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作文】
【篇一】初中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梳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语法现象;
掌握停顿、短句的方法和规律
学会翻译,把握文意。
教学类型:复习课
教学时数:两课时
开篇词:
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南通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外。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本节课,我们就文言文句式、文言文断句、停顿内容做一次复习。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项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理解
一、导入语
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
二、课前热身
选出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A.菊,花之隐逸者也 B.士卒多为用者
C.甚矣,汝之不惠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问:怎么做出来的:
这道题考查辨析文言句式。其中A项是判断句,C项是谓语前置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只有B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 教师总结做题方法: ①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其标志性词语。②积累时,要记例句,不能脱离语境孤立记忆。
三、知识梳理
根据已学知识回顾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句式特点,并各找一例子。(学生交流,归纳)
1.判断句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等形式。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④菊,花之隐逸者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 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 非死,则徙尔。
⑥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3)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此人力士。
2.被动句 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 如:①士卒多为用者 ②为予群从所得。
(3)没有语言标志,意义上表被动 如:帝感其诚。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通常分为三种情况:
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何以战?”“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忌不自信。”“弗之怠。” ③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何陋之有?”
(2)定语后置
①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②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置于句后作补语。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行者休于树”
“徐喷以烟”“屠惧,投以骨”
(4)主谓倒装 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幸哉,今日也。”
4.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②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
④省略介词宾语。如:“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固定格式
如""何:把""怎么样。如太行王屋何?
以""为:把""当作。 以虫草为林
""孰与"":""与""相比,谁""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得无""乎:怎能不""呢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不亦""乎:不是""吗 不亦乐乎?
四、课堂检测
从下面的语句中找出判断句和被动句。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④屠惧,投以骨
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⑦苛政猛于虎也 ⑧见渔人,乃大惊
⑨刿曰:“何以战?” ⑩君将哀而生之乎
●句子停顿和断句
一、导入语
文言断句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对文言句子能够正确地断句,可以看出同学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考试说明要求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而考生要了解文言文断句的一般方法。
二、考题呈现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请学生总结刚才断句时感受。讨论划分
断句方略:
读文段,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明确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一般来说中考文言文文体主要是记叙性文段——把握事件梗概、有那些人物等等。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大的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再让学生断句。
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 子 罕 弗 受 献 玉 者 曰 以 示 玉 人 玉 人 以 为 宝 也 故 敢 献 之 子 罕 曰 我 以 不 贪 为 宝 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 皆 丧 宝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宝
先请学生概括写了什么人物、故事梗概。(宋 人、子 罕;子 罕拒受宝玉,以不贪为宝)
出示答案: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子 罕 弗 受∕献 玉 者 曰∕以 示 玉 人∕玉 人 以 为 宝 也∕故 敢 献 之∕ 子 罕 曰∕我 以 不 贪 为 宝∕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皆 丧 宝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宝
三、知识梳理
1.抓主干
①在阅读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这些一般是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往往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他们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让学生看下面的例子)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名词为:马、胡、人
