歌鉴赏的轨道,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这首词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沁园春·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2、教学目标:

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表达是含蓄的,诗歌是通过意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意象是诗的本质。根据诗歌的这些特点,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自身特点,本课定下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诗词规律,明确诗歌意向,朗读并背诵诗歌。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确立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

3、重点和难点

重点:诵读诗歌

确立重点的依据:《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词,词是诗歌的一种,因韵成诗,合曲为歌。诗歌原始的表达方式是吟唱。我们现在学习诗歌,固然不要求吟唱。但诵读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诗歌学习的重点在于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词的节奏,体会诗词浓郁的感情。

难点:诗歌的意象。

确立难点的依据:初中诗歌教学研讨的要点是诗词的大意和诗歌的思想感情,“意象”没有作为要点进行学习。而“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之一。

二、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

利用音频图像等多媒体直观的展示湘江秋景图等相关视图资料,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和理解诗人的情感。

2、讲述法。对于本文的作者和背景,进行讲解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提问法。在诗歌的分析过程中,我围绕教学的重点向学生提及有关意象意境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诗人和诗歌的创作背景,通过合理的想象与联想,体会诗人的革命情怀。如“看”字所领的意象色彩鲜艳,景色开阔,生机勃勃,让学生体会诗人不同于“悲秋”的主题,体现出对作者乐观态度与积极的心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展开想象。通过意象意境的分析,从而完成教学的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到诗人积极昂扬的情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4、关键词语点拨法。将诗中的题眼、上下阕的“领”字提出,结合提问法的使用,对学生进行点拨。

三、说学法

诗歌有节奏和音韵的美感,要培养学生体味诗歌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就要使学生切身的体会诗歌最直接表露的美。而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不爱朗读,对诗歌感情的体悟也比较肤浅。出于对诗歌体裁的特点及学情的考虑,确定学生的学法以诵读法为主。

1、采用诵读法 。在课堂上播放示范朗诵、学生自读、个别学生试读、全体学生齐读,穿插进行。通过诵读使学生体会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完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中关于诗歌语言方面的要求,同时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从而唤起他们的真情。另外,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2、图文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还应当注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思考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鉴于此,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根据意境绘制“湘江秋景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评点谁的画更符合词的意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作简单的启发、引导。图文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借景抒情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联想其它有关“秋”的诗句进行比较,比如:将杜甫的《登高》和这一首《沁园春

长沙》。

3、联想比较法。毛泽东是一位有政治家胸怀,军事家气魄,独具魅力的诗人,仅凭一首诗歌是不足以了解他的。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我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比较。学生在课堂上联想《沁园春雪》,有助于体会诗人广阔胸襟和磅礴的气势。比较一些其他写“寒秋”的诗词与课文进行比较(比如与杜甫的寒秋名作《登高》相比较)。

4、背景辅助法。另外,“知其人,知其文”,了解作者的生平对于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毛泽东的生平事迹,提高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学常识。

四、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一播,烘托教学气氛

导入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果导入吸引了学生,那么整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由于高中生对革命背景等有厌烦心理,贯彻高中语文课标中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和审美体悟的要求。我不用该诗歌的背景导入,以秋景入手。利用多

媒体播放湘江的秋景,展示作者诗中的景色。并抽取一两名同学简单谈一下自己对深秋的印象,然后引领大家一同联想关于秋的诗句。由上述的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千古都有悲秋的主题,然后看毛泽东是以怎样的心态和笔触来描绘湘江边的深秋的图景。

2、课堂讲述,展开教学:

(1)讲一讲,帮助学生理解

作者背景介绍。用讲述的方式介绍本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当时中国摆脱漫长的封建帝王统治仅十五年,各种政治势力角逐激烈,农民运动迅速发展,革命斗争形成高潮,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革命运动加以镇压。毛泽东为躲避追捕南下路经长沙,面对滔滔江水,念及革命斗争,国家前途,回忆学生时代豪情壮志,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词,抒发自己心志。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2)读一读,整体感知课文

让学生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播放权威的朗读音频资料,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学生再自由朗读课文,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3)比一比,领会诗歌的语言美

老师最后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3、师生互动,学生参与

(4)问一问,把握全诗重点

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全诗诗眼是什么?

