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初三古诗词复习教案

初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0评论

【 – 初中作文】

【篇一】初三古诗词复习教案

初中古诗词鉴赏复习课教案

初中古诗词鉴赏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的

了解设题特点。

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

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

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复习方法

识记积累,讲练结合。

复习过程

一、导入

诗词曲的赏析,今年已成为中考题型之一。它是我们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类试题的做法,希望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那么中考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有哪些呢?

二、分析考点

【例1】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

【例2】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问)结合对具体诗句的理解,说说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色?

(考查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例3】(05年广州课改区)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品析)

考点归纳

1、诗词曲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

2、诗词曲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3、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语言品味。

三、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 【内容情感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4】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5】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问)“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诗句描写了崇山峻岭间,孤烟袅袅、 残阳西沉、孤城紧闭这样一幅塞外风光。

步骤二(情)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故乡的情怀。

【例6】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例7】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C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第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幕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

【例9】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哲理?

(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 鉴赏技巧:

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什么手法)

步骤二:(写什么内容)

步骤三:(有什么作用)

【例10】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篇二】初三古诗词复习教案

《_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一、 课前“热身”,背诵古诗词。

二、 导入。

同学们,中国古诗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许多优秀的古诗词曲过目成诵,脍炙人口,美不胜收。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鉴赏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我们中考的一道必考题。并且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分值为6分。从历次考试的得分来看,我们同学的分数都较低。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希望对同学们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三、 答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1、答非所问;2、审题不当,任意发挥;3生搬硬套术语;4、不能迁移,弄错诗意;5、漏掉答题要点,答题不完整;6、答题不规范,表达不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三考点归纳(5点)

①鉴赏语言

②鉴赏表达技巧

③点评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④点评作者观点态度

⑤鉴赏形象(意象)

四近几年中考诗词鉴赏试题回顾:

10年中考(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名句赏析)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09年中考(内容、名句赏析)

12.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⑴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初三古诗词复习教案

(2)

1、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这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2分)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2分),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11年中考(思想内容、语言特点风格)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这是一首述志诗。有人说,诗的基调由悲郁而昂扬,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选择诗中句子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案:同意。诗的前三联高度概述了国家的艰危困厄和自己九死一生的悲愤抑郁之情,尾联则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诗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四、 解题方法: 师:《老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今天,我希望可以帮解题的方法和答题的规范交给你,让我们能给在中考中尽量多的得分!

(1) 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情感类

这部分是最重要的,(从近三年的试卷来看,都有至少一道这样的题)

在赏析时,我们可以从主旨句、情感句入手分析概括,也可以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人生哲理;可以从诗歌的具体内容、诗歌类别入手,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也可以从诗人或豪放或婉约的语言风格入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命题形式] 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评价诗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答题方法点拔] 一、看题目。二、知背景。三、抓关键。(主旨句、情感句、动词、形容词、数词)

四、找意象。五、晓类别。六、明风格。

【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描绘(或塑造)的景色(或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答题格式]这首诗“描绘了/(叙述了)/(塑造了)……的景物(场面)(形象),抒发了(表达了)

诗人……的情感(思想),(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一)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诗歌类别) ....

1、边塞诗 常用词汇: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 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 常用词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 《归园田居》 )

3、送别诗 常用词汇: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 常用词汇: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 》、《潼关怀古》)

5、咏物诗 常用词汇: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6、羁旅诗 常用词汇: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 秋思》、《次北固山下》)

7、爱国诗 常用词汇: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

8、哲理诗 常用词汇: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

9、抒怀诗 常用词汇: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浣溪沙》)

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可能命题的方向:

①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什么画面)

②这首诗(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③这首诗(词)中某些话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中考原题:(07中考)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 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2分) 答案: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2. 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他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4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答案:

教师提问:刚刚我们讲了方法,面对这样一道中考题,你 知道答题方法吗?你从哪下手?

