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风声雨声夜雨 小说风声雨声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第一篇 风声雨声夜雨
《雨夜听雨,枕着雨声入眠》

雨夜听雨,枕着雨声入眠配图

也许你不会相信,自小生活在北方的我,为了看雨、听雨、品雨才选择留在这如诗如画的水墨江南。

春雨绵绵,夏雨滂沱,秋雨萧条,冬雨寂寥,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听雨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独立江畔桥头,静静地听着江南雨发出柔软伤感的声音,任由那幽幽怨怨的雨声洗涤我无边的思绪,我总会有种悠悠然心凝神聚、淡淡然宁静旷远的感觉。蒋捷在《虞美人·听雨》中写到:“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雨声里有春夜喜雨的欢欣、晚秋夜雨的愁绪、亲朋好友间的情谊、离人永不停歇的相思以及对社会与人生的感叹……《红楼梦》中林黛玉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却唯独喜欢那句“留得枯荷听雨声”。暮秋时节,西风乍起,秋雨霏霏,静静地聆听残荷枯叶承雨的轻响,凝神幽思,操琴叙情,这雨声与琴音相映成趣。

我静静地聆听雨声滴嗒,追寻“梧桐更兼细雨”的缠绵,体会“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无奈,欣喜“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生机,体验“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温柔,憧憬“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浪漫。“潇潇暮雨子规啼”、“白雨跳珠乱入船”、“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幅幅唯美的画卷跳入眼帘,不知道是这些侵染着感情的字字句句丰富了雨声,还是雨声成全了诗人。

今夜“窗外雨潺潺”,烛影摇曳,淡茶溢香,打开窗户,看细雨飘洒,听雨声瑟瑟,感雨意微凉。似乎能听到“夜雨剪春韭”的愉悦,能听到“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悲苦,能听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抱负。我轻靠床头,随意地翻着唐诗宋词,嗅着书香水,与李白、杜甫神交,谈大漠豪情,聊山川灵秀,悲人生遭际,叹世态炎凉……尽管不能像古人般把内心的愁苦诗化,让“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千古流传,但那一份感伤、一缕细腻确能动人心魄。

人在滚滚红尘中,怎能挣脱尘世浮华,曾几何时,清纯质朴变庸俗,热血变冷峻,真情褪去,虚华浮现,令我常常不可名状的伤感与苦闷……有了雨声诗词陪伴的日子,干涸荒凉的心田里便洒满了雨露。

我要感谢那轻灵如丝的微雨,让人变得空灵而清新,让人变得睿智而高雅。让人变得淡泊超脱。尤其是听着诗歌般的夜雨,拥着一床薄柔的棉被,闻着雨水和泥的清香,和着这动情的诗词,让思想寻得片刻的憩息,岂不是人生一大美事。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思维各异,境界有别。一介凡夫,人生何求?但得一夜清净足矣!我愿夜夜听雨,枕着雨声入眠。

第二篇 风声雨声夜雨
《上海市十二校2015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十二校2015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上海市莘庄中学

(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

第一部分 阅读(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1-5题(15分)

无争议陷阱

余秋雨

①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中国民众长期以来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这一点,正好与创新意识水火不容。大家知道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既有成果的挑战,必然是对过往信条的否定,必然是对公众公认秩序的撼动,也必然是对原定规则的触犯。因此,也必然会引来一大堆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形成包围,构成围猎或者围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争议的创新不....

