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读书笔记
大多数人都渴望成功并且追求卓越,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成功,都能成为卓越人士。我们在羡慕别人的成功之时,想当然的认为,是他们的运气和天赋成就了他们。然而,越来越多的调查研究表明,那些成功和卓越的人,除了需要一定的运气和天赋之外,还需要一些其他因素,《坚毅》这本书就告诉了我们这;其他因素”是什么。
卓越不是因为天赋,而是因为坚毅
这本书的作者叫安杰拉·达克沃思,她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积极心理学家,这本书是她TED演讲——坚毅:释放激情和坚持的力量——的系统研究和思考的成果。
她认为,根本没有什么永久的天才,我们常以为的那些天才和杰出人士之所以能获得卓越的成就,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天赋和运气,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坚毅的品格,是靠他们心甘情愿的努力和长期坚持的结果。
由此,她总结出了;天赋×努力=技能”和;技能×努力=成就”的坚毅品格理论。坚毅究竟是什么?在她看来,坚毅指的是一个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一个顶级目标,通过行动表现出他想要完成目标的决心,并且愿意为这个目标保持忠诚。也就是说做他爱做的事,不只是陷入爱,而是要持续地去爱。它包括两个部分:激情和毅力。
同时她也提出了;坚毅指数”的概念,用以衡量和预测一个人的成就表现。坚毅指数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激情和毅力的强度,它不是恒定不变的,可以随着时间和对事物认知深浅的变化而变化,一个人坚毅指数越高,他未来取得的成就也许就会越大,反之亦然。
塑造坚毅品质的两种途径
虽然有研究表明;坚毅指数”会受遗传基因的影响,但是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塑造来改变。那如何提高坚毅指数,培养坚毅的品格?作者认为可以从两种途径入手。
第一种途径:储备4种心理资产,从内而外的进行坚毅品格的培养。
(1)兴趣
兴趣是激发一个人内在动力的关键因素,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能够让人迸发激情,而一个人因为激情所以坚持。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那些决定我们在事业上能够做到多好的;关键一票”,是欲望的激情,是兴趣的力量。
那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呢?兴趣的培养在于对新事物的不断尝试,要知道,很多事情不是因为有兴趣才去行动,而是因为行动才会产生兴趣。就像我们小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好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尝试,去反思与外在世界的关系,最终发现自己的所爱,找到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现自己兴趣之后,会有一个过程更漫长的主动地发展兴趣的时期。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寻找变化和新意去深化自己的兴趣,从而使自己保持激情。
(2)练习
本书作者通过一些研究发现,坚毅不仅在于一个人投入某个兴趣的时间长度,还在于投入的质量,不仅在于在某项任务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还在于更好的利用了时间。这个就在于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能,于是她就找到了技能练习的专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和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进行了一些有关技能练习的项目研究,我们如何练习来提高技能水平。
我们经常听到1万小时天才理论,说的是一个人想要在某个领域成为顶尖的高手,至少需要经过1万小时的练习,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理论是通过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畅销书——《异类》而闻名,然而,我们不知道是,这个理论并不是马尔科姆提出的,他也未在书中详细的阐述说明,我们便因此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就只需要在此领域练足1万小时即可,不管是何种练习。
而理论的真正提出者就是安德斯·埃里克森,他通过对全世界那些在各个领域的顶尖高手的观察研究,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各自的领域独领风骚,不是因为他们天赋过人,而是他们长时间大量刻意练习的结果,而且练习时间大概在几千小时左右。是的,他所说的练习叫刻意练习,而不是普通的练习,所需的时间也不是统一的1万小时,而是有可能比1万多,也可能比1万少,埃里克森也在他的著作——《刻意练习》对此有过详细的说明,这里就不再累述。
刻意练习也叫有目的的练习,它有4个特点:
1.有具体明确的特定目标;
2.需要长时间的专注;
3.要有反馈;
4.需要走出舒适区。
这种刻意练习不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反而会让人感到痛苦,所以,很多人都难以坚持下来。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能坚持下来呢?原因就在于刻意练习能够真正有效的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能够获得一种叫;心流”的体验,从而使他们在工作或比赛中表现得更好。这种;心流”体验会让人获得一种掌控感,让人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而这种感受,可以让你体会到极大的乐趣,从而促使你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你所做的事情上去。
(3)目标
激情源于兴趣,也源于目标——造福他人的意图。对于坚毅的人来说,成熟的激情同时取决于这两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至少有两种追求幸福的方式,一种叫;实现主义”,即与良好的内在相和谐;另一种叫;享乐主义”,指向的是积极的、当下的,本质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体验。虽然亚里士多德反对后者,倡导前者,但是从进化论的角度说,两者都是可以同时追求的。人类因为追求快乐而使得我们得以生存延续,同时与他人联结、为他人服务,产生意义,从而促进彼此生存发展。这使得我们有了深层次的动机,从而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做我们想做的事。
作者讲了有一则关于泥瓦匠的寓言:
三个泥瓦匠被问道:;你在做什么?”
