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作文】
【篇一】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散文的快速阅读及答题技巧
1.捕捉线索:散文的线索可以使散文由分散到聚合,由朦胧到明朗,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内容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一定的语言标志、文章的题目等都是捕捉线索的主要切入点,另外,游记类散文一般以游踪为线索。
2.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
3.透析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是散文布局谋对散文中精彩铺陈的段落,要感受形象、领悟内涵、捕捉情感、揣摩语言;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位于开头的往往是总起全文,中间的往往是承上启下,结尾的往往是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是主题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记叙描写以外的议论段落,是散文明事析理的关键段落,是文章的中心主旨所在;环境描写段落往往是为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的。
5.揣摩关键:作者情感态度转化的语句、带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文章的主旨句是揣摩的关键。一定要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散文的重点是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要对其中的感情和观点进行评说和鉴别,写心得往往是考查的主要形式。它一般要从内容、语言、写法、作用等方面发表意见,观点明晰、论据充分,要紧扣散文的主旨内容。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下面就散文阅读、答题方法以及考点分析等方面略作指导。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
①写景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有时也晃衬托,对比,饲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谈感受是散文阅读发展性考题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中考散文阅读指导
一、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记叙散文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答题指导:
一仿句式结构:你的要如般,你的要像一样。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1、必须用第一人称;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刘娟
【篇二】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整理1
散文阅读
一、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一)感知整体、把握主旨的步骤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
第一步:找写作对象——找寻那粒沙(人、物、景、事、情)
第二步: 识对象特点——真正认识沙
第三步:明情感态度——识得沙里乾坤
(二)感知整体、把握散文主旨的几种方法
1、抓文题法:明对象、手法、情感
2、抓“文眼”法:明意图、情感
3、抓关键词、句、段法: 明内容、线索、结构、 思想情感。
4、以“形”探“旨”法:由表及里,明主旨
5、手法分析法:明意图、明主旨
6、作背景及作家的思想分析法:明意图、情感
(三)各类散文对应读法
1.按表达方式分
(1)记叙散文
①特点: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
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揭露丑恶,赞扬真、善、美,表现人性中的友情、亲情、爱情 )。
②读法:分析人物、事件、景物特征及感情态度
(2)抒情散文
①特点:抒情散文是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
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②读法:抓住议论、抒情,归纳思想感情、哲理
(3)议论散文
①特点: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
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
②读法:抓住议论,理清思维逻辑,归纳所讲道理
2.按内容分
(1)叙事性散文
①特点:以小见大,写小事琐事凡事,取材于真人真事,以多个片断剪影表达主题
②读法:小事探深意,多事探共性。
(2)哲理性散文——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调动生活积累,感悟人生
①特点: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抒写人生生活感悟 小处着笔,点到为止。
②读法:调动生活积累,感悟人生。
(3)写景咏物散文
①特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细腻描写。
②读法:抓住景、物特征,明深远含意。
(4)抒情性散文
①特点:直抒胸臆,朴实自然
②读法:抓住情性、议论,归纳主旨。
(5)文化散文
①特点:写文化意象,含文化韵味。
②读法:抓文化视角,明人文情怀,思想意蕴。
(四)据散文的特点采取阅读对策
1、特点一:形散而神不散。
对策:抓线索、理思路,找内在联系
2、特点二: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对策:感受意境、品味感情理趣
3、 特点三:语言优美凝练,形神俱备,富于文采。
对策:由形会神,感悟隐含信息
(五)主旨概括的模式:
通过……表现了(赞美了)……抒发了……
二、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1、答题思路:
(1)回归原文,找答题区间
(2)揭示词语基本意义
(3)联系语境,明确指代意义(若为代词)
(4)结合语境(上下文、全文)理解其语境义(文中涵义)
(5)结合艺术手法(比喻、拟人、象征等)挖掘背后意义(可用还原法推断含义)
(6)结合主旨及写作意图分析作用效果
2、答题模式:
词语本义+(手法)+语境义(表层义、深层义——情感义、言外义)+对情感(主旨、意图)
的作用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1、方法技巧:
(1)扣关键,从句子的重要词语和分析句子结构入手
(2)明语境,理解句子在文段中的含义
(3)析技巧,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解含义,明效果
(4)找位置,判定句子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
(5)看褒贬,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
总方法:理清句子结构,找住关键词语,结合词语本义,结合修辞手法,结合语境(上下
文),重在抓上下文中的诠释句(提示语,对应解释句)。
2、答题模式:
(手法)+句子表层义+深层义(修辞义、指代义、情感义、言外义)
注意:按点组织答案,,尽量用上下文中关键词语,忌完全照搬原文。
三、筛选、整合信息
(一)题解步骤:
1.审清题干: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命题意图、提取目标。
2.定位筛选:锁定信息区位,圈划关键信息词句。
3.摘要整合:根据题目要求把筛选的信息剥离整理,重组优化。区分主次,权衡轻重,去粗取精,或提取“公因式”、或合并“同类项”、或紧缩摘引、或添加补全。
4.分点表述:根据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把前面所作的分析或摘要组织成答案,分点表述。
(二)注意:认真审题,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找准对应 ,力图全面 ,规范作答, 分点作答