叫创新,如果一种创新一旦现身就远近都接受,那一定是利用了权势,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 ②中国文化把这个‘无争议的陷阱'挖得很大,要求一项创新不仅在专业领域里边无争论,而且最好在民众中也无争议。这种从众的惰性对创新而言是一种更险恶的陷阱。历史上哪有一项真正的社会改革方案或者学术研究成果,一出来就广受民众拥护的?我也是民众的一员,我发现,如果以民众的身份来考虑一项不是我们专业的成果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标准一定是陈旧的、世俗的、平庸的。这不能怪民众,因为民众面对一种陌生的创新总会缺少精神扶手,总会惊慌失措,以他们的标准,就很少有创新空间。比如我们现在对城市建筑就是这样,新的建筑出来民众一定否定。有一些低劣的媒体,有一些小人,却让创新者成为一个‘争议人物'。当不争议创新项目的时候,大家就去争议这个人,使他的创新无法进行。可见,‘无争议陷阱'真正是中国文化产生创新空间的最重要的障碍。 ③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理由显而易见,就是一切创新都在争议中实现。

④当成果缺少争议的时候,社会上有一些小人总是从人格上把创新者变得充满争议。这个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

⑤据我所见,多数创新即使不被人家争议,创新者本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缺陷。因为他们要把极大的精力投注在创新项目上,没有时间上下应酬,多数不太合群。他们在创新的时候保持着挑战状态,往往有点骄傲,因为过于谦虚就没法支撑他们的心理动力。他们有时候会面对失败,因此也经常暴露出他们的怨恨、衰弱、愤怒,却又未必有明确的对头,很可能在愤怒自己,就情绪不好。艺术上的创新者那更是这样了,独特的灵感,独特的灵魂

中的灵感使他们产生非常怪异的习性,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使他们很难认同世俗的潮流,甚至他们也故意不遵循世俗的规范。因此无论从脾气到外型常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⑥对这一切,正常的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容忍。不能设想一切创新者都是温良恭俭让的完

人和圣人。据我观察,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完人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说,对所有创新项目略有争议是可以的,□对创新者的人品却绝对不要争议,□□没有争议的理由。如果老是去争议创新者的人品、习性、性格,那么,中外文化史上那些可爱的人一个也不可能留存。

⑦我们真正要防范的是什么人?要防范的是以‘争议'为名目来扼杀创造者的人。在现在中国社会上,这样的人的总数很大,他们是勤恳工作人的百倍,是创造者的百倍。有人说真正的比例可能比这个更大。很奇怪,他们制造了一个个可‘争议'的人物,但是自己却避开了‘争议'。他们自己就成了洞察一切的评判者,只等待着一切被他们‘争议'了的创造者投去求饶的目光。对于这样的人,我觉得我们要用两个定义来消解它。第一个定义是:那个一心为别人制造争议而自己避开了争议的人,就是小人,这是第一个定义。第二个定义是:什么叫伟大的时代?那就是谁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后面这个定义,是美国一位传媒大王说的。

(选自凤凰卫视《秋雨时分》)

1. (2分)第①节加点词“围猎/围啄”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无争议陷阱”社会现象的一项是___________。 ...

A.新的建筑出来遭到民众否定 B.生命的过程都必然经历生老病死

D.陈光标高调慈善举动引起不少人反感 C.北京公布新的高考方案引发广泛争鸣

3. (4分)请解释“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

贬义词”这句话的内涵。

4.(2分)第⑥节□处要填写的关联词依次是:__________

A.如果 但 因为 B. 所以 但 因为

C. 尽管 但 也 D. 所以 但 而且

5.(5分)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有人指责他的作品语言粗糙,品味不高;有人质疑他的作

品专以揭露龌龊、邪恶、丑陋、血腥等中国文化的负面因素来取悦诺贝尔奖评委。请结

合文意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 阅读下文,完成6-11题(19分)

前往边城的路有多远

杜文娟

④那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啊!那个春天,第一次知道了翠翠。翠翠在边城,边城有幽长幽

长的青石板路,石板间长有蔚蓝的青苔,青苔间夹杂着嫩草。沱江的水烟雨朦胧,氤氲潮湿,从一个方向流向另一个方向,流向一个渡口。爷爷摆渡着过江人,希望翠翠在天宝和傩送家的吊脚楼上多待一些时辰。翠翠却走在回家的路上,水鸭子和鲤鱼窃窃私语,为她送来夜莺的歌声。毫无来由的,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翠翠,喜欢上了翠翠的边城,一气呵成,写了一首短诗,名为《在边城的日子》。完全是假想,完全是自以为是的边城模样。雨丝、青石板、青苔、吊脚楼、少女,是那首诗的关键词。自此以后,边城成为我向往和靠近的地方。