而做主语的是“马”和“人”,“胡”只能成为入的宾语。所以正确的断句是: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动词,在文言文中往往是谓语,也可以根据谓语来判断句子成分,进而好断句。另外,表对话的动词如云、曰、谓、言等,我们可以在它后面直接断句。(例子略)
2.找虚词
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也可以做为断句的依据。
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②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
③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3.辨句式
古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也成为我们断句的好帮手。
【篇二】初中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方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方案
魏宏波 坝河九年制学校
一、概述:
文言文复习是中考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以往多采用教师梳理知识,学生识记的老办法,花费的时间多效率低。鉴于此,我进行了大胆探索让学生自主探讨尝试,总结复习方法、答题技巧,课后自主梳理知识要点,老师适当点拨。 二、教学目标:
1、熟悉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及题型,明确复习方向。 2、尝试自主总结复习方法,学会归类整理。 3、尝试探索常见的答题技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识记还是老办法,花费的时间多效率低。鉴于此,我进行了大胆探索让学生自主探讨尝试,让学生在网络上大量的收集文言文复习的方法和技巧等,总结复习方法、答题技巧,课后自主梳理知识要点,老师适当点拨。结果证实,学生通过媒体的学习有很大的收获,达到了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四、教学策略:
自主讨论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识字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我进行了大胆探索让学生自主探讨尝试,让学生在网络上大量的收集文言文复习的方法和技巧等,总结复习方法、答题技巧,课后自主梳理知识要点,老师适当点拨。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多媒体(ppt、音频、Flash动画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策之言。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人生的真谛。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只不过,我们今天是要从中考的角度来看,为了取得中考的最终胜利,我们的确要打好文言文阅读这场小战役。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熟悉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点及题型,明确复习方向就显得很重要了。(板书课题) (二)分析题型 明确考点
根据11、12、13、14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资料。归纳中考文言文阅读有以下题型? (板书四类题型,然后ppt显示) 明确:四类题型:(1)词语理解辨析
(2)翻译句子 (3)文意分析 (4)开放题型
(三)找准方向 把握技巧
1、我有金钥匙:分组讨论,针对四种题型提出相应的复习方向、复习策略或答题技巧。
(此过程重在学生自主尝试、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分组汇报交流。
(此过程较灵活,教师视学生情况随机点拨。) 附相关知识: (ppt显示)
(1)实词:通假字 如: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露)
一词多义 如:: 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古今异义 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义:品德恶劣)
词类活用 如:公将鼓之 (名作动,击鼓) 其它重要实词(详见课本注释) (2)翻译句子: 原则:信——忠于原文
【篇三】初中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时间:2015/3/25 第五节 地点:九(7)班 授课人:曾先佩
教学目标:
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及基本内容。
2、翻译浅易文言文的句子。
3、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
1、掌握浅易文言文基础知识。
2、了解中考考纲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 从中考宝典考纲解读的内容引入。
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及基本内容。
2、翻译浅易文言文的句子。
3、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意图。
4、考查题型、题量及评分要求。
二、 复习《鱼我所欲也》
1、熟记重点词语意义
得兼:同时获得 苟:苟且,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丧:丧失 加:增加,指带来好处。
得:通“德”,感激""恩德 乡:从前,往时
本心:天性,天良
2、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3、结构提纲
4、理解文章主旨
5、完成中考题型练习:
词语解释、翻译、课文分析理解
三、 复习《马说》
1、复习一词多义字:
策、其、食
2、理解课文内容
千里马—–人才
伯乐——赏识人才的人
食马者——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3、归纳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千里马的遭遇,暗示封建统治阶级既不识人才又不重视人才,致使大批人才终生被埋没。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渴望被赏识、重用的心理。
4、中考题型练习。
完成《中考宝典》P91-92练习
【篇四】初中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平邑第二中学 周辉
复习目标:
1. 知道文言实词的考点分类,掌握部分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2. 知道文言文筛选信息题常见的题型,掌握筛选信息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如果把我们语文比作一棵大树的话,文言文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所以文言文在我们的学习和中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近十年我们临沂市文言文都考了哪些课文。(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近十年有六年考的是纯课内的文言文,两年的课内外比较,两年纯课外。由此可以看出课内文言文的比重还是很大的,分析完这些同学们可以做到胸中有数。
接下来的两个月,对于文言文我们该怎么复习呢?同学们你认为文言文试题可能会考什么?(学生回答)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一下考试说明,到底和同学们说的一样吗?