四、作者的思路、文章结构分析
(一)思路分析
1、文章的思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
2、分析方法:找线索、找标志、抓“文眼”
3、答题模式:
(1)先交代整体思路:顺序、线索、开头部分——主体部分——结尾部分
(2)再各部分具体解说,最好采用“先写……再写……最后写……”的句式
(二)结构分析
1、作品的结构——作者谋篇布局的具体表现,指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形式,具体表现为文章的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标题。
2、散文结构特点(布局谋篇的技巧):
总分总结构(或分总、总分)、 层递结构(层层深入)、并列结构、 欲扬先抑、由虚入实(虚实结合)、巧设置线索、 起承转合、曲折有致(一波三折)、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过渡铺垫、设置悬念、详略得当,倒叙、插叙、补叙
3、分析结构特点的方法
(1)逐层概括文意,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上的变化、表达方式上的变化、作者情感的变化;
(2)思考“开头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再思考行文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先抑后扬、逐层递进等。
4、答题模式:
说明行文结构特点十具体解说(逐层具体概括文章内容)
(三)标题,句段、穿插性材料的作用题
1、标题的作用:点明时间、地点,交代写作对象,充当文章线索。
2、句段、穿插性材料的作用:
(1)句段的作用因位置不同而不同
①开头段:点题或照应标题
统领全文、提纲挈领
引出下文(交代下文要写内容,引出所写的对象或引出话题)
点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兴趣
提出问题,引人注意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点出行文线索(或表明作者写作思路)
为后文做铺垫
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
欲扬先抑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②中间段: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承上启下;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由到;
层层深入;领起下文;总结上文
衬托;
③结尾段:照应题目、开头;
卒章显志;总结全文;
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戛然而止;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
暗示主题,升华、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
强化作者感情。
④插入段
A、【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
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
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
B、作用:
引起注意,增加趣味(意蕴),或是丰富文章内容
引出(或照应,或印证)文中某处内容
或铺垫,或象征暗示,或烘托渲染,或正衬(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
或补充说明
古诗词引用,还能增加文采
(2)答题思考
分析句段或穿插性材料的作用,在答题时应注意下列两个方面:
①阅读区间的准确定位。要对句段或穿插性材料在文中的位置准确定位,因为位置不同,结
构作用就不同。
②从三个角度去思考:
A、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
B、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
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
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
C、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3)答题模式
句段、穿插性材料结构作用题答题模式
①开头:内容(手法)+作用(术语+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可只答术语)
写了(形象地)表现(展现、突出、强调)了领起(引出)下文,为下文
作铺垫,衬托(反衬、映衬)了。
②中间:内容(手法)+作用(术语+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可只答术语)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写了…… (形象地)表现(展现、突出、强调)了与上文(下文)相照应,承上
文引出下文,与形成对比,衬托(反衬、映衬)了,为展现主旨作铺垫
③结尾:内容(手法)+作用(术语+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可只答术语)
总结了上文,与上文相照应,点明了中心,引发思考等。
五、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赏析题
(一)常见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衬托、对比、 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
3、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
4、结构技法(谋篇布局):
(1)开头:开门见山 总领 悬念 铺垫 引出 伏笔
(2)中间:过渡(承上启下)
(3)结尾:卒章显志 照应 呼应 升华主旨 总结全文 言有尽而意无穷
(4)整体:线索 首尾圆合 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形散神聚 层层递进 总分结构(总分、
分总、总分总)
(二)答题要求:
1、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现手法;
2、结合手法针对的对象(内容)具体分析;
3、归纳这种手法的作用(不同手法的相对固定的作用,对结构、内容、主旨的作用)。
(三)答题模式:手法+内容+效果
表述:用× ×手法,写× ×内容,产生了 × ×效果,内容上突出了× ×情感(性格,
意境,思想等),表达了或深化了× ×主旨。结构上有× ×作用。
六、语言鉴赏品味题
(一)具体鉴赏角度如下: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人格化等,亲切自然。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鉴赏,如语言抒情性强,语言富有哲理
4、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蕴(如朱自清) ;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如周作人);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幽默诙谐……
5、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6、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7、从语言表达的丰富内涵角度赏析。
品味语言运用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独特的物态特征等方面的魅力。
8、从语言的个性化角度赏析。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显示人物独特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二)答题模式
语言特色 ╃结合鉴赏角度、结合文本实例分析特色的表现╃效果(表达的情感、哲理)
七、探究类试题答题模式:
变“探究”为“写小论文”。
答案由三个部分组成(观点+文本、现实分析+总结):