⑤清晨,坐在红漆桌前,忙完该忙的一切,将心仪的书藏在铺展的报纸下面,曲了脖子

去看,低声翻卷书页,听到脚步声,赶快将报纸覆盖在书本上,装作学习报纸的样子。午后,坐在红漆桌前,在稿纸上写字,咳嗽声传来,快速用报纸遮盖稿纸,心跳得慌乱。那些遮遮

掩掩、躲躲闪闪的文字,将我带进了天堂,神秘、广阔、自由、幸福,各种气息,蜂拥而至。

⑥某一日,一只喜鹊从后窗飞了进来,在我头顶惊慌盘旋。赶快打开前门,想给她开辟..

一条生路。门和窗全是透明的玻璃,她辨不清方向,把自己一步步引入歧途,送上绝路。她在前门与后窗反复碰撞,我蜷缩在更矮的地方,生怕阻隔了她的路线,影响她的出逃。悲剧还是发生了,她撞到了白色的墙上,把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变成了喜鹊的尸体。不敢靠近,觉得她就是我自己,或者自己还不如一具尸体。将尸体捧了起来,托在掌心。捧着的不是一只小小鸟,而是自己的灵魂和躯体。沉默,死亡那样的沉默。

⑦窗外有一株雪松,一年年生发,已经超过了更高的楼层。而我,依旧在红漆桌前坐着,小心翼翼。

⑧很长一段时间,草坪里的夜灯熄灭以前,不曾休息。靠在床上夜读,是我最大的幸福。风声雨声,与我无关;风花雪月,相去甚远。天明,继续行走在衣食住行的路上,走得歪歪斜斜,心神疲惫。无数次幻想,脚踩大地,行进在前往边城的路上。 ⑨出发了,真的!

⑩首先看到了一滴水珠,悠悠的,坠在金色的橘子上,欲落不落的样子。仰望久了,没

有落下的迹象。左顾右盼,有船在江的左岸和右岸行驶,一侧叫湘江,另一侧也叫湘江。雨

就那么下着,打湿了整条湘江和橘子洲头。我把手伸出去,接到了一手雨滴,两只手都接到了冬日的雨滴。然后,将雨滴漏下去,双手合十,举至前额,信徒一样,三鞠躬。

⑾继续出发,在一条名唤金鞭溪的水边行走。那朵带着露珠,掉落在我棉衣纽扣上的山茶花不见了,山茶花是白色的,洁白无瑕的那种容貌,那种唤作暗香的气息不曾减弱,反而更加诱人。

⑿春去秋来,落叶纷纷,一秋一秋地落,一春一春地过。直到把那首短诗变成了旧作,边城似乎也是久远以前的事了。如今,行走在翠翠走过的青石板路上,渡过爷爷摆过渡的沱江,听过天宝和傩送唱过的山歌,但依然,没有抵达边城,依然行进在前往边城的路上。

⒀我在喧嚣的柳这边,精疲力竭,无所适从。红衣女子在柳的那一边,悠闲惬意,一如....

既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帘柳丝,隔着两方天地。我在边城的外头,她在边城的里头。无法靠近,不能进入。

⒁前往边城的路到底有多远?也许永远也抵达不了,也许明天就能到达。

(选自《文艺报》2013.12.9,有删改)

6.(3分)“彳亍”一词在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作品名)中也曾出现,它准确的读音是 (拼音)。

7.(2分)文章第②段运用了。

8.(3分)文章由“上了木楼,灯红酒绿,鼓乐瑟瑟”的第③段,直接转到第④段“那是一

个怎样的春天啊!那个春天,第一次知道了翠翠”,这样写从叙述的顺序而言是否有些突兀,请简述理由。

9.(4分)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风声雨声夜雨

A.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笔下的《边城》的喜爱,对“翠翠”所在的“边城”的向往,写出了作者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且深邃的思考。