二.考什么?我要明白初中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4)筛选文中的信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怎么考?我要清楚
接下来我们根据我们临沂市2015年的文言文的5道中考题,我们看看都对应了考纲中的了哪个知识点。
中考实例,投放(2015临沂市中考)《满井游记》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师生明确。师补充: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自考试说明出台以来一直有,但却没考到,我认为很重要,这一考点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一下。
根据我们去年的中考得分情况,失分比较严重的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这两点和筛选信息作为复习的重点。首先我们看一下文言实词的复习。
四.怎么学?我要知道
明确:以九下六单元的文言文《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为例文进行复习指导。
(一) 文言实词的含义。
1.学生做中考文言文实词题,见学案。
2.做完之后小组讨论分析中考文言实词重点考察有哪几类词语。
师生明确: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多音字
3. 学生互问互答
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分类分篇目找出相应的考点,以比赛的形式学生互问互答。(如果时间允许,再增加老师问,学生抢答环节)
4. 达标测评(课件出示)
找几名学生上黑板展示,做完后学生同桌互批互改
5.集体讲评
(二)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学生做中考文言文虚词题,见学案。
2.学生明确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之。 指导学生巧记文言虚词。
3.由学生共同指出常考且有难度的几个虚词。
4.学生小组为单位,分派或自己选择相关的虚词,以三篇文章为例文,每组设计出一个考题。以小组为单位上黑板展示。
明确:先从文中找到含有该虚词的的句子,再解释其用法。
4.集体讲评
(三)筛选文中信息。
1.学生们做学案中筛选文中信息题。
2.学生讨论明确此类题的考察方法。
3.师生共同探讨答题方法。
4.达标训练
五.达标测评
1.学生做综合达标训练
2.师生明确答案。
【篇五】初中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一、 教学目标:
归纳、总结所学的文言文,并依靠考纲与课本找出文言词语的用法与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记忆,以提高文言的阅读能力,作好备考的准备。
二、 教学设想:
以学生间的互相解答、教师的辅助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复习旧的文言文段中的知识点,以旧带新,总结出文言文学习与记忆的规律,以指导初中会考的复习。
三、 教学步骤:
1、 导入(师生明确复习课的目标、以及共同选点进行文言文的评析) 投影文段: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2、 问题设计:在文段中找出所学的文言知识点。
文段中没出现的其他文言知识点。(学生讨论、师生分析)
3、 总结规律:
初中文言学习可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文言实词,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品味其中的变化;
一是文言虚词,则需从它们的大致用法、用途着眼。
4、初中会考文言知识点的切入:
A、熟读并背诵名篇中有关资料,了解常给人以深刻启迪的名句
B、掌握有关文言字句的基本常识:
文言实词: 注意古今异义的区别 、 注意辨析一词多义多音的现象、通假字的现象、词性活用的现象
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乎"等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式;留、补、删、换、调
5、练习引入
吾欲之南海 顷之,烟炎张天 操蛇之神闻之 宋何罪之有?
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其真无马耶?
以塞忠谏之路 以光先帝遗德 扶苏以数谏故 悉以咨之
黑质而白章 得而腊之 吾恂恂而起 人不知而不愠
然足下卜之鬼乎? 在乎山水之间
6、文言虚词的规律的整理。
7、总结。
【篇六】初中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梳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语法现象;
掌握停顿、短句的方法和规律
学会翻译,把握文意。
教学类型:复习课
教学时数:两课时
开篇词:
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南通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外。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本节课,我们就文言文句式、文言文断句、停顿内容做一次复习。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项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理解
一、导入语
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
二、课前热身
选出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A.菊,花之隐逸者也 B.士卒多为用者
C.甚矣,汝之不惠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问:怎么做出来的:
这道题考查辨析文言句式。其中A项是判断句,C项是谓语前置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只有B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 教师总结做题方法: ①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其标志性词语。②积累时,要记例句,不能脱离语境孤立记忆。
三、知识梳理
根据已学知识回顾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句式特点,并各找一例子。(学生交流,归纳)
1.判断句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等形式。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④菊,花之隐逸者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 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 非死,则徙尔。
⑥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3)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此人力士。
2.被动句 常见类型有:初中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 如:①士卒多为用者 ②为予群从所得。
(3)没有语言标志,意义上表被动 如:帝感其诚。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通常分为三种情况:
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何以战?”“微斯人,吾谁与归?”初中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忌不自信。”“弗之怠。”
③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何陋之有?”
(2)定语后置
①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②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置于句后作补语。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行者休于树”
“徐喷以烟”“屠惧,投以骨”
(4)主谓倒装 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幸哉,今日也。”
4.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②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
④省略介词宾语。如:“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固定格式
如""何:把""怎么样。如太行王屋何?
以""为:把""当作。 以虫草为林
""孰与"":""与""相比,谁""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得无""乎:怎能不""呢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不亦""乎:不是""吗 不亦乐乎?