(看题目、知背景、抓关键、找意象、晓类别、明风格)

你做这道题,你的答题要点应该有哪些?叙述了, 场面,事情,/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情感/表达了什么思想。(板书)

答题格式是什么:

内容方面:李清照词抒发了诗人在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早已逝世,国破家亡,只身流落江南的情况下的深重愁情;李煜词则抒发了自己由君王沦为阶下囚的无奈、悲伤和思念故国的忧愁。 写法方面:李清照词句用夸张的比喻来形容“愁”,以舟轻衬愁重,鲜明对比突出痛苦之大,哀愁之深,设想新颖而真切。李后主《虞美人》则是用水之多比喻愁之多,写愁思如一江春水般汪洋浩大,不舍昼夜,无穷无尽,还采用了设问的形式,更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练习:我也可以这样做:

1.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09年番禺二模)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 ”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1分)

(2)“一切景语皆情语”。下列诗句都是写花,但所表达的感情并不相同。从这些诗句中,你分别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或心境?(4分)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1) 浩荡离愁(或“离愁”)。(1分)

(2) ①诗人以落花自喻,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2分) ②诗句通过写“花”“草”,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2分)

(2) 鉴赏语言题:

这类题同样是我们每年都会碰到的一道题,命题的形式可能有:

[命题形式] 1、这首诗哪个字用得好?请说出理由;2、名句赏析。3、某词或某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答题方法】我们可先从关键词语入手,体会诗歌语言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如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体会数量词的运用等,去品味关键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理解重要

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但单单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还不行,还应该在后面补充——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我们来看看这类题可能的四类题目分别怎么答:(板书)

可能命题的角度:

① 哪个字用得做好?请说出理由(炼字、炼句)

答题格式: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然后把该字放到原句中描写景物(描景物),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说效果)

释含义+描景象+说效果

[答题要点] 一是词(或句)的含义,二是描绘景物/深层含义(哲理诗),三是说效果。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色/深层含义+说效果

②对名句的赏析

方法点拨:

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从词性、色彩、修辞或其他表现技巧,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②

答题格式:释含义(诗句)+(抓词语,点技巧(绘景诗)/深层含义(哲理诗)+点作用

③ 某词或某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④ 这首词(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

附: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4、常用词汇:勾勒、浓重墨彩、简洁、明白如话、言简意丰、诗情画意、富有哲理、质朴清新、耐人寻味、意境优美等。

朴素自然、明白晓畅、绚丽明快、清新淡雅、言简意赅、含蓄委婉、苍劲悲凉、豪放雄健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

味、言近旨远等。

例:

例题2、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o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说效果

【篇三】初三古诗词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安街道一中 肖植竹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1、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鉴赏诗词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情感。

教学难点:

1、句子画面描写,鉴赏用词之妙。

2、品析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品读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设计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优秀的诗人和精美的诗作数不胜数。作为一个在诗歌之国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背诵积累大量的好的古诗词,而且要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为古代文化的传承尽力。这不,近些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都涉及到古诗词的赏析,今天,我们就针对古诗词的赏析作一次梳理和复习。(板书:古诗词赏析)

二、 出示中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特点

1.重在语言品味、内容理解、情感把握;

2.题型以选择题、简答题为主;

3.以《考标》中的34首古诗为主,涉及各种主题。

三、师生探讨

(一)写什么。 1.把握意象。2.体会意境。

例: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 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提示:借助知识经验,找出意象;理解诗歌大意;分析意境。)

注意步骤:

1、找出描写到的主要景物。

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

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描述出来。

4、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二)怎样写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 抒情。

2、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3、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烘托)、象征、对比、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题目形式答题技巧——“炼字”

【题目形式】

1、说说使用某字的好处。

2、某字能否被替换?为什么?

3、说说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题要点】

1、修辞或表现手法。

2、关联的对象及特点。

3、传达的情感。

【答题格式】

采用了——的手法(或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关注:

1、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一般从动静、拟人效果来入手。 例: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几处早莺争暖树

2、修饰语:

(1)大部分为形容词。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体会“最”字的意义。

(2)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

杨柳阴阴细雨情,残花落尽见流莺。(2010年浙江义乌)

(3)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4)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例一: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欣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阔”的妙处。 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该字“阔” ,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阔 字用得好,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

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蜀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 ,都护在燕然。

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圆”的表达作用。

(三)为什么这样写?

方法提示: 1.知作者,明主题

2.看题目,定基调

3.品语言,悟感情

⑴知作者 明主题

每个诗人由于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的不同,他们的诗歌往往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辛弃疾:爱国词人,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报国无门的悲愤(“了却君王 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

⑵看提示 定基调

提示从何而来?就是诗中的标题、背景提示、注释等,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

⑶品语言 悟情感

前面两点还只是把握情感的辅助手段,体会诗中情感更重要的还是应从诗句本身出发,细加品味。

——抓住文中直抒胸臆的关键词句来把握诗歌的情感主题。

除了直抒胸臆外,诗人通常还会用怎样的方式去传达情感?———化景物为情思,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我们做题时就要仔细去品味诗中之景所包含着的情感。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真题演练:

1、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中 “涨”字有何妙用?