(5)议一议,活跃课堂气氛

第一问: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 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

八句。

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师讲: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6)品一品,展开联想想象

品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的形象。

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图画,让学生欣赏。

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师讲: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老师提问: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 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 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4、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7)统一统,掌握文章重难点

老师归纳小结并出示板书 在结课前安排全班集体诵读,带领学生再次回味诗情,体悟诗境。然后对《沁园春长沙》的情感、主题和艺术特色做简要的回

顾和梳理,并书写板书。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设计依据: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诗 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本诗。

(8)练一练,巩固拓展知识

通过对作业的布置,使学生完成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本课的作业可设置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巩固题。(解决字音、词义、特殊语法现象等问题的落实。)

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百舸( )争流 浪遏( )飞舟

挥斥方遒( ) 峥嵘( )岁月

⑵“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中“粪土”的用法及含义。

⑶“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击”、“翔”分别好在哪里?

第二部分:兴趣拓展题。(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理解的程度选择题目。) ⑴谈《沁园春长沙》的色彩美。

⑵谈《沁园春长沙》的情操美。

⑶谈《沁园春长沙》的意象的选择。

⑷谈《沁园春长沙》上下阕的内在联系。

⑸古诗词鉴赏指导

一、反复朗读、感知语言

二、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三、把握类别、辨析风格

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布置作业:用以上五点鉴赏方法欣赏《浪淘沙 北戴河》。

设计依据:练习巩固对以上鉴赏方法的掌握。

五、附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立: 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头,人物——作者(基调)

远看——万山,层林

上阕 看: 近看——漫江,百舸

仰看——鹰击长空

俯看——鱼翔浅底

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过渡)

忆: 峥嵘岁月

下阕

记: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图示以揭示词的构思为重点,分别以“看”、“问”、“忆”、“记”提领,通过宏阔的深秋意境衬托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突

【篇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篇三】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 长沙》第一课时教案

鮀浦中学 林燕珍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

②.能力目标: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③.情感目标: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体会意境、揣摩语言。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教学难点是:鉴赏词作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

①.朗诵法 ②.合作探究法 ③.提问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①.导入新课

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介绍作者生平及其著作和写作此诗的社会背景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主要作品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的主要著作集。《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

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起陆续出版。《毛泽东文集》编入《毛泽东选集》以外的毛泽东重要文稿。《毛泽东诗词》: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

写作此诗的背景: 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

③.朗诵诗歌

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试着背诵。

④.整体感知

这首诗是写秋景,但并没有流露出秋天的悲凉,而是写得雄浑有力,有一种豪迈之感。

⑤.质疑讨论,合作探究,老师讲解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来解说这篇文章,首先 沁园春,长沙分别是什么? 沁园春是一种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呢!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起源于两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词调,叫词牌。例如本词的词牌叫“沁园春” 。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词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如本词的长沙级是小标题。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诗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分为豪放派、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第二次读:找出本词中自己不认识或陌生的字词,其中有(橘、舸、遒、遏)分别给它们注音。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第三次读课文(读上阕):划分本词的层次,上阕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哪里?讲述了什么? “寒秋”怎样理解?