四、课堂检测
从下面的语句中找出判断句和被动句。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④屠惧,投以骨
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⑦苛政猛于虎也 ⑧见渔人,乃大惊
⑨刿曰:“何以战?” ⑩君将哀而生之乎
●句子停顿和断句
一、导入语
文言断句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对文言句子能够正确地断句,可以看出同学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考试说明要求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而考生要了解文言文断句的一般方法。
二、考题呈现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请学生总结刚才断句时感受。讨论划分
断句方略:
读文段,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明确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一般来说中考文言文文体主要是记叙性文段——把握事件梗概、有那些人物等等。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大的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再让学生断句。
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 子 罕 弗 受 献 玉 者 曰 以 示 玉 人 玉 人 以 为 宝 也 故 敢 献 之 子 罕 曰 我 以 不 贪 为 宝 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 皆 丧 宝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宝
先请学生概括写了什么人物、故事梗概。(宋 人、子 罕;子 罕拒受宝玉,以不贪为宝)
出示答案: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子 罕 弗 受∕献 玉 者 曰∕以 示 玉 人∕玉 人 以
为 宝 也∕故 敢 献 之∕ 子 罕 曰∕我 以 不 贪 为 宝∕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皆 丧 宝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宝
三、知识梳理
1.抓主干
①在阅读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这些一般是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往往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他们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让学生看下面的例子)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名词为:马、胡、人
而做主语的是“马”和“人”,“胡”只能成为入的宾语。所以正确的断句是: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动词,在文言文中往往是谓语,也可以根据谓语来判断句子成分,进而好断句。另外,表对话的动词如云、曰、谓、言等,我们可以在它后面直接断句。(例子略)
2.找虚词
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也可以做为断句的依据。
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②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
③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3.辨句式
古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也成为我们断句的好帮手。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4.明修辞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针、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总结梳理断句注意点:
①通读全句,了解整个句子的大致意思,可按内容或结构为界从中分开。
②要正确理解词义,注意语序,切记不要仅凭现代汉语的习惯理解文言文。
③利用多数文言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句,文言文中使用对比,对偶、排比等修辞的句子,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和结构,可据此推断。
④利用“问”“对”“曰”“云”“道”等表示对话标志的字,推断出对话部分。
⑤利用虚词断句。如“盖”“夫”做发语词,常在句首;介词“于”“以”和连词“而”“则”一般在句子中间;“也”“焉”“矣”“哉”“乎”一般在句子未尾。
四、巩固练习初中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庞 葱 与 太 子 质 于 邯 郸 谓 魏 王 曰 今 一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否 二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寡 人 疑 之 矣 三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寡 人 信 之 矣
答案如下:庞 葱 与 太 子 质 于 邯 郸∕谓 魏 王 曰∕今 一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王 曰∕否∕二 人 言 市 有 虎∕王 信 之 乎∕王 曰∕寡 人 疑 之 矣∕ 三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王 曰∕寡 人 信 之 矣
●划分句子停顿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诵读是一个关键,读的内容在近几年考卷中还是有所体现,现就以读的节奏为例谈谈怎样断句,主要指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顿
二、尝试练习
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问今是何世
3.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4. 故君子有不战
5.而乡邻之生日蹙
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其一犬坐于前
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学生做,提出划分停顿注意点
三、知识梳理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永之人/争/奔走焉。“争”是“奔走”的状语,应该分开读。
③佳木/秀而繁阴。
④问/今是何世
⑤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④⑤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2.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 “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诚宜”、 何尝、其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 “故”等。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3.“而”字后表示转折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和后边的词语存在修饰关系、顺接关系、并列关系,那么 “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余闻而愈悲。
4. 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
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 来”的意思。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5.表示方位或时间性的词语后边要加以停顿。“俄而”“未几”“先”“中”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山行/六七里
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7.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①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该停顿。
②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8.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不能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①余闻之也/久矣。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例①意思是“医生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作为功劳 ”,这样,读时就可以分别
把“医之好治不病”和“以为功”读在一起,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例②的意思是“处在朝庭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这样,句中的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如: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面的两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
开”。
四、课堂训练(考题呈现)
例一、(云南省课改题)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
B、王之蔽/甚矣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这里A项的主语是“齐国的地方”,谓语是“方圆几千里”,所以这句要在“齐地”后停顿。B项中“蔽”是动词谓语,“甚”是补语,所以在“蔽”后停顿是正确的。C、D两项中“臣之客”与“朝廷之臣”是主语,应在它们后停顿才对。再如:
例二、(济南课改题)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余 闻 之 也 久。
这句中“余”是主语,“闻之也久”是谓语,所以要在“余”后停顿。还有《狼》中的“屠/自后/断/其股”一句,“屠”是主语,“断”是动词谓语,“其”是宾语,所以在“屠”后停顿是主谓间停顿,“断”后停顿是动宾间停顿,“自后”停顿是状语与中心语间停顿。
例三、(重庆北碚课改题)下面句子的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初中文言文复习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