1.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2.结合文本和现实,分点列出事实依据,陈述理由;3.总结自己的观点
【篇三】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
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 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 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
《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二: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
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例如:(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现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出“我”当时的喜悦和兴奋。(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
(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
2句子语段的作用
1.内容上
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
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垫……
2.结构上:
在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作铺垫、点题……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在文中:总结上文、承上启下(过渡) 在结尾:点题、照应、升华主题 结尾段、句(内容上)总结全文内容,深化了文章中心,(结构上)呼应了开头,(效果)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留有余味。
3.写法上:欲扬先抑、对比、衬托、象征、设悬念…… 4.修辞上
举例:(1)文章第一段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的作用? 作用: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景物描写的衬托铺垫作用)
三:理解句子含义
(一)理解文章重要句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充分结合背景和语境,注意整体把握,寻找解题的隐含信息。
2.要结合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分析句子的深层含意。
3.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等。
4.注意句中重点词语,明确这些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及一词多义等。
5.要注意结合文题。
此外,还要注意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来体会其含义。
(二)解答句子含义题的思路:找准两个方向,分三步走。
两个方向是要回答句子的本义和深层意,要准确答出这两层意思,需要分三步思考。
第一步从句子本身出发,找出和解释关键字词,进而答出句子的本义,即表层含义。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遇到名词或者代词,要明确的回答出实际指代的内容,答题要明确;二是对于一些处于特殊位置的句子,比如开头的总领句,结尾的总结句,以及中间的过渡句,要将总领、总结以及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概括答出,要求答题完整。
第二步要联系上下文,仔细阅读文章,分析句子与所在自然段,以及所在段落的关系,解答句子的深层含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分析要结合具体事件或者具体的人物细节描写分析得出。
第三步要联系文章的主旨,这是解答和分析句子深层含义的一部分。就句子而言,出现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过渡的句子,以及文章中的抒情句和议论句,多需要联系主旨回答深层含义。就题型而言,要求理解句子含义,或者就某句话谈体会等题型,多需要联系文章主旨作答。
在此特别强调,分析句子含义不能断章取义或者想当然,一定要细读文章,联系上下文,并多总结答题模式与答题语言,就能熟练掌握此类题型。
四.整体感知,筛选要点
解答技巧:审清题目意思;确定答题区域;筛选关联信息;分析归纳整合(注意赋分);概括要点全面;语言表达规范。
1.文章写了父亲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6分)
(1)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2)父亲打扫公共楼梯,并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3)父亲劝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每点1分,意对即可)
2.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3分)
外在特点:外形弯曲、枯老,是一棵独立的藤(1分,答对其中两点给满分)。内在特点:坚毅,不屈,顽强(答对三点任意一点1分)倔强,孤独(答对两点任意一点1分)。
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在漓江边,“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意思对即可。)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一位父亲在医院里为生病的儿子按摩的情景,让我深受感动,引发了我对亲情的理解与思考。评分标准:(2分)简洁流畅、概括情节1分,揭示主旨、符合文意1分。
五:巧答语句赏析题
(一)答题思路:;先判断这个句子的特点,可以从修辞、描写、有特点的词语入手;在这类句子的作用中选择,用术语解说句子的作用很重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这个句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结合段中心句和文章中心分析表达作用或效果。
答题格式:角度(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突出了……)表现了(或表达了)……特征(或情感)
(二)赏析角度:
(1)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②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③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④排比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用词的角度入手。答题模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散文的语言特色入手。常用的词语有: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等。(2)然后结合具体段落或句子进行分析。
(4)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模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
(5)从表达方式入手。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①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 果。②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③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④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
指出散文的语言风格。
答题模式:本文的语言具有……的特点,如“……”(段或句)中……(简要分析)。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三)常用修辞方法术语:
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形象生动 夸张——突出或强调
排比——增强气势 引用——增强说服力 反问——强调
(四)常用写作手法:1)对比;2)衬托;写景衬托: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主次衬托:突出主角。3)象征(托物言志)、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正面(侧面)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题目:“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一句视角独特,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
答案:(1)修辞的角度来答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妈妈手上的裂痕比作“张开红红的小嘴”,形象地写出裂痕的形状和开裂的程度,表达了妈妈艰辛付出。
(2)“字词”的角度切答题:首先要寻找关键字词,其中较有表现力的词语有“满是”“张开”“红红的”,“满是”表现出裂痕之多,“张开”表现了裂痕之深“红红的小嘴”表现了裂痕的形状,按照答案的组织形式。答案:本句用了“满是”、“张开”、“红红的”、“小嘴”等词语准确描述了母亲手上裂痕的多和开裂的样子,表现了妈妈的艰辛付出。
一般而言,选择形容词、动词、叠词、量词、成语或四字短语居多。
六.把握散文情感和哲理(体验感悟、启示、哲理)
题型:某事或某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题技巧:(1)抓带有明显感情色彩、心理描写、品质特征的词句。(2)抓文中的抒情和议论。(3)抓主要人物的语言、动 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描写,它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4)抓景物描写。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是较为常用的手法。
题型: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或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答题技巧:(1)鸟瞰全文。通读全文,明确文中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分析,来探求文章的中心思想。(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往往点明了全文或段落叙述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内容要点。
七.散文线索
1.答题技巧:(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核心人物为线索;②以核心事物为线索;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时间为线索;⑤以地点为线索;⑥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2)关注文章的标题。有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3)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散文中,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有些句子反复出现,称之为反复句。反复句显示了散文的脉络层次。(4)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八.分析人物形象
题型:概括或评价人物的思想性格。
答题技巧:(1)从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入手。(2)从侧面描写入手。侧面描写,简要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3)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4)从典型事例入手。典型事例往往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5)从作者的评价入手。作者对人物的评价直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题目:文中题目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答案: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
题型:概括事物的特点。
答题技巧:(1)找出描写事物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的语句,明了事物的外在特征。
(2)分析描绘事物时所用的技法,如象征、联想和想像以及常用的修辞手法,把握事物的内在神韵。
1.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
外在特点:外形弯曲、枯老,是一棵独立的藤( 答对其中两点给满分)。
内在特点:坚毅,不屈,顽强(答对三点任意一点1分)倔强,孤独(答对两点任意一点1分)。
九.体会文段的写作技巧和作用
题型1:选文(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
(1)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内涵,把握各自的作用。①悬念。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作用: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③伏笔。在文章的前面预先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暗示。作用: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④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作用:烘托出主体事物的特点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⑤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作用: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⑥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⑦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对比、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技巧,都讲究的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到作者构思之妙。(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分析写作技巧。在写文章时,有些作者会别具匠心地选用一些写作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细心揣摩,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判断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
题型2: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1)首段常见的作用:包括统摄全篇,总领下文;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引出下文,行文巧妙;欲扬先抑,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2)结尾段常见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深化主题,升华感情;提出问题,引起思考等。
(3)中间段常见的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衬托铺垫,照应前文;扩展思路,具体展示;丰富内涵,深化主题等。
题型3:选文(段)使用了哪种人称?有什么好处?