B.第⑥自然段中的“喜鹊”是作者的自我象征,因此喜鹊的悲剧命运也是作者精神之旅的真实写照,透露了作者消极厌世的情绪,为全文定下了低沉阴郁的基调。

C.第⑨自然段独句成段,字句简短、节奏明快,视觉上突出醒目,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作者“行走在边城路上”的激动之情。

D.文章两次提到 “红衣女子”这一细节,结构上首尾呼应,卒章显志;内容上表现了作者与“女子”之间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形成对比。

E.本文作者将情感的投放,置于精神追求的层面,笔法细腻、情感真挚,于细微处感受人生,但又不流于琐屑和零碎。文章内容质涵厚实,富有艺术张力。

10.(3分)“情景交融”是散文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之一。本文与《荷塘月色》都体现了这

一特色,请试作比较分析。 ....

11.(4分)“前往边城的路到底有多远?也许永远也抵达不了,也许明天就能到达。”文章

的结尾意味深长,请结合自身谈谈你的体会。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1)白云回望合,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2)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3)夕阳下,酒旆闲,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4)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6) ,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7)靡不有初, 。(《诗经》)

(8

(杜甫《戏为六绝句》)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8分)

庆清朝慢·踏青 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风声雨声夜雨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撩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风声雨声夜雨

【注】①北宋词,出自《冠柳集》。“庆清朝慢”由王观创调。 ②东君:司春之神。 ③小双鸾:鞋面所绣的双鸾图案。 ④则个:语助词,表示动作进行,近似于“着”。饾饤(dòu dìng):喻指杂凑堆砌。 ④③②①13. 王观将词集取名为“冠柳”,表示其创作欲高出词人(人名)之意。(1分)

14. 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调雨为酥”和“催冰做水”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与变化,表现春神的运行造化。

B.“何人""点破残寒”的疑问,既让表达跌宕生姿,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好奇。

C.作者化用了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诗句,写出了烟郊外迷蒙的春色。

D.过片“晴则个”等三句运用口语 ,描绘出天气的阴晴不定,活泼而富有意趣。

15.这首词的下片巧妙地表现了姑娘们在踏青中的情绪变化,请就此加以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

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军,不克与时亮会,.

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③②①

第三篇 风声雨声夜雨
《夜雨诗意》

夜雨诗意

余秋雨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的魅力。

2、把握行文的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对夜雨所赋予的含义,感悟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以《文化苦旅》导入。

简单分析本课学习目标。

二、文学常识分析

1、题目解说

《夜雨诗意》是一篇散文,单看“诗意”二字,就让人有种飘逸、浪漫、空灵的感觉,而 这一切感觉负载在“诗意”这个表象上,作者会有怎样的遐想呢?

2、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浙江余姚人,大陆著名美学家、学者和散文家。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主要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

三、课文分析:

学生熟读课文,引导小组合作,分析课文的结构,并概括出课文的段意。 第一部分(1~5):夜雨让人产生想象,让人产生思念,让人温馨。

第二部分(6~10)通过夜雨写出人,特别是游子的家园情结。

第三部分(11~16)夜雨的魅力在于消融一切张扬的东西。

四、细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被雨声阻隔的寂寥?”

(人有多种活法,有的忙忙碌碌,为名利所累,但我们一旦卸下包袱,在夜雨写、所营造的氛围中,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听雨打芭蕉,未尝不是另一种活法。没有谁规定必须叱咤风云,花团锦簇,平和温馨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好呢?)

2、《夜雨诗意》直接写雨的笔墨很少,也不象《下雨天,真好》有那么多故事,更没有写风景,那么,文章是靠什么打动作者的呢?