4、“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的 ___之情。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品味“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3)体会“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里面“惶恐”和“零丁”的妙用.

四、课后小结

1.赏析美词佳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五、布置作业

1.《考试说明》中相关练习题。

2.模拟试题。

六、板书设计

1.写什么(意象、意境)

2.怎样写(炼字、句子赏析)

3.为什么这样写(主旨、思想感情)

【篇四】初三古诗词复习教案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教案

学思堂教育语文学科辅导讲义

【篇五】初三古诗词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初三古诗词复习教案

1 . 弄清中考要求,阐释特点

2 . 鉴赏用词之妙

3 . 品鉴思想情感

4 . 赏析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

①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鉴赏诗词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情感。

教学难点:

1 . 鉴赏用词之妙,句子画面描写 2 . 品鉴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出示中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特点:

1.重在语言品味、内容理解、情感把握;

2.题型以填空题、简答题居多;

3.题材大多选用课外的绝句,涉及各种主题。

三、师生探讨:

(一)鉴赏用词之妙

许多诗词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也常成为考点。 例: 新晴

宋.刘攽(bā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010山东莱芜中考) 考查方式及答题思路

①表达效果(妙在何处)

②包含那些含义(推想一个词的多层含义,不可单纯考虑字面应联想提示、作者生平事迹、心路历程)

诗词中的标题、背景提示、注释等,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

1、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一般从动静、拟人效果来入手。 例: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修饰语:

(1)大部分为形容词。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2010年无锡)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有怎样双关意义?

(2)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

杨柳阴阴细雨情,残花落尽见流莺。(2010年浙江义乌)

(3)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例: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 》 齐己﹞

例: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说它的妙用?并说说你准备怎样来鉴赏它?

( 一个“闹”字,写尽了春意盎然的情致:杏花竞相开放,扬芳吐艳,蜂蝶或止或飞,忙忙碌碌。烂漫之状,狂舞之态,一齐托出。使人感到不仅仅是几株红杏,而是整个眼前视野、整个天地都呈现春色,充满勃勃生机。)

(二)句子赏析。

练习: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而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的满头青丝如今已纷纷断落,已短得无法再梳髻插簪了。

所以我们在描写句子反应的画面时,

(三)品鉴思想感情

1. 掌握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古人也说,“诗言志”、“诗言情”。在我们初中阶段所接触过的古典诗词中,哪些情感主题是诗歌中最为常见的呢?)

①思乡怀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②长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情深意长的勉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不舍的留恋)

③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④寄情自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⑤忧国伤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披文以入情”——揣摩诗歌中的情感

(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化为一个个凝练的词句,那么我们面对一首诗的时候又如何做到“披文以入情”——通过这些语句去把握住诗歌内在的情感脉络呢?)

⑴知作者 明主题

每个诗人由于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的不同,他们的诗歌往往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辛弃疾:爱国词人,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报国无门的悲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

⑵看提示 定基调

提示从何而来?就是诗中的标题、背景提示、注释等,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

例: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①泊:停船靠岸

②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③京口:在长江南岸,属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④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的家园所在地。

诗歌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内心感受?

(故园虽近却难以归乡的无奈、惆怅之情)

练习:

《春夜喜雨》(能从中找到感情的批示吗?)——已暗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欣喜、赞叹之情。

⑶品语句 悟情感

前面两点还只是把握情感的辅助手段,体会诗中情感更重要的还是应从诗句本身出发,细加品味。

练习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最后两句: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一个“岂”字一个“奈”字就表达了作者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与无奈。 除了直抒胸臆外,诗人通常还会用怎样的方式去传达情感?———化景物为情思,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我们做题时就要仔细去品味诗中之景所包含着的情感。

例: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文中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句中可见?