答题技巧:(1)第一人称(我),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2)第二人称(你),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3)第三人称(他,她,它),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十.拓展开放探究题
1.题型1:探究选文和链接的材料,得出结论。
答题技巧:(1)比较选文与所给材料的共同点,提取共有的信息;(2)比较选文与所给材料的不同点,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取不同信息。
2.题型2:结合全文、生活实际、个人经历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答题技巧:紧扣文本,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使用第一人称,从文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回答,做到观点鲜明,言之有理,言之有序。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
【篇四】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一.散文的基础知识: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概念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二)、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散文的分类
(1)写人叙事散文
鲁迅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冯骥才的《珍珠鸟》;杨绛《老王》;胡适的《我的母亲》
(2)写景状物抒情散文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萧乾的《吆喝》
(3)议论性散文
冰心《谈生命》 二.常见考查题型: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考察类型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
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四、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附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作用: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
力。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
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
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
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四)、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五)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
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
(六)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七)表达方式的作用 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正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等)、议论、说明。
(1)描写的作用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描写的角度
A、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B、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C、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D、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气氛。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八)拓展性考题(开放性) (1)仿写: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
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
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
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
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1)对描写对象;
(2)对人物情感;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
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4)积累类、仿句类、想像类、举例类、见解类、感悟类、探究类、鉴赏类等几种类型。
(5) “作批注”、“填读书”(知识)卡片等。关于读书笔记的考查方式还有摘录、概括、联想、评价、写心得等,形式多样,十分灵活。此类题考查过程与方法的试题明显增加。 三、散文阅读答题步骤:
(一)阅读课外语段的步骤:
1、 通读文章,整体感知:中心内容,思路结构;写法特点,语言特色。
2、 缜密审题,明确要求:关键词语,提示性词语、规定性词语;准确理解题意,明确解题要求。
3、 分段研读,寻找答案:带着问题,确定区域,精读内容,瞻前顾后,圈点勾画,搜集信息。
4、 深思熟虑,精确表达:整合信息,组织语言,规范答案,回照题干。
(二)阅读例说
1.请从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语段。若从别的角度呢?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查尽力刺去,那查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从语言角度:
运用了一组恰切的数量词,如一轮、一个、一柄、一匹;
运用了一组绚丽的描绘色彩的词,如深蓝、金黄、碧绿、银圈;
运用了一组生动逼真的动词,如挂、捏、刺、扭、逃。
* 从表现手法角度:先写景后写人; 先静景描绘,再动景刻画。
2.请从文体知识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从别的角度呢?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文体知识角度:这段文字简明地点出了记叙的有关要素:地点(田野),人物(一家四口),事件(散步)。
*从写法角度:开篇点题(这是文章《散步》的第一段)。
*在语言表述中,长短句的配合,以1—4—7的字数递增,增强了节奏感。
3.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从别的角度呢?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和“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好丈
夫。
表现手法:运用先抑后扬、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白杨树的可贵品质。
句式很美:运用了一组关联词:“没有没有也许如果 那么但是 也更。”
用词很美:例如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拨”一组褒义词来赞美白杨树。
4、请自选角度品析下面文段。