(文中写雨的句子确实寥寥数笔,如“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放任自由的风声雨声”,但作者就是用这几笔勾勒出氛围,写出读者之所想,起到使读者感到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作用。)

3、交流课文的中心。

(在作者笔下,夜雨具有一种魅力,能使狂躁的心平静下来,能使游子停止前进的脚步,使人回到一种原始状态,夜雨因人而着色,人因夜雨而生情,这或许就是历史。)

五、写法借鉴:

运用细腻的描写来剖析夜雨中所蕴涵的诗意。作者用深情的笔在夜雨中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感情。文中有这样一句“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鱼中专心攻读,身心会 超长的蔚帖;在夜雨中思念亲人,会思念到立即提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边的滋溶”。一番描述,使人顿生温馨的感觉。

六、当堂达标

引导学生完成达标测试。

第四篇 风声雨声夜雨
《春风,夜雨》

起风了,下雨了;我等了很久的一场雨。下雨天,世界都静了下来;空气也都变得很安静,在空气中,只能听见滴滴答答的雨滴声;给人一种安静和祥和的感觉,我喜欢站在这种画面中,去感受那突来的下雨天,让我们焦躁的心在雨中能够得到一丝的平静。坐在窗台,静静的感受着这场春雨带来的一切,我只是喜欢听雨声,喜欢她们从天上坠落下来,我喜欢小雨滴轻轻的飘在我的脸上,去感受她从我的脸上一直滑到我的心里,然后我再离开;等到她的兄弟姐妹们都来了时候,我也就离开了,我会静静站在那里看着她们在她们的世界里开心的嬉闹着,这是多么的惬意。说起下雨天,我还是喜欢我们南方的雨天,尤其是我们家乡的雨天,我们家乡总是下的夜雨,如果下起雨来,一下就是三四天或者更多;虽然有时候也会有一点厌恶的感觉,但我依旧喜欢这样的雨天。在家乡,大地经过一天的疲劳,这些小雨滴总是能在静静的夜里给他们带来惊喜,当然,也经常带给我惊喜;每到晚上下雨时,我总会被她们惊醒,然后静静的躺在床上,听着她们为我带来的交响乐,我也总能够在这种乐曲中再次入睡;等我第二天醒来后,总感觉到了另一个地方,山清水秀,地上的积水一直很清澈,家乡远方的山总能够显得特别的明亮,每一颗被她们洗礼过的树都会格外的清秀,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清爽。如果天气放晴的话,每一片树叶上的露珠当然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看着在树叶上遥遥欲坠的她,我总会驻足很久;当然在阳光的照射下,山与山之间也变被七彩的彩虹搭起了桥,或许这也是山唯一的联系与亲近。 而我们就是那山中的人家,坐拥在大山的怀抱里。现在处在北方的我,已经很少看见下雨了,所以我一直在期待,期待有一场大雨,但是总感觉上天不怎么眷顾我,北方的下雨天本来就很少,如果要想见到一场想南方那样的雨的机会更是很渺小,泥土在这干燥的空气中的气味就很明显了,一场雨后,也不会看到我们家乡的种种,我只能期待在家乡欣赏雨吧,今晚,是我来到这儿的第二次下雨天,当然和上次一样,持续时间很短,就算很短,我当时还是没有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心情,还是不停的一直看着窗外,静静听着那些雨滴落地的声音。这鞋雨滴伴随着北方习惯性的大风一起飘摇着,总感觉她们想浸透每一个角落;风声,雨声,伴随着我;雨,沉睡在大地的怀抱;风,沉睡在春天的空气中;我,沉睡在下雨的梦中。醒来后,一切又回到了如初。

第五篇 风声雨声夜雨
《对联鉴赏》

对联鉴赏

对联鉴赏

做对联不难,出精品不易。因此多读、多记古今名联是有益的。这里仅选择在楹联艺术与技巧方面有特色的一些对联,与读者共同赏析。

1、大量使用重字

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名联谈趣》275)

风声雨声夜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001100,0011)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110011,1100)

顾宪成(1550-1612),字叔时,无锡人。万历进士,累官至吏部文选郎中。以事被斥,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讽议朝政。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政治意义。下联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风声雨声读书声,响成一片。