明确:从开始到橘子洲头,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寒秋”即为深秋。 第二层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写由“看”字看到的秋景。

明确:(万)山 ———— 红(遍)

(层)林 ————(尽)染

(漫)江 ———— 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 ————(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 ———— 击长空

鱼 ———— 翔浅底

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 (近观)

第三层从“怅寥廓”到“谁主沉浮”,提出谁主沉浮的感慨。

体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 “怅”字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怅”并非作者心情不好,而是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的蓬勃绚丽,而现实社会却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俯仰天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 那么“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呢?是由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反动统治对革命进行疯狂的压迫,诗人不得不发出“ 谁主沉浮”的感慨。这表明了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同时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伟大的抱负。

第一课时完成,请同学们回去背诵这首词。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长沙》

作者生平及其著作:

写作此诗的背景:

独立寒秋→→→→→时间

(我)湘江北去→→人物

橘子洲头→→→→→地点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看 由远及近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由上至下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看

↑ ↑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承上启下

↑ ↑

↓ ↓

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

【篇四】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深度解析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意象,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进行诗歌鉴赏。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价值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学习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 。

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体会学习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同学们刚刚结束了七天的军训,在军训期间,大家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来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青春作了最好的证明。七天中,大家纷纷拿起笔写下了自己青春的感言,记录下军训中的种种感受,不仅仅接受了成长道路上一次特殊的洗礼,也吟诵了自己的青春。今天,大家回到了课堂上,让我们也来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又是怎样吟诵自己的青春的。

二、朗读

1、学生齐读文章,初步感受。

评价:①注意部分字的读音(橘,寥廓,舸,峥嵘,遒,遏) ②同学们读的声音很响亮,但是节奏太快,语调太平。我叫同学们读,其实是在考察同学们是否理解了这首词。因为,你们的朗读就体现着你们对词的理解程度。

同学们看一下多媒体上展示的这段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当年10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这首词的情感基调应该是——深沉而豪迈的,因此读的时候节奏要舒缓从容,还要表现出一种雄浑的气势。

2、哪位同学再来试一试??谁来点评一下?——哦,这位同学指出“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应该读的深沉一点,我们可以把这三个句子的顺序稍作调整:在深秋时节,我独立在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结合背景材料,想想,应该怎么读?老师读。这让老师想

到了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开篇第一句大江东去的壮阔。

3、好,再找一位同学朗读一下。——很好,同学们的掌声已经说明一切了!

4、那同学们都酝酿一下情绪,我们再来集体朗诵这首诗。 老师评价:比刚才大有进步了。像这样扬豪情、展雄风的诗句每每的读来,都能让人热血沸腾、豪气冲天啊。那毛泽东的这首诗是直接抒发豪情壮志的吗?(不是)——那是通过什么来抒豪情的呢?——景和人。

三、品味鉴赏上阕,体景悟情

1.诗人独立寒秋,看到了什么样的秋景?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谈一谈作者笔下的秋天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勾画,思考,回答问题:

明确: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壮阔、深广、明丽

漫江碧透 绚丽、浓重、活力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百舸争流绚丽多彩

鹰击长空生机勃勃

鱼翔浅底 强健、有力、自由板书

万类霜天竞自由

2.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请同学们展开你的想象,把刚才我们分析品位的这些写景的句子写成一段优美的散文,尽量表现诗人笔下秋景的绚丽多彩、生机勃勃。开始。 学生展示。老师点评:同学们写的各具特色,有抓住颜色的,有刻画动态的,也有同学充分注意到了景物远近、动静、高低的变化,活化出了一派壮丽的山河。

老师展示:迎着秋风,我站在高高的橘子洲头。望那北去的湘江水,波涛滚滚;那漫江的碧波之上,百舸争流;看,那两岸的群山已被经霜的枫林染得彤红,红得那么热烈;那雄鹰展翅,翱翔在无际的苍穹;那灵敏的鱼儿,在清澈的江水中嬉戏,自由非凡。滚滚江水,奏出一曲勇往直前的生命赞歌。

3、“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是毛泽东笔下,不管是秋天还是《沁园春雪》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天,却都像春天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回顾初中学过的《雪》——背一下——写壮丽雪景,抒革命豪情。

《沁园春·雪》

毛泽东(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一点是不是能给我们学习这首姊妹篇的诗歌,提供一些借鉴呢?——写生机勃勃的秋景,抒革命豪情。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雪》与《长沙》是异曲同工。

4、这么壮阔美丽的山河,不禁让世人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这么美丽的山河,该由谁来主宰?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提示,作用往往是指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学生答: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谁?当然不是物,而是人,什么人?引出下文,同学少年,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

5.“同学少年”是一群怎样的年轻人?