(愁:对美好春光消逝的感伤。“雨疏风骤”“绿肥红瘦”——细雨、落花都是古典诗语中传达伤春之情的两个常用意象。)

在古诗词中,还有很多景象身上都含有固定的情感内涵。比如说送别诗中,就常出现哪种景物?(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就含有惜别之情)大家还能想到哪些景物身上也这样的特点?(月、雁、梅"")

——把握诗歌中常见意象及其所定的情感内涵,有利于解题。

附:古诗词中常见意象蕴含的情感。

初三古诗词复习教案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2. 长亭。3. 南浦。4. 酒。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2. 鸿雁。3. 莼羹鲈脍。4. 双鲤。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2. 芭蕉。3. 流水。4. 猿猴。5. 杜鹃鸟。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2. 梅花。3. 松柏。4. 竹。5. 黍离。6. 冰雪、草木。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 红豆。2. 莲。3. 连理枝、比翼鸟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2. 长城。3. 楼兰。4. 柳营。5. 请缨。6. 羌笛。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初三古诗词复习教案

1. 五柳。2. 东篱。3. 三径。

四、课堂练习。

【篇六】初三古诗词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常见题型,掌握应对方法。

2、转换复习角度,学会归纳整理,以此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名句,掌握答题技巧,朗诵、解析,学会欣赏诗词的内容、特色,识记名句,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7-9年级要背诵读古诗80首,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在近年的中考语文中占有一定的比分,因其内容多、范围广、故而失分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我就设计了这堂课。

教具安排

小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背过默过很多古诗文,你能为这些画面配上一句古诗文吗?

(每组配一幅)

(多媒体出示春夏秋冬4幅画面)

⊙描写春天的诗:

诗名是《钱塘湖春行》,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忆江南》,诗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望》,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游园不值》,诗句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咏柳》,诗句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夏天的诗:

诗名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江月》,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 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描写秋天的诗:

诗名是《江南逢李龟年》,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九月九日忆……》,诗句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过故人庄》,诗句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秋词》,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描写冬天的诗:

诗名是《 左迁至蓝关……》,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白雪歌送武……》,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师讲述:这几年,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和运用成为中学语文必考内容。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古诗文的学习要做到:能诵读古代诗文,准确背诵,默写一定数量的名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试题主要以默写题的形式出现。

一、根据题型,把握考点:了解中考古诗文默写的常见题型及示例。初三古诗词复习教案

1对接型默写:要求直接按课文原句填写上句或下句。

示例:默写: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理解型默写:采用提示篇名、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要求选填出合适的句子。

示例:古诗文默写:

<桃花源记》中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运用型默写:设计某种情景,根据情景内容选填恰当的古诗文句子。

示例:古诗文默写:

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初三古诗词复习教案

之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4开放型默写: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默写,答案多样化。

示例:

《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诗人文天祥(写出诗人的名字)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从而感召

后代许多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诗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背诵诗词,巧做练习。

1、单纯识记性积累。(续写型,要求根据上句写下句或根据下句写上句)

(1)意蕴丰富的,如“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2)情深意长的,如“峰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

(3)激励志气的,如“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

(4)哲理深刻的,如“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

(5)景色怡人的,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6)抒怀言志的,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7)还有一些具有生命力的句子,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

2、理解性积累。(提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让考生根据提示进行默写)

(1)《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季和夏季景色的语句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亲贤人,远小人。 诸葛亮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语句是: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观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游子吟》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的诗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崔颢在《黄鹤楼》中描写汉水平原风景秀美的诗句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我们曾学过北朝民歌 《敕勒川》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风景优美、视野辽阔的草原图画。

(7)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表达诗人爱国热情的绝笔是 《示儿 》。

(8)我们还学过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 出塞 》。

3、运用性积累。(给考生设置一定情境,要求根据这一情境填写相应的名句)

(1)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填写)

(3)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有人借用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__中间小谢又清发_。

(4)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同学们,不要徘徊,不要惆怅,迎着困难,勇敢向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们眼前将一片灿烂辉煌;大家时刻关注着你们,援助的手一直伸向你们,“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的心将永远连在一起。(从陆游的《游山西村》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写。)

4、扩展性性积累。(题干设置一定情境,要求考生调动课内外古诗词的储备来应答,答案是开放的。)

(1)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或“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含有深刻的哲理,请你写出一个含有哲理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下作为参考: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问渠那得

万木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3)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与“鸟”有关的完整语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空悠悠。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山下兰芽短浸……潇潇暮雨子规啼。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4)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渡荆门送别》,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刘禹锡的《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李商隐的《无题》,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5)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请任意写出两句能体现他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6)沙尘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绿树红花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 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清幽___的特点。

(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 欢快和空灵_ 的心境。

(3)“万 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 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

三、课堂小结。

对于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的复习应该做到:

全面复习,了解题型,掌握方法,巩固练习。

结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同学们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中考,迎接人生的挑战!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

2、参考老师的分类整理,自己对古诗文名句进行归纳整理。

3、诵读课外名句,扩大积累量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初三古诗词复习教案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