暮春,中午,踩着畦垄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还是稠,中耕得深还是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侯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夏天,晚上,菜地浇完了,三五个同志趁着皎洁的月光,坐在畦头泉边,吸吸烟,谈谈话,谈生活,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一边人声咯咯罗罗,一边在听菜畦里昆虫的鸣声。蒜在抽苔,白菜在卷心,芫荽散发出脉脉的香气。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从结构上,分为两个并列的层次:一是“暮春中午”,二是“夏天晚上”。
从内容上,描述了两个场景,一是“田间劳作”,二是“泉边休憩”。
从写法上,选写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场景,并且都是先叙述,后议论。
从语言上,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从修辞上,运用了排比手法。
四、课堂训练(考点例题):
① 我在泉州的清源山和福州的于山里,看到了辉煌的石壁榕,才知道比起我家屋后那棵倔强的小榕树
所奏出的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来,还有更雄壮的进行曲。
② 清源山的石壁榕,真是生命的奇迹。这棵雄伟的榕树,生长在足有三层楼高的一块巨岩上,而本身
又有两层楼高,观赏它时,非仰视不可。
③ 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它们把
整块巨石紧紧拥抱。假如从云端俯瞰下来,大约会看到这棵榕树像巨人伸出手臂,抱住一块天然宝石,企图把它从大地的母腹中拔出。
④ 我很幸运,竟在一次大雾天里见到清源石榕别样的风姿。那时,雾气正像炊烟似地袅袅上升,一阵
一阵地掠过岩石,而且一阵比一阵浓烈,最后岩石像沉浸在浩渺的云海中,而榕树,被云岚雾霭所凝聚成的大白盘托住,在迷蒙的烟波中忽隐忽现,好像飘动在云中的神树。更有意思的是,在榕树背后,又隐约可以见到岩石的母山中的一座寺庙,庙宇在云雾缭绕中浮沉,朦朦胧胧地,像是天上的殿堂。见到眼前景象,我竟飘飘忽忽起来,仿佛置身于云中仙山,置身于琼楼玉宇与金木玉树之前,似乎还听到苏东坡的南方口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⑤ 在于山,我又一次见到气派雄伟的石壁榕。也是站在巨石肩膀上的云中大树,也是气吞大地的巨蟒
似的根群。
⑥ 了解清源山和于山石壁榕的友人告诉我:这种榕树所立足的岩石,不是一般的岩石,而是最坚硬的
花岗岩。如果说,要在世界上寻找一种在最坚硬的基石上生长出来的最顽强的生命,那就是榕树。
⑦ 他还告诉我,这种生命的奇观,是发端于一种细韧的种子之中。那是一颗成熟的、像小珍珠的果子,果子里面包藏着许多小颗粒似的种子。大约是一只顽皮的鸟儿,在它吞食了榕果之后,就选择这个奇伟的地方,排泄出它消化不了的种子,就凭借岩上那一层尘埃结成的薄薄的泥土,悄悄地、雄心勃勃地长成绿光四射的庞然大物。
⑧ 仔细瞧瞧,岩石上好像没有别的生命,也许在岩缝里有几株细小的野草,但我看不清。这种岩石真
是生命难于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⑨ 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
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⑩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1、作者观察和描写清源石榕里风姿的顺序是怎样的?(3分)
答:
2、第⑥⑦自然段通过友人的话,说明形成清源山于山石壁榕生命奇观的条件。作者最着力强调的是 (3分)
3、这篇散文的开头、结尾从结构上和表达效果上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
答:
4、石壁生命进行曲的寓意是什么?(3分)
答:
5、给这篇散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3分)
标题:
6、阅读下面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再补写两个比喻句,来形容石壁榕的树根。(4分)
“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有的像 ,有的像 。
参考答案及答题解析:
第1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散文描写顺序的把握,理清了散文中的写景顺序,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此题的答案是:由下而上,由近到远,由现实到想象。
第2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弄清了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正确判断文章的主旨。因为第(6)(7)自然段是交代石壁榕生长的环境,在这种土壤贫脊,地势险恶的环境中,石壁榕竟然能顽强的生长,并长成“两层楼那样高”的大树,由此可见石壁榕那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于把握文章的主旨有重要意义。
此题的答案是:立足于最坚硬的花岗岩。(而花岗岩是生命很难存活的地方,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 第3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散”,但散文作者总是通过许多手段,达到一种“聚”,即形散而神“聚”,具体是指散文中心要鲜明,思想、情绪、脉络要统一,因此,散文的结构也是达到“聚”的一种手段。本文,首尾呼应,前后连贯,突出了榕树生命力的顽强。
此题的答案是:互相呼应,首尾连贯,一气呵成,突出榕树生命力的顽强。
第4题着重考查的是学生对散文中用以寄托作者情感的“物”的寓意的理解。好的散文总是以“物”为载体表现理念,传达情感的。学生要透过语言的表面含义把握其深刻的内涵。本文表面上是对石壁榕顽强的生命力的赞叹,而实际上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即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或在艰苦的环境中,战胜困难,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展示自己的风采。
此题的答案是: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或在艰苦的环境中,战胜困难,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展示自己的风采。
第5题是考查学生的对作品整体感知的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给文章加标题,可以考查学生的对作品整体感知的能力。怎样才能较快并准确地为文章加上标题呢,这就必须要吃透全文,认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注意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而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给文章加标题还要注意生动、醒目,因此本文的标题可以从开头的句子“还有更雄壮的进行曲。”,还有结尾的句子“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进行归纳,为了醒目和形象,可以加上这样一个标题:“石壁榕,生命进行曲”
第6题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合理的想象,对石壁榕的树根在特殊的环境中所呈现的各种形态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学生写的句子只要与例句中的内容相关一致,想象合理,语言通畅,并有一定的生动性,就可以得满分。
仿句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