此联特色为连用重字,第一句是七言句式(0011100/1100011)。 上句(0011100)风声(00)雨声(11)读书声(100)

下句(1100011)家事(11)国事(00)天下事(011)

其中第二个“声/事”(0/1)在节奏点上,与句式(1/0)不同,因“声/事”为重字,可“覆盖”格式,并不违律。 南京燕子矶永济寺(《楹联丛话》卷六)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0011100,0011)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1100011,1100)

《楹联丛话》云:燕子矶本在江中,近因沙滩日长日宽,遂离江稍远。有高阁凌空而立,俗所称铁锁链孤舟者,今铁索尚存,犹令人不可方物。旁有永济寺。 以上两联结构相同,都采用七四倒接和重字自对结构,艺术手段相同,但思想风格迥异。前者入世,后者出世;前者与东林书院学风相称,后者与永济寺宗教气氛相宜。就艺术水平而言,均为精品,绝对不可更换。 2、两字颠倒自重自对

彭元瑞纪晓岚合作万松岭行宫联(《楹联丛话》卷二)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1100,11100,0011)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0011,00011,1100)

《楹联丛话》云:乾隆中,每岁巡幸热河,必于中秋后一日进哨(即木兰围场也),重阳前后出哨。跸路所经,有所谓万松岭者,满山皆松,为重九日驻跸登高之所,岁以为常。庚戌岁,上进哨时驻此,周览行宫,顾谓彭文勤公,令将旧悬楹帖悉易新语,期以出哨登高时亲阅。公连日构思,偶于行殿正中得句云:“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谓贴“万松岭”也,而难其对。因以片纸驰价,属纪文达公成之。文达公笑曰:“芸楣又来考我乎?”即令来价立待,封纸付还。文勤公启视,则已就余纸写成对语矣。句云:“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叹曰:“晓岚真胜我一筹矣!”回銮

日,此联果大蒙称赏,特赐文勤公以珍物八事。公跪辞曰:“此出句是臣所撰,而不能对;对语实纪某所撰。请移以赏纪某。”上曰:“两边语皆好,汝自应领赏。”即另发一分赐文达公。余闻之程兰翘师云。

由上可知,此联由彭元瑞出句,由纪晓岚应对,时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阳节前。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辰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为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虽为应制之作,可称对联极品。

此联为寿联,用四言句祝颂最合适,中间插五句使全联端庄而有生气,加上文字游戏,就更加有趣了。 3、三三七结构

方地山春联

出有车,食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110,110,1100011)

金未尽,衣未敝,今年季子不回家(001,001,0011100)

风声雨声夜雨

方地山是袁世凯的西席,袁寒云的老师。有一年除夕,他写了这副春联贴在住房门上,对东家款待表示满意,还打个照呼,今年过年不回家了。对联可以把想说又不好意思当面吹捧的话,引经据典,堂而皇之写出来,而且非常得体。方地山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在政治上当然不足为训,但在艺术上确是杰作。

此联用典非常讲究。上联用《冯煖客孟尝君》故事,下联用《苏秦以连横说秦》故事,均出自《战国策》(见《古文观止》)。读这副对联等于重温了两篇名著。

此联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从结构上可以看出:两个三言句式(110,110/011,011)与七言句式(1100011/0011100)的前三位相重。两个三言句式可视为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所以朗读时,节奏鲜明,声律非常协调。 此联根据王君实先生四十年代讲课时笔记。另一版本(《名联谈趣》284)下

联稍有不同:“金未尽,衣未敝”作“裘未敝,金未尽”;“ 不回家”作“不还家”。 隐名老人题西部影视城古堡龟卦

风声雨声夜雨

河出图,洛出书,万古文明昭日月(110,110,1100011)

观乎天,察乎地,一时法象定乾坤(00*,001,0011100)