学生答:

“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当年我们搏浪湘江,当大风大浪遏止了船舶行驶的时候,我们却敢做风浪中击水的弄潮儿!

总结:这真是一群有才华,有抱负,有力量的少年同学!(板书)这样的同学少年不主宰沉浮,谁“主沉浮”?

6.这“同学少年”包含毛泽东吗?同学们在这首诗中,读出一个怎样的毛泽东?

学生发表看法。

老师补充:青年毛泽东正是一个立志改造中国的人。我曾经去长沙旅游,踏寻过青年毛泽东学习战斗的足迹。看到过新民学会旧址,(大屏幕),这是当年(25岁)毛泽东和他们的同学们组织的改造中国和世界为目的的一个革命团体,他还创办了著名的《湘江评论》,发表很多在当时影响很大的文章;我还到了长沙第一师范(大屏幕),这是毛泽东的母校,从一些文物中了解到,毛泽东很早的时候,就和别

人不一样,不一样什么地方?那就是他有志向!这种志向,使他在学习中生活中产生了一般人不具有的毅力和意志。他认为‘现在时局危机,求知的需要迫切’,必须刻苦攻读。在日常生活中,他认为关心和谈论的应该是‘大事’,即‘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正因为如此,他要求自己并鼓励同学为挽救今日中国之危亡,共为建设未来而储才蓄能;要做确有真才实学的救国‘奇杰’,不要做‘金玉其外’,不学无术,专为自己而生活的小人。他说:‘来日之中国,艰难百倍于昔,非有奇杰,不足以言救济。’能救中国的‘奇杰’何在?‘奇杰’就在那些满怀救国抱负,而又潜心学习的‘有志之士’中。而这些都可以从这首词中感受到。对毛泽东的评价,是一个说不尽的复杂的话题,但我现在读这首词,我真切地感到一种英雄主义气息!”

四、讨论延伸

同学们,我们也正处于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年龄,身处和平发展时代的我们,需不需要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和气魄呢?与他们相比,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

备考:当今青年不乏理想与执着追求,但通常定位在个人发展上,缺少当年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与历史使命感、责任感;缺少当年革命青年深远而雄奇的思想气魄,思想急需补钙。

让英雄主义重返中国!因为――恕我直言,在当代中国,这种英雄主义已经很少很少了!今天的中国,英雄已经很少很少。刘翔在06年雅典奥运会上创造了12.91秒的110米跨栏的成绩,这在中国田径史上是一个历史的跨越。在我心中,刘翔就是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英雄!可是,报纸上却大幅标题评价21岁的刘翔‘是一个金牌男孩’!放眼社会,甚至有男同志三十好几了,也自称‘像我们这样的男孩子吧’!真让人汗颜!难怪有人说,今日中国没有男子汉,只有男孩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从《沁园春 长沙》里,读到一种久违的英雄主义气概,真正担负大义的男子汉气魄,让英雄主义重返中国吧!我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男同学,一定要做胸有大志的男子汉,不做所谓的‘男孩子’!”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把自己和国家紧紧捆系在一起,勇于担负起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青年毛泽东的理想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我们和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学习。

现在请同学们再来齐读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歌写绚丽多彩的秋景,写意气风发的同学少年,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豪情。同学们刚步入高一,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你们也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希望大家从这首诗歌的学习中汲取了青春

的力量,肩负起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 板书:

上阕:写景

——壮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 下阕:写人

——有才华,有抱负,有力量的少年同学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