第一个泥瓦匠说:;我在砌砖。”
第二个泥瓦匠说:;我在盖一座教堂。”
第三个泥瓦匠说:;我在建造上帝之屋。”
第一个泥瓦匠拥有的是一份谋生,第二个泥瓦匠拥有的是一份职业,第三个泥瓦匠拥有的则是一种使命。有使命感的人更加坚毅,其次是职业,再次是谋生。
周国平也说,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应该符合三个条件:第一,有强烈的兴趣,甚至到了不给钱也一定要干的程度;第二,有明晰的意义感,确信自己的人生价值借此得到了实现;第三,能够靠它养活自己。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对它并不喜欢,这项工作就只是你的职业。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对我们来说,最理想的情形是,事业和职业一致,做喜欢的事并能以之谋生。其次好的是,二者分离,业余做喜欢的事。最糟糕的是,根本没有自己喜欢做的事。
所以,对一个有着高层次目标的人来说,他所拥有的职业,所做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被赋予了一种使命感,让他感受到一种更深刻的意义所在。这种意义,让他的自我与世界产生联系,体会到一种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便是支撑他前进的一种内在动力。
(4)希望
坚毅取决于一种希望——它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未来。它不是;我感觉明天会更好”的希望,而是;我下定决心行动要让明天更美好”的希望。
然而,在我们迈向;更好”的行动中,往往会遇到很多挑战。当我们遇到这些挑战时,我们一般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逃避,另一种则是面对。选择逃避意味着我们将与;更好”永别,选择面对却又会在有时遭致失败。
一个人常失败会陷入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境地,于是逐渐地给自己打上;我是失败者”的标签,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固定的心态。
什么是固定心态?这是根据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理论得来,人分为两种观念模式:
僵固观念模式——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智商基本上是固定的(天定的),后天的努力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关注当前的表现,常常因为害怕表现不好而直接放弃……
成长观念模式——他们认为不管哪方面,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改善。关注将来的结果,所以当前表现不佳并不影响他们继续努力……
卡罗尔认为,一个人的心态源于他的个人成功和失败史,以及他周围的人。如果一个人经常失败,并且拥有僵固观念模式,而周围的人也不给他鼓励和支持,那么他便会形成固定的心态,接受;失败者”的标签,从此,停步不前,不再对未来有所期盼。
而与此相反,拥有成长观念模式的人,他会积极面对失败,认为失败只是暂时的,我可以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且通过努力和方法改善取得成功,能够在7次摔倒后,第8次再站起来,对未来永远充满希望。
第二种途径:打造;坚毅”的文化环境,由外而内的塑造坚毅的品格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性格形成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影响也特别重要,而坚毅的品格同样如此。我们的父母、教练、老师、老板、导师及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养成坚毅的品格,我们所接触的人,所身处的环境,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所以,我们不管是在给自己的孩子还是自我塑造坚毅品格的时候,要给他们做榜样或者找到自己的榜样。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找到这样的人来引领自己,最终变得和他们一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正是这个道理。
同时,我们生活在其中并认可的文化,强有力地塑造着我们的性格,社会认同原理让我们在这些文化环境中塑造成这些文化的样子,所以去找到具有;坚毅”气质的环境,这样有助于自己坚毅品格的形成。
写到最后,终于明白,坚毅不是一味的苦苦坚持自己不喜欢、不明白、不适合的事情,而是知道自己的所爱,找到真实的自己,是牢牢地抓住自己感兴趣又有意义的目标不放,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投入具有挑战性的练习之中,是摔倒了7次,第8次再站起来,是看到希望,一步接一步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