宁夏银川市镇北堡有一座“西部影视城”,《红高梁》等电影就是在那里拍摄的。该城新堡有一条仿旧商业街,满街都是店铺,有茶馆、酒楼、布店、钱庄、药铺、卜堂等等。每家店铺都有一副商业联。此联为北京易学家所作,采用三三七结构,对仗工整,文辞典雅,一看便知是算命先生的卜堂。 4、用韵联 对联不要求用韵,用韵后别有风味,但同边句脚只能全平或全仄了。 朱熹

赠漳州某士子(《楹联丛话》卷一)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001,001,110011)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010,110,001100)

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他的对联很有人情味。此联描绘一个穷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上

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这副对联,大概是最早的用韵联。

此联在结构上头两句采用三言句式,类似民谣,可以吟唱,别有一番风味。 梁章钜题藤花吟馆(《楹联丛话》卷十二)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111,011,111,011)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000,100,000,010)

此联挂在“藤花吟馆”,记录了58岁引疾归里后,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评价。 梁章钜题草堂(《楹联续话》卷二)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001,011,0011,011)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110,110,1100。110)

此联是十年后对藤花吟馆联的修改,悬挂在浦城的“草堂”,时年68岁。将第三个三言句改为四言句,与最后一个三言句可以合成七言读,节奏有了变化。从以上两联可以了解,梁章钜在诗艺和联艺两方面都是下了功夫的。 何淡如题广东佛山赛会(《名联谈趣》54)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001,001,0011001,110101,111101,001)

(100,100,1100110,110010,010010,100)

何淡如,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同治元年(1862)考取举人,一度出任高要县学教谕,其后即在省港以教学维生。

此联写出了民间欢乐的元宵节情景,用韵后加强了欢快浪漫的气氛。灯月交辉,游人如织,多么美好的春夜。

此联在结构上与众不同,无法纳入规范句式,仅作特例参考。 5、哀感顽艳的挽联

吴养涵挽胡粹士联

哥了了无言,潦草文章拼命酒(11100,1100011)

子归归不得,落花风雨葬魂诗(00011,0011100)

钱钟书先生在《槐聚诗存》中有一诗,题为《乡人某属题哭儿记,儿从军没缅甸,其家未得耗,叩诸乩,神降书盘曰,归去来兮,胡不归》云:

一篇破体写哀呻,泪墨模糊两不分。空谶归来陶令句,莫知存没李华文。 茫茫入梦应迷向,恻恻吞声竟断闻。四万义军同日尽,世间儿子漫纷纷。 诗中所说“乡人某”,即胡粹士也。胡粹士(1888-1946),太仓沙溪人,1913年春赴美留学,获电机工程

硕士学位。回国后任上海南洋大学(1927年改名交通大学)教授兼图书馆馆长。抗战期间爱子敬侃殉职缅甸,因作《哭儿记》以文志痛,借酒浇愁。

据报载:抗战期间,为保卫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当时统计:“远征军出征时总兵力约十万人,回国时仅有四万人左右。”仅杜聿明第五军4.2万人中就牺牲了2.1万人,占全军总数的一半。当时滇缅公路战线两侧,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杜聿明在踏上祖国土地的瞬间,跪地嚎啕,深感代价的惨重。

吴养涵先生系太仓知名学者,古典文学功底深厚,曾任太仓图书馆馆长,太

仓中学国文教师。此联作于1946年。上联含义是“老兄无声无息地走了,留下的是《哭儿记》和拼命喝酒的悲痛形象”。下联含义是“令郎想回也回不来了,只有让风雨中的落花把您的诗魂埋葬。”

此联写得有声有色,唯美唯哀。以“落花风雨”对“潦草文章”非常工丽。“哥了”谐音“吉了”,又名“了哥”,是岭南一种“能言”的鸟,与“了无言”对照; “子归”谐音 “子规”,又名杜鹃,与“归不得”对照。因此,“哥了了无言”和“子归归不得”都是双关语。而且用了叠字,如闻呜咽之声,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堪称挽联精品。在结构上,此联五言句(11100/00011)由(11/00)(100/011)合成,将二言末字与三言首字设计成“叠字”(“哥了,了无言”/“子归,归不得”)是此联对仗艺术最精彩之处。

此联由太仓书法家胡绳祁先生提供,否则将淹没无闻矣。

小凤仙挽蔡锷联(《对联格律·对联话》)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110011,1100,001100,1100011)

(001100,0011,110011,0011100)

此联情文并茂,款款道来,儿女情长而不减英雄本色。论者以为非小凤仙所作,究竟出自何人手笔尚待考证。燕支即燕脂,与鹏翼相对。因缘比姻缘意义更广。 6、李调元题北京四川会馆(《对联格律·对联谱》第298页)

此地可停骖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嵋秀巴江曲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风声雨声夜雨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望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11100,1100,110011,110,001,001,1100,0*1*00,0011) (00011,0011,001100,001,110,100,0011,110011,1100)

李调元四川绵州(今绵阳)人,字雨村,号墨庄,乾隆进士,官潼商道。李调元来京会试,适逢四川会馆落成,悬奖征联,此联一举夺标。

上联话四川山水之雄之秀,下联望四川人文之盛之优。主题鲜明,用词典雅,乡情浓郁,抱负非凡。“偶话”与“难望”的用法,非常得体。是才士工丽之作。

“剪烛西窗”用李商隐《巴山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升庵科第”指明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年二十四,登正德间廷试第一,故云。

如果把三个三言句和一个四言句式合并成两句,此联结构为标准的“马蹄韵”: (1100,1100,0011,0011,1100,1100,0011)

(0011,0011,1100,1100,0011,0011,1100) 7、何绍基题岳阳楼联(《名胜鉴赏词典》第109页)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00,—0011,—1100,—1100,—0*11,0000,1000,111*0,110011) (001*,—1100,—0011,—0011,—1100,0101,1101,00011,001100)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编修,博涉群书,书法自成一家。

上联举诗、儒、吏、仙、四个历史人物,生发感慨;下联就湖、江、山、城、四种不同物体,引出思考。起势奇特,行文跌宕,随心所欲,余味无穷。悠悠历史,浩浩江水,不胜感慨系之。是陈子昂一类人物,豪放之作。

“杜少陵五言绝唱”指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范希文两字关情”指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乐”两字。滕子京百废俱兴是指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指吕洞宾,曾三过岳阳楼。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怆然涕下”。

此联结构似不严密而严密,平仄似不注意而注意。第一句是单句,紧接的四个七言句,相当于一个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最后四句也是一个相同的四言模式 ,不过略有变化而已。由此可见,有些名士之作,表面上似乎不受格律拘束,实际上还是非常尊重格律的。 8、郑板桥六十自寿联(《楹联丛话》卷十二)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

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祗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 0 0 1 1,1 1 0 0,- – 1 1 0 0,0 0 1 1,1 1 0 0,- 1 1 0 0 1 1,1 1 0 0, – – 1,- – 0,0 0 1 1 1 0 0,1 1 0 0 1 1)

( 1 1 0 0, 0 0 1 1,- – 0 0 1 1,1 1 0 0,0 0 1 1,- 0 0 1 1 0 0,0 0 1 1, – – 0, – – 1,1 1 0 0 0 1 1,0 0 1 1 0 0)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范县、濰县知县,“扬州八怪”之一,工画兰竹,书法别成一格。

此联虽称“六十自寿”,实系述怀咏志。写得洒脱有致,既有养生之道,又有乐生之情。联如其人,显示了郑板桥的个人风格。

此联结构可分四群:

(a)常如作客,何问康宁(0 0 1 1,1 1 0 0)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1 1 0 0, 0 0 1 1)

此群是四言模式的前一半,句脚(1,0/0,1)可与(2)连接;

(b) 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 – 1 1 0 0,0 0 1 1,1 1 0 0) 祗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 – 0 0 1 1,1 1 0 0,0 0 1 1)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风声雨声夜雨 小说风声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